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课堂练习题
部编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课文内容填空课堂知识题(含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课文内容填空课堂知识题(含答案)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时间:________一、按照课文内容填空。
1.少小离家老大回,________________。
儿童相见不相识,________________。
2.人固有一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穷人》这篇文章是____国作家__________写的。
他的代表作________________是世界文学中的不朽名作。
4.《桥》这座桥,不是一座小小的木桥,而是一座_____________,一座_____________之桥。
全文赞扬了老支书__________________的崇高品质。
二、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你的同学李明经常以自己还小为借口不好好学习, 你会用《长歌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劝他。
2.《腊八粥》一文的作者是________,课文主要写了八儿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部分的内容。
3.“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寒食》一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表明了这一点。
4.传说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而不能会面。
《迢迢牵牛星》一诗中描写织女思念牛郎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八月十五,中秋之夜,身处异乡的人思念家乡,不禁吟诵起唐代诗人王建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回顾课本内容填空。
1.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____________________。
2.《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的小说__________,课文通过记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件事,刻画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农村少年形象。
部编版最新六年级语文下册专项课文内容填空课堂知识加深练习题

部编版最新六年级语文下册专项课文内容填空课堂知识加深练习题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时间:________一、回忆所学课文,完成练习。
1.在心里背一背刘禹锡《浪淘沙其一》,这首诗中_______、_______和_______这三个四字词语让我们体会到了黄河的磅礴气势。
2.________,________。
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锤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
”画线句子的大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从“腾细浪”“走泥丸”中,我体会到红军战士的_______________情感。
4.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
“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过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这段文字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等描写人物的方法,揭示渔夫__________的特点。
二、根据课文理解填空。
1.《草原》的作者是现代诗人、作家_____原名________。
文章主要讲了三幅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作者在最后引用了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作者对草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丁香结》这篇散文的作者是_______,作者以丁香结象征生活中解不开的_____。
结,是__________;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
我们既有赏花的_____,又有解结的_____。
生命给你芬芳的丁香的同时,也给你幽怨的__________。
3.《宿建德江》的作者是___(朝代)诗人_______。
这是一首刻画_______的诗,是唐人五绝中的写景名篇。
作者把_______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因而以舟泊暮宿作为自己的抒发感情的归宿,写出了作者__________。
评测练习_《浪淘沙 北戴河》_语文_初中_王洪江_3717250030022313

课堂达标测试
阅读毛泽东的两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甲】浪淘沙•北戴河
大雨落幽燕, 白浪滔天, 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 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 魏武挥鞭, 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乙】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浪淘沙”是____,“北戴河”是____。
2、“东临碣石有遗篇”中“遗篇”是指_______。
3、这两首词虽然题材不同,却有着许多相似之处。
首先,从表现的内容来看,两词上片都是____,下片都是____;两词都采用了______的写作手法。
4、“一语警策,乃使全篇生辉”两首词都有警策之语。
【甲】的警策之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乙】的警策之语是________________。
5、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浪淘沙北戴河》主题蕴涵。
六年级语文北师大版上学期古诗阅读理解课堂知识加深练习题

六年级语文北师大版上学期古诗阅读理解课堂知识加深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古诗《采薇(节选)》,并完成练习。
昔我往矣,______________。
今我来思,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______________![1]将诗句补充完整。
本诗选自《》。
“薇”指___________。
[2]《采薇(节选)》诗的前四句情景交融,在“_____”与“____”、“_____”与“_______”、“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的对比中,体现了诗人情感的变化。
“____________”表现出战士出征时对故乡、对亲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__________”使我们联想到战士返乡时的哀伤、悲愤。
[3]“依依”在诗中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采薇(节选)》没有表达了诗人()A.对从军路上又渴又饥的厌烦。
B.对征战兵卒的同情。
C.对战争的厌恶D.对和平的渴望2. 课内阅读。
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通过阅读本诗的题目我们可以知道,这首诗是诗人题写在________________庭院的墙壁上的。
[2]结合诗句,写出下面字词的意思。
书:______________ 茅檐:____________无苔:____________ 成畦:____________排闼:____________[3]对诗歌内容和方法的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多选)A. 诗歌前两句写庭前优美的景色,突出了湖阴先生居住环境干净、香雅、清幽的特点,侧面烘托了主人湖阴先生的高洁形象。
B. 诗歌赞美了庭院的清幽,表达了对湖阴先生生活方式、生活情趣的肯定,也流露出诗人对这种生活渴望而不可得的无奈和苦痛。
C. 诗歌描写景物极具层次,从院内写到了院外,多角度观察,由远及近,既是对主人的赞叹,又写出了山水的情态。
部编版《浪淘沙》课堂教学实录

