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生命六要穴保健法
人体36个致命穴位的神奇功效

人体36个致命穴位的神奇功效人体有108个要害穴,其中有72个穴一般点击不至于致命,其余36个穴是致命穴,俗称“死穴”。
“死穴”意思是在遭受点击或击打后如果不及时救治,会有性命之忧之处。
其实死穴就是人体中一些特殊的穴位,因为死穴处于人体位置的解剖特点及特殊作用,有的穴位有大动脉经过,有的穴位下有神经组织有的离内脏较近,这些因素都会使这些穴位在遭受突然而强大的外力作用时更易出危险,甚至夺人性命。
但养生理疗手法轻柔,按摩师平时按摩经常按摩到,且辅助治疗效果很好。
死穴又分软麻、昏眩、轻和重四穴,各种皆有九个穴.合起来为36个致命穴。
一、头颈部位要害穴(共9个)1、百会穴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叉处,穴居颠顶,联系脑部:可见,百会穴与脑密切联系,是调节大脑功能的要穴。
百脉之会,贯达全身。
头为诸阳之会,百脉之宗,而百会穴则为各经脉气会聚之处。
穴性属阳,又于阳中寓阴,故能通达阴阳脉络,连贯周身经穴,对于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起者重要的作用。
主治:头痛,眩晕,休克,高血压,脱肛等注意:此穴被击中脑晕倒地不省人事.2、神庭神庭,经穴名。
出《针灸甲乙经》。
别名发际。
属督脉。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在左右额肌之交界处;有额动、静脉分支;布有额神经分支。
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泪出,目翳,雀目,鼻渊,鼻衄,癫狂,痫证,角弓反张。
平刺0.3~0.5寸;可灸。
注意:此穴被击中后头晕、脑胀.3、太阳穴太阳穴是奇穴,位置在颞部,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就是太阳穴。
按摩时首先调整好身体姿势,坐站皆可,但要身体端正,脊背挺直,挺胸收腹,情绪稳定,精神集中。
一般都采坐姿。
坐或站好后将手掌搓热,贴于太阳穴,稍稍用力,顺时针转揉10—20次,逆时针再转相同的次数。
也可以将手掌贴在头上,以拇指指肚分别按在两边的太阳穴上,稍用力使太阳穴微感疼痛,然后,顺逆各转相同的次数。
一般按摩的次数可多可少,可以自己按照大脑疲劳的程度调整。
人体十大保健穴(多种流传汇总)

人体十大保健穴(多种流传汇总)1、足三里:位于膝眼下3寸、小腿的前外侧。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穴位,有很强的补气作用,是人体保健的要穴。
足三里配合相应的穴位可以治疗多种疾病:它疏通经络,治疗下肢麻木、疼痛、水肿等局部病症,可以配合阳陵泉、绝骨等穴;它促进肠胃蠕动,治疗胃痛、腹胀、肠鸣、泄泻等各种各样的肠胃疾病,可以配合内关、中脘、上巨虚和下巨虚等穴。
配合合谷可以升提中气,配合神阙可以回阳救逆,配合三阴交可以气阴同补,配合血海可以气血同调。
脾胃是人的后天之本、营养的来源,经常揉按足三里可以补脾健胃,增强抗病能力,使你保持旺盛的精力,延年益寿,因此说“常常拍打足三里,胜过食用老母鸡”。
足三里也是保健艾灸的常用部位,“若要身体安,三里常不干”,常灸足三里可以增强免疫功能、益寿强身,对肠胃、心血管系统等有防治作用,艾灸足三里可以预防中风,发病后及早艾灸可以使瘫痪肢体迅速恢复功能。
2、内关:位于前臂内侧腕横纹上2寸之处,在两根肌腱的中间,和腕横纹外侧的外关相对。
内关是手厥阴心包经的穴位,为八脉交会穴之一,一穴多用,有广泛的适用范围。
