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的意思及故事

合集下载

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的主人公是谁?高山流水的主人公是钟子期、俞伯牙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也比喻乐曲高妙高山流水的主人公是钟子期和俞伯牙。

比喻知己或知音。

也比喻乐曲高妙。

出处:战国·郑·列御寇《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晋国大夫俞伯牙很擅长弹琴,他到楚国马鞍山遇到钟子期,两人谈论琴律很投机。

伯牙看到高山流水就弹奏一曲,钟子期高兴地说泰山江河。

两人结为知己。

第二年伯牙去拜会钟子期,得知钟子期病故,就在坟前伤心地毁琴。

【典故】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列子·汤问》现代汉语: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

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

俞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

俞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

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

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俞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

老师告诉他:粻酣纲叫蕺既告习梗卢“你已经学会了。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

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

忽听岸上有人叫绝。

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爆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

伯牙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极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

高山流水的意思。

高山流水的意思。

高山流水的意思。

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知己,也用来比喻乐曲的高雅精妙。

成语出自《列子·汤问》,讲述的是俞伯牙和钟子期互为知己的故事。

高山流水(拼音:gāoshān liúshuǐ)是一则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列子·汤问》。

“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遇或乐曲高妙;在句中一般充当宾语。

春秋时期,俞伯牙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

有一天,伯牙乘船游览,面对大自然的美景,他不禁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

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位樵夫站在岸边,此人就是钟子期。

伯牙便邀请他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

无论伯牙弹什么曲调,子期都能领悟其中的意境,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后来,钟子期去世,伯牙在子期坟前抚琴一曲哀悼知己。

曲毕,将琴摔碎,终生不再抚琴。

后人根据这个故事提炼出“高山流水”这个成语。

琴音好弹,知音难觅,这就是为什么在锺子期死后,俞伯牙摔琴不弹的缘故。

人的行为在社会上是需要回应的。

一个人弹琴弹得好,还得有人能够欣赏,如果没有人能够欣赏,则无异于对牛弹琴。

人有时候确实是为别人而活着的,是为知己而活。

知己,能互相读懂对方的每一个眼神,能明白对方每句话的含义;他们有共同的爱好、共同的语言;他们无须花言巧语,也无须朝夕相处;他们不在乎对方的相貌,也不在乎对方的贫陋;他们从来都不刻意隐瞒自己,因为在知己面前自己无所遁形。

在生活中,需要结交和珍惜这样理解、真诚、懂得欣赏、敢于担当的朋友。

高山流水 成语故事

高山流水 成语故事

高山流水成语故事【成语】高山流水【拼音】gāoshānliúshuǐ【释义】比喻知己或知音。

也比喻乐曲高妙。

【出处】出自《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近义词】知音难觅【反义词】下里巴人【用法】联合式;作宾语;比喻乐曲高妙。

【造句举例】这次钢琴演奏会,他出神入化地弹奏出高山流水的神韵,令人如醉如痴。

【成语故事】春秋时代,楚国有个读书人,姓俞,名伯牙。

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

从小跟一位名叫连城的先生学琴。

伯牙天资聪颖,琴艺大进,但却很难捕捉到乐曲的神韵。

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一日,老师对伯牙说:“我带你去寻一个仙师点化点化,好吗?伯牙的老师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

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

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

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

老师告诉他:“你已经学了。

”从此,他的琴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但却始终没能找到一个知音。

后来,伯牙到晋国做了大夫。

一日,他奉命出使楚国。

因遇大风,只好在汉阳江口停留。

待风平之后,一轮仲秋之月便从浮云中漫步而出。

伯牙站立船头,仰视明月,俯视江面水波,琴兴大发,便抚琴而弹。

一曲即终,忽从草丛中跳出一个樵夫来,此人对伯牙的琴艺赞叹不已。

伯牙大惊,便问道:“你会听琴,你能识琴之优劣吗?”樵夫接琴观之,答道:“此琴叫瑶琴,是伏羲氏所造,取树中良材梧桐的中段做成。

其树必高三丈三尺,截为三段,上段声音太清,下段声音太浊,只有中段,清浊相济,轻重相兼。

后再把此木漫在水中七十二天,择吉日良时,凿成乐器。

最初,此琴有五条弦,外按金、木、水、火、土,内按宫、商、角、徵、羽。

高山流水成语故事

高山流水成语故事

高山流水成语故事高山流水,是中国文化中常用的成语,形容山高水长,景色壮丽。

而高山流水也常常在文学作品中被运用,成为了许多美丽的故事。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关于高山流水的成语故事吧。

