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文言文大全

1、吾腰千钱永之氓咸善游。
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
中济,船破,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
有顷益怠。
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身且死,可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译文:永州的人傍水而居,都擅长游泳。
一天,河水暴涨。
有五六个人乘着小船横渡湘水。
船刚至江心,就漏水下沉了,船上的人纷纷泅水逃生。
其中一人拼命划水,却不像以往游得那么快。
他的同伴奇怪地问:“平素你的水性最好,今天为什么落在后边?”他喘着粗气说:“我腰里缠着千枚铜钱,分量很重,所以落在后边。
”同伴忙劝他说:“那为什么还不赶快扔掉它呢?”他不回答,只摇了摇头。
过了一会儿,他越发筋疲力尽。
已经上岸的人向他呼喊:“你真是太糊涂,太死心眼了,人马上都要淹死了,还要钱干什么?”他又摇了摇头,于是很快就被淹死了。
2、矛与盾楚人有鬻矛与盾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译文:有一个楚国人,卖盾又卖矛。
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任何锋利的东西都穿不透它。
”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什么坚固的东西都能刺穿。
”有人问他:“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人张口结舌,一句话也答不上来。
3、舍生取义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译文:鱼是我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
如果不能同时得到这两样东西,我就舍弃鱼而选择熊掌。
生也是我想要的,义(真理、信仰、正义,有益于大众的思想或行为)也是我想要的。
如果两方面不能兼顾,我就舍弃生命而选择义。
4、东施效颦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10篇文言文

10篇文言文1. 《论语》六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是人一作:斯人)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 《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日:“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日:“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4. 《出师表》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精选古代经典文言文大全

【导语】⽂⾔⽂的学习好⽐是另⼀门语⾔的学习,语⾔的学习是⼀个漫长的过程,要注重积累基础知识,付出了时间,才可以学好⽂⾔⽂。
下⾯是⽆忧考分享的精选古代经典⽂⾔⽂⼤全。
欢迎阅读参考!1.精选古代经典⽂⾔⽂ 陋室铭 刘禹锡〔唐代〕 ⼭不在⾼,有仙则名。
⽔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丁。
可以调素琴,阅⾦经。
⽆丝⽵之乱⽿,⽆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云亭。
孔⼦云:何陋之有? 译⽂ ⼭不在于⾼,有了神仙就会有名⽓。
⽔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
这是简陋的房⼦,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青葱,映⼊帘⾥。
到这⾥谈笑的都是博学之⼈,来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
没有弦管奏乐的声⾳扰乱⽿朵,没有官府的公⽂使⾝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云的亭⼦。
孔⼦说:有什么简陋的呢?2.精选古代经典⽂⾔⽂ 桃花源记 陶渊明〔魏晋〕 晋太元中,武陵⼈捕鱼为业。
缘溪⾏,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甚异之,复前⾏,欲穷其林。
林尽⽔源,便得⼀⼭,⼭有⼩⼝,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
初极狭,才通⼈。
复⾏数⼗步,豁然开朗。
⼟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美池、桑⽵之属。
