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大纲——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2018年全科主治医师专业知识考试大纲

2018年全科主治医师专业知识考试大纲
了解
4.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1)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表现和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要点
(2)肺心病辅助检查
(3)肺心病预防及健康指导
掌握
熟悉
了解
5.心力衰竭
(1)心力衰竭分类及临床表现;心功能分级;心力衰竭诊断及鉴别诊断;处理要点及健康指导
掌握
(2)心力衰竭治疗常用药物选择;洋地黄适应证、禁忌证及过量临床表现及处理
熟悉
(3)心力衰竭常见病因;诱发因素
掌握
(2)心绞痛分级和不稳定性心绞痛危险性特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性期再灌注治疗方法
熟悉
(3)冠心病易患因素、发病机制和急性心肌梗死病理改变
了解
3.高脂血症
(1)高脂血症临床分类;高脂血症非药物和药物治疗及常用药
掌握
(2)血脂异常诊断标准;降脂治疗血脂目标水平
熟悉
(3)高脂血症发病机制;降脂药物副作用
熟悉
(3)帕金森病健康指导
了解
5.老年性痴呆
(1)老年性痴呆临床表现及健康指导
掌握
(2)老年性痴呆诊断要点;处理要点
熟悉
(3)老年性痴呆鉴别诊断
了解
三、心血管疾病
1.高血压病
(1)正常血压值;高血压定义和分级标准;高血压治疗目标和策略,高血压非药物、药物治疗和常用药物;高血压相关脏器损害;原发性高血压与继发性高血压鉴别诊断;高血压病预防及健康指导
了解
6.心律失常
(1)常见心律失常诊断要点;处理要点
掌握
(2)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临床应用
熟悉
(3)常见心律失常病因
了解
7.心肌炎与心肌病
(1)心肌炎诊断要点及处理要点
掌握

2018年中西医执业医师《内科学》基础知识(2)

2018年中西医执业医师《内科学》基础知识(2)

2018年中西医执业医师《内科学》基础知识(2)2017年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告一段落,2018年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复习期已经开始!基础知识的复习将是临床执业医师备考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决定成败的!2018年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备考有医学教育网陪伴!整理了2018年中西医执业医师《内科学》基础知识汇总,希望对大家复习有帮助!慢性肾小球肾炎诊断肾小球肾炎=眼睑/颜面部水肿+青中年++尿常规异常+高血压一年以上(1)水肿、高血压史1年以上。

(2)尿化验异常(蛋白尿、血尿及管型尿)。

(3)晚期可有肾功能减退、贫血、电解质紊乱等情况的出现。

鉴别诊断(1)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多见于中老年患者,高血压在先,继而出现蛋白尿,镜下可见少量红细胞及管型,肾小管功能损害(尿浓缩功能减退、夜尿增多)早于肾小球功能损害,常伴有高血压的心脑并发症。

(2)慢性肾盂肾炎慢性肾盂肾炎多见于女性患者,常有反复尿路感染病史,多次尿沉渣或尿细菌培养阳性,肾功能损害以肾小管为主。

(3)Alport综合征(遗传性肾炎) Alport综合征常起病于青少年(多在10岁以前),患者有肾(血尿、轻至中度蛋白尿及进行性肾功能损害)、眼(球形晶状体等)、耳(神经性耳聋)异常,并有阳性家族史(多为性连锁显性遗传)。

(4)继发性肾病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糖尿病肾病等继发性肾病均可表现为水肿、蛋白尿等症状,与慢性肾炎表现类似。

但继发性肾病通常均存在原发性疾病的临床特征,如狼疮性肾炎多见于女性,常有发热、关节痛、皮疹、抗核抗体阳性等;紫癜性肾炎常有皮肤紫癜、关节痛、腹痛等症状;糖尿病肾病则有长期糖尿病病史,血糖升高,肾脏组织病理检查有助于鉴别。

中医证型慢性肾盂肾炎与慢性肾小球炎鉴别要点:慢性肾盂肾炎多见于女性患者,常有反复尿路感染病史,多次尿沉渣或尿细菌培养阳性,肾功能损害以肾小管为主。

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1.发病年龄发于任何年龄,但以中青年为主,男性多见。

2018年中医执业医师综合笔试知识点(19)

2018年中医执业医师综合笔试知识点(19)

中医诊断学【学习提示】中医诊断学在考试中所占分值为20~25分左右,占整个考试的3.3%~4.2%左右,包含14个单元。

【学习建议】本阶段为专业备考阶段,建议先听强化基础课,两遍左右,每天学习4小时。

【学习方法】1.完成入学评测题;2.听课前先看书,了解本部分主要内容;3.跟着老师的思路听课,主动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4.听视频过程中可配合做少量练习题,总结错题;5.及时回顾、复习讲义及错题。

第一单元绪论考点一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1.司外揣内;2.见微知著;3.以常测变考点二中医诊断疾病的三大原则1.整体审察;2.四诊合参;3.病证结合第二单元望诊细目一望神考点一得神、失神、少神、假神的常见临床表现及其意义1.得神:得神即有神。

表示精充、气足、神旺,若在病中,则虽病而正气未伤,脏腑功能不衰,预后良好。

临床表现:两眼灵活,明亮有神,鉴识精明,神志清楚,反应灵敏,语言清晰。

2.失神:失神即无神。

表示精气大伤,脏腑功能衰败,预后不良。

临床表现:目光晦暗,瞳仁呆滞,精神萎靡,反应迟钝,呼吸气微,甚至神识昏迷,循衣摸床,撮空理线,或猝倒而目闭、口开、手撒、尿遗。

3.少神,又称为神气不足,是指精气不足、神气不旺的表现,介于得神与失神之间。

表现:精神不振,两目乏神,面色少华,肌肉松软,倦怠乏力,少气懒言,动作迟缓。

提示正气不足,精气轻度损伤,脏腑功能减弱,常见于虚证患者,或病后恢复期患者。

4.假神:是垂危病人出现精神暂时好转的假象。

说明正气将脱,精气衰竭已极,阴不敛阳,以致虚阳外越,阴阳即将离决,属病危,多为临终表现。

临床表现:如原来不欲言语,语声低弱,时断时续,突然转为言语不休者;原来精神极度衰颓,意识不清,突然精神转“佳”者;原来面色十分晦暗,忽然两颧发红如妆。

考点二神乱常见表现及临床意义神乱即神志异常,常见于癫、狂、痫的病人。

1.若表情淡漠,寡言少语,闷闷不乐,继则精神发呆,哭笑无常,多为痰气凝结、阻蔽心神的癫病;2.若烦躁不宁,登高而歌,弃衣而走,呼号怒骂,打人毁物,不避亲疏者,多属痰火扰心的狂病;3.若突然跌倒,昏不知人,口吐涎沫,四肢抽动,多属痰迷心窍、肝风内动的痫病。

