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黑客门发酵:大量员工和明星个人信息泄露

合集下载

【海淀高中信息技术】盘点世界十大著名黑客攻击事件

【海淀高中信息技术】盘点世界十大著名黑客攻击事件

盘点世界十大著名黑客攻击事件相信很多像小编一样的80后,都听说过了蠕虫病毒,或者说熊猫烧香病毒,今天闲着没事,小编来跟大家盘点一下,世界典型大型黑客袭击事件。

一、勒索病毒事件勒索病毒是一种源自美国国安局的一种计算机病毒。

近百国中招,其中英国医疗系统陷入瘫痪、大量病人无法就医。

中国的高校校内网也被感染。

受害机器的磁盘文件会被加密,只有支付赎金才能解密恢复。

勒索金额为是5个比特币,折合人民币分别为5万多元。

据最新的报导称勒索病毒事件幕后黑客已收到8.2个比特币。

二、“CIH病毒”事件说到CIH病毒,可真给国人脸增光,因为这是一位名叫陈盈豪的台湾大学生所编写的,最早随国际两大盗版集团贩卖的盗版光盘在欧美等地广泛传播,后来经互联网各网站互相转载,使其迅速传播。

这在那个年代可算是一宗大灾难了,全球不计其数的电脑硬盘被垃圾数据覆盖,这个病毒甚至会破坏电脑的BIOS,最后连电脑都无法启动。

在2001年及2002的时候这个病毒的还死灰复燃过几次,真是打不死的小强啊。

三、“梅利莎病毒”事件1998年,大卫L史密斯运用Word软件里的宏运算编写了一个电脑病毒,这种病毒是通过微软的Outlook传播的。

史密斯把它命名为梅丽莎,一位舞女的名字。

一旦收件人打开邮件,病毒就会自动向50位好友复制发送同样的邮件。

史密斯把它放在网络上之后,这种病毒开始迅速传播。

直到1999年3月,梅利莎登上了全球报纸的头版。

据当时统计梅利莎感染了全球15%~20%的商用PC。

病毒传播速度之快令美国联邦政府很重视这件事。

还迫使Outlook中止了服务,直到病毒被消灭。

而史密斯也被叛20个月的监禁,同时被处5000美元罚款。

这也是第一个引起全球社会关注的电脑病毒。

四、“冲击波病毒”事件冲击波病毒是利用在2003年7月21日公布的RPC漏洞进行传播的,该病毒于当年8月爆发。

它会使系统操作异常、不停重启、甚至导致系统崩溃。

另外该病毒还有很强的自我防卫能力,它还会对微软的一个升级网站进行拒绝服务攻击,导致该网站堵塞,使用户无法通过该网站升级系统。

互联网数据隐私保护案例分析

互联网数据隐私保护案例分析

互联网数据隐私保护案例分析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我们生活中的大部分活动都离不开互联网。

我们购物、社交、工作、娱乐等等,几乎都离不开互联网的参与。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我们个人数据的暴露和可能的泄露。

数据隐私保护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在本文中,我将通过分析几个互联网数据隐私保护的案例,来探讨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被广泛报道的案例:Facebook和剑桥分析公司的数据泄露事件。

2018年,Facebook被曝出将用户数据提供给剑桥分析公司,而这些数据被用于操纵选民行为。

这个事件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和争议。

用户们对于自己的数据被滥用感到愤怒和担忧。

这个案例揭示了互联网巨头在数据保护方面的不足,以及用户对于数据隐私的关注。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与健康数据隐私相关的案例:Fitbit和Google的合并。

Fitbit是一家生产智能手环和智能手表的公司,而Google则是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和数据分析公司之一。

2019年,Google宣布将收购Fitbit,引发了用户对于健康数据隐私的担忧。

用户们担心他们的健康数据可能被Google滥用或泄露。

这个案例引发了对于健康数据隐私保护的讨论,以及对于数据合并和滥用的监管需求。

除了大型互联网公司,小型应用程序和网站也面临着数据隐私保护的挑战。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智能家居设备的数据隐私问题。

