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冲量汽包水位控制原理及应用教程
汽包水位三冲量给水调节的工作原理

汽包水位三冲量给水调节系统1、所谓冲量,是指调节器接受的被调量的信号;2、汽包水位三冲量给水调节系统由汽包水位测量筒及变送器、蒸汽流量测量装置及变送器、给水流量测量装置及变送器、调节器、执行器等组成;3、在汽包水位三冲量给水调节系统中,调节器接受汽包水位、蒸汽流量和给水流量三个信号,如图所示。
其中,汽包水位H是主信号,任何扰动引起的水位变化,都会使调节器输信号发生变化,改变给水流量,使水位恢复到给定值;蒸汽流量信号qm.S是前馈信号,其作用是防止由于“虚假水位”而使调节器产生错误的动作,改善蒸汽流量扰动时的调节质量;蒸汽流量和给水流量两个信号配合,可消除系统的静态偏差。
当给水流量变化时,测量孔板前后的差压变化很快并及时反应给水流量的变化,所以给水流量信号qm.w作为介质反馈信号,使调节器在水位还未变化时就可根据前馈信号消除内扰,使调节过程稳定,起到稳定给水流量的作用。
4、在大、中型火力发电厂锅炉汽包水位的变化速度比较快,“虚假水位”现象较为严重,为了达到生产过程中对汽包水位调节的质量要求,因而广泛采用了三冲量汽包水位调节系统。
5、关于测量信号接入调节器的极性说明:当信号值增大时要求开大调节阀,该信号标以“”号;反之,当信号值减小时要求关小调节阀,该信号标以“-”号。
在给水调节系统中,当蒸汽流量信号增大时,要求开大调节阀,该信号标以“”号;给水流量信号增大时,要求关小调节阀,该信号标以“-”号;当汽包水位升高时,差压减小,水位测量信号减小,要求关小调节阀,则该信号标以“”号。
直流炉没有三冲量啊,没有汽包,在直流状态下给多少水就产生多少汽的,是通过中间点温度来调整锅炉燃水比的!单冲量三冲量切换条件:一般用给水流量来划分,小于200t/h(30%,我们300MW机组就是这样)时为单冲量,大于则为三冲量为啥要到30%负荷时,电泵由单冲量切到三冲量啊?要防止汽包的虚假水位。
在低负荷的时候,单冲量主要是给系统上水,在高负荷时,给水的任务就是维持汽包水位。
三冲量汽包水位控制原理及应用教程

锅炉汽包水位是锅炉生产过程的主要工艺指标,同时也是保证锅炉安全运行的主要条件之一。
汽包水位过高,使蒸汽产生带液现象,不仅降低蒸汽的产量和质量,而且还会使过热器结垢,或使汽轮机叶片损坏;当汽包水位过低时,轻则影响水汽平衡,重则烧干锅炉,严重时会导致锅炉爆炸事故的发生。
所以锅炉水位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被控变量。
在具体工艺生产过程中,常常由于蒸汽负荷的波动和给水流量的变化打破汽包内的平衡状态,对汽包水位造成干扰,最终导致假液位。
所谓“冲量”实际就是变量,多冲量控制中的冲量,是指引入系统的测量信号。
在锅炉控制中,主要冲量是水位。
辅助冲量是蒸汽负荷和给水流量,它们是为了提高控制品质而引入的。
1、三冲量控制的引入目前锅炉汽包水位调节常采用单冲量、双冲量及三冲量等三种调节方案,现分别对它们的基本原理和特性加以讨论。
①单冲量水位调节系统单冲量水位调节系统的原理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这种类型的水位调节系统,是一个典型的单回路调节系统,被调参数是汽包水位,调节参数是锅炉的给水量。
它适用于停留时间较长(亦即蒸发量与汽包的单位面积相比很小),负荷变化小的小型锅炉(一般为10t/h以下)。
但对于停留时间较短,负荷变化大的系统就不适应了。
图1 单冲量水位调节原理图2 单冲量水位调节系统控制策略从图2可以看出:单冲量水位调节系统控制策略由汽包水位测量差压变送器、PID调节器和调节阀(或变频器)构成。
当蒸汽负荷突然大幅度增加时,由于汽包内蒸汽压力瞬间下降,水的沸腾加剧,汽泡量迅速增加,汽泡不仅出现于水的表面,而且出现于水面以下,由于汽泡的体积比水的体积大许多倍,结果形成汽包内液位升高的现象。
因为这种升高的液位不代表汽包内储液量的真实情况,所以称为“假液位”。
此时PID调节器会错误地认为测量值升高,从而关小给水调节阀,减小给水量。
