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接线器时隙交换原理仿真

合集下载

现代交换原理课程设计--“TSST”时分数字交换网设计

现代交换原理课程设计--“TSST”时分数字交换网设计

“TSST”时分数字交换网设计摘要:程控数字交换是控制系统依靠事先存储的程序和数据引导微分处理机对各种信令进行处理,对交换网络和接口进行必要的控制。

单一的S接线器不能单独构成数字交换网络,而T接线器可以单独构成,但是T接线器容量受到限制,因此本设计采用四级接线器,按照一定的拓扑结构形成无阻塞型数字交换网。

采用接线线器构成的数字交换网络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利用时间接线器和空间接线器的不同组合以得到一定容量要求,在交换器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提高PCM的复用度。

关键词:TSST;S接线器;T接线器;数字交换网目录第1章绪论 (1)1.1 设计背景 (1)1.2 设计参数及内容 (1)第2章时分数字交换网 (3)第3章数字交换的基本概念及原理 (4)3.1 数字交换网的基本概念 (4)3.2 时间(T)接线器 (4)3.2.1 T接线器的基本组成 (4)3.2.2 T接线器的工作方式和工作原理 (5)3.3 空间(S)接线器 (6)3.3.1 S接线器的基本组成 (6)3.3.2 S接线器的两种控制方式和控制原理 (8)第四章 TSST时分数字交换网 (10)4.1 串/并变换和并/串变换 (10)4.2 TSST接续网 (11)4.3 TSST网络工作原理 (12)第五章网络阻塞分析 (15)总结 (16)参考文献 (17)第1章绪论1.1 设计背景随着数字交换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交换网络是程控交换系统中一种规模可缩放的大容量数字交换部件,目前在交换局中运行的程控数字交换系统,其数字交换网络主要采用复制式T型时分交换。

在实现上通常采用专用通信芯片。

现今数字网络已经在通信应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整体上看,大大简化了网络容量的局限性,实现大容量。

其业务能力增强,且具有强大的网络智能化管理。

现在的数字交换网络也增加了很多个性业务,相信数字交换机将是现在数字通信社会不可取代的只能设备。

数字交换机的诞生不但使电话交换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而且对开通非电话业务提供了有利条件。

t接线器时隙交换原理仿真

t接线器时隙交换原理仿真

摘要我们知道T接线器用来完成在一条复用线上时隙交换的基本功能。

鉴于对交换原理时隙交换部分能够更好的了解,我们决定对时间交换的原理进行仿真。

本次课程设计我首先弄清楚了时间接线器的工作原理,其次熟悉了有关C语言仿真方面的知识,在运用C语言实现对数字交换网络中的T接线器时隙交换的原理进行仿真。

本文着重分析了T接线器时隙交换的原理,用C语言如何实现仿真,从而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了T接线器时隙交换原理。

关键词:交换机;T接线器;C语言仿真前言交换技术是通信网络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

而交换网络是交换系统中的核心部件,用于执行任一入线和出线之间的交换接续功能。

交换网络的结构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交换系统可以根据具体要求选择适合自身的交换网络结构。

交换单元是交换网络的基本组成元素。

本文档从交换机开始,介绍了交换机的基本知识,然后介绍了该次试验所用的仿真软件C语言仿真及几种常见的接线器,最重要的是T接线器的C语言仿真最后写了该次实验的总结。

文档共有四章内容。

第一章绪论,讲解交换机和C语言有关知识。

第二章是接线器的有关内容,后续章节是在本章基础上展开的。

第三章T接线器的C 语言仿真是本文档的核心我们所有的工作都是围绕他展开的。

第四章是对此次仿真的总结。

由于我水平有限,文档中出现的错误,望老师和同学们指正。

目录第1章绪论 (1)1.1交换机 (1)1.1.1交换机的概念 (1)1.1.2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1)1.1.3交换机的传输模式 (1)1.1.4交换机的功能 (2)1.2 C语言 (2)1.2.1 C语言特点 (3)1.2.2 C语言的优点 (4)1.2.3 C语言的一些缺点 (4)1.2.4 C语言结构特点 (5)1.3基于C语言的图形编程 (5)第2章接线器 (7)2.1空间接线器 (7)2.1.1空间接线器的构成 (7)2.1.2空间接线器的工作原理 (8)2.2 时间接线器 (10)2.2.1时间接线器的构成 (10)2.2.2时间接线器的工作原理 (10)第3章T接线器时隙交换的C语言仿真 (14)3.1 T接线器时隙交换原理设计思路框图 (14)3.2 T接线器实习交换程序流程图 (15)3.3 T接线器实习交换原理仿真程序 (15)3.5 T接线器原理仿真结果分析 (18)第四章总结 (19)参考文献 (20)第1章绪论1.1交换机1.1.1交换机的概念交换是按照通信两端传输信息的需要,用人工或设备自动完成的方法,把要传输的信息送到符合要求的相应路由上的技术的统称。

