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本科实验2w凝集反应课件
合集下载
凝集反应和沉淀反应课件

第五章 凝集反应和沉淀反应 (P37)
凝集反应 (agglutination reaction)
概念:
细菌、细胞等颗粒性抗原悬液加 入相应抗体,在电解质存在下,两者 特异性结合,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 象。
Ag 凝集原 agglutinogen Ab 凝集素 agglutinin
颗粒性抗原: 凝集反应
原理:将已知抗体吸附于颗粒性载体 上,检测未知抗原
反向间接血凝试验结果判定
3.间接凝集抑制反应
方法:
待测样本(可溶性Ag?)+已知Ab
→ +已知致敏Ag颗粒(已成为颗粒性 Ag) → 观察是否有凝集现象
凝集为阴性,说明标本中无相应Ag; 不凝集为阳性,说明标本中有相应Ag
如: 用胶乳凝集抑制试验检测尿液 中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体液免疫测定种类及敏感度
反应名称 抗原 结果 敏感度(m g/ml)
直接凝集 颗粒 凝集
0.5~1.0
间接凝集 抗原 现象
0.001~0.003
环沉
20~30
双扩
可溶 沉淀
3~5
单扩
抗原 现象
12~110
放射扩散
3~10
免疫电泳
50~200
思考题:
1.玻片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的区 别
2.反向间接凝集试验、间接凝集抑制 试验的原理及实例
协同凝集试验
协同凝集试验实际是用已知 抗体检测未知抗原,可用于的 细菌、病毒的直接检测
5 明胶凝集试验(gelatin-gglutination ,GAT)
属正向间接凝集反应 方法:
粉红色明胶颗粒吸附病毒抗原(称为致敏 Ag颗粒)+待测血清→观察有无凝集现象。 凝集为阳性,说明血清中含相应的病毒Ab; 不凝集为阴性,说明无相应Ab。 用途:常用于抗HIV-1抗体及抗精子抗体的 检测
凝集反应 (agglutination reaction)
概念:
细菌、细胞等颗粒性抗原悬液加 入相应抗体,在电解质存在下,两者 特异性结合,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 象。
Ag 凝集原 agglutinogen Ab 凝集素 agglutinin
颗粒性抗原: 凝集反应
原理:将已知抗体吸附于颗粒性载体 上,检测未知抗原
反向间接血凝试验结果判定
3.间接凝集抑制反应
方法:
待测样本(可溶性Ag?)+已知Ab
→ +已知致敏Ag颗粒(已成为颗粒性 Ag) → 观察是否有凝集现象
凝集为阴性,说明标本中无相应Ag; 不凝集为阳性,说明标本中有相应Ag
如: 用胶乳凝集抑制试验检测尿液 中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体液免疫测定种类及敏感度
反应名称 抗原 结果 敏感度(m g/ml)
直接凝集 颗粒 凝集
0.5~1.0
间接凝集 抗原 现象
0.001~0.003
环沉
20~30
双扩
可溶 沉淀
3~5
单扩
抗原 现象
12~110
放射扩散
3~10
免疫电泳
50~200
思考题:
