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地球之巅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登上地球之巅》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登上地球之巅》课后练习题(附答案)基础训练1.给下列红色字注音。
A.冰镐()镶有()滞留()B.砭骨()履践()迸散()C.挣扎()轮廓()窒息()D.匍匐()崔巍()颤栗()2.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潦绕凄励养精畜锐B.峰颠泛骨斩钉结铁C.瑰丽辩认一口同声D,俯跌携带横亘绵长3.下列红色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养精蓄锐(勇气)体力不济(补益)B.情不自禁(受不住)异口同声(相同)C.勇往直前(去)拾金不昧(隐瞒)D.临危不惧(遇到)流芳百世(美名)4.造词填空。
(1)他用双手____________进岩缝,脚尖____________尖着岩面,使出全身力量____________地上升。
A.伸踩一点一点B.插蹬一点一点C.抓踩一寸一寸D.插蹬一寸一寸(2)即使有完美的体格,旺盛的精力,假如他的____________不足以忍受砭骨的大冰雪,____________不敢履践悬岩的边沿,____________不能在死一样的昏睡病袭时奋勇前进,他仍将不能到达顶峰。
A.意志B.勇气C.神经5.表达方式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5月24日清晨,阳光灿烂,珠穆朗玛尖锥形的顶峰耸立在蓝天之上,朵朵白云在山岭间缭绕不散。
B.举目四望,朦胧的夜色中,珠穆朗玛峰山区群峰的座座黑影,都匍匐在他们脚下。
现在,他们三人的头顶上,只有闪闪发光的星斗,再也找不到任何可以攀登的山岩了。
C.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
珠穆朗玛峰的黑影在他们面前开始普通得非常低矮了。
D.突击队员们走了大约两个钟头,才上升了约七十米。
6.续写,使之构成排比句式。
人是在挑战极限中成长。
攀登过绝顶的高峰,才知坎坷的渺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查阅资料,用简明的语言说明珠穆朗玛峰是怎样形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高训练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只有顶峰还露出隐约的(),王富洲、屈银花和贡布三人匍匐在地上,依靠着星光和反照的雪光辨认路途,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努力。
九年级语文《英雄登上地球之颠》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英雄登上地球之颠》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学习要点】一、了解登山英雄们攀登地球之巅的艰难过程,感受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二、学习本文将抒情、议论和叙述紧密结合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在叙述中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三、学习登山英雄们不畏艰险,依靠集体的力量战胜重重困难,胜利完成攀登珠峰的精神品质和英雄行为,培养学生战胜逆境的心理品质。
【背景知识】作者简介郭超人(1934—2000),某某武穴人,高级记者,1956年毕业于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
先后任新华社某某分社、某某分社、某某分社记者、副社长,新华社秘书长、副社长。
1992年11月起任新华社社长。
中共十三届、十四届、十五届中央委员。
50年代曾采写大量新闻报道揭露某某农奴制的黑暗,60年代随中国登山队完成攀登珠穆朗玛峰和希夏邦马峰的报道,70年代采写的《驯水记》歌颂了中国人民与大自然作斗争的伟大业绩,在某某采写的《某某调查》揭露了“四人帮”在农村推行极“左”路线的弊端。
已出版的新闻作品有《向顶峰冲刺》《某某十年间》《万里神州驯水记》《时代的回声》等。
【重点字词】1、读准下列加粗字的读音缭绕(liáo rào)砭骨(biān)履践(lǚ jiàn)X巍(cuīwēi)滞留(zhì)窒息(zhì)匍匐(pú fú)养精蓄锐(xù ruì)巉岩(chán)朦胧(méng long)嗡嗡(wēng)2、理解下列词语砭骨:刺入骨髓,形容使人感觉非常冷或疼痛非常剧烈。
履践:踩踏。
X巍:形容山高大雄伟。
缭绕:回环旋转。
养精蓄锐:养息精神,积蓄力量。
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异口同声:形容很多人说同样的话。