第二章:交换机技术基础(T接线器和S接线器原理)

第二章:交换机技术基础(T接线器和S接线器原理)

第二章交换技术基础数字交换网络实现所有终端电路相互之间的联系,以及处理机之间的通信,因此通过数字交换网络能传送话音、数据、内部信令、数字信号音、内部和外部消息等。

数字交换网络分为用户级(入口级)和选组级,用于完成各条PCM链路各个时隙的数字信息交换,包括空分交换和时分交换。

数字交换以数字帧结构形式进行,每个呼叫建立都分配相应的时隙(TS),即分配固定速率的信道(CH),标准速率为64Kbit/s,数字交换原理如图2-1所示。

程控数字交换机采用的数字交换网络的典型结构是由时间接线器(T接线器)和空间接线器(S接线器)构成的数字交换网络。

图2-1 数字交换示意图一、T接线器时间接线器简称T接线器,其作用是完成一条时分复用线上的时隙交换功能。

T接线器主要由话音存储器(SM)和控制存储器(CM)组成,如图2-2所示。

图2-2 T接线器话音存储器用来暂存话音数字编码信息,每个话路为8bit。

SM的容量即SM的存储单元数等于时分复用线上的时隙数。

控制存储器用来存放SM的地址码(单元号码),CM的容量通常等于SM的容量,每个单元所存储SM的地址码是由处理机控制写入的。

就CM对SM的控制而言,T接线器的工作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顺序写入,控制读出”;另一种是“控制写入,顺序读出”。

T接线器的工作方式是指话音存储器的工作方式。

至于控制存储器的工作方式正好与话音存储器的工作方式相反。

图2-2中T接线器采用“顺序写入,控制读出” 工作方式,T接线器完成了把入线上TS3的话音信息a交换到出线上TS19,即话音信息a从TS3→TS19;同时完成了把入线上TS19的话音信息b交换到出线上TS3,即话音信息b从TS19→TS3。

通过这两次时隙交换就实现了A、B两个用户的双向通信。

T接线器中的存储器采用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

二、S接线器空间接线器简称S接线器,其作用是完成不同时分复用线之间在同一时隙的交换功能,即完成各复用线之间空间交换功能。

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

1.T 接线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T 接线器由话音存储器和控制存储器组成。

话音存储器(SM)用于寄存经过PCM 编码处理的话音信息,每个单元存放一个时隙的内容。

控制存储器(CM)用于寄存话音信息在SM 中的单元号,如果某话音信息存放于SM 的2 号单元中,那么在CM 的单元中就应写入“2”。

通过在CM 中存放地址,从而控制话音信号的写入或读出。

一个SM 的单元号占用CM 的一个单元,所以CM 的单元数和SM 的单元数相等。

T接线器的工作方式分为输出控制方式和输入控制方式两种。

如果SM 的写入信号受定时脉冲控制,而读出信号受CM控制,则称为输出控制方式,即SM 是“顺序写入,控制读出”。

反之,如果SM 的写入信号受CM 控制,而读出信号受定时脉冲控制,则称其为输入控制方式,即SM 是“控制写入,顺序读出”。

图1 所示为顺序写入、控制读出的T 接线器示意图。

在定时脉冲CP 控制下将PCM 总线上的每个输入时隙所携带的话音信息依次写入SM 的相应单元中,即A 写入到SM 单元号为10 的单元中;然后根据要求,在CM 的相应单元中填写SM 的读出地址,即10 写入到CM 单元号为50 的单元中,最后在CP控制下按输出时隙的顺序读出SM 中的话音信息,这样A 就被写入到时隙50 中,即完成了一次时隙交换。

