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101井井下复杂情况钻井完井对策
钻井井下复杂问题预防与处理

目录绪论1 钻井井下复杂问题分类 (1)2 井下复杂问题分析 1 3井下复杂问题处理原则 4 第一章井喷(涌) 6 1.1井喷(涌)的原因及征兆 6 1.1.1 井喷(涌)原因 6 1.1.2 井喷(涌)征兆7 1.2 井喷的预防措施8 1.2.1工程技术措施8 1.2.2地层压力预测和监测10 1.3常用的井控设备11 1.4井喷的处理13 1.4.1关井13 1.4.2井底常压法压井13 1.4.3非常规压井18 第2章井漏19 2.1技术要点及有关计算19 2.1.1地层漏失压力19 2.1.2地层破裂压力20 2.1.3钻井液动压力21 2.2井漏的预防22 2.3井漏的处理23 2.3.1漏层位置的判断23 2.3.2井漏的处理方法25 第三章井塌 (30)3.1井塌原因30 3.1.1井塌常见粘土矿物30 3.1.2井塌的内在原因31 3.1.3井塌的外在原因31 3.1.4深井与浅井在井塌原因上的差异33 3.2井塌的特征及危害34 3.2.1井塌的特征34 3.2.2井塌的危害34 3.3易井塌地层的分类与预防35 3.3.1易井塌地层的分类35 3.3.2井塌的预防36 3.4井塌的处理37 3.4.1一般性井塌的处理37 3.4.2出现新井眼的处理38 3.4.3井塌卡钻的处理39钻井井下复杂问题分类钻井井下复杂问题的内容涉及到井下复杂情况、井下事故等。
石油钻井中,通常把井斜超标填井、井漏、井涌、起下钻遇阻划眼、钻头泥包等井下问题称为钻井井下复杂情况,钻(管)具仍然保持连接状态并且具有活动能力。
这类问题通过实施针对性的工艺和技术措施即可解除,处理相对较为简单。
通常把卡钻、井喷、钻(管)具及工具落井、卡电缆及仪器以及固井水泥留在套管内等井下问题称为钻井井下事故,钻(管)具失去连接或不能活动、或失去对井眼的控制能力等。
这类问题必须采用专门技术和工艺、使用专用工具和设备以及多方技术配合处理,才能恢复到正常状态。
井上井下复杂情况处理

第四: 第四:缩径卡钻
二.主要原因:
1、渗透性较大地层形成较厚滤饼 2、盐岩层、石膏层地层蠕变 3、钻头直径磨小,新钻头下入小井眼
第四: 第四:缩径卡钻
三.预防措施: 1、认真测量入井工具尺寸,通过小井眼井段时控 制速度和限制遇阻吨位 2、改变钻具结构时遇阻划眼 3、提高钻井液密度,选择适应地层的钻井液
第三: 第三:砂桥卡钻
砂桥卡钻也叫沉砂卡钻,其性质和坍塌卡钻差 不多,其危害较粘吸卡钻更甚。 一.主要特征: 1、起下钻时有阻卡,开泵循环、活动钻具可解除 2、阻卡井段基本固定 3、正常钻进时,扭矩略有波动
第三: 第三:砂桥卡钻
二.主要原因: 1、松软地层钻速快,井筒岩屑浓度高,停止循环 后,钻屑迅速沉积在小井眼处 2钻井液切力低,携岩性能差 3、脆性泥页岩剥落后,岩屑堆积在小井眼井段
井下复杂情况处理
目录: 目录:
第一节:绪论、定义 第二节:粘吸卡钻 第三节:井壁失稳与坍塌卡钻 第四节:砂桥卡钻 第五节:缩径卡钻 第六节:键槽卡钻 第七节:泥包卡钻 第八节:落物卡钻 第九节:干钻卡钻 第十节:水泥卡钻
事故的种类、 事故的种类、发生原因及预防和处理
一.卡钻事故 钻柱在井内某井段被卡,致使整个钻柱失去自由 (不能上下活动和转动) 叫做卡钻。由于造成卡 钻的原因不同,卡钻按其性质分为粘吸卡钻、坍塌 卡钻、砂桥卡钻、缩径卡钻、键槽卡钻、泥包卡钻、 落物卡钻和钻头干钻卡钻等。
第六: 第六:泥包卡钻
一.主要特征: 1、钻进时扭矩渐增,钻速降低,间有蹩跳 2、上提阻力与泵压随泥包严重程度而变化 3、起钻时阻力随井径而变化,井口钻井液时有外 溢
第六: 第六:泥包卡钻
二.主要原因: 1、地层松软水化成泥团附在钻头和稳定器上 2、钻井液性能差,滤饼松软 3、钻井液排量小,岩屑重复破碎成泥团 4钻具短路,钻屑带不上来、
井下工具复杂情况及处理

因
➢ 操作原因:保养、装配不合格;起、下工具操作不当;未按设计操作.