1.玻片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的区 别
2.反向间接凝集试验、间接凝集抑制 试验的原理及实例
协同凝集试验
协同凝集试验实际是用已知 抗体检测未知抗原,可用于的 细菌、病毒的直接检测
5 明胶凝集试验(gelatin-gglutination ,GAT)
属正向间接凝集反应 方法:
粉红色明胶颗粒吸附病毒抗原(称为致敏 Ag颗粒)+待测血清→观察有无凝集现象。 凝集为阳性,说明血清中含相应的病毒Ab; 不凝集为阴性,说明无相应Ab。 用途:常用于抗HIV-1抗体及抗精子抗体的 检测
实验二 凝集 沉淀反应24页PPT

实验二 凝集 沉淀反应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实验二抗体制备和凝集反应沉淀反应PPT参考课件

12
Ⅰ 单向琼脂扩散实验:
琼脂中含抗体
Ag
Ag
Ag
Ag
Ag
1:80
1:40 1:20
1:10
未知
沉淀环直径平方
抗原浓度
13
Ⅱ 双向琼脂扩散实验:
14
方法:
1. 微波炉中彻底融化1% 琼脂
2. 取5ml 琼脂均匀铺在载玻片上
凝固
3. 在琼脂板上打5个孔
4. 在孔中加入相应样品 5. 37℃, 孵育24h
7
4. 预期结果
上清 清亮 轻度混浊 中等混浊 混浊 与对照相同
沉淀 大的凝集块 大多凝集管底 小、部分凝集块 很小的凝集颗粒 无凝集现象
凝集程度 ++++ +++ ++ + -
8
管底沉淀 凝集程度
最高稀释比例
待测血清的滴度
9
Test 2 沉淀反应
——琼脂扩散实验
10
沉淀反应:
➢ 经典抗原抗体反应的一种。
制备绵羊红细胞溶液20%、 25%、30%、40%
取0.1ml 皮下注射
免疫小鼠
18
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 网络,如有帮助请下载!
➢
+
可溶性抗原
➢ 分类:
✓ 琼脂扩散 ✓ 环状沉淀反应 ✓ 絮状沉淀反应 ✓ 免疫电泳
相应抗体
沉淀线或沉淀环
11
➢ 琼脂扩散实验:
✓ 可溶性抗原和抗体在琼脂中扩散,相遇,在适当比例 下形成沉淀线或沉淀环。
✓ 分类:
单向琼脂扩散实验: 仅抗原或抗体扩散 —— 定量实验
双向琼脂扩散实验: 抗原和抗体同时扩散 —— 定性实验
Ⅰ 单向琼脂扩散实验:
琼脂中含抗体
Ag
Ag
Ag
Ag
Ag
1:80
1:40 1:20
1:10
未知
沉淀环直径平方
抗原浓度
13
Ⅱ 双向琼脂扩散实验:
14
方法:
1. 微波炉中彻底融化1% 琼脂
2. 取5ml 琼脂均匀铺在载玻片上
凝固
3. 在琼脂板上打5个孔
4. 在孔中加入相应样品 5. 37℃, 孵育24h
7
4. 预期结果
上清 清亮 轻度混浊 中等混浊 混浊 与对照相同
沉淀 大的凝集块 大多凝集管底 小、部分凝集块 很小的凝集颗粒 无凝集现象
凝集程度 ++++ +++ ++ + -
8
管底沉淀 凝集程度
最高稀释比例
待测血清的滴度
9
Test 2 沉淀反应
——琼脂扩散实验
10
沉淀反应:
➢ 经典抗原抗体反应的一种。
制备绵羊红细胞溶液20%、 25%、30%、40%
取0.1ml 皮下注射
免疫小鼠
18
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 网络,如有帮助请下载!
