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江苏省南京十三中、中华中学、金陵中学等十六校高三5月联考语文试卷及解析

合集下载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5月联考试题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5月联考试题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5月联考试题(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020.5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在常人的意念中,时间是________的,我们人人都有一颗听时心。

我们早已习惯于过去、现在、未来一维延伸的秩序,感受冬去春来、阴惨阳舒的四季流变,________于日月相替、朝昏相参的生命过程。

正因这种意念________,所以人们很容易被时间所驱使、所碾压,成为时间的奴隶。

A. 无可置辩徘徊根深蒂固B. 无可置疑徘徊坚如磐石C. 无可置辩徜徉坚如磐石D. 无可置疑徜徉根深蒂固2.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晋人风神潇洒,不滞于物,这优美自由的心灵找到一种最适宜表现他自己的艺术,这就是书法中的行草。

________这种超妙的艺术,只有晋人萧散超脱的心灵,才能心手相印,登峰造极。

①全在于下笔时点画自如② 如天马行空,游行自在③ 行草艺术纯系一片神机,无法而有法④ 从头至尾,一气呵成⑤ 一点一拂皆有情趣⑥ 又如庖丁之中肯綮,神行于虚A. ③④①⑤②⑥B. ③①⑤④②⑥C. ①④②⑥⑤③D. ④①⑤②⑥③3. 下列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B.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C. 东风又作无情计,艳粉娇红吹满地。

D. 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

4. 下列与“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渊源”一句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3分)( )A. 一拉动现在的铃,无限的过去未来皆遥相呼应。

B. 现在好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坦然面对未来。

C. 一个时代的思潮,不单纯只由这个时代而产生。

D.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已经发生的就让它过去。

二、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尚书都官员外郎王公墓志铭曾巩公讳益,字舜良。

2020年南京市第十三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0年南京市第十三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0年南京市第十三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往事沈从文这事说来又是十多年了。

算来我是六岁。

因为我第二次见到四叔时,他那条有趣的辨子就不见了。

那是夏天秋天之间。

妈怕我到外面乱吃东西,每天都要靠到她身边坐着,除了拿五个小钱到道门口去买士元的凉粉外,剩下便都不准出去了!至于为甚又能吃凉粉,那大概是妈知道士元凉粉是玫瑰糖,不致吃后生病吧。

本来那时的时疫也真凶,听隔壁瑞龙妈说,杨老六一家四口人,从十五得病,不到三天便都死了!爹好象到乡下江家坪老屋去了好久了,有天忽然要四叔来接我们,大概也就是闻到城里时疫的事情吧。

