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每日一题(第01周)周末培优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合集下载

2017-2018学年人教版语文高二暑期周测试题(第一周)(含解析)

2017-2018学年人教版语文高二暑期周测试题(第一周)(含解析)

2017-2018学年人教版语文高二暑期周测试题(第一周)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拙”是中国艺术的灵魂。

它是艺术中的一种根本性趣味,在中国不懂得“拙”,就不知道怎么做建筑、造园林、刻印章、写书法、画图画、品戏曲。

拙跟巧是相对的,老子讲“大巧若拙”,大巧是最高的巧,拙是不巧,最高的巧是不巧,他的意思并不是要追求不巧。

一般来说,人总是喜欢追求巧,而不喜欢不巧的东西。

如工艺,就是追求巧的过程,但古代有一句话叫“大匠不斫”,是说最有本事的工匠人,没有雕琢的痕迹。

扬州八怪之一金农,是清代康熙到乾隆时期一个著名书画家,他把中国古拙传统推到极高地步。

他曾在一幅梅花图上用他特有的古隶题有七个大字:“损之又损玉精神”,“玉”是梅花,“损之又损”来自老子:“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老子的道是“损”道。

“为道日损”是中国艺术的一个定律,是要从表象世界走向真实世界,追求内在的东西,“损”道不是做减法,“损”道就是拙道。

中国人特别喜欢石头,“石头”也呈现了一种拙趣。

老子说:“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老子不愿做一块琭琭的美玉,虽有令名,但经过刮垢磨光的无数次打磨,成了被塑造的对象,这样就是有为,背离自然之旨。

他宁愿“珞珞如石”———做一块坚硬的未雕的石头。

儒家好玉,道禅好石,两种不同的思想指向,正好反映对秩序的不同看法,也体现出不同的人格指向。

没有理性的社会是混乱的社会,缺乏礼仪的人生是粗鄙的人生。

但当知识、理性、礼仪发展到与人的真实生命追求相反的程度时,就成了人的生命的负面力量。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这两种思想都有价值,相互补充,以成传统中国思想之大观。

文人艺术对假山有一种偏爱,它有特别的美感。

假山是人们运用石料“叠”的、“掇”的,做出一片风景,也演绎着创造者的一片灵心。

真正的叠石者,不是简单的“石工”,而是独抒性灵的艺术家,杂乱之石,叠起胜景,配之以明花疏树,延之以陂陀平冈,引之以涧瀑清泉,幕之以藤情蕉影,再辅之以蓝天白云、月上柳梢。

2017-2018学年高二年级周练一语文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二年级周练一语文答案

高二年级上学期第一次周练语文试卷总分:60分一、语言表达运(20分)1.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组是()(3分)①老和尚劝慰布衣道:“居士,你但放心,说凶得吉,你若果有些山高水低,这事都在我老僧身上。

②小错误不反思就可能铸成大错,小腐败积累起来就会形成大腐败,必须明白集腋成裘的道理,防微杜渐。

③新闻发布会上,他讲话仅用了八分钟,简洁明了,新闻性、针对性强,没有一句穿靴戴帽的空话套话。

④实施“精准扶贫”,就是要创新扶贫机制,瞄准扶贫对象,着力改善贫困地区百姓箪食瓢饮的生活状况。

⑤尽管科学家试图证明外星人的存在,但现有资料表明,银河系中存在浩如烟海的其他行星,但人类是唯一的生命形式。

⑥在以前像这样的情况,大家都是拿信用卡套现,去解决燃眉之急,但是现在国家已经明文规定信用卡套现属于违法行为。

A.①③⑥ B.②④⑥C.①③⑤D.②④⑤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①在安全检查座谈会上,有代表指出,当前建筑安全生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各级领导要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以如临深渊....的心态,切实抓好安全生产。

②初春的校园,篝火晚会上,大家陶醉在这春意阑珊....的氛围中,有的在唱着,有的在跳着,有的在谈着……欢乐围绕在每个人的身边。

③同学们请务必记住,无论我们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都要脚踏实地,登高自卑....,决不能好高骛远,妄想一步登天。