图1 T 接线器的工作方式S接线器和T接线器是交换系统中两种重要而典型的交换单元。

S接线器用来完成对传送同步时分复用信号的不同复用线之间的交换功能,T接线器用来完成在一条复用线上时隙交换的基本功能。

从而S接线器和T接线器分别符合不同交换系统的要求,再组成相应的交换网络。

交换的基本功能是在任意的入线和出线之间建立连接,或者说是将入线上的信息分发到出线上去。

在交换系统中完成这一基本功能的部件就是交换网络。

而交换网络又是由各种交换单元构成的,对于不同的交换系统具体要求不同,可采用的最佳交换网络就不同,相应的也就是可由不同交换单元构成。

t型三电平逆变器的工作原理及simulink仿真

t型三电平逆变器的工作原理及simulink仿真

t型三电平逆变器的工作原理及simulink仿真
T型三电平逆变器是一种传统的多电平逆变器,它是将输入直流电压转换为具有多个电平的交流电压的电力电子设备之一。

它可以通过改变其输出电压的电平数量,提高交流电的质量,以满足不同类型的电动机所需的变频要求。

其基本结构如下图所示:
![T型三电平逆变器](
其中,输入为直流电源,通过三个单质半桥电路(iGBT1,iGBT2和iGBT3)和三个电容(C1,C2和C3)构成。

具体过程如下:
1.首先,开关S2 和S4 打开,将电源的正极接到C1 和反极接到C2。

2.然后,开关S1 和S3 打开,将C1 和C2 带入电路,使得电压出现在
C1-C2 上,从而产生一个有效电平和一个零电平
3.接下来,开关S2 和S4 关闭,经过一个半波周期的时间后,S3 和S1 关闭。

4.最后,开关S2 和S4 打开,将电源正极连接到C3 且反极连接到C2。

将C3 带入电路,形成另一个有效电平和一个零电平
这样,该电路就可以形成一个三电平交流输出电压波形。

使用Simulink进行仿真时,可以选择MATLAB Simulink Power System Toolbox 库中的T型三电平逆变器模块,将其拖拽到仿真工作区域中,然后设置输入电压、输出负载以及其他参数,即可进行仿真。

如下图所示:
![T型三电平逆变器仿真](
其中,左侧为输入直流电压波形,右侧为输出交流电压波形。

TST交换网络的MATLAB仿真与教学研究

TST交换网络的MATLAB仿真与教学研究
换。
( 一) S接 线器 的 组 成
s 接 线器也称空 间接 线器 , 主 要 由电子交 叉矩 阵 和控 制存储器 ( C M) 组成 。 一般情况下 N×N交叉矩阵对应着 | 7 、 r 个控 制存储器。
( 二) S接 线器 工 作 原 理
图 3所示为 T s T交换 网络 的一种 形式 , 输入 级 T接线
( 一) T接 线 器 的 组成
T接线 器也称 时间接线器 , 主要 由话音 存储器 ( S M) 和 控制存储器 ( C M) 组成 。控 制存储 器用 来存放 S M 的地址 码, S M 的容量 等于时分 复用 线上 的 时隙数 , C M 的容 量通 常等 于 S M 的容量 , 功能是完成 同一条 P C M 复用线 上 的时
第 5卷 第 l 0期 2 0 1 3年 1 O月
当 代 教 育 理 论 与 实 践
Th e o r y a n d Pr a c t i c e o f Con t emp or a r y E d u c a t i o n
VO I .5 NO . 1 0
Oc 1 .2 0 l 3
iooljkt哆iin啊一蛐时辕ts8ts7交接宿数据ab3123567b9101112冉部聍碾t87tsi雯按詹数据s2ts8mls81234567891012tst交换网络仿真结果b四结论文章主要利用matlab软件语言设计仿真了tst交换网络信息的交换过程结果表明采用最简单的控制方式以及脉冲信号可实现同一pcm复用线不同时隙不同pcm复用线相同时隙以及不同pcm复用线不同时隙之间的信息交换非常清楚并且便于理解
T S T交 换 网 络 的 MA T L A B仿 真 与 教 学 研 究

时隙交换

时隙交换


DO7
A0
+ +
写 入 控 制 读 出 控 制
A0

定 时 脉 冲
A1 A1 RAM RAM RAM

256× 1
256× 1
256× 1
A7
话 音 存 储 器

R/W
A7


B7 B1 B 0
DI0
DI1

DI7
输入数据 由串/并变换电路来
来自控制存储器
四、控制存储器
控制存储器是由RAM、锁存器、比 较器和读写控制器组成,图2.11所示为具 有256个存储单元的控制存储器,所以由8 个二进制数据码A0~A7分别表示256个单元 地址。A0~A7是定时脉冲。
2.1.3 数字交换网络
2.2 T型时分接线器
2.2.1 T接线器的基本组成
T型时分接线器(Time Switch)又称 时间型接线器,简称T接线器。它由话音 存储器(Speech Memory,SM)和控制存 储器(Control Memory,CM)两部分组 成,其功能是进行时隙交换,完成同一母 线不同时隙的信息交换,即把某一时分复 用线中的某一时隙的信息交换至另一时隙。
一、读出控制方式
读出控制方式的T接线器是顺序写入 控制读出的,如图2.3所示,它的话音存储 器SM的写入是在定时脉冲控制下顺序写入, 其读出是受控制存储器的控制读出的。
SM 0 1 2 3 b TS 8 c a 8 a c c TS 15 a TS 8 b TS 1
b
31
W