➢ 工具自身原因:钢级、材质、抗腐蚀性不能满足井况;工具缺陷.
➢ 工艺设计原因:工艺参数设置不当、管柱结构设置不当.
➢ 地层原因:地层返吐砂埋、流体刺蚀.
套管变形或破损
套管变形或破损
应力开裂
螺纹粘扣 折叠缺陷
套管变形或破损
螺旋开裂
现场下入工具速度过快或在井筒变形变径位置处置不当极易造成工具损坏、提前座封等
工具自身原因
在已发生的井下工具复杂情况中,工具自身原因所占比例最高。 Y341封隔器座封销钉剪切力不够,易致外筒推动活塞上移导致工具提前坐封。 K344封隔器中心管水眼易被堵塞,影响压力正常传递,导致无法座封。 配套工具问题:滑套提前开启、异常关闭;平安接头无法丢手、卡瓦失效等。
腐蚀
套管变形或破损
套管磨损
套管挤毁
套管变形或破损
套管的变形及破损会造成工具的下入遇阻及部件磨损,导致工具无法下入或不 能正常工作,假设在改造施工后套管变形,极易造成管柱无法提出。
井身结构不合理的原因
➢ 直井井身结构中回接筒、悬挂器多,未有效处理极易导致工具挂卡。
➢ 大斜度井、水平井井眼轨迹不规则:全井段井斜每5m井斜角变化≥1°多,井眼 狗腿度变化大,常出现完井管柱及完井工具下入遇阻、损坏等现象。
封隔器胶皮筒膨胀脆化
中心管水眼堵塞
设计不合理原因
➢ 最高施工泵压与环空平衡压力差值大,易致封隔器解封。
➢ 深井APR管柱不加伸缩节,易致施工时封隔器上下摆动失封、管柱断裂。 ➢工具选型的问题:如Y344、K344是节流座封,停泵解封,多层施工时慎选。
封
分类
自封式Z 压缩式Y 扩张式K 组合式
钻井故障及复杂处理

当前您正在查阅第六页,共四十六页。
三、预防钻井故障和复杂情况关键环节
1、抓源头:钻井设计(地质资料、邻井施工资料、井身结构、施工工艺、钻井液类型、关键技术措施等)。 2、打基础:钻井装备配套、安装及调试,对施工队伍技术交底,生产组织和保障等。
不能解卡时,将钻具下压控制卡点上移(定向井不宜下压)。
当前您正在查阅第十页,共四十六页。
五、处理故障和复杂情况常用方法及要点
(2)开泵憋(漏)卡钻(沉砂卡钻、坍塌卡钻)
形成原因: 井壁垮塌(钻屑堆积)或井眼因地层膨胀而缩径,循环不畅通,在 环空形成堵塞,开泵过猛过急造成憋泵而卡钻。 主要特征:下钻过程返泥浆不正常;起钻过程拔活塞或灌泥浆不正常;循环过程 中泵压波动;开泵时有憋泵现象,钻具上提下放、转动摩阻扭矩增大等。 处理措施:减少排量和降低转速;开泵前上下活动钻具,看井口液面是否变化正 常,若不正常,将钻具起至(或下至)正常位置,再开泵;一旦建立循环,不急 于提高排量和上下大幅度活动钻具,以免憋泵等。
当前您正在查阅第八页,共四十六页。
五、处理故障和复杂情况的常用方法及要点
(一)概述
常见的故障:
压差粘吸卡钻、沉砂卡钻、坍塌卡钻、井壁掉块卡钻、开泵憋(漏) 卡钻、井内落物卡钻、缩径卡钻、键槽卡钻、钻头泥包卡钻、钻具断落、 测井故障、下套管及固井故障、失控井喷等。 常见复杂情况:井斜、井壁坍塌、井漏、缩径、井涌、井喷(可控)、地层 流体侵入污染钻井液等。
一、新时期钻井技术面临的主要问题
作业环境:复杂地质构造和作业环境、异常压力系统、复杂油气藏等给钻井安全施工 带来一系列新难题。
施工井型:对深井、超深井、密集型大丛式井组、复杂结构井、特殊工艺井中的故障
油田钻井常见井下事故与复杂情况

八、地层流体进入井内的征兆 1)钻进过程中: 在油、气、水层钻进时,机械钻速突然升高或出现放空现象/泥浆有油 气显示/钻屑发现油砂或出现荧光显示/气测值增大; 钻井液性能发生比较突然的变化:密度降低/粘切增高或先升后降/温 度升高/滤失量增大/pH值下降/滤液氯离子增加; 泵压下降,井口返出泥浆量增大/泥浆罐和泥浆槽液面上升/泥浆池泥浆 体积增加/停泵后井口仍有泥浆返出; 2)起钻过程中: 起钻灌入的泥浆体积小于计算的体积/起完钻后井口仍有泥浆返出/泥浆 池钻井液体积增加;