④清晨,我来到天安门广场,当五星红旗升起的时候,在场的群众自发唱起庄严的国歌,强烈的爱国热情使我感同身受....,心潮澎湃。

⑤经验主义局限于一时一地的片面的感性认识,沾沾自喜于一得之功和一孔之见....,而忽视理论的指导作用。

⑥媒体披露,美国国家安全局对世界35各国家首脑进行窃听活动,其手段无出其右....,招致越来越多的国家声讨和批评。

A.②③⑥ B.①③⑤ C.①④⑥ D.②④⑤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澳大利亚天文学家率领的国际科研团队近日发表文章称,对恒星内部声波的测量可以用于推测强磁场是否存在。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每日一题(第04周)周末培优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每日一题(第04周)周末培优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每日一题(第04周)周末培优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周末培优高考频度:★★★☆☆┇难易程度:★★★★☆【2015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答复以下问题。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刘禹锡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

〔1〕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

〔2〕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

〔3〕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参考答案】〔1〕朋友新居落成;周围景色优美;自己心情闲适;主人品味高雅;宾主志同道合。

〔2〕选取景物,铺陈描摹〔一渠水、数点山、碧松、红药〕;移步换景,富有层次〔由远及近、由外而内〕;虚实结合,寓情于景〔通月朗、待春还〕。

〔3〕赞美恭维之意;羡慕向往之情;志趣相同之感。

合诗的首联,可知是朋友新居落成,自己心情闲适;颔联和颈联写景,有山有水,有松有花,景色优美;颔联写新居的自然环境,颈联写新居主人对新居环境的营造,疏种碧松,可赏明月;多栽红药,以妆春天,此联也见诗人品味高雅;尾联既是对朋友的赞美,也是抒写志趣相同之感。

结合。

赏析另外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表达效果的鉴赏。

表达效果的分析,就是看诗歌〔诗句〕写的是什么形象〔怎样的景、怎样的人和怎样的事〕、所要表达的什么情感,围绕此来分析就不会错。

〔3〕把握诗歌中诗句所表现出的思想感情,都应该注意从诗歌的整体出发。

此题考查诗尾联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更是应该根据整首诗的理解来分析把握。

对此,要首先知道这两句诗的意思。

另外就是结合全诗的内容来分析,从诗的标题可以看出,这首诗是为友人的新居落成而写的,诗的首联为“起〞,点题并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喜欢闲适,到朋友新居“开颜〞;颔联和颈联通过写景,来表现新居的景色优美,主人品味的高雅,诗人心情的闲适;诗的尾联“合〞,“新居〞只是诗歌的形象,也就是思想情感的载体,它承载的是高雅,是闲适,无论文书再多都能找到“诗人在此间〞,因此这两句诗也即尾联所表现的也就是:一对新居主人的赞美,二诗人羡慕,向往,三诗人与友人志趣相投。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周考语文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周考语文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练习卷高三周考一语文答案1.C ①“铤而走险”——因无路可走而采取冒险行动。

此处不合语境。

②“退避三舍”——比喻为避免冲突,向对方作出回避或让步。

③“不一而足”——足:充足;足够。

原指不是一事一物可以满足。

后指同类的事物或现象很多;反复出现;不能一一列举。

④“釜底抽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此处望文生义。

⑤“为虎傅翼”——比喻帮助恶人,增加恶人的势力。

⑥“登峰造极”——比喻学问、成就等达到了最高的境地。

也比喻干坏事猖狂到了极点。

⑤⑥使用正确,其余全错。

2、C3、D【A缺介词,B缺谓语,C缺主语】4.C(间行求兵,“间行”是出行方式,作状语,“求兵”是目的,这个短语不可以拆开;“下狱”是固定搭配,“搒掠数百””是相对较轻的惩罚,““胁以白刃”是更为严酷的威逼手段。