部编版《浪淘沙》课堂教学实录师:上课前,我们一起听一段关于黄河的录音。
(课件出示)P黄河的录音师:听完后,你有什么感受?(生答,师随评)师:黄河--中华民族的发源地。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为之歌唱。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借黄河之美抒发自己感情,同时又富有想象和神话色彩的诗。
师:诗的题目是什么?(生答)(P课件出示课题)(B板书课题)(齐读)师:《浪淘沙》是什么意思?(波浪淘洗沙子)这是字面的意思。
对于这个诗名,你们还了解什么?(生答,师随评)(课件出示)P《浪淘沙》是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
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师:来了解下作者。
(课件出示)P作者、生字、生词、易错音(字)师:(课件出示)P古诗师:自由地读一读这首诗。
看看有哪些地方不懂,提出来一起探究。
(生读诗,师巡视)(生提问,师生探究解决)师:生字关过了,不懂的问题也弄明白了。
老师相信,再读本诗,你们会读得更好!注意,这次,老师不仅要求你们读通,还要读得有节奏感。
(课件出示)(生自由读)P浪淘沙唐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师:谁来试试(生读,师指导,齐读)师:学好古诗有三个至关重要的前提:读通、读顺、读懂。
前两者我们做得很好!就差读懂!想要读懂这首诗我们得先明白每句诗是什么意思。
下面给你们一点时间,基于你个人的理解,借助注释,尝试着说说诗的意思。
不懂的地方也可以和同桌讨论下。
(生思考、讨论,师巡视)师:谁来说说(生答,师随评)(课件出示)P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大量的泥沙。
大浪翻涌,狂风怒吼,自天边奔腾而来。
现在,我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同黄河一起去牛郎和织女的家中做客。
师:刘禹锡有“诗豪”之称,他诗文俱佳。
这首诗是他的传世经典之作。
刚才,我们反复朗读。
说说看,这首诗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生答,师随评)师:正如你们所说,这首诗给人气势雄伟之感(B板书:气势雄伟)简单的四句话,为何诗人能把诗写得如此气势磅礴?(生沉默)师:一步到位,确实难度不小!没事!我们一步步来,慢慢地解读。
18古诗三首浪淘沙(其一)(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5.教师评价与反馈:
针对学生的表现,教师给予积极的评价和反馈。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深入分析,教师表示肯定。同时,教师也指出学生在理解诗歌情感和意象方面存在的困难,并提出改进建议,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提高对诗歌的鉴赏能力。教师还强调了课后自主学习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多读、多思考,进一步拓宽知识面。
拓展与延伸
1.推荐阅读:
-《唐诗三百首》中的《浪淘沙》:学生可以阅读《唐诗三百首》中的《浪淘沙》,对比不同版本的内容和注释,进一步了解诗歌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刘禹锡诗选》:学生可以阅读刘禹锡的其他诗作,如《乌衣巷》、《秋词》等,了解诗人的创作风格和思想情感。
-《黄河文化读本》:学生可以阅读关于黄河的文化读本,了解黄河的历史、地理和文化意义,加深对诗歌背景的理解。
"在各小组代表的分享中,我发现大家对于诗人的情感表达和黄河的历史文化意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现在,让我们来进行全班的交流和讨论,看看其他同学有哪些不同的观点和见解。"
第三环节:全班交流与讨论(15分钟)
"现在,我们来进行全班交流与讨论。请大家针对诗歌的意境、情感和黄河的历史文化意义等方面,提出自己的问题或者观点,并与其他同学进行互动交流。"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互动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诗歌的背景、意象和表达技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分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诗歌解读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创意表达法:学生通过绘画、表演等形式,表达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第17课《古诗三首》教案+课后习题附答案