妈也不说什么,她知道大姐二姐都在乡里,我自然有她们料理。

只嘱咐了四叔不准大哥到乡下溪里去洗澡。

因大哥前几天回来略晚,妈摸他小辫子还湿漉漉的,知他必是同几个同学到大河里洗过澡了,还重重地打了他一顿呢。

四叔人不大肥,但很精壮。

妈常说这是会走路的人。

铜仁到我凤凰是一百二十里蛮路,他能扛六十斤担子,一早动身,不摸黑就到了,这怎么不算狠!他到了家时,便忙自去厨房烧水洗脚。

那夜我们吃的夜饭菜是南瓜炒牛肉。

妈拣菜劝他时,他又选出无辣子的牛肉放到我碗里。

真是好四叔呵!那时人真小,我同大哥还是各人坐在一只箩筐里被四叔担去的!大哥虽大我五六岁,但在四叔肩上似乎并不怎么不匀称。

乡下隔城有四十多里,妈怕太阳把我们晒出病来,所以我们天刚一发白就动身,到行有一半的唐峒山时,太阳还才红红的。

到了山顶,四叔把我们抱出来各人放了一泡尿,我们便都坐在一株大刺栎树下歇憩。

那树的杈桠上搁了无数小石头,树左边又有一个石头堆成的小屋子。

四叔为我们解说,小屋子是山神土地,为赶山打野猪人设的。

树上石头是寄倦的:凡是走长路的人,只要放一个石头到树上,便不倦了。

但大哥问他为甚不也放一个石子时,他却不作声。

他那条辫子细而长,正同他身子一样,我伸出手扯着他辫子只是拽。

2020年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2020年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3.
下面都是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诗句,以时间为序,从前到后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
②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③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
④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
⑤天将小雨交春半,谁见枝头花历乱。
⑥霜降滮池浅,秋深太白明。
A.④⑤①③⑥②
B.⑤④⑥③①②
C.④⑤①⑥③②
2020年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在下列文字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从屈辱到崛起、从到独立富强,经过67年的风雨前行,如今屹立在世界东方的,是一个生机盎然的中国。从温饱不足、欺凌到成为世界经济的新引擎、全球治理的主要参与者,经过67年的,如今铺陈在世界面前的,是一幅瑰丽无比的中国画卷。
(选自《贞观政要·礼乐第二十九》,有删节)
【注】①累叶陵迟:指家世衰落。②问名:古代婚礼“六礼”之一。男家请媒人问女方的名字和生辰八字。③结褵:成婚。
(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普责天下谱牒责:责备
B.或乖礼义之风乖:违背
C.不敦匹嫡之仪敦:勉励
D.或矜其旧望矜:同情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王安石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两皆胡姬。
含情欲说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捍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息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音乐己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1)本诗前八句是怎样刻画明妃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2)诗歌后四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D.《氏族志》的颁行,并没有能彻底革除燕、赵古姓和齐、韩旧族在嫁娶时贪图钱财、攀附权贵的不良风气,唐太宗对此很不满意。

2020届南京十三中、中华中学、金陵中学等十六校高三5月联考语文卷(讲评版)

2020届南京十三中、中华中学、金陵中学等十六校高三5月联考语文卷(讲评版)

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高三5月调研试题语文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在常人的意念中,时间是__▲__的,我们人人都有一颗听时心。

我们早已习惯于过去、现在、未来一维延伸的秩序,感受冬去春来、阴惨阳舒的四季流变,__▲__于日月相替、朝昏相参的生命过程。

正因这种意念__▲__,所以人们很容易被时间所驱使、所碾压,成为时间的奴隶。

A.无可置辩徘徊根深蒂固B.无可置疑徘徊坚如磐石C.无可置辩徜徉坚如磐石D.无可置疑徜徉根深蒂固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晋人风神潇洒,不滞于物,这优美自由的心灵找到一种最适宜表现他自己的艺术,这就是书法中的行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超妙的艺术,只有晋人萧散超脱的心灵,才能心手相印,登峰造极。

①全在于下笔时点画自如②如天马行空,游行自在③行草艺术纯系一片神机,无法而有法④从头至尾,一气呵成⑤一点一拂皆有情趣⑥又如庖丁之中肯綮,神行于虚真A.③④①⑤②⑥ B.③①⑤④②⑥ C.①④②⑥⑤③ D.④①⑤②⑥③3、下列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B.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C.东风又作无情计,艳粉娇红吹满地D.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

4、下列与“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以现在为渊源”一句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3分)A.一拉动现在的铃,无限的过去未来皆遥相呼应。

B.现在好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坦然面对未来。

C.一个时代的思潮,不单纯只由这个时代而产生。

D.一切过往,皆为序章,已经发生的就让它过去。

二,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尚书都官员外郎王公墓志铭曾巩公讳益,字舜良。

其先太原人,世久迁徙,而今家抚州之临川。

祥符八年举进士及第,初为建安主簿。

时尚少,县人颇易之,及观公所为,乃皆大畏服。

2020-2021学年南京市第十三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0-2021学年南京市第十三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0-2021学年南京市第十三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合欢树十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

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作得还要好。

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

“我那时可能还不到十岁呢。

”我听得很扫兴,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她就解释,我装作根本不再注意她,把她气得够呛。

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

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地白花的裙子。

二十岁,我的两条腿残废了。

为了我的腿,母亲的头上开始有了白发。

尽管医院已明说我的病目前没办法治,但母亲不死心,她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钱买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服用,让我洗、敷、熏、灸。

“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我说。

我一心只想着写小说,仿佛那东西能把残疾人救出困境。

可母亲仍不放弃,直到最后一回我的胯上被熏成烫伤,这对于瘫痪病人实在太悬了。

后来母亲发现我在写小说,她跟我说:“那就好好写吧。

”我听出来,她对治好我的腿也终于绝望,但又抱了新的希望。

“你小时候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她提醒我说。

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一样锲而不舍。

三十岁时,我发表了第一篇小说,母亲却已不在人世。

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又侥幸获奖,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七年。

获奖之后,登门采访的记者就多,大家都好心好意,认为我不容易。

但是我只准备了一套话,说来说去就觉得心烦。

我摇着车躲出去,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想,母亲为什么早早地走了呢?迷迷糊糊中,我似乎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老天爷可怜她,就召她回去了。

”这让我心里得到一点安慰。

睁开眼睛,风正在树林里吹过。

几年前,老街坊们就提醒过我:“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听了心里一阵抖。

还说,我家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

2020年南京市第十三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0年南京市第十三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0年南京市第十三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张大鼓①在鄂北,要问张大鼓是谁,乡亲们一定会说,是那个“赶酒席”的,这样说着的时候眼里露出不屑。