泥饼上而卡钻; 2)压差卡钻是否产生取决于钻具与井壁(泥饼)之间的摩擦阻力大小
(总的粘附力大小); 3)影响摩擦阻力的因素:
钻井液密度和压差增大,摩擦阻力也增大
泥饼摩擦系数越大,摩擦阻力也越大
钻具与井壁(泥饼)的接触面积越大,摩擦阻力也越大; 4)决定接触面积大小的因素:
井眼尺寸小或钻具尺寸增大而增大
7)分段循环钻井液 油气活跃的井应分段循环泥浆以避免大量气体上返时膨胀而井涌。循
环时计算油气上窜速度用于判断油气活跃程度和泥浆密度是否适当。
十、处理井喷的泥浆要求
1)适当的压井泥浆密度不宜过高以防压漏地层,但亦不能过低,否则 压不住井(应通过计算);
2)压井泥浆类型、配方及性能与原井浆相近似性能为较低粘度,适当 的切力,低滤失量,润滑性好,稳定性强;
二十三、缩径卡钻 1)缩径是指已经钻过的井段井眼直径小于所使用的钻头直径,即井
径缩小的现象;
2)缩径卡钻一般发生在起下钻过程中;
3)钻头起至缩径井段发生遇阻,上提过猛而卡死;
4)下钻过程中,至缩径井段遇阻,划眼中措施不当而卡死;
5)缩径常发生在盐胶层、含盐膏软泥岩、含膏泥岩、浅层高含水泥 岩、浅层或中深井段的泥岩层和高渗透性砂砾岩等类地层中。
深井钻完井施工难点与技术对策浅析

深井钻完井施工难点与技术对策浅析深井钻完井施工具有机械钻速低、事故复杂多、固井质量差、钻井周期长等特点,在对深井钻完井施工中钻遇地层压力、研磨性、地层温度和固井质量等方面难点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在设备配套、井身优化、钻井液和完井方面相应的对策,对提高深井钻完井施工效率和质量具有一定的意义。
标签:深井施工;技术难点;对策随着油气勘探的不断深入,在我国的各个大油田深井的钻井规模和数量在逐年增多,积极攻关防斜打快技术、钻具组合优化技术、钻头优选及钻井参数优化技术,以及自动化钻井技术,使我国的深井钻井的平均井深逐年增加,平均机械钻速也在逐年升高,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与国外先进的钻井技术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还需要进一步攻关。
1 深井钻完井施工的难点分析多年的深井钻井技术攻关和现场实践使我们深刻的认识到,深井钻井与浅层井钻井、中深井钻井存在非常大的差别,随着井深不断地增加,其施工的难点逐渐凸显,深井钻井施工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难点。
1.1 钻遇压力层系多对于一口7000m的深井来说,会从新地层到老地层逐渐加深钻进,在这一钻进过程中,由于地层形成时期的地层压力不同,会钻遇从压力系数为0.8到2.2的多套压力层系,地层压力层系的增多,会使在同一井身结构下存在喷漏同层,这样就会极大地增加深井钻井施工的难度,甚至会发生有发生井喷的风险。
1.2 地层研磨性强深井钻井不是皮下注射,钻遇的地层会越来越古老,在这些古老的地层中,存在硬性的泥岩地层、研磨性强、石英含量高的火山岩地层和一些花岗岩等基岩地层,这些地层的研磨性非常强,限制了PDC钻头的使用,在遇到这些地层的时候只能使用牙轮钻头进行钻进,,行程钻速特别低,严重地影响了施工效率。