2018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中医基础理论》

2018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中医基础理论》

2018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中医基础理论》第一单元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细目一:整体观念要点:1.整体观念的概念2.整体观念的内容细目二:辨证论治要点:1.病、证、症的概念和关系2.辨证论治的概念3.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第二单元精气学说细目一:精气学说的概念要点:1.精的概念2.气的概念细目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要点:1.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2.精气的运动与变化3.精气是天地万物的中介4.天地精气化生为人细目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要点:1.构建中医学的精气生命理论2.构建中医学的整体观念第三单元阴阳学说细目一:阴阳的概念要点:1.阴阳的含义2.事物阴阳属性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细目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要点:1.阴阳的一体观2.阴阳对立制约3.阴阳互根互用4.阴阳交感互藏5.阴阳的消长6.阴阳的转化7.阴阳的自和与平衡细目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要点:1.在组织结构和生理机能方面的应用2.在病理方面的应用3.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4.在疾病预防和治疗方面的应用细目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要点:1.在生理方面的应用2.在病理方面的应用3.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4.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第五单元藏象学说要点:1.藏象及藏象学说的概念与特点2.藏象学说形成的基础3.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及临床意义4.脏腑精气阴阳的概念和关系第六单元五脏细目一:五脏的生理功能与特性要点:1.心的生理功能与特性2.肺的生理功能与特性3.脾的生理功能与特性4.肝的生理功能与特性5.肾的生理功能与特性6.命门的概念和功用细目二:五脏之间的关系要点:1.心与肺的关系2.心与脾的关系3.心与肝的关系4.心与肾的关系5.肺与脾的关系6.肺与肝的关系7.肺与肾的关系8.肝与脾的关系9.肝与肾的关系10.脾与肾的关系11.肾与命门的关系细目三:五脏与五体、五官九窍、五志、五液和季节的关系要点:1.五脏与五体的关系2.五脏的外华3.五脏与五官九窍的关系4.五脏与五志的关系5.五脏与五液的关系6.五脏与季节的关系第七单元六腑细目一:六腑的生理功能要点:1.胆的生理功能2.胃的分部名称、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3.小肠的生理功能4.大肠的生理功能5.膀胱的生理功能6.三焦的概念和生理功能细目二:五脏与六腑之间的关系要点:1.心与小肠的关系2.肺与大肠的关系3.脾与胃的关系4.肝与胆的关系5.肾与膀胱的关系第八单元奇恒之腑细目一:脑要点:1.脑的生理功能2.脑与脏腑精气的关系细目二:女子胞要点:1.女子胞的生理功能2.女子胞与脏腑经脉的关系第九单元精、气、血、津液、神细目一:精要点:1.人体之精的概念2.人体之精的功能3.人体之精的分类细目二:气要点:1.人体之气的概念2.人体之气的生成3.人体之气的运动与气化4.人体之气的功能5.人体之气的分类细目三:血要点:1.血的基本概念2.血的生成3.血的运行4.血的功能细目四:津液要点:1.津液的基本概念2.津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3.津液的功能细目五:神要点:1.人体之神的基本概念2.人体之神的生成3.人体之神的分类4.人体之神的作用细目六:精、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要点:1.气与血的关系2.气与津液的关系3.精、血、津液之间的关系4.精、气、神之间的关系细目三:奇经八脉要点:1.奇经八脉的含义及特点2.奇经八脉的主要功能3.督脉、任脉、冲脉、带脉、跷脉和维脉的循行特点和基本功能细目四:经别、别络,经筋,皮部要点:1.经别的概念、特点和生理功能2.别络的概念、特点和生理功能3.经筋的概念、特点和生理功能4.皮部的概念和应用细目五:经络的生理功能和经络学说的应用要点:1.经络的生理功能2.经络学说的应用第十一单元体质细目一:体质的概念和构成要点:1.体质的概念2.体质的构成3.体质的特点细目二:体质的生理学基础要点:1.体质与脏腑精气血津液的关系2.影响体质的因素细目三:体质学说的应用要点:1.体质与发病2.体质与病因病机3.体质与诊治4.体质与养生第十二单元病因细目一:六淫要点:1.六淫的概念2.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3.六淫各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1)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2)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3)暑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4)湿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5)燥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6)火(热)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细目二:疠气要点:1.疠气的概念2.疠气的致病特点细目三:七情内伤要点:1.七情内伤的基本概念2.七情与脏腑精气的关系3.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细目四:饮食失宣要点:1.饮食不节2.饮食不洁3.饮食偏嗜细目五:劳逸失度要点:1.过度劳累2.过度安逸细目六:痰饮要点:1.痰饮的概念2.痰饮的形成3.痰饮的致病特点细目七:瘀血要点:1.瘀血的概念2.瘀血的形成3.瘀血的致病特点4.瘀血致病的症状特点第十三单元发病细目一:发病的基本原理要点:1.正气与邪气的概念2.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3.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4.邪正相搏的胜负与发病细目二: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要点:1.环境与发病2.体质与发病3.精神状态与发病细目三:发病类型要点:1.感邪即发2.徐发3.伏而后发4.继发5.合病6.复发第十四单元病机细目一:邪正盛衰要点:1.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2.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细目二:阴阳失调要点:1.阴阳偏盛2.阴阳偏衰3.阴阳互损4.阴阳格拒5.阴阳亡失细目三:精,气、血失常要点:1.精的失常2.气的失常3.血的失常4.精、气、血关系失调细目四:津液代谢失常要点:1.津液不足2.津液输布、排泄障碍3.津液与气血关系失调细目五:内生“五邪”要点:1.内生“五邪”的概念2.风气内动3.寒从中生4.湿浊内生5.津伤化燥6.火热内生细目六:疾病传变要点:1.疾病传变的形式2.病性转化第十五单元防治原则细目一:预防要点:1.预防与治未病的概念2.未病先防3.既病防变细目二:治则要点:1.治病求本、治则、治法的概念2.正治与反治3.治标与治本4.扶正与祛邪5.调整阴阳6.调理精气血津液7.三因制宜第十六单元养生与寿夭细目一:养生要点:1.养生的原则2.养生的方法细目二:生命的寿夭要点:1.人体生命的产生与变化规律2.决定寿夭的基本因素100%考点覆盖率:2017年医师资格考试辅导热招中>>。