心包是心脏的包膜,它可以疏通经络,改善心脏供血,治疗各种各样的心脏疾患,比如心悸、胸痛、胸闷等;它可以降胃气,配合足三里治疗胃痛、呃逆、呕吐、打嗝;它可以镇静安神、滋阴降火,配合神门、三阴交治疗失眠、烦躁、内热、掌心发热、出汗等病症。
经常揉按内关对于各种各样的心脑血管疾病、肠胃功能紊乱、神经衰弱等都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晕车常常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这是脾胃虚弱、胃气上逆的缘故,重按两个手腕内侧的内关可以有效防治晕车。
3、神阙:神阙就是肚脐眼,位于腹部中央,是循行于人体前面正中线任脉上的重要穴位。
任脉循行于胸腹正中线,上连心肺、中经脾胃、下通肝肾,脐为任脉经气的汇聚之处,奇经八脉的任、带、冲脉都从脐部循行而过,五脏六腑的心肺、脾胃、大小肠、膀胱、子宫等都和它发生着密切的联系。
小腹居于下焦的阴寒之地,为“阴中至阴”,如果饮食生冷或者腹部受凉,就会引起胃痛、胃胀、便秘、腹泻、手足发凉、小便清频、月经不调、痛经和闭经等多种病症,因此神阙保健是防病养生的重中之重。
二十四节气养生秘籍穴位按摩篇

二十四节气养生秘籍穴位按摩篇二十四节气养生秘籍——穴位按摩篇在古老的中国传统医学中,穴位按摩是一种重要的养生方法。
根据二十四节气的变化,合理运用穴位按摩,可以帮助我们调节身体机能,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下面将介绍一些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穴位按摩方法,供大家参考。
立春 - 血海穴立春是春季的开始,此时气温逐渐回升,人体血液循环也开始活跃起来。
血海穴位于脚掌心的正中央,此穴位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
每天早晚按摩血海穴,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气色,减轻疲劳。
雨水 - 太阳穴雨水是春季中的重要节气,此时天气潮湿,容易导致头痛、偏头痛等不适症状。
太阳穴位于两侧眉骨外延的凹陷处,按摩太阳穴可以缓解头痛,放松神经,防止湿气的侵袭。
惊蛰 - 厉兑穴惊蛰标志着春季真正的到来,由于气温的忽冷忽热,易引起气血不畅、肌肉酸痛等问题。
厉兑穴位于足背侧的正中央,按摩此穴位可以舒缓肌肉酸痛,促进气血畅通。
清明 - 中渚穴清明时节,气温回暖,阳光明媚。
中渚穴位于足底第一、第二跖骨之间的凹陷处,按摩中渚穴可以增强肾脏功能,改善睡眠质量,提高神经调节能力。
立夏 - 阳陵泉穴立夏时节,阳气开始充盈,但过度的湿气容易导致人体疲惫、气短、厌食等问题。
阳陵泉穴位于足背外侧两趾长趾的骨隆凸起的最高点,按摩此穴位可以清除湿气,增强身体的阳气。
小满 - 三阴交穴小满时天气逐渐炎热,人体容易出现烦躁、失眠等不适症状。
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下蹲时脚腕内侧突起的凹陷处,按摩三阴交穴可以调节内分泌,平衡情绪,帮助入眠。
芒种 - 冲阳穴芒种时节农作物开始成熟,而人体容易出现胃火旺盛、急躁易怒等症状。
冲阳穴位于手背第一掌骨之间,按摩冲阳穴可以清除胃火,缓解痛经,调整情绪。
夏至 - 三阳络穴夏至时阳气达到顶点,容易引发心火旺盛、易怒、失眠等问题。
三阳络穴位于手腕背侧,掌长骨与掌骨相连的凹陷处,按摩此穴位可以清除心火,平衡心理,帮助调整睡眠。
小暑 - 外关穴小暑时节,天气炎热,人体容易出现心慌、气短等问题。
人体40个常用穴位功效(建议收藏)

人体40个常用穴位功效(建议收藏)1百会穴——引气血上行百会穴:解决脱发烦恼第一要穴 ( 脱发、发质不好)操作方法:以手握空拳,用急速、间歇性手法敲打点压百会穴,每次5分钟左右。
