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外传的时间、路线及原因

合集下载

中国的佛教传入与发展

中国的佛教传入与发展

中国的佛教传入与发展中国佛教的传入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的汉朝。

佛教在中国的传入与发展对于中国的文化和宗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佛教传入的历史背景、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以及佛教在中国的发展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佛教传入的历史背景佛教自公元前2世纪传入中国,源于印度。

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由释迦牟尼创立。

佛教跨越了印度,传播至其他亚洲国家。

佛教传入中国的历史背景主要有两个方面:1. 印度与中国的交流:公元前2世纪的汉朝时期,汉武帝派遣使者到西域进行外交和商贸活动,西域是印度与中国之间的重要通道。

这为佛教传入中国提供了机会。

2. 社会变革的需求:汉朝时期,社会变革和思想文化的融合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题。

佛教的理念与中国的社会需要相契合,因此也促进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

二、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佛教在传入中国后,逐渐融入到中国的文化中,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语言与文字:佛教的传入带来了大量的佛经和佛教文献,推动了汉语写作和翻译的发展,同时也丰富了中国的文字和词汇。

2. 艺术与建筑:佛教艺术在雕塑、绘画、建筑等方面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

佛教的传入促进了中国艺术的发展,对中国的美术和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思想与哲学:佛教的理念对中国的思想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佛教使得中国人更关注人生意义、道德观念和修身养性等方面的问题,对中国的哲学、思想和道德观念产生了正面的影响。

三、佛教在中国的发展佛教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重要的阶段:1. 传入与创立:佛教最初传入中国时,受到文化和宗教背景的不同,遇到了一些阻碍。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佛教在中国逐渐获得了认可,出现了大量的中国佛教宗派,如天台宗、禅宗、净土宗等。

2. 繁盛与发展:佛教在中国的繁盛期出现在隋唐时期,当时佛教得到皇室和高层士人的支持,并发展出了许多著名的佛教学派和寺庙。

3. 壮大与衰退:佛教在中国的壮大期出现在宋元明清时期,成为中国社会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佛教的发展历程

中国佛教的发展历程

中国佛教的发展历程中国佛教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公元1世纪。

最早传入中国的佛教教派是大乘佛教,也被称为南传佛教。

当时,佛教徒通过丝绸之路从印度传入中国,最早在中国的中原地区得到传播。

此后,佛教逐渐在中国各地扎根,形成了各个教派和宗派。

公元4世纪,东晋末年,佛教在中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当时的南昌王朝皇帝为了增加国家的道德和政治稳定,开始大力推崇佛教。

佛教寺院得到皇帝的支持,大量佛教经典被翻译成中文,佛教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随着时间的推移,佛教在中国的信仰基础逐渐加强。

唐朝时期,佛教得到了更多的政治和社会地位。

唐朝皇帝亲自供奉佛像,并修建众多的佛教寺庙。

佛教成为当时社会的主要宗教之一。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佛教在中国也面临了一系列的挑战和变革。

五代十国时期和北宋时期,佛教的兴盛逐渐受到了其他宗教的竞争。

尤其是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复兴,对佛教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到了明代,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明朝皇帝崇奉佛教,并且大力支持佛教的建设和传播。

当时,佛教寺庙数量和僧侣人数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

清朝时期,佛教仍然在中国保持着较高的影响力,但在晚清时期和民国时期,佛教开始受到现代化和西方文化的冲击,信仰者逐渐减少。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佛教在中国经历了一段相对困难的时期。

毛泽东时代的政治运动对佛教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寺庙被关闭,僧侣被迫离开。

然而,改革开放以后,佛教又得到了一定的复兴,寺庙重新开放,僧侣数量逐渐增加。

至今,中国佛教仍然是中国的主要宗教之一,有大量信徒和寺庙。

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既是宗教信仰的传播史,也是政治、社会和文化变迁的一个缩影。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精品】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精品】

佛教在中国各时期的传播与发展佛教在世界三大宗教中传入中国最早,迄今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