2018年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考试大纲

2018年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考试大纲

2018年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考试大纲第一单元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细目一:整体观念要点:1.整体观念的概念2.整体观念的内容细目二:辨证论治要点:1.病、证、症的概念和关系2.辨证论治的概念3.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第二单元精气学说细目一:精气学说的概念要点:1.精的概念2.气的概念细目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要点:1.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2.精气的运动与变化3.精气是天地万物的中介4.天地精气化生为人细目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要点:1.构建中医学的精气生命理论2.构建中医学的整体观念第三单元阴阳学说细目一:阴阳的概念要点:1.阴阳的含义2.事物阴阳属性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细目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要点:1.阴阳的一体观2.阴阳对立制约3.阴阳互根互用4.阴阳交感互藏5.阴阳的消长6.阴阳的转化7.阴阳的自和与平衡细目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要点:1.在组织结构和生理机能方面的应用2.在病理方面的应用3.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4.在疾病预防和治疗方面的应用第四单元五行学说细目一:五行学说的概念要点:1.五行的含义2.五行的特性和事物与现象的五行归类细目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要点:1.五行相生与相克2.五行制化3.五行相乘与相侮4.五行的母子相及细目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要点:1.在生理方面的应用2.在病理方面的应用3.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4.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第五单元藏象学说要点:1.藏象及藏象学说的概念与特点2.藏象学说形成的基础3.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及临床意义4.脏腑精气阴阳的概念和关系第六单元五脏细目一:五脏的生理功能与特性要点:1.心的生理功能与特性2.肺的生理功能与特性3.脾的生理功能与特性4.肝的生理功能与特性5.肾的生理功能与特性6.命门的概念和功用细目二:五脏之间的关系要点:1.心与肺的关系2.心与脾的关系3.心与肝的关系4.心与肾的关系5.肺与脾的关系6.肺与肝的关系7.肺与肾的关系8.肝与脾的关系9.肝与肾的关系10.脾与肾的关系11.肾与命门的关系细目三:五脏与五体、五官九窍、五志、五液和季节的关系要点:1.五脏与五体的关系2.五脏的外华3.五脏与五官九窍的关系4.五脏与五志的关系5.五脏与五液的关系6.五脏与季节的关系第七单元六腑细目一:六腑的生理功能要点:1.胆的生理功能2.胃的分部名称、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3.小肠的生理功能4.大肠的生理功能5.膀胱的生理功能6.三焦的概念和生理功能细目二:五脏与六腑之间的关系要点:1.心与小肠的关系2.肺与大肠的关系3.脾与胃的关系4.肝与胆的关系5.肾与膀胱的关系第八单元奇恒之腑细目一:脑要点:1.脑的生理功能2.脑与脏腑精气的关系细目二:女子胞要点:1.女子胞的生理功能2.女子胞与脏腑经脉的关系第九单元精、气、血、津液、神细目一:精要点:1.人体之精的概念2.人体之精的功能3.人体之精的分类细目二:气要点:1.人体之气的概念2.人体之气的生成3.人体之气的运动与气化4.人体之气的功能5.人体之气的分类细目三:血要点:1.血的基本概念2.血的生成3.血的运行4.血的功能细目四:津液要点:1.津液的基本概念2.津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3.津液的功能细目五:神要点:1.人体之神的基本概念2.人体之神的生成3.人体之神的分类4.人体之神的作用细目六:精、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要点:1.气与血的关系2.气与津液的关系3.精、血、津液之间的关系4.精、气、神之间的关系第十单元经络细目一:经络学说概述要点:1.经络的基本概念2.经络系统的组成细目二:十二经脉要点:1.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2.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3.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4.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5.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6.十二经脉循行中的重要部位和交接点细目三:奇经八脉要点:1.奇经八脉的含义及特点2.奇经八脉的主要功能3.督脉、任脉、冲脉、带脉、跷脉和维脉的循行特点和基本功能细目四:经别、别络,经筋,皮部要点:1.经别的概念、特点和生理功能2.别络的概念、特点和生理功能3.经筋的概念、特点和生理功能4.皮部的概念和应用细目五:经络的生理功能和经络学说的应用要点:1.经络的生理功能2.经络学说的应用第十一单元体质细目一:体质的概念和构成要点:1.体质的概念2.体质的构成3.体质的特点细目二:体质的生理学基础要点:1.体质与脏腑精气血津液的关系2.影响体质的因素细目三:体质学说的应用要点:1.体质与发病2.体质与病因病机3.体质与诊治4.体质与养生第十二单元病因细目一:六淫要点:1.六淫的概念2.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3.六淫各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1)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2)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3)暑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4)湿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5)燥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6)火(热)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细目二:疠气要点:1.疠气的概念2.疠气的致病特点细目三:七情内伤要点:1.七情内伤的基本概念2.七情与脏腑精气的关系3.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细目四:饮食失宣要点:1.饮食不节2.饮食不洁3.饮食偏嗜细目五:劳逸失度要点:1.过度劳累2.过度安逸细目六:痰饮要点:1.痰饮的概念2.痰饮的形成3.痰饮的致病特点细目七:瘀血要点:1.瘀血的概念2.瘀血的形成3.瘀血的致病特点4.瘀血致病的症状特点第十三单元发病细目一:发病的基本原理要点:1.正气与邪气的概念2.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3.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4.邪正相搏的胜负与发病细目二: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要点:1.环境与发病2.体质与发病3.精神状态与发病细目三:发病类型要点:1.感邪即发2.徐发3.伏而后发4.继发5.合病6.复发第十四单元病机细目一:邪正盛衰要点:1.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2.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细目二:阴阳失调要点:1.阴阳偏盛2.阴阳偏衰3.阴阳互损4.阴阳格拒5.阴阳亡失细目三:精,气、血失常要点:1.精的失常2.气的失常3.血的失常4.精、气、血关系失调细目四:津液代谢失常要点:1.津液不足2.津液输布、排泄障碍3.津液与气血关系失调细目五:内生“五邪”要点:1.内生“五邪”的概念2.风气内动3.寒从中生4.湿浊内生5.津伤化燥6.火热内生细目六:疾病传变要点:1.疾病传变的形式2.病性转化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第十五单元防治原则细目一:预防要点:1.预防与治未病的概念2.未病先防3.既病防变细目二:治则要点:1.治病求本、治则、治法的概念2.正治与反治3.治标与治本4.扶正与祛邪5.调整阴阳6.调理精气血津液7.三因制宜第十六单元养生与寿夭细目一:养生要点:1.养生的原则2.养生的方法细目二:生命的寿夭要点:1.人体生命的产生与变化规律2.决定寿夭的基本因素11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中医内科主治医生中级考试大纲

