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大纲中内linwenq2整理精
2024年中医主治内科考试大纲变动

2024年中医主治内科考试大纲变动
2024年中医主治内科考试大纲变动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疾病分类的调整:根据现代医学的进展和中医临床实践,对内科疾病的分类进行了调整,使得分类更加科学和实用。
2. 疾病内容的更新:针对一些内科疾病,更新了其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以反映最新的临床实践和研究成果。
3. 对中医特色的强调:在考试大纲中进一步强调了对中医理论和特色的考察,包括对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的理解和应用。
4. 对临床实践能力的考察:增加了对临床实践能力的考察,包括对病历书写、治疗方案制定、临床操作等方面的要求。
5. 对医学人文素质的考察:增加了对医学人文素质的考察,包括对医患沟通、伦理道德等方面的要求。
以上是2024年中医主治内科考试大纲变动的主要内容,考生需要关注大纲的具体变化,做好相应的复习和准备。
2024年中医内科学主治考试大纲

2024年中医内科学主治考试大纲
2024年中医内科学主治考试大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考试性质与目的
中医内科学主治考试是对医学专业技术人员掌握内科专业基础理论、临床实践能力以及相关知识的全面考察。
本考试旨在评估考生是否具备诊断、治疗内科疾病的能力,以及是否具备处理突发事件和急救情况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与要求
1. 专业知识:包括内科学的基础理论、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原则、相关药物的使用等。
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常见内科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原则和预防措施等。
2. 临床应用:要求考生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熟练掌握各种临床技能,如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特殊检查等。
3. 诊断治疗能力:要求考生能够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进行准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掌握各种内科疾病的急救和应急处理能力。
三、考试题型及分值比例
考试采用多种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临床案例分析题和论述题等,总分为100分。
具体分值比例根据不同题型和知识点在考试大纲中确定。
四、考试方式与时间
考试采用笔试或机考的方式进行,具体方式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五、考试标准与合格线
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和考生的考试成绩,制定合理的合格线,确保考生的水平符合中医内科学主治的要求。
合格线的制定将综合考虑考生的考试成绩和整体考生的水平。
中西医 主治医师 内科 重点知识归纳总结

中西医主治医师内科重点知识归纳总结嘿,朋友们!咱今天就来好好唠唠中西医主治医师内科的那些重点知识。
先说中医这一块儿,中医讲究的是个整体观念,就好比一个乐团,每个乐器都有自己的声音,合起来才能奏出美妙的乐章。
脉象,那可是中医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就像侦探通过蛛丝马迹寻找真相一样。
比如浮脉,轻轻一搭就能感觉到,这不就像水面上的浮木,轻易就被发现?沉脉呢,则要用力按才能感知,仿佛深埋在地下的宝藏,得费点力气才能找到。
再看看中药,那也是大有门道。
不同的药材有不同的性味归经,就跟人有不同的性格脾气一样。
有的性温,有的性寒,用药就好比调兵遣将,得把合适的“兵”派到合适的“战场”,才能打胜仗。
而西医这边呢,生理病理知识那是基础中的基础。
人体的各个系统,就像是一个复杂的机器,每个零部件都有它的作用和运行规律。
心血管系统,负责给身体输送血液和养分,像个不知疲倦的快递小哥;呼吸系统,让我们能呼吸新鲜空气,如同一个永不打烊的氧气工厂。
诊断方法也是至关重要,各种检查手段就像是给身体做“体检”。
血常规能看出有没有炎症、贫血;生化检查能了解肝肾功能咋样。
这就好比给机器做检测,哪个零件出了问题,一目了然。
在治疗方面,药物治疗得精准,就像射箭要射中靶心一样。
抗生素用来对抗细菌感染,激素调节体内的代谢平衡。
手术治疗呢,则像是给机器进行大修,得小心翼翼,容不得半点马虎。
中西医结合起来,那威力可就大了。
比如说治疗感冒,中医可以通过调理身体的正气来驱邪外出,西医则能迅速缓解症状。
这不就像两条腿走路,又稳又快?总之,作为中西医主治医师,内科的重点知识那可得牢记在心,灵活运用。
只有这样,才能像个高明的医生,为患者解除病痛,带来健康和希望。
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最新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相关专业知识考试大纲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相关专业知识考试大纲第二部分相关专业知识中医诊断学一、问诊(一)问诊的内容1.一般情况22.主诉23.现病史24.既往史25.个人生活史26.家族史2(二)问寒热1.问寒热的含义22.寒热症状的常见类型、临床表现及意义2(三)问汗异常汗出的常见类型、临床表现及意义2(四)问疼痛1.疼痛的性质及其临床意义22.疼痛的部位及其临床意义2(五)问头身胸腹头晕、胸闷、心悸的临床表现及意义2(六)问耳目1.耳部病变的临床表现及意义22.目部病变的临床表现及意义2(七)问睡眠失眠、嗜睡的临床表现及意义2(八)问饮食口味1.口渴与饮水异常的临床表现及意义22.食欲与食量异常的临床表现及意义23.口味异常的临床表现及意义2(九)问二便1.大便异常的临床表现及意义22.小便异常的临床表现及意义2(十)问经带1.月经异常的临床表现及意义22.带下异常的临床表现及意2义二、望诊(一)望神1.得神、少神、失神、假神的临床表现、相关鉴别及临床意义22.神乱的临床表现及意义2(二)望面色1.常色的分类、临床表现及意义22.病色的分类、临床表现及意义23.五色主病的具体临床表现及意义24.望色十法的含义及具体内容2(三)望形形体强弱胖瘦的临床表现及意义2(四)望态动静姿态、异常动作的临床表现及意义2(五)望头面1.望头部病变的临床表现及意义22.望面部病变的临床表现及意义2(六)望五官1.望目部病变的临床表现及意义22.望口与唇病变的临床表现及意义23.望齿与龈病变的临床表现及意义24望咽喉病变的临床表现及意义2(七)望躯体1.望颈项病变的临床表现及意义22.望手足病变的临床表现及意义2(八)望皮肤1.皮肤色泽、形态异常的临床表现及意义22.斑疹、水疱、疮疡的临床表现及意义2(九)望排出物1.望痰、望涕的临床表现及意义2 2.望呕吐物的临床表现及意义2三、舌诊(一)舌诊原理舌与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关系2(二)正常舌象正常舌象的特点及临床意义2(三)望舌质1.舌色异常的表现特征及临床意义22.舌形异常的表现特征及临床意义23.舌态异常的表现特征及临床意义24.舌下络脉异常的表现特征及临床意义2(四)望舌苔1.望苔质的内容及临床意义22.