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生存

合集下载

【初二作文】碎片化生活的利与弊

【初二作文】碎片化生活的利与弊

【初二作文】碎片化生活的利与弊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碎片化。

碎片化生活的利与弊也随之而来。

碎片化生活对工作、学习和社交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文将就碎片化生活的利与弊进行论述,以期让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一现象。

碎片化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作和学习的效率。

由于碎片化生活的特点,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电脑等设备获取和处理信息。

这使得我们可以更加高效地完成工作或学习任务。

我们可以在公交车上或等待朋友时利用碎片时间阅读、回复邮件或者浏览新闻。

这些碎片时间的利用,使得工作和学习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高了效率。

碎片化生活使得社交变得更加丰富和多样化。

以前,人们只能通过面对面的方式来交流和社交。

而现在,通过社交媒体和手机应用,我们可以随时随地与朋友、家人和陌生人进行交流。

这种碎片化的社交形式,使得我们有更多的机会结识新朋友,了解不同的观点和文化。

我们可以通过微信、QQ等应用与朋友进行聊天,通过微博和朋友圈分享和发表自己的想法,通过抖音和快手分享自己的生活点滴。

这些碎片化的社交形式,使得社交更加方便和自由。

碎片化生活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碎片化生活使得人们的注意力变得更加分散。

由于我们经常需要在不同的任务之间切换,会导致我们难以集中精力完成一项任务。

这种分散的注意力给工作和学习带来了困扰。

我们可能会在写作业的过程中时不时地去查看手机上的消息,导致注意力无法集中,影响了工作和学习的质量。

碎片化生活也给人们带来了过度依赖科技的问题。

由于碎片化生活的便利性,人们往往会过度地依赖手机、电脑等设备。

这种依赖使得我们对于这些设备的需求越来越高,还可能产生对网络的过度追求。

这不仅会导致人们沉迷于虚拟世界,影响身心健康,还会使我们对现实生活失去热情和兴趣。

我们在享受碎片化生活带来便利的也应该注意避免碎片化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

我们应该合理规划和利用碎片时间。

在工作和学习时,可以设定固定的时间段来集中精力完成任务,同时避免在任务之间频繁切换。

从“碎片化”到“整体化”

从“碎片化”到“整体化”

从“碎片化”到“整体化”“碎片化”这个词在当下社会经常被提及。

因为信息量大、社会节奏快,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变得越来越紧张。

碎片化生活模式已经成为了当下很多人的日常生活状态。

我们也该反思一下,碎片化到底是怎么来的?碎片化又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我们该如何从“碎片化”向“整体化”迈进。

我们必须要搞清楚“碎片化”是什么意思。

所谓碎片化,就是指信息过载、生活压力大导致时间、精力无法集中在一件事情上。

我们的注意力不集中,总是在各种事情之间跳来跳去,没有专注于某一项任务,导致完成质量不高。

这种状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不利因素。

碎片化生活造成了人们身心疲惫。

每天需要处理的信息太多,任务太多,导致人们根本没有时间好好的休息和放松。

大脑长时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下,结果就是人会感到疲惫不堪。

长此以往,就容易导致精神压力过大,甚至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碎片化生活影响了人们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在碎片化的状态下,人们的注意力很难集中,很难全神贯注地去做一件事情。

这样就会导致不能高效地完成工作,工作质量大打折扣。

如果一个人总是处于碎片化状态下工作,那么即便工作了很长时间,也很难取得应有的成绩。

这对于个人的职业发展非常不利。

碎片化生活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肤浅。

在社交媒体的影响下,人们更习惯于简短的文字、图片和视频来表达自己,而很少有时间去深入沟通。

长时间处于碎片化状态下,人们的交流就会越来越为表面化,缺乏深度。

面对碎片化的现实,我们应该如何从中走出来呢?答案就是要寻求“整体化”生活状态。

所谓整体化,就是指让我们的生活和思绪回归到一个统一的整体,让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有机地连贯在一起,以整体的状态来面对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们要明确自己的生活目标和价值取向。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过早地碎片化生活只会让我们迷失方向,忘记了自己生活的目标和追求。