阡陌交通,鸡⽝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着,悉如外⼈。
黄发垂髫,并怡然⾃乐。
见渔⼈,乃⼤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
村中闻有此⼈,咸来问讯。
⾃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论魏晋。
此⼈⼀⼀为具⾔所闻,皆叹惋。
余⼈各复延⾄其家,皆出酒⾷。
停数⽇,辞去。
此中⼈语云:“不⾜为外⼈道也。
”(间隔⼀作:隔绝)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骥,⾼尚⼠也,闻之,欣然规往。
经典名篇文言文大全【五篇】

【导语】⽂⾔⽂是以古汉语⼝语为基础的书⾯语,在远古时代⽂⾔⽂与⼝语的差异微乎其微。
现今⽂⾔⽂是中国古代的⼀种书⾯语⾔组成的⽂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语为基础⽽形成的书⾯语。
下⾯是分享的经典名篇⽂⾔⽂⼤全【五篇】。
欢迎阅读参考!【篇⼀】经典名篇⽂⾔⽂⼤全:隆中对 魏晋:陈寿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吟》。
⾝长⼋尺,每⾃⽐于管仲、乐毅,时⼈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君与俱来。
”庶⽈:“此⼈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汉室倾颓,*⾂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欲信⼤义于天下;⽽智术浅短,遂⽤猖蹶,⾄于今⽇。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于袁绍,则名微⽽众寡。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惟天时,抑亦⼈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民附,贤能为之⽤,此可以为援⽽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武之国,⽽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天府之⼟,⾼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不知存恤,智能之⼠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 先主⽈:“善!”于是与亮情好⽇密。
关⽻、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也。
愿诸君勿复⾔。
”⽻、飞乃⽌。
翻译 诸葛亮亲⾃在⽥地中耕种,喜爱吟唱《梁⽗吟》。
他⾝⾼⼋尺,常常把⾃⼰和管仲、乐毅相⽐,当时⼈们都不承认这件事。
文言文大全必背50篇

文言文大全必背50篇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表达方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背诵文言文不仅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了解古代文化和思想。
下面是文言文大全必背50篇的介绍。
1.《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孟子·尽心上》:尽心而为之,不可不知也。
3.《庄子·逍遥游》:逍遥游,世人皆醉我独醒。
4.《史记·太史公自序》:夫人之相与,俱欲言而莫相闻,乃至于竹帛之室,无可奈何而寄托焉。
5.《诗经·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6.《楚辞·离骚》: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7.《论语·为政》: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8.《孟子·离娄下》:人皆可哀也,然而不知哀也。
9.《庄子·养生主》:人之生也,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10.《史记·项羽本纪》:天下可道也,不可言传也。
11.《诗经·卫风·木瓜》: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12.《楚辞·九歌·东篱》:东篱乐,乐东篱,采葑采菲。
13.《论语·述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14.《孟子·尽心上》:尽心而为之,不可不知也。
15.《庄子·逍遥游》:逍遥游,世人皆醉我独醒。
16.《史记·太史公自序》:夫人之相与,俱欲言而莫相闻,乃至于竹帛之室,无可奈何而寄托焉。
