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线尖轨直线辙叉单开道岔的计算

合集下载

60轨18号单开道岔设计

60轨18号单开道岔设计

大学毕业设计60kg/m钢轨18号单开道岔设计Design for the 18-sized Simple Turnoutwith 60kg/m Rail20 届学院专业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年月日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人类的生活节奏逐渐加快,因此人类对日常出行方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旅客不仅仅需要舒适的乘车空间,还对旅途时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今城镇的人口密度越来越大,人们的出行需求也逐渐增多,因此在现有轨道铁路里程的确定情况下,必须缩短列车间隔,增加列车车次,而这不仅仅需要科学的列车运行管理,也需要提高列车的运营速度。

道岔是铁路轨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道岔的直向过岔速度和侧向过岔速度反应国家的铁路装备水平,同时对列车的运营速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改善轨道的道岔结构,来达到提速的目的。

随着客运专线的建设的推进,道岔的作用再一次凸显出来。

机遇极为难得,挑战空前严峻,道岔工作者都应致力于道岔的研究改善工作,为铁路的提速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本文主要通过改善道岔的尖轨部分、转辙器部分、连接部分、辙叉部分、护轨部分等方面,来提高道岔的直向过岔速度和侧向过岔速度。

主要进行了单开道岔总体结构平面的布置;高锰钢整铸辙叉平面形式与尺寸及辙叉横纵断面的尺寸设计;转辙器半切线形曲线尖轨尺寸、直尖轨弯折及尖轨的水平与垂直刨切的设计与计算;辙叉和护轨等设备结构的尺寸、辙叉咽喉和护轨查找间距的设计与计算;最后,绘制了总平面布置图、转辙器细部图及辙叉护轨细部图。

关键字:道岔尖轨转辙器高锰钢整铸辙叉AbstractWith the rapid economic growth, human pace of life gradually accelerated , so the human way to travel daily also raised new demands. Travelers only need a comfortable ride space , but also on the journey time to make a higher demand . Today, the town's population density is increasing , people's travel demand is gradually increasing, and therefore under certain circumstances existing railway track mileage , train intervals must be shortened , increasing train trips , which requires not only scientific train operation management, also need to improve the operating speed of the train .Turnou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railway track , while vertical and lateral speed over turnout response over the country 's railway equipment level , and has a critical influence on the operating speed of the train. Therefore, we can improve the structure of track turnout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increasing speed . With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passenger line, turnout plays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Opportunity is extremely rare , but serious challenges unprecedented . turnout workers should be working on improving working turnouts for speed railway work in order to make due contributions .In this paper, by improving the terms of the tip portion of the rail turnouts, derailleur parts, connecting parts, part frog, part of the guard rail, to improve vertical and lateral speed over turnout. Mainly for the single turnout overall structure of planar layout ; entire cast frog high manganese steel flat form and size, and the size of the frog cross the profile design ; derailleur half the size of a tangent curve sharp track , straight track bends and sharp track design and calculation of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slicing ; frog the size and structure of the guard rail and other equipment , frog design and calculation of the throat and find the guard rail spacing ; Finally, draw a total floor plan, derailleur detail diagram and detailed diagram frog guard rail.Key words:turnout switch rail switching points cast manganese steel frog目录第1章绪论 (1)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2 国内外现状及发展动态 (1)1.2.1 国内现状及动态 (1)1.2.2 国外现状及动态 (2)1.3 毕业设计主要内容 (2)第2章单开道岔总体平面设计 (3)2.1 设计参数 (3)2.2 转辙器计算 (3)2.2.1 尖轨初步计算 (3)2.2.2 尖轨最小轮缘槽宽度计算 (5)2.2.3 尖轨长度计算 (6)2.3 辙叉尺寸计算 (8)2.3.1 辙叉角计算 (8)2.3.2 辙叉长度 (8)2.4 道岔主要尺寸计算 (8)2.4.1 曲线后插直线长 (9)2.4.2 道岔理论长度 (9)2.4.3 道岔实际长度 (10)2.4.4 道岔后长 (10)2.4.5 道岔前长 (10)2.5 配轨计算 (10)2.6 导曲线支距计算 (11)2.7 岔枕的布置 (13)2.7.1 岔枕的间距 (13)2.7.2 岔枕的长度 (13)第3章转辙器 (16)3.1 基本轨 (16)3.1.1 曲基本轨的弯折 (16)3.1.2 直基本轨 (17)3.2 曲线尖轨尖端的刨切 (17)3.2.1 曲线尖轨轨头的刨切 (17)3.2.2 曲线尖轨轨底的刨切 (19)3.3 直尖轨的尖端刨切 (19)3.3.1 直尖轨轨头的水平刨切 (19)3.3.2 直尖轨轨底的水平刨切 (20)第4章高锰钢整铸式直线辙叉 (21)4.1 辙叉部分间隔尺寸 (21)4.1.1 辙叉咽喉轮缘槽宽度t (21)14.1.2 查照间距 (22)4.1.3 有害空间计算 (23)4.1.4 辙叉翼轨平直段轮缘槽宽度t (23)w4.2 护轨各部分尺寸计算 (23)4.2.1 护轨各部分轮缘槽宽度计算 (24)4.2.2 护轨各部分长度计算 (24)4.3 辙叉的纵断面 (25)4.4 辙叉的部分横断面 (26)4.4.1 辙叉咽喉的断面 (26)4.4.2 辙叉理论尖端的断面 (26)4.4.3 心轨轨头宽20mm的断面 (26)4.4.4 心轨轨头宽30mm的断面 (26)4.4.5 轮缘槽开口端始端断面 (26)4.4.6 设置焊塞钢销断面 (27)4.4.7 辙叉跟端轨端的断面 (27)4.5 辙叉翼轨和心轨的部分轨头宽度 (27)4.5.1 辙叉趾端翼轨和跟端心轨轨头宽度 (27)4.5.2 辙叉咽喉和正对辙叉理论尖端处的翼轨轨头宽度 (27)4.5.3 正对心轨轨头宽50mm处的翼轨轨头宽度 (27)4.5.4 轮缘槽展宽和开口部分的翼轨轨头宽度 (28)第5章结论与展望 (29)5.1 结论 (29)5.1.1 尖轨和转辙器设计 (29)5.1.2 连接部分设计 (29)5.1.3 辙叉和护轨设计 (29)5.2 展望 (29)参考文献 (31)致谢 (32)附录 (33)附录A 外文翻译.............................................................................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讲_道岔.