故事一,高山流水。

从前,有一位名叫张良的人,他是汉朝刘邦的重要谋士。

有一天,张良和刘邦一起登上了一座高山。

站在山巅,他们俯瞰着群山连绵,江水潺潺,风景壮丽无比。

刘邦感叹道,“这高山、这流水,真是壮丽美丽啊!”张良却说,“这高山、这流水,虽然壮丽,但是也有它的坚韧和坚毅之处。

高山峻岭虽然险峻,但却能挡住洪水,保护了我们的家园;江水虽然柔弱,但却能一路奔腾,滋润着万物。

正是因为这高山的坚韧和流水的坚毅,才构成了这壮丽的景色。

”。

刘邦听了,深有感触地说,“你说得对,高山流水的精神正是我们所需要的。

我们也要像高山一样坚韧,像流水一样坚毅,才能战胜一切困难,取得胜利。

”于是,刘邦和张良一起制定了一系列的战略计划,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故事二,高山流水。

在一个古老的村庄里,有一对年迈夫妇,他们生活在一座高山之上。

他们每天都需要下山去取水,而山下的水源却离他们的家很远。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便决定在山上挖一口井,取水解渴。

他们用了很长时间,终于挖出了一口水井。

从此以后,他们再也不用下山去取水了。

然而,后来一场大雨过后,山上的土石流冲毁了水井,使得他们再次回到了每天下山取水的日子。

年迈夫妇并没有气馁,他们决定再次挖一口水井,但这次他们选择了一个更加合适的位置。

他们挖井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但他们始终没有放弃。

最终,他们挖出了一口更加坚固的水井,再也不用担心土石流的袭击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高山流水的精神就是坚韧不拔,永不放弃。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故事三,高山流水。

在古代,有一个叫做张果的书法家,他精通书法,尤其擅长行草。

有一天,他听说了一条关于高山流水的传说,便心生灵感,决定以此为题材创作一幅书法作品。

高山流水成语意思简单

高山流水成语意思简单

高山流水成语意思简单【成语】高山流水【注音】ɡao shan liu s hui【释义】指志趣高尚的人互相欣赏、切磋技艺。

【出处】《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近义词】知音难觅【反义词】不遇知音【成语故事】春秋战国时代,俞伯牙善于弹琴,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

有一次,他到泰山的南面去游览,途中经过一座高山,在山上住了一夜。

第二天早晨,他登上山顶,弹起琴来,琴声优美动听,犹如高山流水一般。

过路人听了赞叹道:“这琴声仿佛是从高山上、流水边飘下来的。

”伯牙惊喜地说:“善哉,子之心与吾同。

”后来人们就用“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

南朝梁时,刘孝绰在《琴铭》中说:“昔俞伯牙学琴于成连,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后因以“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

高山流水典故出自《列子汤问》。

伯牙善弹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钟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后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知己。

今《琴赋》中有:“有虞氏之舜弹五弦之琴,琴曲而歌,志在《韶》《夏》,舜弹而天下治。

”另外明朝冯梦龙在《警世通言》卷二十六《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中写道:“自此子期知我心,更不曾提起伯牙琴。

”知音,相知相赏的朋友或对象,能够和自己心意相通的人;同志,同好,好朋友。

古人云:“高山流水”者,谓知音难遇也。

——《太平御览》卷七八五引《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钟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汉末,“月旦评”为士人所重,许劭作《语林》,以评人物。

高山流水【四字成语】典故释义用法近义词成语故事

高山流水【四字成语】典故释义用法近义词成语故事

高山流水【四字成语】典故|释义|用法|近义词|成语故事【拼音】gāo shān liú shuǐ【典故】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列子·汤问》【释义】比喻知己或知音。

也比喻乐曲高妙。

【用法】作宾语;比喻乐曲高妙【结构】联合式【近义词】知音难觅【押韵词】谋逆不轨、独擅其美、槌骨沥髓、美益求美、眉南面北、藏头露尾、舔唇咂嘴、成人之美、七舌八嘴、打牙犯嘴。

【英文】liftycharacterastoweringmountainandrushingwater【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晋国大夫俞伯牙很擅长弹琴,他到楚国马鞍山遇到钟子期,两人谈论琴律很投机。

伯牙看到高山流水就弹奏一曲,钟子期高兴地说泰山江河。

两人结为知己。

第二年伯牙去拜会钟子期,得知钟子期病故,就在坟前伤心地毁琴。

【成语示例】孔圣人尚学琴于师襄,一操便知其为文王。

高山流水,得遇知音。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六回【成语造句】◎ 今年来参加了几位前辈的追悼会,注意到了一个细节:悬挂在灵堂中间的挽联常常笔涉高山流水,但我知道,死者对于挽联撰写者的感觉并非如此。

