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鸟的天堂∣人教新课标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鸟的天堂-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鸟的天堂-人教新课标
③“茫”字是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
(3)解词。
应接不暇:文中指鸟很多,看不过来。
(4)你读了课文后,解决了心中的哪些问题?(简答前面提出的问题。)
3、理清层次。
(1)默读课文,思考: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都看到了什么?
两次。第一次看到茂盛的大榕树,却看不见一只鸟;第二次看到了许多鸟。
(2)划分段落。
①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②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
③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让学生通过读上面的句子,体会出大榕树的大、茂盛,充满生命力。同时让学生体会出作者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兴奋、喜爱的心情。)
第四部分(第14自然段):“我”感到“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③小结方法。
理清结构可以先把重点内容提取出来,再看其他内容可以怎样归并,这样可以很轻松地理清作者的思路,这种方法叫“提取重点段”。
第二课时
1、复习旧知识,质疑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不懂的查词典。
3.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l)读音。
①“缝隙”的“隙”应读xì,不读xī。
②“树梢”的“梢”应读shāo,不读xiāo。
(2)难字。
①。耀”字中,“光”应避让右边,最后一笔要变形,竖弯钩变成竖提,右上的“羽”字两个横折钩都变为横折。
②“隙”字右上的“小”字,竖钩变成竖。
(4)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大榕树的?展现在你眼前的大榕树足什么样子的?

人教版四年级《鸟的天堂》教案(通用8篇)

人教版四年级《鸟的天堂》教案(通用8篇)

•••••••••••••••••四年级《鸟的天堂》教案人教版四年级《鸟的天堂》教案(通用8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级《鸟的天堂》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四年级《鸟的天堂》教案篇1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解决字词1、指名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2、教师正音:一拨兴奋3、生字教学榕树,白茫茫(1)什么是白茫茫?(2)一般来形容什么?(3)你能来说一句话吗?(4)课文中又是形容什么的呢?课件出示:河面很宽,白茫茫的水上没有一点波浪。

4、生字教学船桨、空暇(1)辨析字形:暇与瑕(2)辨析字义:暇与瑕(3)语境理解:应接不暇——5、生字教学耀眼(1)认识偏旁:耀(2)理解字义:什么样的光?(3)右半部:羽(4)练习书写:耀6、完成学习报告单[辨课: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以块的形式出现,针对性强,教师指导也很扎实。

]二、概括课文主要内容1、梳理写作思路: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2、分清段落:树——鸟3、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修改报告单第一栏。

4、梳理学生的质疑问题。

[辨课:化极少的时间理清文本写作脉络,提翎而毛顺,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提供清晰的思路。

]三、第一次走进“鸟的天堂”1、老师读课文第1——6自然段,学生想像看到了怎样的画面?2、自读想像加深体会。

3、交流:作者哪些词句为我们展示了这是一株怎样的榕树?(1)……真是一株大树!(2)教师范读,强调“一株”,为什么?(板书:一株大树)(3)这株大树到底有多大呢?教师出示图片,生惊叹。

(4)感情朗读(5)“株”能否改成“棵”?4、学习第8自然段,交流报告单:你读出了什么?(1)绿、生命力强(2)理解:一簇——(板书:枝繁叶茂生命力强)(3)感情朗读,读出逻辑重音。

(4)这时你想说什么?(生机勃勃)(5)玩味“颤动”一词的妙用。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鸟的天堂 人教新课标-精选文档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鸟的天堂   人教新课标-精选文档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和运用“不可计数”“应接不暇”。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背诵11、12自然段,欣赏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美好。

2.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重点:1.理解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榕树的硕大无比和充满生机的美丽""众鸟欢腾的热闹场面。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方法。

学习难点:1.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2.另一处是文中五次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地方加引号,有的地方没加呢?3.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4. 标签四年级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课件:播放群鸟齐鸣的声音。