➢
+
可溶性抗原
➢ 分类:
✓ 琼脂扩散 ✓ 环状沉淀反应 ✓ 絮状沉淀反应 ✓ 免疫电泳
相应抗体
沉淀线或沉淀环
11
➢ 琼脂扩散实验:
✓ 可溶性抗原和抗体在琼脂中扩散,相遇,在适当比例 下形成沉淀线或沉淀环。
✓ 分类:
单向琼脂扩散实验: 仅抗原或抗体扩散 —— 定量实验
双向琼脂扩散实验: 抗原和抗体同时扩散 —— 定性实验
凝集反应PPT

1
2
345
67
阴性对照
步骤:
④每管内都加鸡红细胞0.5ml ⑤混匀后放入恒温箱内1.5h,观察结果
1
2
3
4
567
阴性对照
血清稀释倍数:
1:20 1:40 1:40 1:80
1:80 1:160 1:320 1:640 1:160 1:320 1:640 1:1280
方 法:
①拿出七只试管标号; ②用玻璃吸管在每管内都加生理盐水0.5mL;
实验内容
一、试管凝集实验(半定量) 二、玻片检测实验(定性)
实验目的
掌握:直接凝集反应的原理;抗体 效价的判定 熟悉:血型检测方法 了解:凝集反应的应用
一、试管凝集试验
抗原、抗体在试管中反应故名试管凝集 试验,帮助诊断疾病兔细。抗胞鸡抗红体 原鸡理红:细取胞 待检血清倍比稀释后,加入某种 己知抗原,测定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及其 抗体效价。属于半定量试验。 抗体效价的判定:产生明显凝集反应(++)
玻片凝集试验为定性试验方法。 原理:用已知抗体作为诊断血清,与受检颗粒抗原 如菌液或红细胞悬液各加一滴在玻片上混匀,数分 钟后即可用肉眼观察凝集结果,出现颗粒凝集的为 阳性反应。
此法简便、快速,适用于从病人标本中分离得到 的菌种的诊断或分型,还用于红细胞血型的鉴定。
实验器材:
• 酒精、消毒棉棒、采血针、双凹玻片、记号笔、 牙签、废物缸; • ABO、Rh血型诊断试剂。
实验方法:
抗A
抗B
抗D
结果判定:
• 若在玻片凹孔中出现凝集反 应,可见红细胞凝集成团, 即可见到呈红色点状或小片 状凝集块浮起;
• 若无凝集反应出现,红细胞 散在均匀分布于诊断血清中;
医学免疫学实验之凝集反应和沉淀反应课件16页PPT

类风湿因子的检测
Normal serum
Patient’s serum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Macroscopic agglutination of latex(乳胶颗粒) coated with human IgG serum from a patient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梅毒快速血清反应素RPR试验
1、4孔加AFP阳性对照 2、3、5、6孔加待检血清
3. 置于湿盒,37C 24h
•结果下周观察
学号
1
6
2
5
3
4
抗AFP抗体
对流免疫电泳检测血清中AFP
• 1、3孔加抗AFP抗体
+
• 2孔,AFP阳性对照血清
1
• 4孔,待检血清
3
pH 8.6巴比妥缓冲液
2
-
4
第2次 凝集反应与沉淀反应
1. 试管凝集(操作) 2. 双向扩散(操作)、对流免疫电泳(示教) 3. 抽血(每组一人,下次实验用)
• 肥达反应结果(观察结果注意:勿摇;先看对照管)
- 不凝集 + 小部分凝集,管底小量凝集,上层液体较混浊 ++ 部分凝集,管底部分凝集,上层液体微混浊 +++ 大部分凝集,凝块非全部下沉于管底而是稍有铺开,上层液体澄清 ++++ 完全凝集,管底有边缘不整齐的膜状凝集块,上层液体澄清透明。
沉淀反应 Precipitation Tests
RPR是心脂质(而不是密螺旋体的)梅 毒抗体试验,在疾病初期呈阳性。 将病人血清与炭联心脂质抗原试剂 混合,阳性血清显示凝集抗原颗粒。 (4分钟后观察颗粒凝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向免疫扩散
2. 双向免疫扩散