创举:从来没有过的举动或事业。
【重点解读】课文选自新华社记者郭超人撰写的纪实通讯《英雄登上地球之巅》。
原文是以九个小标题的形式分阶段地记述了由王福洲率领的突击小组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全部过程。
2021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学案含答案

2021年⼈教版七年级语⽂下册学案含答案⽬录第⼀单元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2 爸爸的花⼉落了 (4)3 丑⼩鸭 (7)4 诗两⾸ (9)5 伤仲永 (11)写作训练:成长的烦恼 (13)单元⾃我过关检测(⼀) (16)第⼆单元6 黄河颂 (21)7 最后⼀课 (23)8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26)9 ⼟地的誓⾔ (28)10 ⽊兰诗 (30)写作训练:黄河,母亲河 (32)单元⾃我过关检测(⼆) (35)第三单元11 邓稼先 (40)12 闻⼀多先⽣的说和做 (43)13 ⾳乐巨⼈贝多芬 (46)14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50)15 孙权劝学 (52)写作训练:我也追“星” (55)单元⾃我过关检测(三) (58)第四单元16 社戏 (63)17 安塞腰⿎ (66)18 ⽵影 (69)19 观舞记 (71)20 ⼝技 (73)写作训练:戏曲⼤舞台 (76)单元⾃我过关检测(四) (78)第五单元21 伟⼤的悲剧 (83)22 荒岛余⽣ (86)23 登上地球之巅 (90)24 真正的英雄 (93)25 短⽂两篇 (95)写作训练:漫话探险 (98)单元⾃我过关检测(五) (100)第六单元26 猫 (104)27 斑羚飞渡 (106)28 华南虎 (109)29 马 (111)30 狼 (112)写作训练:马的世界 (115)单元⾃我过关检测(六) (117)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习⽬标】1.品味学习⽂章⽣动、准确传神的语⾔,丰富⾃⼰的语汇,提⾼⾃⼰的语⾔表达能⼒。
2.把握本⽂叙事写景井然有序的特点。
【学习重点】1.品味学习⽂章⽣动、准确传神的语⾔,丰富⾃⼰的语汇,提⾼⾃⼰的语⾔表达能⼒。
【学习难点】把握本⽂叙事写景井然有序的特点。
【课时安排】2课时第⼀课时⼀、课前⾃学(⼀)了解作者及作品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字豫才,伟⼤的⽂学家,思想家,⾰命家。
作品有⼩说集《彷徨》、《呐喊》,散⽂集《朝花⼣拾》,散⽂诗集《野草》。
中考记叙文阅读之线索专题练习

中考记叙文阅读之线索专题练习记叙文中的线索线索在记叙文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可以是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某物、情感或某一问题等。
通过选择适当的线索,作者可以将文章中的材料有机地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是一种常见的方式。
例如,《伟大的悲剧》通过时间的推移来叙述了XXX和他的队员的悲壮失败和覆灭。
文章中使用了一系列时间标记,如1912年1月16日、1月18日、2月17日夜里1点钟、3月2日、一天中午、3月21日和3月29日等。
以空间的变换为线索也是一种常见的方式。
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通过地点的转移来组织材料,从而展示人物的见闻和感受。
类似的文章中,人物活动的空间很大,地点的转换很具体而且明显,至少变换的地点有两个或两个以上。
《登上地球之巅》中的登山运动员的行踪也是通过时空的推移来组织的,由于地点的转变是靠任务活动来实现的,所以,这类文章的线索也被称为“以人物活动为线索”或“任务行踪为线索”。
以人物为线索也是一种常见的方式。
例如,《最后一课》中,“我”是贯穿全文的线索,通过“我”的视角来叙述故事。
以一事为线索是指通过一个事件来展开故事。
例如,《皇帝的新装》中,情节发展的线索是皇帝的新装,从“爱新装”到“展新装”。
以一物为线索也是一种常见的方式。
这个“一物”可以是具体的物件,如《羚羊木雕》中的“羚羊木雕”,也可以是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如《爸爸的花儿落了》中的“花儿落了”。
最后,以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也是一种方式。
通过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来展示故事的发展和主题的阐述。
这个问题似乎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因为每个人对世界的理解和认识都不尽相同。