它在我国的影响,不仅波及政治以及经济领域,而且广泛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隋唐以后,佛教逐渐中国化,从而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并在中国经历了一个由盛到衰的过程。

一,佛教开始传入中国(1)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的确切时间说法不一,历史上一般以东汉明帝感梦遣使求法说作为佛教传入中国的标志。

明帝一次夜里做梦,见一金人身长一丈六尺,头顶有白光,从空中而来,飞行殿上。

明帝醒后召集群臣卜梦,在场的傅毅回答道:“臣闻西域有神其名曰佛,陛下所梦将必是乎?”明帝听了他的话,就派蔡愔、秦景等,到天竺去访求佛法。

遇见了迦叶摩腾和竺法兰两僧,于永平十年同到洛阳。

明帝极为欣喜。

随在洛阳城西门外建立精舍,以处两僧。

迦叶摩腾(如图所示)和竺法兰都是中印度人。

摩腾通晓大小乘经典;竺法兰诵习经论,多至数万章,印度尊之为师;二人皆以弘布佛法为己任,志趣相投,所以不怕路途遥远,随从汉使来到中国。

佛教初次东来,信仰的人并不多,影响很小;这两人到后,佛教在中国渐有影响力,信仰的人也渐渐多起来。

(2)东汉末年:佛教传到中国后,能在宗教上占一位置,是在东汉末年了。

此后直至三国时期,佛教的流传甚为缓慢。

起初,只是在王室宫廷的狭小天地之内信奉,到西晋才逐渐推至民间。

当时佛教被认为不过是一种神仙方术,一种与黄老并列的祠祀化的东西,只是在中国传统信奉的神仙谱里,又增添了一位释迦牟尼而已。

在汉代,佛教大体处于这样一种状态。

二,佛教进入鼎盛时期隋唐时期:隋唐时,佛教在中国通过4-5个世纪的流传,在中国佛教史上达到了顶峰。

此时,南北政治统一,历代皇帝扶持佛教;文化交流融洽,大量佛经被译出;寺院经济发达,使佛学离开经院而转向寺院。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佛教也随之走向异说求同求通求综合的趋势,由南北朝的学派进而形成若干新的宗派,有天台宗(图为天台宗三祖慧思大师)、华严宗、三论宗等,判教成为各宗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隋唐佛教的一大特色。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佛教作为一个东方哲学体系,源于印度,经过长时间的影响和变革,成为了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始于东汉时期,历经了风雨、变化,到现在仍然在中国生根发芽。

一、佛教的传入和传播传说中,汉代初年,西域僧人佛陀跋摩来中国传教。

但是最早确凿的佛教传入我国的时间是公元 148 年。

当时,汉朝武帝派遣张骞前往西域,张骞顺道将一位佛教高僧带回了中国,并献给了武帝。

佛教的传入标志着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开放性,同时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好奇心和接纳。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始终不是一帆风顺的。

早期,由于佛教经文语言不通,加之中国社会秩序的不稳定,导致了佛教的传播十分困难。

但是,随着汉朝多数难民来到中国内地后,佛教有了一定的发展,并渐渐产生了自己的影响力。

隋唐时期,由于国家兴盛和富强,民族精神重新复苏,加强了对佛教的传播和研究,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达到了巅峰。

二、佛教在中国的演化与发展佛教在中国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它不断地融合、渗透和变化,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佛教在中国的演化与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译经期译经期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的最早阶段。

当时,主要的活动是将佛经翻译成汉语,这一时期不能称之为佛教正式传入中国的时期。

这一时期,佛教的传播十分困难,大部分佛经虽然翻译成了汉语,但是没有得到广泛的传播和认可。

2. 敦煌壁画时期敦煌壁画时期是佛教在中国的一个重要阶段。

这一时期,敦煌壁画成为佛教艺术的代表之一,也是佛教文化的宝库。

敦煌莫高窟所绘的佛像、佛事与佛经故事,色彩明丽、生动逼真,展现了佛教艺术的高度和独特性。

敦煌壁画时期,佛教渐渐深入到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并开启了佛教在中国的新纪元。