【原理】
• 可溶性抗原与抗体分别加到琼脂板上相应的小孔中,两 者各自向四周扩散,若抗原与抗体相对应,两者相遇即 发生特异性结合,并在比例合适处形成白色沉淀线。
• 可以用已知抗体(或抗原)检测未知抗原(或抗体), 鉴定抗原性物质或免疫血清的浓度、纯度以及比较抗原 之间的异同点。
定义:的条件下,如果两者比例适当, 在一定的温度下经过一定的时间,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凝 集块,这种现象叫做凝集反应。
凝集反应
直接凝集反应
【原理】 细菌、螺旋体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在适当电解 质存在的条件下,可以直接与相应的抗体特异性 结合,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块。
实验二
Part I 凝集反应 Part II 沉淀反应 Part III 免疫器官的组织结构观察
123
实验内容
• 凝集反应 – 直接凝集反应:玻片凝集
• ABO血型鉴定
• 沉淀反应
– 环状沉淀 – 琼脂扩散技术:单向免疫扩散、双向免疫扩散 – 电泳技术:对流免疫电泳实验
• 免疫器官的组织结构观察
Part I 凝集反应
• 皮质区 浅皮质区(非胸腺依赖区):B细胞区(淋巴滤泡) 深皮质区(胸腺依赖区):T细胞、M 、内皮细胞
• 髓质区 髓索:B细胞,浆细胞,部分T细胞和M 髓窦:大量M
2. 淋巴结(lymph node) 淋巴结皮质
被膜 淋巴小结 被膜下淋巴窦
深(副)皮质区
2. 淋巴结(lymph node)
对准序号加样
3. 对流免疫电泳试验
【原理】
• 在双向免疫扩散基础上加电泳的方法。 • 带电胶体颗粒在电场中移动的方向与其所带电荷有关。
抗原在pH8.6的缓冲溶液中带负电荷,由阴极向阳极移 动。抗体为球蛋白,只带微弱的负电荷,分子量又大, 因为电渗作用反而向负极倒退。 • 抗原与抗体在琼脂两孔间相遇时,在两者比例适当处形 成白色沉淀线。
抗原、抗体在电场中定向移动,被限制了多方向自由扩 散的倾向,因而提高了实验敏感度,且沉淀线出现较快, 可在1小时之内观察结果,所以可用于快速诊断。
【实验器材】
1. 0.05mol/L,pH8.6巴比妥缓冲液。 2. 抗AFP血清,已知AFP阳性血清,待检血清。 3. 玻片、吸管、打孔器、微量移液器、电泳仪等。
【原理】
1. 单向免疫扩散
将某种特异性抗体混合于琼脂中,再于含抗体的琼脂板上 打孔,将一定量的抗原加入孔中。孔中抗原向四周呈辐射 状扩散。若抗原与已知抗体相对应,在两者比例适合处即 出现由IC所形成的沉淀环,其大小与抗原浓度成正比。
此实验属于定量实验。主要用于测定血清IgG、IgM、IgA 和补体成份的含量。
实验报告
1. ABO血型鉴定的原理、步骤、结果、分析; 2. 对流免疫电泳实验的原理、步骤、结果、分析; 3. 绘制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脾脏)的镜下观察结果。
(HE染色 观察倍数)
值日
请排好值日生,清理实验桌面,打扫实验室卫生。
下次实验内容
• 补体参与的实验----免疫血清的制备与应用(三)
2、每组同学归纳整理一份预习报告,可以是word电子文档打印,宋体、 小四号、1.5倍行距,2000字左右。
3、每位同学都要查资料,小组成员共同完成。
The End Thank You
免疫器官的种类 中枢免疫器官:胸腺,骨髓,法氏囊(鸟类) 外周免疫器官: 淋巴结,脾脏
法氏囊(Bursa of Fabricius)
免疫器官
1. 胸腺(Thymus)
胎儿胸腺
成人胸腺
1. 胸腺(Thymus)
小叶间隔 皮质
髓质 胸 腺 (HE染色, 10×10)
2. 淋巴结(lymph node)
– 补体溶血反应 – 补体结合实验
• T细胞数量及其功能检测