)5.D(D大夫死为“卒”,士死为“不禄”。

)6.B(范延光是明宗派其偷偷外出去请救兵时被捕。

)7.①在写景角度上,二者都从视觉、听觉的角度描写了景物。

(1分)刘诗颈联从视觉角度描写“山影”,从听觉角度表现“钟声”。

王诗颔联从视觉角度描写“明月”,从视觉、听觉角度描写“清泉”。

(1分)②在意境上,刘诗颈联诗人孤寂地行走在荒径,描写了山影投映溪水,随波暗涌,古寺钟声悠长,又随远烟逝去,意境幽暗空寂。

(2分)而王诗颔联描写了一场秋雨后,只见皎洁的月光透过松枝星星点点洒落下来,又闻泉水淙淙流泻于山石之间,意境幽清明净。

(1分)(意思相近即可)8.①孤独惆怅之情。

天空冷寂、树叶稀疏,渲染了凄清的气氛,诗人“独寻”荒径归来,心情孤寂惆怅。

②思念故乡之情。

深秋时节,诗人独行郊外,“频忆”故乡往事,一个“频”字流露出诗人浓烈的思乡之情。

③喜爱山居之情。

诗人虽独处郊野,却见美好的山月,不吝惜清辉,洒向独居的竹扉。

“娟娟”“不惜”表现出了诗人对山居恬淡美好生活的喜爱之情。

(每点2分,情感1分,分析1分)9.(1)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2)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3)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10.A 该项在转述时,将认识主客体颠倒(或主客观因素倒置),相关内容见第一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每日一题(第02周)周末培优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每日一题(第02周)周末培优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周末培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槐树记李汉荣我小的时候,老家门前的这棵槐树也还小,比我高不了多少,我把槐树当作我的哥哥。

早上起来,我首先跑到槐树跟前,站直身子,与我的槐哥比个子,我的个子自然是比不上槐哥的。

槐哥呢,一点也没有因高我一头而得意忘形,只是静静地站在我面前。

我喜欢槐哥的安静,安静里,有天宽地阔的心境;我还喜欢槐哥的单纯,就那么一身绿色,一身清爽,顶多还有几声鸟叫,一弯素月相伴,却怎么看怎么好看,怎么读怎么耐读。

我常常把心里的话说给槐哥,他总是耐心地听。

有时,他感到必须对我说点什么的时候,总是把翠绿的叶子一片片展开,把写在“手心”的每一个字放在我的眼前,让我反复阅读。

在他的语言里我看到的总是明亮、绿意、温柔和来自内心深处的芳香。

后来,我偷偷爱上了一个名字散发着淡淡青草香的女孩。

但这是怎样开天辟地的大事,又是怎样神秘和圣洁的事,就如一个人赤着脚向着一片纯白色的雪地走去,既害怕踩脏了那片雪地,又忍不住走向那梦境般的洁白。

在一个静静的月夜,我对槐哥说了我心中的秘密,我看到槐哥也和我一样忧郁了起来,我明白了,槐哥也愿意分担我在春天的苦涩。

我情不自禁地拿出小刀子,在槐哥身上刻上了那个名字。

为保密起见,我特地站在凳子上,在树的高处,郑重地,一笔一画地刻上那个美丽的名字。

槐哥,成了我初恋的纪念碑。

后来,槐哥就越长越高了,高出屋檐,高出屋顶,高出烟囱,高出柳树,高出榆树,高出杨树,高出那本来就很高的椿树,高出我青春的心跳能够触及的那部分天空。

渐渐地,我只有仰起头才能看见槐哥那高高的树冠。

我知道,槐哥不愿我老是守在他旁边画一些重复的笔画,槐哥自己也看见了比屋檐和屋顶更高的天空。

于是,我走出了家门。

几十年后,我回到故乡时,槐哥已长成参天大树,样子也有点苍老了。

面对他,我只能仰望。

但他分明还是认识我的。

我站在他跟前,立即就嗅到了他内心里的清香。

多少年来,他一直把这纯真的香气保存在内心里,以这样美好的方式证明着自己的存在。

2017-2018高三第一次测评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7-2018高三第一次测评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坚硬、体量巨大、保存容易、镌刻困难、端正严肅、质朴无华等特性,让石头上的书法与其他材料上的书法,早早有所区别。

