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60-12号道岔附带曲线设置计算
附带曲线的定位与整正

TNTl z yP(yz)G (z y )F (缝中)曲外股工作边K 外xM O'WU V Q 直内股工作边线路中线88ααH z yR 外D 基准=5 000X zy X O单位:mm附带曲线的定位与整正■ 刘彪1 概述陇海线属于我国6大繁忙干线之一,有着车流密度大、年通过总质量大等特点。
列车通过站场侧线股道的频率高,对道岔和附带曲线的冲击大,近年来,伴随着陇海线天兰段设备全面的提升,当客车径路更换无缝线路后,附带曲线成为站场的薄弱地段。
如何整正既有线的岔后附带曲线,特别是在高铁站场中附带曲线的整正,成为工务技术人员研究的共同课题。
附带曲线又名岔后连接曲线[1],是由道岔侧向引出,连接道岔和股道且与道岔导曲线成反向的曲线,且附带曲线应满足以下规定[2-3]:(1)平行股道的线间距不大于5.2 m;(2)辙叉根端至附带曲线始点的夹直线长度不应短于7.5 m,特殊地段不短于6.0 m;(3)半径不得小于该组道岔的导曲线半径,但也不宜大于导曲线半径的1.5倍;(4)设置超高不应大于15 mm,顺坡率不得大于2‰;(5)轨距加宽与一般曲线地段相同,按不大于2‰递减;(6)可不设缓和曲线,但其长度不得小于20 m。
2 利用双向定位法精确定位附带曲线2.1 几何框架及各关键控制点要利用双向定位法准确定位附带曲线,需要道岔的图摘 要:整正既有线的岔后附带曲线,特别是高铁站场中附带曲线的整正,成为工务技术人员的共同课题。
现有整治方法有绳正法、坐标法与直股支距法,其中直股支距法应用较为普遍,但经过多年实践,此计算方法误差较大,整正效果不理想。
在直股支距法基础上提出双向定位法,以附带曲线外股工作边为对象,详细计算附带曲线起点位置G、每个测点在岔后直内股钢轨上的支距H 和水平投影横距差△X ,从而准确定位附带曲线的每个测点位置,达到整正附带曲线的目的。
详细阐述双向定位法的具体推理及作业过程,同时介绍破桩法和整桩法2种不同附带曲线正矢点的布置方法。
岔后连接曲线布置方案

岔后连接曲线布置方案以德令哈站11#岔后连接曲线为例,现场为P60-1/12可动心道岔,辙叉角4°45′49″(换算4.7637°),曲线半径400m ,道岔全长43.2m ,前长16.592m 、后长26.608m ,制定岔后连接曲线布置方案。
一、曲线三大桩确定 1.曲线QZ 点确定取三点测量线间距(k 表示)取平均值,现场测量为4.943m 、4.941m 、4.945m : 4.943 4.941 4.945k==4.9433m ++道岔理论中心距离连接曲线中点投影在直股上的距离:°'"4.943L==59.34tg445490.0833K m = 2.曲线ZY 、YZ 点确定曲线全长: 4.7637 3.14400===33.24m 180180R l απ⋅⋅⨯⨯曲线上股伸缩量:01500()111500(33.240)===124.65mm 0.125m 22400L l l R --∆⋅⋅≈曲线上股长:L'=33.240.12533.365m L l +∆=+=岔后连接曲线曲线三大桩确定二、曲线正矢布置1.曲线点号布置图(每5m 布点)ZY 点距离第1点距离:L'-5(n-2)33.365-5(82)=5-=5- 3.32m 22l ⨯⨯-≈1ZY 点距离第2点距离:L'-5(n-2)33.365-5(82)== 1.68m 22l ⨯⨯-≈1曲线点号布置图2.曲线正矢计算1250012500====31.2531mm 400f f R ≈3-7圆 第1、2、8、9点正矢:1 3.32==0.6655l A ≈2 1.68==0.3455l B ≈查表得对应纵距率:测点1:1=0.06β测点2:2=0.77β91===0.06312f f f mm β⨯⨯≈1圆82===0.773124f f f mm β⨯⨯≈2圆3.曲线正矢布置图1234987650Z YY ZQZ曲线正矢布置图f1=2f 2=24f 3=315f 4=31f 5=31f 9=2f 8=24f 7=31f 6=31三、超高布置岔后连接曲线宜设置适量的超高,但不大于15mm ,顺坡不大于2‰,一般情况下1/12道岔可设超高15mm 1.夹直线是否满足0'"44549=tg =400tg 4000.038915.56m22T R α⋅⨯≈⨯≈4.943==15.5626.60817.386msin 0.083k L T L α----≈夹后长超高顺坡长按照3.125m 顺5mm 算:5==1.63.125i 顺‰<2‰满足要求15=3.125=9.375m 5l ⨯顺 按要求夹直线与超高顺坡终点长度不小于7.5m 要求:=17.3869.375=8.01m>7.5m l l --顺夹满足要求2.连接曲线夹直线计算连接曲线夹直线计算3.连接曲线超高布置图Z YQZ曲线超高布置图H=5H=10H=156.253.125H=9.375H=5H=1H=15 6.253.125H= 09.375Y Z。
附带曲线12

