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三大长寿穴和六大保健穴

合集下载

长寿穴位在哪里,人体六大长寿穴位养生方法介绍

长寿穴位在哪里,人体六大长寿穴位养生方法介绍

长寿穴位在哪里,人体六大长寿穴位养生方法介绍看过武侠小说的朋友对“任督二脉”一定都不陌生。

多少大侠被打通“任督二脉”之后,都练成了绝世武学。

其实,中医里确实有“任督二脉”的说法,它们属于“奇经八脉”,在人体的经络上有一些特殊的点区部位就是穴道。

中医可以通过针灸、点按、艾灸等刺激穴位,达到养生的目的。

任督二脉到底在哪里?我们身上又藏着哪些“长寿穴”?一起来看今天的内容吧!说了这么久的“任督二脉”,到底在人体什么位置呢?《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中有记载: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上颐,循面,入目。

督脉者,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其少腹直上者,贯齐中央,上贯心,入喉,上颐环唇,上系两目之下中央。

通俗来讲,任脉和督脉,是位于人体前后正中的两条经脉。

根据中医经络学说,督脉主要负责调节阳经,又被称为“阳脉之海”,而任脉调节全身阴经之气血,又被称为“阴脉之海”,在人体中起着重要作用。

任督二脉上分布着许多穴位,其中几个可是“长寿穴”呢~其实,最著名的“长寿穴”是足三里穴和涌泉穴。

养生界素有“三里涌泉穴,长寿妙中诀,睡前按百次,健脾益精血”的说法。

任督二脉上又分布着哪些“长寿穴”,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犊鼻(穴)下3寸,犊鼻(穴)与解溪(穴)连线上。

足三里穴属于胃经,能够调理消化系统,民间有“常灸足三里,胜吃老母鸡”的说法。

涌泉穴:位于足底,在脚掌前部1/3处,和脚缘两侧连线处。

百会穴:位于督脉之上,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叉处,在头顶正中心。

头部是诸阳之会,百脉之宗,百会穴恰是百脉交汇之处,是重要的长寿穴位。

神阙穴:位于任脉之上,就在肚脐中央。

变化莫测为神,阙指要处,如此重要的地方,又是胎儿与母体相连之处,也是重要的长寿穴位。

命门穴:位于督脉之上,与神阙穴相对,在第二、三腰椎棘突间。

中医认为,命门穴位于两肾之间,被认为是蕴藏先天之气的地方,集中体现的肾的功能,保养好命门可强肾固本。

要长寿,每天按揉3个保健穴,五处肌肉有劲能长寿

要长寿,每天按揉3个保健穴,五处肌肉有劲能长寿

要长寿,每天按揉3个保健穴,五处肌肉有劲能长寿长命百岁,是对老人的一种美好祝愿。

那么,如何养生?如何预防身体疾病?如何保持健康的体魄?成为我们最关注的话题。

今天我们为您盘点最养生的生活方式,带您走进健康园地。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要长寿,女养肝男养肾俗话说男女有别,不仅外貌、生理结构不同,养生保健也存在很大差异。

中医认为,女子以肝为本,男子以肾为根,女性肝气不舒,会出现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男性肾亏精损,可引起脏腑功能失调,诱发不育、阳痿等男性疾病。

因此,男女只有根据各自生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养生保健才能事半功倍。

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提出“女子以肝为先天”,强调肝对女性的重要性。

女性为阴柔之体,有经、带、胎、产、乳等生理特点,以血为本,以气为用。

肝主疏泄,功能正常则全身气机升降、出入运行通畅、气血调和。

肝还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肝血充盈是女性维持正常生理特征的物质基础,孕期气血旺盛,胎儿才能发育正常,产后气血充盛,上行化为乳汁,依赖肝主疏泄与藏血的共同作用。

另外,肝为刚脏,喜调达而恶抑郁,若女性肝的疏泄功能失常、肝气郁结,会出现情绪抑郁、胸胁胀痛;肝气犯胃,则胃脘不适、腹痛泄泻;肝阳上亢,则头晕头痛、急躁易怒;肝血不足,则月经后错、量少。