17.《诗经·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18.《楚辞·离骚》: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19.《论语·为政》: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20.《孟子·离娄下》:人皆可哀也,然而不知哀也。
21.《庄子·养生主》:人之生也,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15篇经典文言文

15篇经典文言文《劝学》、《陋室铭》、《师说》、《岳阳楼记》……那些年我们熟记于心的经典古文,你还能背出几篇?“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些名句,你还记得是哪篇古文里的吗?我们一起温故而知新~《爱莲说》【宋】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陋室铭》【唐】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马说》【唐】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0篇文言文

30篇文言文1. 《论语十则》: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
2.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孟子·公孙丑下》,指站在正义、仁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仁义,必然陷于孤立。
3.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出自《孟子·告子下》,意思是处在忧虑祸患中可以使人或国家生存,处在安逸享乐中可以使人或国家消亡。
4. 《鱼我所欲也》:出自《孟子·告子上》,论述了孟子的一个重要主张: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
5. 《曹刿论战》:出自《左传·庄公十年》,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
6. 《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一》,讲述了邹忌以自身经历劝说齐威王广纳群言,改良政治的故事。
7. 《出师表》: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前夕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言辞恳切,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
8. 《桃花源记》: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9. 《三峡》: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作,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10. 《马说》: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借物寓意的杂文,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不重视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
11. 《陋室铭》:唐代刘禹锡所作,作者借赞美陋室抒写自己志行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
12. 《小石潭记》: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全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
13. 《岳阳楼记》: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
著名的文言文

著名的文言文
1.《齐桓晋文之事》:孟子曰:"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
2.《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3.《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4.《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
蜀山儿,阿房出。