望苔色的内容及临床意义2(五)舌质舌苔的综合分析及临床意义1.舌质舌苔的综合分析22.舌诊的临床意义2四、闻诊(一)听声音1.声音异常的表现及临床意义22.语言异常的表现及临床意义23.呼吸异常的表现及临床意义2(一)听声音4.咳嗽异常的表现及临床意义25.胃肠声音异常的表现及临床意义2(二)嗅气味口气、病室气味异常的表现及临床意义2五、脉诊(一)诊脉概说1.寸口诊法的部位、原理及寸口分候脏腑22.诊脉方法23.脉象要素2(二)正常脉象1.正常脉象的特点22.胃、神、根的含义2(三)常见病脉1.常见病脉的脉象特征及鉴别2 2.常见病脉的临床意义2(四)相兼脉常见相兼脉的表现及临床意义2(五)真脏脉真脏脉的表现及临床意义2(六)诊小儿脉1.小儿正常脉象的特点22.常见小儿病脉的临床意义2六、按诊(一)按诊的方法与意义1.按诊的手法22.按诊的意义2(二)按诊的内容1.按虚里的内容及临床意义22.按脘腹的内容及临床意义23.按肌肤的内容及临床意义24.按手足的内容及临床意义25.按腧穴的内容及临床意义2七、八纲辨证(一)八纲基本证候1.表里证候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要点22.寒热证候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要点23.虚实证候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要点24.阴阳证候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要点2(二)八纲证候间的关系1.证候相兼的内容22.证候错杂的内容23.证候转化的内容24.证候真假的内容及鉴别2八、病性辨证(一)六淫辨证风淫证候、寒淫证候、暑淫证候、湿淫证候、燥淫证候、火淫证候的临床表现及意义2(二)阴阳虚损辨证1.阳虚证、阴虚证的临床表现及意义22.亡阳证、亡阴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及意义2(三)辨气血类证候1.气虚类证的临床表现及意义22.血虚类证的临床表现及意义2 3.气滞类证的临床表现及意义24.血瘀证的临床表现及意义25.血热证的临床表现及意义26.血寒证的临床表现及意义27.气血同病类证的临床表现及意义2(四)辨津液类证候痰证、饮证、水停证、津液亏虚证的临床表现、证候鉴别与临床意义2(五)辨情志证候喜证、怒证、悲恐证、忧思证的临床表现及意义2九、脏腑辨证(一)辨心病证侯1.心病各证候的临床表现22.心病各证候的鉴别要点2(二)辨肺病证候1.肺病各证候的临床表现22.肺病各证候的鉴别要点2(三)辨脾病证候1.脾病各证候的临床表现22.脾病各证候的鉴别要点2(四)辨肝病证候1.肝病各证候的临床表现22.肝病各证候的鉴别要点2(五)辨肾病证候1.肾病各证候的临床表现22.肾病各证候的鉴别要点2(六)辨脏腑证候1.腑病各证候的临床表现22.腑病各证候的鉴别要点2(七)辨脏腑兼病证候1.脏腑兼病各证候的临床表现22.脏腑兼病各证候的鉴别要点2十、其他辨证方法概要(一)辨六经病证1.太阳病证的辨证要点22.阳明病证的辨证要点23.少阳病证的辨证要点24.太阴病证的辨证要点25.少阴病证的辨证要点26.厥阴病证的辨证要点27.六经病证的传变2(二)辨卫气营血病证1.卫分证的辨证要点22.气分证的辨证要点23.营分证的辨证要点24.血分证的辨证要点25.卫气营血病证的传变2(三)辨三焦病证1.上焦病证的辨证要点22.中焦病证的辨证要点23.下焦病证的辨证要点2诊断学基础一、症状学(一)发热1.发热的病因22.发热的临床表现23.发热的伴随症状24.发热的问诊要点2(二)胸痛1.胸痛的病因22.胸痛的问诊要点2(三)腹痛1.腹痛的病因22.腹痛的问诊要点2(四)咳嗽与略痰1.咳嗽的病因22.咳嗽与咯痰的问诊要点2(五)咯血1.咯血的病因22.咯血的问诊要点23.咯血与呕血的鉴别2(六)呼吸困难1.呼吸困难的病因22.呼吸困难的临床表现23.呼吸困难的伴随症状24.呼吸困难的问诊要点2(七)发绀1.发绀的病因与临床表现22.发绀的问诊要点2(八)水肿1.水肿的病因22.水肿的问诊要点2(九)恶心与呕吐1.恶心与呕吐的病因22.恶心与呕吐的问诊要点2(十)呕血与黑便1.呕血与黑便的病因22.呕血与黑便的问诊要点2(十一)腹泻1.腹泻的病因22.腹泻的问诊要点2(十二)黄疽 1.黄疸的分类及其特点22.黄疸的问诊要点2(十三)皮肤黏膜出血1.皮肤黏膜出血的病因22.皮肤黏膜出血的问诊要点2(十四)抽搐1.抽搐的病因22.抽搐的问诊要点2(十五)意识障碍1.意识障碍的病因22.意识障碍的临床表现23.意识障碍的伴随症状24.意识障碍的问诊要点2二、问诊问诊的方法及内容1.问诊的方法22.问诊的内容2三、检体诊断(一)基本检查法1.视诊22.触诊23.叩诊24.听诊25.嗅诊2(二)一般检查1.全身状态检査22.皮肤检査23.淋巴结检查2(三)头部检查1.头颅检查22.头部器官检查2(四)颈部检查1.颈部姿势与运动22.颈部皮肤、包块与血管检查2(四)颈部检査3.甲状腺检查24.气管检查2(五)胸壁及胸廓1.胸部体表标志22.胸廓检查23.胸壁检查24.乳房检査2(六)肺和胸膜检查1.视诊22.触诊23.叩诊24.听诊25.肺与胸膜常见病的体征2(七)心脏、血管 1.视诊22.触诊23.叩诊24.听诊25.血管检查26.循环系统常见病的体征2(八)腹部检查1.视诊22.触诊23.叩诊24.听诊25.腹部常见疾病的体征2(九)肛门、直肠检查肛门、直肠指诊2(十)脊柱与四肢检查1.脊柱检査22.四肢检查2(十一)神经系统检查1.中枢性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鉴别方法22.感觉功能检查23.运动功能检查24.中枢性与周围性瘫痪的鉴别方法2 5.神经反射检查2四、实验诊断(一)血液的一般检查1.血红蛋白测定与红细胞计数22.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23.血小板检测24.网织红细胞计数25.红细胞沉降率(血沉)检查2(二)血栓与止血检查1.毛细血管脆性试验22.出血时间测定23.凝血因子检测24.D-二聚体测定25.DIC检查法2(三)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试验1.ABO血型系统的临床意义22.交叉配血试验2(四)骨髓检查1.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22.骨髓增生度分级2(五)肝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1.蛋白质代谢检查22.胆红素代谢检查23.常用血清酶检查24.病毒性肝炎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2(六)肾功能检查1.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22.血肌酐测定23.血清尿素氮测定24.血清尿酸测定25.血浆二氧化碳结合力测定26.浓缩稀释试验的临床意义2(七)常用生化检査1.血清钾测定22.血清钠测定23.血清氯测定2 4血清钙测定25.血清铁测定26.血糖测定27.糖耐量试验2(七)常用生化检查8.血脂检查2(八)酶学检查1.血清淀粉酶测定22.血清心肌酶检测2(九)心肌蛋白检测1.肌钙蛋白T测定22.肌钙蛋白I测定23.肌红蛋白测定2(十)免疫学检查1.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22.血清补体测定的临床意义23.抗链球菌溶血素“0”测定24.自身抗体检查的临床意义25.肥达反应检测的临床意义26.梅毒血清学检查的临床意义2 7.艾滋病病毒抗体测定的临床意义2 8.肿瘤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2义9.循环免疫复合物测定的临床意义2 10.C反应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2(十一)尿液检査1.