3. 涅槃思想融合时期涅槃是佛教中的核心概念之一。

在涅槃思想融合时期,涅槃思想成为佛教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这一时期,许多涅槃思想的代表人物被人们传诵和崇拜,如法然、道炬等人。

这一时期,佛教的影响力进一步加强。

佛教的起源及发展

佛教的起源及发展

佛教的起源及发展佛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之一,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

它是由一位名为释迦牟尼的印度王子创立的,他后来成为了佛教的创始人和最高领袖。

佛教的发展经历了数个阶段,从创立初期的传播到今天的全球化。

佛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63年,当时释迦牟尼在尼泊尔边境的卢木树下悟道。

他认为人类的苦难是由欲望和无明引起的,并提出了解脱苦难的方法,即八正道。

释迦牟尼的教诲被称为“四圣谛”,包括苦谛、集谛、灭谛和道谛。

佛教最早的传播是通过口头传统进行的,释迦牟尼亲自传授教义给他的弟子们。

他的弟子们成为了佛教的第一批僧侣,他们在印度各地传播佛法。

佛教的教义和修行方法吸引了大量的追随者,特别是在印度的贵族和士人中间。

佛教的发展经历了几个世纪的变革和扩展。

在公元前3世纪,佛教得到了印度皇帝阿育王的支持和宣传,这使得佛教在印度迅速传播。

佛教的教义被写成经典,这些经典成为了佛教徒的重要指南。

然而,佛教在印度的繁荣并没有持续太久。

在公元8世纪,印度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发生了变化,佛教受到了来自其他宗教的竞争和压力。

佛教的僧侣们逐渐离开印度,将佛教传播到其他亚洲国家,如中国、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国家。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最早的佛教传入中国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当时一些印度僧侣来到中国传播佛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佛教逐渐融入了中国文化,并与道教和儒家思想相互影响。

在中国,佛教发展了不同的宗派,如禅宗、净土宗和华严宗。

佛教在其他亚洲国家的传播也取得了巨大成功。

在日本,佛教成为了国家宗教,并对日本的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韩国,佛教也是主要宗教之一,有许多古老的佛教寺庙和圣地。

在东南亚国家,如泰国、缅甸和柬埔寨,佛教是主要宗教之一,影响了当地人民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现代佛教已经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宗教,吸引了数以亿计的信徒。

佛教的核心教义包括无我、因果报应和慈悲。

佛教的修行方法包括冥想、持诵经文和行善。

佛教的教义和修行方法对人们的心灵成长和内心平静有着积极的影响。

佛教的起源及在中国历代的传播和发展

佛教的起源及在中国历代的传播和发展

佛教的起源及在中国历代的传播和发展摘要:佛教作为世界上三大宗教之一,对其产生地以及传播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有着巨大的影响,而佛教自传入中国,逐渐步入中国各个社会领域,对其发展起着一定的作用。

本文主要阐述了佛教的起源,以及佛教在中国历代的传播和发展。

关键字:佛教中国历代传播发展1. 佛教的起源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天竺),相传于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由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古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长子悉达多·乔答摩所创立,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悉达多·乔答摩传说生于公元前565年,死于公元485年,活了大约八十岁,大致与我国的孔子同时。

传说他是一个王子,于二十九岁修行,七年成“佛”。

成佛后,游说四方四十年,八十岁“涅般”。

悉达多死后,信奉佛教的人越来越多,并在悉达多的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成为东方的一大宗教。

因他属于释迦部落,也称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隐修者”,所以后来他的弟子又尊称他为释迦牟尼,意为释迦的圣人。

在印度产生佛教产生的同一个时期,出现了耆那教,相传教主是瓦尔达玛那,后称大雄(公元前528——468年),同释迦牟尼一样,也出身于刹帝利(当时的贵族阶层)。

三十岁出家修行,十二年后得道成“耆那”或“尼犍多”,“耆那”是“战胜情欲者”的意思,“尼犍多”是“超脱红尘”的意思。

佛教和耆那教的很多思想是相同的,有不同的地方也通过相互柔和,在后来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并入佛教,成为佛教领域的思想基础。