注意力度要适中。
或者用梳子梳理头部,直至头皮微微发烫为止。
或者用手指干梳头每天起床和睡前各做一次。
穴位定位: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心,两耳直上连线中点。
2大钟+天柱——醒神健脑大钟、天柱:醒神健脑、大脑保健用于精力不足昏昏沉沉者。
操作方法:按揉大钟穴和天柱30--50次,也可用指腹按住此处6秒钟然后慢慢松开。
如此反复按压,不拘时做。
穴位定位:大钟穴位于人体的足内侧,内踝下方,跟腱附着部的内侧前方凹陷处往下1厘米。
天柱穴位于后脑骨正下方凹处。
在脖子处有一块突起的肌肉(斜方肌)此肌肉外侧凹处,后发际正中旁开约2厘米左右即是。
3率谷穴——偏头疼率谷穴:偏头疼气血瘀阻型,症状:眼冒金星视力模糊一阵阵跳疼重者伴有恶心想吐平时爱生气。
操作方法:每天晚上11点按摩率谷穴,每天一次,每次10分钟。
也可不拘时做。
不仅治疗偏头疼还可以促进睡眠。
穴位定位:率谷穴位于耳尖上边、正对着耳朵尖1.5寸的地方。
4解溪穴是头晕目眩的解药解溪穴:气血不足头晕目眩者一起身头晕眼前发黑睡觉不踏实爱做梦易遗忘。
操作方法:每天按压解溪穴10次,每次10秒钟后松开,再按下一次,坚持一个月;做转脚腕运动。
(盘腿坐在床上,双手分别握住脚踝和脚掌缓慢转动;坐在椅子上脚尖着地,以脚腕为轴转动。
每次左右脚各转动100下早晚各一次长期坚持保健效果很好的)。
穴位定位:踝关节前面中央凹陷中,脚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5神庭配印堂——精神疲惫神庭配印堂:(头昏脑胀精神疲惫的经常使用电脑、重脑力劳动者)操作方法:用食指和中指的指腹从印堂穴向上推至神庭,然后在此两穴进行点按,每次3--5分钟至有微热,不拘时做。
如果睡前按揉两穴可让你睡得香甜,失眠多梦的症状会消失不见。
穴位定位:神庭位于人体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十大人体穴位图及特效保健按摩法

十大人体穴位图及特效保健按摩法人体穴位是人体上一些特殊的部位,经络在这些部位上汇聚,具有控制身体功能的作用。
按摩这些穴位能够有效的缓解身体疲劳,增强免疫力,调节生理功能等,被广大人们所喜爱。
以下是十大人体穴位以及保健按摩法。
一、太阳穴太阳穴位于眉毛外侧的凹陷处,是一处十分敏感的部位。
按摩太阳穴可以缓解头痛、失眠等症状。
按摩方法:将食指和中指放在太阳穴处,轻轻旋转按摩20次。
二、风池穴风池穴位于颈后,两侧颈椎第一根棘突下缘的凹陷处,是头颈部保健的重要穴位。
按摩风池穴可以缓解颈椎疼痛、头晕、头痛等症状。
按摩方法:用拇指、食指捏住风池两侧的凹陷处,轻轻按摩。
三、涌泉穴涌泉穴位于脚心中央,是人体最重要的穴位之一。
按摩涌泉穴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缓解疲劳。
按摩方法:用拇指按揉涌泉穴5分钟。
四、合谷穴合谷穴位于手背正中间,第一、第二掌骨之间。
按摩合谷穴可以缓解头痛、失眠、口渴等症状。
按摩方法:用拇指按揉合谷穴2-3分钟。
五、天宗穴天宗穴位于脚背部,第一、第二跖骨骨间凹陷处。
按摩天宗穴可以缓解腰酸背痛、关节炎等症状。
按摩方法:用拇指按摩天宗穴3-5分钟。
六、肩井穴肩井穴位于肩胛骨下缘,往前约3个手指宽的凹陷处。
按摩肩井穴可以缓解肩颈疼痛、头痛等症状。
按摩方法:用拇指按揉肩井穴2-3分钟。
七、神阙穴神阙穴位于肚脐正中间。
按摩神阙穴可以缓解腹部胀气、腹泻、便秘等症状。
按摩方法:用拇指按揉神阙穴2-3分钟。
八、三阴交穴三阴交穴位于腿内侧,胫骨下缘前1/3与后2/3的交界处。
按摩三阴交穴可以缓解月经不调、失眠、前列腺炎等症状。
按摩方法:用拇指按摩三阴交穴3-5分钟。
九、液门穴液门穴位于脊骨最下端凹陷处。