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创造性地发明了许多不同的样式。

但秉承的文明理念,拥有的核心价值始终保持一致,就是代表仪式与权力。

“石上书”,不是书本,不以传播知识为主要目的,而是威仪、凭证的象征和表达。

金属出现时,正是文字发展成熟的关鍵期,在如此珍责的材料上铸造文字,与当时使用文字的重要地位相匹配,所以,现存最早的文字刻石《石鼓文》,具有弦烈的金属铭文的痕迹。

先秦的金文,甚至更久远的甲骨文,它们一些基本特点,包括书写方式、表达内容,以及实际功用和精神赋予,都被后来石头上的书法所继承。

随着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唯一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抗衡的书写形式。

摩崖是中国人创造的、体量最大的书法,选址多在断崖峭壁之上。

因此其内容与形式必须与所处环境息息相关,既突出周围景观地貌的主题,起到点题作用,又隐身于大山大水之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摩崖书写要随形就势,点画未必仔细,刻工也无法精到,强调结体开张、舒展,气势恢宏、博大.好的摩崖,像是大自然中的画題或是钤印一一自然因为有了人的痕迹而更具有意义,人也因为与自然的互动而确立自己的价值。

碑对仪式与权力的传递最为充分,遍及中囷大地的各个角落。

按照中国人“石即山”的观点,碑是被移动到建筑周围或者特别场合的摩崖。

从一开始,立碑就是中国人确定身份的主要方式,为个人立碑,弦调他对社会的贡献以及影响力:政府立碑,則确立法律法规的震慑作用,以及对重大历史事件的权威判断。

总之,碑被披上正统的外衣,向世人展示合法的、明确历史价值的文字记录,一方面,历史学家非常重视碑为重构过往时代提供了文字依据;另一方面,在碑上体现的书法成就,几乎占据书法史上的半壁汉山。

高中语文每日一题周末培优2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必修

高中语文每日一题周末培优2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必修

周末培优【广西桂林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鞋匠菩子沙克寒风就像冰箱里拿出的快刀,往所有的缝隙里戳着嗖嗖的冷。

鞋匠菩子用老式的三块瓦棉帽捂住头和脸,把小区大门外的鞋摊挪到墙角处。

我把穿了六年多的一双磨砂牛皮鞋递给菩子。

这双鞋已被他修补过几次,鞋跟磨塌了他给打上鞋掌,鞋底和鞋帮间脱口了他手工用针线缝合。

这次还是让他打鞋掌。

我右脚的鞋跟磨得厉害,每年都要给皮鞋打一次右掌,不然走路时脚底往外侧歪。

菩子用一只半椭圆形的黑色橡皮掌在鞋跟上试试,又换一个小些的试试,都觉得不满意。

他从铁柜子中拿出一个小木盒,翻了个底,找出一块与鞋底同质顺色的马蹄形牛筋掌。

不过太大了,形状与鞋跟的磨塌处不相干,于是他用剪刀把它剪成半椭圆形,用锉子把鞋跟磨塌处的灰尘锉掉,表面稍稍锉毛,用黄胶涂抹鞋跟与鞋掌,放到脚边风干一两分钟。

一阵旋风像水流一样冲过来,被我从头包到腿的大棉衣挡着。

菩子的身体似乎歪了一下,鼻涕流到嘴唇上,他撩起蓝布围裙的一角擦掉鼻涕。

“你凑合着打个掌就行了,旧皮鞋值不着用功。

”我有点替他着急。

“那不行,靠手艺吃饭马虎不得的。

”一两分钟的空隙里,菩子看到左脚那只鞋子的侧面有一点点绽缝,拿到修鞋机上哒哒哒地缝好。

然后,他把涂过胶的鞋掌和右鞋跟压在一起,接着,再把残剩的牛筋掌剪下一小块,先用锉子把两面使劲锉毛,锉下来的粉末落在他腿上铺着的帆布上,再用削刀削成扁扁的楔状,两面涂上胶用嘴巴吹一吹,塞进鞋掌与鞋跟间合不拢的三角缝中,再放在铁鞋托上用小钉锤给锤实了。