听一听,你想到了什么?你来说。

2、多么令人向往的鸟的乐园呀!如果大家读了巴金先生的文章——《鸟的天堂》,一定会有更多的体会的。

板题“鸟的天堂”,天堂,那里静谧、优雅、和谐、安详,带着你的想象轻轻地齐读课题“第3课鸟的天堂”。

下面请大家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问题。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1.内容感知:读了课文,我们知道:巴金先生两次去了鸟的天堂,第一次是在傍晚,只看见一棵茂密的大榕树。

第二次是在早上,感受到了众鸟纷飞、百鸟争鸣的热闹景象。

2.词语出示注意“数”“暇”的读音。

指导书写。

这些字,大家认为哪个字易写错,你来告诉大家?“耀”“隙”“梢”。

根据刚才同学的提醒,下面大家在田字格里把这几个字每个写2遍。

三.精读课文,感受情趣下面就让我们伴着夕阳的余辉,划着小船,随着巴金先生,走近这株神奇的树。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地听,你仿佛看到这是一棵什么样的树?学生说:榕树大、茂盛、有生命力。

自由朗读7、8自然段,画出表现榕树大、茂盛、有生命力的词句。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 鸟的天堂 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 鸟的天堂 人教新课标

3鸟的天堂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4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命景观之美。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描写、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4.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陶冶爱美情趣。

二、教学难点1.品析描写大榕树和鸟儿活动的句子,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形象和生动。

2.重点句子“那翠绿的颜色……新的生命在颤动”“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配乐、教师激情解说)在广东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四五百年前,在广东省新会市天马村,有一条小河,河中央有一座泥滩小岛,潮退外露。

有一天,一只仙鹤看中这儿的环境静而优雅,便衔来了一根榕树枝。

说来奇怪,不久,榕树生长起来,枝繁叶茂,远看像一片浮动的绿洲。

之后,这只仙鹤带来了数万只仙鹤,栖息在这棵榕树上。

从此,每天清晨薄雾中,万千灵鸟鸣声呼唤,凌空翱翔,野趣盎然,形成南国一个奇观。

这就是鸟的天堂。

[板书课题:鸟的天堂]二、作者简介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

1927年赴法国留学,写成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开始用巴金的笔名,一生创作非常丰富。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长篇小说《寒夜》,中篇小说《憩园》等。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默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弄清文中重点字词的读音和解释。

灿烂(càn làn)竹竿(ɡān)白茫茫(mánɡ)划桨(jiǎnɡ)规律(ɡuīlǜ)一支(zhī)缝隙(fènɡxì)照耀(yào)树梢(shāo)规律:也叫法则。

事物发展中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鸟的天堂》教案(精选12篇)

《鸟的天堂》教案(精选12篇)

《鸟的天堂》教案(精选12篇)《鸟的天堂》教案(精选12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鸟的天堂》教案(精选12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鸟的天堂》教案篇1【教材内容】《鸟的天堂》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需两课时)。

【教材分析】《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

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

【学情分析】本课语言优美,层次清晰,无疑是一篇有利于训练学生朗读和熏陶情感的好文章。

【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灿烂、竹竿、白茫茫、规律、缝隙、照耀、树梢、静寂”等词语,积累文中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3、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理念】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活动的积极组织者和引导者。

语文教学应以读为基础,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迁移运用。

2、根据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教学组织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获取基本的语文素养,并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使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的教育融为一体。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⑴通过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物的对比,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⑵通过朗读课文,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

2、教学难点:通过反复朗读,理解重点句子,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一、揭题质疑1、板书:天堂提问:“天堂”用来比喻什么?2、板书:鸟的提问:“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3、(出示鸟的天堂的图片)看,鸟儿们飞啊,叫啊,它们生活得多么自由,多么快活啊!这里就是鸟的天堂。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鸟的天堂-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鸟的天堂-人教新课标

三、粗读课文,理解大意1、默读课文,思考: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都看到了什么?(两次。

第一次是在傍晚,只看见茂密的一棵树。

第二次是在早上,看到了众鸟群飞的热闹的景象。

)2、理清课文结构:我们把作者两次游览“鸟的天堂”各为一段,那全文可分为几段?各段大意是什么?四、小结这节课我们对鸟的天堂有了一定的理解,下节课我们继续探究,深入了解鸟的天堂的迷人之处。