正常尿液各种检查表现22.尿液一般性状各项检查异常的临床意义2 3.尿液化学检查异常的临床意义24.尿液镜检异常的临床意义25.尿沉渣计数的临床意义2(十二)粪便检查1.粪便一般性状检查22.粪便显微镜检査23.粪便化学检查24.粪便细菌学检查2(十三)痰液检查1.痰液标本收集22.痰液一般性状检查23.痰液显微镜检查2(十四)浆膜腔穿刺液检查1.浆膜腔穿刺液检查22.渗出液与漏出液鉴别2(十五)脑脊液检查1.脑脊液检查的适应证和禁忌证2 2.常见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脑脊液特点2(十六)生殖系统体液检查1.阴道分泌物检查22.精液检查23.前列腺液检查2五、器械检查(一)心电图检查1.常用心电图导联22.心电图测量方法23.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范围和临床意义24.平均心电轴25.房、室肥大的心电图表现26.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2 7.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表2现8.心电图负荷试验适应证和禁忌证2(二)肺功能检查1.肺容积检查22.肺容量检查23.通气功能检查24.换气功能检查25.血气分析及酸碱度测定26.常见酸碱平衡紊乱的实验室检查结果2(三)内镜检查1.上消化道内镜检查22.下消化道内镜检查23.纤维支气管镜检查2六、影像诊断(一)超声诊断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2(二)放射诊断1.呼吸系统病变的基本X线表现22.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X线及CT表现23.循环系统常见疾病的X线及CT表现24.消化系统疾病的X线检查方法25.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X线、CT及磁共振检查表现26.泌尿系统常见疾病的X线、CT及磁共振检查表现27.骨与关节基本病变的X线、CT及磁共振检查表现28.骨与关节常见疾病的X线、CT及磁共振检查表现29.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X线、CT及磁共振检査表现210.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临床意义2(三)放射性核素诊断1.甲状腺吸131碘功能测定22.血清甲状腺素和促甲状腺激素测定2传染病学一、传染病学总论(一)传染病流行过程与特征1.传染病流行过程22.传染病的特征2(二)传染病的诊治与预防1.传染病的诊断22.传染病的治疗23.传染病的预防24.近几年所发传染病的中医认识2二、常见传染病(一)病毒性肝炎1.病原学22.流行病学23.病机病理24.临床表现25.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26.诊断与鉴别诊断27.治疗28.预防2(二)肾综合征出血热1.病原学22.流行病学23.病机病理24.临床表现25.实验室检查26.诊断与鉴别诊断27.治疗28.预防2(三)艾滋病1.病原学22.流行病学23.病机病理24.临床表现25.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26.诊断27.治疗28.预防2(四)流行性感冒1.病原学22.流行病学23.病机病理24.临床表现25.实验室检查26.诊断与鉴别诊断27.治疗28.预防2(五)流行性脑脊髓膜炎1.病原学22.流行病学23.病机病理24.临床表现25.实验室检查26.诊断与鉴别诊断27.治疗28.预防2(六)伤寒1.病原学22.流行病学23.病机病理24.临床表现25.实验室检查26.诊断与鉴别诊断27.治疗28.预防2(七)细菌性痢疾1.病原学22.流行病学23.病机病理24.临床表现25.实验室检查26.诊断与鉴别诊断27.治疗28.预防2(八)近年新发、多发传染病1.近年新发的传染病概况22.近年多发的传染病概况2三、医院感染消毒与隔离1.消毒22.隔离23.医院感染的预防2 1.心理学的内容2一、心理学基础知识2.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注意2人的心理现象 3.情感过程?情绪和情感的2宝义、分类和作用1个性的定义、内容和个性 心理特征 21.应激、应激源及种类 2二、心理应激 应激反应2.中介机制和应激反应 2 医3.应对与心理防御机制 2 学1.心身疾病的特点 2 心(一)心身疾病的概述2.心身疾病的诊断要点 2 理三、心身疾病3.心身疾病的治疗原则 2 学(二)临床心身相关问 题 1.临床典型的心身疾病2 2.睡眠陣碍与疼痛心理2 3.妇科和儿科心身疾病2 (―)心理障碍的概述1.心理障碍的判断标准 22.心理障碍的分类21.神经症性障碍的临床特征 与常见症状2四、心理陣碍(二)神经症性陣碍2.临床常见神经症性降碍, 焦虑症、抑郁症、恐惧症、 强迫症、神经衰弱 2(三)其他类型的心理 1.人格陣碍及类型 2障碍2.行为不良22.行为不良 2 五、心理健康(一)心理健康概述1.心理健康的意义 22.心理健康的标准2(二)心理健康的发展 1.不同年龄的心理健康:婴幼儿、儿童期、青春期、中年期和老年期22.不同群体的心理健康:家庭、学校和职业2六、病人心理与医患关系(一)病人的心理问题 1.病人角色 2 2.病人的心理需要2 3.病人的一般心理问题24.各类病人的心理特点:门诊、住院和手术病人2(二)医患关系1.医患关系的模式与重要性 22.医务人员的心理素质培养 23.医务人员与患者的沟通技巧2医学伦理学一、医学的道德传统(一)中国医学的道德传统1.中国医学道德规范22.中国古代医学家的道德风范2(二)外国医学的道德传统1.外国医学道德规范22.外国医学家的道德风范2二、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与范畴(一)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1.不伤害原则22.有利原则23.尊重原则24.公正原则2(二)医学伦理学的基本范畴1.权利与义务22.情感、良心23.审慎、保密24.荣誉与幸福2三、临床诊疗的道德要求(一)临床诊断的道德要求1.询问病史的道德要求22.体格检查的道德要求23.辅助检查的道德要求24.会诊的道德要求2二、临床治疗的道德要求1.药物治疗的道德要求22.非药物治疗的道德要求2四、疾病预防(一)卫生防疫道德1.卫生防疫的道德内涵22.卫生防疫的道德要求2(二)中医“治未病”1.“治未病”理论2理论的道德内涵 2.“治未病”实践的道德准则2五、医学研究道德(一)人体试验的道德准则1.有利于医学和社会发展22.维护受试者利益23.受试者知情同意24.严谨的科学态度2(二)医学研究的伦理审查1.伦理审查程序22.利益冲突的预防2六、道德修养与评价(一)医疗休养 1.医德修养含义22.医德修养的途径、方法2(二)医德评价1.医德评价及标准22.医德评价方式2七、医疗结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一)医疗结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总则总则2(二)医疗结构从业人基本行为规范2员基本行为规范(三)医疗行为规范具体行为规范2卫生法规一、卫生法中的法律责任(一)卫生法中的民事责任1.民事责任的概念及其特征22.民事责任的构成23.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2(二)卫生法中的行政责任1.行政责任的概念及其特征22.行政责任的构成23.行政责任的形式2(三)卫生法中的刑 1.刑事责任的概念及其特征2事责任 2.刑事责任的构成2二、相关卫生法律法规(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1.