男子以肾为根,以精为本,肾主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等功能。

男性生活中负担更多的压力及家庭责任,肾精耗损更大,容易出现力不从心、头晕眼花、腰酸背痛、记忆力下降等问题,因此男性更要补肾养肾,但不要盲目跟风,补肾不等于壮阳,应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调养。

每天按揉3个保健穴位助长寿穴位保健是一种简单、方便且行之有效的保健方法,大家在家里通过艾灸或按摩特定的穴位,就能对健康有极大帮助。

因此,介绍几个最具代表性的常用保健腧穴,希望对大家养生保健有所帮助。

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上的穴位,位于外膝眼下3寸(约四横指),胫骨前缘旁开一横指(中指)处,是全身的强壮穴之一。

老人必知长寿养生穴

老人必知长寿养生穴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老人必知长寿养生穴
导语:源于我国民间的叩击穴位步行法,是一种步行与叩击穴位同时进行的健身运动。

一起来看看老人长寿养生穴有哪些吧。

冬天的脚都是凉的,甚至是冰的,这是很多人的常见现象,青年女性较为多见,中医认为,怕冷是由于体内阳气虚弱所致,脚冷是常见表现之一。

治疗脚冷,中医介绍主要在于疏通经络、活血化淤、改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如果经常推拿按摩以下3个穴位,往往能有较好的疗效。

揉搓涌泉穴:涌泉穴位于脚心部,用手掌快速揉搓,直到有热感为佳,每天早晚揉搓涌泉穴100下,接着揉搓各脚趾100下。

按揉气冲穴:气冲穴位于大腿根里侧,此穴下边有一根动脉。

先按揉气冲穴,后按揉动脉,一松一按,交替进行,一直按揉到腿脚有热气下流的感觉为佳。

按揉、拍打肾俞穴:肾俞穴位于两边腰眼,轻轻用力,两边各拍打100余次。

中医提醒:刺激涌泉穴,有益于补肾壮阳、强筋壮骨;另外,人体诸多经脉都汇集于足底,与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都有密切关系,坚持揉搓此穴会促使脚冷症状减轻。

老人步行叩击穴位可长寿
源于我国民间的叩击穴位步行法,是一种步行与叩击穴位同时进行的健身运动。

此法简便易行,老少皆宜,尤其中老年人结合散步或快慢走,或在室内原地踏步练习此功,有益无损,坚持经常,可以收到醒脑、减轻疲劳、锻炼平衡机能和轻健腿脚之功效。

叩击穴位步行法,就是边走边叩击腿上的承山、足:三里、三阴交、血海穴位。

这四个穴位都属保健长寿穴位,练习者可根据自己的身体
生活中的小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经络养生 养生三大穴长寿按得到

经络养生 养生三大穴长寿按得到

经络养生养生三大穴长寿按得到
第一位以科学方法找到人体经脉的北京中国科学院教授祝总骧,提出的藉由经络锻炼以长寿养生的论点,颇受瞩目,民众争相学习,俨然形成一股风潮。

祝总骧提出的经络锻炼法主要是每天按摩身上三个穴道,一是合谷穴,此穴位于手掌背面,食指和大拇指之间的虎口部位,对于头痛、牙痛,鼻子不通或颈部酸痛等特别有效。

第二个穴道是内关穴,此穴位于手臂内侧的手腕中央,主司胸腔内的心脏、肺脏等,经常锻炼可避免心脏病及气喘的发作。

第三个重要穴道是足三里,又称长寿穴,位于膝盖外侧下方,主司肠胃道等消化系统。

祝教授说,这几个穴道是大家自己就可以按得到的,一般人若能每天按摩这三个穴道两次,每次各五分钟,自可保证五脏六腑健康运转。

穴道和人体的经脉一样,一直是被西医所排斥的观念,因为他们不像神经、血管一样可以看得见、摸得到。

不过,这几年已有不少科学家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祝教授说,经脉上电阻低,通电测试时有明显的电流量上升的现象。

另外,使用听诊器和小锤测试时,在经脉部位也可听到音调较高的振动声,若以人体感觉测试,这个部位也较敏感。

不论使用哪一种方法测量,都可以找到每个人的经络线,且它和内经中所描述的完全吻合。

祝总骧说,生理学教科书上加上有关经络的章节应是迟早的事。

(关文明摘编)。

人体十大保健穴

人体十大保健穴

人体十大保健穴人体的穴位是中医理论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们被认为是人体经络系统的重要节点,通过按摩或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调节人体的生理和心理状态,起到保健和治疗作用。