在楔状小块塞进去之前,他已经把帆布上的粉末撮起来撒进三角缝中,这样鞋掌、楔状小块和鞋跟间就粘得严密实在了。

贴着鞋跟侧面的弧度,他用削刀把鞋掌和楔状小块削平。

“好了。

”他把鞋子递给我查看。

我问他,“多少钱?”他说,“不用了,拿走吧。

”我说,“那不行,你得收钱。

”他说,“给两块钱吧。

”我说,“给你五块。

”他摆摆手说,“打个小鞋掌就两块,对哪个都一样。

精选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每日一题周末培优1含解析

精选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每日一题周末培优1含解析

周末培优【2018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汴京的星河叶文玲孩提时,我有许多美丽的憧憬,天真的梦。

那时,我最喜欢看天上的星河。

夏夜仰望那缀满星星的夜空,我会几个小时地坐对发痴,小脑瓜里整个儿盘旋着关于星星月亮的种种神话传说。

于是,我总相信月宫里有嫦娥,早晚有一天会从那影影绰绰的桂花树下飘飘走出,而那璀璨的星星呢,一定是那些调皮的小仙女随意抛洒的宝石珠贝。

我很想什么时候飞上天去,抓住天幕的一角轻轻一抖,让这些明亮得耀眼的珠宝纷纷飞落下来,穿过云端,落到人间,傻念头想过万万千,我却从不以为可笑,倒觉得这些记忆,永远像蜜汁一样醇甜。

大概就因为这颗未泯的童心吧,一些别人认为是不算稀奇的事,在我,却总要兴奋得大喊大叫。

现在,我就又想叫喊了:最近,我真的看见了天上落下的星河——那明亮得耀眼的珠宝。

那是在汴京——开封。

这个赫赫有名的宋代京都汴梁城,果真又一次牵下了天上的星河,让无数次揣想过《东京梦华录》笔下灯宵月夕的我,感到如此新奇和庆幸.........。

素享声誉的汴京,果不负人愿。

在月华皎皎的元宵节,它再次以花光满路千门如昼的姿颜,呈现了它非同寻常的辉煌。

非是我这个初来乍到的外来客言辞夸大,我总觉得在汴京看灯会,别有一番意趣,在灯会中看汴京,别有一番别处难以得见的古城神韵和京都风光。

这种新奇有趣的感觉缘何而来?是因了那些盏灯,也因了那看灯的人,也因了那挂灯的街。

先说那街。

汴京的街,古今相映成趣,一片繁荣。

路这厢,高高耸立起一幢幢现代化大楼;路那厢,则一色是明清风味的木柱木门木栅,特别是那雕镂朱漆的木窗棂,很能教人想起白话小说中所写的布衣小帽的“市井人家”。

甚至连门口那长垂的竹帘一动,你都会蓦然一惊:是要走出一位肩搭长巾鼻头抹了点白粉的“酒保”,还是朱钗满头罗裙曳地的“女娇娃”?且说那人。

也许正月正是“闲月”吧,不大的汴京城竟拥集了这么多的“闲人”。

紧挨着相国寺的小商品市场,设在一条长而又长的窄巷内,天天人头攒动,熙来攘往,那琳琅满目的小摊和形形色色的顾客,还真像升平鼎盛的北宋“相国寺万姓交易”的盛况呢!那儿,摆着那么多卖各色小吃的食摊,香气四溢,烟雾腾腾,碗盏丁冬,吆声大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末培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榕树,生命进行曲(节选)刘再复我爱恋的榕树,不知道使多少陌生人为它兴叹过,倾倒过。