◎ 来双扬的一番话,倾泻如高山流水,势不可挡。

◎ 它分明是在说,不管你今后如何重要,总会有一天从热闹中逃亡,孤舟单骑,只想与高山流水对晤。

◎ 如《光明行》、《喜洋洋》、《步步高》、《春天来了》、《雨打芭蕉》、《阳关三叠》、《啊,莫愁》、《高山流水》等。

◎ 《鹧鸪飞》来自民间,通过几代人加工而成,在乐界与琵琶曲《十面埋伏》、古筝《高山流水》等齐名。

【词类符号】名词; 时间名词; 方位名词; 处所名词;人名; 姓氏; 名字;地名; 机构名; 其他专有名词; 动词;联系动词;能愿动词;趋向动词;形容词;区别词; 数词;量词; 副词; 代词;介词; 连词; 助词;叹词; 拟声词;习用语;缩略语;前接成分;后接成分; 语素字; 非语素字。

成语高山流水是什么意思

成语高山流水是什么意思

成语高山流水是什么意思高山流水的意思是比喻知音难遇或乐曲高妙。

出自《列子·汤问》。

接下来分享具体的内容,供参考。

高山流水的意思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

也比喻乐曲高妙。

出自《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成语用法:联合式;作宾语;比喻乐曲高妙。

近义词:知音难觅、流水高山。

反义词:下里巴人、通俗易懂。

高山流水的典故春秋时期,俞伯牙擅长于弹奏琴弦,钟子期擅长于听音辨意。

有次,伯牙来到泰山(今武汉市汉阳龟山)北面游览时,突然遇到了暴雨,只好滞留在岩石之下,心里寂寞忧伤,便拿出随身带的古琴弹了起来。

刚开始,他弹奏了反映连绵大雨的琴曲;接着,他又演奏了山崩似的乐音。

恰在此时,樵夫钟子期忍不住在临近的一丛野菊后叫道:”好曲!真是好曲!”原来,在山上砍柴的钟子期也正在附近躲雨,听到伯牙弹琴,不觉心旷神怡,在一旁早已聆听多时了,听到高潮时便情不自禁地发出了由衷的赞赏。

俞伯牙听到赞语,赶紧起身和钟子期打过招呼,便又继续弹了起来。

伯牙凝神于高山,赋意在曲调之中,钟子期在一旁听后频频点头:”好啊,巍巍峨峨,真像是一座高峻无比的山啊!”伯牙又沉思于流水,隐情在旋律之外,钟子期听后,又在一旁击掌称绝:”妙啊,浩浩荡荡,就如同江河奔流一样呀!”伯牙每奏一支琴曲,钟子期就能完全听出它的意旨和情趣,这使得伯牙惊喜异常。

他放下了琴,叹息着说:”好呵!好呵!您的听音、辨向、明义的功夫实在是太高明了,您所说的跟我心里想的真是完全一样,我的琴声怎能逃过您的耳朵呢?”,二人于是结为知音,并约好第二年再相会论琴。

可是第二年伯牙来会钟子期时,得知钟子期不久前已经因病去世。

俞伯牙痛惜伤感,难以用语言表达,于是就摔破了自己从不离身的古琴,从此不再抚弦弹奏,以谢平生难得的知音。

高山流水成语解析及造句

高山流水成语解析及造句

高山流水成语解析及造句高山流水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gāo shān liú shuǐ,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出自《列子·汤问》。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成语高山流水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一、高山流水成语解释1.也说流水高山。