TS 2 TS 1 TS 0
2.1.2 时隙交换原理
时序开关K入和K出每秒旋转8000周, 每周所需时间是125s。

T接线器时分交换原理仿真

T接线器时分交换原理仿真

T接线器时分交换原理仿真
郭瑞
【期刊名称】《逻辑学研究》
【年(卷),期】2007(027)011
【摘要】1876年贝尔发明的电话,将人与人之间的远距离信息沟通引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经过人类100多年的不懈努力,电话通信经历了从人工交换到自动交换,从机电式自动交换到存储程序控制交换,从模拟式话音交换到数字式话音交换的巨大变革.特别是近20年的时间里,随着半导体材料技术、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数字传输技术等方面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电话交换系统正在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廉价、快捷、优质、可靠,不仅能交换话音,还能够交换数据或图像等多种综合业务的通用性的通信组网设备.本文对交换机在现代通信的作用、交换机的分类和组成以及发展历史、交换机的功能特点和发展趋势进行阐述,之后运用Matlab 实现对数字交换网络中的时隙交换进行仿真.
【总页数】4页(P154-157)
【作者】郭瑞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基建处,广东,广州,51027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42
【相关文献】
1.谈谈SSU-12的时分接线器 [J], 李天佑
2.共享缓冲存储接线器的大容量ATM多级交换网络 [J], 进修;王丕君
3.基于有源滤波器的单台接线变压器仿真研究 [J], 罗广雷;张秀峰;林贞礼;马峰超
4.时隙共享T型接线器交换方式 [J], 朱幼全
5.时分交换网络中控制存贮器的测试与故障诊断 [J], 王坚;郑崇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践教学*******************兰州理工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学院2011年春季学期交换原理课程设计题目:T接线器时隙交换原理仿真专业班级:通信工程四班姓名:王婷婷学号:指导教师:贾科军成绩:摘要数字交换技术, 是现代通信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时隙交换是程控数字交换技术中的核心内容, 也是未来新的交换技术的基础,所以本次课设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本次课设在介绍了交换机与Matlab的同时,着重阐述T接线器时隙交换的原理与仿真。

并用Matlab中的Simulink实现了对数字交换网络中的时隙1与时隙3、时隙4与时隙的交换,和时隙1与时隙4、时隙3与时隙6的交换的仿真,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

关键字:数字交换;T接线器;时隙交换目录前言 (1)第1章概述 (2)1.1交换机的介绍 (2)1.2MATLAB简介 (4)第2章数字交换网络与接线器 (7)2.1数字交换网络 (7)2.2T接线器 (7)第3章T接线器时隙交换的仿真与实现 (8)3.1T接线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8)3.2T接线器的仿真研究 (9)3.3结果分析 (13)总结 (14)参考文献 (15)前言作为信息产业的基础,通信技术在推进社会信息化进程中发挥着先导和带动作用。

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通信新业务不断涌现,电话通信和数据通信已成为现代社会应用最为广泛的信息交流方式。

交换技术就是实现通信的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

通信就是在信息的源和目的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过程. 人们的社会活动离不开通信,尤其是在信息化的社会,现代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与通信的关系变得密不可分. 程控数字交换技术是现代通信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时隙交换是程控数字交换技术中的核心内容,也是未来新的交换技术的基础.数字交换是对数字化语音信息进行的交换,而数字交换网络能实现不同线路之间不同时隙内容的交换.数字交换网络是程控数字交换机乃至程控交换网络的心,它由时间(T)接线器和空间(S)接线器组成,其中T 接线器完成不同时隙间的交换,而S 接线器完成不同线路(也就是不同PCM 总线)间的交换.经过人类100多年的不懈努力, 电话通信经历了从人工交换到自动交换, 从机电式自动交换到存储程序控制交换, 从模拟式话音交换到数字式话音交换的巨大变革。