五、布置作业:完成本课生字词。

第二课时一、直接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课文,知道作者和朋友两次来到鸟的天堂,看到了美丽的榕树以及纷飞的群鸟。

在作者巴金的眼中,南国的风景含有一种迷人的力量,一切都显出一种梦境一般的美。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梦境般的美。

二、品读课文,理解感悟(一)下面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去看看那一株不平凡的大榕树吧!1、把描写大榕树的句段找出来,读一读,好好体会榕树给你什么感受?可以同桌间互相读,谈体会。

2、学生自学交流,教师指导3、汇报交流(1)大:A、“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①从“不可计数”体会出榕树枝干数目很多,说明树很大。

②重点体会“真”字。

两个“真”有什么不同呢?听老师读,体会一下。

出示投影:学生体会出:第一个“真”意思是本来的,实际的。

第二个“真”指的是确确实实。

应读出惊叹的语气。

B、“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出示图片:谁来指一指哪些是气根?(体会根上生枝,枝上又生根,独木成林的景观。

C、“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这株大榕树占地面积有多大呢?谁查找到了这方面的资料?(学生答:16亩地。

)课下大家丈量了教室的面积,大家计算一下:合几个教室?经过换算,你有什么感受?(简直太大了。

)(2)茂盛,生命力旺盛。

指名读句,谈体会。

A、“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

”不留一点儿缝隙,说明树叶多。

重点体会“堆”。

请同学们演示,说明叶多而密。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鸟的天堂 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鸟的天堂  人教新课标

3鸟的天堂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书写“灿烂、竹竿、白茫茫、规律、缝隙”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课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本课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

三、教学难点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语句。

四、教学时间2课时五、课前准备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2.让学生搜集有关鸟、树的词语。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时目标1.自主学习生字新词。

2.整体感知全文,导学第1-9自然段。

二、导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1.出示“天堂”一词,提问:这个词常常用来比喻什么?(比喻美好的生活环境)。

2.师:那“鸟的天堂”指什么?3.板书课题:鸟的天堂。

(二)预习要求1.初读课文,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进行拼读,读不懂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2.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分别看到了什么景色?3.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后,他有怎样的感慨?4.品读课文第7、8自然段。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让学生按照预习要求,自主学习全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什么内容?2.快速阅读全文,梳理文章的层次。

3.自学生字新词。

(四)检测学情1.认读生字与写字“主干”、“枝干”中的“干”都是树干的意思,应读作“ɡàn”;“不禁”的“禁”应读“jīn”;“兴奋”的“兴”应读“xīnɡ”。

灿、规中的偏旁“火”“夫”最后一笔由捺变为点;“耀”字中的“光”最后一笔由竖弯钩变为竖提,右上部分,“羽”字中的两个横折钩都变为横折。

2.体会部分词语的含义。

3.导读描写大榕树的相关段落。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教师用课件出示大榕树的图片,让部分学生到黑板上写出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词语。

其它学生订正所写词语是否正确。

(3)让学生品读7、8自然段,感悟大榕树的特点。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鸟的天堂》教案(精选17篇)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鸟的天堂》教案(精选17篇)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鸟的天堂》教案(精选17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鸟的天堂》篇1一、教材分析《鸟的天堂》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篇课文。

主要记叙了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所感,在傍晚时分和清晨的不同景象。

重点描写了大榕树的姿态,清晨鸟儿惊起的过程,表现了作者对南国的美丽风光的喜爱以及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

二、教学目标1、会写“抛,暇,耀,隙,榕,桨,茫,律”8个生字,会认“灿、烂、杆、茫、规、律、浆、支、株、缝、隙、耀、梢、寂”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点会认会写文中生字词四、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感情,并且将这种感情从朗读课文中体现出来五、课时安排两个课时六、教具准备写有生字的卡片七、教学过程1、巩固新知、复习提问(5-10分钟)针对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提问,检查同学们是否已经理解文章主旨。

