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医医师考试大纲-《中医儿科学》
中医执业医师-综合笔试-中医儿科学肺系病证

中医执业医师-综合笔试-中医儿科学肺系病证[单选题]1.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病位主要在肺,常涉及的脏腑是A.脾肾B.心肝C.脾胃D.肝肾E.心肾正确答案:(江南博哥)A参考解析:本病病机主要在于正虚邪伏,病位主要在肺,常涉及脾肾。
掌握“肺系病证-反复呼吸道感染”知识点。
[单选题]3.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肺脾气虚证应选的方剂是A.补中益气汤B.黄芪桂枝五物汤C.金匮肾气丸合理中丸D.生脉散合沙参麦冬汤E.玉屏风散合六君子汤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肺脾气虚证证候:反复外感,面黄少华,形体消瘦,肌肉松软,少气懒言,气短,自汗多汗,食少纳呆,大便不调,舌质淡,苔薄白,脉无力,指纹淡。
治法:补肺固表,健脾益气。
代表方剂:玉屏风散合六君子汤。
掌握“肺系病证-反复呼吸道感染”知识点。
[单选题]5.诊断0~2岁的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其中1年上呼吸道感染的次数是A.5B.6C.7D.8E.9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掌握“肺系病证-反复呼吸道感染”知识点。
[单选题]6.反复呼吸道感染,肺脾气虚证的表现不包括A.面黄少华B.腰膝酸软C.少气懒言D.自汗多汗E.脉无力,指纹淡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反复呼吸道感染,肺脾气虚证证候:反复外感,面黄少华,形体消瘦,肌肉松软,少气懒言,气短,自汗多汗,食少纳呆,大便不调,舌质淡,苔薄白,脉无力,指纹淡。
腰膝酸软,属于肾虚症状。
掌握“肺系病证-反复呼吸道感染”知识点。
[单选题]7.反复呼吸道感染,营卫失调证的主治方剂A.桂枝汤B.麻黄汤C.小青龙汤D.黄芪桂枝五物汤E.玉屏风散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反复呼吸道感染,营卫失调证证候:反复外感,恶风、恶寒,面色少华,四肢不温,多汗易汗,舌淡红,苔薄白,脉无力,指纹淡红。
治法:调和营卫,益气固表。
代表方剂:黄芪桂枝五物汤。
掌握“肺系病证-反复呼吸道感染”知识点。
[单选题]8.治疗小儿风寒感冒的首选方是A.麻黄汤B.杏苏散C.小青龙汤D.新加香薷饮E.荆防败毒散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风寒感冒证证候:发热轻,恶寒重,无汗,头痛,流清涕,喷嚏,咳嗽,口不渴,咽不红,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或指纹浮红。
年中医医师《中医儿科学》大纲

年中医医师《中医儿科学》大纲第一单元儿科学基础细目一:小儿年龄分期要点:年龄分期的标准及临床意义细目二:小儿生长发育要点:.体重测量方法、正常值及临床意义.身长(高)测量方法、正常值及临床意义.囟门测量方法、闭合时间及临床意义.头围的测量方法、正常值及临床意义.胸围的测量方法、正常值及临床意义.乳牙和恒牙的萌出时间、数目正常值及临床意义.呼吸、脉搏、血压的正常值及与年龄增长的关系.感知、运动、语言、性格发育特点细目三:小儿生理、病因,病理特点要点:.生理特点及临床意义.病因特点及临床意义.病理特点及临床意义细目四:儿科四诊特点要点:.儿科四诊应用特点.望诊特点及临床意义.闻诊特点及临床意义.问诊特点及临床意义.切诊特点及临床意义细目五:儿科治法概要要点:.儿科常用内治法的用药原则及给药方法.儿科常用内治法及其适应病证.儿科常用外治法及其临床应用第二单元儿童保健细目一:胎儿期保健要点:养胎护胎的主要内容细目二:婴儿期保健要点:.新生儿的特殊生理现象.新生儿护养的主要措施.喂养方式及选择原则.母乳喂养的方法、优点、注意事项及断奶适宜时间.人工喂养方法.