执业医师享有的权利22.执业医师在执业活动中应履行的义务23.《执业医师法》对医师在执业活动中提出的法定要求24.《执业医师法》规定的法律责任2(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1.药品必须符合法定要求22.假药和劣药23.特殊管理的药品24.《药品管理法》及相关法规、规章对医疗机构及其人员的有关规定25.《药品管理法》规定的法律责任2(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1.法定传染病的分类22.传染病防治方针与管理原则23.传染病预防与疫情报告24.传染病疫情控制措施及医疗救治25.相关机构及其人员违反《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应承担的法律责任2(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2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2与信息发布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2 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的法律责任2(五)《医疗事故处理条例》1.医疗事故的处理原则与分级22.医疗事故的预防与处置23.医疗事故的处理2(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1.《中医药条例》制定目的与适用范围2 2.国家发展中医药的方针、政策2 3.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原则与中医药现代化24.中医医疗机构与从业人员25.中医药教育与科研26.中医药发展的保障措施2。
2024年中医内科学主治考试大纲

2024年中医内科学主治考试大纲一、考试内容概述2024年中医内科学主治考试的内容主要包括中医内科学的理论知识、临床应用和诊断治疗能力。
考试将对考生的中医内科学的基础知识、诊断方法、治疗原则和药物运用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二、考试题型及分值比例考试采用多种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临床案例分析题和论述题等,总分为100分。
具体分值比例如下:单项选择题:30%多项选择题:20%判断题:10%临床案例分析题:30%论述题:10%三、考试内容详述1. 中医内科学理论基础(15分)1.1 中医内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2 中医内科学的基本理论体系1.3 中医内科学的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2. 中医内科学临床应用(20分)2.1 常见中医内科疾病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2.2 中医内科疾病的辨证论治方法2.3 中医内科常用药物的运用与禁忌3. 中医内科学诊断与治疗能力(35分)3.1 中医内科学病史采集和四诊合参技巧3.2 中医内科学常用辅助检查方法与结果分析3.3 中医内科学常用治疗方法的选择与应用4. 中医内科学知识综合运用(30分)4.1 能够针对临床案例进行中医诊断和治疗方案设计4.2 能够提供全面的中医内科治疗服务4.3 具备针对不同病情进行综合中医内科治疗方案的能力四、考试要求1. 考生需熟悉并掌握中医内科学的理论体系和临床应用。
2. 考生需了解中医内科学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3. 考生需具备中医内科学的病史采集、辨证论治及常用药物运用能力。
4. 考生需具备针对复杂病情进行中医诊断和治疗方案设计的能力。
五、考试参考书目1. 《中医内科学》(第三版):作者张志勇等2. 《中医内科学》:作者喻国良等3. 《中医内科学教程》:作者彭国兆等以上为2024年中医内科学主治考试大纲的内容概述和要求,希望考生能够按照大纲要求,系统学习并全面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为日后从事中医内科学的临床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医内科主治考试大纲

中医内科主治考试大纲
一、中医内科基础理论
1. 中医内科的概述
2. 中医内科的病因病机
3. 中医内科的辨证论治
4. 中医内科的治法与方剂
二、常见内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1. 感冒(1)感冒的病因病机(2)感冒的诊断与鉴别诊断(3)感冒的中医治疗
2. 咳嗽(1)咳嗽的病因病机(2)咳嗽的诊断与鉴别诊断(3)咳嗽的中医治疗及调护
3. 哮病(1)哮病的病因病机(2)哮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3)哮病的中医治疗及调护
4. 喘证(1)喘证的病因病机(2)喘证的中医治疗及调护
5. 心悸(1)心悸的病因病机(2)心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3)心悸的中医治疗及调护
6. 胃痛(1)胃痛的病因病机(2)胃痛的诊断与鉴别诊断(3)胃痛的中医治疗及调护
7. 泄泻(1)泄泻的病因病机(2)泄泻的诊断与鉴别诊断(3)泄泻的中医治疗及调护
8. 胁痛(1)胁痛的病因病机(2)胁痛的诊断与鉴别诊断(3)胁痛的中医治疗及调护
9. 痹证(1)痹证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2)痹证的中医治疗及调护方法 10. 头痛(1)头痛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2)头痛的中医治疗及调护方法。
三、内科常用中药方剂和针灸技术应用原则与注意事项
1. 内科常用中药方剂应用原则与方法。
2. 内科常用针灸技术应用原则、方法与注意事项。
3. 其他常用中医技术如拔罐、刮痧等应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四、内科临床思维与方法培养。
内科临床思维方法,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以及如何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如何对患者进行随访和健康教育等。
同时,也涉及到如何处理内科常见医疗纠纷和法律问题。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 《温病学》学习大纲

湿热互结中焦,脾胃升降失司
湿热交蒸,充斥气分,酿成热毒 气分湿热久郁,酿成痰浊,蒙蔽心包 暑湿郁蒸少阳气分,气机郁阻 气分暑湿郁蒸,弥漫于上中下三焦 湿温病气分证后期,余湿未尽,脾气不 舒,胃气未醒 肺胃热毒充斥,攻冲头面
烂喉痧邪毒化火,燔灼气营(血) 温热类(冬春)、湿热类(夏秋雨湿较盛、气候炎热季节)、温毒(冬春)
选方 银翘散、桑菊饮
宣白承气汤 清燥救肺汤
清营汤 清宫汤送服凉开三宝
羚角钩藤汤 犀角地黄汤 加减复脉汤 三甲复脉汤、大定风珠
黄连阿胶汤
青蒿鳖甲汤
三仁汤、藿朴夏苓汤
雷氏芳香化浊法、三仁汤
雷氏宣透膜原法
王氏连朴饮
甘露消毒丹 菖蒲郁金汤 蒿芩清胆汤
三石汤 薛氏五叶芦根汤
普济消毒饮
凉营清气汤 炎热季节)、温毒(冬春)
湿困中焦 邪阻膜原 湿浊偏盛 湿热并重 困阻中焦
《温病学》学习大纲
湿
热
类
湿热蕴毒证治
湿热酝痰蒙蔽心包
湿热蕴毒 湿热酝痰
证治
蒙蔽心包
暑湿郁阻少阳证治 暑湿郁阻少阳
暑湿弥漫三焦证治 暑湿弥漫三焦
余湿留恋证治
后期余湿留恋
温
大头瘟毒盛肺胃
证治 .