第三讲_道岔.
可动心轨辙叉的主要几何形位:辙叉轮缘槽与 翼轨端部轮缘槽。 护轨轮缘槽的确定原则为确保心轨不发生侧面 磨耗而影响心轨与翼轨的密贴。
六、单开道岔的总布置图
1 道岔设计的两种情况
1)一种是给出钢轨类型、侧向容许过岔速度、 机车类型等条件进行道岔设计。 2)另一种是根据在生产实际中遇到的大量情况 ,已知钢轨类型和道岔号数、导曲线半径、转辙 器类型、辙叉类型及长度,来计算道岔的总布置 图。
整铸辙叉
组合式辙叉
4)可动辙叉
① 可动心轨式辙叉 ② 可动翼轨式辙叉 ③ 其它消灭有害空间的辙叉型式 可动心 轨式提 速道岔 辙叉结 构 (实图
见下页)
可动心轨式提速道岔辙叉结构
5 连接部分
连接部分是指转辙器和辙叉之间的连 接线路,包括直股连接线和曲股连接线 (即导曲线)。
6 岔枕
1)木岔枕 长度为2.60~4.80m,级差0.20m,共12级。 2)钢筋混凝土岔枕 长度为2.60m~4.90m,级差0.10m,共24级。
3)尖轨在平面上的线型
① 直线型 优点是制造简单,便于更换,尖轨前端的刨 切较少,横向刚度度大,尖轨的摆度和跟端轮缘 槽较小,可用于左开或右开。缺点是这种尖轨的 转辙角较大,列车对尖轨的冲击力比较大,尖轨 尖端易于磨耗和损伤。
② 曲线型 优点是冲击角小,导曲线半径大,列车进出侧 线平稳,有利于车车辆的高速通过。缺点是制 造复杂。
3)岔枕的布置要求 ① 铺设在单开道岔转辙器及连接部分的岔枕,应与 道岔的直股方向垂直。 ② 辙叉部分的岔枕,应与辙叉角的角平分线垂直 ③ 从辙叉趾前第二根岔枕开始,逐渐由垂直角平分 线方向转到垂直于直股方向。
五、单开道岔的几何形位
1 道岔各部分轨距
在单开道岔中,需要考虑轨距加宽的部位有 1)基本轨前接头处轨距S1 2)尖轨尖端轨距S0 3)尖轨跟端直股及侧股轨距Sh 4)导曲线中部轨距Sc 5)导曲线终点轨距S

