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大全教学内容
初中必备文言文教案人教版

初中必备文言文教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岳阳楼记》;理解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了解文本背景,理解文本内容;能够运用文本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简单的仿写和运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学会借助工具书和注释阅读文言文;培养学生理解、分析、综合文本内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岳阳楼记》,使学生了解古代文学家范仲淹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使学生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文本内容的理解:让学生理解《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理解文本内容,掌握文本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2. 词语和句式的掌握:让学生掌握文本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能够进行简单的仿写和运用。
三、教学难点1. 文本内容的深入理解:让学生理解文本中所表达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2. 词语和句式的运用: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文本中的词语和句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范仲淹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引导学生了解《岳阳楼记》的背景。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课文中的难点问题。
4. 探究学习: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内容,理解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词语和句式的掌握。
6. 课后作业:学生按要求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详解(一)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详解(一)1. 《论语》十则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讲解]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
“时”,这里是副词,相当于“以时”,可以解作“按一定的时间”或“及时”。
“习”的本义是“鸟数飞”,引申为“实习”“演习”。
孔子所讲的功课如礼、乐、射、御等都需要实习才能掌握;但另一些功课如讲经,那就只能是“温习”或“复习”了。
这类字眼要懂得活解。
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乐趣。
“朋”指的是志同道合的人。
第三句讲的是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
“人不知”,“不知”什么呢?没有说出来,但意思很明白,就是“自己”。
从《论语·宪问》中“不患人之不己知(不必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这句话,也可以看得出来。
“君子”,在《论语》一书中有多个义项:有时指有道德的人;有时指在高位的人。
在这句话里,可取前义。
因为这个词现在也常用,大家都懂得它的意思,我们没有翻译;一定要译,也可以译作“高尚的人”。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讲解]《论语》记孔子门人一般称字,如对仲由称“子路”,对端木赐称“子贡”,对曾参独称“子”,因为此书是孔子二传或三传弟子所记,曾受业于曾参。
“三省”,多次反省。
文言文中,“三”“九”诸字皆有“多”义,不是确数。
下述三事,这是巧合。
朱熹认为,重在为学,“传”指受之于师,“习”则熟之于己,而“忠”“信”为“传习”之本。
从这里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品德的修养。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讲解]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
过去有这样一种理解,把“温故”(复习旧知识)和“知新”(获取新知识)看作相互补充的两个方面,如子夏所说“日知其所无,月无忘其所能”(见《论语·子张》),这是因为忽略了下面“为师”二字。
初中文言教案

初中文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出师表》全文,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及其含义,了解历史背景,理解课文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解读文言文的能力,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勤奋学习、立志报国的志向。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并背诵《出师表》全文。
2. 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及其含义。
3. 了解历史背景,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理解。
2. 文中难点词语的解释。
3. 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出师表》的作者诸葛亮及其历史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解决文中的重点字词和难点句子,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教师进行讲解,重点讲解文言文特殊句式、难点词语以及作者的情感态度。
5. 背诵指导: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划分节奏,逐句指导背诵,帮助学生记忆课文。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字词和课文内容。
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后完成《出师表》的背诵,并进行相关练习。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文言文素养。
六、课后评价: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分组讨论的效果,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成果。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重要内容总结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重要内
容总结
本文档总结了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所学的文言文重要内容。
以下是重点内容的概述:
单元一:《卧病书屋》
- 描写了司马光卧病在床时的坚持和奋发求学的精神。
- 引导学生了解了古代的文学典籍《资治通鉴》,并对其重要性有了认识。
单元二:《论语》选读
- 简要介绍了孔子及其学说的特点,让学生对孔子的思想有了初步了解。
- 选取了《论语》中的一些片段进行解读,引导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的道德问题。