等到这种暂时汽化现象一旦平稳下来,由于蒸汽量的增加,给水量反而减少,会使水位严重下降,甚至降到液位危险区,造成事故。
三冲量水位调节原理

三冲量水位调节原理
三冲量水位调节原理是一种常用于水位控制的方法,它通过三个不同的冲量来控制水位的高低。
具体的原理如下:
1. 上冲量:当水位低于设定水位时,系统会给水箱注入一定的上冲量水来提升水位。
上冲量的大小和时长根据实际需求来设置。
2. 下冲量:当水位超过设定水位时,系统会排出一定的下冲量水来降低水位。
下冲量的大小和时长也根据实际需求来设置。
3. 中冲量:当水位接近设定水位时,系统会给水箱注入一定的中冲量水来保持水位的稳定。
中冲量一般较小,可以保持水位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通过不断地调节上冲量、下冲量和中冲量的大小和时长,系统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使水位保持在设定的范围内。
三冲量水位调节原理的优点是控制精度高,可以实现自动化控制,同时也能够适应不同的需求和变化的水位。
缺点是由于需要进行多次冲量,所以系统会消耗较多的能源和水资源,同时也增加了管路的复杂性。
阐述三冲量控制系统在锅炉汽包液位的应用

阐述三冲量控制系统在锅炉汽包液位的应用在矿业企业原料的开采、加工、成品等一系列生产过程中,锅炉几乎是其中枢神经,故而其技术标准和安全操作就显得至关重要。
但是在锅炉生产的过程中,控制它的汽包液位仍旧是一个技术难题。
1 锅炉汽包液位在锅炉生产中,汽包液位是一项重要的工艺指标。
通常情况下,汽包液位过高,可能造成过节器结垢,汽轮机叶片损坏;而汽包液位过低,会使水汽失衡,严重的会引起爆炸。
同时在实际工艺中,还经常出现蒸汽负荷波动、给水量改变而引起的虚假液位现象。
基于种种原因,我们需要对锅炉汽包液位进行有效控制。
1.1 虚假液位在锅炉的运行中,出现虚假液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汽包内部压力的改变。
通常在蒸汽负荷以及锅炉的工况发生改变时,汽包内部的压力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
举例来说,某锅炉的燃烧强度保持不变,蒸汽的负荷却增加。
为了保持水位,大都会将汽包内的一部分蒸汽流量取出。
然而燃料强度却并未增加,这就造成汽包内的压力下降、沸腾加剧,出现大量气泡,这些气泡会抬高锅炉内的水位,待气泡破坏后,水位才能够恢复。
这个短暂的提高水位的现象就是虚假液位现象。
发生这种现象后,如不及时控制,经常会造成给水流量和蒸汽负荷的反向运行,不利于调节器的正常工作。
1.2 锅炉汽包液位的控制要求对锅炉汽包液位控制通常会采用三种方式,即单冲量、双冲量、三冲量。
其中,冲量可以理解为变量。
单冲量控制采用的是单回路调节系统,在调节中,汽包液位是被控变量,而给水流量是调节变量,由于其独有的特性,故而单冲量控制系统适用于蒸汽负荷变化小而停留时间长的锅炉系统。
同时这种控制系统在调节的过程中,仍旧会出现因蒸汽负荷增加产生“假液位”的现象。
双冲量控制系统增加了蒸汽流量前馈信号功能,旨在消除“假液位”现象,比单冲量控制系统更加精确先进,然而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给水流量信号无法反馈,故而影响锅炉汽包液位的正常使用和运行。
针对单冲量和双冲量的缺陷和不足,设计了三冲量控制系统。
三冲量汽包水位控制原理及应用教程

三冲量汽包水位控制原理及应用教程
##一、控制原理
1.水位测量装置:通过传感器或浮子测量设备中的水位,并输出电信号。
2.控制装置:通过与水位测量装置连接,接收水位信号,并与设定的
水位进行比较。
3.比较和控制:控制装置将测量到的水位信号与设定的水位进行比较,并产生一个目标控制信号。
4.进气阀控制:目标控制信号会进一步控制进气阀的开启程度,使进
气阀按需开启或关闭,从而实现水位控制。
##二、应用场景
1.蒸汽发生器控制:通过控制进气阀的开启程度,来维持蒸汽发生器