按摩液门穴可以缓解腰酸背痛、肾虚等症状。
按摩方法:用拇指按揉液门穴5-10分钟。
十、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当膝盖外侧缘下3个指宽处。
按摩足三里穴可以缓解消化不良、便秘、失眠等症状。
按摩方法:用拇指按揉足三里穴5分钟。
常用穴位图解

一、经典原文及注解1、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2、十要穴保健歌传统中医保健流行一首十要穴保健歌,几千年以来为人类所利用,不花钱,能治病,人人可以动手,无副作用。
“三百六十穴,不外十要穴”,可以增强抗病能力,提高人体免疫功能。
三里内关穴,胸腹中妙诀。
曲池与合谷,头面病可彻。
腰背痛相连,殷门昆仑穴。
头项若有病,后溪并风池。
膝前兼胸胁,环跳与阳陵。
三百六十穴,不外十要穴。
(1)风池穴取穴: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足少阳胆经与阳维脉的会穴。
方法:1、先将右手拇指与食指岔开,分按两侧风池,两指同时用力一捏一松25下;2、换左手捏拿风池25下;3、双手两拇指分按两风池,余四指抱头,两拇指同时用力揉捻旋转各50下。
(2)曲池穴取穴: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
(屈肘成直角时在纹外端凹陷处,掌心向内取穴。
)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之一。
方法:1、用右手食指按压在左手曲池上,拇指托住少海穴(在肘窝底曲池对面),拇、食两指同时用力捏捻50下;2、换左手拇指捏拿揉捻右肘曲池50下。
(3)内关穴取穴: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手少阴心包经络穴。
方法:1、用右手拇指按压左手内关,食指托住外关穴(在腕关节背侧,与内关相对)。
两指同时按压,一捏一松50下;换左手捏拿右手内关50下。
2、用右手拇指按压捻揉左手内关50下;换左手拇指捻揉右手内关50下。
(4)合谷穴取穴:在手背,第1、2(拇、食指)掌骨之间,当第2掌骨桡侧中点处。
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四总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和回阳九针穴之一。
方法:用右手拇、食指岔开,捏拿左手合谷50下;换左手捏拿右手合谷50下。
(5)后溪穴取穴: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5掌骨指关节)前的掌指横纹头赤白肉际。
手太阳小肠经腧穴,八脉交会穴通督脉。
常用养生保健穴位

常用养生保健穴位市中医院针灸理疗科朱先明老年朋友们,大家好,很高兴能够再次和大家一起探讨养生保健方面的话题。
人上了年纪,总会时不时犯些小毛病,比如感冒,胃胀,头晕,腰腿痛等,很多人觉得这些小问题上医院实在是小题大做,于是乎便在家里自己治疗。
所以很多老年人家里都有一套自己治疗疾病器具。
大的如几百上千甚至上万元的治疗仪,小的如艾灸盒、拔罐器、按摩棒、刮痧板等,发光的,发热的,带磁的,形式各异。
这些器材成为了一部分老年人养生保健的主打材料。
有了这些仪器的帮助固然好,但是如果能够再了解一些经络穴位的常识,两者配合应用,也许会相得益彰,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今天就向大家介绍一些常用的养生保健穴位,供大家参考。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穴位,也有人叫它们穴道,可能看过武侠小说或之类的电视剧的人都会对穴位的神奇赞叹不已,也充满好奇,实际上影视剧上对穴位的作用都加以渲染夸大了。