中医内科主治医生中级考试大纲

中医内科学第一单元感冒细目一:概述要点: 1.感冒的定义2.感冒的源流3.时行感冒的定义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1.感冒的常见病因2.感冒的基本病机3.感冒发病关键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要点:1.感冒的诊断要点2.感冒与温病早期的鉴别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的鉴别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的鉴别细目四:辨证论治要点:1.感冒的辨证要点2.感冒的治疗原则3.感冒的分证论治(包括虚体感冒) 细目五:预防调护要点:1.感冒的预防调护方法2.感冒的煎药方法3.感冒的服药方法第二单元咳嗽细目一:概述要点:1.咳嗽的定义2.咳嗽的源流3.主要相关西医疾病的诊断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1.咳嗽的常见病因2.咳嗽的基本病机3.“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的含义4.“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的含义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1.咳嗽的诊断要点2.咳痰特点的鉴别咳嗽特点的鉴别咳嗽与咳喘的鉴别细目四:辨证论治要点:咳嗽的辨证要点咳嗽的治疗原则咳嗽的分证论治外感咳嗽治疗的忌宜内伤咳嗽治疗的忌宜细目五:预防调护要点:咳嗽的预防调护方法第三单元哮病细目一:概述要点:1.哮病的定义2.哮病的源流3.主要相关西医疾病的诊断细目二:病因病机1.哮病的病因2.哮病的主要病机3.夙根的实质4.哮病发作期的基本病理变化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要点:1.哮病的诊断要点2.哮病与喘证的鉴别3.哮病与伏饮的鉴别细目四:辨证论治要点:1.哮病的辨证要点2.哮病的治疗原则3.哮病的分证论治4.喘脱危证的证候特点5.喘脱危证的治疗细目五:预防调护要点:哮病的预防调护第四单元喘证细目一:概述喘证的定义喘证的源流主要相关西医疾病的诊断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1.喘证的病因2.喘证的主要病机及转化3.喘证“在肺为实,在肾为虚”的病机特点4.喘脱的病机5.喘脱的临床特征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要点:1.喘证的诊断要点2.喘证与哮病的鉴别3.喘证与气短的鉴别细目四:辨证论治要点:1.喘证的辨证要点喘证的治疗原则喘证的分证论治上实下虚”喘证的证候特点上实下虚”喘证的治疗细目五:预防调护要点:喘证的预防调护第五单元肺痈细目一:概述要点:1.肺痈的定义2.肺痈的源流3.主要相关西医疾病的诊断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1.肺痈的病因2.肺痈的基本病机及转化3.肺痈成痈化脓的病理基础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要点:1.肺痈的诊断要点2.肺痈与风温的鉴别3.肺痈与肺痿的鉴别细目四:辨证论治要点:1.肺痈的辨证要点2.肺痈的治疗原则3.肺痈的分证论治4.常见证候治疗的加减变化细目五:预防调护要点:肺痈的预防调护第六单元肺痨细目一:概述要点:1.肺痨的定义2.肺痨的源流3.主要相关西医疾病的诊断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1.肺痨的常见病因2.肺痨的主要病机及转化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要点:1.肺痨的诊断要点2.肺痨与虚劳的鉴别3.肺痨与肺痿的鉴别细目四:辨证论治要点:1.肺痨的辨证要点2.肺痨的治疗原则3.肺痨的分证论治4.常见证候治疗的加减变化细目五:预防调护要点:肺痨的预防调护第七单元肺胀细目一:概述要点:1.肺胀的定义2.肺胀的源流3.主要相关西医疾病的诊断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1.肺胀的常见病因2.肺胀的主要病机特点3.肺胀本虚与标实的内涵及转化4.肺胀的发生与咳嗽的关系5.肺胀的发生与喘证的关系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要点:1.肺胀的诊断要点2.肺胀与喘证、哮病的相互关系3.肺胀与喘证、哮病的鉴别细目四:辨证论治要点:1.肺胀的辨证要点2.肺胀的治疗原则3.肺胀的分证论治4.常见证候治疗的加减变化细目五:预防调护要点:肺胀的预防调护第八单元心悸细目一:概述要点:1.心悸的定义2.心悸的源流3.主要相关西医疾病的诊断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1.心悸的常见病因2.心悸的主要病机及虚实转化3.虚、痰、水、甀与心悸的关系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要点:1.心悸的诊断要点2.惊悸与怔忡的鉴别3.心悸与奔豚的鉴别4.心悸与卑的鉴别细目四:辨证论治要点:1.心悸的辨证要点2.心悸的治疗原则3.心悸的分证论治4.常见证候治疗医学全在.线提供的加减变化细目五:预防调护要点:1.心悸的预防2.重症心悸的预后第九单元胸痹细目一:概述要点:1.胸痹的定义2.胸痹的源流3.《金匮要略》对胸痹证治的认识4.主要相关西医疾病的诊断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1.胸痹的常见病因2.胸痹的病机3.胸痹的发展趋势、虚实两者的内涵及其转化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要点:1.胸痹的诊断要点2.胸痹与悬饮的鉴别胸痹与胃脘痛的鉴别胸痹与真心痛的鉴别细目四:辨证论治要点:1.胸痹的辨证要点2.胸痹的治疗原则及具体治疗方法3.胸痹的分证论治4.阴寒凝滞与心肾阳虚之胸痹的证治区别及其治疗加减变化5.常见证候治疗的加减变化6.真心痛的分证论治细目五:预防调护要点:胸痹的预防调护第十单元不寐细目一:概述要点:1.不寐的定义2.不寐的源流3.主要相关西医疾病的诊断4.健忘的定义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1.不寐的常见病因2.不寐的基本病机3.不寐的病理变化细目三:辨证论治要点:1.不寐的辨证要点2.不寐的治疗原则及方法3.不寐的分证论治4.心胆气虚证治疗的加减变化细目四:预防调护要点:不寐的调护第十一单元癫狂细目一:概述要点:1.癫狂的定义2.癫狂的源流3.主要相关西医疾病的诊断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1.癫狂的常见病因2.癫狂的主要病机及转化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要点:1.癫证与狂证的特征及鉴别要点2.癫证与郁证的鉴别3.癫证与痫证的鉴别4.癫证与痴呆的鉴别细目四:辨证论治要点:1.癫证与狂证的辨证要点2.癫狂的治疗原则3.癫证的分证论治4.狂证的分证论治5.常见证候治疗的加减变化细目五:预防调护要点:癫狂的预防调护第十二单元痫病细目一:概述要点:1.痫病的定义2.痫病的源流3.主要相关西医疾病的诊断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1.痫病的常见病因2.痫病的主要病机特点3.痰邪在发病中的意义及转化4.痫病发生的病机关键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要点:1.痫病的诊断要点2.痫病与中风的鉴别3.痫病与厥证的鉴别4.痫病与痉证的鉴别细目四:辨证论治要点:1.痫病发作持续时间、间歇时间及发作程度在辨证时的意义2.痫病发作期与间歇期的治疗原则3.痫证的分证论治4.常见证候治疗的加减变化细目五:预防调护要点:1.痫病的预防2.痫病的生活调理痫病的工作限制痫病发作的注意事项第十三单元痴呆细目一:概述要点:1.痴呆的定义2.痴呆的源流3.主要相关西医疾病的诊断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1.痴呆的主要病因2.痴呆的病机及转化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要点:1.痴呆的诊断要点2.