单元三:《平原作战》
- 通过讲述陆游在战场上的生活和战争经历,展现了他的爱国情怀和忠诚精神。
- 引导学生反思战争对人民生活的影响,培养对国家安全的重视和珍惜和平的意识。
单元四:《读赋得古原草堂重建》
- 介绍了文学家王安石的生平和他对古代文学的研究与创作。
- 引导学生欣赏王安石的古韵文学作品,并启发他们对古代文化的思考。
单元五:《水浒传》选读
- 通过选读《水浒传》中的故事,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学的兴趣和阅读能力。
-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人物、事件和价值观。
单元六:《沁园春·长沙》
- 介绍了文学家的生平和他对祖国的深情。
- 解读了《沁园春·长沙》这首诗歌的意境和表达,让学生领略独特的文学风格。
以上是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重要内容的总结。
这些内容涵盖了古代文学、思想、历史等多个方面,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培养他们的阅读和思考能力。
人教版初中文言文教案模板

教学年级:初中文言文教学班教材来源: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文言文的基本特点,掌握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方法。
2.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3. 培养学生运用文言文进行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如句式、词性、通假字等。
2. 掌握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方法,如断句、释义、理解文意等。
教学难点:1. 理解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2. 将文言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理解文意。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材、课件、相关辅助材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文言文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文言文知识。
二、新课导入1.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文言文的基本特点。
2. 学生总结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如句式、词性、通假字等。
三、课文讲解1.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如断句、释义、理解文意等。
2. 学生跟读课文,练习翻译句子。
3.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四、课堂练习1. 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选取典型题目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六、课后作业1.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
2. 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课后作业:学生对课后练习题的完成情况。
3. 考试成绩:学生对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备注:1.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2.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注重培养学生的文言文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大全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大全文言文是中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个部分,它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古代文化,也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文字表达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主要包含了许多经典的文言文篇章,本文将介绍其中的一些代表性作品。
篇章一:《孟子·梁惠王上》《孟子·梁惠王上》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重要文言文。
它以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孟子与梁惠王的对话为主要内容,表达了孟子关于“仁政”的思想观点。
故事发生在公元前四世纪的中国时代。
梁惠王问孟子如何治理国家才能得到民众的拥护和支持。
孟子回答说,统治者必须以仁政为基础,关心民众的生活和福祉,并且用善良和公正来治理国家。
他还强调了君臣之间的互相尊重和合作。
通过这篇文言文,学生们可以了解到古代思想家的治国理念,也能体会到孟子对于仁政的高度重视。
篇章二:《史记·陈涉世家》《史记·陈涉世家》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另一篇经典文言文。
它讲述了楚汉之争时期陈胜和吴广领导农民起义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公元前三世纪的中国时代。
陈胜和吴广是两位贫苦农民,他们看到了贵族统治的不公和苦民之苦,决定带领农民起义反抗暴政。
他们号召农民加入起义,最终成功推翻了统治者,并建立了一个短暂但有意义的政权。
通过阅读这篇文言文,学生们可以了解到古代农民起义的历史事件,也能体会到陈胜和吴广对于人民利益的关心和勇气。
篇章三:《论语·雍也》《论语·雍也》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文言文。
它记载了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与弟子雍也的对话,展现了孔子的思想和教育理念。
故事发生在公元前五世纪的中国时代。
雍也问孔子如何做一位有道德修养的人,孔子回答说,一个人应该努力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他还教育弟子要追求真理,尊重他人,以及遵守礼仪、尚德修身。
通过阅读这篇文言文,学生们能够了解到孔子的思想和教育观念,也能够体会到他对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思考和重视。
初中文言文讲解及译文教案

初中文言文讲解及译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岳阳楼记》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
2. 使学生能够流畅地朗读和背诵《岳阳楼记》。
3.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4. 通过学习《岳阳楼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讲解《岳阳楼记》的背景及作者。
2. 分析《岳阳楼记》的文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3. 解读《岳阳楼记》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
4. 翻译《岳阳楼记》全文。
5. 讨论《岳阳楼记》中的主旨和思想内涵。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1. 简介《岳阳楼记》的背景和作者。
