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怎样升上去教案
国旗怎样升上去

《国旗怎样升上去》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滑轮的结构特征和作用,知道滑轮有动滑轮和定滑轮之分。
2.知道两种滑轮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1.能够通过观察,描述滑轮构造上的特点。
2.能够在具体情景中识别动滑轮和定滑轮。
3.能够就两种滑轮的不同作用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4.会做滑轮的实验,并通过数据分析说明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数据的重要意义。
2.建立一种物体可以有多种用途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动滑轮、定滑轮及其作用教学难点:组装滑轮装置进行实验二、教学准备:滑轮、铁架台、钩码、线、测力计、小国旗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观察滑轮1.从谈话进入到新课:同学们,欢迎大家再次走进神奇而有趣的科学课堂,今天我们共同研究的是升国旗中所蕴含的科学原理。
(板书:课题)2.讲述:我们曾经无数次的目睹,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为什么升旗手向下用力,而国旗却向上动了呢?(在此处加强讲解作用力方向和受力方向的认识,引导学生发现拉力的方向和国旗上升的方向不同,从而为突破难点做好准备。
)生:(板书:滑轮)明确滑轮的属性。
(复习简单机械的概念,为探究滑轮是否省力埋下伏笔)3.提问:滑轮是一种怎样的装置呢?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各种滑轮,让学生观察,寻找结构上的特点。
4.交流讨论:滑轮结构及作用。
(滑轮的重要作用是提升重物)5、教师进行小结6.教师利用投影等手段出示生活中使用滑轮的图片或生活场景二、了解滑轮的分类及作用学生认识两种滑轮(根据生活中的对滑轮的使用,滑轮可以分成两类)1.出示两种滑轮装置,课件演示提升重物。
提问:在用滑轮提升重物时,两个滑轮的位置有什么不同?它们分别是什么滑轮呢?2.阅读教材第12页内容,了解两类滑轮的名称和结构:定滑轮和动滑轮。
(固定在支架上,不随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
随着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小学科学_国旗怎样升上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五年级科学学科下册第一单元第5课教学设计课题:《国旗怎样升上去》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观察,描述滑轮构造上的特点;●能组装滑轮装置进行实验,并通过数据分析,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知识与技能●知道滑轮的构造,知道滑轮有定滑轮和动滑轮之分;●知道两种滑轮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自主设计、自主发现的乐趣;●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体验和感受到科学数据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设计实验,收集数据,验证对定滑轮和动滑轮作用的猜测。
教学难点:发现定滑轮能改变用力方向,动滑轮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教学准备:演示器材:两种滑轮装置、滑轮在生活中的应用图片或课件等。
分组实验材料:各种各样的滑轮、铁架台、弹簧秤、绳子、夹子、重物、实验记录单等。
教学时间:1课时预习活动设计:观察国旗是怎样升上去的,了解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滑轮。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观察滑轮。
1、谈话:我们学校每天都要举行升旗仪式,你们知道国旗是怎样升上去的吗?2、学生发言。
教师课件演示升旗的片段,讲述: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旗杆上有什么装置能帮助我们比较容易地把旗子升上去?3、学生观察描述:旗帜是怎样升到旗杆顶上的?(有轮子)4、教师出示轮子并课件演示介绍:安装在旗杆顶上的这种边缘有槽、能围绕轴转动的轮子叫做滑轮。
二、了解滑轮的分类。
1、谈话:让我们模拟升旗的装置,来研究旗杆顶部的轮子。
2、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进行实验探究(材料:定滑轮、铁架台、线、弹簧秤、记录单),仔细观察,当我们向下拉动绳子时,旗子会怎样运动?滑轮的位置会随着旗子移动吗?3、学生发言:当我们向下拉动绳子时,旗子会向上移动;滑轮的位置不会随着旗子上下移动。
4、揭示定滑轮的概念:固定在支架上,不随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
5、课件演示定滑轮的工作过程,讲述:其实,并不是所有的滑轮都是固定在某个地方不动的。
在搬运货物时,常使用一种随着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我们叫它动滑轮。
五下科学第一单元第五课国旗怎样升上去教案

课题:5.国旗怎样升上去
设计:何华 审核人: 执教人: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
5.国旗怎样升上去
教学目标
1、知道滑轮的结构特征及分类。
2、知道两种滑轮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会做滑轮的实验,并通过数据分析,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自己发现两种滑轮的作用。
教学准备
滑轮、想一想国旗是怎么升上去的?靠什么装置?(板书课题)
学习目标
1、知道滑轮的结构特征及分类。
2、知道两种滑轮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学
习
探
究
活动一:(出示滑轮)仔细观察滑轮的构造,说说它有哪些特点,起什么作用。
1、了解滑轮的特点。
2、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
(4)分组实验组装定滑轮和动滑轮,验证我们的假设。
(5)汇报实验结果
(6)小结:定滑轮的作用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的作用可以省力。
当堂检测
1、定滑轮有什么作用?