痴呆与郁证的鉴别痴呆与癫证的鉴别痴呆与健忘的鉴别细目四:辨证论治要点:1.痴呆的辨证要点2.痴呆的治疗原则3.痴呆的分证论治4.常见证候治疗的加减变化细目五:预防调护要点:痴呆的预防调护第十四单元厥证细目一:概述要点:1.厥证的定义2.厥证的源流3.主要西医疾病的诊断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1.厥证的常见病因2.厥证的基本病机及转化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要点:1.厥证的诊断要点2.厥证与中风的鉴别厥证与痫病的鉴别厥证与昏迷的鉴别厥证与眩晕的鉴别细目四:辨证论治要点:1.厥证的辨证要点2.厥证的基本治疗原则3.厥证的分证论治4.常见证候治疗的加减变化细目五:预防调护要点:1.厥证的预防2.厥证的护理措施第十五单元胃痛细目一:概述要点:1.胃痛的定义2.胃痛的源流3.主要相关西医疾病的诊断4.吐酸的定义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1.胃痛的常见病因2.胃痛与肝、脾、胃的关系3.胃痛的主要病机及转化4.胃痛出血的病理转化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要点:1.胃痛的诊断要点2.胃痛与真心痛的鉴别3.胃痛与胁痛的鉴别4.胃痛与腹痛的鉴别细目四:辨证论治要点:1.胃痛的辨证要点2.胃痛的基本治疗原则3.胃痛的分证论治4.常见证候治疗的加减变化细目五:预防调护要点:胃痛的预防调护第十六单元痞满细目一:概述要点:1.痞满的定义2.痞满的源流3.主要相关西医疾病的诊断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1.痞满的常见病因2.痞满的病机及转化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1.痞满的诊断要点2.痞满与胃痛的鉴别要点:痞满与鼓胀的鉴别痞满与胸痹的鉴别痞满与结胸的鉴别细目四:辨证论治要点:1.痞满的辨证要点2.痞满的治疗原则3.痞满的分证论治4.常见证候治疗的加减变化细目五:预防调护要点:痞满的预防第十七单元呕吐细目一:概述要点:1.呕吐及干呕的定义2.呕吐的源流3.主要相关西医疾病的诊断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1.呕吐的常见病因2.呕吐的主要病机及转化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要点:1.呕吐的诊断要点2.呕吐与噎膈的鉴别3.呕吐与反胃的鉴别4.呕吐物的鉴别细目四:辨证论治要点:2.实证呕吐与虚证呕吐的治疗原则3.呕吐的分证论治4.证候治疗的加减变化细目五:预防调护要点:呕吐的调护第十八单元噎膈细目一:概述要点:1.噎膈的定义2.噎膈的源流3.主要相关西医疾病医学全在.线提供的诊断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1.噎膈的常见病因2.噎膈与气、痰、甀、虚的关系3.噎膈的病机特点及转化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要点:2.噎膈与反胃的鉴别3.噎膈与梅核气的鉴别细目四:辨证论治要点:1.噎膈的辨证要点2.噎膈的基本治疗原则3.噎膈的分证论治4.常见证候治疗的加减变化细目五:预防调护要点:噎膈的调护第十九单元呃逆细目一:概述要点:1.呃逆的定义2.呃逆的源流3.主要相关西医疾病的诊断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1.呃逆的常见病因2.呃逆的发生与肺胃的关系3.呃逆的主要病理因素及转化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要点:1.呃逆的诊断要点2.呃逆与干呕的鉴别3.呃逆与嗳气的鉴别细目四:辨证论治要点:1.呃逆的辨证要点2.呃逆的治疗原则及其方法3.呃逆的分证论治4.证候治疗的加减变化细目五:预防调护要点:呃逆的调护第二十单元腹痛细目一:概述要点:1.腹痛的定义2.腹痛的源流3.腹痛与脏腑经络的关系4.主要相关西医疾病的诊断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1.腹痛发生的常见病因2.腹痛病机寒热虚实的内涵3.腹痛的基本病机及其转化4.腹痛与脏腑经络的关系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要点:1.腹痛的诊断要点2.腹痛与胃痛的鉴别3.内科腹痛与外科腹痛的鉴别4.内科腹痛与妇科腹痛的鉴别细目四:辨证论治要点:1.辨腹痛的性质2.辨腹痛部位3.腹痛的治疗原则4.腹痛的分证论治5.证候治疗的加减变化细目五:预防调护要点:腹痛的调护第二十一单元泄泻细目一:概述要点:1.泄泻的定义2.泄泻的源流3.《医宗必读》提出的治泻九法4.主要相关西医疾病的诊断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1.泄泻的常见病因2.泄泻与脾虚、湿盛的关系3.泄泻的病机特点及转化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要点:1.泄泻的诊断要点2.泄泻与痢疾的鉴别3.泄泻与霍乱的鉴别细目四:辨证论治1.泄泻的辨证要点2.泄泻的治疗原则3.泄泻的分证论治4.证候治疗的加减变化细目五:预防调护要点:泄泻的调护第二十二单元痢疾细目一:概述要点:1.痢疾的定义2.痢疾的源流3.主要相关西医疾病的诊断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1.痢疾的常见病因2.痢疾发生的病机3.暴痢与久痢的病理特点及转化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1.痢疾的诊断要点2.痢疾与泄泻的鉴别细目四:辨证论治要点:1.痢疾虚实寒热的辨证要点2.痢疾的治疗原则及治疗宜忌3.痢疾的分证论治4.证候治疗的加减变化细目五:预防调护要点:1.痢疾的预防2.痢疾的调护第二十三单元便秘细目一:概述要点:1.便秘的定义2.便秘的源流3.主要相关西医疾病的诊断细目二:病因病机1.便秘的常见病因2.寒、热、虚、实便秘的主要病机及转化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要点:1.便秘的诊断要点2.便秘与肠结的鉴别细目四:辨证论治要点:1.便秘的辨证要点2.便秘的治疗原则及方法3.便秘的分证论治4.常见证候治疗的加减变化5.便秘的常用外治法细目五:预防调护要点:便秘的调护第二十四单元胁痛细目一:概述要点:1.胁痛的定义2.胁痛的源流3.主要相关西医疾病的诊断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1.胁痛的常见病因2.胁痛的病机要点及转化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要点:1.胁痛的诊断要点2.胁痛与悬饮的鉴别细目四:辨证论治要点:1.胁痛的辨证要点2.胁痛的治疗原则3.胁痛的分证论治4.证候治疗的加减变化细目五:预防调护要点:胁痛的调护第二十五单元黄疸细目一:概述要点:1.黄疸的定义2.黄疸的源流3.主要相关西医疾病的诊断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1.黄疸的病因2.黄疸的病机及转化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要点:1.黄疸的诊断要点2.阳黄与阴黄的鉴别3.黄疸与萎黄的鉴别细目四:辨证论治要点:1.黄疸的辨证要点2.黄疸的治疗原则3.黄疸的分证论治4.阳黄初起兼表证的治法5.阳黄初起兼表证的常用方6.常见证候治疗的加减变化7.黄疸消退后的调治细目五:预防调护要点:1.黄疸的饮食宜忌与生活调摄2.黄疸的转归与积聚的关系3.黄疸的转归与鼓胀的关系第二十六单元积聚细目一:概述要点:1.积聚的定医.学全.在.线义积聚的源流3.积与聚的临床特点积与聚的病机的异同点5.主要相关西医疾病的诊断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1.积聚的常见病因2.积聚的病机要点及转化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要点:1.积聚的诊断要点2.积与聚的鉴别3.积聚与痞满的鉴别细目四:辨证论治要点:1.积聚的辨证要点2.积聚的治疗原则3.积聚的分证论治4.证候治疗的加减变化细目五:预防调护要点:积聚的调护第二十七单元鼓胀细目一:概述要点:1.鼓胀的定义2.鼓胀的源流3.