要想走出碎片化,首先要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和生活目标,把自己的生活和追求放置到一个更宏观的背景里来考虑。

【记叙文】碎片化的利与弊

【记叙文】碎片化的利与弊

【记叙文】碎片化的利与弊在这个电子技术、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时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显得太短暂。

时间犹如碎片一般,零星分布在我们的生活中。

每一天都如拼图一般,拼拼凑凑、忙忙碌碌。

所谓“碎片化”,原意指完整的东西破成诸多零块,而现在用于形容我们的生活。

打游戏、网购都算是碎片化生活。

这些原本可能用来工作或学习的时间,如今分割给了许多并不重要的事物上。

现如今,碎片化的生活已成为一种常态,它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生活方式与节奏。

而“碎片化”的产生,有利,也有弊。

碎片化生活,让人们能充分利用空闲的时刻,哪怕只有一分钟,也都能利用起来。

就如背单词,若是认真地坐在桌前,耗时久,效果也不见得好;而如果能利用坐地铁、挤公交,或睡前几分钟的时间,长久积累下来,一定能见效用。

又譬如练习听力,长时间一定会感到枯燥,而若是能充分利用好零散的时间,只要坚持,便一定能收获成功。

然而,碎片化生活对读书增添了许多弊端。

读书,一定必须静下心来,慢慢体会,就可以明白其中蕴藏的道理。

如今的碎片化生活,将读书的时间划分了出,变为枯叶较长时间的读书时间。

长此以往,文章中应该反反复复推敲的语句便不能迎合读者的目光。

而读者在写作时,也缺乏了自我思索的能力。

一本好书,便毁在了碎片化的写作中。

这貌似提升了我们的读书效果,实则却并没领略到我们灵魂的深思。

处于碎片化时代中的我们,或许无法改变这一生活模式,但却能努力适应它。

碎片化时代,我们应有自己的独立判断,在大量信息蜂拥而至时,学会择优劣汰,拒绝盲目从众。

碎片化生活的时代才刚开始,有著许多难分真假的欲望,变得有些茫然。

可以任何新事物的发生,都有著一番规律,也就是对人的考验。

只要内心始终如一、准确,便一定能够扩充自我。

生活充满著了碎片化模式的太多物品,形形色色,其实只要心无旁骛、不被外界阻碍,那么便能够很快适应环境这个时代了。

碎片化的生活作文800字-5

碎片化的生活作文800字-5

碎片化的生活作文800字“碎片化”是指完整的东西破成诸多零块, 碎片化生活顾名思义就是指把完整的生活变成像碎片一样零零散散的或是把生活分割成一块一块的使时间变得可控。

有人觉得碎片化的生活是一种非常好的形式, 也有人认为这是一种不太好的形式。

我认为碎片化的生活有好有坏。

学习碎片化碎片化的学习能更有效的让学生吸收知识点。

举个简单的例子: 在学校里, 英语老师通常会教我们语法, 而学习语法时, 老师们并不会在还没讲完一般现在时的知识点, 就又让你去学现在完成时的知识点。

这样的教学方式, 不仅不能让学生全面的学习语法, 反而还会让有些学生将这两个知识点完全混合在了一起, 用起来时牛头不对马嘴。

相反, 如果老师把一般现在时的语法全部讲完, 然后再给你们做一些练习, 再继续讲现在完成时的语法, 你反而不会把它们都混在一起, 而是会去更好的掌握它们, 熟悉它们的用法。

信息碎片化相比于碎片化学习, 信息碎片化并不能让人们更有效的了解这个信息。

信息碎片化是指人们通过网络了解和阅读了非常多的信息, 但却没有对这条信息深刻的理解和记忆, 让它成为过眼云烟。

这让我们关注公众话题的方式转变了: 我们现在基本不是依靠学者、官员等来关注公众话题, 而是靠网络中的朋友, 这能急速激发一些情绪, 这种情绪也使网络上的言论带有一定的虚假性。