毒盛肺胃
毒
烂喉痧毒燔气营
类
(血)证治
毒燔气营(血)
好发季节
温热类(冬春)、湿热类(夏
《温病学》学习大纲总表 病机
风温初起,风热病邪袭于肺卫 肺经痰热壅阻,肠腑热结不通 燥热之邪壅肺,气阴两伤 热灼营阴,扰神窜络 热入心包,炼液成痰,痰热闭窍 邪热亢盛,深入厥阴,引动肝风 血分热毒炽盛,动血耗血,瘀热内阻 温病日久,真阴耗伤,邪少虚多 温病后期,水不涵木,虚风内动 温病后期,肾阴耗伤,心火仍炽,心肾 不能互济 温病后期,阴液亏损,余邪留伏阴分 湿温病初起,卫气同病,外内合邪,湿 重热轻 湿重热轻,困阻中焦
内科学主治医师考试大纲-相关专业知识精编.doc

掌握
(4)治疗要点
掌握
5.肾综合征出血热
(1)流行病学(2)临床症状(3)诊断要点
(4)辅助检查(5)治疗要点
掌握
6.疟疾
(1)流行病学(2)临床症状(3)诊断要点
掌握
(4)辅助检查(5)治疗要点
卜、结核病
1.肺结核
(1)临床症状(2)诊断要点(3)辅助检查
(4)治疗要点
掌握
2.结核性脑膜炎
(1)临床症状(2)诊断要点(3)辅助检查
掌握
3.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 瘢
(1)临床症状(2)诊断要点(3)辅助检查
(4)治疗要点
掌握
六、内分泌学
1.搪尿病
(1)临床症状(2)诊断要点(3)辅助检查
(4)治疗要点
掌握
2.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1)临床症状(2)诊断要点(3)辅助检查
(4)治疗要点
掌握
3.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 衡失调
(1)临床症状(2)诊断要点(3)辅助检查
(4)治疗要点
掌握
十一、职业病
1.一氧化碳中毒
(1)临床症状(2)诊断要点(3)辅助检查
(4)治疗要点
掌握
2.有机磷中毒
(1)临床症状(2)诊断要点(3)辅助检查
(4)治疗要点
掌握
3.亚硝酸盐中毒
(1)临床症状(2)诊断要点(3)辅助检查
(4)治疗要点
掌握
4.酒精中毒
(1)临床症状(2)诊断要点(3)辅助检查
(4)治疗要点
掌握
2.癫痫
\vww. med 126. com
(1)临床症状(2)诊断要点(3)辅助检查
(4)治疗要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内科学感冒要点: 1.感冒的定义2•感冒的源流3.时行感冒的定义要点: 1.感冒的常见病因2.感冒的基本病机3.感冒发病关键要点: 1.感冒的诊断要点2.感冒与温病早期的鉴别3 4•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的鉴别要点: 1.感冒的辨证要点2.感冒的治疗原则3•感冒的分证论治(包括虚体感冒)要点: 1.感冒的预防调护方法2•感冒的煎药方法3.感冒的服药方法咳嗽要点: 1.咳嗽的定义2•咳嗽的源流3.主要相关西医疾病的诊断要点: 1.咳嗽的常见病因2.咳嗽的基本病机4.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的含义.咳嗽的诊断要点2.咳痰特点的鉴别3.咳嗽特点的鉴别4•咳嗽与咳喘的要点:1.咳嗽的辨证要点 2 3.咳嗽的分证论治4.外感咳嗽治疗的忌宜5.内伤咳嗽治疗的忌宜 要点:咳嗽的预防调护方法 哮病要点:1.哮病的定义2.哮病的源流3.主要相关西医疾病的诊断要点:1.哮病的辨证要点要点:哮病的预防调护口力................. 鉴日目园 点点日目旦要要.哮病的病因2.哮病的主要病机3.夙根的实质 4.哮病发作期的基本病理 要点:1.哮病的诊断要点2.哮病与喘证的鉴别3.哮病与伏饮的鉴别2 3.哮病的分证论治4.喘脱危证的证候特点5.喘脱危证的治疗要点:1.肺痈的诊断要点 2.肺痈与风温的鉴别3.肺痈与肺痿的鉴别 要点:1.喘证的定义2•喘证的源流3.主要相关西医疾病的诊断要点:1 .喘证的病因2.喘证的主要病机及转化3 4.喘脱的病机5.喘脱的临床特征要点:1.喘证的诊断要点2.喘证与哮病的鉴别3.喘证与气短的鉴别要 点:1.喘证的辨证要点2 3.喘证的分证论治4.上实下虚”喘证的证候特点5.上实下虚”喘证的治 疗要点:喘证的预防调护肺痈日 目 目 要点 要点2. 肺痈的基本病机及转化3.肺痈成痈化脓的病理基础要点:1.肺痈的定义 2.肺痈的源流3.主要相关西医疾病的诊断要点:1.肺痈的病因.肺痈的辨证要点2.肺痈的治疗原则3.肺痈的分证论治4•常见证候治疗 的加减变化要点:肺痈的预防调护肺痨1.肺痨的定义2 •肺痨的源流3.主要相关西医疾病的诊断 3. 肺胀本虚与标实的内涵及转化 4.肺胀的发生与咳嗽的关系5.肺胀的发生 与喘证的关系要点: 要点: 1.肺痨的常见病因2.肺痨的主要病机及转化日目i要点要点要点: 1.肺痨的诊断要点2.肺痨与虚劳的鉴别3.肺痨与肺痿的鉴别.肺痨的辨证要点2.肺痨的治疗原则3.肺痨的分证论治4•常见证候治疗 的加减变化 要点:肺痨的预防调护肺胀要点: 1.肺胀的定义2•肺胀的源流3.主要相关西医疾病的诊断要点: 1.肺胀的常见病因2.肺胀的主要病机特点.肺胀的诊断要点2.肺胀与喘证、哮病的相互关系3.肺胀与喘证、哮病的鉴别细u园要点:细L【㈣要点:细嘔.肺胀的辨证要点2.肺胀的治疗原则3.肺胀的分证论治4•常见证候治疗的加减变化要点:肺胀的预防调护心悸要点:1.心悸的定义2.心悸的源流3.主要相关西医疾病的诊断细唱要点:细丨I㈣要点:细目g 细tiE 细冃巨要点:.心悸的常见病因2. 心悸的主要病机及虚实转化3.虚、痰、水、瘀与心悸的关系.心悸的诊断要点2. 惊悸与怔忡的鉴别3.心悸与奔豚的鉴别4.心悸与卑的鉴别.心悸的辨证要点2. 心悸的治疗原则3.心悸的分证论治4.常见证候治疗的加减变化要点:1.心悸的预防2.重症心悸的预后胸痹细y回要点二细咽要点:ftiiig細t [巨.胸痹的定义2.胸痹的源流3.《金匮要略》对胸痹证治的认识4•主要相关西医疾病的诊断.胸痹的常见病因2.胸痹的病机3.胸痹的发展趋势、虚实两者的内涵及其转化.胸痹的诊断要点2.胸痹与悬饮的鉴别3.胸痹与胃脘痛的鉴别4.胸痹与真心痛的鉴别要点:1.胸痹的辨证要点2.胸痹的治疗原则及具体治疗方法3.胸痹的分证论治4.阴寒凝滞与心肾阳虚之胸痹的证治区别及其治疗加减变化5 6.真心痛的分证论治要点:胸痹的预防调护不寐要点:1 .不寐的定义2.不寐的源流3.主要相关西医疾病的诊断4.健忘的定义要点:1.不寐的常见病因2.不寐的基本病机3.不寐的病理变化细唱 要点: 细![ 要点:细II 国.不寐的辨证要点2.不寐的治疗原则及方法3.不寐的分证论治4•心胆气 虚证治疗的加减变化要点:不寐的调护癫狂要点:1.癫狂的定义2.癫狂的源流3.主要相关西医疾病的诊断要点:1.癫狂的常见病因2.癫狂的主要病机及转化.癫证与狂证的特征及鉴别要点 2.癫证与郁证的鉴别3.癫证与痫证的鉴别 4. 癫证与痴呆的鉴别要点:1.癫证与狂证的辨证要点.