人体上的穴位遍布全身,教科书上按正经、奇经将其分类,其中正经穴位就有365个,很多穴位是在两侧肢体或躯干对称分布的。
奇经穴位并无准确数据,它一般是治疗某些疾病的有效点,经过很多人验证有效后被冠以一个固定的名称于是成穴。
实际上还有一类穴位叫阿是穴,它没有固定的位置和名称,也可以简单理解为人体上的一些按之酸麻胀痛的点。
1.足三里——强身健脾保胃肠我们来了解第一个穴位“足三里”,中医讲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足三里是胃经的合穴,胃经属土,而足三里五行也属土,所以足三里是土经的土穴,“土主蕴藏万物”,所以刺激足三里穴能够很好地提高脾胃的气血生化功能。
它位于膝关节髌骨下,髌骨韧带外侧凹陷中,即外膝眼直下四横指处。
古今大量的养生和针灸临床实践都证实,足三里是一个能预防治疗多种疾病、强身健体的重要穴位,被称为“第一保健要穴”。
足三里有强脾健胃、补中益气、调和气血、疏通经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之功能。
针刺足三里主治各种胃病包括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急性胃炎、胃下垂等,解除急性胃痛的效果尤其明显,对于呕吐、泄泻、呃逆、嗳气、肠炎、痢疾、疳积、便秘、肝炎、胆囊炎、胆结石、肾结石绞痛、气喘乏力、痰多、心悸、耳鸣、头晕、腰膝疼痛以及糖尿病、高血压等,也有较好辅助治疗作用。
十大人体穴位图及特效保健按摩法

十大人体穴位图及特效保健按摩法我们可从十大人体穴位图与(眼、头、面、手、脚、胸、耳、背、足及全身)对应图上找到你所需要的穴位并按摩保健。
如眼睛不好,可从面、眼、手、足、耳穴位图(有详细说明)中找到相应穴位,并实施按摩祛病强身美容瘦身。
■1、按摩穴位治感冒■2、眼疲劳指按保健法■3、眼部按摩美容(见前图)■4、眼部不适——眼睛痛与头痛■5、按摩使头脑清晰■ 6、头面部按摩■7、瘦脸十大穴位■8、健鼻养生巧防病■9、過敏性鼻炎■10、按摩减肥■11、按摩催眠■12、按摩太阳穴治白内障■13、贫血■14、消除腿部浮肿■15、按摩腿部穴位■16、按摩腿肚■17、减轻小腿浮肿■18、点穴减肥■19、摩腹养生补泻■ 20、按压合谷助排便■21、揉摩耳廓益健康■22、夹鼻梁治牙痛■23、按摩治疗老年斑■24、活动脚趾健胃法■25、前列腺肥大按摩法■26、涌泉穴的主治疾病■27、指压“丘墟、昆仑”治疗脚部淤血■28、按摩治尿不净■29、中药敷脐(穴位)可治病■30、向老年朋友推荐三个最常用的穴位■31、治疗脚部淤血■32、用“足三里”打击法清晰头脑■33、涌泉穴的主治疾病为■ 34、精神差(十分疲倦,哈欠连天)■35、保健八段锦十大人体穴位图与特效保健按摩法1、按摩穴位治感冒选穴太阳、迎香、头维、风池;大椎;合谷、鱼际、尺泽、曲池等穴:1)啄法用剑指啄击大椎穴(见人体背部穴位图);2)揉按法(一般经2—3次治疗后即可痊愈。
如有继发细菌感染者,可配合抗生素治疗):(1)用两手拇指指腹同时揉按同侧风池、头维穴(见下图)。
(2)用两手拇指指腹分别揉按对侧尺泽、曲池、鱼际、合谷穴(见人体穴位全图中图)。
先左侧后右侧。
(3)用两手示指指腹同时揉按同侧太阳、迎香穴(见下图)。
3)注:注意保暖,勿使再受寒邪、不要过度疲劳;多饮开水,少吃油腻食物。
2、眼疲劳指按保健法1)轻闭双目,用中指按住上眼皮向上轻提,做5次;2)用中指将下眼窝(承)向下轻按5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生命六要穴保健法 ;涌泉穴是人体少阴肾经上的要穴。
它位于足底中线前、中三分之一交点处,当足趾跖屈时,足底前凹陷处。