但这也有好的一面信息碎片化会使得人们注意力更加分散, 从而通过这种分散性, 也让我们了解到了更多的新闻以及事件。

碎片化阅读碎片化阅读是指通过手机短信、电子书、网络等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

我们能通过碎片化阅读接触到很多的信息, 似乎一切信息、知识唾手可得, 阅读显得如此轻松、容易。

然而这种阅读正适应了匆忙奔波人们的需要。

由于碎片化的阅读, 人们根本不会对所读的内容进行深刻的辨别, 所以常常就让许多有心人乘虚而入, 散布谣言。

这也使得人们继续接受碎片化的阅读。

碎片化生活在一方面不是坏事, 但这些碎片化的带有一定个人情绪的信息也并不是什么好的方面。

碎片化生活之我见作文1000字

碎片化生活之我见作文1000字

碎片化生活之我见作文1000字生活中的负担越来越大, 以至于我们失去了耐心, 长篇大论我们已没有时间与心情去看完, 这意味着, 我们步入了碎片化的生活。

有人说碎片化的生活是好的, 是人类进步的表现。

步入了碎片化生活后, 我们涉及的知识面更广了, 想了解什么东西, 只需百度一下, 词条清晰明确: 时间的利用也更加充分, 在工作和学习之余, 看看新闻, 甚至在上厕所时, 也可以利用这些时间来扒一些明星的八卦呀, 日常的生活呀。

碎片化的信息与社交, 使得我们知道的更多, 认识的也更广了。

但我不这么认为, 我看来, 碎片话的生活缺乏了人类的深度, 甚至可以说是退化了。

就以碎片化的阅读为例。

首先, 碎片化, 即不完整, 收取的信息断断续续, 零零散散, 人们自然会断章取义, 不仅无法全面了解信息, 还缺失了“思考”这一过程。

由于信息的不全, 我们没有办法更深层次地去探究信息背后到底还隐藏了多少更有意义, 有价值的东西。

一本小说, 如果由于时间的限制, 只快速地读个大概, 阅个前言, 根本无法了解到作者内心真正想表达的内涵。

其次, 现今生活步伐很快, 科技发展也很迅速, 很简单就会接触到许许多多碎片化的信息, 老师文章, 新闻。

想要知道什么, 动动手指, 信息便琳琅满目。

在短时间内, 我们好像了解了许多, 懂得了许多知识, 实则不然: 没有多久, 这些印象不深刻的点滴, 会被时间消磨得一干二净!这不仅没有节约我们的时间, 还不如说是浪费了那些时间!小时候, 我们不认识字或成语, 老师父母总是鼓励我们自己去查字典, 这样做就是为了加深印象, 观察到这个字背后更多样的含义, 也是我们更了解这个字, 也就记住了这个字。

但如果只是单纯的告诉我们, 或者在字的一旁就标有注释, “眼下匆匆, 心中了了, 方寸无多, 就如同看场中美色, 于我何与也?”第三, 不完整的信息也许还会令人产生误解。

字的含义, 文章的转折, 都需要全面的了解再能体会, 而如果只是单纯的草草了事, 根本不可能意识到, 也许就与原本的含义相差甚远。

【作文范文】碎片化生存――进步还是退化

【作文范文】碎片化生存――进步还是退化

【作文范文】碎片化生存――进步还是退化【作文范文】碎片化生存――进步还是退化?如今,“碎片化”这个词的确深深地影响甚至困惑着我们的生活。

“碎片化”本身真的只是一种社会现象吗?碎片化一词首次大量出现于上世纪80年代“后现代主义”文献之中,原意为“将完整的个体分割为诸多零块”,而其历史根源则是当时主流媒体又“泛众传媒”转型为“分众传媒”,更加关注于“这一类读者想要读什么”而演化得到的很好。

“碎片化”实际上来自媒体对消费者的细分。

换句话说,它起源于“大数据”的最初步应用——也就是说,通过你过去的担忧推断出你希望在未来看到什么。

我想,碎片化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

事实上我们一直在“被碎片化”当中,例如读《论语》等经典时没有人会提倡一位初学者一下子读完,更多的则是让其分为若干部分逐一研读——“完整的个体分为诸多零块”,我们的学校将一天完整的作息划分为不同的课程,亦是“完整的个体分为诸多零块”……从这点来看,“被碎片化”是一直存在的,不可避免的。