主要相关西医疾病的诊断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1.鼓胀的病因2.鼓胀发生的主要病机及转化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要点:1.鼓胀的诊断要点2.鼓胀与水肿的鉴别3.气鼓、水鼓与血鼓的鉴别细目四:辨证论治1.鼓胀的辨证要点2.鼓胀的治疗原则3.鼓胀的分证论治4.常见证候治疗的加减变化细目五:变证要点:1.鼓胀大出血的分证论治2.鼓胀昏迷的分证论治细目六:预防调护要点:要点:1.鼓胀的饮食宜忌2.鼓胀的调护第二十八单元头痛细目一:概述要点:头痛的定义头痛的源流主要相关西医疾病的诊断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1.头痛的病因2.头痛的病机及转化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1.头痛的诊断要点2.头痛与眩晕的鉴别3.真头痛与一般头痛的鉴别细目四:辨证论治要点:1.头痛的辨证要点2.头痛的治疗原则3.头痛的分证论治4.常见证候治疗的加减变化5.偏头痛的特点与治疗细目五:预防调护1.头痛的生活调摄2.头痛的预防第二十九单元眩晕要点:细目一:概述要点:眩晕的定义眩晕的源流古代医家对眩晕病机的认识主要相关西医疾病的诊断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1.眩晕的病因2.眩晕的病机及转化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眩晕的诊断要点眩晕与中风的鉴别眩晕与厥证的鉴别细目四:辨证论治要点:1.眩晕的辨证要点2.眩晕的治疗原则3.眩晕的分证论治4.常见证候治疗的加减变化细目五:预防与调护要点:1.眩晕的预防2.眩晕的调护第三十单元中风细目一:概述要点:1.中风的定义2.中风的源流3.古代医家对外风、内风、真中、类中和非风的认识4.相关西医疾病的诊断细目二:病因病机1.中风的常见病因2.中风的主医学全在线要病机3.中风的病理因素4.中经络的病机及转变5.中脏腑的病机及转变6.中风恢复期的病机及转变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要点:要点:1.中风的诊断要点2.中风与口僻的鉴别中风与厥证的鉴别中风与痉证的鉴别中风与痿证的鉴别中风与痫病的鉴别细目四:辨证论治要点:中风的辨证要点中风的治疗原则中风的分证论治常见证候治疗的加减变化细目五:预防与调护要点:1.中风的预防2.中风的护理3.中风的综合治疗措施第三十一单元瘿病细目一:概述要点:1.瘿病的定义2.瘿病的源流3.主要相关西医疾病的诊断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1.瘿病的病因2.瘿病的病机及转化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1.瘿病的诊断要点2.瘿病与瘰疬的鉴别3.瘿病与消渴的鉴别4.瘿囊与瘿瘤的鉴别细目四:辨证论治要点:1.瘿病的辨证要点2.瘿病治疗的基本原则3.瘿病的分证论治4.常见证候治疗的加减变化细目五:预防调护要点:1.瘿病的饮食宜忌2.瘿病的调护第三十二单元疟疾要点:细目一:概述要点:1.疟疾的定义2.疟疾的源流3.古代治疗疟疾的药物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1.疟疾的病因2.疟疾的病机及转化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要点:1.疟疾的诊断要点疟疾与风温发热的鉴别疟疾与淋证发热的鉴别寒疟、温疟和瘴疟的鉴别细目四:辨证论治要点:疟疾的辨证要点疟疾治疗的基本原则疟疾的分证论治常见证候治疗的加减变化细目五:预防调护要点:疟疾的预防措施疟疾发病期的服药时间疟疾发病期的调护方法第三十三单元水肿细目一:概述要点:1.水肿的定义2.水肿的源流3.《素问•汤液醪醴论》对水肿治则的认识4.《丹溪心法》中对阴水、阳水分类的认识5.主要相关西医疾病的诊断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1.水肿的病因2.水肿的病机及转化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要点:1.水肿的诊断要点2.水肿与鼓胀的鉴别3.阳水与阴水的鉴别细目四:辨证论治要点:1.水肿的辨证要点2.水肿的治疗原则3.水肿的分证论治4.常见证候治疗的加减变化5.水肿应用攻逐法的原则细目五:预防调护要点:水肿的饮食宜忌与生活调摄第三十四单元淋证细目一:概述要点:1.淋证的定义2.淋证的源流3.主要相关西医疾病的诊断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1.淋证的常见病因2.淋证的病机及转化细目三:诊断与类证鉴别要点:1.淋证的诊断要点淋证与癃闭的鉴别血淋与血医学全在线尿的鉴别膏淋与尿浊的鉴别六种淋证间的鉴别细目四:辨证论治要点:1.淋证的辨证要点2.淋证的治疗原则3.临证的分证论治4.常见证候治疗的加减变化细目五:预防调护要点:淋证的饮食起居宜忌淋证的预防注意点第三十五单元癃闭细目一:概述要点:1.癃闭的定义2.癃闭的源流3.古代医家有关癃闭的治疗方法4.主要相关西医疾病的诊断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1.癃闭的病因2.癃闭的主要病机及转化3.癃闭的预后与转归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要点:1.癃闭的诊断要点2.癃闭与淋证的鉴别3.癃闭与水肿的鉴别4.癃闭与关格的鉴别细目四:辨证论治要点:1.癃闭的辨证要点2.癃闭的治疗原则3.癃闭的分证论治常见证候治疗的加减变化癃闭急证的处理方法细目五:预防调护癃闭的饮食宜忌癃闭的生活调摄留置导尿病人的护理第三十六单元郁证细目一:概述要点:1.郁证的定义郁证的源流素问》有关五气之郁治疗的论述丹溪心法》的六郁之说5.主要相关西医疾病的诊断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1.郁证的常见病因2.郁证的基本病机及转化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要点:1.郁证的诊断要点2.郁证梅核气与虚火喉痹的鉴别3.郁证梅核气与噎膈的鉴别4.郁证脏躁与癫证的鉴别细目四:辨证论治1.郁证的辨证要点2.郁证的基本治疗原则3.郁证的分证论治4.常见证候治疗的加减变化细目五:预防调护要点:要点:1.郁证的预防郁证的护理郁证的精神调护第三十七单元血证细目一:概述要点:1.血证的定义血证的源流内科血证的范围血证论》关于血证病机、治则的论述景岳全书》关于血证病机、治则的论述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关于血证病机、治则的论述7.主要相关西医疾病的诊断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1.血证的常见病因2.血证的基本病机及转化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要点:1.各类血证的诊断要点2.尿血与血淋的鉴别3.咳血与吐血的鉴别4.便血之远血与近血的鉴别5.紫斑与出疹、丹毒的鉴别细目四:辨证论治要点:1.各类血证的辨证要点2.血证的治疗原则3.各类血证的分证论治4.常见证候治疗加减变化细目五:预防调护要点:1.血证的预防2.血证的调护第三十八单元痰饮细目一:概述要点:1.痰饮的定义痰饮的源流金匮要略》对痰饮医学全在线网站的论述、分类、治法4.主要相关西医疾病的诊断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1.痰饮的常见病因2.痰饮的基本病机及转化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要点:1.各类痰饮的诊断要点痰、饮、水、湿的鉴别悬饮与胸痹的鉴别溢饮与风水证的鉴别支饮与哮病的鉴别支饮与喘证的鉴别支饮与肺胀的鉴别细目四:辨证论治要点:痰饮 1-1辨证要点1-2分证论治悬饮 2-1辨证要点2-2分证论治支饮 3-1辨证要点3-2分证论治溢饮 4-1辨证要点4-2分证论治本病总的治疗原则常见证候治疗的加减变化细目五:预防调护要点:痰饮的调护第三十九单元消渴细目一:概述要点:消渴的定义消渴的源流主要相关西医疾病的诊断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1.消渴的病因消渴的主要病机、脏腑间的互相影响及病机转化消渴日久出现变证的病机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要点:。

