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2017-2018年沪教版语文小学三年级上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公开课学案第一课时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学案
一、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了解不加节制地砍伐树木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二、重点难点
1.读懂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2.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
三、导学问题
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班同学。
1.这个小村庄发生了什么?
2.我们怎样才能让悲剧不再发生,说说你的看法?
四、参考资料
由于人们对工业高度发达的负面影响预料不够,预防不利,导致了全球性的三大危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环境污染指自然的或人为的向环境中添加某种物质而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而产生危害的行为。
(或由于人为的因素,环境受到有害物质的污染,使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人类的正常生活受到有害影响。
)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变化,环境素质下降,从而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类的正常生产和生活条件的现象。
针对环境污染刑事案件办理中的取证难、鉴定难、认定难等问题,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司法解释《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有关环境污染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作出了新的规定,以从严惩治和防范环境污染。
根据《解释》,致使一人以上重伤或者三人以上轻伤即构成“严重污染环境”,将被以污染环境罪追究刑事责任。
小学语文沪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9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师招聘面试试讲教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模板

小学语文沪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9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师招聘面试试讲教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模板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文中的空白处,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创设情境,以读为主,开展自助探究、品读感悟式学习,锻炼创新素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2.了解交流我国环保现状,树立学生环保意识。
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与原因。
难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教学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
生:喜欢。
师:谁能说说你听过什么故事?
生:回答听过的故事。
师:老师知道这些故事一定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好不好?
生:好。
师:板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2【讲授】预习探究。
2017-2018年沪教版语文小学三年级上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公开课学案第二课时 (1)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学案
一、学习目标
1.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2.积累描写景色的词语词语。
二、重点难点
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2.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课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三、导学问题
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班同学。
1.这个小村庄过了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后,还在吗?为什么会这样?
2.大雨会喘气吗?作者为什么这么写?
四、参考资料
按造成环境污染的性质来源分。
化学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电磁波污染等)固体废物污染、液体废物污染、能源污染。
陆地污染:垃圾的清理成了各大城市的重要问题,每天千万吨的垃圾中,很多是不能焚化或腐化的,如塑料、橡胶、玻璃等人类的第一号敌人。
海洋污染:主要是从油船与油井漏出来的原油,农田用的杀虫剂和化肥,工厂排出的污水,矿场流出的酸性溶液;它们使得大部分的海洋湖泊都受到污染,
结果不但海洋生物受害,就是鸟类和人类也可能因吃了这些生物而中毒。
空气污染:是指空气中污染物的浓。
检察官在办理破坏生态资源犯罪案件现场。
度达到或超过了有害程度,导致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和生物造成危害。
这是最为直接与严重的了,主要来自工厂、汽车、发电厂等放出的一氧化碳和硫化氢等,每天都有人因接触了这些污浊空气而染上呼吸器官或视觉器官的疾病。
水污染:是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污染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C、句子训练:应有尽有家具和各种各样的工具都会是什么呢?排比句子练习。
理解“柴烟”。柴烟是指木柴燃烧后所产生的气体。
明白道理
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些什么呢?
教后反思
在激趣引题时,我问学生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小村庄,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这是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和我的预想有了出入,原本我猜学生也许会说到后来这个小村庄被洪水冲毁了,什么都没有了。想到了新课标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既然孩子们说到了美丽,我就跟着孩子们走吧。
理解省略号的作用(此处作者省略意味深长,说明森林的破坏仍在继续。)
C、“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人们把这些树木砍下来后干什么了?这里指树木被人们砍下来,用来生火做饭、取暖。
在我们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
(5)指导朗读
D、“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去掉“还”字,读一读,问学生感觉怎样。
E、“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想一想该怎样读好。
什么都没有了是指“——没有了——没有了——没有了——还有——也没有了。(填空)
4、小结。
1、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
A、“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教案来源
自备
(二)学生分析
本文语言浅显、朴实,用娓娓道来方式向学生讲述了一个村庄从发展到毁灭的过程。但文章中也有含义很深的句子,与学生的人生体验有些距离,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让学生结合体会,谈感受,教师适当点拔。
三年级语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原文及知识点