1.3 井底温度高随着井深不断增加,井底的温度不断升高,例如松辽盆地的地温梯度为4度/100m,对于该盆地的5000m的深井来说,井底的温度就达到200℃,这么高的井底稳定给钻井液的稳定性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同时高温度也限制了井下仪器和工具的应用,使钻井效率受到限制。
钻井复杂问题的预防措施与处理原则

式,才能快速的排除问题,恢复正常生产,但是井下复杂问题的判断较为复杂,需要时刻关注钻井状态的变化,通过各种征兆及时发现井下复杂问题,并进行预防是最好的处理手段。
以下简单介绍一些常见的钻井复杂问题:2.1 井下落物与打捞技术按照井下落物的特点,主要分为以下几类[2]:(1)小体积物品:钢球、螺丝等;(2)绳类物品:钢丝、电缆等;(3)杆类物品:比如空心杆、加重杆等;(4)管类物品:比如油管、钻杆等。
针对井下落物问题要及时进行打捞,避免对正常钻井活动造成影响,井下打捞作业时针对井下落物进行打捞,因此不同的井下落物对于工具的需求也不同,只有根据井下落物的具体情况,针对性的选择合适的打捞工具,才能高效的进行打捞作业。
根据以上不同的井下落物种类,进行打捞作业人员要选择采用合适的打捞工具进行打捞,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打捞效率与打捞质量,打捞的安全性也更加高。
对打捞工具进行选择时,主要有以下的原则:(1)打捞工具要根据井下落物的特点进行选择,并且要与落物向匹配,比如对井下落鱼打捞时要注意尺寸匹配,内捞时工具外径要与鱼顶内径匹配;外捞时工具的内径要与鱼顶的外径匹配;(2)打捞时,最重要的要首先确认打捞工具的状态,保证打捞工具状态完好无伤。
尤其是对于有水眼的打捞工具,水眼一定不能堵塞;(3)打捞时要注意对打捞工具和管柱做好相应的安全措施,避免出现打捞工具或者管柱掉落,形成二次井下落物事故。
井下作业打捞时,配套设施是否完善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打捞效率与打捞质量。
因此要提前做好想好的配套设施,保证打捞作业的顺利。
井下落物的类型多种多样,不同的井下落物对于打捞工具的要求也不同,对打捞方法的要求也不同。
因此进行打捞时,一定要明确井下落物的具体种类,并对其位置进行确定。
根据实际情况综合分析整个打捞过程,选用合适的打捞工具,制定合理的打捞方式,避免盲目性,尤其是对于复杂物件的打捞时,一定要先确定再打捞,保证打捞效率与打捞质量。
钻井工程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提高钻井效率的对策

钻井工程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提高钻井效率的对策
钻井工程技术是石油工业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它的实施直接关系到石油勘探的成效、成本以及工作安全等多重因素。
然而,钻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技术不
断更新换代带来的技能短缺、油田环境不断变化引发的新挑战、作业设备维修保养的不规
范等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对策来提高钻井效率和作业质量。
首先,我们应该提高技术培训和人员素质,增强技术应变能力,防止技能短缺和应变
能力不足对钻井工作带来的不良影响。