它是一种时代的潮流所导致的必然碎片化是科技进步的表现。

现在,移动数据发展得如此之快,任何需求都可以在线传输,然后以光速传输给所有想要看到它的人。

这直接导致碎片时间的产生,这直接导致各种“碎片”的起源。

例如,如果我每个星期天有一个小时的空闲时间,我可能会无所事事,没有碎片,但事实上,我可以用它来阅读一篇文章或理解一个数学定理等等——我没有能力,我也没有信心积累几十个星期天的时间来学习一部文学经典或学术著作。

想象一下,如果没有支离破碎的生活,我只能花很多时间学习一本厚厚的古书——这本书该有多无聊。

或许当我写下这些时我的思维仍是“碎片化”的思维,毕竟一切对现象的评估都要建立在一种特定的价值体系中。

而我此刻恰恰有的就是“碎片化”的评价体系与价值观。

不过,毕竟现在时代的碎片化下除了专家,常人很难有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总之,我想说的是,如果我们无法避免碎片化,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做有意义的事情,并充分利用碎片化的好处。

碎片化生活,是好是坏

碎片化生活,是好是坏

碎片化生活,是好是坏时间:2017-12-11 11:03:48 | 作者:学霸“碎片化”,这个词大家可能并不常用,但事实上,在我国,生活中许多形形色色的事都可以用这个词来形容。

当今,生活本身,就是碎片化的。

就拿我们高学生群体作为例子,由于学业压力重,时间少,内容多等等缘故,我们会抓紧一切时间去学习,去从书本中不断地获取信息:一天早上,你在公交车上,一边啃着馒头,一边复习英语默写的内容:课件,你拿出一本习题,不断地寻找解题方式:又或者,晚上就寝前,你躺在床上,脑中不断地回忆课堂的内容和新的知识点……学生平时的上课时间都是整段的,称不上是什么碎片化,但在有些时候我们总能抽出一些时间,五分钟,十分钟,一刻钟,来进行学习任务。

再拿社会人士作为例子,工作的人或许会在短暂的休息时间拿出手机,刷刷微博,看看新闻等等。

在当今这样繁忙的节奏中,我们不得不将一些事情碎片化来进行处理,这是有好处的,这能大大地利用整段整段“任务时间”间的小小间隙,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有很多,当中最大的问题就是,要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获取那么大量的信息,这件事是好是坏。

由这个问题引出的就是碎片化的信息了。

在现在大信息流的社会里,单一而详细地获取一件事的信息有时是不可取的,这时候就要选择信息的量,而质要放在第二位。

做到这一点,那只有提炼信息最重要的几个点,并对其进行概括。

比如网络上的新闻,我们并不需要了解得非常透彻,需要的是仅仅是“知道这件事”这种程度,那我们就需要尽可能地大量地让精简的信息流入脑中,而不是整块整块的事件。

但随之而来的是弊端。

精简的信息有它的好处,但最明显的问题是再精炼的语言总是会舍去一些有用的信息,大数据,但并不准确。

反之,整块信息虽然需要大量时间去阅读但可以让人留下较深印象并对事情经过有更加透彻的了解。

综上两点,碎片化生活是有好处的,它让我们节约了很多的时间并且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取了大量的信息,但他带给我们的东西往往有一部分是不准确的,有误差的,因此,我认为,在快节奏生活中在适当的地方对事件进行碎片的处理,才是最恰当的做法。

【作文范文】浅谈碎片化生活

【作文范文】浅谈碎片化生活

【作文范文】浅谈碎片化生活在我们所处的这个科技发达的时代,原来慢节奏的生活早已不复存在,每一个人似乎都在忙忙碌碌,每天仿佛都有做不完的事情,同时并行处理几件事情的情况早已司空见惯。

为了及时完成任务,我们常常会利用一些零星的碎片时间来完成我们手头的任务,这种方式已深入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

我们的生活已然是进入了碎片化时代。

分散生活的好处显而易见。

它充分利用了我们大大小小的时间,将它们分割成整体,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任务,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效率。

