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川县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川县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

一、“十二五”时期林业发展成效

“十二五”期间,我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打造“两个一流”、实现“两个率先”的奋斗目标和县委、政府确定的打造首府后花园和建设生态文明县的建设目标,团结带领全体林业职工,认真组织实施了退耕还林、天保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和试点性补贴造林等一批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带动了全县造林绿化、防沙治沙工作快速发展。按照突出重点、分区施策的原则,在山区突出水土保持大青山生态绿化建设,在西北风蚀沙化区突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建设,在裸露山体区突出喷播绿化建设,在通道两侧突出城市生态景观建设,林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为“十三五”时期林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二五”期间,完成退耕还林荒山造林7.5万亩,退耕地造林3万亩,围栏封育1万亩;天保工程封山育林20万亩,人工造林7.5万亩;三北防护林3.5万亩;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封山育林3万亩,人工造林8.55万亩;试点性补贴造林4万亩;完成义务植树300万株(折合面积3万亩),森林植被恢复人工造林0.66万亩。与此同时,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建设了一批高标准、高质量的地方生态建设工程,如“一镇两带三线”生态建设工程、大青山北坡生态治理

工程、S101、S104、S311通道绿化工程、六项连体生态治理工程补植补造等。新增造林面积37.71万亩,2015年森林覆盖率达到16.49%,比2010年增长了1.6个百分点。森林活立木蓄积量达到140.6958万立方米。城镇园林绿化得到快速发展,城镇绿化覆盖率达到41.8%,人均公共绿地达63平方米。积极推进新农村绿化规划和建设,结合“十个全覆盖”示范村建设项目,完成村屯绿化美化24个,绿化面积约900亩,使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观。全民义务植树和全社会办林业活动得到进一步发展,“两防一禁”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造林质量和管理得到有效提高,林业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得到逐步完善。此外,生态环境的有效改善,带动了集民俗风情、自然景观于一体的生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如哈达门森林公园旅游区、德胜沟红色旅游区、淖尔梁高山草甸生态旅游区、牌楼馆旅游区。同时,森林资源的有效的保护,使全县沙化耕地得到有效改良,草场退化得到进一步遏制,生态环境得到基本改善。

二、存在问题

一是武川地处自治区北部高寒地区,全县森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树种单一,质量不高,生态恶化的趋势仍未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状况体现出明显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二是武川属阴山北麓风蚀沙化治理区,十年九旱,风蚀沙化严重,林木成活率和保存率低。三是武川地处农牧业生

产的交错带,历史遗留下来的放牧养羊的习惯一时难以改变;棚圈建设、饲草料基地建设和舍饲圈养优良畜种推广滞后,牲畜毁林现象时有发生。四是营造林资金严重短缺。造林苗木、人工和管护等成本连年增长,国家投入却又严重不足,而且资金使用要求非常严格,地方财政又无力支持,因此资金的捉襟见肘只会带来工程质量的下降,造林成活率、保存率不高,严重制约了当地林业的发展。五是立地条件差,国家下达任务落实难度大。武川境内山地、丘陵面积居多,占全县总面积的92.3%。而且往年林业工程已将境内立地条件相对较好的宜林地占用,由于干旱、虫害等因素成活率很低,外加长年风蚀、雨蚀,有的树坑也被填平,已成荒地,上级部门又不允许重复造林,因此国家下达任务难以落实。六是农民参与造林、护林的积极性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由于林权放而不活,造林、护林与农民年度收益没有挂起钩来,公益林补偿资金发挥作用又不大,再加上林业周期长、见效慢,短期内不能形成直接的经济效益,因此农民没有真正得到较为明显的经济收益,造林、护林的积极性不高。

三、成功经验和典型建设模式

(一)将国家林业重点工程与地方重点区域绿化相结合。为加快推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打造清新秀美、宜居亲和的生态环境,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适地适树的原则,依

托国家林业生态建设项目,统筹推进,高标准、高质量实施了大青山北坡生态治理、通道绿化等地方精品示范工程。

(二)加大对造林工程的投资。由于造林苗木、人工和管护等成本连年增长,而且武川立地条件较差,造林成本高,为确保造林质量和成活率,保证能造一片、活一片,近年来我县加大了对造林工程的投资。如从2013年开始实施的武川县大青山北坡生态治理工程,营造每亩乔木林投资约1000元(其中整地520元,苗木190元,栽植120元,浇水170元);灌木林约600元(其中整地444元,种子16元,种植37元,浇水103元)。

(三)加大管护力度,提高林业生态效益。我县在林业生态建设上一直坚持“一手抓建设,一手抓管护”的方针,以管护促进生态建设。我县从2011年开始,通过采取聘用护林员,组建护林员队伍,建设护林网络信息平台,进行分区划片管理,不断强化护林员的职能职责,进一步加强全县林木管护工作,有效减少了牲畜毁林现象发生。

(四)全面推行"四制"管理,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在充分落实好国家各项林业政策的同时,在工程造林中普遍推行了项目法人负责制、合同制、招投标制、监理制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大力推行专业队造林,按成活率分年度兑现工程款(如分三年按4:3:3比例兑付),制定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做到了专人专责,专款专用。

四、“十三五”期间全县林业生态建设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建设布局和坚持原则

(一)指导思想

“十三五”期间,我县林业发展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及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打造两个一流、推进三个建设、实现两个率先”发展战略,及县十三届十四次全委(扩大)会议、县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要求,以“天然氧吧、生态武川”为目标,紧紧围绕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两条主线,全面推进生态建设和生态保护。在继续实施好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和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的基础上,重点推进南山和大青山北坡绿化工程,实施好主要交通干线通道绿化工程,广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培育壮大林下种植业、林下养殖业和森林旅游业的发展,继续巩固退耕还林建设成果。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确立以造林绿化与资源保护并重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建设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发展体系,致力于打造首府呼和浩特市绿色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更好的服务和促进我县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建设美丽武川、文明武川、幸福武川而努力奋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