生字词听写,检查同学们是否已经掌握《雅鲁藏布大峡谷》中的生字词。

2、联系生活实际,导入新课(1-2分钟)师: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知道花园是“花儿的天堂”,游乐园是“孩子们的天堂”,你们有没有看过“鸟的天堂”?生:没有师:老师和同学们一样,也没有见过,而他——巴金却见过,那我们就和他一起去鸟的天堂看看。

巴金是我国伟大的作家,在之后的学习中,同学们也会接触到巴金的作品,所以,在这节课中,有必要向同学们详细介绍巴金。

并且鼓励同学们课外阅读巴金的作品。

3、学习生字(10-15分钟)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小组合作查,查阅生字词的含义请同学上黑板写出生字词,另外请同学注音并且带着全班同学朗读三遍“找朋友小活动”:将准备好的生字词卡片贴在黑板上,请同学进行组词连线请同学们运用所学生字词进行造句4、流利的朗读课文同学们熟悉了本节课的生字词后,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合作表演”:(15-20分钟)两个同学为一组,共三组。

两位同学合作朗读课文,从朗读中检验同学们是否掌握生字词,考察对文章的感情基调是否有一个把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鸟的天堂》(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茫、桨、律、隙、耀、榕、暇、抛”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理解“应接不暇、白茫茫”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读懂课文内容,感受鸟的天堂的独特的美丽,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二、过程与方法
学会边读边想象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从不同方面感受鸟的天堂的美丽,学习作者欲扬先抑的手法。

【教学难点】
读懂课文内容,多种方法理解课文词语;懂得欲扬先抑的写法。

【教学方法】
想象法、阅读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视频,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小鸟吗?为什么呢?
生:喜欢。

小鸟叫声很好听,就像唱歌一样。

生:小鸟羽毛和漂亮,外形很可爱。

2.老师也给你带来了美妙的鸟叫声,一起来欣赏吧。

播放视频《画眉鸟》
3.好听吗?你们喜欢吗?今天老师就带着你们一起来到一个有很多鸟儿的地方,那里可谓是《鸟的天堂》。

(板书课题:3.鸟的天堂)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阅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画出不认识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自己想办法解决,并把带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

2.出示带音生字:茫、桨、律、隙、耀、榕、暇、抛
(1)学生自由读生字。

(2)开火车读生字,集体纠正。

(3)同桌相互检查读生字。

(4)去音读生字。

(注意指导:“榕”是翘舌音,“茫”是鼻音。


过渡:下面,咱们给生字找个朋友,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你认识吗?
3.出示含有生字的词语:白茫茫船桨规律缝隙照耀榕树应接不暇抛下
(1)各种形式读词语。

(自由读、开火车读、分组读、齐读)
(2)词语理解。

哪个词语理解了或不理解都可以站起来说一说。

4.理解重点词语:应接不暇:形容来的人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过来。

不可计数:多得数不过来,形容很多。

颤动:短促而频繁的震动。

规律:文中指有一定的节奏、节拍。

茂盛:形容植物生长得多而茁壮。

不禁:抑制不住,禁不住。

5.学习多音字:缝:féng(缝补)fèng(裂缝);盛:shèng(茂盛)chéng(盛饭)
6.把生字带到课文中你还能认识吗?同时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用简单地话概括出来?(这篇课文写了作者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的所见所闻,描绘了奇特美丽的大榕树以及名不虚传的“鸟的天堂”。


7.作者简介: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

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

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

著书颇丰,代表作品《家》、《春》《秋》。

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进行细细的品读,看看作者是如何描写“鸟的天堂”的。

三、精读领悟
(一)全文共分几部分?
第一部分 (第1-4段):交代了作者去游玩的时间、地点和当时环境。

第二部分(第5-9段):写了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景象。

第三部分(第10-13段):描写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众鸟欢腾的景象。

第四部分(第14段):写出了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之情。

(二)整体了解。

1.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分别是在什么时间?看到了什么景色?
2.交流:第一次是在晚饭后,只看到一株繁茂、充满生机的大榕树;第二次是在早晨,看到了大榕树上众多、欢乐的鸟儿。