下面就来介绍一些广为流传的人体十大保健穴位。

1.太阳穴:太阳穴位于额部太阳穴凹陷处,是头部最重要的穴位之一、经常按摩太阳穴可以缓解头痛、眼疲劳和紧张情绪,并有助于提高注意力和记忆力。

2.合谷穴: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和第二掌骨之间的凹陷处,是最重要的全身穴位之一、按摩合谷穴可以缓解头痛、口干、失眠和消除疲劳。

3.风池穴:风池穴位于颈背部肌肉的最高点,两侧外斜方肌上缘凹陷处。

按摩风池穴可以缓解头痛、眩晕、颈椎病和舒缓颈部肌肉紧张。

4.内关穴:内关穴位于手腕掌侧的横纹脉搏处,是治疗恶心、呕吐和胸闷的重要穴位。

经常按摩内关穴还可以提高消化系统功能和缓解焦虑情绪。

5.涌泉穴:涌泉穴是位于足底的穴位,是最重要的补气和养生穴位之一、按摩涌泉穴可以缓解疲劳、失眠和提高免疫力。

6.大椎穴:大椎穴位于颈椎部位,是治疗颈椎病和肩颈痛的重要穴位。

经常按摩大椎穴可以舒缓颈部肌肉紧张和改善睡眠质量。

7.膻中穴:膻中穴位于胸部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处,是治疗胸闷、胃痛和心悸的重要穴位。

按摩膻中穴可以改善心脏功能和缓解焦虑。

8.三阴交穴: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距踝骨上缘三寸处,是调节内分泌和女性生理功能的重要穴位。

经常按摩三阴交穴可以缓解经期不适、调节月经和提高生育能力。

9.丰隆穴:丰隆穴位于背部腰椎部位,是治疗腰痛和腰肌劳损的重要穴位。

经常按摩丰隆穴可以缓解腰痛和改善腰部活动度。

10.曲池穴:曲池穴位于小腿外侧,当膝盖外侧腓骨头之下,是治疗胃肠胀气和腹痛的重要穴位。

按摩曲池穴可以缓解消化不良和促进肠胃蠕动。

大人体黄金穴

大人体黄金穴

大人体黄金穴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5大人体黄金穴:常揉抗衰老1.百会穴——头顶至后脑的处是百会穴,在头顶正中心。

百会穴由于处于人之头顶,在人的最高处,因此人体各经上传的阳气都交会于此。

按摩法:端坐在椅子上,用手掌按摩百会穴,每次按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各按摩50圈,每日2-3次,可以疏通经络,提升督脉的阳气。