2、动滑轮有什么作用?
3、升国旗是用的什么滑轮?
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推荐书目
《十万个为什么》
教学反思
(1)提问:你看过别人使用滑轮吗?在哪里见过?
(2)图片介绍:常见的滑轮有两种,一种是固定在支架上,不会随着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还有一种是不固定的随着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活动二:探究两种滑轮的作用
(1)提问:你们认为使用这两种滑轮有什么用处?
(2)师生交流,确定假设
(3)分组讨论,设计实验
第五课 国旗怎样升上去

第五课国旗怎样升上去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通过观察,描述滑轮构造上的特点;2、会做滑轮的实验,并通过数据分析,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知识与技能1、知道滑轮的结构特征及分类;2、知道两种滑轮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体验和感受到科学数据的重要意义。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演示器材:两种滑轮装置、滑轮在生活中的应用图片或课件、有关电梯的资料等。
分组实验材料:各种各样的滑轮、铁架台、弹簧秤、绳子、曲别针、重物、实验记录表等。
2、学生准备:每组准备牢固的绳子5米左右和两根结实的木棍。
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入新课,观察滑轮。
1、谈话:每天早晨,我们学校都要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你知道国旗是怎么样升到旗杆上去的吗?2、讲述:你有没有注意到旗杆顶上有一个小小的装置?——那就是滑轮(板书:滑轮)。
3、提问:滑轮是一种怎么样的装置呢?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各种滑轮,让学生观察,寻找结构上的特点。
4、交流讨论:滑轮形状——像轮子,轮子上有槽。
轮子可以在轴心上转动。
轮子外有框,框上有小钩子。
5、小结:滑轮是用来提升物体的一种简单装置。
它实际上就是一个绕了根绳子的边上有槽的轮子。
它可以围绕中心的轴转动。
6、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地方用到了滑轮?教师利用投影等手段出示生活中使用滑轮的图片或生活场景。
7、使用滑轮有什么好处?滑轮到底有什么作用?让我们继续学习。
二、了解滑轮的分类及作用。
1、出示两种滑轮装置,教师操作演示提升重物。
提问:在用滑轮提升重物时,两个滑轮的位置有什么不同?它们分别是什么滑轮呢?2、阅读教材第6页上半部分的内容,了解两类滑轮的名称和结构:定滑轮和动滑轮。
(固定在支架上,不随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
随着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3、我们通过滑轮提升物体的过程中,用力的大小跟原来有没有变化呢?学生提出假设,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书写部分假设。
4、分组实践活动:⑴各个小组根据提供的滑轮、重物等分别做成定滑轮和动滑轮。
国旗怎样升上去

《国旗怎样升上去》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滑轮的结构特征和作用,知道滑轮有动滑轮和定滑轮之分。
2.知道两种滑轮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1.能够通过观察,描述滑轮构造上的特点。
2.能够在具体情景中识别动滑轮和定滑轮。
3.能够就两种滑轮的不同作用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4.会做滑轮的实验,并通过数据分析说明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数据的重要意义。
2.建立一种物体可以有多种用途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滑轮、铁架台、钩码、线、测力计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观察滑轮1.从谈话进入到新课:每个星期一的早晨,我们学校都要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课件演示国旗上升的过程。
在此处加强讲解作用力方向和受力方向的认识,引导学生发现拉力的方向和国旗上升的方向不同,从而为突破难点做好准备。
2.讲述:你有没有注意到旗杆顶上有一个小小的装置?课件演示放大旗杆的顶端,出现滑轮——那就是滑轮。
(板书:滑轮)3.提问:滑轮是一种怎样的装置呢?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各种滑轮,让学生观察,寻找结构上的特点。