智能家居设备通过互联网连接,收集用户的居家数据,如温度、照明、安全等等。

然而,这些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是否符合用户的隐私需求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些智能家居设备的制造商并没有明确告知用户他们的数据将如何被使用,这引发了用户对于隐私泄露的担忧。

除了个人数据隐私保护,企业数据的安全也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一个相关的案例是索尼公司的数据泄露事件。

2014年,索尼公司遭到黑客攻击,导致大量的企业数据被泄露,包括员工的个人信息、电子邮件和财务记录等。

这个案例揭示了企业在数据安全方面的薄弱环节,以及黑客攻击对于企业的巨大威胁。

信息泄露的案例

信息泄露的案例

信息泄露的案例信息泄露是指未经授权或非法获取个人或机构的敏感信息,这些信息可能包括个人身份信息、财务数据、商业机密等。

信息泄露不仅对个人和企业造成了严重损失,也对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构成了威胁。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信息泄露的案例,以便更好地了解信息泄露的危害和影响。

2013年,美国零售巨头塔吉特公司遭遇了一起严重的信息泄露事件。

黑客利用了供应商的凭证,成功侵入了塔吉特公司的网络系统,窃取了大量客户的信用卡信息和个人身份信息。

这次信息泄露事件导致了数百万客户的信用卡被盗刷,塔吉特公司遭受了数十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公司的声誉和市场地位。

另一个著名的信息泄露案例发生在2014年,当时索尼影视娱乐遭遇了一起大规模的网络攻击事件。

黑客入侵了索尼的内部网络,窃取了大量敏感信息,包括电影剧本、员工工资单、公司内部邮件等。

这次信息泄露事件不仅导致了索尼公司数百万美元的经济损失,还波及了全球范围内的政治和外交事件,对公司的声誉和形象造成了严重影响。

除了企业,个人用户也时常成为信息泄露的受害者。

2018年,Facebook公司因为一起严重的信息泄露事件而备受指责。

一家名为剑桥分析的数据分析公司利用了Facebook平台的漏洞,非法获取了数百万用户的个人信息,并用于政治宣传和选举操纵。

这次事件不仅导致了Facebook公司数十亿美元的罚款,还对用户的隐私和个人权利造成了极大的侵害。

信息泄露事件的发生,不仅给企业和个人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损失,还对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信息安全的重视,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个人和机构的敏感信息。

企业应加强网络安全建设,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提高员工的信息安全意识。

个人用户也应增强信息安全意识,注意保护个人隐私,避免在不安全的网络环境中泄露个人信息。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预防和应对信息泄露事件,维护个人和社会的信息安全。

关于信息安全的事例

关于信息安全的事例

关于信息安全的事例
1. 2013年,美国白宫的社交媒体账户被黑客攻击并发布虚假
信息,导致国际媒体广泛报道。

此事件引发了对于政府机构的网络安全需求的广泛关注。

2. 2014年,索尼影视公司遭到黑客攻击,导致大量敏感数据
泄露,包括电影剧本、员工个人信息等。

这起事件引发了对于企业信息安全的重视,并对索尼影视公司造成了巨大的财务和声誉损失。

3. 2017年,全球范围内爆发了WannaCry勒索软件攻击事件,影响了包括英国国民保健署在内的数百个机构。

该恶意软件通过利用Windows操作系统的漏洞,加密用户文件并勒索赎金。

此事件揭示了全球计算机系统安全薄弱性的严重性,引发了全球范围内对于信息安全的警觉。

4. 2019年,美国马里兰州议会遭到网络勒索软件攻击,导致
部分网络文件被锁定。

黑客要求赎金以解锁文件,否则将泄露敏感信息。

此事件引发了对于政府机构信息安全防护措施的关注。

5. 最近,许多大型企业都遭受到了数据泄露的严重后果。

例如,Equifax和Marriott酒店集团分别在2017年和2018年遭到黑
客攻击,导致个人敏感信息泄露。

这些事件对于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提出了重大威胁,并引发了对于企业信息保护的要求提高。

