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新高考联盟2021届高三1月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1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3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4分)(▲)A.脊.梁侪.辈济.济一堂光风霁.月B.悲怆.寒伧.沧.海桑田踉踉跄跄.C.采撷.楔.子锲.而不舍提纲挈.领D.禁.止觐.见噤.若寒蝉泾.渭分明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4分)(▲)A.秉.持/屏.除启碇./沉淀.物绮.丽/倚.马可待B.朔.风/溯.流祈祷./倒.春寒机杼./毁家纾.难C.拓.印/拖沓.甲胄./压轴.戏给.水/济.济一堂D.筵.席/垂涎.荟.萃/市侩.气诧.异/姹.紫嫣红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4分)(▲)A.诋.毁抵.挡刨根问底.砥.柱中流B.藩.篱蕃.息幡.然醒悟翻.江倒海C.蓓蕾.礌.石雷.霆万钧擂.鼓助威D.奴婢.裨.益稗.官野史髀.肉复生4.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4分)(1)历史其实无处不在。
在你我生活的城市里,每一幢由逝去时代留下的老建筑都是一页▲的活的史书。
(2)以“侃”、“凑”、“加”为核心的剧本写作模式肯定会破坏故事的思想性和整体性,剧中人物的情感和生命轨迹的展现也很难做到▲。
(3)试想一下,如果不是马云拜访王林的一张照片,使王林重回公众视野,那么,会不会有欣京报的记者去采访,以及引发接下来令人▲的问题呢?A. 触手可及水到渠成眼花缭乱B. 唾手可得水到渠成眼花缭乱C. 触手可及一以贯之目不暇接D. 唾手可得一以贯之目不暇接5.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人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4分)xx“世界末日”的玛雅预言▲,以致有些地方传言出现了耸人听闻的所谓末日现象。
但是2012年12月22日,大阳照样升起,地球并未像谣传那样瞬间毁灭,“世界末日”的谬论也就▲。
一切具有科学头脑的人们,应对这种无稽之谈▲,相信明天会更好。
A.不翼而飞土崩瓦解置之度外B.不胫而走不攻自破置之度外C.不翼而飞不攻自破置之不理D.不胫而走土崩瓦解置之不理6.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4分)(▲)①毒奶粉、地沟油、假羊肉等一系列____▲___的事件接连发生,人们不得不反思:为什么我们的道德竟然沦落到了这样的地步?②在离地球三百公里的太空课堂上,航天员王亚平一边做实验,一边___▲____,为6000万中小学生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科普课。
华大新高考联盟2021届高三语文1月模拟试卷附答案解析

华大新高考联盟2021届高三语文1月模拟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人的美,可以从“美”字的起源、成型、字义关联中得到基本的理解,而美学。
即关于审美经验的理论总结,在中国有怎样的独特内容,也可以从“美”宇说起。
在人类发明文字之前,美,从人类制造工具、装饰身体、美化器物中产生出来;人类发明文字之后,美就从各种文字中体现出来。
中文的“美”字,既体现了中国古人对美有了自党意识,也内蕴中国人关于美的观念。
“美”字在甲骨文和金文中,有、、、等字型。
从起源上,“美”字源于与羊相关的羌姜族。
羊的驯化始于西亚,转至东亚。
羌由西北进入中原,在与远古东西南北各族的互动中,其中的姜,融入华夏。
在古代文献中,神农、炎帝、蚩尤、夸父等,都被归为姜姓。
到了夏,“禹起于西羌”,商与羌或战或盟;周,则是姬姓之周与姜姓之太公望结盟,才获天下。
内容上,“美”字源于羌姜族的仪式整体,包括仪式中的羊饰之人(巫师型领导的人物之美)、羊饰之器(礼器的器型和雕绘之美)、羊肉之味(礼献之美食),以及所有与仪式相关的建筑形式(空地、坛台、宗庙)、礼用物品(玉帛水火)、行礼程序(诗乐舞剧……美是由仪式整体产生出来的。
字形上,美由羊和大组成。
大即人。
羌姜族的仪式,因“羊”和“人”而形成“美”的观念,因有整体之美,各个部分方为美。
在仪式整体中,美与“真”“善”紧密相连、不可分割,这也是中国思想在理性化升级以后,讲到善时可说“美与善同意”的原因。
羌姜进入中原后,其仪式整体之美,与各族群进行互动,如羽饰之美(、翟、翌、翚等),戴干之美(钺、辛、干、瞂等),戴日之美(皞、昊皇、冕等),佩玉之美(靈、巫、瑬、瑝等),在关于美的这场竞争中,最终胜出的是,包含羊之美在其中、而又不限于羊之美、乃为具有普遍意义的美。
美的字义的转变,不仅是一个字的转变,而是所有带有羊的起源又具有观念形态意义的字群的转变。
语文-2021年高三1月大联考试题(新课标II卷)(考试版)含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2021年高三1月大联考(新课标II卷)语文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哲学”一词源自古希腊文,其词根意为“爱智慧”,由日本“哲学之父”西周翻译成中文并传入中国。
哲学的“个性”,是指作为智慧之学的哲学,隶属特定的认知主体,从产生伊始便具有特定的民族性和时代性。
“个性”的哲学,则是指不同的认知主体基于自身的学思体悟和生命情趣,构思出的具有差异性的哲学流派。
哲学的“个性”首先体现为民族性。
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这意味着,但凡在历史上有过重要影响的民族,都有自己的理论思维、哲学思辨。
中国人在创造独具特色农耕文明的同时,构建出了体现中国哲学“个性”的哲学,譬如“和合”文化。
“和合”文化是中华民族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哲学形态。
哲学的“个性”还体现为时代性。