湖北人都知道打鼓说书,登上大雅之堂叫湖北大鼓,走村串户叫赶酒席。

②赶酒席是一种讨钱的营生,低人一等。

张大鼓只在外乡赶酒席,敲鼓击板信口编词,看见老人唱福禄吉祥人安康,看到孩子唱五子登科中状元,讨的是碗热饭。

只有在真正的酒席上与人搭档,他打鼓说书,搭档拿一空碗挨桌等客人打彩,最后才坐上残席。

③张大鼓干这营生,整个家当就是云板、小鼓和鼓签,没有一个安生的窝。

好姑娘不愿嫁他,差一点的他看不上,高的不成低的不就,打了一辈子光棍。

④年轻时张大鼓可风光了,依现在的说法那叫星,粉丝方圆几十里。

他要说书,太阳还没落山,家家大人派娃娃去占场子。

场子设在稻场,几十个娃每人画个圈,放上板凳、凉席、竹床,等到晚上一家人看戏。

张大鼓白皙清瘦,嗓音明亮,扮女角时眉目生辉,兰花指纤巧玲珑,细腰风摆杨柳,活像个大姑娘。

十里八乡的叫他张大鼓,谐音张大姑,掩盖了他当老师的称号。

⑤张大鼓正业是民办教师,教一年级语文。

他教书随意随性,把生字生词融于日常用语,四言八句信手拈来,或说或唱,有板有眼,要人哭就哭,要人笑就笑,不少学生听入迷,尿湿了裤子。

⑥张大鼓会说书,先在本村演,又被外村请,后来演到了乡里。

乡里书记喜欢听,说是曲艺,叫湖北大鼓,还称张大鼓是民间艺人。

乡里的戏台搭得高,张大鼓一曲《王大妈学文化》才演完,台下掌声如潮。

观众热情高,非要他再演一曲,张大鼓在兴头上,加演了《亲生的儿子闹洞房》。

这是曲新戏,人人夸他唱绝了,绝对是那个事。

没想到他一下台丢了饭碗,原因是戏里的张善良抛弃妻子,而乡里的书记恰巧与糟糠之妻打了脱离,准备停妻再娶。

张善良是现代陈世美,书记呢?大家同情张大鼓,说早晓得这结果,不该让他加演的。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0届高三下学期5月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0届高三下学期5月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0届高三模拟考试试卷语文(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020.5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在常人的意念中,时间是________的,我们人人都有一颗听时心。

我们早已习惯于过去、现在、未来一维延伸的秩序,感受冬去春来、阴惨阳舒的四季流变,________于日月相替、朝昏相参的生命过程。

正因这种意念________,所以人们很容易被时间所驱使、所碾压,成为时间的奴隶。

A. 无可置辩徘徊根深蒂固B. 无可置疑徘徊坚如磐石C. 无可置辩徜徉坚如磐石D. 无可置疑徜徉根深蒂固2.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晋人风神潇洒,不滞于物,这优美自由的心灵找到一种最适宜表现他自己的艺术,这就是书法中的行草。

________这种超妙的艺术,只有晋人萧散超脱的心灵,才能心手相印,登峰造极。

①全在于下笔时点画自如②如天马行空,游行自在③行草艺术纯系一片神机,无法而有法④从头至尾,一气呵成⑤一点一拂皆有情趣⑥又如庖丁之中肯綮,神行于虚A. ③④①⑤②⑥B. ③①⑤④②⑥C. ①④②⑥⑤③D. ④①⑤②⑥③3. 下列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B.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C. 东风又作无情计,艳粉娇红吹满地。

D. 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

4. 下列与“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渊源”一句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3分)()A. 一拉动现在的铃,无限的过去未来皆遥相呼应。

B. 现在好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坦然面对未来。

C. 一个时代的思潮,不单纯只由这个时代而产生。

D.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已经发生的就让它过去。

二、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尚书都官员外郎王公墓志铭曾巩公讳益,字舜良。

其先太原人,世久迁徙,而今家抚州之临川。

2025届江苏省南京十三中、中华中学高三第三次测评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5届江苏省南京十三中、中华中学高三第三次测评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5届江苏省南京十三中、中华中学高三第三次测评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隶变”是古汉字演变为现代汉字的起点,也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汉字形态逐渐由线条圆转、“依类象形”的篆书,转向点画顿挫、笔性丰富、渐趋平直的隶书,变得更容易辨识。