真是太壮阔了。

只要你接近它,就会感到它的全身,都充满着一种最动人的东西,这就是生命。

善于思辩的哲学家说,美就是生命的人和物。

我相信,因为榕树,我才相信。

我喜欢这种绿色世界在无风中的平静、雍容、丰盛、满足,像沉没的大山一样岿然而立。

我更喜欢它在风中的时刻。

榕树的每一片绿叶,都像风帆那样善于捕捉最弱的微风。

因此,当轻风吹拂的时候,它的叶子就会颤动起来,刹那间,树上好像千百万绿色的蝴蝶,在一开一翕地扇着翅膀,共同编织生命的织锦。

更使我陶醉的是雄风吹动的时刻。

此时的榕树,瞬息间沉默的大山变成汹涌的大海,波浪在树梢上澎湃着,时时发出拍打蓝天的沙沙的响声。

有一位很重感情的北方朋友告诉我,他第一次见到南国土地上的高大榕树时,几乎吓呆了。

榕树那企图笼罩当地的浓阴,那企图吞没白云的树冠,那企图饮尽地下全部水分的根群,那陡立而又弯曲多节的巨枝所构筑的殿廊、山脉、峡谷和道路,一起在放射着生命的光波与音波。

这种柔和而强大的波浪,把他的心灵摇撼得很久很久。

在撼动中,他感到自己的生命被另一种强大的生命所照明,所溶解,所征服。

他觉得自己完全被这种强大的生命所俘虏,并且被剥夺了身上的渺小、卑琐、颓唐与消沉。

在树下,澄清的空气中,他觉得自己的灵魂升腾起来了,仿佛也变成了一只扇动着翅膀的绿蝶,也在这个充满生命的葱茏世界中快乐地翔舞。

A:我比这位北国的友人更了解榕树。

生命里积淀着更多的榕树的碧叶。

B:我家乡的山野与原野上,处处都有榕树。

肥沃的地上,贫瘠的地上;坚硬的地上,松软的地上;有泥土的地上,几乎没有泥土的地上。

我家乡的山野与原野上,时时都有榕树。

潮湿的时节,干旱的时节;雨淋的时节,霜打的时节;有春天的时节,没有春天的时节。

小时候我迷恋过一棵倔强的小榕树。

它就在几乎没有泥土的地方发展它的生命。

它那生的征程,就在我家屋后的一块浑圆形的岩石上进行。

大约三年时光,我一直追随着它的足迹,注视着它那平衡而坚实的脚步。

我不知道它是在岩缝的哪一处破芽而出,只看着它从缝穴里长出来的最初的嫩枝。

这株嫩枝在岩石的悬崖上,沉着地、缓慢地跋涉、攀登,开拓着本没有路的路,本没有前方的前方。

当它发现岩石身上的小坑洼处,有一点薄薄的尘土,就果断地在那里扎下了根,扎下一个营寨,然后又向前延伸,迈进,不倦地继续寻找着前方险峻的路,险峻的希望。

更使我惊讶的是,它在找不到人和营寨的时候,竟从生命深处撇出一束根须,像蚕儿抛出的银丝。

柔韧的丝朝下生长,直至亲吻到地面上的小草。

后来,我才知道,这就是所谓气根。

在没有泥土的时候,气根凭借它奋发的天性,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然后把自己养育成榕树另一翼的生命线。

突破、挣扎、发展、挺进,这是一支青绿色的生命进行曲,这是一支铁流似的生命凯旋曲。

正是这支无声、无畏的歌,把巍峨的韧性,第一次灌进了我的贫穷而干旱的童年,灌进了我的还在襁褓中的人生。

榕树,就在生命难以生存的地方,让自己生长成伟大的生命;在生命难以发展的地方,把自己发展成其他生命望尘莫及的参天巨木。

这是多么了不起的生命进行曲。

我还看到一次更撼动人心的壮观。

那是在一次空前的劫难中,有一棵榕树被狂风击倒了。

于是,一个奇迹因此发生了。

这棵被拔倒的大树,并没有从此走向死亡,而是倒伏在地上,倔强地呼吸着,继续着生命的另一种道路,它那庞杂的根系一半裸露在地上,一半还残留在地下。

残留在地下的那一半,负起它生命的全部使命,继续勇敢地演奏着它的生命进行曲。

我看到,绿芽在这倒下的身躯里纷纷崛起,接着,又长出新的嫩枝和嫩叶。

青春,在这受难的生命中继续繁衍;琴键,在倒下的琴体中继续跳动。

直到我在青年时代离开故乡的那一年,还看到这倒下的生命体上那不朽的业绩、不屈的凯旋。

这种倒伏的生命与不倒伏的灵魂浑然一体的奇迹,这种在风暴中失败而又在风暴中胜利的力量,使我意识到,真正伟大的生命进行曲,是不会死亡的!即使被击倒在地狱里,它也会在大地母亲伟大的怀中继续歌唱!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榕树的美在于它的壮阔、坚韧、倔强、奉献,浑身洋溢着撼人心魄的生命活力。