哲学的“时代”并不完全是历史学以时间坐标为基准所断代出的人类历史发展时间段,而是基于“人文语境”的转化,立足“诠释文本”的转变,凸显不同“核心话题”的过程。
在中国传统哲学的演进历程中,智者们围绕道德之意、天人之际、玄冥之境、性情之源、理欲之辨等哲学话题展开大讨论,造就了先秦诸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中国哲学由此显示出鲜明的“个性”。
在民族的、时代的哲学“个性”演变历程上,不同民族的不同智者根据时代的人文语境,造就出诸多“个性”的哲学。
“个性”的哲学体现为智者的主体差异性和认知多元性。
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2021届高三上学期语文试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 (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位新锐设计师受梵高名画《星空》的启发,设计出一条“夜光自行车道”,路面上镶嵌着成千上万颗发着蓝绿色微光的小石头,如同银河洒落人间,令人叫绝。
设计师认为,技术不应是坚硬麻木的存在,而应“以一种更具交互性和诗意的方式强化我们的感受能力”。
的确,技术并不只具有实用价值,亦可以是审美价值的摇篮。
中国的陶瓷闻名遐迩,丝绸远销世界,古代建筑令人陶醉,皆因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相得益彰。
技术满足人的物质需要,艺术满足人的精神需要,技术与诗意融合,更能熏染出高品质的生活。
当我们向科技的诗意一面投去更多关注,就不难发现,技术也可以充满温度和情怀,饱含灵性和魅力。
国内外一些城市,涌现出一种叫做“垂直森林”的新式建筑,层层种下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让绿植充满建筑空间。
传统观念里,城市的钢筋水泥风格同绿色自然格格不入,“垂直森林”的建筑设计却成功地让人与自然超越空间局限融合在一起,为“诗意的栖居”创造了无限可能。
在南方医科大学人体标本陈列馆,我国现代临床解剖学奠基人钟世镇院士创新标本制作方法,让各类人体铸型标本如珊瑚、水晶般精美,令参观者心情放松,不仅摆脱了对“解剖”的莫名恐惧,更对探索人体奥秘充满了兴趣。
科学同样要有美感,技术创新也能很诗意。
如果把科技比作繁茂的大树,效率和性能是其树干,人文要素则近乎于树枝和树叶。
没有树干,枝叶无所依存;剥掉树皮,去除叶子,树干不过是根木头。
科技不能只有理性思维而缺少“诗性思维”,否则就难免枯燥无趣。
以城市规划来说,许多城市的新城区道路宽度、公共广场都唯宽大是从,不仅不讲科学,实际上也诗意无存,既浪费也没有特色。
“技术的诗意”,其实不是铺陈、夸张、搞怪,而是“得天之道,其事若自然”。
如同庖丁解牛,始终按照其结构特征用刀,在顺应自然求至善中尽显智慧和技艺。
其中凝聚着“真”——尊重规律、以道驭术;凝聚着“善”——简约利物、惠而不费;凝聚着“美”——巧夺天工、出神入化。
2021-2022年高三语文一诊试卷(附答案)

2021-2022年高三语文一诊试卷(附答案)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选择题)1至4页,第II卷(非选择题)5至8页,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 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 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 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 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 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一、(12分,每小题3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洗涮(shuàn)讣(fù)告血(xiě)淋淋佶(jié)屈聱牙B. 溃(huì)脓伺(sì)候刽(guì)子手所向披靡(mí)C. 鱼膘 (biào) 烙(lào)印闷(mèn)葫芦弦(xián)外之音D. 字贴(tiě) 浸(jìn)润胳 (gā)肢窝不着(zhuó)边际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松弛寒喧额手称庆城门失火,殃及池鱼B. 喝彩枢纽眉清目秀黄钟毁弃,瓦釜雷鸣C. 精粹青睐要言不烦百尺杆头,更进一步D. 妨碍装帧出奇不意万事俱备,只欠东风3. 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刑事案件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认为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刑事判决在认定事实或适用法律方面存在错误时,可依法向法院提起申诉..。
B. 快餐式的生活把.人们的生存能力降低,快餐式的阅读致使人们精神匮乏,因此,回归传统纸质阅读,可以净化我们的心灵,远离精神沙化。
C. 诺基亚、索尼和三洋这一个个曾经无比熟悉的品牌在xx年纷纷走下坡路,国际品牌的世风日下....将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
华大新高考联盟2021届高三1月份教学质量测评英语试题

华大新高考联盟2021届高三1月份教学质量测评英语试题华大新高考联盟2021届高三1月教学质量测评英语本试题卷共12页。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20 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