的水位稳定,防止水位过低或过高对设备的损坏。
2.锅炉水位控制:控制进气阀的开启程度,使锅炉的水位始终在设定
范围内,确保锅炉安全运行。
3.热力设备控制:控制进气阀的开启程度,来维持热力设备的水位稳定,避免设备故障或安全事故。
##三、实施步骤
1.安装水位测量装置:根据设备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水位传感器
或浮子,并将其连接到控制装置上。
2.设定水位范围:根据设备的要求,确定水位的设定范围。
3.编程控制器:在控制装置上,编写水位控制的程序。
4.测试和调整:启动设备,测试水位控制系统的性能,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以确保水位在设定范围内。
5.定期维护:定期对三冲量汽包水位控制系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四、总结
三冲量汽包水位控制是一种常见的工业控制方法,适用于许多热力设备的水位控制。
通过测量水位、与设定水位比较以及控制进气阀的开启程度,可以实现设备的水位稳定。
因此,掌握三冲量汽包水位控制的原理和应用,对于提高设备的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锅炉汽包的三冲量工作原理

锅炉汽包的三冲量工作原理
锅炉汽包的三冲量工作原理是指利用物理原理对锅炉汽包中的水进行定期的排放和补充,以保持水位稳定。
三冲量的工作原理如下:
1. 第一冲:当锅炉刚启动或停机后,水位较高,需要排放一定量的水,保持水位在正常范围内。
第一冲又称“自排”,是自动进行的,水泵停止工作,排污阀打开,将锅炉内部的杂质和空气排出。
2. 第二冲:在锅炉运行期间,由于蒸汽不断排出,水位会逐渐下降,此时需要进行第二冲。
第二冲是手工操作,打开补水阀,让新水从水箱或给水泵注入锅炉,补充水位。
3. 第三冲:在锅炉运行一段时间后,锅炉内的水质会逐渐变差,此时需要进行第三冲。
第三冲是手工操作,将锅炉底部的污水排出,清洗锅炉内的杂质和沉淀物,保持水质清洁。
以上就是锅炉汽包的三冲量工作原理,通过定期排放和补充水,可以保持锅炉的水位稳定,确保锅炉安全运行。
汽包水位三冲量调节原理

汽包水位三冲量调节原理一、引言汽包水位三冲量调节是一种常见的控制原理,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本文将从原理、工作过程和优缺点等方面介绍汽包水位三冲量调节的基本知识。
二、原理汽包水位三冲量调节是一种通过控制给水量、蒸汽量和排污量来调节汽包水位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根据汽包水位的变化,通过调节三个冲量的大小,以达到维持汽包水位稳定的目的。
三、工作过程汽包水位三冲量调节的工作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水位检测:通过水位计等设备对汽包水位进行实时监测,获取水位信号。
2. 控制策略:根据水位信号,控制系统根据预设的控制策略计算出相应的冲量调节量。
3. 冲量调节:根据控制策略计算出的调节量,分别调节给水量、蒸汽量和排污量,以实现对汽包水位的调节。
4. 反馈控制:根据调节后的水位变化,不断进行反馈控制,使得汽包水位保持在设定范围内。
四、优缺点汽包水位三冲量调节具有以下优点:1. 稳定性好:通过控制三个冲量的大小,可以实现对汽包水位的精确调节,保持水位稳定。
2. 响应速度快:冲量调节可以快速响应水位的变化,实现及时的控制。
3. 精度高:通过精确的冲量调节,可以实现对水位的精细控制,满足生产过程对水位的要求。
4. 调节范围广:汽包水位三冲量调节可以适应不同工况下的水位调节需求,具有较大的调节范围。
然而,汽包水位三冲量调节也存在一些缺点:1. 复杂性高:汽包水位三冲量调节需要涉及多个参数的控制和调节,系统较为复杂。
2. 对设备要求高:汽包水位三冲量调节需要依靠精密的控制设备和传感器,对设备的要求较高。