典型网络安全泄密

典型网络安全泄密

典型网络安全泄密网络安全泄密是指在网络环境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个人隐私、企业机密或者国家重要信息被非法获取、利用或者暴露出来的现象。

网络安全泄密不仅给个人、企业和国家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损失,也严重影响了人们对网络安全的信任和依赖。

本文将以典型的网络安全泄密事件为例,介绍一些典型的网络安全泄密案例。

首先,2013年美国国家安全局(NSA)信息曝光事件是一个典型的网络安全泄密事件。

当时,来自全球各地的媒体机构纷纷披露了NSA通过秘密监控互联网和电话通信手段大规模侵犯全球公民隐私的行为。

这一事件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对美国政府的网络安全政策和全球网络治理机制产生了重要影响。

其次,2014年索尼影业公司遭受网络攻击事件也是一个典型的网络安全泄密案例。

该事件导致公司内部数十万份文件被盗,并公之于众。

这些文件中包括电影剧本、合同、公司内部电子邮件等敏感信息。

这一事件不仅对索尼影业造成了重大财务损失,还严重损害了其声誉和品牌形象。

再次,2016年雅虎公司披露的用户账户信息泄密事件是一个典型的网络安全泄密案例。

该事件中,黑客通过攻击雅虎的数据库,获取了至少5亿用户的账户信息,包括用户名、密码、电子邮件等个人敏感信息。

这一事件导致用户的个人隐私被泄露,不仅对雅虎公司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也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和损失。

最后,2020年中国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内部人员信息泄露事件也是一个典型的网络安全泄密案例。

该事件中,一名员工利用其职务之便,非法获取了大量内部人员的个人资料,并出售给黑客获取利润。

这一事件暴露了银行信息系统安全漏洞以及内部人员的安全意识不足,对银行以及受波及的员工造成了重大损失。

综上所述,网络安全泄密涉及面广泛,影响深远。

它不仅影响着个人、企业和国家的利益,也对全球网络安全形势和治理机制产生了重要影响。

为保障网络安全,我们需要加强网络安全意识教育,提高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建立健全的网络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各方合作,共同应对网络安全威胁。

数据泄露途径及防范措施

数据泄露途径及防范措施
防病毒软件通过扫描计算机的文件和内存,检测并清除病毒代码,同时可以实时监控计算机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行为。
工作原理
选择合适的防病毒软件需要考虑产品的功能、性能、兼容性以及更新频率等因素。
选择因素
防病毒软件
04
防范措施-管理手段
总结词
建立规范、全面的数据管理制度是保障数据安全的基础。
总结词
案例二:内部人员泄露数据案件
案例三:第三方合作方泄露数据事件
第三方合作方泄露数据是指与公司有业务往来的合作伙伴或服务提供商在处理敏感数据时疏忽或失误导致的泄露。
总结词
2015年,某银行发现其客户信息在一家第三方支付公司的系统中泄露,原因是该支付公司在处理客户信息时未能采取足够的安全措施。这起事件提醒企业要谨慎选择合作伙伴,并加强对第三方服务商的数据保护监管。
xx年xx月xx日
《数据泄露途径及防范措施》
目录
contents
数据泄露概述数据泄露途径防范措施-技术手段防范措施-管理手段案例分析总结与展望参考文献
01
数据泄露概述
1
数据泄露的定义
2
3
数据泄露是指未经授权的实体获取或使用敏感数据,从而导致数据泄露的风险。
数据泄露可能发生在数据的传输、存储或处理过程中。
展望未来数据安全技术的发展趋势
07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一
该部分主要参考了《网络安全法》和《数据安全法》的相关规定,对数据泄露的途径和防范措施进行了详细阐述。
参考文献二
该部分重点引用了国内外权威机构发布的关于数据泄露事件的调查报告,深入分析了数据泄露的原因和途径,为防范措施提供了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三
该部分主要是对现有的数据泄露防范措施进行了梳理和评价,为制定更加有效的防范措施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信息安全违规案例心得体会