课题古诗三首课型讲读课文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会写“簸、涯、莺”三个生字。
反复朗读古诗,体会古诗的意境,了解诗句的意思,培养自学能力。
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
3.欣赏诗中描写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理解诗句及整首诗的大意。
2.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诗句描绘的景色。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当时的感情。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读懂《浪淘沙》,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感受古诗意境。
2.培养学生热爱黄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分钟一、谈话导入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如画。
这节课我们要到黄河边上,去听听黄河的涛声,去看看黄河的气势。
接下来,我们要学习唐代诗人刘禹锡作的诗《浪淘沙》。
【出示课件2】(板书:浪淘沙)新课教学()分钟二、自主学习1.在学古诗之前,请同学来回顾一下古诗的学习方法。
【出示课件3】解诗题,知作者——诵古诗——抓字眼,明诗意;理解大意——品意境,悟感情。
2.【出示课件4】自学提纲1.“浪淘沙”怎样理解?互相交流资料,了解作者刘禹锡。
2.将古诗读正确、流利。
3.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
①九曲:②簸:③天涯:④直上:4.结合重点词语说说古诗大意。
三、合作学习1.《浪淘沙》是由九首诗歌构成的一组诗,这里是其中的一首。
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后又用为词牌名。
刘禹锡(772年-842年),唐代诗人,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是柳宗元的好友,人称刘柳,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流放。
他性格豪迈,决不向恶势力低头。
他的诗也写得很有豪气,白居易因而称他“诗豪”。
2.指名朗读古诗。
3.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
①九曲:弯曲,形容黄河弯弯曲曲的样子。
②浪涛风簸:波浪滔天,大风颠动。
③天涯:天边。
④直上:一直到达。
4.学生连起来说说诗意。
(弯弯曲曲的黄河汹涌奔腾,卷来万里泥沙,大浪翻涌,狂风怒吼,仿佛来自天涯。
部编人教版最新六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古诗词阅读理解课堂知识加深练习题

部编人教版最新六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古诗词阅读理解课堂知识加深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诗词曲鉴赏。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西江月”是___,“夜行黄沙道中”是___。
[2]结合诗题,展开合理想像,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诗前两句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波浪线画出诗中运用拟人手法的一句诗,并说一说这样写有何妙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面对《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词人描绘了一幅山村仲秋月夜图,充满了清幽恬静的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B. “稻花香里说丰年”的不是人,而是一片蛙声,这种侧面烘托极为动人。
这首词既写了景,也写了人,用侧面烘托、动静相映的手法,写得生动活泼,给人以美的享受。
C. 夜行黄沙道中:题目,主要点明词的写作地点。
D. 上阕中的惊鹊、鸣蝉、蛙声以动写静,突出了月夜乡村的温馨;下阙中能表现恬静气氛的景物有疏星、微雨等。
[5]辛弃疾夜行黄沙道中时天气有什么变化?《西江月》所表达的是一种愉快的心境,当时作者正罢职闲居,是什么使作者产生了这种心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诗歌阅读。
雪梅卢梅坡①梅雪争春未肯降②,骚人搁笔费评章③。
梅须□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注释]①卢梅坡:宋代诗人。
②降:服输。
③评章:评议的文章,这里指评梅与雪的高下。
[1]从“差、欠、逊、少”四字中选择一个填入原诗的空白处,应为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古诗诵读 浪淘沙
一、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或是解释,用“ ”画出。
1.九曲.
(q ū q ǔ)黄河万里沙。
2.浪淘.(①冲洗 ②淘气)风簸(b ǒ b ō)自天涯.
(①边际 ②范围,限度)。
二、写出下面诗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1.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 )
2.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 )
3.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三、判断下面各句的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
1.“浪淘沙”是唐代一种曲子的名称,后用于词牌名。
( )
2.“九曲黄河里沙”中的“九曲”指的是九条河道。
( )
3.“浪淘风簸”形容风浪很大。
( )
4.“如今直上银河去”中的“银河”指银色的河。
( )
四、填空。
1.这首诗写作者看到的诗句是: ,写作者想象的诗句是: 。
2.“九曲”是形容 ,“万里”是形
容 。
古诗中有很多诗句都含有这样的数量词,
如:。
3.作者之所以想到“同到牵牛织女家”,是因为他觉得这“九曲黄河”是来自牛郎织女相会的“”,借用这一传说,表达了作者的
情怀。
同时,“直上银河去”表达了诗人的气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