2018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大纲——基础知识

2018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大纲——基础知识
1
(四)血的失常
1.血虚
1
2.血行失常
1
3.血热
1
(五)气与血关系失调
1.气滞血瘀
1
2.气虚血瘀
1
3.气不摄血
1
4.气随血脱
1
5.气血两虚
1
(六)津液代谢失常
1.津液不足
1
2.津液输布、排泄障碍
(七)津液与气血关系失调
1.水停气阻
1
2.气随津脱
1
3.津枯血燥
1
4.津亏血瘀
1
(八)内生“五邪”
1.风气内动
1
(六)痰饮
1.痰饮的形成
1
2.痰饮的致病特点
1
(七)瘀血
1.瘀血的形成
1
2.瘀血的致病特点
1
3.瘀血的病证特点
1
(八)先天因素
1.胎弱
1
2.胎毒
1
六、发病
(一)发病的基本原理
1.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
1
2.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1
(二)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
1.环境与发病
1
2.体质与发病
1
3.精神状态与发病
独活、威灵仙、川乌、蕲蛇、木瓜、乌梢蛇、蚕沙、伸筋草、寻骨风、松节、海风藤、路路通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1
(三)祛风湿热药
秦艽、防己、桑枝、豨莶草、臭梧桐、络石藤、雷公藤、丝瓜络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1
(四)祛风湿强筋骨药
五加皮、桑寄生、狗脊、千年健、鹿衔草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2018年中医执业医师内科学考试大纲

