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前言

合集下载

web课程设计书前言

web课程设计书前言

web课程设计书前言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Web开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Web应用开发。

具体包括:1.知识目标:了解Web开发的基本概念、技术和工具,包括HTML、CSS、JavaScript等。

2.技能目标:能够使用HTML编写静态页面,使用CSS进行页面美化和布局,使用JavaScript实现页面交互功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Web开发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HTML、CSS和JavaScript三个方面。

具体安排如下:1.HTML:介绍HTML的基本结构和标签,包括标题、段落、图片、链接等,以及和表单的使用。

2.CSS:讲解CSS的基本语法和选择器,包括字体、颜色、布局等样式设置,以及响应式设计的实现。

3.JavaScript:介绍JavaScript的基本语法和概念,包括变量、函数、事件处理、DOM操作等,以及一些常用的JavaScript库和框架。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法、实践法和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演示,使学生了解和掌握Web开发的基本概念和技术。

2.实践法:通过上机实践,使学生亲自编写代码,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如《HTML与CSS设计与构建》等。

2.参考书:推荐一些经典的Web开发书籍,如《JavaScript高级程序设计》等。

3.多媒体资料:提供一些优质的在线教程和视频教程,如慕课网的Web开发课程等。

4.实验设备:确保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电脑设备,以及相应的开发环境和工具。

五、教学评估教学评估主要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

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以考察他们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采矿课程设计前言

采矿课程设计前言

采矿课程设计前言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采矿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采矿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过程,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采矿技术和工程实践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掌握采矿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2)了解采矿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过程;(3)熟悉矿产资源的开采、利用和保护;(4)掌握矿山安全生产和管理的基本知识。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采矿工程实际问题;(2)具备一定的采矿技术和工程实践能力;(3)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服务人民、敬业爱岗的职业精神;(2)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3)培养学生具备创新意识、勇于实践、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采矿基本概念:矿产资源的概念、分类、特点及开采方法。

2.采矿工程:矿床地质、矿床开拓、采矿方法、矿山施工。

3.矿产资源利用与保护:矿产资源的开采、利用、保护及可持续发展。

4.矿山安全生产与管理:矿山安全生产法规、矿山安全技术、矿山事故预防与处理。

5.矿山环境保护:矿山环境污染及其防治、矿山生态修复。

6.采矿新技术与发展趋势:国内外采矿新技术、采矿发展趋势。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主要教学方法如下: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阐述采矿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典型矿山案例,使学生了解采矿工程的实际应用。

3.实验法:学生参观矿山、进行实地考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4.讨论法:学生就矿山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5.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进行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采矿学》、《矿山安全生产法规与实践》等。

数控装备课程设计前言

数控装备课程设计前言

数控装备课程设计前言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数控装备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在制造业中的应用。

2. 掌握数控装备的编程与操作基础,包括数控系统的基本功能、编程语言及加工工艺。

3. 了解数控装备的机械结构、控制系统原理及其在日常维护保养。

技能目标:1. 能够正确操作数控装备,进行简单的零件加工。

2. 能够阅读并理解数控程序,针对给定的零件进行基本的编程。

3. 能够运用数控装备进行模拟加工,解决简单的工艺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控技术的兴趣,激发其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强化学生的安全生产意识,形成规范操作、爱护设备的好习惯。

3. 增强学生对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认识,培养其民族自豪感和责任心。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设计,结合其认知水平、动手能力和未来发展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通过具体的学习成果,使学生掌握数控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素养。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为学生未来进一步学习和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数控装备概述- 数控装备的定义、分类与发展历程。

- 数控装备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2. 数控编程基础- 数控编程的基本概念、编程方法和工艺流程。

- 编程语言的组成、功能及编程规范。

3. 数控装备结构与原理- 数控机床的机械结构、主要部件及其功能。

- 数控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常见数控系统介绍。

4. 数控装备操作与加工- 数控机床的操作面板、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 数控加工工艺参数的选择、加工过程监控及质量控制。