3. 能耗较大:在冲量调节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能源供给,对能耗有一定影响。
五、应用领域汽包水位三冲量调节广泛应用于电力、化工、制药等行业的锅炉系统中。
通过精确的水位调节,可以保证锅炉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生产过程的安全稳定。
六、总结汽包水位三冲量调节是一种常见的控制原理,通过控制给水量、蒸汽量和排污量的大小来调节汽包水位。
它具有稳定性好、响应速度快、精度高和调节范围广等优点,但也存在复杂性高、对设备要求高和能耗较大等缺点。
锅炉汽包水位三冲量控制

三冲量控制在高压汽包中的应用汽包水位是汽包运行的主要指标,水位过高会影响汽包的汽水分离,增加蒸汽携带的水份,汽水品质恶化,导致透平进水,损坏叶片。
水位过低,则由于汽包内的水量较少而负荷却很大,水的汽化速度又快,因而汽包内的水量变化速度很快,破坏汽包与水冷壁间的水循环,如不及时控制就会使汽包内的水全部汽化。
导致汽包破坏或爆炸。
因此,汽包水位的控制是保证汽包安全运行的最重要条件之一。
2汽包水位的动态特性分析2.1蒸汽负荷(蒸汽流量)对水位的影响在传热过程不变的情况下,当出口蒸汽用量突然增加,瞬间必然导致汽包压力下降,汽包内水的沸腾加剧,水中气泡迅速增加,使得汽化量突然增多,将整个水位抬高,形成假上升液位现象。
当蒸汽流量突然增加时,由于假水位现象,在开始阶段水位不仅不会下降,反而先上升,然后下降(反之,当出口蒸汽流量突然减少时,则水位先下降,然后上升)。
蒸汽流量突然增加时,实际水位的变化H,是不考虑水面下气泡容积变化时的水位变化H1,与只考虑水面下气泡容积变化所引起水位变化H2的叠加,即H=H1+H22.2给水流量对水位的影响当给水流量突然增大时,由于在这个时间内烟道气传给汽包的热量不变,给水温度又有比汽包内的饱和水温度低,致使汽包中气泡含量减少,导致水位虚假下降,因此实际水位响应曲线如图1(b)中H线所示,并非H1线。
即当突然加大给水量后,汽包水位一开始不立即增加,而要呈现出一段起始惯性段。
用传递函数来描述时,它相当于一个积分环节和一个纯滞后环节的串联,可表示为3传统控制方案及其缺陷汽包水位的控制手段就是控制给水,传统的单冲量(汽包水位)控制系统和双冲量(汽包水位和蒸汽流量)控制系统其本身都有不可克服的缺陷。
就单冲量控制系统而言,当蒸汽负荷突然增大,由于假水位现象,控制器不但不能开大给水阀增加给水量,而是关小控制阀,减少给水量,等到假水位消失后,由于蒸汽量增加,送水量反而减少,将使水位严重下降,波动很厉害,甚至会使汽包水位将到危险程度,以至发生事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锅炉汽包水位是锅炉生产过程的主要工艺指标,同时也是保证锅炉安全运行的主要条件之一。
汽包水位过高,使蒸汽产生带液现象,不仅降低蒸汽的产量和质量,而且还会使过热器结垢,或使汽轮机叶片损坏;当汽包水位过低时,轻则影响水汽平衡,重则烧干锅炉,严重时会导致锅炉爆炸事故的发生。
所以锅炉水位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被控变量。
在具体工艺生产过程中,常常由于蒸汽负荷的波动和给水流量的变化打破汽包内的平衡状态,对汽包水位造成干扰,最终导致假液位。
所谓“冲量”实际就是变量,多冲量控制中的冲量,是指引入系统的测量信号。
在锅炉控制中,主要冲量是水位。
辅助冲量是蒸汽负荷和给水流量,它们是为了提高控制品质而引入的。
1、三冲量控制的引入目前锅炉汽包水位调节常采用单冲量、双冲量及三冲量等三种调节方案,现分别对它们的基本原理和特性加以讨论。
①单冲量水位调节系统单冲量水位调节系统的原理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这种类型的水位调节系统,是一个典型的单回路调节系统,被调参数是汽包水位,调节参数是锅炉的给水量。
它适用于停留时间较长(亦即蒸发量与汽包的单位面积相比很小),负荷变化小的小型锅炉(一般为10t/h以下)。
但对于停留时间较短,负荷变化大的系统就不适应了。
