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率》课堂实录
11.2《功率》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教案:11.2《功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1.2节《功率》。
本节主要介绍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以及功率与做功的关系。
具体内容包括:1. 功率的定义: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单位为瓦特(W)。
2. 功率的计算公式:功率P等于做功W与时间t的比值,即P = W/t。
3. 功率与做功的关系:功率的大小与做功的多少和所用的时间有关。
做功越多,功率越大;做功相同,时间越短,功率越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功率的概念,掌握功率的计算公式。
2. 培养学生运用功率的概念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功率与做功、时间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功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的理解,以及功率与做功关系的应用。
2. 教学重点: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以及功率与做功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播放器。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运动员跑步、汽车行驶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实例中做功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2. 概念讲解:3. 公式讲解:教师给出功率的计算公式P = W/t,解释公式中各符号的含义,并引导学生理解功率的计算方法。
4. 关系探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不同情况下做功的多少和所用的时间,引导学生通过数据分析,探究功率与做功、时间的关系。
5.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一些典型例题,讲解并引导学生运用功率的概念和公式进行解答。
6. 随堂练习:教师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巩固所学内容。
7.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功率的概念: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单位为瓦特(W)。
2. 功率的计算公式:P = W/t。
3. 功率与做功的关系:功率的大小与做功的多少和所用的时间有关。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下列各题的功率。
初中物理《功率》教案(精选

2.教学过程:导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实践情景引入。
3.作业设计:作业题目的难度和答案的详细解释。
4.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学生对功率概念的理解深度和兴趣的激发。
详细补充和说明:
一、教学难点解析
(1)功率的计算和公式的应用
在讲解功率的计算时,要着重强调以下两点:
1.功率的定义公式:P = W/t,其中W表示功,t表示时间。要解释清楚每个变量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功率的单位:瓦特(W),要让学生明白瓦特是国际单位制中表示功率的标准单位,并了解其他功率单位,如千瓦(kW)、兆瓦(MW)等。
(2)实例分析
二、教学过程解析
(1)导入
导入部分要紧密结合生活实际,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可以提出以下问题:
初中物理《功率》教案(精选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五章第三节《功率》。具体内容包括:功率的定义,功率与功的关系,功率的计算,以及日常生活中功率的简单应用。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功率的定义,能够运用功率的概念分析生活中的实例。
2.学会计算简单物理过程中的功率,理解功率与功的内在联系。
5.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运用功率知识进行分析。
六、板书设计
1.功率的定义
2.功率的计算公式
3.功率与功的关系
4.例题及解题思路
5.课堂练习题
七、作业设计
1.作业题目:
(1)计算题:给出一个物理过程,计算其功率。
(2)分析题:分析生活中的实例,判断哪些因素会影响功率的大小。
2.答案:
(4)实践情景引入
-比较洗衣机的洗涤和脱水两种工作状态下的功率大小。
《功率》教案(人教版必修2)(3)

§7.3 功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功率概念,知道功率定义及其定义式,能用定义式解答有关问题2、知道P=FV的物理意义,能用公式P=FV解答有关问题3、区别理解平均功率与瞬时功率、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体验功率概念的形成过程及功率的实际意义,理解功率概念2、从功率的定义,体会体会用比值法建立物理概念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功率概念建立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观点,坚持原则,善于合作的良好习惯;2、通过对生活中机械的实际功率、额定功率的观察和测量,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思想教学重点:理解功率概念教学难点:理解功率与力、速度的关系,瞬时功率和平均功率的计算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学情景导入:人们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使用了大量的机械来做功,这与人力直接做功或畜力做功,在完成功的快慢方面有何不同?请举例说明。
(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从身边生活寻找做功快慢的事例,并思考机械与人或畜力做功快慢的差异。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人们十分关注做功的多少。
然而不同的机械或人,其做功的快慢是不同的。
二、质疑讨论(一)功率质疑讨论:不同的机器或物体做功有快有慢,如何来衡量做功的快慢呢?(引导学生类比如“速度”、“加速度”概念的定义方法来思考:如何比较物体做功的快慢?体会比值法定义功率概念。
讨论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说明:对学生提出的各种方案可能有问题或不完整,教师应鼓励学生在交流中补充完善自己的认识。
学生交流讨论总结:1、功率定义:一个力所做的功W与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t的比值W/t,2、定义式:P=W/t3、功率的物理意义: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4、单位:国际单位制中W—J、t—S、P—w;P的常用单位有kw;5. 功率是标量。
6、一些常见机械做功功率(1)汽车发动机5×104 W~15×104 W (2)摩托车约2×103 W(3)人心脏跳动的功率1.5W左右(4)火箭的发动机约1×1013W(5)万吨巨轮106W以上(6)人的平均功率约1×102 W (二)功率P与力F、速度v的关系1、功率与力、速度的关系推导质疑讨论:一部汽车载重时和空车时,在公路上以相同的速度匀速行驶,试讨论这两种情况下汽车的输出功率是否相同?为什么?说明:上述分析讨论的目的是启发学生思考功率与力和速度有何关系。
初中物理《功率》教案(精选