佛教在接受原来的婆罗门教的部分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符合当时时代的思想,能为更多的人(包括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接受,“佛”主张废除当时的社会等级制度,提倡众生平等,反对杀戮。

修行以五戒为主,即戒杀、戒盗、戒淫、戒妄语、戒饮酒,不主祭祀,不拜偶像,传教用语通俗,不排斥低级的瓦尔那人入教。

佛教提出了“四谛”,也就是佛教认为的四个真理。

“苦谛”、“集谛”、“灭谛”、“道谛”;劝告统治阶级善待被统治阶级,也劝告被统治阶级消除欲望,放弃斗争,忍受痛苦,寻求真道。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文化传播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文化传播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文化传播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佛教文化传播的重要时期,当时佛教在中国大陆的传播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对于当时的社会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佛教在魏晋时期的传播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的传播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传说时期、译经时期、确立时期。

传说时期是指佛教刚刚传入中国时,佛法只是口耳相传,并没有什么具体的文字记载。

根据传说,佛经是借助于外部神力,如播音天或金刚力士等帮助,传达了佛陀的教诲。

在这个时期,佛教还没有在中国得到真正的传播。

译经时期是指佛教教义开始通过文字的形式传播到中国,由志士愿意前往印度神学院专门学习佛法,再翻译成中文传到中国。

在这个时期,因为佛教经典的翻译和传播,中国对佛教的理解和认识得到了不断提高。

在确立时期,也称佛教汉化时期,佛教已经在中国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和学术地位,学者开始将佛教与中国本土文化相结合,并形成了具有本土特点和风格的佛教文化。

2.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的社会影响随着佛教经书和学派不断涌入中国,佛教逐渐成为了魏晋南北朝社会文化中的一股重要力量。

首先,佛教为人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思想和宗教理念。

佛教强调无我、空、缘起等思想,让人们对自己的人生和人生目的有了全新的认识。

其次,佛教规定清净四德:慈、舍、戒、净,对于当时治乱不安的魏晋南北朝社会起到了一定的疗愈作用。

最后,佛教在当时的社会文化中起到了重要的观念和文化交流作用,致力于促进各地区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 佛教在当时的文化产生了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文化既具有独特的意义,又通过与中国本土传统文化相结合而形成了有趣的文化现象。

佛教教义通过汉译佛经进入中国,在语言和文学上与中国先民的思想和内涵有很多相通之处,甚至有一些交融的必要性,因为汉语的演变和于佛教教义理念上的互补相辅,使佛教思想不断进一步汉化。

佛教经典中有许多关于文学、美学、音乐、美术等方面的卓越论述。

经过无数志士的努力,佛教逐渐被接受和认识,成为一个广泛的艺术、思想和文化交流平台。

佛教的起源及发展

佛教的起源及发展

佛教的起源及发展佛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之一,它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并在随后的几个世纪中迅速发展和传播到其他亚洲国家。