图1 单冲量水位调节原理图2 单冲量水位调节系统控制策略从图2可以看出:单冲量水位调节系统控制策略由汽包水位测量差压变送器、PID调节器和调节阀(或变频器)构成。
当蒸汽负荷突然大幅度增加时,由于汽包内蒸汽压力瞬间下降,水的沸腾加剧,汽泡量迅速增加,汽泡不仅出现于水的表面,而且出现于水面以下,由于汽泡的体积比水的体积大许多倍,结果形成汽包内液位升高的现象。
因为这种升高的液位不代表汽包内储液量的真实情况,所以称为“假液位”。
此时PID调节器会错误地认为测量值升高,从而关小给水调节阀,减小给水量。
等到这种暂时汽化现象一旦平稳下来,由于蒸汽量的增加,给水量反而减少,会使水位严重下降,甚至降到液位危险区,造成事故。
为了克服由于蒸汽负荷量波动造成“假液位”的现象,我们把蒸汽流量的信号引入汽包水位调节系统,这样就构成了双冲量调节系统。
②双冲量水位调节系统双冲量水位调节系统的原理如图3所示。
双冲量液位调节系统是在单冲量液位调节的基础上,引入了蒸汽流量作为前馈信号来消除“假液位”对调节的不良影响,它是采用互补原理对“假液位”现象进行控制的。
当出口蒸汽流量突然增大时,它将使液位上升(假液位),这时调节系统根据变化量大小,使给水量也增大一个数值。
当给水量突然增大时,将使汽包液位下降(假液位)。
这样,经过叠加作用,将使汽包液位基本维持不变,从而达到克服假液位的目的。
缩短了过渡过程的时间,改善了调节系统的静态特性。
这是一个前馈-反馈的调节系统。
它能在给水压力比较平稳时,克服只是由于负荷频繁变化的工况下较好地完成液位控制任务。
(此调节系统比较适合用于30t/h以下的锅炉)。
图3 双冲量水位调节原理图4 双冲量水位调节系统控制策略从图4可以看出:双冲量水位调节系统控制策略由汽包水位测量差压变送器、PID调节器、差压式流量计(孔板或喷嘴+差压变送器+流量积算仪)或涡街流量计、数学运算器(加法器)、调节阀(或变频器)构成。
但当给水量频繁扰动时,控制系统却不能及时反映给水侧的扰动,存在一定滞后。
若给水母管压力经常有波动,给水调节阀前后压差无法保持正常,给水调节对象却没有自平衡能力。
此时的双冲量调节系统还是无法满足汽包液位的正常调节。
为了克服由于给水压力扰动的现象,我们将给水流量的信号也引入汽包液位调节系统,这样就构成了三冲量调节系统。
③三冲量水位调节系统三冲量水位调节系统是在单冲量调节系统和双冲量调节系统的基础上又引入了给水流量信号。
此时的调节系统利用汽包水位、蒸汽流量、给水流量三个参数进行液位调节。
蒸汽流量作为前馈信号;汽包水位为主参数,给水流量为副参数构成串级回路。
它是一个前馈-串级调节系统。
这种调节系统宜用于大型锅炉,因为锅炉容量越大,汽包的相对容水量越小,允许波动的蓄水量就更小。
如果给水中断,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发生危险;这样就对汽包水位控制提出更高的要求。
锅炉液位三冲量控制系统的组成形式较多,现分析如下。
2、三冲量调节系统的两种控制方案①方案1(如图5所示)图5 三冲量水位调节控制策略一用加减器位于调节器之前的方案,该方案实质上是前馈(蒸汽流量)加反馈控制系统,但被调参数为几个参数的综合量。
此控制方案是把PI调节器放在加减器的后面,因而三个参数都能得到PI调节规律的调节,但由于他们的动态特性各不相同,所以调节器的参数不易整定;同时由于调节器的测量是三个参数运算过后的数值,因此就不能保证汽包水位稳定在给定值上,因此这种控制策略不可行,在此仅作为讲解演示用。
②方案2(如图6所示)图6 三冲量水位调节控制策略二加减器和调节器构成了加减器位于调节器之后的方案,该方案与方案1相类似,仅是加法器位置从调节器前移至调节器后。
该方案相当于前馈-串级控制系统,此控制方案是把PI调节器放在加减器的前面,好处是抓住了主要矛盾。
汽包水位先经PI调节器调节,保证了汽包水位趋于给定位置。
系统稳定时,蒸汽流量信号和给水流量信号在加减器内相互平衡,能使系统趋于稳定。
两种方案都是用蒸汽流量、汽包水位、给水流量三冲量控制给水调节阀。
就两种三冲量控制方案相比较而言,图4方案优于图3方案。
3、三冲量的前馈-串级反馈控制系统三冲量的前馈-串级反馈控制系统的原理如图7所示。