铁路轨道知识

铁路轨道知识

♨§新の意№创意空间§♨※※※人活一世就要活出个样来对得起别人更要对得起自己~~~主页博客相册|个人档案 |好友查看文章铁路线路2009年06月09日星期二 08:19一、路基路基工程主要由路基本体、路基防护和加固建筑物、路基排水设备三部分建筑物组成。

(一)路基的基本形式路基的形式共有 6 种:路堤式、路堑式、半路堤式、半路堑式、不填不挖式、半堤半堑式。

(二)路基的组成路基的形式直线地段一般粘性土路堤直线地段一般粘性土路堑(三)路基的排水和防护措施1 、路基排水2 、路基的防护(四)路基病害1 、翻浆冒泥2 、路基冻胀3 、滑坡4 、边坡塌方二、桥隧建筑物桥隧建筑物包括桥梁、涵洞、明渠、隧道等。

(一)桥梁1 、桥梁的组成桥梁的组成2 、桥梁的分类3 、桥梁荷载一座桥梁所承受的荷载主要包括恒载和活载两部分。

恒载指桥梁结构本身的自重;活载主要指列车重量及冲击力。

(二)涵洞涵洞设在路堤下面的填土中,是用以通过水流的一种建筑物。

涵洞(三)隧道隧道是修筑在地层内的建筑物。

隧道一般由洞身、衬砌、洞门和避车避人洞几部分组成。

轨道在路基、桥隧建筑物修成之后,就可以在上面铺设轨道。

轨道由钢轨、轨枕、联结零件、道床、防爬设备和道岔等主要部件组成。

它起着机车车辆运行的导向作用,直接承受由车轮传来的巨大压力,并把它传布给路基或桥隧建筑物。

轨道的基本组成1 -钢轨;2 -普通道钉;3 -垫板;4 , 9 -木枕;5 -防爬撑;6 -防爬器;7 -道床;8 -双头夹板; 10 -螺栓;11 -钢筋混凝土轨枕; 12 -扣板式中间联结零件;13 -弹片式中间联结零件。

注:图中画了多种类型扣件是为示例之用,并非现场线路中的实际使用情况。

一、轨道的组成(一)钢轨钢轨的作用是直接承受车轮的巨大压力并引导车轮的运行方向,因而它应当具备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磨性。

为了使钢轨具有最佳的抗弯性能,钢轨的断面形状采用“工”字形,如下图所示,由轨头、轨腰和轨底组成。

道岔结构常识

道岔结构常识

线段长(mm)
L1
L2
L3
L4
矢距值(mm)
y1
y2
y3
3873 7317 7780
37.6 66
2670 6181 6843
30.6 114
60 50
12
1981 1975
420
2100
8299
1681
37
30
12
50
1981
43
9 1975 420 2100 6842 3138 41 32 55
平直段 L y1
轨道结构
y2
尖轨尖端对应点
尖轨刨切起点对应点
以尖轨刨切起点相对应的曲基本轨工作边为始点,向岔前方 向拉弦,并将弦线逐渐向曲基本轨平直段工作边移动,当弦 线与平直段工作边完全重合时,读基本轨端工作边到弦线的 垂直距离( y1 )
以尖轨尖端相对应的曲基本轨工作边为始点,向岔后方向拉 弦,并将弦线逐渐向曲基本轨平直段工作边移动,当弦线与 平直段工作边完全重合时,读基本轨后接头轨端工作边到弦 线的垂直距离( y2 )
01:14
一、转辙器部分
(一)基本轨
2.曲股基本轨
弯折目的:
为了使转辙器轨距、方向正 确及尖轨和基本轨密贴,曲 基本轨应按支距进行弯折。
一般有两个曲折点: 曲基本轨的尖轨尖端 导曲线始点(或附近)
10
轨道结构
01:14
弯折基本轨弯折矢距
轨道结构
钢轨 道岔 设计 类型 号数 年度
60 18 1984 50 18 1987 75 12 1986
有害空间
辙叉心
实际尖