叩击法:用右空心掌轻轻叩击百会穴,每次10下,可以保持心情舒畅,解除烦恼。

2.涌泉穴——脚后跟到脚趾的处是涌泉穴,在脚心。

《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

”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

所以,涌泉穴在人体养生方面有重要作用。

每日坚持推搓涌泉穴,可使老人精力旺盛,体质增强,防病能力也会增强。

方法:取自然体位、仰卧位或俯卧位,用自己双脚作相互交替的对搓动作,可也用脚心蹬搓床头或其他器械。

3.关元穴——脚底到头顶的处为关元穴,在肚脐下四横指处。

关元穴是小肠的募穴,小肠之气结聚此穴并经此穴输转至皮部,是养生吐纳吸气凝神的地方。

中医认为,关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

按揉关元穴,可以调节内分泌。

改善长斑、长痘痘的状况。

注意不可以过度用力,按揉时只要局部有酸胀感即可。

受寒引发的痛经,热敷此穴也有很好的效果。

4.印堂穴——从下巴算起,位于头部处为印堂穴,在两眉连线的中点。

印堂穴是经外奇穴之一,中医认可的主要功用是清头明目,通鼻开窍。

揪印堂穴可以有效缓解鼻部干燥,使鼻腔内的黏液分泌增加,保持鼻腔的湿润,还可预防鼻出血、鼻炎以及感冒等疾病。

方法:用屈曲的拇指和食指轻轻地揪印堂穴,并作轻柔和缓的揉动,以局部感觉发麻、发胀为宜。

一般揪揉2分钟。

5.膻中穴——在人体的中间部分,躯干处为膻中穴,在两乳头连线中间。

膻中穴是心包经经气聚集之处,又是任脉、足太阴、足少阴、手太阳、手少阳经的交会穴,能理气活血通络,宽胸理气,止咳平喘。

长寿穴位在哪里,人体六大长寿穴位养生方法介绍

长寿穴位在哪里,人体六大长寿穴位养生方法介绍

长寿穴位在哪里,人体六大长寿穴位养生方法介绍俗话说“少年夫妻老来伴”。

老年夫妻共同经历过风霜坎坷,更加懂得珍惜和依赖身边的人。

为了白头偕老共享天年,老年夫妻除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相互关心外,还要经常注意养生保健。

互相拍打“长寿穴”就是一种很好的日常保健方法。

人体能够提升生命力、延年益寿的穴位有:百会穴、内关穴、合谷穴、命门穴、足三里穴、涌泉穴等。

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上的穴位,位于足底。

取穴时,正坐,翘足,在足前部凹陷处第二、第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就是该穴。

拍打涌泉穴有促进肾经气血畅通的作用。

俗语说:“若要老人安,涌泉常温暖。

”老年人经常拍打涌泉穴能提升精力、增强体质,增强身体的防病能力,更有延年益寿的作用。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上的穴位,位于腿部。

取穴时,并拢四指,在膝盖骨上,指尖朝下,在胫骨粗隆旁1横指就是该穴。

传统中医认为,按摩足三里穴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

足三里穴有理上、理中、理下的作用,也就是能够管理全身的五脏六腑,从而对延长寿命有重要的意义。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叉点,是督脉上的穴位之一,有“三阳五会”之称。

头为诸阳之会、百脉之总,而百会穴是各经脉气血会聚之处。

所以拍打百会穴有调理周身经脉、通达阴阳的作用,可调节全身的阴阳平衡。

而且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深处就是大脑所在,拍打百会穴还有调节大脑功能的作用。

所以老年人常拍百会穴可健脑益智、延缓衰老。

内关穴是手厥阴心包经上的穴位,位于前臂掌侧正中,腕横纹上2寸,在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取穴。

取穴时,正坐,仰掌,在前臂掌侧,近腕横皱纹的中点往上约3指宽的中央就是该穴。

我们知道,心包经对于心脏起着屏障的作用,所以拍打内关穴可强壮心脏。

心脏强健,人自然健康长寿。

此外,《百症赋》中有“建里内关扫尽胸中之苦闷”的说法,可见,拍打内关穴还有缓解心痛、心悸等胸中疾病的作用。

人体三大长寿穴和六大保健穴

人体三大长寿穴和六大保健穴

人体三大长寿穴和六大保健穴一、涌泉:清内火、隆三高、补肾气(即是长寿穴或保健穴)——脚底“人’’字形交叉点(做足疗鞋亦可);二、三阴交:脾、肝、肾三条阴经的交汇处,对于脾、肝、肾都有修复的作用(即是长寿穴或保健穴)——内踝骨上三横指(长期调理补气、血);三、足三里:针灸足三里,胜吃老母鸡,对于肠胃的蠕动功能和胃粘膜都修复作用(即是长寿穴或保健穴)——外膝眼下三横指(长期调理补肠胃);四、内关:胸口内关摸,对于胸闷、心慌、心气虚、心律不齐、早博都有调节作用(保健穴)——第一腕横纹内2寸横指,中间取穴(长期调理活血);五、合谷:面口合谷,对于牙痛、面麻痹等症状有调理作用(保健穴)——拇指与食指并拢最高处取穴(长期调理可防止面部疾病);六、风池:顾名思义易风寒处,对于头晕、头痛、脑供血不足有明显疗效作用(保健穴)——头底后脖子后有两条大筋在大筋旁有凹槽处取穴,离发迹l·5寸(长期调理可防治受风寒引起的颈椎、头痛、感冒等症状)。