5. 数控装备维护与故障排除- 数控装备的日常维护、保养方法及注意事项。

- 常见故障分析与排除方法。

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章节,科学系统地安排。

教学大纲明确各部分内容的安排和进度,确保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操作技能。

教学内容涵盖了数控装备的各个方面,为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数控技术奠定基础。

机械制造综合课程设计前言

机械制造综合课程设计前言

机械制造综合课程设计前言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工艺流程及各类加工方法。

2. 学习并熟知机械设计中常见的材料类型及性能,能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

3. 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能够阅读并绘制简单的机械图纸。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的机械制造知识,完成简单的机械零件加工和装配。

2.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进行机械设计的实际操作能力。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针对机械制造过程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专业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精神。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其在团队项目中积极沟通、协作的能力。

3. 培养学生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使其遵循工程伦理,关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机械制造相关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的方向。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机械制造基本概念:介绍机械制造的定义、分类及工艺过程,对应教材第一章。

2. 机械加工方法:讲解车削、铣削、磨削等常见加工方法,分析各类加工方法的优缺点,对应教材第二章。

3. 机械设计中材料的选择:介绍常见机械工程材料,如钢铁、铝合金、塑料等,并分析其性能及应用,对应教材第三章。

4. 机械制图:教授制图的基本知识,包括视图、剖面、尺寸标注等,使学生能够阅读和绘制简单机械图纸,对应教材第四章。

5.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教学CAD软件的基本操作,培养学生运用CAD 进行机械设计的能力,对应教材第五章。

6. 机械零件加工与装配:介绍机械零件加工工艺,包括加工顺序、加工参数等,以及装配工艺,对应教材第六章。

7. 机械制造综合课程设计:结合前面所学知识,指导学生完成一个简单的机械制造项目,提高学生实际操作和团队协作能力,对应教材第七章。

电工课程设计前言

电工课程设计前言

电工课程设计前言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电工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能,能够运用电工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电工学的基本概念、电路原理和电工元件的特性,掌握电路分析方法和电路图的阅读。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电工工具进行基本的电路安装和调试,具备电工实验操作能力,能够分析实际电路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电工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电工学基本概念: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等。

2.电路原理:串联电路、并联电路、混联电路的分析方法。

3.电工元件:电源、开关、导线、电阻、电容、电感等元件的特性和应用。

4.电路图:阅读和绘制简单的电路图,理解电路图中各符号的意义。

5.电工实验:进行基本的电路安装和调试,掌握实验仪器的使用和数据处理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1.讲授法:讲解电工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电工元件的特性。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实际电路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电工应用案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

4.实验法:学生进行电工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实验技能。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节课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电工学基础》及相关辅助资料。

2.多媒体资料:电工学相关的图片、视频、动画等。

3.实验设备:电路实验台、电源、开关、导线、电阻、电容、电感等实验器材。

4.参考书:提供电工学相关的参考书籍,方便学生课后自主学习。

通过以上教学资源的使用,我们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电工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电工技能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吸收前言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吸收前言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吸收前言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化工原理中吸收过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学习并熟悉吸收塔的结构、类型及其在化工过程中的应用;3. 掌握吸收过程的基本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能进行简单吸收过程的设计计算。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吸收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2. 学会使用相关软件或工具对吸收过程进行模拟和优化,提高计算准确性;3. 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共同完成吸收过程的设计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化工原理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化工过程对环境的影响,树立绿色化学观念;3.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程伦理观念,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化工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吸收过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具备实际工程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和工程观念,具有一定的数学和物理学习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课程目标的具体分解,实现对学生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提升。

二、教学内容1. 吸收过程的基本概念:包括吸收塔的定义、作用及其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二章 吸收与吸附2. 吸收塔的结构与类型:学习不同类型的吸收塔结构特点及其在工业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二章 吸收与吸附3. 吸收过程的数学模型与计算方法:掌握吸收过程的速率方程、平衡关系及传质系数的计算。

教材章节:第三章 传质过程4. 吸收塔的设计计算:学习并运用吸收塔设计的相关公式,进行实际案例计算。

教材章节:第四章 化工设备的设计计算5. 吸收过程的模拟与优化:介绍吸收过程模拟软件,通过软件对吸收过程进行模拟和优化。

教材章节:第六章 化工过程模拟与优化6. 吸收塔的工业应用案例:分析吸收塔在实际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案例,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vb课程设计前言

vb课程设计前言

vb课程设计前言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VB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编程技巧和相关概念,培养学生独立编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VB编程语言的发展历程和特点;(2)掌握VB的基本语法、数据类型、运算符、流程控制语句;(3)熟悉数组、过程、函数、对象等概念及应用;(4)了解数据库访问技术、网络通信和图形界面设计。