辙叉咽喉
辙叉角
辙叉心理
翼轨

第七章 道岔

第七章 道岔
西南交通大学 31
5)设轨撑、轨距拉杆,以防止外倾、轨距增大 6)设防爬设备
7)此处轨枕长2.6-4.85m,轨枕间距比区间轨枕
间距小10% 我国标准道岔主要尺寸 (m)
N 9
α
R
a
b
L
6°20′25″ 180 13.839 15.009 28.848
12 4°20′25″ 330 16.853 19.962 36.815 18 3°10′12.5″ 800 22.667 31.333 54.00
18
2)直线型尖轨 特点:①尖轨工作边呈直线 ②冲击角βc = 转辙角β ③由于βc较大,列车动能损失较大,影响 列车 过岔速度。 ④尖轨易磨耗 ⑤通用性好,便于制造更换 基本轨
β
βc
β
尖轨
西南交通大学
19
3)曲线型——目的减小冲击角
a.切线型——尖轨工作边与基本轨工作边相切 特点:① βc < β ② βc 虽然较小,但尖轨强度低 b.半切线型——尖轨前部用一段直线代替 特点:① βc 小,冲击力小 ② 缩短了道岔长度 ③ 尖轨强度增大,扳动灵活 ④ 通往直线仍为直线尖轨 西南交通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顶宽70mm处。由此,尖轨高出基本轨6mm。 17
3)特殊型——适于高速重载线路 特种断面尖轨图:
3.尖轨平面形式 1)按尖轨与基本轨的接触形式 1.直线型尖轨——我国大量采用(单开道岔) 2.曲线形尖轨 ①切线型——德法 ②割线型——俄法 ③半切线型——我国采用 ④半割线型——德法 西南交通大学
20
4.尖轨的跟端结构——尖轨末端,基本轨,导轨的 结 合部 1)要求:①保证尖轨与基本轨密贴 ②尖轨转动灵活 ③受动力作用时,不改变其状态 ④坚固,易维修 2)类型 1.间隔铁夹板式——以尖轨跟端为轴,实 现尖轨的摆动 2.弹性可弯式——利用尖轨切削部分的弹 性变形实现尖轨的摆动

常用道岔主要参数手册

常用道岔主要参数手册
以上是常用道岔主要参数手册的一些参考资料,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 大家需要更详细的信息或对其他类型的道岔有疑问,请咨询专业的工程师或查 阅相关文献资料。
一、引言
道岔是铁路轨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列车的运行安全和 效率。随着科技的发展,道岔的设计和制造技术也在不断进步,然而,对于道 岔主要参数的选取和优化仍然具有重要意义。本次演示将针对常用道岔的主要 参数进行探讨,旨在提供一本全面的道岔主要参数手册,为铁路工程师和技术 人员提供参考。
四、参数优化与建议
针对当前道岔设计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优化建议:首先,根据实际 需要调整尖轨与基本轨之间的间隙,以提高道岔的平顺性;其次,适当增加尖 轨长度和高度,以提高道岔的稳定性;最后,优化辙叉角的设计,以降低列车 通过道岔时的冲击和振动。
五、结论
本次演示对常用道岔的主要参数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旨在提供一本全面 的道岔主要参数手册,为铁路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提供参考。针对当前道岔设计 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优化建议。希望这些建议能为铁路部门提 供有益的参考,推动我国铁路事业的持续发展。
常用道岔主要参数手册
01 一、道岔类型
目录
02 二、道岔号数
03 三、转辙器
04 四、辙叉及护轨
05 五、连接部分
道岔是铁路、公路、地铁等交通设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和质量直接影 响到列车或车辆的安全和运行效率。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常用道岔 的主要参数,本次演示将对常用道岔的主要参数进行详细介绍。
三、转辙器
转辙器是道岔的关键部件之一,它的作用是引导列车或车辆的行驶方向。转辙 器的参数包括尖轨长度、尖轨高度、尖轨圆顺度等。在选择转辙器时,应注意 其参数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实际需要。