信息安全违规案例心得体会

信息安全违规案例心得体会一、案例背景信息安全是现代社会高度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保护个人隐私和企业机密信息的安全,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国家安全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信息安全问题也日益严峻。

各种黑客攻击、病毒传播和数据泄露事件层出不穷,给个人和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风险。

本文将对几个典型的信息安全违规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出案例中的教训和启示,以期让人们认识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提高自身的信息安全意识和技能。

二、案例分析1. 美国“索尼黑客事件”2014年11月,索尼影业的电脑系统遭到了一次严重的黑客攻击,导致了大量的内部数据泄露和电影版权文件的盗窃。

此次黑客攻击不仅让索尼影业面临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对公司声誉造成了严重影响。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和公司在数据处理和保护方面的不足。

索尼影业在信息安全方面没有采取足够的措施,没有完善的安全系统和流程,也没有足够的信息安全意识教育和培训。

这导致了黑客很容易侵入系统,泄露重要数据。

2. 英国马克思·斯宾塞银行数据丢失事件2007年,英国马克思·斯宾塞银行的数据丢失事件引起了轩然大波。

一名银行员工将一台包含大量客户个人信息的计算机丢失,导致大量客户的个人信息遭到泄露。

此次事件不仅给客户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也让银行的信誉受到了重创。

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信息安全的基本问题——外部设备管理不当。

银行没有建立完善的设备管理制度和员工培训机制,导致员工擅自将重要信息存储在移动设备上,并且没有做好设备的保管和使用控制。

这给黑客和其他恶意人士提供了机会,使得银行的信息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

3. 美国亚马逊云服务故障事件2017年2月28日,美国亚马逊的S3云服务发生故障,导致多个网站和应用程序无法正常访问。

许多公司的业务受到了重大影响,造成了巨额的经济损失。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云服务提供商的信息安全责任。

涉及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相关案例

涉及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相关案例

涉及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相关案例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使用个人生物识别技术来保障信息安全和便捷用户体验。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泄露和滥用案例。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吧。

一、App“刷脸注册”涉嫌违规收集信息2019年,有媒体曝光了一款名为“行尊一号”的App,通过“刷脸注册”的方式进行用户认证,却在其中涉嫌违规收集用户信息。

根据相关调查,该App在用户未能同意的情况下将用户面部信息存储在了服务器上,并通过高度相似的算法进行了“变相”收集,进而滥用用户隐私信息。

二、门禁系统被攻破,万名员工生物信息被泄露2021年4月,一家中国硅谷公司,因门禁系统被黑客攻破而导致近万名员工的生物信息泄露。

据报道,这家公司曾使用了一款名为“SenseNerve”的生物识别产品,该产品的缺陷导致黑客轻松进入门禁系统,盗取了员工的指纹、面部和虹膜信息,对员工的个人隐私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三、“换脸”App引发人权问题有些应用程序会利用生物识别技术来实现所谓的“换脸”(Face Swap)效果。

然而,这种技术的使用往往也涉及到对个人隐私的侵犯。

例如,2020年有些社交媒体用户开始自己“扮演”其他人物,并将自己的面部替换为其他人物的面孔,如明星、政治人物、甚至是亲友。

然而,这种行为往往需要用户自己拍摄或者上传照片,而这些照片往往也包含了自己和其他人物的生物信息和隐私,如果被滥用,将对人权和隐私产生严重的影响。

以上三个案例表明,在使用生物识别技术时,涉及个人隐私的问题十分重要。

因此,企业和个人应提高隐私安全意识,对于生物识别信息的收集、使用,应当严格遵守相关法律规定和伦理准则,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同时,也要充分尊重用户隐私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索尼黑客门发酵:大量员工和明星个人
信息泄露
[摘要]索尼多名员工、演员的住址、薪酬和社保号被公布在网上。

腾讯科技讯 12月5日,国外媒体报道称,索尼影业黑客事件泄露的个人信息远远多于此前的预测,信息包括4.7万余名现任和前任索尼影业员工、为索尼影业工作的演员和其他自由职业者的社保号码。