4.交流讨论:滑轮形状5、教师进行小结6.教师利用投影等手段出示生活中使用滑轮的图片或生活场景7.使用滑轮有什么好处?滑轮到底有什么作用?让我们继续学习。
二、了解滑轮的分类及作用学生认识两种滑轮1.出示两种滑轮装置,课件演示提升重物。
提问:在用滑轮提升重物时,两个滑轮的位置有什么不同?它们分别是什么滑轮呢?2.阅读教材第12页内容,了解两类滑轮的名称和结构:定滑轮和动滑轮。
(固定在支架上,不随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
随着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3.我们通过滑轮提升物体的过程中,用力的大小跟原来有没有变化呢?学生提出假设,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书写部分假设。
充分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并要求小组成员记录本组的假设,对本组的假设进行实验验证。
教学设计:国旗怎样升上去

课前准备
课件、滑轮、铁架台、钩码、细线、弹簧测力计、实验记录单
教 学 过 程
(一)图片导入
1.谈话:同学们,在每个周一我们都要做一件神圣而又庄严的事情。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2.科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升国旗也是一样,下面我们就通过回顾上周的升旗仪式,看谁能发现其中所蕴含的科学问题?
10.师:对,这样有对比以后我们才能知道它到底省不省力。但是这样测一次可以说明问题吗?不能。所以我们要多测几次,测不同的物重,这样才能得到一个比较科学的数据。
11.当我们不用滑轮时,我要拎起这个钩码我所使用的力是0.5牛,两个钩码的时候我所要用的力就应该是1牛,三个钩码时是1.5牛,有了这三个数据以后,接下来的实验探究你该怎么操作?
2.师:对比升国旗所用的滑轮,它们的不同之处在哪里?
3.学生说不同之处,教师根据学生所说对它进行组装。
4.问:这样的滑轮相比升国旗的滑轮,在作用上有什么不同?
5. 我们知道这两种滑轮一种是固定在支架上,不随重物上下移动,一种是不固定在支架上,滑轮会随着物体移动而移动,如果让你来命名这两种滑轮,你会给它取一个什么名字呢?
课题国旗怎样升上去
( 五 )年级( 下 )册(科学)科 备课教师:
教学内容
国旗怎样升上去
教学目标
1、知道滑轮的构造和作用,知道滑轮有动滑轮和定滑轮之分。
2、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识别动滑轮和定滑轮。
3、会在做滑轮的实验中通过数据分析说明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
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动滑轮、定滑各有什么作用。
4.师:我们组装好的这个升旗装置,它是简单机械吗?我们之前学过要判断一个物体是不是简单机械,它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小学科学_国旗怎样升上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景,观察滑轮1.观看天安门的升国旗仪式。
谈谈观看的感受。
谈话:我们学校每周也会举行升旗仪式,你们知道国旗是怎样升上去的吗?2.学生发言。
教师课件演示升旗的片段,讲述: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旗杆上有什么装置能帮助我们比较容易地把旗子升上去?3.学生观察描述:旗帜是怎样升到旗杆顶上的?(有轮子)4、学生观察滑轮。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课件演示介绍:安装在旗杆顶上的这种边缘有槽、能围绕轴转动的轮子叫做滑轮。
二、了解滑轮的分类1.谈话:课件出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图片。
2.让学生观察图片中两组滑轮的不同点。
3.学生发言:滑轮不随重物移动。
4、教师揭示定滑轮的概念:固定在支架上,不随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
5、讲述:其实,并不是所有的滑轮都是固定在某个地方不动的。
在搬运货物时,常使用一种随着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我们叫它动滑轮。
6、学生小结:固定在支架上,不随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随着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三、探究滑轮的作用1.谈话:关于定滑轮和动滑轮,你们想研究什么?2.教师出示问题:图中哪一个滑轮拉动重物用的力气小?用力的方向如何?3.学生做出猜测。
4.教师用微课提出实验要求及注意事项,并要求学生认真听。
5.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教师巡视指导。
6.学生汇报实验方案,并说明需要的实验器材和注意事项。
7.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