在钻井施工结束后,除了简单的设备维修外,应该
进行全面的维护,防止出现突发状况,减少施工的不稳定因素。
其次,我们要根据油田环境的变化构建灵活可变的施工方案。
比如,当遇到复杂地层
等特殊环境条件时,应该对施工方案进行充分的论证和预案规划。
遇到漏失等安全问题时,也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变,避免各种不必要的发生的事故。
再次,以设备维护为重点,加强施工设备和工具的维护和保养,确保作业设备的耐用
性和可靠性。
我们需要建立更为严谨的检查制度,确保上岗人员每天有专人对设备设施进
行检查维护,加强危险的钻井操作的管理工作等。
这样就可以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率,提高
钻井效率。
总之,钻井工程技术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我们注重细节,严格管理,提高技术和
人员素质,才能保证作业质量和完成施工任务。
对钻井效率的提高可以通过实际操作的方
式以及加强钻井标准化管理来实现,同时加强施工设备和工具的维护和保养也是为提高钻
井效率所必须采取的对策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 虑 到 目前 漏 速 较 大 ,井 下存 在 较 大 的压 差 ,地
层 渗 透 性 好 、极 易 发 生 粘 附 卡 钻 等 因 素 ,决 定 采 取 在
套 管 鞋 处 关 井 挤 压 的 方 法 堵 漏 ,以增 加 堵 漏 的成 功 率 及 施 工 的安 全 性 。应 用 酸 溶 性 暂 堵 剂 DI 9 。基 浆 性 3 一 能 : 度 1 2 k / 粘 度 5 s 配 浆 性 能 : 密 . 0 g I; 4。 密度 1 2 k / . 0 g
0 ,套 压 升 至 7 0 a . MP 。关 井 循 环 排 气 , 压 降 为 0 套 ,钻 井 液 密 度 增 加 至 1 1k / . 5 g L。开 井 循 环 观 察 ,钻 井 液体
5 5. 3 l 7 8 4 9 2 m, 7 . mm 套 管 回 接 至 井 深 3 4 . 9 , 789m l 7 8 m 尾 管 下 深 5 5 . 6 ;四开 1 9 2 7.r a 468m 4 . mm 钻 头
沙 1 井 下 复 杂情 况钻 井 完 井 对 策 1井 0
唐 世 春 ,张传 进 。
(. 国石化 西北 分公 司 , 疆 乌 鲁木齐 1中 新 80 l2 3 0l ; .中 国 石 化 石 油 勘 探 开 发 研 究 院 德 州 石 油 钻 井 研 究 所 , 东 德 州 2 3 0 ) 山 5 0 5
成 功 对 西 部 新 区 塔 中 、孔 雀 河 地 区钻 井 完 井 , 具 有 一 定 的 借 鉴 作 用 关 键 词 : 井 溢 流 ; 压 井 ; 井 漏 ; 堵 漏 ;尾 管 固 井 ; 沙 l 1井 O
中 图 分 类 号 :TE 4 ;TE 8 25 2
文献 标 识码 :B
文 章 编 号 : l 0 —8 0 ( 0 4 0 —0 80 0 10 9 2 0 ) 4 0 1 - 3
后 强 行 钻 进 至 井 深 5 2 . 0 时 发 生 井 漏 ,钻 井 液 只 80 0 m
液 体 积 增 加 1 5 ,出 口涌 出喇 叭 口 。 井 观 察 ,立 压 . m。 关
由 0上 升 至 2 a MP ,套 压 由 0上 升 至 4 a MP 。
2 2 处 理 过 程 .