但是,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线索去探究这个问题。
一条线索是从人类的历史和文化角度出发,探讨世界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我们可以通过了解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传统、俗和,来认识世界的多元性。
例如,中国的春节、美国的感恩节、印度的排灯节等,都是反映不同文化的重要节日。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第23课登上地球之巅3.阅读鉴赏

初中语文试卷马鸣风萧萧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3课《登上地球之巅》3.阅读鉴赏1.【题目】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只有顶峰还露出隐约的(),王富洲、屈银花和贡布三人匍匐在地上,依靠着星光和反照的雪光辨认路途,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努力。
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
珠穆朗玛顶峰的黑影在他们面前变得非常()了。
到达8830米左右的地方,王富洲、屈银花和贡布三人的氧气已经全部用完。
但这时风也渐渐变小了。
这对攀上顶峰十分有利。
他们站在岩坡上沉默了片刻。
王富洲首先开口说:“同志们,我们三人现在担负着攻克主峰的任务。
氧气没有了,继续前进虽然可能发生危险。
但是我们能后退吗?”屈银花和贡布用斩钉截铁的语气异口同声地回答:“继续前进!”他们抛掉背上的空氧气筒,()而()地开始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艰难而危险的攀登。
1.文中空白处选词应是()。
A.外形高大大胆果断B.轮廓低矮果断大胆C.轮廓低矮大胆果断D.外形高大果断大胆2.选文按什么顺序记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简析文中两段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中显示攀登珠峰最艰难的障碍是什么?为什么要写这些障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选文表现出运动员怎样的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他们站在岩坡上沉默了片刻”,他们想了些什么?请写一段心理描写,模拟他们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该题设计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练习册语文答案

弄潮在潮头博浪嬉戏。 漂渺即漂渺,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渴睡很想睡觉。 17《安塞腰鼓》 捶用拳头或棒缒敲打。 亢奋 à 极度兴奋。 瞳仁 ó 瞳孔中有人像就是看它的人像。 恬静 á 安静。 晦暗 ì 昏暗。 羁绊 ī 缠住不能脱身,束缚。 羁,约束。 蓦然 ò 突然。 冗杂 ǒ 繁杂。 震撼 èà 震动,摇撼。 元气淋漓 íí 指人的生命力旺盛。 战栗战抖,发抖。 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戛然而止 á 声音突然中止。 搏击奋力斗争和冲击。 大彻大悟完全领悟,完全明白了。 18《竹影》 幽暗昏暗。
21《伟大的悲剧》 拽 à 拉。 坚持不懈 è 坚决保持维护或进行,不松懈。 战栗 ì 颤抖。 闻所未闻听到从来没有听到过的。 形容事物非常稀罕。 徒劳 ú 无益的耗费劳力。 风餐露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也说露宿风餐。 夺眶而出 à 因为情感的触动眼泪一下子涌出。 精疲力竭 é 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 闷闷不乐 è 因有不如意的事而心里不快活。 毛骨悚然 ǒ 形容很害怕的样子。 洋洋得意形容感到十分满意的样子。 履行 ǚ 实践自己答应做的或应该做的事。 怏怏不乐 à 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神情。 姗姗来迟 ā 形容来得很晚。 忧心忡忡 ō 忧愁的样子。 吞噬 ì 吞食;并吞。 语无伦次 ú 话讲得很乱,没有层次。 羸弱 é 瘦弱。 22《荒岛余生》