数据安全咨询公司Identity Finder分析3.3万份索尼文档后发现,泄露的个人信息包括工资和家庭住址。

这些文档全部在互联网上公布,其中一位雇员早在2000年就已经辞职,另一位雇员从1955年开始就为索尼工作。

自称为“和平卫士”(Guardians of Peace)的黑客组织表示对这起攻击事件负责。

索尼这样的大型公司将多年的员工和客户数字记录存储于联网机器,这起事件表明这种做法存在巨大安全隐患。

Identity Finder称,多数索尼影业数据以Exce电子表格格式保存,而且没有设置密码。

《华尔街日报》发现,索尼影业泄露文档还包括数千名自由职业者的社保号码或纳税人识别号,包括参演索尼影业电影和电视节目的演员,如知名演员史泰龙、导演贾德·阿帕托(Judd Apatow)和澳大利亚女演员蕾蓓尔·威尔森(Rebel Wilson)。

除了个人数据,泄露文档还包括合同和其他敏感文件。

Bit Torrent等文件分享网络现在均提供相关文档的下载。

目前,美国联邦调查局、索尼和电脑安全公司FireEye组成的调查团队正在调查这起事件。

调查团队称,黑客的攻击方式与此前一起朝鲜黑客攻击事件相似。

这款恶意软件由一台采用韩语的计算机开发,时间是在朝鲜半岛的工作时间。

它与去年针对韩国银行和电视台的攻击方式极其相似。

周四,卡巴斯基实验室报告称,索尼影业黑客攻击事件与去年韩国黑客事件相似,但幕后的黑客身份尚无法确定。

朝鲜政府的一位发言人对即将上映的影片《采访》(The Interview)表示愤怒。

这部喜剧电影由索尼出品,塞斯·罗根(Seth Rogen)负责编剧和导演,预计将于12月25日上映。

《采访》讽刺了朝鲜领导人金正恩。

索尼影业尚未公布这起黑客事件的波及范围。

在致员工的一封电子邮件中,索尼影业首席执行官迈克尔·林顿(Michael Lynton)和联席主席艾米•帕斯卡(Amy Pascal)称,窃取文档和公开发布内容是“恶意的犯罪行为”。

索尼影业将为现任和前任员工免费提供为期一年的信用卡监视和欺诈保护服务。

索尼影业律师还将迫使网站移除相关数据或链接。

至于盗版电影和音乐,一旦在文档分享网站出现,这类数据几乎不可能移除。

现任和前任索尼员工表示,他们对个人信息遭泄露感到非常愤怒,而且害怕其他信息在互联网上公布。

由于社保号码会在互联网上遗留多年,有些员工还怀疑,欺诈保护服务时间可能太短。

索尼影业黑客事件之所以能够引起如此大的关注,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泄露数据非常详细,例如员工工资,医疗记录,办公电话等。

通常来说,黑客只会窃取一类信息,例如信用卡号。

调查人员表示,在这起事件中,黑客窃取了大量的信息,他们寻求一种“震慑”效果。

很多包含个人信息的文档似乎来自索尼影业人力资源部门。

很多文档还包含重复信息。

Identity Finder发现,此次泄露的文件包含超过110万个社保号码,其中大部分是重复的。

Identity Finder CEO托德·费恩曼(Todd Feinman)称,93份未加密文档存有迈克尔·林顿的社保号码,104份文档存有艾米•帕斯卡的社保号码。

“个人数据不是仅仅存放在一个文件中,它们到处都是。

”费恩曼说道。

费恩曼还表示,很多公司似乎更加注重防范病毒感染公司网络,而没有注意电脑上敏感信息的存储方式。

费恩曼称:“很多公司拥有大量的历史数据,但它们甚至不知道数据的存
放位置。

这是引发这起事件的头号原因。


有报道称,黑客还泄露了《采访》电影预算数据,情景喜剧《宋飞传》的销售合同和员工反馈表格。

五部索尼电影遭泄露,其中四部尚未上映。

(熠辉)
文章来源于:/article-15657-1.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