道岔结构常识总结

道岔结构常识总结

29
11:21
轨道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构
3. ( 道岔 )是产生车体振动加速度的主要场所。
4.目前我国铁路上最常见的道岔类型是(
单开道岔 )
5.单开道岔,站在道岔的前端,面向尖轨,侧线在 ( 左侧 )出岔的叫“左开道岔”。
30
11:21
轨道结构
普通单开道岔构造
二 辙叉与护轨 1.辙叉类型 2.辙叉构造 3.道岔号码 4.护轨 5.轮缘槽尺寸
轨道结构
11:21
轨道结构
分类3:尖轨与基本轨贴合形式
藏尖式 贴尖式
23
11:21
(三)尖轨跟端结构型式
※间隔铁活接头式尖轨 作用: 1)保持基本轨与尖轨、导轨的间隔尺寸,设置轨撑 (外轨撑、内轨撑)及辙跟垫板 2)以保持辙跟不爬行、不跳动。
缺点: 需要的扳动力相对较小,但 尖轨跟端不能固定,形成活 接头,稳定性较差,容易发 生病害。
21
11:21
分类2:按尖轨断面分类 普通断面尖轨: AT轨:
92型以后(如国产50AT、60AT钢轨、 60D40钢轨等)优点:
※取消了标准钢轨尖轨6mm抬高量,消除 了列车过岔的垂向不平顺,可提高道岔直 股过岔速度。 ※AT轨整体性强,刚度大,在使用中不易 出现拱腰现象,养护维修量小。 ※AT轨下设高度较大的台板,可将基本轨 轨底扣住,增加了基本轨的稳定性和道岔 的整体性。还可减少沙、雪的影响,提高 行车的安全性。 22
轨道结构
24
11:21
轨道结构
※弹性可弯式尖轨:
普通钢轨接头型式,用间隔铁或支距垫板保持与基本轨的 距离,并用轨撑或扣件保持跟部位置和稳定性。
25
11:21
※弹性可弯式尖轨:

04道岔

04道岔

有害空间:从辙叉咽喉至实际尖端之间的一段轨线中断 的空隙。
有害空间
有害空间
可动辙叉
可动辙叉是指辙叉个别部件可以移动,以何证列车过贫时轨线的连续, 消除固定辙叉上存在的有害空间,并可取消护轨,同时辙叉在纵断面上的 几何下平顺也可以大大减少,从而显著地降低辙叉部位的轮轨相互作用, 提高运行和平稳性,延长辙叉的使用寿命。
普通单开道岔
对称道岔
三开道岔
交叉渡线
交分道岔
普通单开道岔(单开道岔):其主线为直线,侧线由主线向左侧(左开道岔) 戒右侧(右开道岔)岔出,其数量占各类道岔总数的90%以上。
对称道岔:是单开道岔的一种特殊型式,整个道岔对称于主线的中线 或辙叉角的中分线,列车通过时无直向及侧向之分。
三开道岔:又称复式异侧对称道岔,是复式道岔中较常用的一种型式。
切线型尖轨
尖轨材料
75型及以前道岔均采 用与基本轨等相同的 标准断面钢轨制造尖 轨,为了增强尖轨的 强度,通常采用钢板 对轨腰两侧进行补强 (即补强式尖轨)。
※尖轨与基本轨贴合形式 尖轨与基本轨贴合一般分为贴尖式和藏尖式两种。现在 的道岔一般均采用尖轨藏尖式设计型式。 藏尖式尖轨 贴尖式尖轨
14.道岔前长:道岔始端至道岔中心在道岔基线上的 投影长度。 15.道岔后长:道岔中心至道岔终端在道岔基线上的 投影长度。 16.基本轨前长:尖轨尖端前的基本轨在道岔基线上 的投影长度。 17.辙叉趾长:辙叉心轨理论尖端至辙叉趾端的工作 边长度。 18.辙叉跟长:辙叉心轨理论尖端至辙叉跟端的工作 边长度。 19.辙叉趾宽:辙叉趾端两翼轨工作边的距离。 20.辙叉跟宽:辙叉跟端两心轨工作边的距离。