一般认为,隶变始于秦国文字,是俗体流行所推动的结果。

然而,隶变这一过程具有长期性、复杂性,我认为,从战国楚简中亦可追寻到部分“隶变”的踪迹以及书法艺术的自觉演变。

学界曾有观点认为,在秦朝推行“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后,楚文或毁于秦火,或葬于地下。

楚文的消失似乎显得顺理成章,但事实却没有那么简单。

“书同文”所统一的主要是公文用语和用字规范,六国多样化的书写习惯是难以同一的,因此楚文的融合、转化、演进具备一定可能性。

从现有文献、文物来看,楚简的书体、字体和笔法形态呈现出多样性特征,具备了毛笔书写、多面出锋、用墨自然、笔性灵动、点画多样、提按顿挫、平直折转等书法艺术元素。

这些包含篆、草、隶、楷、行点画的楚简文字,极富人文笔性,其点画的多样性成为一种生生不息的书法艺术母体。

楚国简帛文字的多样性亦造就了不同书风,各个篇目,自成系统。

仅以部分郭店楚墓竹简为例,《唐虞之道》温润静穆、淳朴内敛;《尊德义》苍茫奔放、起伏跌宕;《老子·甲》整齐严谨、雅致精微。

关于楚帛文字,郭沫若先生认为:“体式简略,形态扁平,接近于后代的隶书。

”古文字学家裘锡圭先生也认为:“如果秦没有统一全中国,六国文字的俗体迟早也是会演变成类似隶书的新字体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江苏省南京十三中、中华中学、金陵中学等十六校高三5月联考
语文试卷
★祝考试顺利★
(解析版)
一、语言文字运用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常人的意念中,时间是____的,我们人人都有一颗听时心。

我们早已习惯于过去、现在、未来一维延伸的秩序,感受冬去春来、阴惨阳舒的四季流变,____于日月相替、朝昏相参的生命过程。

正因这种意念____,所以人们很容易被时间所驱使、所碾压,成为时间的奴隶。

A. 无可置辩徘徊根深蒂固
B. 无可置疑徘徊坚如磐石
C. 无可置辩徜徉坚如磐石
D. 无可置疑徜徉根深蒂固
【答案】D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

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

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无可置辩:没有什么可以争辩的,表示确凿无疑。

无可置疑: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

语境应该是讲“时间是不需要怀疑的”,选用“无可置疑”。

徘徊:指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比喻犹豫不决,也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

徜徉:彷徨,心神不宁,陶醉于某事物当中。

结合“日月相替、朝昏相参的生命过程”分析,选用“徜徉”。

根深蒂固:比喻基础深厚,不容易动摇。

坚如磐石:像大石头一样坚固,比喻不可动摇。

形容意念坚定的,选用“根深蒂固”。

故选D。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晋人风神潇洒,不滞于物,这优美自由的心灵找到一种最适宜表现他自己的艺术,这就是书法中的行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超妙的艺术,只有晋人萧散超脱的心灵,才能心手相印,登峰造极。

①全在于下笔时点画自如②如天马行空,游行自在
③行草艺术纯系一片神机,无法而有法④从头至尾,一气呵成
⑤一点一拂皆有情趣⑥又如庖丁之中肯綮,神行于虚真
A. ③④①⑤②⑥
B. ③①⑤④②⑥
C. ①④②⑥⑤③
D. ④①⑤②⑥③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

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

结合前面的“行草”及六句内容分析,③为领起句,紧承上文;①承③,后文阐释①的“点画”;
②是对④的进一步说明,结合“如”“又如”分析,②在⑥前面。

综合分析,B项正确。

故选B。

3.下列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B.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C. 东风又作无情计,艳粉娇红吹满地
D. 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

【答案】C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A项,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为比喻修辞。

B项,深秋时节的密雨,象给上千户人家挂上了层层的雨帘;落日时分,夕阳掩映着的楼台,在晚风中送出悠扬的笛声。

为比喻修辞。

C项,东风又施行着无情的心计,娇艳的红花被它吹落了满地。

为拟人手法。

D项,中秋月色,有如浩浩江水,一泻千里;半夜潮声,仿佛十万军马,奔腾前进。

为比喻修辞。

故选C。

4.下列与“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以现在为渊源”一句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
A. 一拉动现在的铃,无限的过去未来皆遥相呼应。

B. 现在好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坦然面对未来。

C. 一个时代的思潮,不单纯只由这个时代而产生。

D.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已经发生的就让它过去。

【答案】A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理解语句内涵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需要抓住关键词语分析,分析词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