着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5.《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6.《赤壁赋》: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和初,再迁尚书右丞、京兆尹。 元和初,再迁尚书右丞、京兆尹。神策军自兴 元后,日骄恣,府县不能制。 元后,日骄恣,府县不能制。军吏李昱贷富人钱八 百万,三岁不肯归。孟容遣吏捕诘,与之期使偿, 百万,三岁不肯归。孟容遣吏捕诘,与之期使偿, 不如期,且死! 一军尽惊,诉于朝。 曰:“不如期,且死!”一军尽惊,诉于朝。宪宗 诏以昱付军治之,再遣使,皆不听,奏曰: 诏以昱付军治之,再遣使,皆不听,奏曰:“不奉 臣当诛。然臣职司辇毂,当为陛下抑豪强。 诏,臣当诛。然臣职司辇毂,当为陛下抑豪强。钱 未尽输,昱不可得。 帝嘉其守正,许之。 未尽输,昱不可得。”帝嘉其守正,许之。 累迁吏部侍郎。盗杀武元衡,孟容白宰相曰: 累迁吏部侍郎。盗杀武元衡,孟容白宰相曰: “汉有一汲黯奸臣寝谋今朝廷无有过失而狂贼敢尔 尚谓国有人乎愿白天子起裴中丞辅政使主兵柄索贼 党罪人得矣。 后数日,果相度。 党罪人得矣。”后数日,果相度。俄以尚书左丞宣 慰汴宋陈许河阳行营,拜东都留守。 年七十六, 慰汴宋陈许河阳行营,拜东都留守。卒,年七十六, 赠太子少保,谥曰宪。 赠太子少保,谥曰宪。
1、先浏览全文,并根据前后文认真揣摩句子 、先浏览全文, 的意思。 的意思。 2、根据句子的意思和自己所掌握的古文句法 、 知识对四个句子的句式一一加以辨析, 知识对四个句子的句式一一加以辨析,得出答 案。 3、如果自己的有关知识不过关,无法做出正 、如果自己的有关知识不过关, 确的判断,可以进行句式比对, 确的判断,可以进行句式比对,如果有两句句 式完全相同,那么它肯定不是答案。 式完全相同,那么它肯定不是答案。 4、在不能一一辨认的情况下,你只要肯定某 、在不能一一辨认的情况下, 一项就是你要找的答案, 一项就是你要找的答案,那么其它能否辨认就 不重要了。
一、读懂文章大意
人物: 人物:__________ 事件: 事件:__________ 人物的精神品质: 人物的精神品质:________ 中心或情感态度: 中心或情感态度:________
阅读方法和思路提点
1、可在阅读文章之前先浏览后面的题目,尤其 、可在阅读文章之前先浏览后面的题目, 是仔细阅读第4、 是仔细阅读第 、第5题,让自己对文章的大致 题 情况有一个了解。 情况有一个了解。 2、阅读的时候画出人名、地名、时间、事件, 、阅读的时候画出人名、地名、时间、事件, 然后总结谁做了什么事、事件经过与前因后果。 然后总结谁做了什么事、事件经过与前因后果。 3、画出文中评论性句子,揣摩作者对人物的情 、画出文中评论性句子, 感态度——赞扬或批评,把握人物性格和品质。 赞扬或批评, 感态度 赞扬或批评 把握人物性格和品质。 4、画出文中的重要词句,但要注意,绝不在一 、画出文中的重要词句,但要注意, 些官名、地名、生难字上左纠缠。 些官名、地名、生难字上左纠缠。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 下列各句中, 下列各句中 同的一组是( 同的一组是( )
A、浙东观察使裴肃诿判官齐总暴敛以厚献 浙东观察使裴肃诿判官齐总暴敛以
当伸伸之; 顺人奉天。 当伸伸之;以顺人奉天。 B、乃使孟容见纳 、 宜更择御史一人参验, 宜更择御史一人参验,乃可
C、不如期,且死 不如期, 不如期
4、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表现许孟容敢 于对皇上直言谏争的一组是( )
①府县上事不实,罪应罚 ②然陛下遣宦者覆 府县上事不实, 紊纲纪。 总无功越进超授, 视,紊纲纪。③总无功越进超授,群议谓何 沈滞郁抑,当伸伸之;以顺人奉天。 ④沈滞郁抑,当伸伸之;以顺人奉天。⑤钱未 尽输, 愿白天子,起裴中丞辅政, 尽输,昱不可得 ⑥愿白天子,起裴中丞辅政, 使主兵柄 A、 ① ③ ⑤ B、 ② ③ ⑤ 、 、 C、 ① ④ ⑥ 、 D、 ② ④准备着 许孟容认为户部的银两本来就是准备着 平常和危急的时候使用的, 平常和危急的时候使用的,如果支取其中的 缗钱来代替京兆地区一年的赋税, 一百万缗钱来代替京兆地区一年的赋税,那么
京城地区就没有流亡的人了。 京城地区就没有流亡的人了。 D、许孟容认为汉代有了一个汲黯,奸臣就止 、许孟容认为汉代有了一个汲黯, 息了阴谋,现在朝廷没有过失,狂贼竟然这样 息了阴谋,现在朝廷没有过失, 胡作非为。希望禀告天子,起用裴中丞辅政, 胡作非为。希望禀告天子,起用裴中丞辅政, 掌控兵权,就能够捉到贼人。 掌控兵权,就能够捉到贼人。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建封三次派使者劝说李纳停止抵抗不 、 成功后,让担任幕僚的许孟容前往, 成功后,让担任幕僚的许孟容前往,许孟容 旁征博引,指出抵抗与否的祸福关系, 旁征博引,指出抵抗与否的祸福关系,终于 使李纳悔悟并撤兵。 使李纳悔悟并撤兵。 B、在任用官职方面,许孟容强调要遵照规 、在任用官职方面, 章制度办事。认为如果齐总值得录用, 章制度办事。认为如果齐总值得录用,就应 该公开显示他考核最优秀, 该公开显示他考核最优秀,来解除朝廷内外 的疑惑。 的疑惑。
文言文解题方法
解题步骤, 解题步骤,分两步走