教师巡视指导。
8.分组汇报实验结果。
9.教师小结:定滑轮:能改变用力方向,不省力。
动滑轮;不能改变用力方向,省力,省一半的力。
四、学以致用,迁移拓展1、讲述:在现实生活中除了在旗杆顶上看到滑轮装置外,你还在什么地方看到过滑轮?它们是哪一种滑轮?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2、出示生活中的滑轮。
3、认识滑轮组。
在生活我们常常既要省力,又要改变力的方向,为了使用方便,于是就产生了滑轮组。
五、课堂练习。
六、布置课下作业。
1.在小学生的生活中,滑轮没有杠杆、斜面、轮轴那样常见。
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5. 国旗怎样升上去》教案2

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5.国旗怎样升上去》教案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中的第5课,本课教学要让学生了解滑轮的结构特点及分类,知道滑轮不仅可以帮助人们将物体或重物径直提升到某一个高度,还可以帮助人们将物体搬过或搬越某一区域,从而使工作变得更加轻松、容易。
在教学活动中,借助于模型和课件,通过一系列观察和探究活动,指导学生认识滑轮这种装置的结构和功能,使他们认识生活中的常见机械,密切他们与生活之间的沟通和联系。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学生是五年级的新生缺乏设计实验方案的引导,缺乏对机械系统的了解,特别缺乏对作用力方向与受力方向的认识,使定滑轮和动滑轮能不能改变用力方向,变得更难理解。
可以设计了让学生模拟升旗的环节,引导学生发现拉力的方向与国旗上升的方向不同,并将学生分为定滑轮组和动滑轮组可以减少干扰,同时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研究,有利于让学生发现定滑轮能改变用力方向,动滑轮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设计思想:在教学中,滑轮的构造特点可以通过观察活动让学生掌握,滑轮的分类可以通过课件和学生实验让学生掌握,这些没有太大的难度。
探究滑轮的作用是本课的重点,可以通过足够时间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来概括,为了让学生有足够的探究时间,将学生分为两组进行研究,一组只研究定滑轮的作用,另一组只研究动滑轮的作用,这样让学生对滑轮的作用进行深入的研究,同时提高学习效率。
由于学生对于机械和力的基础较差,又受到前概念的影响,让学生发现定滑轮能改变用力方向,动滑轮不能改变用力方向有很大的难度。
教学中设计让学生模拟升旗的环节,引导学生发现拉力的方向与国旗上升的方向不同,从而为突破难点做好铺垫。
将学生分为定滑轮组和动滑轮组可以减少干扰,有利于突破难点。
要运用杠杆原理来分析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认识滑轮是变形的杠杆,这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对五年级的新生难度太大了,不作为本课的教学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旗怎样升上去》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通过观察描述滑轮的结构特点
2、能对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工作原理提出疑问
3、能操作滑轮的实验,分析动滑轮和定滑轮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自主设计、自主发现的乐趣;
●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体验和感受到科学数据的重要意义。
知识与技能
●知道滑轮的构造,知道滑轮有定滑轮和动滑轮之分;
●知道两种滑轮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能够在具体的情景中识别动滑轮和定滑轮。
●知道两种滑轮在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动滑轮和定滑轮各有什么作用。
教学难点:组装滑轮装置进行实验。
教学准备:
演示器材:两种滑轮装置。
分组实验材料:滑轮、铁架台、弹簧秤、绳子、钩码、实验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观察滑轮
1、(出示多媒体)刚才老师给同学们放的音乐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吧,他们是在举行什么仪式
学生回答:(升国旗)
2、教师谈话:对,我们学校每周星期一都要举行庄严肃穆的升旗仪式,看到冉冉升起的国旗,除了心头涌出爱国之情外,你们有没有想到国旗是依靠什么装置升上高高的杆顶呢这其中究竟含有什么样的科学秘密,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国旗是怎样升上去》。
板书《国旗是怎样升上去》
5、那么,请同学们充分发散自己的思维能力,你认为国旗是怎样升上去的