特别是近20 年的时间里, 随着半导体材料技术、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数字传输技术等方面的快速发展, 传统的电话交换系统正在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廉价、快捷、优质、可靠, 不仅能交换话音, 还能够交换数据或图像等多种综合业务的通用性的通信组网设备。

第1章概述1.1交换机的介绍1.1.1概念交换(switching)是按照通信两端传输信息的需要,用人工或设备自动完成的方法,把要传输的信息送到符合要求的相应路由上的技术的统称。

广义的交换机(switch)就是一种在通信系统中完成信息交换功能的设备。

1.1.2原理工作在数据链路层。

交换机拥有一条很高带宽的背部总线和内部交换矩阵。

交换机的所有的端口都挂接在这条背部总线上,控制电路收到数据包以后,处理端口会查找内存中的地址对照表以确定目的MAC(网卡的硬件地址)的NIC(网卡)挂接在哪个端口上,通过内部交换矩阵迅速将数据包传送到目的端口,目的MAC若不存在,广播到所有的端口,接收端口回应后交换机会“学习”新的地址,并把它添加入内部MAC地址表中。

通过交换机的过滤和转发,可以有效的减少冲突域,但它不能划分网络层广播,即广播域。

交换机在同一时刻可进行多个端口对之间的数据传输。

每一端口都可视为独立的网段,连接在其上的网络设备独自享有全部的带宽,无须同其他设备竞争使用。

总之,交换机是一种基于MAC地址识别,能完成封装转发数据包功能的网络设备。

1.1.3发展史人工交换:电信号交换的历史应当追溯到电话出现的初期当A希望和B通话时,就请求电话局的接线员接通B的电话。

接线员用一根导线,一头插在A接到电路板上的孔,另一头插到B的孔,这就是“接续”,相当于临时给A和B拉了一条电话线,这时双方就可以通话了。

当通话完毕后,接线员将电线拆下,这就是“拆线”。

电路程控交换机:人工交换的效率太低,不能满足大规模部署电话的需要。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和开关电路技术的成熟,人们发现可以利用电子技术替代人工交换。

电话终端用户只要向电子设备发送一串电信号,电子设备就可以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序,将请求方和被请求方的电路接通,并且独占此电路,不会与第三方共享。

这种交换方式被称为“程控交换”。

而这种设备也就是“程控交换机”。

目前,语音程控交换机普遍使用的通信协议为七号信令。

以太网交换机:随着计算机及其互联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太网成为迄今为止普及率最高的短距离二层计算机网络。

以太网的核心部件是以太网交换机。

交换机和集线器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当A发信息给B时,如果通过集线器则接入集线器的所有网络节点都会收到这条信息,只是网卡在硬件层面就会过滤掉不是发给本机的信息;而如果通过交换机,除非A通知交换机广播,否则发给B的信息C绝不会收到。

光交换:是人们正在研制的下一代交换技术。

由于光电转换速率较低,同时电路的处理速度存在物理学上的瓶颈,因此人们希望设计出一种无需经过光电转换的“光交换机”,其内部不是电路而是光路,逻辑原件不是开关电路而是开关光路。