第一步: 第一步:读懂文章大意
第二步: 第二步:做题
例文分析
许孟容,字公范,京兆长安人。 许孟容,字公范,京兆长安人。擢进士异 又第明经,调校书郎。辟武宁张建封府。 等,又第明经,调校书郎。辟武宁张建封府。 李纳以兵拒境,建封遣使谕止,前后三辈往, 李纳以兵拒境,建封遣使谕止,前后三辈往, 皆不听。乃使孟容见纳,敷引逆顺,纳即悔谢, 皆不听。乃使孟容见纳,敷引逆顺,纳即悔谢, 为罢兵。 为罢兵。 累迁给事中。京兆上言“好畤风雹害稼” 累迁给事中。京兆上言“好畤风雹害稼”, 帝遣宦人覆视,不实,夺尹以下俸。孟容曰: 帝遣宦人覆视,不实,夺尹以下俸。孟容曰: “府县上事不实,罪应罚。然陛下遣宦者覆视, 府县上事不实,罪应罚。然陛下遣宦者覆视, 紊纲纪。宜更择御史一人参验,乃可。 不听。 紊纲纪。宜更择御史一人参验,乃可。”不听。
考点:内容理解。基本方法:对照。 考点:内容理解。基本方法:对照。
题目中的4个选项,既是考查你内容, 题目中的 个选项,既是考查你内容,也可 个选项 以帮你翻译、理解原文,而且4个选项的排 以帮你翻译、理解原文,而且 个选项的排 列顺序和文章的行文顺序是一致的。 列顺序和文章的行文顺序是一致的。做题时 首先根据选项所叙述的内容确定每个选项在 原文中对应的起止点,仔细对照, 原文中对应的起止点,仔细对照,即可发现 错误。 错误。
且总本判官,今诏书乃言 总本判官,
D、当为陛下抑豪强。 当为陛下抑豪强。
纳即悔谢, 罢兵。 纳即悔谢,为罢兵。
考点:文言虚词理解。基本方法: 考点:文言虚词理解。基本方法:代入
1、复习时要记背好考试要求的18个虚词的基 、复习时要记背好考试要求的 个虚词的基 本用法。 本用法。 (而、乎 、其、且 、然、所 、为、焉 、也、以 、 矣、因、与、于、哉、则、者、 之) 2、每一组的两个虚词,如果你知道其中一个 、每一组的两个虚词, 的意义和用法, 的意义和用法,就将它代入另一个相同虚词出 现的句子中,意思同则同,不通则不同。 现的句子中,意思同则同,不通则不同。 3、从有把握的选项做起。如果一组中的两个 、从有把握的选项做起。 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甚了然,则先放弃, 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甚了然,则先放弃,从 另外3组做起 逐个排除。 组做起, 另外 组做起,逐个排除。
考点:人物形象把握。基本方法:排除。 考点:人物形象把握。基本方法:排除。
先浏览题目全部内容, 先浏览题目全部内容,根据对文章大意的理 解,在6句中首选一个你最有把握认为错误 句中首选一个你最有把握认为错误 用它来排除选项。再从剩下的5句中寻 的,用它来排除选项。再从剩下的 句中寻 找一个错的,排除选项,得出答案。当然, 找一个错的,排除选项,得出答案。当然, 也可以从选择正确的选项做起, 也可以从选择正确的选项做起,不过这种做 法不大可靠。 法不大可靠。
浙东观察使裴肃诿判官齐总暴敛以厚献, 浙东观察使裴肃诿判官齐总暴敛以厚献,厌天子所 会肃卒, 欲。会肃卒,帝擢总自大理评事兼监察御史为衢州刺 大州也。孟容还制曰: 方用兵处, 史。衢,大州也。孟容还制曰:“方用兵处,有不待 次而擢者。今衢不他虞,总无功越进超授,群议谓何? 次而擢者。今衢不他虞,总无功越进超授,群议谓何? 且总本判官,今诏书乃言‘权知留后, 且总本判官,今诏书乃言‘权知留后,摄都团练副 初无制授,尤不见其可。假令总有可录, 使’,初无制授,尤不见其可。假令总有可录,宜暴 课最,解中外之惑。 会补阙王武陵等亦执争, 课最,解中外之惑。”会补阙王武陵等亦执争,于是 诏中停。 诏中停。 贞元十九年夏,大旱,上疏言: 陛下斋居损膳, 贞元十九年夏,大旱,上疏言:“陛下斋居损膳, 具牲玉,走群望,而天意未答,岂丰歉有定, 具牲玉,走群望,而天意未答,岂丰歉有定,阴阳适 然乎?窃惟天人交感之际,系教令顺民与否。 然乎?窃惟天人交感之际,系教令顺民与否。今户部 钱非度支岁计,本备缓急, 钱非度支岁计,本备缓急,若取一百万缗代京兆一岁 则京圻无流亡,振灾为福。 赋,则京圻无流亡,振灾为福。又应省察流移征防当 还未还,役作禁锢当释未释;负逋馈送,当免免之; 还未还,役作禁锢当释未释;负逋馈送,当免免之; 沈滞郁抑,当伸伸之;以顺人奉天。若是而神弗祐、 沈滞郁抑,当伸伸之;以顺人奉天。若是而神弗祐、 岁弗稔,未之闻也。” 岁弗稔,未之闻也。
6、断句和翻译 、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 ) 一个自然段中的句子断句。 一个自然段中的句子断句。
汉 过 白 贼 有 失 天 党 一 而 子 罪 汲 狂 起 人 黯 贼 裴 得 奸臣寝谋今朝廷无有 敢尔尚谓国有人乎愿 中丞辅政使主兵柄索 矣
考点:文言断句。基本方法: 考点:文言断句。基本方法:综合判断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 一项是( 一项是( )
A、厌天子所欲。 厌天子所欲。 厌:讨厌 B、今衢不他虞 今衢不他虞 虞:担忧 C、摄都团练副使 摄:代理 D、钱未尽输,昱不可得 、钱未尽输 输:缴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