惨白面容苍白。 操练以队列形式学习和练习军事或体育等方面的技能。 惩罚 é 严厉的处罚。 踱 ó 漫步行走。 祈祷 íǎ 愿意是一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 愿望。 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国运国家的前途命运。 逼狭狭窄。 崎岖形容山路不平。 阻抑阻挡抑制。 回环曲折环绕,弯曲。 亦复如是同样也是如此。 亦,也。 如是,如此。 9《土地的誓言》 炽痛 ì 热烈而深切。 嗥鸣 á 野兽大声嚎叫。 斑斓 āá 灿烂多彩。 谰语 á 没有根据的话。 怪诞 à 奇怪,古怪。 亘古 è 选古。
登上地球之巅

《登上地球之巅》预习导学案教学目标:1. 要求学生理解文章通过典型事件表现人物精神风貌的方法;2. 体会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3. 学习登山队员不怕艰险、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和集体协作精神,激励探索自然奥秘的壮志豪情;培养敢于探险的勇气。
教学重点:1. 要求学生理解文章通过典型事件表现人物精神风貌的方法;2. 体会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目标3 预习提示一、作者简介:郭超人(1934~2000),高级记者,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
先后任新华社西藏分社、陕西分社、四川分社记者、副社长,新华社秘书长、副社长。
1992年11月起任新华社社长。
50年代曾采写大量新闻报道揭露西藏农奴制的黑暗,60年代随中国登山队完成攀登珠峰和希夏邦马峰的报道,70年代采写的《驯水记》歌颂了中国人民与大自然作斗争的伟大业绩。
已出版的新闻作品有《向顶峰冲刺》《西藏十年间》《万里神州驯水记》《时代的回声》等。
二、生字词 1.注音 砭.骨bi ān 履.践l ǚ 崔巍.w ēi 缭.绕li áo 冰镐.g ǎo 滞.留zh ì 镶嵌xi āng 巅.di ān 窒.息zh ì 轮廓.ku ò 耸立sǒng 阴霾mái 余暇2.辨音3.辨形4.生词崔巍:形容山高大雄伟。
巉岩:高而险的山岩。
异口同声:形容很多人说同样的话。
履践:践踏。
砭骨:刺入骨髓,形容使人感觉非常冷或疼痛非常剧烈。
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养精蓄锐:养足精神,积蓄力量。
锐,锐气。
齐心协力:思想一致,共同努力。
窒息:因外界氧气不足或呼吸系统发生障碍而呼吸困难,甚至停止呼吸 。
三、整体感知课文快速默读,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思考:1.再突击顶峰的过程中,队员们先后遇到了哪些困难?(标出课文中的提示语)2.课文详写了哪些典型事例表现队员们什么样的精神?3.用简洁的语言复述登山队员突击顶峰的经过。
《登上地球之巅》阅读理解及答案

《登上地球之巅》阅读理解及答案《登上地球之巅》阅读理解及答案「篇一」⑴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
只有珠穆朗玛顶峰还露出隐约的轮廓。
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三人匍匐在地上,依靠着星光和反照的雪光,辨认路途,每前进一步都变得更加吃力了。
⑵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
珠穆朗玛顶峰的黑影在他们面前开始变得非常低矮了。
⑶到达八千八百三十米左右的地方,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三人的氧气已经全部用完。
但这时风也渐渐变小了,这对攀上顶峰十分有利。
他们站在岩坡上沉默了片刻。
王富洲首先开口说:"同志们,我们三个人现在担负着攻克主峰的任务。
氧气没有了,继续前进虽然可能发生危险。
但是我们能后退吗?"⑷屈银华和贡布用斩钉截铁的语气异口同声地回答:"继续前进!"⑸他们抛掉背上的空氧气筒,大胆而果断地开始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艰难而危险的历程。
⑹现在,他们每前进一步,就不得不停下来休息很长的时间。
由于高山严重缺氧,他们感到眼花、气喘、无力。
他们的四肢更加沉重了,他们的行动更加迟缓了。
甚至攀过一米高的岩石,也需要半个多小时。
他们忍受着肉体上的巨大痛苦,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地朝顶峰走去。
⑺在越过东面一段雪坡以后,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向右绕至北面的岩石坡继续向上攀登,终于登上了一个岩石和积雪交界的地方。
举目四望,朦胧的夜色中,珠穆朗玛山区群峰的座座黑影,都匍匐在他们的脚下。
现在,在他们三人的头上,只有闪闪发光的星斗,再也找不到任何可以攀登的山岩了。
他们终于登上了珠穆朗玛峰的顶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从北路攀上世界最高峰的创举。
《登上地球之巅》阅读理解及答案「篇二」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