这样将大大提高交换机的处理速率。

1.1.4分类交换机的传输模式有全双工,半双工。

交换机的全双工是指交换机在发送数据的同时也能够接收数据,两者同步进行,这好像我们平时打电话一样,说话的同时也能够听到对方的声音。

目前的交换机都支持全双工。

全双工的好处在于迟延小,速度快。

半双工是指一个时间段内只有一个动作发生,举个例子,一条窄窄的马路同时只能有一辆车通过,当有两辆车对开就只能一辆先过,等到头后另一辆再开,这就是半双工的原理。

早期的对讲机就是半双工的产品。

从广义上来看,网络交换机分为两种:广域网交换机和局域网交换机。

从传输介质和传输速度上可分为以太网交换机、快速以太网交换机、千兆以太网交换机、FDDI 交换机、ATM交换机和令牌环交换机等。

从规模应用上又可分为企业级、部门级和工作组交换机等。

1.1.5功能交换机的主要功能包括物理编址、网络拓扑结构、错误校验、帧序列以及流控。

目前交换机还具备了一些新的功能,如对VLAN的支持、对链路汇聚的支持,甚至有的还具有防火墙的功能。

学习:以太网交换机了解每一端口相连设备的MAC地址,并将地址同相应的端口映射起来存放在交换机缓存中的MAC地址表中。

转发/过滤:当一个数据帧的目的地址在MAC地址表中有映射时,它被转发到连接目的节点的端口而不是所有端口。

消除回路:当交换机包括一个冗余回路时,以太网交换机通过生成树协议避免回路的产生,同时允许存在后备路径。

1.1.6几种交换技术端口交换:最早出现在插槽式的集线器中,这类集线器的背板通常划分有多条以太网段,不用网桥或路由连接,网络之间是互不相通的。

以大主模块插入后通常被分配到某个背板的网段上,端口交换用于将以太模块的端口在背板的多个网段之间进行分配、平衡。

根据支持的程度,端口交换还可细分为:模块交换、端口组交换、端口级交换。

帧交换:是目前应用最广的局域网交换技术,它通过对传统传输媒介进行微分段提供并行传送的机制,以减小冲突域获得高的带宽。

对网络帧的处理方式一般有直通交换和存储转发两种。

前一种方法的交换速度非常快,但缺乏对网络帧进行更高级的控制,缺乏智能性和安全性,同时也无法支持具有不同速率的端口的交换。

信元交换:ATM技术采用固定长度53个字节的信元交换。

便于用硬件实现。

ATM采用专用的非差别连接,并行运行,可以通过一个交换机同时建立多个节点,但并不会影响每个节点之间的通信能力。

ATM还容许在源节点和目标、节点建立多个虚拟链接,以保障足够的带宽和容错能力。

1.2 MATLAB简介MATLAB 是一种用于算法开发、数据可视化、数据分析以及数值计算的高级技术计算语言和交互式环境。

使用MATLAB,可以更快地解决技术计算问题。

MATLAB 的应用范围非常广,包括信号和图像处理、通讯、控制系统设计、测试和测量、财务建模和分析以及计算生物学等众多应用领域1.2.1友好的工作平台和编程环境MATLAB由一系列工具组成。

这些工具方便用户使用MATLAB的函数和文件,其中许多工具采用的是图形用户界面。

简单的编程环境提供了比较完备的调试系统,程序不必经过编译就可以直接运行,而且能够及时地报告出现的错误及进行出错原因分析。

1.2.2简单易用的程序语言Matlab一个高级的矩阵/阵列语言,它包含控制语句、函数、数据结构、输入和输出和面向对象编程特点。

用户可以在命令窗口中将输入语句与执行命令同步,也可以先编写好一个较大的复杂的应用程序(M文件)后再一起运行。

1.2.3强大的科学计算机数据处理能力MATLAB拥有600多个工程中要用到的数学运算函数,可以方便的实现用户所需的各种计算功能。

函数所能解决的问题其大致包括矩阵运算和线性方程组的求解、微分方程及偏微分方程的组的求解、符号运算、傅立叶变换和数据的统计分析、工程中的优化问题、稀疏矩阵运算、复数的各种运算、三角函数和其他初等数学运算、多维数组操作以及建模动态仿真等。

1.2.4出色的图形处理功能图形处理功能MATLAB自产生之日起就具有方便的数据可视化功能,以将向量和矩阵用图形表现出来,并且可以对图形进行标注和打印。

高层次的作图包括二维和三维的可视化、图象处理、动画和表达式作图。

可用于科学计算和工程绘图。

1.2.5应用广泛的模块集合工具箱MATLAB对许多专门的领域都开发了功能强大的模块集和工具箱。

目前,MATLAB已经把工具箱延伸到了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的诸多领域,诸如数据采集、数据库接口、概率统计、优化算法、偏微分方程求解、神经网络、小波分析、信号处理、图像处理、系统辨识、控制系统设计、LMI控制、模型预测、金融分析、地图工具、非线性控制设计、嵌入式系统开发、定点仿真、DSP与通讯、电力系统仿真等,都在工具箱家族中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常用工具箱基本部分中有数百个内部函数。

其工具箱分为两大类:功能性工具箱和学科性工具箱和学科性工具箱。

1.2.6应用软件开发在开发环境中,使用户更方便地控制多个文件和图形窗口;在编程方面支持了函数嵌套,有条件中断等;在图形化方面,有了更强大的图形标注和处理功能,包括对性对起连接注释等;在输入输出方面,可以直接向Excel和HDF5进行连接。

1.2.7 Simulink的介绍Simulink是MATLAB最重要的组件之一,它提供一个动态系统建模、仿真和综合分析的集成环境。

在该环境中,无需大量书写程序,而只需要通过简单直观的鼠标操作,就可构造出复杂的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