癫证的分证论治4.狂证的分证论治5.常见证候治疗的加减变化 要点:癫狂的预防调护 痫病 要点:1.痫病的定义2.痫病的源流3.主要相关西医疾病的诊断细要细要细细唱要点:细「I㈣要点:細L【国细II日•痫病的常见病因2.痫病的主要病机特点3 .痰邪在发病中的意义及转化4.痫病发生的病机关键•痫病的诊断要点2.痫病与中风的鉴别3.痫病与厥证的鉴别4 •痫病与痉证的鉴别要点:1.痫病发作持续时间、间歇时间及发作程度在辨证时的意义3.痫证的分证论治4.常见证候治疗的加减变化•痫病的预防2.痫病的生活调理3.痫病的工作限制4.痫病发作的注意事细1恒要点:第十三单元痴呆要点:1.痴呆的定义2.痴呆的源流3.主要相关西医疾病的诊断要点:1.痴呆的主要病因2.痴呆的病机及转化细wE 細n巨细H匡要点:SIII0 要点:细nS•痴呆的诊断要点2.痴呆与郁证的鉴别3.痴呆与癫证的鉴别4.痴呆与健忘的鉴别.痴呆的辨证要点2.痴呆的治疗原则3.痴呆的分证论治4.常见证候治疗的加减变化要点:痴呆的预防调护厥证要点:1.厥证的定义2.厥证的源流3.主要西医疾病的诊断要点:1.厥证的常见病因2.厥证的基本病机及转化要点:1.厥证的诊断要点3.厥证与痫病的鉴别4.厥证与昏迷的鉴别5.厥证与眩晕的鉴别细细MX细llg.厥证的辨证要点2. 厥证的基本治疗原则3 .厥证的分证论治4.常见证候治疗的加减变化要点:1. 厥证的预防2.厥证的护理措施胃痛要点:1.胃痛的定义 2.胃痛的源流3.主要相关西医疾病的诊断4.吐酸的定义细”匕细H三细唱要点:细H画襄点:细LI国要.胃痛的常见病因2.胃痛与肝、脾、胃的关系3.胃痛的主要病机及转化4.胃痛出血的病理转化.胃痛的诊断要点2.胃痛与真心痛的鉴别3. 胃痛与胁痛的鉴别4.胃痛与腹痛的鉴别.胃痛的辨证要点2.胃痛的基本治疗原则3. 胃痛的分证论治4.常见证候治疗的加减变化要点:胃痛的预防调护痞满要点: 1.痞满的定义2.痞满的源流3.主要相关西医疾病的诊断要点: 1.痞满的常见病因2.痞满的病机及转化要点: 1.痞满的诊断要点3.痞满与鼓胀的鉴别4.痞满与胸痹的鉴别5.痞满与结胸的鉴别.痞满的辨证要点2.痞满的治疗原则3.痞满的分证论治细H E细M巨细厂4.常见证候治疗的加减变化要点:痞满的预防呕吐要点:1.呕吐及干呕的定义2•呕吐的源流3.主要相关西医疾病的诊断要点:1.呕吐的常见病因2.呕吐的主要病机及转化细细n巨细口巨要点:細H画.呕吐的诊断要点2.呕吐与噎膈的鉴别3•呕吐与反胃的鉴别4•呕吐物的鉴别要点:1.呕吐的辨证要点2 3.呕吐的分证论治4.证候治疗的加减变化要点:呕吐的调护要点:1.噎膈的定义2.噎膈的源流3.主要相关西医疾病的诊断细H E细忡巨细ng 要点:细冃画细H国.噎膈的常见病因2.噎膈与气、痰、瘀、虚的关系3.噎膈的病机特点及转要点:1.噎膈的诊断要点2.噎膈与反胃的鉴别3.噎膈与梅核气的鉴别.噎膈的辨证要点2.噎膈的基本治疗原则3 .噎膈的分证论治4•常见证候治疗的加减变化要点:噎膈的调护呃逆要点:1.呃逆的定义2•呃逆的源流3 .主要相关西医疾病的诊断.呃逆的常见病因2.呃逆的发生与肺胃的关系3.呃逆的主要病理因素及转细H目要点:细「I匡I 細同画要点:细LI囲要点:1.呃逆的诊断要点2.呃逆与干呕的鉴别3.呃逆与暧气的鉴别.呃逆的辨证要点2.呃逆的治疗原则及其方法3.呃逆的分证论治4•证候治疗的加减变化要点:呃逆的调护腹痛要点:1.腹痛的定义2•腹痛的源流3.腹痛与脏腑经络的关系4.主要相关西医疾病的诊断要点:1.腹痛发生的常见病因2 3.腹痛的基本病机及其转化4.腹痛与脏腑经络的关系要点:1.腹痛的诊断要点2 3.内科腹痛与外科腹痛的鉴别4.内科腹痛与妇科腹痛的鉴别要点:1.辨腹痛的性质2 3.腹痛的治疗原则4.腹痛的分证论治5.证候治疗的加减变化要点:腹痛的调护泄泻要点:1.泄泻的定义3.《医宗必读》提出的治泻九法4.主要相关西医疾病的诊断细冃目要总细冃亘细L陋细要点:要点:1.泄泻的常见病因2.泄泻与脾虚、湿盛的关系3.泄泻的病机特点及转化要点:1.泄泻的诊断要点2.泄泻与痢疾的鉴别3•泄泻与霍乱的鉴别.泄泻的辨证要点2.泄泻的治疗原则3.泄泻的分证论治4 •证候治疗的加减变化要点:泄泻的调护痢疾要点:1.痢疾的定义2•痢疾的源流3.主要相关西医疾病的诊断细要.细细要点:1.痢疾的常见病因2.痢疾发生的病机3.暴痢与久痢的病理特点及转化要点:1.痢疾的诊断要点2.痢疾与泄泻的鉴别要点:1.痢疾虚实寒热的辨证要点2 3•痢疾的分证论治4.证候治疗的加减变化要点:1.痢疾的预防2•痢疾的调护便秘要点:1.便秘的定义2 •便秘的源流3.主要相关西医疾病的诊断1.便秘的常见病因2.寒、热、虚、实便秘的主要病机及转化23•便秘的分证论治4.常见证候治疗的加减变化5•便秘的常用外治法 要细忖目要点: 细唱 细a 国 要点: 细口国.胁痛的辨证要点2.胁痛的治疗原则3.胁痛的分证论治4.证候治疗的加 减变化 要点:胁痛的调护黄疸细要细细要点: 1.便秘的诊断要点2.便秘与肠结的鉴别要点: 1.便秘的辨证要点要点: 占:便秘的调护 胁痛要点: 1.胁痛的定义2.胁痛的源流3.主要相关西医疾病的诊断要点: 1.胁痛的常见病因2.胁痛的病机要点及转化要点: 1.胁痛的诊断要点2.胁痛与悬饮的鉴别1. 黄疸的定义2.黄疸的源流3.主要相关西医疾病的诊断1. 黄疸的诊断要点2.阳黄与阴黄的鉴别3.黄疸与萎黄的鉴别要 1.黄疸的辨证要点2.黄疸的治疗原则3.黄疸的分证论治4.阳黄初起兼表证的治法5.阳黄初起兼表证的常用方6.常见证候治疗的加 减变化7.黄疸消退后的调治.黄疸的饮食宜忌与生活调摄 2.黄疸的转归与积聚的关系3.黄疸的转归与 鼓胀的关系细H 国 要点:积聚要点:1.积聚的定义2.积聚的源流4.积与聚的病机的异同点5.主要相关西医疾病的诊断要点:1.积聚的常见病因2.积聚的病机要点及转化要点: 1.黄疸的病因2.黄疸的病机及转化细要.细要点: 要点: 占•要点:1.积聚的诊断要点2.积与聚的鉴别3.积聚与痞满的鉴别减变化鼓胀.积聚的辨证要点2. 积聚的治疗原则3•积聚的分证论治4•证候治疗的加要点: 积聚的调护要点: 1•鼓胀的定义 2•鼓胀的源流3•主要相关西医疾病的诊断要点: 1 .鼓胀的病因 2 •鼓胀发生的主要病机及转化 细ng要点:日 細日E 细1-1S细咂要点:要点: 1•鼓胀的诊断要点2•鼓胀与水肿的鉴别3•气鼓、水鼓与血鼓的鉴别 •鼓胀的辨证要点2•鼓胀的治疗原则3•鼓胀的分证论治4•常见证候治疗的加减变化 要点:1•鼓胀大出血的分证论治2•鼓胀昏迷的分证论治 要点: 1.鼓胀的饮食宜忌2.鼓胀的调护要点: 1.头痛的定义2•头痛的源流3.主要相关西医疾病的诊断要点: 1.头痛的病因2•头痛的病机及转化 细要日细1. 头痛的诊断要点2.头痛与眩晕的鉴别3.真头痛与一般头痛的鉴别 要2 3.头痛的分证论治4.常见证候治疗的加减变化 5.偏头痛的特点与治疗要点:1.头痛的生活调摄2.头痛的预防眩晕要点:1 .眩晕的定义3.古代医家对眩晕病机的认识4.主要相关西医疾病的诊断要点:1.眩晕的病因2.眩晕的病机及转化1. 眩晕的诊断要点2.