混合喂养方法•添加辅食的原则第三单元新生儿疾病细目胎怯尋占.I发病特点2病因病机1 •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论洽5预防与调护细目二:硬肿症要点:•发病特点•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论治•其他疗法.预防与调护细目三:胎黄要点:.发病特点.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论治.其他疗法.预防与调护第四单元肺系病证细目一:感冒要点:.小儿感冒的特点.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论治细目二:乳蛾要点:.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论治细目三:咳嗽要点:.发病特点.病因病机.辨证论治.预防与防护细目四:肺炎喘嗽要点:.发病特点.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论治.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诊断与治疗.预防与调护细目五:哮喘要点:.发病特点.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论治.预防与调护细目六:反复呼吸道感染要点:.发病特点.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论治第五单元脾系病证细目一:鹅口疮要点:.发病特点.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论治.其他疗法.预防与调护细目二:口疮要点:.发病特点.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论治.其他疗法.预防与调护细目三:泄泻要点:.发病特点.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论治.预防与调护细目四:厌食要点:.发病特点.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论治.预防与调护细目五:积滞要点:.发病特点.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论治.预防与调护细目六:疳证要点:.发病特点.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论治.预防与调护细目七:贫血要点:.发病特点.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论治.西医治疗.预防与调护第六单元心肝病证细目一:夜啼要点:.发病特点.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论治.预防与调护细目二:汗证要点:.发病特点。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儿科学时行病资料

小 儿 麻 痹 症
脊 髓 灰 质 炎
1解表清热,疏风利湿 2清热化湿,疏通经络 3益气活血,去邪通络 4强筋壮骨,温通经络
疫 中 毒 毒 痢 型 痢 疾 夏 暑 季 热 热 证
1高热,谵妄惊厥昏迷,下利脓血 ,舌红苔 1清肠解毒,泻热开闭 1黄连解毒汤 黄腻脉数有力 2扶正固脱,潜阳熄风 2参附龙牡救逆 2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呼吸浅短,脉细数无力 汤或参附汤
1发热轻恶寒重,无汗,头痛,不渴,苔白, 1辛温解表 脉浮紧 2辛凉解表 2发热重恶寒轻,黄浊涕,咽痛,口渴,苔 黄,脉浮数 1证似感冒,粘膜疹,苔薄黄,脉浮数 2高热持续不退,从耳后发际出疹,舌红苔黄 脉数 3沿出疹的顺序退疹,脱屑,色素沉着 4高热、呼吸困难、疹出不畅、舌红苔黄脉数 5咽痛声嘶、呼吸困难、舌红苔黄泥脉细数 6壮热、抽搐昏迷、舌绛芒刺、脉洪数 1辛凉透表、清宣肺卫 2清热解毒、佐以透疹 3益气养阴、清化余热 4清热解毒、宣肺开闭 5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6平肝熄风、清营解毒