铰接式心轨跟端通过高强螺栓固定在翼轨上的间隔铁能 保证心轨与翼轨的相对位臵,并传递水症力。 这种辙叉便于铸造,转换言之力较少,可以保持原有固 定式辙叉的长度。铺设这种可动心轨辙叉时不致引起车站 平面的变动, 因此,尤其适用于既有线站场的技术改造。但是在辙 叉范围内出现活接头,不如弹性可弯式结构稳妥可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曲线尖轨、直线辙叉单开道岔的计算
(一)转辙器计算
曲线尖轨大多采用圆曲线型。

半切线型尖轨如图
4-23所示。

半切线型尖轨曲线的理论起点与基本轨相切,在
尖轨顶宽为b1处开始,将曲线改为切线为避免尖轨
尖端过于薄弱,在顶宽3~5mm 处再作一斜边。

这种
形式的曲线尖轨的侧向行车条件较直线尖轨好,且尖
轨比较牢固,加工也比较简单,是我国目前大号码道
岔的标准尖轨型式。

曲线尖轨转辙器中的主要尺寸包括:曲线尖轨长
度、直向尖轨长度、基本轨前端长、基本轨后端长、
尖轨曲线半径、尖轨尖端角、尖轨转辙角和尖轨辙跟
支距。

尖轨曲线半径通常与导曲线半径相同,以保持转辙器与导曲线的容许通过速度一致,并使道岔全长较短。

设侧股轨道中心线的半径为。

则尖轨工作边的曲率半径为。

尖轨尖端角为导曲线实际起点的半径与垂直线的角,又叫始转辙角。

由图4-23可得
(4—16)
AB 线为B 点的切线,理论切点O 与A 、B 点所形成的三角形中,有OA=AB 。

由于始转辙角极小,可近似认为尖轨实际尖端至理论起点的距离与尖轨实际尖端至尖轨顶宽处的距离相等。

则A 可采用下式计算
(4—17)
基本轨前端长是道岔与连接线路或另一组道岔之间的过渡段。

为使两组道岔对接时,道岔侧线的理论顶点能设置在道岔前端接头处,尖轨尖端前部基本轨的长度q 应不小于A0-δ/2,同时q 还应满足轨距递变的限值,S0为尖轨尖端处的轨距值,S 为正常轨距值,i 为容许的轨距递变率,i 不应大于千分之六,q 值的长短还应考虑到岔枕的布置。

我国在9号和12号标准道岔上,在满足岔枕合理布置的前提下,统一采用q=2646mm 。

然后计算曲线尖轨的长度。

尖轨跟部所对的圆心角为,称转辙角。

(4—18)
由图4-23可知,曲线尖轨的长度为
(4—19)
图4-23 半切线型尖轨
曲线尖轨扳开后,与基本轨之间所形成的最小轮缘槽的痊置在尖轨中部的某个位置上,这个宽度应满足最小轮缘槽的要求,因此,所算得的尖轨长度还应根据该尖轨扳开时所形志的轮缘槽的宽度来进行调整。

这时可变更尖轨跟端支距,重新计算,并校核轮缘槽宽度,直至符合要求,最小轮缘槽的计算公式见式(4—3)。

设尖轨跟端支距为类轨转辙杆安装在离尖轨尖端处尖轨的动程为尖轨扳开后尖轨突出处距尖轨理论起点的距离为,这时该处类轨工作边与基本轨工作边之间的距离为T,利用曲边三角形的关系,有公式:
(4—20)
令dT/dx=0,则可得到尖轨最突出处距尖轨理论起点的距离xt为
(4—21)
因此尖轨非工作边与基本轨工作边之间的轮缘槽宽为
(4—22)
尖轨的长度还与跟部的构造有关,如尖轨跟部为间隔铁式,则按公式(4-19)计算。

如果是弹性可弯式跟部结构,则按公式(求得的尖轨长度还需要增加1.0~2.0m,作为当轨跟部的固定部分。

转辙器的另一根尖轨为直尖轨。

直尖轨以曲线尖轨实际尖端与跟端在水平方向的投影长作用其长度,这样可保持两尖轨的尖端及跟端对齐,直尖轨长为:
(4—23)
基本轨后端长q'主要决定于尖轨跟端联结结构、岔枕布置及配轨要求。