《列子·汤问》记载,春秋时伯牙善弹琴,钟子期善听琴。

一次伯牙弹琴时,琴声时若高山,时若流水,只有钟子期能领会其中的含意。

后来就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知己。

也用以比喻乐曲的高雅精妙。

2.琴曲。

取材于《吕氏春秋》中伯牙鼓琴的故事。

清代琴家张孔山弹奏的《流水》是近代流传最广的曲目之一。

二、高山流水成语近义词流水高山[ liú shuǐ gāo shān ]比喻知己或知音。

也比喻乐曲高妙。

三、高山流水成语造句1、人去堂空朝雨暮云难见影,琴调弦绝高山流水少知音。

2、高山流水诗千首,明月清风茶一壶。

3、难寻高山流水,千古知音,只求心烦了有人倾诉,迷茫时有人指点前行的路。

4、弹不出高山流水,就不要抱怨世上没有知音。

5、人常说高山流水,知音难觅,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

6、这次钢琴演奏会,他出神入化地弹奏出高山流水的神韵,令人如醉如痴。

7、尼亚加拉高山流水位于尼亚加拉河上。

8、他的作品虽然动听,可惜高山流水,知音难觅。

9、西弗吉尼亚:黑水高山流水公园风景图片。

10、白头偕老高山流水唱歌道:"我获得自由时便有了歌声"。

11、我藉由我的歌声触摸天主,正如高山藉由高山流水触摸远海。

12、伯牙抚琴高山流水余音绕梁,三月不知肉味。

13、我但愿有朝一日去看看尼亚加拉高山流水。

14、火车驶过时,我瞥见了高山流水。

15、这种高山流水之乐,真是人间难得几回闻。

16、他的演奏有如高山流水,美妙动听。

17、这位钢琴家演奏的乐曲,有如高山流水,听得人如痴如醉。

18、他弹奏的古典乐曲,若高山流水般美妙。

19、她茑语呖呖,像高山流水。

20、现在流行音乐充斥,这种乐曲恐怕是高山流水,难有人欣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山流水的意思及故事
本文是关于高山流水的意思及故事,感谢您的阅读!
【成语】:
高山流水
【拼音】:
[gāoshānliúshuǐ]
【解释】:
“高山流水”典故最早见于《列子·汤问》。

在人们的用典实践中,这一典故逐渐发展出七十余个典形和乐曲高妙、相知可贵、知音难觅、痛失知音、闲适情趣等典义,还存在典故反用现象。

【出处】:
《列子·汤问》版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⑴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⑴之。

【举例造句】:
这种高山流水之乐,真是人间难得几回闻。

【成语典故】:
当时的楚国有个读书人,姓伯,名牙。

他很喜欢弹琴,从小跟一位名叫连城的先生学琴。

伯牙天资聪颖,琴艺大进,但却很难捕捉到乐曲的神韵。

一日,老师对伯牙说:“我带你去寻一个仙师点化点化,好吗?
伯牙一口答应,高高兴兴地背着琴随老师乘船来到东海蓬莱山,老师让他坐地休息,自己去找老师去了。

伯牙在这巍峨苍郁的山野之中,久等不见老师归来,便沿一条山路寻去。

绕过一个山头之后,不想却有一幅奇景挂在眼前:真是云中飞瀑,雾中清泉,水花四溅如珍珠,激音回荡如仙乐。

伯牙顿感天眼大开,灵感涌起,便席地而坐,抚琴而成妙曲。

突然,他的身后传来老师的声音:“哈哈,哈哈……仙师被你找到了。


伯牙恍然大悟,原来老师所说的仙师就是大自然啊。

相传《水仙操》和《高山流水》这两首古琴曲都是伯牙当时成就的。

从此,他的琴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但却始终没能找到一个知音。

后来,伯牙到晋国做了大夫。

一日,他奉命出使楚国。

因遇大风,只好在汉阳江口停留。

待风平之后,一轮仲秋之月便从浮云中漫步而出。

伯牙站立船头,仰视明月,俯视江面水波,琴兴大发,便抚琴而弹。

一曲即终,忽从草丛中跳出一个樵夫来,此人对伯牙的琴艺赞叹不已。

伯牙大惊,便问道:“你会听琴,你能识琴之优劣吗?”
樵夫接琴观之,答道:“此琴叫瑶琴,是伏羲氏所造,取树中良材梧桐的中段做成。

其树必高三丈三尺,截为三段,上段声音太清,下段声音太浊,只有中段,清浊相济,轻重相兼。

后再把此木漫在水中七十二天,择吉日良时,凿成乐器。

最初,此琴有五条弦,外按金、木、水、火、土,内按宫、商、角、徵、羽。

后来,周文王添弦一根,称为文弦,周武王又添弦一根,称为武弦。

因此,这琴又称文武七弦
琴。


伯牙听罢,心悦诚服,便又调弦抚琴,时而雄壮、高亢,时而舒畅、流利。

樵夫时而曰:“善哉,峨峨乎若泰山。

”时而曰:“善哉!洋洋乎若江河。


伯牙大喜,推琴而起,使礼而问道:“天下贤士,请教高名雅姓?”樵夫还礼,说:“在下姓钟,贱字子期。

”伯牙叹曰:“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即命童子焚香,燃烛,与子期结为兄弟。

并相约来年中秋再在此地相会。

第二年中秋时节,伯牙如期而至,谁料想此时已是与好友阴阳相隔,子期已离他而去。

伯牙在子期的坟前,抚琴而哭,弹了一曲《高山流水》,曲终,以刀断弦。

并仰天而叹:“知己不在,我鼓琴为谁?”说毕,琴击祭台,琴破弦绝。

后人感其事,就在汉阳龟山尾部,月湖侧畔筑一琴台,以资纪念。

据记载,伯牙台建于北宋,清代重修,后破败,解放后修复。

碑廊门额上有“琴台”二字,相传为北宋书法家手笔。

今天,历经风雨的伯牙台已成为汉阳的一个重要风景点,殿堂里金碧辉煌,殿堂前是相传为伯牙抚琴的汉白玉筑成的琴台。

当你在稍远处驻足默立的时候,在那湖光山色,浓荫繁花当中,你会看到碑廊门额上的那四个字:高山流水。

它成了一个召唤,永远回响在我们的耳边!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