B.本文采用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多种描写方法,展示了榕树的精神与力量。

C.画红句A中“榕树的碧叶”指的是榕树的精神品格,“我比这位北国的友人更了解榕树”是指“我”更了解榕树的精神品格。

D.画线句B采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榕树在各地土地上都能生长,表现了榕树强大的生命力。

2.文中描写那位北方的朋友对榕树的感受有什么作用?3.“榕树,生命进行曲”有哪些含义,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1.A2.内容上,从侧面描写那位北方的朋友被榕树柔和而强大的生命力所震撼(征服),从而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榕树的外在美。

结构上,为下文表现榕树的内在美、榕树的精神力量作铺垫。

3.①榕树这支生命进行曲旺盛、强大而壮阔。

②小榕树这支青绿色的生命进行曲,无声、无畏而充满韧性。

③倒伏的榕树这支伟大的生命进行曲勇敢、顽强、不屈。

【试题分析】1.主要的应该是“顽强而默默无闻、沉稳而奋发进取”。

3.注意分析榕树的品质:旺盛、强大而壮阔;无声、无畏而充满韧性;勇敢、顽强、不屈。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在秋天的原野上柳小霞①高原的秋天几乎天天艳阳高照,连带雨的云都不曾在天空经过。

每天太阳一览无余地升起,很快会晒透大地的每一寸角落。

金色光芒照拂在每一个人的脸上,人们一下子矫健年轻了许多。

整个原野在艳阳的拂照下,迎来了生长的第二季,连逐渐失去水分的野草都开始疯狂生长。

②高原特有的金盏菊和芫荽梅相继在村庄道路两侧盛开。

小麦已经颗粒归仓,农民们在原野上收获土豆。

隔着老远就听到他们高谈阔论的笑声,这个夏天的辛勤劳作没有白费。

收割过的庄稼地里,狗娃草和猪秧子又获得了新生,拼尽全力伸枝展叶,那恣意纵横的样子,似乎在向太阳高呼:你好啊,老兄,咱们又见面了。

田野上,香青依然挺立在厚实的衰草丛中,生命的激情仿佛此时才被点燃,像棉朵一样的小白花一改往日的柔弱无力,在骄阳下呈现出一种暗暗发亮的亚麻色光芒,细看时却又觉得更加白得耀眼了。

这个时节,藏茵陈极易辨认,这种外表看似纤弱的小草,却拥有十分顽强的生命力,凡是生长藏茵陈的地方,附近的草都枯得要早一些——它具有多么大的生命能量啊,难怪其枝叶和根都以苦不堪言著称于世。