例如,我们可以利用这段时间读书和背诵单词;你可以利用休息时间做运动和锻炼;你可以利用排队等候一段时间观看微信和浏览新闻;我们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打印文件,收发公文,处理电子邮件。

不知不觉中,我们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很多任务。

但是,不是每个人都能驾驭好碎片化生活。

有人常常在烧饭的时候,跑去看一会儿电视,结果电视没有看完,饭却烧焦了;有人在洗衣的时候,玩起了游戏,结果游戏没结束,家里已水漫金山了;有人在开会时微信聊天,结果会议内容没听到,后续的工作也受到了影响……类似事情层出不穷,它时时在告诫我们,一心不能两用。

可以看出,并非所有的时间都可以被多个进程使用。

有些事情需要连续性。

一旦在中间被打断,你可能以后再也记不起来了,你的所有努力都会白费。

因此,合理利用片段时间来明确什么时候做什么以及什么样的事情可以并行处理是关键。

只有当我们善于安排和利用时间,速度和质量才能齐头并进,我们才能充分享受零碎生活的好处,我们才能更冷静地对待生活。

学会了碎片化时间管理,我们将只花一辈子的时间,完成了别人两辈子都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我们的人生活出了精彩,活出了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 的事 ,那些 深深浅浅 ,云飞雪落 的
话” , 这个 “ 早晨 起 来 ” 四个 字 特别 动 人, 让整首 诗都洁净安详 , 像少 年 的白
衣, 梅子黄 时雨的青涩初 恋 , 充 溢着开
始 的意味。要是换成 “ 午夜 梦回” , 就有 点浊气 。
喜欢晨起工 作的作家学 者 ,数不
48 l WE N A N l Y o u t h・ 亲历时代
这几天下雨,许多商场 门口都站 着慷慨地发塑料袋 的小姐 ,把淋湿的 就是不能较真 , 一较真还真没法过了。 学了半 辈子 ] 作了十几年 ,忽然发现 只是在 帮卖假药 的敲锣打鼓。
坐在 电视 机 前 看 了 l 0分 钟 广 告 , 没 一样 东西 是 生 活 必 需 品 。
>碎片化生存
和 菜 头 /文
得 实 话 告诉 你 : 我 已经 没有 办 法 读 书 了。 不 是 读 不 懂 的那 种 不 能 , 也 不 是 因 为 厌 倦 而 产 生 的 那 种 抗
那 些 字 句 和 含 义 就 突 然 消 失 掉 了。 因 为这 样 的缘 由 , 也 就 谈 不 到 理解 , 更 无 法 形成 一个 整 体 印象 。 我想 ,这 是 几 年 来 微 博 - ; j r J 练
些在微 博上原 创 内容 的人来 说 ,
相 比之 下,读 书是 一种完全 不同的模 式。深度 阅读 需要你能
微博要求你能在 海量的信息碎片
亲历时代・ Yo u t h f WE N YUA N I 49
是 什么 时候 开始 惯 于早 起 的 呢? 生子 以后吧 。在孩子起床之前 , 家务琐 事 的洪 流之外 ,拥有 一段淡 然绝尘 的 个人时光 。夏夜“ 犹 如苦 竹 , 竹节细密 , 顷刻天 明” , 更适于早起。起来烧水 , 煮 茶, 翻书 , 散步 , 买菜 , 真是做啥都好 。 爱 人 照 例 喜 欢 送 我 一些 美 而无 物 。这 次是个木碗 , 还惋惜 地附言 “ 可 惜上面刷 了桐油 , 等我用砂 纸打磨后 , 你再装饭 ” 。今天 看了唐七 的微博后 , 突发奇想 ,就拿这碗装 金银 花也很好 啊 。金银花是畏光的 , 烈 日之下都会蔫 吧, 花柄又短 , 也不好水 养 。可是我太 爱它那股 子清气 了。如果说苦楝 花是 “ 黄 昏的婉约 ” ,柠檬桉 是 “ 夙 夜 的缠 绵” , 那金银 花就是“ 清早之味” 。 古人没有 电灯 ,大 约是为 了节约