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例: How much is the shirt?A. f19. 15 .B. f9.18.C. f9.15.答案是C.1. When will the woman have to leave?A. At 2:20 .B. At 2:40.C. At 3:00.2.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most probably take place?A. Ina library.B. In a shop.C. On a bus.3. What does the man think of the post?A. It is false.B. It is reasonable.C. It is scientific.4. What does the woman do?A. A nurse.B. A teacher.C. A civil servant.5. How does the woman feel now?A. Hopeful.B. Annoyed.C. Surprised.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 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华大新高考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三1月教学质量测评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华大新高考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三1月教学质量测评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今年9月10目是我国第35个教师节,教师节的意义在于肯定教师为教育事业所做的贡献。
尊师重道是我国的优良传统,教师时学生的约束力是教学活动得以正常进行的保障。
今年6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盾量的意见》,其中第14条指出,要“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
坚决维护教师合法权益”。
这一意见从国家层面维护了尊师重道的传统。
那么,值得探讨的是,我国应当如何明确和保障教师享有合理合法的教育惩戒权?发达国家在教育惩戒权上做出了细致规定,比美国规定中小学教师享有搜查扣押权、预防干预权、校内训导权、离校停学权等;日本对严令禁止的体罚行为、被许可的惩戒行为以及合法的正当防卫行为进行了清晰界定: 韩国通过《学校生活规定预示案》规定教师能够给予违纪学生一定程度的体罚,并对体罚的对象、方式、程度做了细致的限制性规定。
我国在教师惩戒权立法上尚存在不足,《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了未成年人,但忽视了未成年人在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差和问题,教师对学生的合理惩戒缺乏法律保障。
因此,有必要尽快将确定教师惩戒权提上法律议程,使处理惩戒纠纷有法可依。
学校是国家的教育机构,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如果学校和教师缺乏权威性,那么教育的知识传输就会出现问题。
在出现惩戒纠纷时,有关部门一定要明辨是非、厘清责任,在调解纠纷过程中做公正的裁决者,不偏袒教师,但同样也不偏袒学生及其家长,避免“不出事”逻辑挫伤教师在教学管理中的积极性。
有关部门应建立惩戒纠错机制和事后追责机制,在教师使用惩戒权出现问题时进行及时纠偏,避免以偏概全。
教师队伍的主流是积极正面的,但也不可避免地出现少数极端个体。
有关部门应当就事论事地处理惩戒纠纷,避免为了预防而限制其他教师正常使用教育惩戒权,从而束缚教师手脚。
华大新高考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三1月教学质量测评语文试题(答案详解)

华大新高考联盟【最新】高三1月教学质量测评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今年9月10目是我国第35个教师节,教师节的意义在于肯定教师为教育事业所做的贡献。
尊师重道是我国的优良传统,教师时学生的约束力是教学活动得以正常进行的保障。
今年6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盾量的意见》,其中第14条指出,要“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
坚决维护教师合法权益”。
这一意见从国家层面维护了尊师重道的传统。
那么,值得探讨的是,我国应当如何明确和保障教师享有合理合法的教育惩戒权?发达国家在教育惩戒权上做出了细致规定,比美国规定中小学教师享有搜查扣押权、预防干预权、校内训导权、离校停学权等;日本对严令禁止的体罚行为、被许可的惩戒行为以及合法的正当防卫行为进行了清晰界定: 韩国通过《学校生活规定预示案》规定教师能够给予违纪学生一定程度的体罚,并对体罚的对象、方式、程度做了细致的限制性规定。
我国在教师惩戒权立法上尚存在不足,《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了未成年人,但忽视了未成年人在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差和问题,教师对学生的合理惩戒缺乏法律保障。
因此,有必要尽快将确定教师惩戒权提上法律议程,使处理惩戒纠纷有法可依。
学校是国家的教育机构,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如果学校和教师缺乏权威性,那么教育的知识传输就会出现问题。
在出现惩戒纠纷时,有关部门一定要明辨是非、厘清责任,在调解纠纷过程中做公正的裁决者,不偏袒教师,但同样也不偏袒学生及其家长,避免“不出事”逻辑挫伤教师在教学管理中的积极性。
有关部门应建立惩戒纠错机制和事后追责机制,在教师使用惩戒权出现问题时进行及时纠偏,避免以偏概全。
教师队伍的主流是积极正面的,但也不可避免地出现少数极端个体。
有关部门应当就事论事地处理惩戒纠纷,避免为了预防而限制其他教师正常使用教育惩戒权,从而束缚教师手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