新设计60kg/m的钢轨12号提速单开道岔转辙器中采用的是切线型尖轨,仅在尖轨尖端轨头宽处作补充刨切,使尖端藏于基本轨轨线以内。

其主要尺寸的计算原理与半切线尖轨是一致的,基本参数如下:
R=350717.5mm,q=29169mm,b2=2mm,yg=311mm,l0=13880mm,l0'=13800mm,尖轨尖端的轨距加宽为2mm,导曲线理论起点离尖轨实际尖端为886mm,导曲线实际起点离尖轨实际尖端为298mm。

(二)锐角辙叉主要几何尺寸
锐角叉的主要尺寸包括趾距、跟距及辙叉全长。

趾距影响道岔连接部分及配轨的长度,跟距决定道岔后端接头的位置,直接影响着道岔的全长。

直线锐角辙叉的长度,应根据给定的钢轨类型、辙叉角或辙叉号数进行计算机。

首先,根据辙叉的构造要求,即根据我国夹板的孔型布置,能使各个夹板螺栓顺利空入为控制条件,计算辙叉的容许最小长度,再按岔枕布置及护轨长度等条件进行调整,最后确定其采用值。

我国铁道标准9、12及18号道岔直线辙叉的长度已列入表4-2中。

新设计的60kg/m钢轨12号提速道岔中锰钢固定式辙叉的长度是n=2038mm,m=3954mm。

(三)道岔主要尺寸
半切线型尖轨、直线辙叉单开道岔中主要尺寸如图4-25所示,图中各项符号的意义如下:
图4-25 单开道岔总图
道岔号数N或辙叉角,轨距,轨缝,转辙角,尖轨长,尖轨跟端支距,基本轨前端长;辙叉趾距,辙叉跟距;导曲线外轨半径、导曲线后插直线长K。

O点为道贫直股中心线与侧线辙叉部分中心线的交点,又称道岔中心。

需要计算的尺寸如下:
道岔前长a(道岔前轨缝中心到道岔中心的距离),道岔后长b(道岔中心到道岔后轨缝中心的距离);
道岔理论全长(尖轨理论尖端至辙叉理论尖端的距离);
道岔实际全长(道岔前后轨缝中心之间的距离);
导曲线后插直线长(当R为已知时)或导曲线外外轨半径R(当K已知时)。

导曲线后插直线段是为了减少车辆对辙叉的冲击作用,避免车轮与辙叉前接头相撞,而使辙叉两侧的护轨完全铺设在直线上,一般要法语K有2~4m的长度,最短不得小于辙叉趾距n加上夹板长度的半数,即。

为求得道岔的有关数据,把导曲线外股作用边ACDEF投影至直股中线上,得
(4—24)
再把它投影到直股中线的垂直线上,得
(4—25)
由得道岔各主要尺寸的计算公式为
(4—26)
或者
(4—27)
(4—28)
(4—29)
(4—30)
(四)配轨计算
一级单开道岔,除转辙器、辙叉及护轨外,一般有8根连接轨,分4股,每股2根。

所谓配轨就是计算这8根钢轨的长度并确定期接头的位置。

配轨时应考虑如下一些原则:
(1)转辙器及辙叉的左右基本轨长度,应尽可能一致,以减少基本轨备件的数量,并有利于左右开道岔的互换;
(2)连接部分的钢轨不宜过短,小号码道岔一般不小于4.5m,大号码道岔不小于6.25m;
(3)配轨时应保证对接接头,并尽量使岔枕布置不发生困难,同时要考虑安装轨道电路绝缘接头的可能性;
(4)充分利用整轨、缩短轨、整轨的整分数倍的短轨,做到少锯切,少废弃,选用钢轨利用率较高的方案。

单开道岔配轨计算公式为(参见图4—25);
(五)导曲线支距计算
导曲线支距计算已在前边作了介绍。

现仍对60kg/m钢轨12号提速单开道岔进行计算。

其余各点支距可按公式(4—6)进行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