1发热,咽痛,皮疹稀少,苔薄黄,脉浮数 1辛凉宣透,清热利咽 1银翘散 2壮热,皮疹密布,舌红芒刺,苔光剥,脉数 2清气凉营,泻火解毒 2凉营清气汤 有力 3养阴清热,生津润喉 3清咽养营汤 3脱屑,午后低热,舌红少津,脉细数 1发热轻,疱浆清亮,疹色红润,根盘红晕不 着,苔薄白,脉浮数 2壮热,水痘稠密,根盘红晕明显,疹色紫 暗,苔黄燥,脉洪数 1轻度恶寒发热,耳下腮部漫肿疼痛,舌红, 苔薄黄,脉浮数 2壮热,耳部漫肿胀痛,坚硬拒按,舌红,苔 黄脉数 1清热解毒,渗湿为主 1银翘散加滑石 2清热凉营,佐以解毒 2清胃解毒汤
1温毒在表 2热毒蕴结
1疏风清热,散结消肿 1银翘散 2清热解毒,软坚散结 2普济消毒饮
顿 百 鹭 冬 5岁 1内蕴伏痰 内蕴伏痰 肺 阵发性痉 1初咳期 咳 日 鸶 春 以下 2外感时行 外感时行 挛性咳嗽 2痉咳期 咳 咳 风邪 咳后伴有 3恢复期 风邪 吸气性鸡 鸣样吼声 7 学龄 暑温邪毒 暑为阳热 小 流 暑 高热, 1邪在卫气 儿 行 风- 前 之邪,热 惊厥, 2邪在气营 暑 性 暑9 极生风生 抽风昏迷 3邪在营血 温 乙 痉月 火,火盛 内比外脱 4正虚邪恋: 型 暑 生痰,痰 后遗症 1)余热未尽 脑 厥 盛生惊, 2)痰蒙清窍 炎 3)内风扰动 痿 夏 6个 风热暑湿 风热暑湿 肺 发热咳嗽 1邪郁肺胃 症 秋 月-2 时行疫毒 时行疫毒 胃 全身肌肉 2邪注经络 首犯肺胃 肝 疼痛,肢 3气虚血滞 痿 岁 二经 肾 体痿软, 4肝肾亏损 襞 肌肉萎缩 骨骼畸形 疫 夏 2-5 湿热疫毒 湿热疫毒 肠 突然高热 1毒邪内闭 痢 秋岁 之邪 之邪内伏 胃 昏迷抽风 2内闭外脱 肠胃 时 疫 痢 感受暑气 肺 长期发热 1暑伤肺胃 暑 6 3岁 内因: 热 - 以下 体质不足 首犯肺胃 胃 口渴多饮 2上盛下虚 多尿 证8 外因: 月 汗闭或少 感受暑气 汗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综合)辅导-中医儿科学.doc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综合)辅导-中医儿科学一、中医儿科沿革1、根据《大纲》要求,了解历代儿科名家的学术特点、主要著作。
2、根据《大纲》要求,了解儿科名著的主要学术思想,以及对儿科发展的重要贡献。
二、儿科基础1、根据《大纲》要求,了解儿童的年龄分期方法。
2、掌握儿童止滋发育的生理特点,以及相关指标的计算方法。
三、儿科病生理要点1、稚阴稚阳学说——“稚阳未充,稚阴未长”(吴鞠通)。
2、纯阳学说——“呼为纯阳,元气未散”《颅凶经》3、小儿五脏特点——心常有余;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肺常不足;肾帘虚°4、了解小儿四诊特点:如望诊头颅、凶门等与成人不同。
其他可参考内科内容。
5、掌握小儿指纹诊察方法,了解'三关'(风、气、命)的定义、意义。
6、小儿指纹的病理概念一一“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三关测轻重。
”7、了解'一指定三关'的方法和临床概念。
(不要混淆寸口三关与指纹三关。
)小儿诊察中四诊的弱点——问诊。
古代儿科称为'哑医9、'凶填’——凶门突起紧张,为风火痰热、肝阳上亢、热盛生风。
10、'凶陷’——凶门凹陷柔软,为津液大伤、气精不足、佝偻病。
四、儿科治则治法1、了解儿科的常规用药原则;用药剂量。
2、根据治疗八法的原理,理解掌握儿科帘用治疗法则的意义。
了解儿科治则治法所对应的代表方剂名称。
3、了解儿科常用外治法的名称、临床适用范围。
4、了解儿童保健、喂养的一般知识。
五、各论部分要点1、按照《大纲》要求,掌握各论中相应病种的辨证、病机、方药等考试要点。
2、凡要求西医辅助检杳内容的病种,应掌握西医辅助检杳的诊断标准。
如:胎黄证:掌握胆红素指标/参考值。
缺铁性贫血:掌握血红蛋白等相应指标/参考值。
3、凡列出西医诊断标准的病种,应掌握西医诊断标准的症状群纽、特异性指征、发病特点等。