肾为“先天之本”,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
肾为阴中之阴,心为阳中之阳,只有肾水充盈,人体各系统才能得以平稳运行。
中医理论认为,肾藏经,主水,主骨,其功用是纳气,生髓,可管生殖发育。
《难经·六十六难》言:“脐上肾间气动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也”。
《内经》亦云:“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
都说明,只有肾功能旺盛,才能精足,气壮,神全,人体生命力才会长盛不衰。
涌泉穴是人体长寿大穴,经常按摩此穴,则肾精充足,耳聪目明,发育正常,精力充沛,性功能强盛,腰膝壮实不软,行走有力。
并能治疗多种疾病,如昏厥、头痛、休克、中暑、偏瘫、耳鸣、肾炎、阳萎、遗精、各类妇科病和生殖类病。
涌泉穴与人体生命息息相关。
涌泉,顾名思义就是水如泉涌。
水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水有浇灌、滋润之能。
据人体科学研究表明,人体穴位的分布结构独特,功用玄妙。
人体肩上有一“肩井”穴,与足底涌泉穴形成了一条直线,二穴是“井”有“水”上下呼应,从“井”上可腑视到“泉水”。
有水则能生气,涌泉如山环水抱中之源,给人体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气场,维护着人体的生命活动。
涌泉穴的保健手法主要是按摩。
方法:睡前端座,用手掌托来回搓摩涌泉及足底部108次,要满面搓,以感觉发烫发热为度,搓毕,再用大拇指指肚点按涌泉49下,以感觉酸痛为度,两脚互换。
末了,再用手指点按“肩井”穴左右各49次即可。
足三里:是人体足阳明胃经上的要穴。
它位于腿部外膝下三寸,距胫骨前缘外侧一横指处。
中医理论认为,胃为“水谷之海”,是人体的给养加工厂。
其主要功用是受纳、消化、腐熟、摄取水谷精微以营养全身。
所以,又称脾胃为“后天之本”。
《中藏经》说:“胃气壮,则五脏六腑皆壮也”。
指出了脾胃消化功能对人体生命与健康的重要性。
足三里是个保健穴,经常用不同的方法刺激它,可健脾壮胃,扩张血管,降低血液凝聚,促进饮食的尽快消化吸收,扶正祛邪,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消除疲劳,恢复体力。
此穴主治:胃痛、腰痛、腹泻、痢疾、便秘、头痛眩晕,下肢瘫痪,半身不遂,膝胫酸痛,消化系统疾病。
常用保健手法是穴位点按、艾灸。
点穴法:可用双手大拇指指肚点按足三里,每次108下,以感觉酸痛为度。
艾灸法:取中草药“艾”为燃料,将艾绒点燃,直接或间接温热感穿透肌肤入穴。
此法有时出现烫伤甚至化脓不干,难以结痂。
中医讲:“要想身体安,三里常不干”即指此而言。
此法属“自讨苦吃”类,但效果优于点穴法和针灸。
命门穴:是人体督脉上的要穴。
位于后背两肾之间,第二腰椎棘突下,与肚脐相平对的区域。
督脉,中医称“阳脉之海”。
行于背正中,能总督一身之阳经,是人体诸阳经的总汇,与肾脏及脑部关系非常密切。
其功用主要是督率阳气,统摄真气。
金代名医张洁古言:“督者都也,为阳脉之都纲”。
十二经脉中的手三阳、足三阳经均会于督脉。
督脉是人体的主宰,对调节和振奋全身经脉气血起着重要的作用。
命门穴,为人体的长寿大穴。
明代张介宾在《景岳全书》中说:“命门为元气之根,为水火之宅,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
认为命门的功能包括肾阴和肾阳两个方面的作用。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命门之火就是人体阳气,从临床看,命门火衰的病与肾阳不足证实多属一致。