只有顶峰还露出隐约的轮廓。
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三人匍匐在地上,依靠着星光和反照的雪光,辨认路途,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上地球之巅练习题及答案
一、基础训练。
1.本文作者郭超人是我国著名新闻工作者,曾担任过前任新华社长。
2.给加点字注音。
①砭(biān )骨②崔巍(wēi)③匍匐(fú)④缭绕(liáo )
3.解释词语。
①砭骨:刺入骨髓,形容使人感觉非常冷或疼痛非常剧烈。
④养精蓄锐:使身心得到滋补或休息,以增进精力或恢复健康。
②履践:踩踏。
⑤窒息:因外界氧气不足或呼吸系统发生障碍而呼吸困难甚至停止呼吸。
③崔巍:形容山高大雄伟。
⑥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4.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括号中
(1)他用双手(插)进岩缝,脚尖(蹬)着岩面,使出全身力量(一寸一寸)地上升。
A.伸踩一点一点B、插蹬一点一点
C.抓踩一寸一寸D、插蹬一寸一寸
(2)即使有完美的体格,旺盛的精力,假如他的(B )不足忍受砭骨的大风雪,(C )不敢履践崔巍悬岩的边沿,(A )不能在死一样的昏睡病侵袭时奋勇前进,他仍将不能到达顶峰。
A.意志B、勇气C、神经
5.按照时间顺序,将下列描写景色的句子排列顺序(3;2;1;5;
4. )
①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只有顶峰还露出隐约的轮廓。
②天色开始黑下来,寒风凄厉地呼啸着。
③5月24日清晨,阳光灿烂,珠穆朗玛尖锥形的顶峰耸立在蓝天之上,朵朵白云在山岭间缭绕不散。
④举目四望,朦胧的夜色中,珠穆朗玛山区群峰的座座黑影,都匍匐在他们的脚下。
现在,他们三人的头顶上,只有闪闪发光的星斗,再也找不到任何可以攀登的山岩了。
⑤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
珠穆朗玛顶峰的黑影在他们面前开始变得非常低矮了。
二、能力提高:课文阅读。
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只有顶峰还露出隐约的()。
王富洲、屈银化和贡布三人匍匐在地上,依靠着星光和反
照的雪光辨认路途,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努力。
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
珠穆朗玛峰的黑影在我们面前开始变得非常()了。
到达8830米左右的地方,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三人的氧气已经全部用完。
但这时风也渐渐变小了,这对攀上顶峰十分有利。
例子们站在岩坡上沉默了片刻。
王富洲首先开口说:“同志们,我们三个人现在担负着攻克主峰的任务。
氧气没有了,继续前进虽然可能发生危险。
但是我们能后退吗?”
屈银华和贡布用斩钉截铁的语气异口同声地回答:“继续前进!”
他们抛掉背上的空氧气筒,()而()地开始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艰难而危险的攀登。
1.为文中的括号处选择合适的词语。
(C )
A.外形高大大胆果断B、轮廓低矮果断大胆C.轮廓低矮大胆果断D、外形高大果断大胆
2.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中都有环境描写,其作用一样吗?
答:作用不一样。
第一段主要描写他们面对的困难,可第二段不但写了面对的困难还描写了他们马上就要到达目的地。
3.“他们站在岩坡上沉默了片刻。
”你能猜一猜他们心里在想什么吗?请你写一段心理描写,模拟他们的心理活动。
答:“如果继续前进,就可能因缺氧而死亡;如果不继续前进,就半
途而废,也对不起牺牲的同伴。
”
三、课外文段阅读。
眨眼功夫,老董被冲到了二百米开外的大转弯处,远远望去,他似乎停在了岸边,好久不见动弹。
站在沙洲上的李岚急得哭了起来,李旗大姐不知所措地一个劲喊“怎么办”。
我二话没说,卸下背包,脱去衣裤,借着助跑的力量扑向激流,挣扎着向对岸游去,激流将我向下冲了十几米,我第一次努力试图抓住对岸凸出的大石头, 由于石头太光滑, 未能奏效. 激流又将我裹下了十几米, 经第二次努力我死死抓住一凸出的石角,爬上了对岸.
我上岸后,急速地向老董停留地点跑去,到跟前才发现, 老董并不是在岸边, 而是在一支流河道的内侧, 他只是抱住了一块大石头停了下来, 此刻, 他正拖着沉重的背包往河道内侧的沙舟岛上靠. 老董登陆的沙舟不足20平方米, 远远看去, 他正在寒风中, 颤颤巍巍地整理背包, 我拼命打手势呼喊,他也不理睬. 此时老董在近零度的水中已侵泡了十几分钟,体温已下降了许多, 似乎都有点支持不住了, 他在沙舟上铺上防潮垫, 盖上浸透水的睡袋恢复体温. 对而岸上的我,也难忍寒冷的袭击,脱去湿淋淋的内衣,赤裸裸地趴在冰冷的卵石上避风, 这样我也坚持不了多久, 又爬起来沿着河床来回狂奔.