– 淋巴细胞的分离与纯化 – E花环形成实验 – 淋巴细胞转化实验
预习报告
临床案例 患者陈×,男性,30岁,未婚。自述有静脉注射毒品史2年余,1年前体重明显减轻、 近3月发热、干咳,因近日自感觉呼吸不畅,并伴进行性视力下降,到医院就诊。 体格检查:腿部及手臂皮肤多个紫褐色结节,直径约lmm至lcm大小不等、触痛; 口咽部白膜合并溃疡;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肺部可闻及干啰音。眼底检查显示视 网膜动脉充血、视乳头水肿出血。胸片显示肺门周围间质性肺浸润。支气管肺泡灌 洗液中可见成团微生物,银染阳性。HIV抗体阳性。CT扫描轻度脑萎缩。口腔涂片 发现念珠菌。HIV mRNA水平为20 000拷贝/m1。 临床诊断:艾滋病。 问题:该病人需要检测T淋巴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可以用哪些方法进行测定?并简 述其原理。 要求:1、可以查阅资料获得检测T细胞数量、功能的方法。(至少2种方法)
【实验器材】
1. 抗A 、抗B标准血清、生理盐水; 2. 塑料板、采血针、试管、滴管、消毒棉棒、牙签、
记号笔等。
【实验步骤】
注意事项 1. 消毒处干燥后再取血 2. 滴管不可与抗体液面接触 3. 不可用牙签的同一头混合液体
红细胞血悬1液滴 NS 5滴
抗A 1滴
抗B 1滴
A
B
红细胞悬液 1滴
【实验结果判断】
髓窦 髓索
淋巴结髓质
3. 脾(spleen)
3. 脾(spleen) 脾脏的基本结构:白髓
3. 脾(spleen) 脾脏的基本结构:红髓
小结
抗原抗体检测:特异性、可见性
1. 凝集反应:颗粒性抗原 直接凝集反应 玻片凝集----定性
2. 沉淀反应:可溶性抗原 定性:双扩、对流免疫电泳(双扩+电泳) 环状沉淀 定量:单扩
抗体
抗原
可用已知抗体(或抗原)检测未知抗原(或抗体),鉴定抗原 性物质或免疫血清的浓度、纯度以及比较抗原之间的异同点。
【实验步骤】
1
6
2
1 62
53 4
24h
53 4
⑴ 中央 孔:抗体(AFP诊断血清)。 ⑵ 1、4孔:阳性对照(AFP阳性血清);
2、3、5、6孔:相应待检抗原。 ⑶ 放入湿盒内,24h后检查结果。
血型 抗A血清
抗B血清
A型
B型
AB型
O型
【原理】
Part II 沉淀反应
可溶性抗原(多糖、蛋白质、类脂等)与相应抗体特异性结 合,在电解质存在的条件下,如果两者比例适当,在一定的 温度下经过一定的时间,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沉淀物,这种 现象称为沉淀反应。
【分类】
• 环状沉淀 • 免疫扩散技术:双向免疫扩散、单向免疫扩散 • 电泳技术:对流免疫电泳、免疫电泳、火箭免疫电泳
【实验步骤】 电极+
-电极
1
2
34
1
2
34
抗AFP血清 抗AFP血清
Ab
Ab
已知阳性血清
Ag
待检血清
电极+
-电极
1
2
? 3 4
1
2
? 3 4
抗AFP血清 抗AFP血清
Ab
Ab
已知阳性血清
Ag
待检血清
Part III 免疫器官的组织结构观察
免疫系统:机体执行免疫应答和免疫功能的重要系统。
免疫器官----骨髓、胸腺、淋巴结、脾脏等; 免疫组织----淋巴小结、弥散的淋巴组织等; 免疫细胞----T细胞、B细胞、NK细胞等; 免疫分子----抗原、抗体、细胞因子等。
【分类】
玻片凝集 ABO血型鉴定
ABO血型鉴定
人类ABO血型系统
【原理】
人类ABO血型抗原分A、B两种。A型血者红细胞膜上有 A抗原,B型血者红细胞膜上有B抗原,AB型有A、B两种抗 原,O型则不含A、B抗原。
用已知的抗A或抗B试剂与受检者红细胞混合时,抗A和 /或抗B血清与红细胞表面上的相应抗原结合而引起红细胞凝 集,根据其凝集状况便可判定受试者的血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