图7 三冲量水位调节控制策略三在三冲量前馈-串级反馈调节系统中,主要冲量是水位,辅助冲量是蒸汽负荷和给水流量。
汽包液位为主变量,也是被控变量,它是反映锅炉汽包工作状态的主要工艺指标,也是保证锅炉安全工作的必要指标;蒸汽流量作为前馈信号引入,是为了克服蒸汽流量的波动对汽包液位的影响,并有效地克服由于假液位现象引起的控制系统误动作;给水流量为副变量,它引入目的是利用串级控制系统中副回路克服干扰的快速性来及时的克服给水压力变化对汽包液位的影响。
辅助冲量是为了提高控制品质而引入的。
液位控制器LC与流量控制器FC构成串级调节系统。
这种控制策略是一种实用、可靠的优选策略,这种控制策略结合最佳PID参数整定,那您的水位控制效中对该控制策略和参数整定方法做了详尽的介绍,要想成为汽包水位控制系统投自动的高手,不读这篇文章您会后悔。
根据串级控制系统选择主、副调节器正反作用的原则,水位调节器LC选反作用,流量调节器选为正作用;而给水调节阀的气开气关的选择,一般都是从安全角度考虑的。
如果高压蒸汽供给蒸汽透平压缩机的重要负荷时,为保护这些设备应选用气开(F.C)阀为宜。
如果蒸汽作为工艺生产中的热源时,为保护锅炉,应选用气关(F.O)阀为宜。
综合起来考虑,一般选带保位装置(F.I)的给水阀,即事故状态下该阀停在原位,在具体应用中选电动阀作为给水阀。
当水位由于扰动升高时,因LC反作用,它的输出下降进入运算器后,使FC给定值下降而输出增加,调节阀开度减小,给水量减少,水位也下降,直至回到设定值上达到新的平衡。
当蒸汽流量增加时,FC给定值增加而输出减小,调节阀开大,给水量增加,保持水、蒸汽平衡,使水位不变。
副回路克服给水自身的扰动,更进一步地达到自动控制,稳定水位的目的。
由于汽包液位是锅炉装置关键仪表,针对目前现有的单台变送器测量无法保证仪表的可靠性,如变送器故障、检测元件的故障、取压管路的堵塞、信号电缆的传输故障等问题。
因此我们将水位导致三冲量控制系统失灵。
从而提高控制的可靠性。
保证了锅炉的安全运行。
总之,锅炉汽包水位控制方案有诸多种,因每台锅炉的特性及实际工况的不同而异,就此所介绍的是使用常规仪表对锅炉汽包水位进行自动控制的几个较为典型的方案。
三冲量控制对单、双冲领域的广泛应用,又为汽包水位自动控制系统开拓了更加广阔的天空。
水位三冲量调节控制策略及串级调节参数整定方法2017/12/23 17:09:380人评论65974次浏览分类:技术方案文章地址:/tech/386.html锅炉汽包水位三冲量调节系统是火电厂锅炉核心控制之一。
汽包水位三冲量调节系统的给水调节阀动作频繁,锅炉水位对给水调节阀执行机构的动作比较敏感,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严重的危险情况,汽包水位三冲量调节系统关系到整个机组的安全运行:若汽包水位过高,会造成蒸汽带水;若汽包水位过低,会造成锅炉“干锅”,可能严重烧坏锅炉设备。
汽包水位三冲量调节系统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所以汽包水位的相关保护要完善可靠、汽包水位自动调节系统运行要平稳。
目前,汽包水位三冲量自动调节控制策略已经相当成熟,但在实际锅炉运行中会各种原因导致水位自动调节系统投入困难,甚至自动不能投入。
这种现象让人对串级三冲量调节系统的调节能力和控制策略产生疑问。
为此昌晖数显仪表与大家交流运用心得,对级三冲量调节系统进行定性分析,并对一些异常情况的处理办法进行探讨。
1、水位三冲量调节控制策略汽包水位三冲量调节系统使用的三个冲量分别是汽包水位、给水流量和蒸汽流量。
汽包水位作为主调(PID调节器)的输入信号,去抑制水位本身的偏差。
副调(外给定调节器)使用了一个反馈信号(给水流量)和一个前馈信号(蒸汽流量),以消除扰动和虚假水位。
各种介绍汽包水位三冲量调节系统的书籍中,都有对传递函数的计算,这些计算对系统设计很重要。
如果用经验调节法对于系统维护,则完全可以抛开理论计算。
昌晖仪表在此只对其物理意义进行定性思考和作一番揣测。
1.1 反馈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