(三)学习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

1.(1)指名开火车读1-4段。

师生评价。

(2)第一段写景有何特点?(只写了太阳、山坡和红霞,用了寥寥数语勾勒出傍晚的景色。

)有什么作用?(看出作者淡淡的喜悦,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


(3)“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说明了什么?(比喻。

把“有规律的划桨声”比成“一支乐曲”,以动衬静,说明四周幽静,给人以无限遐想。


2.(1)指名读5-9段,师生评价。

(2)思考:作者写大榕树是按照怎样的过程去写的?(先写未接近榕树时,远看;最后又写近距离观察榕树。


(3)远看榕树时,作者描写了什么体现榕树很大?(一是河面变窄,因为大榕树占据了河面;二是“我”以为有很多株榕树,可见大榕树之茂盛。


(4)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了近处的大榕树?(枝干、树根、绿叶)
(5)找出文中形容“枝干”数目的词语并理解?(不可计数:“数”读作“shǔ”,形容很多,多的数不过来。


(6)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的原因是什么?(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7)“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说明了什么?(树叶繁多、茂密,以至于“不留一点儿缝隙”。


(8)“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句话如何理解?(这句话描绘榕树叶子翠色欲滴的样子,展现了榕树不仅茂盛,还充满生机,赞美榕树的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9)这次作者写鸟了吗?为什么?(没有写鸟,这样才引起读者的兴趣,为下文做伏笔,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


(四)学习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

1.指名读10-13段,师生评价。

2.第12段写了鸟儿的哪些方面的特点?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呢?(从两个“到处”看出鸟儿的数量多,从“大、小、花、黑”看出颜色多、体态各异,从排比句式三个“有的”看出姿态多。


3.这么多鸟儿,真是让人怎么样?(应接不暇)
4.作者还专门写了什么鸟儿?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画眉鸟;点面结合的方法,让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5.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五)学习第四部分。

1.指名读最后一段。

师生评价。

2.思考:本段中两个“鸟的天堂”意义有何不同?(第一个加了双引号,指的是那棵大榕树,是特定称谓。

第二个鸟的天堂没加引号,是说作者亲眼见到大榕树后,感到鸟儿们在那里的生活十分自由、幸福,从心里认同大榕树确实是一个适合鸟儿生活的天堂。

)(六)拓展延伸:1.作者要写“鸟的天堂”,为什么要用大量文字介绍大榕树呢?(描写大榕树为众鸟的出现做铺垫,因为只有有了茂盛的大榕树,才能为鸟儿栖息提供场地,才能成为鸟的乐园,鸟的天堂。


2.傍晚的“鸟的天堂”和晨光里的“鸟的天堂”你更喜欢哪个景象呢?为什么?(提示:无论喜欢哪个景象,可以从句子描写生动或场景很美这两个方面去说。


(七)课堂小结:
作者通过描写大榕树的美丽奇特和鸟儿与人们的和谐相处,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学完了本课,你都有哪些收获呢?
(1)了解并感受了“鸟的天堂”的美丽奇特,激发了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之情。

(2)懂得了课文欲扬先抑的写法。

还学会了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

五、课堂练习
1.选词填空。

留恋依恋迷恋
(1)如果我们(迷恋)电脑游戏,就会影响学习。

(2)我回头看那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

2.补充词语。

一(个)朋友一(片)树叶
(灿烂)的红霞(茂盛)的榕树
(缓缓)地移动(注意)地看着
六、作业布置
1.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课下搜集有关写景的文章读一读。

【板书设计】
鸟的天堂
第一次大榕树
美丽如画、和谐美好
第二次群鸟
【教学反思】
《鸟的天堂》是人教新课标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通过描写作者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的所见所闻,描绘了奇特美丽的大榕树以及名不虚传的“鸟的天堂”。

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本文思路较清晰,教学时,我首先引导学生进行整体感知:作者几次去了鸟的天堂?每次看到什么不同的景象?学生通过思考,在老师的引导下,解决以上的问题。

把文章的结构和脉络弄清楚。

然后,再通过分析具体句子和抓关键词语等方法进行具体学习。

当然,在这过程中不要忘记让学生自己多说感受,同时多读。

一节课下来,收效很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