眩晕与中风的鉴别3.眩晕与厥证的鉴别细a 国 要点: 细LI 巨 细H 匡.眩晕的辨证要点2.眩晕的治疗原则3.眩晕的分证论治4.常见证候治疗的加减变化要点:1.眩晕的预防2.眩晕的调护中风要点:1.中风的定义2.中风的源流34.相关西医疾病的诊断占-1.头痛的辨证要点治疗的加减变化要点:1.中风的常见病因2.中风的主要病机细 细H 国 要点: B•中风的辨证要点2•中风的治疗原则3•中风的分证论治4•常见证候治疗要点:1•中风的预防2•中风的护理3•中风的综合治疗措施细目五:预防调护 五要点:1.瘿病的饮食宜忌 要点2.瘿病的调护 第三十 二单元疟疾细目一:概述一要点:1.疟疾的定义2.疟疾的源流3.古代治疗疟 疾的药物要点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1.疟疾的病因2.疟疾的病机及转化 要点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 三要点:1.疟疾的诊断要点2.疟疾与风温发热的 鉴别3•疟疾与淋证发热的鉴别4•3 4•中经络的病机及转变 5.中脏腑的病机及转变6.中风恢复期的病机及转 变要点:1.中风的诊断要点2.中风与口僻的鉴别 4.中风与痉证的鉴别5. 中风与痿证的鉴别6•中风与痫病的鉴别 要点: 1.瘿病的定义 2•瘿病的源流3.主要相关西医疾病的诊断要点: 1 .瘿病的病因 2 •瘿病的病机及转化细要日细细细•瘿病的诊断要点2. 瘿病与瘰疬的鉴别3•瘿病与消渴的鉴别4 •瘿囊与瘿 瘤的鉴别.瘿病的辨证要点2. 瘿病治疗的基本原则3.瘿病的分证论治4•常见证候的加减变化寒疟、温疟和瘴疟的鉴别要点细目四:辨证论治四要点:1.疟疾的辨证要点2.疟疾治疗的基本原则3.疟疾的分证论治4•常见证候治疗的加减变化要点细目五:预防调护五要点:1•疟疾的预防措施2.疟疾发病期的服药时间3.疟疾发病期的调护方法要点第三十三单兀水肿细目一:概述一要点:1.水肿的定义2.水肿的源流3.《素问?汤液醪醴论》对水肿治则的认识要点4.《丹溪心法》中对阴水、阳水分类的认识5.主要相关西医疾病的诊断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1.水肿的病因2.水肿的病机及转化要点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要点:1.水肿的诊断要点2.水肿与鼓胀的鉴别3.阳水与阴水的鉴别三要点细目四:辨证论治要点:1.水肿的辨证要点2.水肿的治疗原则四要点3.水肿的分证论治4.常见证候治疗的加减变化5.水肿应用攻逐法的原则细目五:预防调护要点:水肿的饮食宜忌与生活调摄五要点第三十四单元淋证细目一:概述一要点:1.淋证的定义2.淋证的源流3.主要相关西医疾病的诊断要点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1.淋证的常见病因2.淋证的病机及转化二要点细目三:诊断与类证鉴别要点:1.淋证的诊断要点三要点2.淋证与癃闭的鉴别3.血淋与血尿的鉴别4.膏淋与尿浊的鉴别5.六种淋证间的鉴别细目四:辨证论治四要点:1.淋证的辨证要点2.淋证的治疗原则3.临证的分证论治4.常见证候治疗的加减变化要点细目五:预防调护要点:1.淋证的饮食起居宜忌2•淋证的预防注意点五要点第三十五单元癃闭细目一:概述要点:1.癃闭的定义要点2.癃闭的源流3.古代医家有关癃闭的治疗方法4.主要相关西医疾病的诊断细目二:病因病机二要点:1.癃闭的病因2 .癃闭的主要病机及转化3.癃闭的预后与转归要点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三要点:1.癃闭的诊断要点2.癃闭与淋证的鉴别3.癃闭与水肿的鉴别4.癃闭与关格的鉴别要点细目四:辨证论治要点:1.癃闭的辨证要点四要点2.癃闭的治疗原则3.癃闭的分证论治4.常见证候治疗的加减变化5.癃闭急证的处理方法细目五:预防调护1•癃闭的饮食宜忌2•癃闭的生活调摄3•留置导尿病人的护理五第三十六单元郁证细目一:概述一要点:1.郁证的定义要点2.郁证的源流3.《素问》有关五气之郁治疗的论述4.《丹溪心法》的六郁之说5.主要相关西医疾病的诊断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1.郁证的常见病因2•郁证的基本病机及转化二要点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三要点:1.郁证的诊断要点要点2.郁证梅核气与虚火喉痹的鉴别3•郁证梅核气与噎膈的鉴别4.郁证脏躁与癫证的鉴别细目四:辨证论治四要点:1.郁证的辨证要点2.郁证的基本治疗原则3•郁证的分证论治4•常见证候治疗的加减变化要点细目五:预防调护要点:1.郁证的预防2•郁证的护理3.郁证的精神调护五要点第三十七单元血证细目一:概述一要点:1.血证的定义2.血证的源流3.内科血证的范围要点4.《血证论》关于血证病机、治则的论述5.《景岳全书》关于血证病机、治则的论述6.《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关于血证病机、治则的论述7.主要相关西医疾病的诊断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1.血证的常见病因2•血证的基本病机及转化二要点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三要点:1.各类血证的诊断要点要点2.尿血与血淋的鉴别3•咳血与吐血的鉴别4.便血之远血与近血的鉴别5•紫斑与出疹、丹毒的鉴别细目四:辨证论治四要点:1.各类血证的辨证要点2.血证的治疗原则3.各类血证的分证论治要点细目五:预防调护要点:1.血证的预防2.血证的调护五要点4•常见证候治疗加减变化第三十八单元痰饮细目一:概述一要点:1.痰饮的定义要点2.痰饮的源流3.《金匮要略》对痰饮的论述、分类、治法4•主要相关西医疾病的诊断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1.痰饮的常见病因 2 .痰饮的基本病机及转化二要点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三要点:1.各类痰饮的诊断要点2.痰、饮、水、湿的鉴别3.悬饮与胸痹的鉴别要点4.溢饮与风水证的鉴别5•支饮与哮病的鉴别6.支饮与喘证的鉴别7•支饮与肺胀的鉴别细目四:辨证论治要点:1.痰饮1-1辨证要点1-2分证论治四要点2.悬饮2-1辨证要点2-2分证论治3•支饮3-1辨证要点3-2分证论治4.溢饮4-1辨证要点4-2 分证论治5•本病总的治疗原则6.常见证候治疗的加减变化细目五:预防调护要点:痰饮的调护五要点第三十九单元消渴细目一:概述要点一要点:1.消渴的定义2•消渴的源流3.主要相关西医疾病的诊断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1.