本文将详细介绍佛教的起源、主要教义和发展历程。

一、佛教的起源佛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

传说中,佛教的创始人是一位名叫释迦牟尼(Siddhartha Gautama)的印度王子。

他在25岁时离开了宫殿,开始寻求真理和解脱的道路。

经过长时间的苦行和冥想,他于30岁时觉悟成佛,成为“佛陀”(Buddha),意为“觉者”或“觉悟者”。

二、佛教的主要教义佛教的核心教义包括四个基本真理(四圣谛)和八正道。

1. 四圣谛:a. 苦谛:生老病死、痛苦和不满足是人类存在的基本特征。

b. 集谛:欲望和执着是导致痛苦的根源。

c. 灭谛:通过摆脱欲望和执着,可以达到解脱和解脱。

d. 道谛:通过修行八正道,可以达到解脱的道路。

2. 八正道:a. 正见:正确理解世界的本质和真理。

b. 正思:培养正向的思维和意识。

c. 正语:避免说谎、诽谤和恶语。

d. 正业:从事诚实和有益的工作。

e. 正命:遵守道德和伦理准则。

f. 正精进:努力修行和追求真理。

g. 正念:保持专注和正念。

h. 正定:培养内心的平静和专注。

三、佛教的发展历程佛教在佛陀去世后迅速发展,并分为不同的教派和宗派。

1. 小乘佛教(Theravada Buddhism):也被称为“上座部佛教”,主要流行于斯里兰卡、缅甸、泰国和柬埔寨等南亚和东南亚国家。

小乘佛教强调个人的解脱和修行,追求成为阿罗汉(Arhat)。

2. 大乘佛教(Mahayana Buddhism):大乘佛教广泛流行于中国、日本、韩国、越南和尼泊尔等地。

大乘佛教强调利他和普度众生,追求成为菩萨(Bodhisattva)以帮助他人实现解脱。

3. 金刚乘佛教(Vajrayana Buddhism):金刚乘佛教主要流行于西藏和蒙古地区。

它强调密续(Tantra)和修行上师的重要性,追求快速实现解脱和成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佛教外传的时间、路线及原因
1.佛教外传的时间和路线
时间: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在位时,佛教向印度以外传播。

(佛教在西汉末年即公元前后传入中国)。

路线:向北,经中亚地区传到中国大部分地区,以后又从中国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向南,传入斯里兰卡、泰国、缅甸等国和我国境内傣族地区。

2.佛教得以传播的原因:
①佛教教义对渴望解除苦难的劳苦大众有很大的吸引力;②其忍耐服从的说教,适应了统治者加强统治的需要,得到统治者大力扶持。

易错微析
1.佛教外传的路线易错:
向北:中亚→中国→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

向南:斯里兰卡→泰国→缅甸→我国境内傣族地区。

2.与佛教有关的节日易错:
与佛教有关的节日:“浴佛节”“成道节”“涅槃节”。

例题1 下边示意图描述的是()
A.佛教外传的路线
B.亚历山大东征的路线
C.伊斯兰教传播的路线
D.马可•波罗来华的路线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佛教传播路线的识记能力。

佛教向外传播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北经过中亚传入中国、朝鲜、日本和越南等,二是向南传入斯里兰卡、泰国等,故选A。

例题2 下列节日中与佛教有关的是()
A.复活节
B.圣诞节
C.开斋节
D.浴佛节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与佛教有关的节日。

复活节与圣诞节与基督教有关,开斋节与伊斯兰教有关,浴佛节与佛教有关,故选D。

1.古印度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下列与古印度无关的是()
A B C D
2.谁在位时,佛教开始从古代印度向外传播()
A.汉谟拉比
B.亚历山大
C.伯利克里
D.阿育王
3.印度佛教有很大发展,并向外传播是在()
A.公元前6世纪
B.1世纪
C.7世纪
D.公元前3世纪
4.西汉末年,佛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

佛教传入中国后,很快受到我国封建统治者的欢和扶持,这主要是因为()
A.佛教认为灵魂可以脱离肉体永远存在
B.佛教为统治者炼制丹药,使他们得法成佛
C.佛教奉劝人们今生忍受苦难,来世可行幸福
D.佛教告诉统治者长生不老的办法
1.D解析:A是观音,与佛教有关,B是印度的种姓制度,C是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数字,这三项都与印度有关。

D是《汉谟拉比法典》,它是古巴比伦国王颁布的世界上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法典,不属于古印度,故选D项。

2.D 解析: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在位时,佛教向印度以外传播,故选D。

3.D 解析: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在位时,佛教有了很大发展并向外传播,故选D。

4.C 解析:西汉末年,佛教传入我国。

佛教宣扬的今生忍受苦难,来世可行幸福,对封建统治者统治人民有利,很快受到封建统治者的积极提倡和扶持。

故此题选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