2.技能目标:(1)能够使用VB编写简单的程序;(2)熟练使用VB开发工具进行程序调试和运行;(3)具备独立分析问题、设计程序解决方案的能力;(4)掌握常用的VB编程技巧和算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自主学习的精神;(3)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编码习惯和职业道德。

二、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VB编程语言基本概念和语法;2.数据类型、运算符、流程控制语句;3.数组、过程、函数、对象的应用;4.数据库访问技术、网络通信和图形界面设计;5.程序调试和运行技巧;6.常用的VB编程算法和技巧。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VB编程语言的基本概念、语法和编程技巧;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编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3.实验法:学生动手实践,编写程序,培养实际编程能力;4.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VB编程教材;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编程手册、技术文档;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教学视频;4.实验设备:计算机、网络设备、编程工具。

通过以上教学资源的使用,我们将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教学质量。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以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方式包括:1.平时表现: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占总评的20%;2.作业:布置适量的编程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占总评的30%;3.考试:包括期中和期末考试,主要测试学生对VB编程语言的掌握程度,占总评的50%。

课程设计摘要前言咋写

课程设计摘要前言咋写

课程设计摘要前言咋写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课程核心概念,理解学科基本原理,并能够准确运用相关术语表达。

2. 学生能够描述本章节的关键知识点,总结出学科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

3. 学生能通过实例分析,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 学生通过课堂实践活动,培养观察、思考、创新等综合实践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等辅助手段,收集、整理、分析相关信息,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增强对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2.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本课程结合学生年级特点,注重知识传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了明确的依据。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课程目标,依据教材章节进行系统组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具体内容包括:1. 教材第一章:基础概念与原理- 概念阐述:涵盖学科基本概念、术语及其内涵。

- 原理讲解:剖析学科核心原理,联系实际生活案例。

2. 教材第二章:知识结构与网络- 知识点梳理:详细讲解本章节关键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

- 知识网络构建:通过图表、思维导图等形式,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3. 教材第三章:实际应用与案例分析- 实例分析:选取与学科相关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

- 应用拓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周:教材第一章,基础概念与原理学习。

第二周:教材第二章,知识结构与网络构建。

第三周:教材第三章,实际应用与案例分析。

教学内容进度明确,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帮助学生扎实掌握学科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ysophia1999@
守护思想, 守护思想,引领时代
哲学无他, 哲学无他,学以致思也
上智者小学而大思,下智者 上智者小学而大思, 大学而小思, 大学而小思,得乎其中者以 学养思,惟不学不思者无救。 学养思,惟不学不思者无救。
Keeping Thinking Alive, Keeping Future in Sights