李旗、邓辉、兮兮、胡禅、刘馨、杨华六人拉着手一字型地向河中走去。
我一看情况不妙,一边挥手一边向渡河点奔跑,企图阻止这一自杀的举动,但他们似乎什么都没听见。
刚下水不久,冰冷刺谷的河水没到膝盖,尽管移动缓慢,六人还是渐渐靠近对岸的拐弯处。
可是仅
当李旗离岸边只有几步之遥时,她一脚踏入了水沟中,整个人被冲倒在水里。
大家急忙转身,试图将李旗拉出来。
此时的水位已在不知不觉中涨了起来。
转身之后浪已击过大腿。
体重最轻的兮兮立刻被冲得飘了起来,俯跌入水中。
胡禅早有防备,紧紧将她拉住。
此时,为了不把后面的队员带倒,李大姐毅然松开了结组,被卷入了激流之中。
这时我也赶到了渡河的石角处,仅仅差一手距离,没将李大姐抓住。
李大姐背着大包,背朝水流的方向顺流漂去。
我发疯似的沿着河岸奔跑,和李大姐并排相距只有几米的距离,我边跑边大声呼喊着让李大姐弃包,此刻,从李大姐痛苦的脸上可以看出,她已经完全绝望了,只是口中念叨着“我没办法……我手动不了……”。
李大姐被水冲了100米后,河道来了个90度的大转弯,借水流的力量,李大姐瞬间被激流冲到了岸边。
我当机立断跳入水中,一把抓住李大姐的背包带,我俩被激流冲了十几米,幸好我脚下蹬住了一个大石头停了下来,我艰难地爬上岸,将李大姐从水中捞了出来,再晚一步,前面几米就进入了主河道,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水中的胡禅因为用力地拉着兮兮,也被带倒在水里,但他用尽全身力气将兮兮的头托出水面,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岸上的李诚跳入水中,和杨体裁、胡禅一道才将兮兮救上了岸。
1.给下列词语注音。
动弹()膝盖()
2.结合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毅然:
当机立断:
3.这次探险活动面临了那些困难,请你结合文中的语句列举几条。
4.在这次活动中队员们表现出的团结互助的精神非常让人感动,请你在文中划出至少四处能表现他们团结互助的语句。
5.结合文章内容,你能不能说说,为什么团结互助是探险队员必备的素质。
四、引申运用。
我们人类有史以来总是不间断地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探险活动并经常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如今年(2002年)北大山鹰社在登山活动中就有几名同学罹难。
你认为作为大学生,未来的人才.他们这样做有价值吗,谈谈理由.试就人是否应该具备探险精神写一篇文章,并与同学交流一下看法。
答案;
一.
1.郭超人新华社
2.①biān②wēi③fú④liáo
3.①刺入骨髓,形容使人感觉特别冷或疼痛非常剧烈。
②踩踏③形容山很高大雄伟④保养精神,积蓄力量。
⑤呼吸困难甚至停止。
⑥干脆利索、毫不犹豫。
4.(1)D (2)BCA
5.③-②-①-⑤-④
二.
1.C
2.不完全一样,相同的是都表现了他们面临的困难,不同的是第二自然段的环境描写还暗示了他们已经接近了顶峰。
3.略。
只要能写出他们经过思想斗争最后决定继续前进即可。
三.
1.tan xī
2.坚决的,毫不犹豫的。
抓住时机,立刻决断。
3.(1)天气寒冷,如“近零度的水中已浸泡了十几分钟”
(2)水流非常急,如“借着助跑的力量扑向激流,挣扎着向对岸游去,激流将我向下冲了十几米”
(3)不了解水情。
如“可是仅当李旗离岸边只有几步之遥时,她一脚踏入了水沟中,整个人被冲倒在水里。
”
(4)队员缺乏经验。
如“一看情况不录,一边挥手向渡河点奔跑,企图阻止这一自杀的举动。
”
4.参考:(1)李旗、邓辉、兮兮、胡禅、刘馨、杨华六人拉着手一字型地向河中走去;(2)大家急忙转身,试图将李旗拉出来。
(3)胡禅早有防备,紧紧将她拉住。
(4)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岸上的李诚跳入水中,和杨体裁、胡禅一道才将兮兮救上了岸。
5.因为探险活动中会面临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如果不能互相帮助,就会遭到失败,甚至遇到生命危险。
四.
有价值。
积极探索未知领域,不断挑战自身极限。
是我们人类对自然领域认识不断深化的动力之一。
人们付出了巨大代价.但由此所获得的却更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