二、附带曲线的技术标准
附带曲线在平面上与导曲线构成两个反向 曲线,它的方向、位置正确与否,直接影响 列车通过侧线的平稳与安全。在道岔养护过 程中,应把附带曲线视为其整体,并应符合 下列规定:
1、半径 附带曲线半径与所连接的道岔号码相匹配,既不宜 小于道岔导曲线半径也不应大于导曲线半径的1.5倍。 维修过程中,应按照设备台帐提供的技术资料拨正 附带曲线。如果有出入应认真测量复合。 在没有技术资料的情况下,怎样确定半径呢?用10 米弦量取现场正矢3次,然后取平均正矢。R=12500÷ 现场平均正矢。R=12500/f平
5点支距=5000-4×4×41.67=3958毫米 6点支距=5000-6×6×41.67=3500毫米 起点支距Y起=5000-33210×33210÷2÷300÷1000=3162毫 米
作业 1、什么是 L中?如何计算它? 2、甲代表的含义是什么? 3、如何确定道岔号数? 4、某附带曲线半径为500米,从曲线头至曲线尾 部拉弦长32米,计算8等分的曲线1、7点矢距。
2、夹直线 即辙叉跟端至附带曲线的距离。在正常情况 下,这个曲线的长度不小于12米,条件困难时 也不得小于6米。
3、轨距
轨距加宽标准与一般曲线相同。加宽递减, 在正常情况下应按照1‰递减,条件限制时,向 道岔方向的递减也不应大于3‰。
4、水平 附带曲线允许设置超高,但最大不应超过15 毫米,一般情况下,9号道岔可设超高10毫米。 12号道岔可设超高不大于15毫米,超高顺坡率 最大不超过2.5‰。
二综合法1现场数据测量测量道岔号数测量线间距测量侧线直线内轨工作边距离测量附带曲线半径12500f平注意取整2计算辙叉理论尖端至附带曲线中央点的水平距离l中l中甲n14352n14352n为常数9道岔为008米12道岔为006米18道岔为004米
分桩法计算岔后附带曲线步骤

分桩法计算岔后附带曲线步骤
分桩法是一种用于计算岔后附带曲线的方法,其步骤如下:
1. 确定初始参数:根据道岔的设计参数,确定岔前与岔后的切击点位置、预位道岔长度、道岔处的曲线半径等参数。
2. 划分曲线段:根据预位道岔长度和曲线半径,将曲线段分为多个桩点段,每个桩点段长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3. 计算曲线要素:根据初始参数和桩点段的长度,计算每个桩点段的切击点位置、切线长、中间角、道岔中心角等曲线要素。
4. 计算岔后附带曲线:根据曲线要素,利用导线法或中间角法等方法,计算出岔后附带曲线的各个点的坐标。
5. 检查计算结果:对计算得到的岔后附带曲线进行检查,确认曲线段之间的连续性和平滑度。
6. 优化参数:如果计算结果不满足要求,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初始参数和桩点段长度等参数,重新计算岔后附带曲线。
以上是分桩法计算岔后附带曲线的基本步骤,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要求,可能会有一些细节上的差异。
附带曲线的整正