进 不 出 ,决 定 完 钻 , 由此 形 成 典 型 的 “ 喷 下 漏 ” 的 上 井 下 复 杂 情 况 。为 完 成 地 质 目的 ,在 压 井 、堵 漏 获 得 成 功 后 , 用 1 7 0 m 尾 管 固井 。 幅测 井 表 明 , 采 2.r a 声 上 部 气 层 被 有 效 地 封 隔 ;下 部 气 层 完 井 后 用 + mm 油 嘴 6 求 产 ,折算 日产 天 然 气 1 . ×1 。 7 0 Or ,凝 析 油 3 . m。 n 36 。 该 井 实 钻 井 身 结 构 为 :一 开 + 4 . rm 钻 头 钻 至 44 5 a
该 井 钻 进 至 井 深 5 9 . 8 冲孔 时 发 现 异 常 ,全 644m 烃 值 由0 2 上 升 至 3 , 井 液 体 积 增 加 1 0 。 .1 9 钻 . m。 停 泵 ,出 口无 外 溢 。循 环排 气 ,全 烃值 由 3 先 上 升 至 9 5 ,后 又 下 降 至 0 5 ,钻井 液 密 度 由 1 1 k / 9 . . 3 g L下
摘 要 :沙 1 1井 1 9 2 O 4 . mm 井 段 在 钻 进 中 发 生 了上 喷 下 漏 的 复 杂 情 况 ,在 成 功 进 行 压 井 、堵 漏 作 业 的 基 础 上 ,采 用 强 行 钻 进 技 术 钻 至 井 深 5 2 . 0 提 前 完 钻 ,并 顺 利 完 成 了 巾 2 . mm 尾 管 固 井 作 业 ,有 效 封 隔 了 上 部 气层 。 该 井 的 8 00m 170
作 者 简 介 : 世 春 ( 9 8 ) 男 , 9 9年 毕 业 于 南 京 大 学 , 程 唐 16一 , 18 工
处 副处 长 . 高级 工 程 师 。 联 系 电 话 : 0 9 )6 0 3 (9 13 09 5
维普资讯
第3 2卷 第 4期
液 循 环 罐 , 储 备 密 度 1 4 k / 的钻 井 液 , 总 储 备 若 .0 gL 其 量 约 3 0 。 除 用 于 压 井 、 钻 的 钻 井 液 ,每 次 可用 0 m。 扣 起 于 强 钻 的钻 井 液 约 2 0 。 井 下 漏 速 计 算 , 维 持钻 5 m。 按 可
1 1k / 钻 井 液 9 . m .8gI 0 0 ,套 压 降 至 0 。开 井 观 察 ,出
口无 外 溢 。开 井 循 环 观 察 ,无 井 漏 、溢 流 。下 钻 至 井 底 ( 6 4 4 m) 5 9 . 8 ,循 环 观 察 ,钻 井 液 体 积增 加 5 4 , . m。
3 )关 井 压 力 高 ,钻 井 液 气侵 严 重 。 4 2 主 要 技 术 措 施 .
1 )储 备 足 够 的与 井 浆 密 度一 致 的 钻 井 液 。 2 )采 用 平 推 压 井 法 压 井 , 口压 力 降 为 零 之 后 即 井
强行 下 钻 至 井 底 钻 进 。
I;粘 度 9 s 0 ;DI 9 3质 量 分 数 1 。 钻 具 内 容 积 一 0
2 . m。 0 8 ;套 管 鞋 以 下 裸 眼容 积 5 0 m。( .3 按 1 9 2 4 . mm 井 眼计 算 ) 。
注 入 DI 9 3堵 漏 钻 井 液 2 . m。 返 出 1 。 m 漏 一 20 , 76 ,
3 )钻 进 中加 强 观 察 ,并 留足 起 钻 钻 井 液 。若 有 溢 流 ,立 即 上 提 钻 具 关 井 平 推 压 井 。 4 )钻 井 液 不 足 时 ,强 行 起 钻 至套 管 鞋 处 。若 溢流 情 况 严 重 , 即关 井 平 推 压 井 后 起 钻 。 5 )每 次接 单 根 动 作 要 快 ,并 探 井 底 沉 砂油 田桑 东 地 区 的 一 口重 点 探 井 。 0
该 井 四 开 钻 至 井 深 5 9 . 8 冲孔 时 发 生 溢 流 ,用 密 644m 度 1 2 k / 的 钻 井 液 压 井 成 功 。 对 5 2 . .3gI 6 7 5~ 5 9 . 8 井 段 进 行 D T 测 试 , + mm 油 嘴 求 产 , 644m S 用 6 折 算 日产 天 然 气 1 . × 1 n ,凝 析 油 2 。测 试 完 毕 8 6 0 r。 4m。
2 1 溢 流 经 过 .