个 小节都无法读完 ,无法控制
求一个人 尽可能快地 消费一条信 息 ,迅速 咬住 它,吸干其 中的汁
液, 然后 一 口吐 掉 。 最 后 , 对 于 那
哪怕是 最简单 的逻辑也都被抛 弃
眼球 转开 去,似乎 它在扭来扭去 要找到一个停顿 ,否则就不肯继 续工作 。同时,读 完一段文 字之 后, 头脑里突然会空 白一下 , 然后
和王世襄 同宿 , 起来晨读 , 发现王 的窗 口早 已亮灯 。陈寅恪也是 , 亲戚来他家 寄宿 , 一早 做家务 , 才发现 陈早 已在花 架下写作 。梁实秋也提倡早起 , 说这是 他妈 妈帮他养成 的好 习惯 , 不赖床 , 一 生受用 。他引的那句北平 民谚 , 特别有 趣, 打趣懒 婆娘 的 “ 早 起三 光 , 晚起 三
好不容易进了大广告公 司,想着 可 以做点有益于社会 的广告 。后来终 于有 机会 为很 出名 的碳 酸饮 料 做广 告, 却发现碳 酸饮料也是伤人的东西 ,
衣服穿好几 年 , 食 物按量摄取, 像 非洲
土著那样 ,今天能吃 4条鱼就不钓第
那才是最根本的环保 。 连人类 出生率下降都跟 它有关 。做人 5条 ,
过 回简朴的生活
式。
安 南
是 一种 行 为 和 生 活 、 万 微博时代 , 时 间无始无终, 只有一个个瞬间的当下。 事件无 头无尾 , 只有你此 力 是 无止 境 的 。它 应 该 时此 刻 面 对 的一 条 简讯 。 而人 和 一 台 自动 机 器没 有 什 么 区别 。 我 们 追 求 健 康 环境 的 努
样编 , 忍 不住 辞 职 了 。
个朋友一个人住 ,家里却有七八个
枕头 、 三 四个热水壶 , 有很 多物件是根
本没开封的 , 买完放那儿忘记了。 一 米 杂 念 /文
多 乘两 米 的大 桌子 下满 满 的都 是 鞋 盒 。1 0 0多平米的房子 就像个大仓库 。 朋友来了都问 ,是不 是正 收拾 东西 准 备搬家? 如果我们 都过 回简朴 的生活 ,
雨伞 装起 来 好让 商场 的地 板 保持 清
洁, 真是周到殷勤。只是管 发不管收 。
踏 出商场 ,遍 地都是泡在雨水和泥泞
中 的塑 料 袋 。
有位著名主持人说 ,他采访过世 界广告业 的几位佼佼者 ,问他们会不 会对为人们制造 了这 么多无谓 的欲望 内疚 , 他们很坦 白, “ 会” 。 但商业社会就是靠这些 欲望支撑 的啊 , 最好把大家都培养 出购物癖 。 我
中做快速筛选 ,然后在两个原本 没有 关联 的碎 片 中建 立联 系 , 并
把 这 种 联 系 以巧 妙 漂 亮 的 手 法 表
达 出来 ,于是可 以赢得观众 的欢 呼和掌声。 无 需知道“ 为什 么” , 只 需要不 断判断“ 是什 么” , 然 后把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拒。 它无关理解力和情绪, 而是好
像 一种生理上 的疾病 ,自己对 自 己的一部分无能为力。我甚至连

的结果。微博要求 一个人迅速在 各种信息之 间跳转 ,不要在任 意

条信 息上停 留过 多时间。又要
系列“ 是什 么” 组合起来 。 所 以, 了。 我在微博 上待 的时间足够长 ,
因此 受 到 的影 响 也 就 足 够 重 。

我只 好把 这个 袋 子带 回家装 垃
圾。
最近一个做 了十几年广告的朋友 辞职 了, 不是为 了什么“ 更好 的发展” , 而是 因为想不通 自己都干 了些 什么 。 年轻 的时候 , 为挣钱帮人做 过假 烟盒 、 翻版 C D盒, 平面设计 嘛。在小广告公 司做九流洗发水的包装 ,成分表是他 乱编 的,甚至还有 药物广告也要他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