补命门火的药物又多具有补肾阳的作用。
经常擦命门穴可强肾固体,温肾壮阳,强腰膝固肾气,延缓人体衰老。
疏通督脉上的气滞点,加强与任脉的联系,促进真气在任督二脉上的运行。
并能治疗阳萎、遗精、脊强、腰痛、肾寒阳衰、行走无力、四肢困乏、腿部浮肿、耳部疾病等症。
命门穴的锻炼方法有二:其一是用掌擦命门穴及两肾,以感觉发热发烫为度,然后将两掌搓热捂住两肾,意念守住命门穴约10分钟即可。
其二是采阳消阴法:方法是背部对着太阳,意念太阳的光、能、热源源不断地进入命门穴,心意必须内注命门,时间约15分钟。
会阴穴:为人体任脉上的要穴。
它位于人体肛门和生殖器的中间凹陷处。
任脉,中医称“阴脉之海”,它位于人体胸腹正中。
任即担任之意,能总任一身之阴经,为人体阴经脉气的总汇。
任字还有“妊养”的含义,金代名医张洁古认为:“任者,妊也,为阴脉之妊养”。
本脉与三阴经脉,阴维脉、冲脉关系密切,故能总调人身阴气、阴血,所以,中医又称任脉为“妇人生养之本”。
会阴穴,为人体长寿要穴。
会阴,顾名思义就是阴经脉气交会之所。
此穴与人体头顶的百会穴为一直线,是人体精气神的通道。
百会为阳接天气,会阴为阴收地气,二者互相依存,相似相应,统摄着真气在任督二脉上的正常运行,维持着体内阴阳气血的平衡,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要害部位。
经常按摩会阴穴,能疏通体内脉结,促进阴阳气的交接与循环,对调节生理和生殖功能有独特的作用。
按摩会阴穴,还可治疗痔疮、便血、便秘、妇科病、尿频、溺水窒息、惊痫等症。
会阴穴的气功保健方法有三:其一是点穴法:睡前半卧半坐,将食指搭于中指背上,用中指指端点按会阴穴108下,以感觉酸痛为度。
其二是意守法:姿势不限,全身放松,将意念集中于会阴穴,守住会阴约15分钟,久之,会阴处即有真气冲动之感,并感觉身体轻浮松空,舒适无比。
其三是提肾缩穴法:取站式,全身放松,吸气时小腹内收,肛门上提(如忍大便状),会阴随之上提内吸,呼气时腹部隆起,将会阴肛门放松,如此一呼一吸共做36次。
百会穴:是人体督脉上的要穴。
它位于头部,在两耳廓尖端连线与头部前后正中线的交叉点。
头部是人体的首脑机关和指挥部,而百会穴则是头部的调控中心。
此穴举足轻重,是全身百脉的交会处,故名百会。
百会穴居高临下,仰可接受宇宙的信息能量,俯可沟通全身百脉气血,下通会阴穴,是中脉的主干线,是精气神的通道,是连接任督二脉的重要关卡。
现代气功实践与人体科学研究表明,百会穴是人体能量场与宇宙能量总场相交融相感应的主要通道,人体经过修炼,达到天人合一,虚空忘我的大定状态,宇宙中的能量和真气就会源源不断从百会穴进入人体。
所以,古代修道人又称百会穴为天门,打开天门,成了众多修炼者追求的目的。
百会穴即是长寿穴又是保健穴,此穴经过特殊的锻炼,可开发人体潜能,增加体内的真气,调节心、脑血管系统功能,益智开慧,澄心明性,轻身延年,青春不老。
并能治疗头痛、眩晕、脱肛、昏厥、低血压、失眠、耳鸣、鼻塞、神经衰弱、中风失语、阴挺等症。
百会穴的气功保健方法有四。
其一是按摩法:睡前端坐,用掌指来回摩擦百会至发热为度,每次108下。
其二是扣击法:用右空心掌轻轻扣击百会穴,每次108下。
其三是意守法:两眼微闭,全身放松,心意注于百会穴并守住,意守时以此穴出现跳动和温热感为有效,时间约10分钟。
其四是采气法:站坐均可,全身放松,意想自己的百会穴打开,宇宙中的真气能量和阳光清气源源不断地通过百会进入人体内,时间约10分钟。
神厥穴:即肚脐,又名脐中,是人体任脉上的要穴。
它位于命门穴平时对应的肚脐中。
神厥穴,是人体生命最隐秘最关键的要害穴窍,是人体的长寿大穴。
神厥为任脉上的阴穴,命门为督脉上的阳穴,二穴前后相连,阴阳和合,是人体生命能源的所在地,所以,古代修炼者把二穴称为水火之宫。
现代气功实践与人体科学研究表明,神厥穴是先天真息的唯一潜藏部位,它易于结丹、养胎。