素:教导人们在不能确定时怎样生活下去 教导人们在不能确定时怎样生活下去
而又不致于为犹疑所困扰,也许这就是哲学在我 们的时代所作出的主要事情了。 海德格尔:人内在的伟大不在于他能利用事物 海德格尔:人内在的伟大不在于他能利用事物 和怎样利用事物,而在于他能超出自己,确定 一种立场。哲学就是让这种确定立场发生的学 问。
感 谢 相 遇
1、祝贺及理由 2、痛苦的学问 3、孤独的价值 4、思想的意义
是思想赋予人类全部的尊严,因此,努力地思 想是人类的唯一美德。—— 黑格尔 人是一只芦苇,但是一只有思想的芦苇。 —— 帕斯卡尔 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 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且有义,故最为天下 贵也。 —— 荀 子 —— 海德格尔 哲学原就是怀着乡愁的冲动到处去寻找家园。 —— 诺瓦利斯 所谓思,就是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铭记存在。
——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
别尔嘉耶夫:我们生活在一个人们不爱真理不寻求真理的时代。
Wisdom, then, was a way of life which brought peace of mind , inner freedom, and a cosmic consciousness. First and foremost, philosophy presented itself as a therapeutic, intended to cure mankind‘s anguish. 智慧是一种生活方式,它能带来心灵的宁静, 内在的自由,及宇宙的意识。首先并且最终 的,哲学将表现为一剂药方,用以治疗人类 的痛苦。
横 渠 四 句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马克思哲学是区别于一切近代哲学的当代 哲学,即它超出了现代形而上学,击破、瓦 解了笛卡儿所建立现代形而上学的基础—— 意识的内在性。
马克思思想的当代意义在于他对现代性原则行使批判职能。 现代性即现代世界的原则、纲领,它有两个基本支柱,即资本和 现代形而上学。这两者具有共谋关系,资本是现代性的世俗动力 和基础,它以最大限度地追求剩余价值为原则;现代形而上学是 现代性的思想体系和观念领域,以分析合理性为原则。批判在哲 学上的基本含义就是澄清前提和划定界限,马克思所作的工作就 是对资本、现代形而上学进行批判,对资本的批判同时也是对现 代形而上学的批判,反之亦然。
前言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主讲人: 主讲人: 廖新聪
gzphilosophy@
广州大学社科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A Introduction to 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Marxism
理论教学:1-18周 理论教学: 社会实践:12学时 课外完成, 5000字报告一篇) 学时( 社会实践:12学时(课外完成,交5000字报告一篇) 考试方式: 考试方式:全校统考 记分方法:考试70%;平时30% 旷课1次扣5 70%;平时30 记分方法:考试70%;平时30%;旷课1次扣5分; 考勤方式:不定期抽查;累计旷课达1/3 1/3者取消考试资格 考勤方式:不定期抽查;累计旷课达1/3者取消考试资格 加分途径:无旷课者;上课积极发言者;作业优秀者 加分途径:无旷课者;上课积极发言者;作业优秀者 课堂氛围:自由言说、 课堂氛围:自由言说、快乐思考
Quantitative
Certainty Analyze Reasoning
Qualiting Intuitively Imagination/ Creation
Details/Facts
Memory
Feelings/Passions Emotion Quotient
两种理论的两种逻辑
Phenomenon / Noumenon; ThisThis-sideness / ThatThat-sideness; Thing-forThing-for-itself / Thing-inThing-in-itself;
科学——理论 理论——描述经 科学 理论 描述经 数学——控制 控制—— 验——数学 数学 控制 知识就是力量——近代精 知识就是力量 近代精 因果说明的逻辑; 神——因果说明的逻辑; 因果说明的逻辑 哲学——理论 理论——意义阐 哲学 理论 意义阐 思辨——理解 理解—— 发——思辨 思辨 理解 德性就是力量——人类精 德性就是力量 人类精 意义解释的逻辑; 神——意义解释的逻辑; 意义解释的逻辑
Pierre Hadot: Philosophy as a Way of Life
哲学的功用
一个民族的文化中如果没有哲学, 一个民族的文化中如果没有哲学,就像 一座雄伟壮观的庙中没有神像一样,空 一座雄伟壮观的庙中没有神像一样, 空荡荡,徒有其表,因为它没有可信仰 空荡荡,徒有其表, 的东西,可尊敬的东西。 的东西,可尊敬的东西。 —— 黑格尔
哲 学 的 功 用
哲学的功用不在于它能够给人 提供或增加积极的知识如关于 化学或物理或其他等等的科学 方面的知识。 方面的知识。它的功用在于提 高心灵的境界, 高心灵的境界,在于达到超乎 现实世界的境界, 现实世界的境界,获得高于道 德的价值。 德的价值。 —— 冯友兰
Thought is best when the mind is gathered into itself, and is not troubled by sounds or sights or pain or pleasure, but take leave of the body and aspires after true being. 当心灵沉潜于其自身之中而不为声色苦乐所挠扰 的时候,当它摒绝肉体而向往真有的时候, 的时候,当它摒绝肉体而向往真有的时候,这时的 思想才是最好的。 思想才是最好的。
Intelligence Quotient
Intelligence Quotient
Emotion Quotient
How to develop them through exam?
1. Hard problems 2. Many problems 3. Short time to do 4. One answer 5. Close book 1. No hard problems 2. Fewer/smaller questions 3. Give them more time 4. Multiple answers 5. Open book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