学生回答:(滑轮)
6、(出示课件)国旗就是利用旗杆顶上的那个小小装置升上去的,我们把这个装置叫做滑轮。
(板书:滑轮)
7、滑轮就是我们这节课主要研究的简单机械。
同学们认为滑轮是一种怎样的装置呢请大家观察桌子上准备好的滑轮,说说滑轮是什么样的结构。
学生回答:(是一个圆环,中间有槽的装置)
8、教师总结:同学们回答的大体都正确,让老师来给大家总结一下:滑轮是用来提升重物的一种简单装置,它实际上就是一个饶了绳子边上有槽的轮子,他可以围绕中心的轴转动。
板书:围绕中心轴转动,可绕绳带沟槽的轮。
二、了解滑轮分类
1、教师谈话:滑轮在生活中是用来提升重物的,在使用过程中有两种方法,教师演示【出示课件】这两种滑轮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指名学生回答。
2、了解两类滑轮的名称和结构:定滑轮和动滑轮。
指名学生回答。
(板书:种类定滑轮动滑轮)
3、小结并板书
齐读:固定在支架上,不随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
【出示课件】
齐读:随着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出示课件】
在这里,老师想问一下同学们,我们升国旗时使用的哪一种
学生回答(定滑轮)
三、探究滑轮的作用
1、教师谈话:其实不管是定滑轮还是动滑轮和我们前几课认识的杠杆、斜面、轮轴都一样也是一种简单机械,在前几课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机械应在工作中起什么作用(学生回答)那么今天学习的滑轮也是一种简单机械,同学们猜测一下它在提升重物中能起到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
2、同学们进行了大胆的猜测,那么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下面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科学的结论。
我们利用桌子上的器材(滑轮二个、铁架台、线、钩码、测力计)来验证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3、在做实验之前将我们班分为两个实验小组,一组研究定滑轮,另一组研究动滑轮,大家明白了自己的实验主题了吗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下实验要求。
定滑轮实验记录表
实验一:研究定滑轮的作用
1、用测力计测出钩码的重量。
(注意:测力计的正确使用)
2、将一个单滑轮挂在支架上,线绳穿过滑轮,线绳一端勾上钩码,一端勾上测力计竖直下拉。
(制作一个定滑轮)
3、用手匀速拉测力计,记录读数。
通过实验,我们的结论是:
动滑轮实验记录表
实验二:研究动滑轮的作用
1、在滑轮的挂钩上挂上钩码,用测力计测出一个单滑轮和钩码的重量。
2、线绳的一端系在支架上,另一端穿过滑轮后连上测力计竖直拉起,(制
作一个动滑轮)3、匀速向上拉测力计,观察测力计读数。
通过实验,我们的结论是:
4、学生汇报交流实验结果
5、小结:通过刚才实验,我们知道了定滑轮可以改变用力方向,使工作方便,但不省力,而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6、
6:同学们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后得出了结论,那同学们能区分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异同吗能不能用画图的方式表达出来
好的,下面老师就请两个同学上来给大家画一下动滑轮和定滑轮,其他同学自己在草稿本上画一下。
同学们看黑板,如果应用我们之前所学的杠杆原理,杠杆的三大点是什么
生:力点、支点、重点
那同学们看一下,滑轮有没有三大点有
这三点分别在哪
总结,定滑轮属于“平衡杠杆”动滑轮属于“省力杠杆”
相同点:
不同点:
四、学习应用,迁移拓展
通过实验知道了滑轮的作用,并明白了国旗是如何升上旗杆顶部的。
那么在现实生活中除了在旗杆顶端看到滑轮装置外,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四、课外拓展
谈话:在生产生活中,人们使用滑轮这种机械总是希望又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就能将重物升到高空,你们有好的方法吗
对,同学们很聪明,可以把动滑轮和定滑轮一起组合起来使用,既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扬长逼短,这样就组成了滑轮组。
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哪种简单机械前面我们还学习了哪几种呢
学生回答
非常好,同学们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不忘之前所学的,希望同学们能温故而知新。
下去把我们这两周所学的四种简单机械归纳总结,能够更好更全面的掌握所学知识。
下课
五、板书设计
5、国旗怎样升上去
定滑轮不省力
滑轮改变力的方向
动滑轮省力
不改变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