初中物理《功率》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初中物理教材第九章第三节《功率》的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功率的定义、计算公式、单位及功率与能量的关系。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功率的概念,掌握功率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功率的概念,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
2. 使学生掌握功率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的应用。
教学重点:功率的定义、计算方法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计算器、练习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运动员百米赛跑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运动员在短时间内能跑得很快?从而引出功率的概念。
2. 新课导入:(1)讲解功率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
(2)推导功率的计算公式,讲解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含义。
(3)介绍功率的单位及换算关系。
3. 例题讲解:(1)计算运动员在百米赛跑中的平均功率。
(2)比较两个物体做相同功时,哪个物体的功率更大。
4. 随堂练习:(1)计算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的平均功率。
(2)比较两个学生在爬楼梯时,哪个学生的功率更大。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功率》2. 板书内容:(1)功率的定义(2)功率的计算公式(3)功率的单位及换算(4)例题及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一名学生爬楼梯时的平均功率。
(2)比较两个电风扇,在相同时间内,哪个电风扇的功率更大。
2. 答案:(1)平均功率 = 功 / 时间(2)功率较大的电风扇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情景引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功率的概念。
在讲解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公式进行计算,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 拓展延伸:(1)了解功率与能量的关系,为学习能量守恒定律打下基础。
人教版物理八下11.2《功率》上课教案

教案:人教版物理八下11.2《功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教版物理八下第11.2节《功率》。
教材中详细介绍了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以及功率与做功的关系。
具体内容包括:1. 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叫做功率。
2. 功率的计算公式:P = W/t,其中P表示功率,W表示功,t表示时间。
3. 功率与做功的关系:功率的大小反映了做功的快慢。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功率的概念,掌握功率的计算公式。
2. 培养学生运用功率的概念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培养其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的理解与应用。
2. 教学重点:功率与做功的关系,以及如何运用功率的概念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三角板。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述一个关于功率的实际例子,如百米冲刺运动员在百米赛跑中的功率表现,引导学生关注功率的概念和作用。
2. 知识讲解:讲解功率的定义、计算公式以及功率与做功的关系。
通过PPT 展示相关知识点,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功率的概念。
3. 例题讲解:举例讲解如何运用功率的概念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如给定一个物体的质量和上升的高度,求物体的功率。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提高功率。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功率的定义、计算公式、功率与做功的关系等。
通过板书,让学生清晰地了解功率的相关知识点。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一个运动员在100米赛跑中的平均功率。
答案:根据运动员的质量和速度,以及赛跑的时间,计算出运动员的平均功率。
2. 题目:一个物体从地面上升到高度h,求物体的功率。
答案:根据物体的质量和高度,以及上升的时间,计算出物体的功率。
初中 功率 教案

初中功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功率的概念,掌握功率的计算公式及单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学会利用功率公式进行计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功率的概念: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 功率的计算公式:P = W/t,其中P表示功率,W表示功,t表示时间。
3. 功率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功率的单位是瓦特(W)。
4. 功率的物理意义:功率越大,表示物体做功越快。
三、教学过程1. 复习提问:力学里的功包括两个必要的因素是什么?计算功的公式和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什么?2. 引入新课:把1000块大理石板送到20米高处,起重机和工人做的功是相等的。
但是,在做相等的功时,起重机比工人做功快。
做功不但有个多少的问题,还有一个快慢的问题。
在物理学里用功率这个物理量来描述物体做功的快慢。
3. 讲解功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功率的计算公式为P = W/t,其中P表示功率,W表示功,t表示时间。
功率的单位是瓦特(W)。
4. 举例说明功率的物理意义:功率越大,表示物体做功越快。
例如,一辆汽车的功率很大,它能够迅速加速;而一辆自行车的功率较小,它加速较慢。
5. 功率公式的应用:已知物体做的功和所用的时间,如何计算功率?利用功率公式P = W/t进行计算。
6. 练习:(1)已知一个学生用力举起一本厚重的书,做了10牛的功,用了5秒的时间,求该学生的功率。
(2)一台洗衣机在2小时内完成了洗衣任务,已知洗衣机做的功为2000焦耳,求洗衣机的功率。
7. 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单位,以及功率的物理意义。
通过实例了解了功率的大小与物体做功的快慢之间的关系。
四、课后作业1. 复习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单位。
2. 思考日常生活中哪些现象与功率有关,试着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第十八章 电功率1-4节课堂实录