手掌穴位按摩方法l、胃弱:“吃得太快”是胃弱的最大原因。

建议每口至少咀嚼50次。

方法:手掌中央略下方健理三针区(缓刺激、长时间指乐)、食指大肠穴、手背三间穴、合谷穴。

2、悸动气喘:方法:手掌中央心包区、中指中冲、小指少冲、手腕神门穴3、食欲不振:肠胃消化吸收能力弱。

长期紧张引起精神疲倦。

方法:手心、拇指丘内侧食指下胃脾大肠区。

4、肩酸:过度活动引起的肩部僵硬。

…合谷穴气喘心衰引起肩酸:食指和中指下咳喘点生殖器官异常引起肩酸:无名指和小指根问心悸点5、腹泻:消化不良或食物变质而引起。

须加强肠的消化吸收能力。

方法:手背胸腹区、下痢点、食指大肠穴、小脂肾穴、手掌中央略下方健理三针区6、失眠: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倒错或神经衰弱。

方法:中指下心包区、手掌区、中指中冲穴7、身体倦怠、盗汗:过度疲劳,身心疲倦方法:手背中渚穴、手心、胃脾大肠区、健理三针区8、头痛:中指心穴、手腕大陵穴全头痛一一全头点大拇指、中指头顶痛一一头顶点(中空痛)中指肝经后脑疼一一后头点小指膀胱经两侧疼一一偏头点左主肝右主肺酒食前额痛一一前头点食指胃经9、焦虑不安:方法:中指中冲、小指少冲、手掌区、中指心穴、手腕大陵穴、虎口下虎边穴、手背手腕阳溪穴虎边穴是治疗羊癫疯的特效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三大长寿穴和六大保健穴
一、涌泉:清内火、隆三高、补肾气(即是长寿穴或保健穴)
——脚底“人’’字形交叉点(做足疗鞋亦可);
二、三阴交:脾、肝、肾三条阴经的交汇处,对于脾、肝、肾都有修复的
作用(即是长寿穴或保健穴)
——内踝骨上三横指(长期调理补气、血);
三、足三里:针灸足三里,胜吃老母鸡,对于肠胃的蠕动功能和
胃粘膜都修复作用(即是长寿穴或保健穴)
——外膝眼下三横指(长期调理补肠胃);
四、内关:胸口内关摸,对于胸闷、心慌、心气虚、心律不齐、早博都
有调节作用(保健穴)
——第一腕横纹内2寸横指,中间取穴(长期调理活血);
五、合谷:面口合谷,对于牙痛、面麻痹等症状有调理作用(保健
穴)
——拇指与食指并拢最高处取穴(长期调理可防止面部疾
病);
六、风池:顾名思义易风寒处,对于头晕、头痛、脑供血不足有明显疗
效作用(保健穴)
——头底后脖子后有两条大筋在大筋旁有凹槽处取穴,离
发迹l·5寸(长期调理可防治受风寒引起的颈椎、头痛、
感冒等症状)。

手掌穴位按摩方法
l、胃弱:“吃得太快”是胃弱的最大原因。

建议每口至少咀嚼50次。

方法:手掌中央略下方健理三针区(缓刺激、长时间指乐)、食指大肠穴、手背三间穴、合谷穴。

2、悸动气喘:
方法:手掌中央心包区、中指中冲、小指少冲、手腕神门穴
3、食欲不振:肠胃消化吸收能力弱。

长期紧张引起精神疲倦。

方法:手心、拇指丘内侧食指下胃脾大肠区。

4、肩酸:过度活动引起的肩部僵硬。

…合谷穴
气喘心衰引起肩酸:食指和中指下咳喘点
生殖器官异常引起肩酸:无名指和小指根问心悸点
5、腹泻:消化不良或食物变质而引起。

须加强肠的消化吸收能力。

方法:手背胸腹区、下痢点、食指大肠穴、小脂肾穴、手掌中央略下方健理三针区
6、失眠: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倒错或神经衰弱。

方法:中指下心包区、手掌区、中指中冲穴
7、身体倦怠、盗汗:过度疲劳,身心疲倦
方法:手背中渚穴、手心、胃脾大肠区、健理三针区
8、头痛:中指心穴、手腕大陵穴
全头痛一一全头点大拇指、中指
头顶痛一一头顶点(中空痛)中指肝经
后脑疼一一后头点小指膀胱经
两侧疼一一偏头点左主肝右主肺
酒食前额痛一一前头点食指胃经
9、焦虑不安:
方法:中指中冲、小指少冲、手掌区、中指心穴、手腕大陵穴、虎口下虎边穴、手背手腕阳溪穴虎边穴是治疗羊癫疯的特效穴。