③风吹过近水一带的荒草时,就会看到大量碧绿的细草沿着枯草根部正葳蕤生长。

是不是成片的麦田和无休止的除草剂夺去了它们在夏天生存的权利,于是它们才在秋天的艳阳下坦然成长起来了呢?④近水的浅滩草甸上,依然能看见为数很少的蓝色龙胆花。

高山龙胆的颜色极其浓郁,单薄的筒状花瓣儿凝聚了天空的颜色,仿佛拼尽了全力,要一直蓝下去,再蓝下去,直到蓝得无法再蓝,而呈现出一种深紫色。

那种紫又像是饱含着深深的海洋气息,看一眼就能感觉到万顷波涛在眼前荡漾。

高山龙胆的生命密码里,一定残存着海洋的记忆,漫长的进化和高原的太阳只改变了它的叶子的形状,而其生命的色彩却以更浓烈的形式在原野上奔涌绽放。

而近水龙胆,则清澈明亮多了,那色泽宛似清晨婴孩的眼睛,每一片小花瓣上都闪烁着纯真的笑容。

无论是高山龙胆,还是近水龙胆,都极其孤傲,永远是单株生长。

每一株上,三五分蔓,齐刷刷开出几朵蓝莹莹的小花。

⑤莲花湖的水也涨了起来。

⑥夏日时,我们经常行走的小路沉到了水底下,涟漪荡漾时宛如一条白色缎带在水中漂动。

浅滩处一度过人脚踝的滩涂地也被水淹没,再也看不到污泥四溢的样子了。

⑦靠近水面的浅滩坡地上,密密匝匝爬满了蕨草。

经霜后,昔日绿茸茸的湖畔草地变成了绛紫色。

蕨草稀薄的地方,倔强的山苺草开起了小白花,夏天时,山苺只在山巅或可一见,而这时候,却在低洼处整个长了出来。

这种草一直要开花开过整个冬季,直到第二年春天,才含笑隐入万花深处。

山苺草一开花,说明天气真的凉了。

⑧红嘴鸥在南归途中,会三五结伴在莲花湖一带驻留几日。

这种鸟儿高空飞翔时的姿势非常平滑优美,但却是一副十足的破锣嗓子。

有时,看见它们很优雅地在水面上飞翔,心中好生安逸,忽然耳畔却传来一阵极为刺耳的“吱嘎”尖叫声。

叫声刺破长空,使人一下子醒悟:噢,它们仅仅是过路客,很快要远行了。

⑨湖的后面,是赤金色的落叶松和白杨林带。

白杨林的上方是苍青色的云杉林,再上方的山坡林地,树叶已经落尽了,黛褐色的枝丫疏朗交错,衬着蔚蓝色的天空,和远处山顶的烽火台遗址,共同书写着“辽阔”两个大字。

偶尔的,林子里传来“咕咕”一声鸟叫,很快,天地又归于沉寂。

莲花湖的水面在风的吹拂下,波光莹莹,宛如许多金色的小鱼在水面上跃来跃去。

⑩一袭清冷的风吹过后,黄昏很快到来了。

林区暗了下来。

惟有落叶松身着红彤彤的晚礼服,伫立在湖的东岸,默默地向夕阳道着——“晚安”!1.请赏析第④段“近水龙胆,则清澈明亮多了,那色泽宛似清晨婴孩的眼睛,每一片小花瓣上都闪烁着纯真的笑容”这句话。

2.文章第⑤段“莲花湖的水也涨了起来”,单独成段,其作用是什么?3.第⑨段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怎样的方法来描写景物的?4.文章题目是“在秋天的原野上”,可行文中大部分是写田野上、近水浅滩不同的野草,这是为什么?1.运用比喻、拟人手法。

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近水龙胆的色泽清澈的动态之美,赋予近水龙胆以人的情态。

【解析】首先答出“比喻”“拟人”的手法,再分析艺术效果: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近水龙胆的色泽清澈的动态之美,赋予近水龙胆以人的情态。

2.①承上启下,从上文写原野上农民们收割过的庄稼地里的野草和近水的浅滩草甸上的荒草野花过渡到下文的莲花湖。

②单独成段,起突出强调作用,突出写作对象“莲花湖”。

【解析】分析语段的作用的题目,首先明确语段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结构上注意伏笔、照应、铺垫等,内容注意主旨的体现,和其他语段的关系。

还要注意语段所处的位置,如开头注意铺垫、引起下文、统领全文、奠定情感基调、引起阅读兴趣等,中间注意承上启下,结尾注意点明深化主旨等,此题注意语段在中间,分析承上启下的作用。

3.①按观察的角度、逐渐由近及远,由上而下的顺序:落叶松和白杨林→云杉林→烽火台遗址→莲花湖的水面,②静态与动态的结合,把莲花湖写“活”了。

尤其是以鸟的叫声衬托了山林的静。

【解析】注意从描写的顺序“由近及远,由上而下”,和运用的手法“衬托”分析。

4.作者写野草目的,一是说明高原的秋天的特点,艳阳高照,迎来了生长的第二季,适宜野草的生长。

二是赞叹外表看似纤弱的小草,却拥有十分顽强的生命力。

分析。

今日收获如何?总结一下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