第十八章电功率1.结合实例理解电功和电功率的概念。
了解电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
2.理解电功率和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3.能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4.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焦耳定律。
用焦耳定律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本章是初中物理的重点章之一,是初中电学部分的综合,在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电学当中的电路及一些重要物理量:电流、电压、电阻以及欧姆定律。
本章我们将学习探究电学的重点“电功率”的问题,本章主要讲述了电能、电功、电功率、焦耳定律等知识。
这些知识不仅奠定了电学的基础,而且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是中考的重要内容之一,本章学习过程中需掌握六个主要概念、两个公式、一个探究实验、一个定律。
六个主要概念:电能、电功、电功率、额定功率、实际功率、电流的热效应。
两个公式:P=Wt,P=UI。
一个探究实验: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一个定律:焦耳定律。
本章的重点:电功率的物理意义及概念,用伏安法测灯泡的额定功率,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电阻、电流大小之间的关系。
本章的难点:能的转化,电功率与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对额定功率的理解,对焦耳定律的理解。
学生已经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及三个物理量的一些基本性质,并认识了三个物理量的基本关系——欧姆定律,使学生能够使用欧姆定律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基本电学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电路方面的问题,同时也为学习电功率奠定了基础;电功率部分是初中电学中的重点,电功率公式的应用和计算又是电学中的难点,学生在心理和知识的综合运用上都有一定障碍;学生已经学习了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和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为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功率作了一些铺垫,同时也给学生掌握电功率的测量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1.在内容上要紧紧抓住“电功率”这个中心,理解实际电压和额定电压以及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的含义。
2.在研究方法上,主要运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在探究中我们要注意实验现象,从现象中发现规律性的东西,从而归纳总结得出基本规律和原理。
初中物理《功率》教案

初中物理《功率》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五章第一节《功率》。
内容包括: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功率与功、时间的关系,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讲解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功率的概念,掌握功率的计算公式,了解功率与功、时间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真理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
难点:功率与功、时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车、斜面、弹簧测力计、秒表。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情景一:让学生观察一辆小车在斜面上下滑动的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小车在斜面上下滑动的速度与什么因素有关?情景二:让学生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小车在斜面上下滑动的力,引导学生思考:力的大小与滑动速度有什么关系?2. 知识讲解讲解功率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功率是描述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讲解功率的计算公式,即功率P等于做功W与时间t的比值。
3. 例题讲解例题一:计算小车在斜面上下滑动的功率。
例题二: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功率问题,如家用电器功率的估算。
4. 随堂练习练习一:根据已知条件,计算物体做功的功率。
练习二:分析物体功率与做功时间的关系。
5. 小结六、板书设计1. 功率2. 内容:功率的概念功率的计算公式功率与功、时间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计算一辆汽车在水平路面上的功率,已知汽车行驶的力和速度。
分析日常生活中,哪些因素会影响家用电器的功率?2. 答案:汽车在水平路面上的功率为:P = Fv,其中F为汽车行驶的力,v为速度。
影响家用电器功率的因素有:电压、电流、使用时间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对功率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但在讲解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功率与功、时间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五章第三节《功率》课堂实录设每块砖的重量为G,楼高为h,甲、
乙两同学需要做多少做功?
甲、乙同学谁做功快?为什么?
甲
砖数(块)12做功(焦)12G h 时间(秒)
30
甲比乙做功快;因为做相同的功,甲用的时间少)
2分钟
机械做功快;因为相同时间内,机械做的功多.
2分钟
谁做功快?
总结:有两种方法可以比较物体做功的快慢
方法一:
时,时间短则做功快乙甲W =方法二:
甲t 如果做的功不同不相同,又怎样来比较做功的快慢呢?
物理意义: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功率.
{
{国际单位:瓦特,符号
1.运动员的功率
已知:G=60000牛, t=300秒S=25米求:p=?
讨论讨论
小丽和爷爷想比一比谁上楼的功率大。
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需要用到哪些测量工具?试些出功率的表达式。
1、体重、楼层高度、上楼时间。
2、体重计、卷尺、秒表。
3、P=W/t=Gh/t
小结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