道岔附带曲线的整正一、前言(一)《铁路线路维修规则》规定:验收道岔时,同时检测两线间距小于5.2m 的附带曲线转向,用10m 弦量正矢,其连线正矢差:到发线不超过3mm ,其他站线不超过4mm ,附带曲线半径一般要求为50m 的整倍数,而曲线长往往不是5m 的整倍数。
目前附带曲线整正的方法有直股支距法和10m 弦绳正法、一弦法(长弦法),主要采用直股支距法和10m 弦绳正法两种,当曲线头尾不明或曲线状态不良时,可用支距法,当曲线状态良好,标志齐全时可用绳正法。
(二)本人在维修工队从事维修工作四年,其中维修道岔107组,后又调入新线工区(上联线茶亭工区)整治了5组新铺道岔。
在现场实际运用中采用了直股支距法和绳正法整正道岔附带曲线,均取得了不错成绩,优良率达100%。
二、确定附带曲线始、终点位置(一)确定曲线三要素附带曲线的整正要做好现场调查工作,首先在现场量得道岔号数N ,平均线间距D 及附带曲线半径R 。
1、道岔号数N :道岔号数一般为已知或用步量法测定。
2、线间距D :先拨直直股方向,然后用钢尺在附带曲线后两平行地段分别量取不少于三处,取平均值。
3、曲线半径R :在附带曲线内,用10m 弦,量正矢三处,取平均数f 平,反求该曲线的半径:R=12500f 平。
(二)确定附带曲线头、尾位置1图中 N ――道岔号码 D ――线间距(m ) T ――附带曲线切线长 b ――道岔后长 a ――辙叉角R ――附带曲线半径S ――标准轨距(1.435m ) ZY ――曲线头 YZ ――曲线尾R 为外轨曲线半径 R 外=R +s2 =R+0.7175m1)曲线头和曲线尾的横距X T =R.tan a2X=T(1+cosa)2)直内股辙叉距轴线中心至曲线头的横距f f=Dtana+T-X-b=DN+T-X-b 〔根据曲线头、尾在直股上的投影点,用方尺或支距尺在所标记的投影点影出方向(注意垂直于直股),在直内股定出一条直线,方到附带曲线侧外股定出ZY 、XZ 点〕根据f 确定ZY 点 根据X 确定YZ 点2、附带曲线头尾在曲股上的位置1)侧外股辙叉轨缝中心至曲线头的位置L 夹 L 夹=DSina-T-b 2)附带曲线头至尾的长度K K 上=Л180R 外a 。
提速60-12号道岔实作比武资料

说
明
第63号岔枕
第63号岔枕
第57和第58号岔枕间,同时量取“91”、
“48“
第54号岔枕
第46号岔枕
第37号岔枕
第28号岔枕
第21号岔枕,尖轨跟端曲股时丈量
第16号岔枕,尖轨跟端曲股时丈量
第12号岔枕,尖轨跟端曲股时丈量
新课
内容 五、提速道岔各部分的轨距、水平检查顺序
轨距、水平检查顺序图
新课
内容 五、提速道岔各部分的轨距、水平
P60-1/12提速道岔(固定型辙叉)的检查
郑州桥工段职工教育科 线路高级技师 冯鹏 2008年8月16日
一、复习旧课要点
P50-1/12单开道岔的检查
1、P50-1/12单开道岔各部分轨距检查地点和 名称
2、P50-1/12单开道岔各部分轨距、水平检查 顺序
复习
P50-1/12单开道岔
各部分轨距、水平检查顺序
外曲
股为正,低于
内直
基准股为负。
新课
内容 三、道岔检查作业程序
作业程序: 设置防护→校正道尺→看高低、方向→检查 轨距、水平→检查支距→检查高低、方向 →联结零件及其它项目。
新课
内容 三、道岔检查作业程序
①设置防护
4133
7
新课
内容 三、道岔检查作业程序
②校正道尺
新课
内容 三、道岔检查作业程序
新课
内容 P60-1/12提速道岔(固定型辙叉)检查 一、道岔检查应准备工具及检查项目
1.道岔检查应准备工具:
笔、记 录本
检查锤
万能 道尺
支距尺
塞尺
板尺 弦绳
2.道岔检查的项目: 主要有轨距、水平高低、方向、支距、联结零件及其它。
附带曲线整治