消渴的病因二要点2.消渴的主要病机、脏腑间的互相影响及病机转化3.消渴日久出现变证的病机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要点:1.消渴的诊断要点2.消渴与口渴症的鉴别三要点3.消渴与瘿病的鉴别细目四:辨证论治要点:1.消渴的辨证要点2.消渴的治疗原则四要点3.消渴分证论治4•常见证候治疗的加减变化5•各种消渴变证的分证论治细目五:预防调摄要点:1.消渴的饮食宜忌2.消渴的生活起居注意点3•消渴变证的防治原则五要点第四十单元自汗、自汗、盗汗细目一:概述要点一要点:1.自汗1-1定义1-2源流2.盗汗2-1定义2-2源流3.主要相关西医疾病的诊断细目二:病因病机二要点:1.自汗1-1常见病因1-2主要病机及转化2.盗汗2-1常见病因2-2主要病机及转化要点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三要点:1.自汗的诊断要点2.盗汗的诊断要点3.自汗与脱汗的鉴别4•自汗与战汗的鉴别要点细目四:辨证论治四要点:1.自汗1-1 辨证要点1-2治疗原则1-3分证论治要点2•盗汗2-1辨证要点2-2治疗原则2-3 分证论治3•常见证候治疗的加减变化细目五:预防调护要点:1.自汗1-1预防1-2调护措施2•盗汗2-1预防2-2调护措施五要点第四十一单元内伤发热细目:概述一要点:1.内伤发热的定义2.内伤发热的源流3.甘温除热法的含义及应用要点4.《医学心悟?火字解》对贼火和子火的论述5.主要相关西医疾病的诊断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1•内伤发热的病因2•内伤发热的病机要点及转化二要点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要点:1.内伤发热的诊断要点2.内伤发热与外感发热的鉴别三要点细目四:辨证论治四要点:1.内伤发热的辨证要点2.内伤发热的治疗原则3.内伤发热的分证论治4.常见证候治疗的加减变化要点细目五:预防调护五要点:内伤发热的调护措施要点第四十二单元虚劳细目:概述一要点:1.虚劳的定义2.虚劳的源流要点3.《诸病源候论》所论五劳、六极、七损的概念4.《理虚元鉴》中治虚有三本”的论述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1.虚劳的常见病因2.虚劳的病理性质、病机和转化3.虚劳的顺证和逆证二要点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要点:1.虚劳的诊断要点2.虚劳和肺痨鉴别三要点细目四:辨证论治四要点:1.虚劳的辨证要点2.虚劳的治疗原则3.虚劳的分证论治4.常见证候治疗的加减变化要点细目五:预防调护要点要点:虚劳的预防调护措施五第四十三单元癌病细目一:概述一要点:1.癌病的定义2.癌病的源流3.脑瘤的诊断要点4.肺癌的诊断5•大肠癌的诊断6.肾癌的诊断7.膀胱癌的诊断&肝癌的诊断(人卫版)细目二:病因病机二要点:1.癌病的常见病因2.癌病的病机要点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要点:1.脑瘤的诊断要点2 .肺癌的诊断要点三要点3.大肠癌的诊断要点4.肾癌的诊断要点5.膀胱癌的诊断要点6.肝癌的诊断要点(人卫版)7.脑瘤与中风的鉴别&脑瘤与痫病的鉴别9.肺癌与肺痨的鉴别10.肺癌与肺痈的鉴别11.肺癌与肺胀的鉴别12.肾癌与多囊肾的鉴别13.肾癌、膀胱癌与石淋的鉴别细目四:辨证论治四要点:1 .癌病的辨证要点2.癌病的治疗原则3.脑瘤的分证论治4.肺癌的分证论治要点5.大肠癌的分证论治6.肾癌的分证论治7.膀胱癌的分证论治8.肝癌的分证论治(人卫版)细目五:预防调护五要点:癌病的调护要点第四十四单元痹证细目一:概述一要点:1.痹证的定义2.痹证的源流3.主要相关西医疾病的诊断要点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1.痹证的常见病因2.痹证的病机及转化二要点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要点:1.痹证的诊断要点2.痹证与痿证的鉴别三要点细目四:辨证论治四要点:1.痹证的辨证要点2.痹证的基本治疗原则3.痹证的分证论治4.常见证候治疗的加减变化要点细目五:预防调护要点:1.痹证的预防2.痹证的护理措施五要点第四十五单元痉证细目一:概述一要点:1.痉证的定义2.痉证的源流3.要点《温病条辨》对痉证的论述4.主要相关西医疾病的诊断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1.痉证的常见病因2.痉证的病机及转化二要点细目三:诊断与类证鉴别要点:1.痉证的诊断要点2 .痉证与痫证的鉴别三要点3.痉证与厥证的鉴别4.痉证与中风的鉴别5.痉证与颤证的鉴别6.痉证与破伤风的鉴别细目四:辨证论治四要点:1.痉证的辨证要点2.痉证的基本治疗原则3.痉证的分证论治4.常见证候治疗的加减变化要点细目五:预防调护要点: 1.痉证的预防2.痉证的护理措施五要点第四十六单元痿证细目一:概述一要点:1.痿证的定义2.痿证的源流3.主要相关西医疾病的诊断要点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1.痿证的常见病因2.痿证的主要病机及转化二要点细目三:诊断与类证鉴别要点:1.痿证的诊断要点三要点2.痿证与偏枯的鉴别3.痿证与痹证的鉴别细目四:辨证论治四要点:1痿证的辨证要点2.痿证的基本治疗原则3•痿证的分证论治4.常见证候治疗加减变化要点细目五:预防调护要点: 1.痿证的预防2.痿证的调护五要点第四十七单元颤证细目一:概述一要点: 1.颤证的定义2.颤证的源流3.主要相关西医疾病的诊断要点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1.颤证的病因2.颤证的病机二要点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要点: 1.颤证的诊断要点2.颤证与瘛的鉴别三要点细目四:辨证论治四要点: 1.颤证的辨证要点2.颤证的治疗原则3.颤证的分证论治4.常见证候治疗的加减变化要点细目五:预防调护五要点:颤证的调护要点第四十八单元腰痛细目:概述一要点:1.腰痛的定义2.腰痛的源流3.主要相关西医疾病的诊断要点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1.腰痛的常见病因2.腰痛的主要病机及转化二要点细目三:诊断与类证鉴别三要点:1.腰痛的诊断要点2.腰痛与背痛的鉴别3.腰痛与尻痛的鉴别4.腰痛与胯痛的鉴别要点细目四:辨证论治四要点: 1.腰痛的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