如: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
4、凡涉及经典古籍内容的病种,应掌握相应名词。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医儿科学速记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医儿科学速记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以下简称中医考试)是中国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专业资格考试,被视为中医师执业的基本门槛。
中医儿科学作为中医学的重要分支,是中医从事儿童医疗保健和治疗的专业领域。
在中医考试中,中医儿科学是必考科目之一,考生需要通过该科目的考试才能取得中医执业医师资格。
本文旨在为考生提供一些中医儿科学的速记要点,帮助他们更好地备考。
1. 中医儿科学概述中医儿科学是以中医理论和诊断治疗方法为基础,针对儿童特点和疾病规律,研究儿童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及保健的学科。
它主要包括儿科基础理论、儿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儿科保健等内容。
2. 儿科基础理论儿科基础理论是中医儿科学的基础和核心。
其中包括儿科气色学、儿科辨证学、养生学和生长发育学等内容。
考生需要重点掌握儿童体质的特点、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特点以及儿童生长发育规律等知识点。
3. 儿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医儿科学中涉及了很多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考生需要了解儿童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和治疗原则。
例如,脾胃虚弱型的小儿腹泻可以采用健脾和胃、行气消积的治疗方法;肺热宿痰型的小儿咳嗽可以采用清热化痰、润肺化痰的治疗方法等。
4. 儿科保健中医重视疾病的预防和保健工作,中医儿科学也不例外。
考生需要了解儿童常见疾病的预防措施和保健方法。
例如,婴幼儿腹泻的预防要点包括合理喂养、良好卫生习惯、避免交叉感染等;小儿呼吸道感染的预防要点包括保持良好的室内空气流通、适度增加室内湿度等。
以上仅是中医儿科学的一些速记要点,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该综合利用教材、习题和模拟试卷进行复习。
此外,考生还应注重实践操作,通过实际的临床实践来积累技术和经验。
希望以上简要介绍对考生备考中医儿科学有所帮助,祝愿他们取得优异的成绩,成为优秀的中医执业医师。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儿科学》必考内容——流行性腮腺炎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儿科学》必考内容——流行性腮腺炎细目一:概述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时邪(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发热、耳下腮部漫肿疼痛为主要临床特征。
冬春两季易于流行。
好发于3岁以上儿童少见。
中西医学病名的关系:中医学称本病为“痄腮”、“蛤蟆瘟”等。
细目二:病因病机主要病机为邪毒壅阻足少阳经脉,与气血相搏,凝滞于耳下腮部。
邪陷心肝、毒窜睾腹变证产生的病机足少阳胆经与足厥阴肝经互为表里,热毒炽盛,邪盛正衰,邪陷厥阴,扰动肝风,蒙蔽心包,可出现高热、昏迷、抽搐等症,此为邪陷心肝变证。
足厥阴之脉循少腹络阴器,若邪毒内传,引睾窜腹,可见睾丸肿胀、疼痛,或少腹疼痛等症,此为毒窜睾腹之变证。