附带曲线整治一、附带曲线的技术要求附带曲线是指两平行线线间距不大于5.2m的岔后连接曲线。
当线间距大于5.2m时,岔后曲线可按一般曲线对待。
连接曲线的主要尺寸需依道岔号数和两线间距的大小而定。
附带曲线的方向和导曲线方向相反,附带曲线的方向、位置正确与否,直接影响道岔的质量,因此必须将附带曲线和道岔视为一个整体,注意养护,经常保持圆顺,维修应和道岔同时进行。
附带曲线应符合下列规定:1、道岔与其连接曲线之间的直线段长度不应小于7.5m,困难条件下不应小于6m;2、根据半径大小,按一般曲线加宽标准进行轨距加宽。
轨距加宽递减率不应大于2‰,困难条件下不应大于3‰;3、附带曲线半径不得小于该道岔导曲线半径;4、附带曲线可以设置超高,但不得大于15mm,顺坡不得大于2‰。
一般9号道岔为lOmm,12号道岔为15mm;5、附带曲线不设缓和曲线;6、附带曲线应经常保持圆顺,方向良好,用10m弦测量其正矢连续差,维修管理值为2mm,保养管理值为4mm。
二、确定附带曲线始、终点位置 (一)确定曲线三要素整正附带曲线的方法很多:当曲线较长、状态较好时,可采用绳正法(一般用l0m 弦);当曲线较短或头尾位置不准时可采用直股支距法。
但无论采用哪种方法,一般都须做好现场调查工作,包括测定道岔号数N 、平均线间距D 及附带曲线半径R 。
1、道岔号数N :道岔号数一般为已知;2、线间距D :先拨直直股方向,然后在附带曲线后,两平行地段分别量取不少于三处(每处间距离不少于20m ),取其平均值;3、曲线半径R :用l 0m 弦在曲线中部连续测量三点正矢,求其平均值f 平,则附带曲线半径R 为:R=平f 12500(二)确定附带曲线头、尾位置1、附带曲线头、尾在直内股上的投影位置,如图2-46所示。
1)曲线头至曲线尾的横距x T =R·tan 2α x=T (1+cos α)2)直内股辙叉跟轨缝中心至曲线头的横距f f =αtan D+T -x -b =D ·N+T -x -b 式中:R —附带曲线半径 α—辙叉角T —附带曲线切线长D—线间距b—道岔后长S—轨距N—道岔号数2、附带曲线头尾在曲外股上的位置1)侧外股辙叉轨缝中心至曲线头的位置LD-T-bL=sinα2)附带曲线头至尾的长度KπRαK=180三、连接曲线的整正目前连接曲线整正的方法主要有直股支距法和l0m弦绳正法两种:当曲线头尾不明或曲线状态不良时,可用支距法;当曲线状态良好,标志齐全时可用绳正法。
P60-12TS道岔(固定型)检查

郑州桥工段职工教育科 线路高级技师 冯 鹏 2008年8月16日
一、复习旧课要点
P50-1/12单开道岔的检查
1、P50-1/12单开道岔各部分轨距检查地点和 名称 2、P50-1/12单开道岔各部分轨距、水平检查 顺序
复习
P50-1/12单开道岔 各部分轨距、水平检查顺序
解:直股:护轨轮缘槽宽度=1435-1392=43mm
新课 内容
八.2、轮缘槽宽度的计算
轨距 查照间隔 护背距离
新课
九、《修规》:道岔静态几何尺寸允偏差管理
道岔静态几何尺寸允偏差管理值 表4
值
内容
项 轨 水 高 距 平 低
目
作业验收 +3,-2 4 4
经常保养 +4,-2 5 5 5 3 6 2
下节讲授: P60-1/12提速 可动心道岔的检查
谢谢
“48“
续上表
明
第57和第58号岔枕间,同时量取“91”、
第54号岔枕 第46号岔枕 第37号岔枕 第28号岔枕
第21号岔枕,尖轨跟端曲股时丈量
Hale Waihona Puke 第16号岔枕,尖轨跟端曲股时丈量
第12号岔枕,尖轨跟端曲股时丈量
新课
内容
五、提速道岔各部分的轨距、水平检查顺序
轨距、水平检查顺序图
新课 内容
五、提速道岔各部分的轨距、水平
作业题
3 、检查某 P60-1 / 12 提速 6 号道岔辙叉中部 时 , 直 股 轨 距 为 1436mm , 查 照 间 隔 为 1392mm 、护背距离为 1348mm ;曲股轨距 为 1435mm ,查照间隔为 1392mm 、护背距 离为 1347mm ;试计算直、曲股护轨和翼轨 轮缘槽宽度分别为多少mm?是否符合规定 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60-12号道岔附带曲线设置计算
1、从尖轨尖端沿道岔直股往岔后丈量来确定QZ点在直股上的投影位置(丈量距离根据相邻股道线间距及道岔类型而定),距离为:道岔前长+道岔号数×线间距。
(P60-12号道岔前长为12.197m)
例如,线间距为5.0m,道岔为P60-12号,则丈量距离为12.197+12*5=72.197m。
2、从QZ点在直股上的投影位置用支距尺定出垂直方向,沿该方向用弦线延伸至岔后侧股线路,则交点为QZ点。
二、ZY、YZ点确定
从QZ点往两侧丈量L/2(圆曲线全长的一半),即可定出ZY、YZ点。
三、曲线正矢桩设置
从QZ点开始,向两侧按5m丈量,两侧对称设置(曲中点桩号、最大桩号,各桩号正矢见曲线正矢资料)。
四、曲线超高设置
岔后曲线超高按15mm设置,从ZY、YZ点起向直线段顺坡(ZY、YZ点处超高为15mm),超高顺坡率不得大于2‰(长度7.5m);一般情况下按顺坡长度1‰设置(长度15m),但曲线ZY、YZ点与道岔距离过短时,造成顺坡终点进入道岔或岔后长枕时
五、P60-12号道岔曲线全长L计算
L=0.017453*R(半径)*a(辙岔角4 .7636)
=0.017453*400*4.7636=33.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