2018年中医执业医师内科学考试大纲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2018年中医执业医师《内科学》考试大纲第一单元呼吸系统疾病细目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要点:1.病因与发病机制2.临床分级与临床表现3.并发症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6.治疗细目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要点:1.病因与发病机制2.临床表现3.并发症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与鉴别诊断6.治疗细目三:支气管哮喘要点:1.概念、病因与发病机制2.临床表现3.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4.诊断与鉴别诊断5.治疗细目四:肺炎要点:1.概述(1)概念(2)分类2.肺炎链球菌肺炎(1)病因与发病机制(2)临床表现(3)并发症(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与鉴别诊断(6)治疗3.肺炎支原体肺炎(1)病因与发病机制(2)临床表现(3)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4)诊断与鉴别诊断(5)治疗细目五: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要点:1.病因2.病理与分类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3.临床表现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与鉴别诊断6.治疗原则细目三:急性心力衰竭要点:1.临床表现2.诊断与鉴别诊断3.治疗细目四:心律失常要点:1.分类2.发生机制3.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细目五:快速性心律失常要点:1.过早搏动(1)病因(2)临床表现(3)心电图诊断(4)治疗2.阵发性心动过速(1)病因(2)临床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三)发病类型
1.感邪即发
1
2.徐发
1
3.伏发
1
4.继发
1
5.复发
1
6.合病与并病
1
七、病机
(一)邪正盛衰
1.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
1
2.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
1
(二)阴阳失调
1.阴阳偏胜
1
2.阴阳偏衰
1
3.阴阳互损
1
4.阴阳格拒
1
5.阴阳亡失
1
(三)气的失常
1.气虚
1
2.气滞
1
3.气逆
1
4.气陷
1
5.气闭气脱
1
(六)痰饮
1.痰饮的形成
1
2.痰饮的致病特点
1
(七)瘀血
1.瘀血的形成
1
2.瘀血的致病特点
1
3.瘀血的病证特点
1
(八)先天因素
1.胎弱
1
2.胎毒
1
六、发病
(一)发病的基本原理
1.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
1
2.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1
(二)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
1.环境与发病
1
2.体质与发病
1
3.精神状态与发病
一、气·阴阳·五行
阴阳的基本概念、属性特征
1
二、藏象
1.奇恒之腑、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特点
1
2.藏象的概念、藏象学说的基本内容
1
3.谷食精气的输布运行过程
1
4.宗气、卫气、营气的循行及作用
1
三、病机
1.“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的机理
1
2.“百病生于气”的发病学观点
1
3.六淫的致病特点
1
2.指导疾病的诊断
1
3.指导疾病的治疗
1
五、病因
(一)六淫
1.六淫共同的致病特点
1
2.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
(二)疠气
1.疠气的致病特点
1
2.疫疠发生与流行的因素
1
(三)七情内伤
七情内伤致病的特点
1
(四)饮食失宜
1.饮食不节
1
2.饮食不洁
1
3.饮食偏嗜
1
(五)劳逸失度
1.过度劳累
1
2.过度安逸
1.主要生理功能
1
2.生理特性
1
3.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1
(五)肝
1.主要生理功能
1
2.生理特性
1
3.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1
(六)肾
1.主要生理功能
1
2.生理特性
1
(六)肾
3.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1
(七)胆
胆的生理功能
1
(八)胃
胃的生理功能
1
(九)小肠
小肠的生理功能
1
(十)大肠
大肠的生理功能
少阳病兼变证(大柴胡汤证)
1
四、太阴病辨证论治
太阴腹痛证
太阴腹痛证(桂枝加芍药汤证)
1
(十一)膀胱
膀胱的生理功能
1
(十二)三焦
三焦的生理功能
1
(十三)脑
脑的生理功能
1
(十四)女子胞
女子胞的生理功能
1
(十五)脏腑之间的关系
1.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1
2.腑与腑之间的关系
1
3.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1
三、精气血津液神
(一)精
1.人体之精的生成、贮藏与施泄
1
2.人体之精分类与功能
1
(二)气
1.气的生成
1
2.寒从中生
1
3.湿浊内生
1
4.津伤化燥
1
5.火热内生
(九)疾病传变
1.疾病传变的概念
1
2.病位传变
1
3.病性转化
1
4.影响疾病传变的因素
1
八、防治原则
(一)预防
1.未病先防
1
2.既病防变
1
(二)治则
1.正治与反治
1
2.治标与治本
1
3.扶正与祛邪
1
4.调整阴阳
1
5.调理精气血津液
1
6.三因制宜
1
内经
1
(四)血的失常
1.血虚
1
2.血行失常
1
3.血热
1
(五)气与血关系失调
1.气滞血瘀
1
2.气虚血瘀
1
3.气不摄血
1
4.气随血脱
1
5.气血两虚
1
(六)津液代谢失常
1.津液不足
1
2.津液输布、排泄障碍
(七)津液与气血关系失调
1.水停气阻
1
2.气随津脱
1
3.津枯血燥
1
4.津亏血瘀
1
(八)内生“五邪”
1.风气内动
1
4.病机十九条
1
5.五脏藏五神及五腑虚实证候
1
四、病证
1.热病治疗大法与饮食宜忌
1
2.“五脏六腑皆令人咳”的病机
1
3.行痹、痛痹、着痹的成因
1
五、诊法
辨别阴阳属性的重要性与四诊合参
1
六、论治
1.正治法与反治法
1
2.因势利导治则
1
七、养生
1.人生长壮老的规律,肾气与生长、发育、生殖的关系
1
2.养生原则及意义
1
4.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1
(三)奇经八脉
1.奇经八脉的主要特点
1
2.督脉的循行部位及基本功能
1
3.任脉的循行部位及基本功能
1
4.冲脉的循行部位及基本功能
1
5.带脉的循行部位及基本功能
1
(四)经络的生理功能
1.沟通联系作用
1
2.运输渗灌作用
1
3.感应传导作用
1
4.调节作用
1
(五)经络学说的应用
1.阐释病理变化及其传变
1
2.气的生理功能
1
3.气的运动
1
4.气的分类
1
(三)血
1.血的生成
1
2.血的运行
1
3.血的生理功能
1
(四)津液
1.津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
1
2.津液的生理功能
1
(五)神
神的生成与功能
1
(六)气与血的关系
1.气为血帅
1
2.血为气母
1
(七)气与津液的关系
1.气能生津
1
2.气能行津
1
3.气能摄津
1
4.津能生气
1
伤寒论
一、太阳病辨证论治
(一)太阳病本证
1.中风表虚证(桂枝汤证)
1
2.伤寒表实证(麻黄汤证、大青龙汤证、小青龙汤证)
1
(二)太阳病变证
1.太阳蓄水证(五苓散证)
1
2.太阳蓄血证(桃核承气汤证)
1
3.热证(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葛根黄芩黄连汤证)
1
4.脾虚证(小建பைடு நூலகம்汤证)
1
5.阴阳两虚证(炙甘草汤证)
1
3.指导疾病的诊断
1
4.指导疾病的治疗
1
二、藏象
(一)藏象学说的概念和特点
1.藏象的基本概念
1
2.藏象学说的特点
1
3.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功能特点
1
(二)心
1.主要生理功能
1
2.生理特性
1
3.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1
(三)肺
1.主要生理功能
1
2.生理特性
1
3.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1
(四)脾
1
6.热实结胸证(小陷胸汤证〕
1
7.痞证(半夏泻心汤证、旋覆代赭汤证)
1
二、阳明病辨证论治
(一)阳明病本证
1.阳明病热证(白虎加人参汤证)
1
2.阳明病实证(调胃承气汤证、小承气汤证、大承气汤证)
1
(二)阳明病变证
湿热发黄证(茵陈蒿汤证)
1
三、少阳病辨证论治
(一)少阳病本证
少阳病本证(小柴胡汤证)
1
(二)少阳病兼变证
2018年中医内科主治大纲-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考试学科
单元
细目
要 点
考试科目
中医基础理论
一、阴阳五行
学说
(一)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1
2.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1
3.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1
4.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1
(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说明五脏生理功能及相互关系
1
2.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1
5.津能载气
1
(八)精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1.精血同源
1
2.津血同源
1
(九)精气神之间的关系
1.气能生精、摄精
1
2.精能化气
1
3.精气化神
1
4.神驭精气
1
四、经络
(一)经络学说
1.经脉与络脉的区别
1
2.经络系统的组成
1
(二)十二经脉
1.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
1
2.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1
3.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