细目三:辨证论治(一)邪犯少阳证候轻微发热恶寒,一侧或两侧耳下腮部漫肿疼痛,咀嚼不便,或有头痛,咽红,纳少,舌质红,舌苔薄白或淡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散结消肿。
主方柴胡葛根汤加减。
(二)热毒壅盛证候高热,一侧或两侧耳下腮部肿胀疼痛,坚硬拒按,张口咀嚼困难,或有烦躁不安,口渴欲饮,头痛,咽红肿痛,颌下肿块胀痛,纳少,大便秘结,尿少而黄,舌红苔黄,脉象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软坚散结。
主方普济消毒饮加减。
(三)邪陷心肝证候高热不退,耳下腮部肿痛,坚硬拒按,神昏嗜睡,头痛项强,呕吐,四肢抽搐,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热解毒,熄风开窍。
主方清瘟败毒饮加减。
(四)毒窜睾腹证候腮部肿胀消退后,一侧或双侧睾丸肿胀疼痛,或少腹疼痛,痛时拒按,舌红,苔黄,脉数。
治法清肝泻火,活血止痛。
主方龙胆泻肝汤加减。
三、外治法1.如意金黄散:适量,以醋或茶水调,外敷患处,l日1~2次。
用于腮部肿痛。
2.玉枢丹:每次0.5~1.5g,以醋或水调匀,外敷患处,1日2次。
用于腮部肿痛。
3.鲜仙人掌:每次取一块,去刺,洗净后捣泥或切成薄片,贴敷患处,1日2次。
用于腮部肿痛。
中医执业医师-综合笔试-中医儿科学脾系病证

中医执业医师-综合笔试-中医儿科学脾系病证[单选题]1.鹅口疮的发病,可由胎热内蕴,口腔不洁,感受秽毒之邪所致。
其主要病变在A.心肝B.心肾C.肝肾D.心脾E.(江南博哥)肺脾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鹅口疮的发病,可由胎热内蕴,口腔不洁,感受秽毒之邪所致。
其主要病变在心脾,因舌为心之苗,口为脾之窍,脾脉络于舌,若感受秽毒之邪,循经上炎,则发为口舌白屑之症。
掌握“脾系病证-鹅口疮”知识点。
[单选题]4.治疗鹅口疮虚火上浮证的首选方剂是A.益黄散B.知柏地黄丸C.六味地黄丸D.沙参麦冬汤E.养胃增液汤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鹅口疮虚火上浮证证候:口腔内白屑散在,周围红晕不著,形体瘦弱,颧红,手足心热,口干不渴,舌红,苔少,脉细或指纹紫。
治法:滋阴降火。
代表方剂:知柏地黄丸。
掌握“脾系病证-鹅口疮”知识点。
[单选题]5.积滞的病变脏腑主要在A.胃、小肠B.胃、大肠C.脾、小肠D.脾、大肠E.脾、胃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积滞常由喂养不当,伤及脾胃,或脾胃虚损,复伤乳食所致,其病变脏腑在脾胃。
掌握“脾系病证-积滞”知识点。
[单选题]6.治疗积滞乳食内积证的首选方是A.健脾丸B.七味白术散C.枳实导滞丸D.肥儿丸或疳积散E.消乳丸或保和丸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积滞乳食内积证证候:不思乳食,嗳腐酸馊或呕吐食物、乳片,脘腹胀满疼痛,大便酸臭,烦躁啼哭,夜眠不安,手足心热,舌质红,苔白厚或黄厚腻,脉象弦滑,指纹紫滞。
治法:消乳化食,和中导滞。
代表方剂:乳积者,选消乳丸;食积者,选保和丸。
掌握“脾系病证-积滞”知识点。
[单选题]7.治疗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心脾两虚证,应首选方剂是A.归脾汤B.六君子汤C.左归丸D.右归丸E.四物汤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心脾两虚证证候:面色萎黄或苍白,唇淡甲白,发黄稀疏,时有头晕目眩,心悸心慌,夜寐欠安,语声不振甚至低微,气短懒言,体倦乏力,食欲不振,舌淡红,脉细弱,指纹淡红。
治法:补脾养心,益气生血。
中医执业医师-综合笔试-中医儿科学肾系病证

中医执业医师-综合笔试-中医儿科学肾系病证[单选题]1.小儿尿频湿热下注证的治法为A.清热利湿,通利膀胱B.清热泻火,利湿通淋C.清热利湿,升提固摄D.清热利湿,(江南博哥)固涩小便E.利湿通淋,清热固脬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尿频湿热下注证证候:起病较急,小便频数短赤,尿道灼热疼痛,尿液淋沥混浊,小腹坠胀,腰部酸痛,婴儿则时时啼哭不安,常伴有发热、烦躁口渴、头痛身痛、恶心呕吐,舌质红,苔薄腻微黄或黄腻,脉数有力。