2. 提问:同学们听说过岳阳楼吗?它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什么重要地位?第二步:自主学习1. 让学生自主朗读《岳阳楼记》全文,感受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
2. 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
第三步:讲解分析1. 讲解《岳阳楼记》的文言特点和修辞手法,如对偶、排比、设问等。
2. 解读《岳阳楼记》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如“然则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
第四步:翻译练习1. 让学生根据讲解和注释,自行翻译《岳阳楼记》全文。
2. 教师选取重点句子进行讲解和翻译。
第五步:讨论交流1. 让学生谈谈对《岳阳楼记》的理解和感悟。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关注国家大事、心怀天下等。
第六步: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岳阳楼记》的文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2. 强调《岳阳楼记》中的主旨和思想内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课后作业1. 让学生熟读并背诵《岳阳楼记》。
2. 让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翻译《岳阳楼记》。
3.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岳阳楼记》心得体会的文章。
五、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的朗读和背诵情况。
2. 检查学生的翻译和作业完成情况。
3. 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以及他们对《岳阳楼记》主旨和思想内涵的理解。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相信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岳阳楼记》,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代文言文学习资料(全套)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代文言文学
习资料(全套)
本文档为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代文言文研究资料的全套内容,包含800字以上的研究资料。
在本套研究资料中,你将会研究以下内容:
1. 古代文言文的背景和特点
- 探索古代文言文的发展历程,理解文言文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重要性。
- 分析文言文的特点,包括词汇、句法和语法的使用方法。
2. 古代文言文的阅读与理解
- 研究如何读懂古代文言文的句子结构和语义。
- 掌握古代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古代文言文的写作技巧
- 研究如何运用正确的古代文言文表达方式进行写作。
- 掌握古代文言文中的文体技巧和写作要点。
4. 古代文言文的经典作品
- 阅读并理解一些经典的古代文言文作品,如《论语》、《孟子》等。
- 分析文言文作品中的思想、价值观和文化内涵。
通过研究这些内容,你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古代文言文,提升你的语文水平和文化素养。
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汇总目录七年级上册5 《世说新语》两则刘义庆咏雪陈太丘与友期10 《论语》十二则20 虽有嘉肴《礼记》25 河中石兽30 *寓言四则(选二)智子疑邻塞翁失马七年级下册伤仲永王安石木兰诗孙权劝学口技林嗣环短文两篇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狼蒲松龄八年级上册21 桃花源记陶渊明22 短文两篇陋室铭(刘禹锡)爱莲说(周敦颐)23 *核舟记(魏学洢)24 *大道之行也(《礼记》)26 三峡(郦道元)27.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陶弘景)记承天寺夜游(苏轼)28 *观潮 (周密)29 *湖心亭看雪(张岱)八年级下册21 与朱元思书吴均22 *五柳先生传陶渊明23 *马说韩愈24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26 小石潭记柳宗元27 岳阳楼记范仲淹28 醉翁亭记欧阳修29 *满井游记袁宏道九年级上册21 陈涉世家司马迁22 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23 *隆中对陈寿24 *出师表诸葛亮九年级下册17 公输《墨子》18 《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9 鱼我所欲也《孟子》20 *《庄子》故事两则惠子相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21 曹刿论战《左传》22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23 *愚公移山《列子》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两则刘义庆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论语》十二章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虽有嘉肴(2),弗食,不知其旨也(3)。
虽有至道(4),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5)。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6)其此之谓乎!河中石兽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山门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pá),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zhuǎn)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欤(yú)?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塞翁失马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七年级下册5 伤仲永——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15 孙权劝学——《资治通鉴》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20 口技——林嗣环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25 短文两篇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共工怒触不周山——《淮南子》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30 狼——蒲松龄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八年级上册21 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22 短文两篇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3 核舟记——魏学洢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