三年级语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原文及知识点三年级语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原文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
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
村子里住着几十户人家。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家家有了锋利的斧头。
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__露的土地。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了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
可是,那个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小学三年级语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理解新词。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会产生哪些疑问?(这个小村庄什么样?村庄里住着什么样的人?村庄里有什么样的事情发生?……)二、教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检查自学生字、字词情况。
1.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
“斧”读“fǔ”,不要读成“fó”或“fǒu”“造”读“zào”,不要读成“zhào”2.分析、识记字形。
“犁”上下结构,下边是年“牛”字,不要写成“木”字。
“栋”左右结构,注意“栋”和“炼”的右半部分。
“具”中间是三横,不要写成两横。
“冒”这个字是上宽下窄,上扁下长;“冒”字的上部分不是“曰”字,第三、四笔的“横”与两边是不相连的,可和下部分里边的“横”做比较。
3.难确定的部首。
犁:查“牛”字部具:查“八”字部黎:查“禾”字部4.理解词语斧头:也叫“斧子”。
砍竹、木等用的金属工具,头呈楔形,装有木柄。
造犁:制作翻土用的家具。
三年级语文:精心预设 精彩生成--《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 /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精心预设精彩生成--《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案例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三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背景】《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是沪教版的第五册教科书上第9课课文。
课文讲述了一个小村庄变迁的故事。
小村庄原先是个环境优美的地方,后来由于人们的乱砍乱伐,在许多年后,一场连续的大雨引发的洪水卷走了小村庄。
文本揭示了乱砍滥伐、不爱护自然资源,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旨在呼吁人们爱护树木,保护周围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主题】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应当是让学生品味语言、习得语言、运用语言。
笔者觉得: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必须正确地解读文本,创造性地处理文本,凭借课文关键词句,找准突破口,进行语言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多种形式,实现言语训练,使得学生思维活跃、学习主动、语感提升、语文实践能力得到锻炼,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达成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实现预设与生成的和谐。
根据本文的特点和“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在教学预设上,主要凭借课文关键词句,找准突破口,创设情境,激发想象。
在课堂实施中,主要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谈谈自己的发现,讲讲自己的感触,读出自己的滋味,引导学生在层层递进的生成过程中获得发展和启迪。
【片段一】师:今天,我带大家去看一个小村庄。
(出示课件)你们看,这是一个怎样的村庄?可用:“这是一个____的村庄,你瞧,_____,_____。
”来说一说。
生1:那里是一个古典的村庄,你瞧,那里的河水清澈见底,树木茂密,那里的人肯定很喜爱这个小村庄。
三年级语文教案: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课文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课文
三年级语文教案
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
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
村里住着几十户人家。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家家有了锋利的斧子。
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
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小学三年级语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原文及说课稿

小学三年级语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原文及说课稿1.小学三年级语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原文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
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
村子里住着几十户人家。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家家有了锋利的斧头。
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露的土地。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炊烟消失在天空了。
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
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2.小学三年级语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一、说教材:这是三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村庄的故事,曾经美丽的小村庄,因为人们无节制地砍代树木,严重地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最终引发了一场可怕的洪水,冲毁了他们辛辛苦苦得到了一切,课文寓意深刻,耐人寻味,同时也告诫人们不要让小村庄的悲剧重演。
课文共分两课时,第一课让学生学会生字新词,初读课文,根据课文画出你心中的小村庄。
第二课时学习课文。
二、说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重点掌握“*露”、“咆哮”等词语,有感情地读文。
2、技能目标:会根据课文内容,展开适当的联想,深入课文。
3、情感目标:了解小村庄被冲毁的原因,从而引发我们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最根本的原因,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的意识。
四、说教法学法:本课教学,我主要采取“激励性教学法”和“主体性教学法”。
在教学中,我努力激发、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参与学习,使其自身的语文能力在研究、发现、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得到提高与发展,体会到学习进步的快乐,培养了他们自主、自信的学习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