3 后 期 处 理 。 .根 据 石 油 天 然 气 钻 井 井 控 技 术 规 ) a 定 ,气 井 安 全 钻 井 钻 井 液 密 度 附 加 值 为 0 0 . 7~
0 1 k / 因 此 该 井 钻 井 液 密 度 确 定 为 : 1 1 + . 5 g L。 .7
井 深 5 0 0 m,+ 3 . rm 套 管 下 深 4 8 3 m; 二 开 0 .0 397 a 9.5
入 密度 为 1 1k / . 8 g L、粘 度 6s钻 井 液 l .m。 0 9 0 ,立 压 由
l MP 5 a降 至 l MP 。控 制 立 压 l . MP ,注入 密 度 为 3 a 30 a
钻 至 井 深 5 2 . 0,裸 眼完 井 。 800
积增加 3 2 . m ,钻 井 液 密 度 降 至 1 1k / . O g L。关 井 循 环
排 气 ,套 压 0 立 压 l M P , 钻 井 液 密 度 升 至 , 5 a
1 1 k / . 8 g I。
2 溢 流 压 井
27 / . m。h。入 口钻 井 液 密 度 1 2 k / . 2 g L,出 口钻井 液 密
度 1 1 ~ 1 1 k / . 5 . 8 g I,静 止 观 察 ,漏 失 钻 井 液 5 2 。 . m。
3 2 堵 漏 .
2 )因 材 料 运 输 、生 产 用 淡 水 准 备 等 的影 响 ,钻井 液准备周期 长 , 法维持井筒压力平衡 , 造成气侵 、 无 易
1 )压 井 液 密 度 的 确 定 。l 一p 0 +p / ( . ×H ) d 98
一
1 1 +2 o (. ×59 . 8 一 1 1k / .3 ./ 98 644 ) . 7 g L。
2 )压 井 施 工 。关 井 观 察 ,准 备 压 井 液 ,立 压 上 升 至 60 a . MP ,套 压上 升 至 5 5 a . MP 。开 节 流 阀放 压 ,出 口喷 纯 气 ,点 火 后 火 焰 高 2 3 - m,立 压 降 至 5 0 P , . M a 套压降 至2 0 a . MP 。控 制 套 压 4 a MP ,排 量 9 0L/ ,注 . s
+ 1 . mm 钻 头 钻 至 井深 3 0 . 0 ,+ 4 . mm 套 管 3 1 1 9 0 0m 245
下 深 3 9 . 9 ; 三 开 2 5 9 8 7 7m 1 . mm 钻 头 钻 至 井 深
钻 井 液 密 度 降 至 1O k / 粘 度 增 加 至 6s 关 井 立 压 . 9 g I, 5,
进5 h左 右 。
30 / 平 均漏速28 / 漏 失钻井液45 。 . m。h, . m。h。 . m 开
井 静 止 观 察 , 漏 失 钻 井 液 1 4 。 起 钻 至 井 深 . m。
5 4 . 0 ,循 环 观 察 ,漏 速 2 4 . m。h 3 2 0m . ~4 8 / ,平 均 漏 速
唐 世 春 等 : 1 1井 井 下 复 杂 情 况 钻 井 完 井 对 策 沙 O
3 井 漏 情 况
3 1 井漏 经 过 .
5 2 . 0 ,提 前 完 钻 。 800m
4 1 技 术 难 点 .
D T测试后 , 井循环 观察 , 现井漏 , 速24 S 开 发 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