10、低血压:手腕神门、大陵穴、手背手腕阳池穴、无名小指下中渚穴
11、发冷:手背阳池穴(慢慢长时间缓刺激)、无名指关冲、小指命门穴、手心区
12、青春痘:手背合谷穴、手腕神门、手背食指根第二二间、拇指丘胃脾大肠区
13、眼睛疲劳:手掌心包区、食指商阳穴、小指少泽穴
14、牙痛:小指肾穴、手背合谷穴、中指无名指下齿痛点、无名指肝穴
15、落枕:小指少泽穴、手背中指下“颈咽区,,
16、晕车:小指侧手腕上神门穴、无名指关冲穴、手掌中央手心
17、白发:小指肾穴、小指命门穴、手心、中指中冲穴、无名指关冲穴、手腕中央阳池穴
18、更年期障碍:小指肾穴、小指侧面生殖区、手指中央心包区
19、腹胀:食指大肠穴、手背食指根处二问穴、胃脾大肠区
20、荨麻疹:无名指肝穴、肺穴、小指肾穴、中指心穴、手背手腕阳池穴。

2l、痔疮:手背小指会阴点、手背合谷穴、食指大肠穴。

22、关节酸痛:五指尖各井穴、手背虎金寸、阳池穴
23、肩关节炎:手腕侧太渊穴、手背合谷穴、阳溪穴、手腕神门穴、手背液门穴、手腕大陵穴、中指中冲穴、手背小指末端后溪穴。

24、腰痛:手背“背腰腿区”两个穴道、食指下侧、无名指下铡(轻柔缓慢)坐骨神经痛:手背无名指和小指交叉处坐骨神经点
25、肥胖:掌内食指下方“胃脾大肠区"(强刺激)、手背中央“胸腹区"
26、蓄脓症:掌内拇指丘“胃脾大肠区’’、手背合谷穴、中指中冲穴、手背拇指下手腕问鼻痛点
27、慢性鼻一炎:手背合谷穴(强刺激)、食指大肠穴
28、胃痛:手掌中心下胃肠点、手背拇指根下落零五
29、胃溃疡:手掌中央下胃肠点、手背中央胸腹区、食指前头点
30、眩晕:无名指下关冲穴、中指指根耳咽区
3l、耳鸣:小指肾穴、前谷穴、手背阳谷穴、无名指关冲穴
32、气喘:掌内食指和中指下咳喘点、手背食指根三间穴、拇指丘胸腔呼吸器官区(轻柔)
33、肌肤老化:小指肾穴、无名指肺穴、关冲穴
34、头发损伤:小指肾穴、手腕阳池穴、中指心穴、手腕正中央大陵穴
35、假性近视:手掌中央心包区的劳宫穴、手背小指侧手腕附近腕骨穴、无名指肝穴
36、贫血:五指尖各井穴、手腕神门、大陵穴、小指肾穴、手心
37、打嗝:食指商阳穴、大肠穴、无名指肝穴
38、眼疾:大骨空穴、食指商阳穴、二间穴、手背合谷穴
39、曼室型起竺璺阅:胃肠点、手背胸腹区。

一定要强刺激,否则会增加胃酸分泌。

40、老花眼:手背小指侧手腕养老穴、手掌小指根侧养老点。

便秘中医食疗
主治:大便干燥、便秘
一、食疗:醋蛋疗法;
制法:鸡蛋1个,米醋180ml,将蛋放醋内2个昼夜后,敲破去壳搅匀,再放置四天后服用;
服法:日服两次,每次15毫升,配合针灸足三里穴位;
疗效:服用1天见效,7天好转,1 5天痊愈。

二、中成药疗法:
药名:麝香虎骨膏;
用法:将背部1~5腰椎擦洗干净,稍干,两侧贴药膏
2张,隔日换1次,配合小腹温灸效果尤佳;
疗效:治功能性便秘2次见效。

三、饮食保养:
①多食黑木耳(俗称肠道清洁工):
②白萝卜;
③酸奶(含有益菌);
④芦荟胶囊(保健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