人们通过气功修炼,可启动人体的中点、极点和重心。
古今气功修炼家都认为,人体下丹田的准确位置就是神厥穴。
神厥穴与人体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我们知道,母体中的胎儿是靠胎盘来呼吸的,属先天真息状态,婴儿脱体后,脐带即被切断,先天呼吸中止,后天肺呼吸开始。
而脐带、胎盘则紧连在脐中,没有神厥,生命将不复存在。
人体一旦启动胎息功能,就犹如给人体建立了一座保健站和能源供应站,人体的百脉气血就随时得以自动调节,人体也就健康无病,青春不老。
经常对神厥穴进行气功锻炼,可使人体真气充盈,精神饱满,体力充沛,腰肌强壮,面色红润,耳聪目明,轻身延年。
并对腹痛肠鸣.水肿膨胀.泄痢脱肛.中风脱症等有独特的疗效。
神厥穴的气功保健法有三。
其一是揉中法:每晚睡前空腹,将双手搓热,双手左下右上叠放于肚脐,顺时针揉转(女子相反),每次360下。
其二是聚气法:端坐,放松,微闭眼,用右手对着神厥空转,意念将宇宙中的真气能量向脐中聚集,以感觉温热为度。
其三是意守法:放松,盘坐,闭目,去除杂念,意念注于神厥,每次半小时以上,久之则凝神入气穴,穴中真发生,胎息则慢慢启动。
人体生命六要穴绿谷生命经络操秉承<<黄帝内经>>经络,脏腑养生理论,萃取了几十年来中华导引健康术的精华,通过锻炼特定的经络与穴位来调养脏腑功能,具有简单易学,行之有效等特点,绿谷养生经络操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拍打人体生命六要穴,另一部分是对主要几条经络的锻炼,现将重点介绍人体生命六要穴.大椎穴大,多也:椎,锤击之器也.大椎名意指此穴内阳气充足满盛如椎般坚实.大椎为督脉经穴,主治头项强痛,咳嗽.气喘之症.由于寒气大多是从大椎处侵入的,因此经常敲打大椎穴也能够防止风寒感冒的发生.二.膻中穴膻,指穴内气血为吸热后的热燥之气;中,指穴内.膻中名意指任脉之气在此吸热胀散.膻中为任脉之胸部腧穴,是心包经之经气聚集之处,乃心包络之募穴,是宗气聚会之处.故膻中穴是治疗心,肺,胸膈,乳部疾患及一切气病的重要腧穴.三.内关穴:内,内部也;关,关卡也.内关名意指心包经的体表经水由此注入体内.内关是全身强壮要穴之一,对心,胸,胃,神经性疾病均有效.能宁心安神,宣痹解郁,宽胸理气,宣肺平喘,缓急止痛,降逆止呕,调补阴阳气血,流通经脉等.四.肾俞穴肾,肾腑也,俞,输也.肾俞名意指肾腑的寒湿水气由此外输膀胱.经常拍打肾俞穴可以调养肾的精气,具有滋阴壮阳,补肾益气,利水消肿的作用,对腰痛,阳瘘,遗尿,消渴,月经不调,水肿,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等都有改善作用.五.合谷穴:合,汇也,聚也;谷,两山之间的空隙也.合谷名意指大肠经气血会聚于此.合谷为大肠经原穴,是治疗头面部疾病的首选要穴.由于大肠经从手走头,因此经常按摩合谷,对牙痛,头痛,发热,流鼻血,咽喉痛以及其它五官疾病等都有疗效.六.足三里 :足,指所在部位;三里,指作用范围.足三里名意指胃经气血在此形成较大范围,如三里之地.足三里是胃经要穴,也是养生强壮第一穴,被称为"气血生化之源".经常敲打足三里,不但能补脾健胃,扶正祛邪,增强人体免疫功能,而且还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使人精神焕发,青春常驻.不花钱的养生:穴道按摩 20图(手)手神门穴:手腕横纹处,从小指延伸下来,到手掌根部末端的凹陷处:帮助入眠,调节自律神经,改善心悸。
内关穴:位置在手掌面关节横纹的中央,往上约三指宽的中央凹陷处:帮助入眠,可调节自律神经,抒压/解除疲劳,改善胸痛、心悸、盗汗,舒缓腹胀感,治头晕目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