治法:清热利湿,通利膀胱。
代表方剂:八正散。
掌握“肾系病证-尿频”知识点。
[单选题]3.治疗小儿尿频脾肾气虚证的首选方是A.八正散B.缩泉丸C.菟丝子散D.补中益气汤E.桑螵蛸散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尿频脾肾气虚证证候:病程日久,小便频数,滴沥不尽,尿液不清,神倦乏力,面色萎黄,食欲不振,甚则畏寒怕冷,手足不温,大便稀薄,眼睑浮肿,舌质淡或有齿痕,苔薄腻,脉细弱。
治法:温补脾肾,升提固摄。
代表方剂:缩泉丸。
掌握“肾系病证-尿频”知识点。
[单选题]4.小儿尿频脾肾气虚证的治法为A.健脾益气,温肾固摄B.益脾温肾,固涩膀胱C.温补脾肾,升提固摄D.温补脾肾,固涩小便E.健脾补肾,固摄缩尿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尿频脾肾气虚证证候:病程日久,小便频数,滴沥不尽,尿液不清,神倦乏力,面色萎黄,食欲不振,甚则畏寒怕冷,手足不温,大便稀薄,眼睑浮肿,舌质淡或有齿痕,苔薄腻,脉细弱。
治法:温补脾肾,升提固摄。
代表方剂:缩泉丸。
掌握“肾系病证-尿频”知识点。
[单选题]5.小儿尿频脾肾气虚证的症状特点为A.病程长,小便频数,滴沥不尽,尿痛B.病程长,小便频数,滴沥不尽,无尿痛C.病程长,小便频数短赤,尿道疼痛D.起病缓,小便频数,滴沥不尽,小腹坠胀E.病程长,小便频数,尿液混浊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尿频脾肾气虚证证候:病程日久,小便频数,滴沥不尽,尿液不清,神倦乏力,面色萎黄,食欲不振,甚则畏寒怕冷,手足不温,大便稀薄,眼睑浮肿,舌质淡或有齿痕,苔薄腻,脉细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中医医师考试大纲-《中医儿科学》2020年中医医师考试大纲-《中医儿科学》
第一单元儿科学基础
细目一:小儿年龄分期
要点:
年龄分期的标准及临床意义
细目二:小儿生长发育
要点:
1.体重测量方法、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2.身长(高)测量方法、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3.囟门测量方法、闭合时间及临床意义
4.头围的测量方法、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5.胸围的测量方法、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6.乳牙和恒牙的萌出时间、数目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7.呼吸、脉搏、血压的正常值及与年龄增长的关系
8.感知、运动、语言、性格发育特点
细目三:小儿生理、病因,病理特点
要点:
1.生理特点及临床意义
2.病因特点及临床意义
3.病理特点及临床意义
细目四:儿科四诊特点
要点:
1.儿科四诊应用特点
2.望诊特点及临床意义
3.闻诊特点及临床意义
4.问诊特点及临床意义
5.切诊特点及临床意义
细目五:儿科治法概要
要点:
1.儿科常用内治法的用药原则及给药方法
2.儿科常用内治法及其适合病证
3.儿科常用外治法及其临床应用
第二单元儿童保健
细目一:胎儿期保健
要点:
养胎护胎的主要内容
细目二:婴儿期保健
要点:
1.新生儿的特殊生理现象
2.新生儿护养的主要措施
3.喂养方式及选择原则
4.母乳喂养的方法、优点、注意事项及断奶适宜时间
5.人工喂养方法
6.混合喂养方法
7.添加辅食的原则
细目二:硬肿症
要点:
1.发病特点
2.病因病机
3.诊断与鉴别诊断
4.辨证论治
5.其他疗法
6.预防与调护
细目三:胎黄
要点:
1.发病特点
2.病因病机
3.诊断与鉴别诊断
4.辨证论治
5.其他疗法
6.预防与调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