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王老吉案例的消费者行为分析
消费者行为学-王老吉案例

• 消费者行为的学习营销
• 消费者行为学的记忆营销
王老吉通过在广告中植入学习怎样防止上火方面,对广告的接受 者植入了王老吉的防上火的概念。
• 消费者行为学条件反射原理
王老吉通过经常在广告中宣传:防上火,就喝王老吉。无论是从 听觉还是从视觉都给消费者留下了及其深刻的印象。
中国人很多地方由于地理环境和饮食问题,经常上火的现象, 经过王老吉的广告,在消费者的心里产生了条件反射,一提到上火大 家就记得喝王老吉。因此王老吉的广告植入了条件反射原理。
消费者行为学
——王老吉广告分析
消费者行为学广告运用
• 消费者行为学是研究消费者在获取、使用、
消费何处置产品和服务过程中所发生的心 里活动特征和行为规律的科学。 消费者行 为学(Consumer Behavior)研究消费者在 获取、使用、消费何处置产品和服务过程 中所发生的心里活动特征和行为规律的科 学。从营销学的角度,这门学科是为了提 供对消费者行为的理解 ,便于对潜在客户 的研究和引导。
王老吉凉茶的困境
• 2002年以前,从表面看,红色罐装王老吉(以下简称“红罐王老吉”)
是一个活得很不错的品牌,在广东、浙南地区销量稳定,盈利状况良 好,有比较固定的消费群,红罐王老吉饮料的销售业绩连续几年维持 在1亿多元。发展到这个规模后,加多宝的管理层发现,要把企业做 大,要走向全国,就必须克服一连串的问题,甚至原本的一些优势也 成为困扰企业继续成长的障碍。 而所有困扰中,最核心的问题是企业 不得不面临一个现实难题——红罐王老吉当“凉茶”卖,还是当“饮 料”卖? • 最终由于饮料的销售范围较广,并且销售方便。于是他们选择了“饮 料”销售,作为饮料销售又出现了定位问题。饮料一般都有自己的定 位,根据自己的定位才能进行充分的营销计划,市面上的饮料有针对 口感的、保健的、增加人体必要元素的。。。多种多样,如果产品定 位重叠,竞争压力可想而知,为了减少压力,企业定位为防上火的凉 茶,于是有了王老吉今天的蓬勃发展。
消费者行为学 王老吉案例

红罐凉茶王老吉的消费者行为学分析报告一、引言中国商标第一案——广州药业与加多宝母公司鸿道集团关于王老吉商标的纠纷非常引人注目, 2012年5月11日终于落幕,结果是自 2010年5月至今市面上所售的红罐王老吉,均属于侵权产品,广药集团有权对损失进行追索。
但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不论王老吉是哪家的产品,总之,“王老吉”是中国老字号民族品牌,拥有超过170年历史,是凉茶行业的第一大品牌,销售网络遍及中国大陆30多个省、市、自治区,并销往东南亚、欧美等地,多年来一直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厚爱与青睐。
本文就从消费者行为学的角度对红罐凉茶王老吉进行分析。
(以下内容不对产品进行加多宝或是王老吉的区分,只是从王老吉凉茶的发展过程进行分析)二、产品综述(王老吉凉茶)1、历史背景凉茶是广东、广西地区的一种由中草药熬制,具有清热去湿等功效的“药茶”。
在南方地区,这种凉茶其实不只夏季消暑,而是四季皆宜。
“秋冬防秋燥,春夏祛暑湿”。
百年凉茶,历久不衰,2006年,凉茶更是入选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岭南文化的一朵绚丽奇葩。
凉茶品种丰富,而声名以王老吉为最,具有“凉茶始祖”之美誉,有“凉茶王”之称。
王老吉凉茶发明于清道光年间(1828年),至今已有185年。
王老吉本名王泽邦,乳名阿吉,清朝嘉庆年间出生于鹤山古劳水乡。
阿吉通晓医道,经常用草药给乡民治病,也掌握了配制清热凉茶的方法。
道光八年,广州爆发瘴疠,疫症蔓延。
王老吉凉茶创始人王泽邦为挽救患者,不惜以身试药,研制出一种凉茶配方。
这种凉茶不仅解除了乡民的病痛,也帮助乡民躲过了天花、疫症等灾难。
王泽邦从此声名大振,被道光皇帝召入皇宫,封为太医院院令。
道光十七年(1837),王泽邦在广州开设凉茶店,命名为“王老吉”。
王老吉凉茶自此诞生。
2、成分构成岗梅、淡竹叶、五指柑;配以山芝麻、布渣叶、金沙藤、金樱根、木蝴蝶;再加广金钱草、火炭母。
岗梅、淡竹叶等除心火,山芝麻、金沙藤等除肠胃实火。
消费者行为

班级:12工商管理2班姓名(学号):牟霖(124171729)题目:简述四个学习理论,各用两个例子来说明消费者的四种学习模式,以及相应的营销对策?答:1、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巴甫洛夫):借助于某种刺激与某一反应之间的已有联系,经由练习可以建立起另一种中性刺激与同样反应之间的联系。
例1:王老吉——怕上火,喝王老吉。
在王老吉的广告中,王老吉凉茶大量出现在餐饮火锅、通宵看球、聚会、吃油炸食品、烧烤、夏日阳光浴等喜庆场所,画面中人们在动感的音乐中开心享受的同时,纷纷畅饮红罐凉茶王老吉。
王老吉新年篇广告也是试图使消费者形成条件反射,在购置年货时会想到王老吉。
这些广告很好地利用了经典性条件反射,促使消费者在现实中的这些场合自然而然地会想到王老吉,从而促成购买。
将“上火”和“王老吉”这两个原本不相关的概念紧密结合在一起,产生了强烈的条件反射:当人们上火时第一时间向导的是喝王老吉。
王老吉同时应用了重复记忆的营销策略——在商场,超市都可以看见王老吉,几乎在所有大中型卖场都配有冰柜实物陈列、旺点空罐陈列、挂式小货架陈列、POP张贴等。
例2:益达——你的益达,是你的益达描述:便利超市里,一位女生走进店里挑选东西,选好了饭后,男生店员说:“这么晚才下班啊,我帮你把饭加热。
”正要结帐,女生拿起了旁边的口香糖示意还要买这个,男生说“这个好啊,能保护牙齿。
”于是女生又拿了一瓶。
付了帐后,男店员很体贴地说“好好照顾自己”,然后发现女生把一瓶口香糖落在了桌子上,提醒女生“你的益达”,女生说“是你的益达”,女生多买的那瓶原来是要送给这位男店员的。
温暖的画面,甜蜜爱情的场景,关爱他人的细腻举动,给消费者传递出一种良好的消费讯号,极大地刺激了消费者的欲望。
该广告采用了生活中熟悉的场景—超市购物,男女主角传递的信息也简单明了,一目了然,是消费者有很愉快的感受。
“甜蜜爱情”引人入胜。
超市购物,紧贴大家的生活,爱情的主题很好地满足了观众的情感诉求,经典性条件反射刺激消费者进行消费。
针对王老吉案例的消费者行为分析

针对王老吉案例的消费者行为分析前言本文主要介绍了加多宝公司关于红色罐装王老吉(以下简称红罐王老吉)的营销策略,结合消费者购买该产品的心理及环境因素,深入分析了红罐王老吉品牌定位成功的全过程。
可以说,红罐王老吉能在竞争激烈的饮料行业中稳中有升,并确保其相对优势地位,与这次准确的品牌定位分不开。
作为一次成功策划的典型案例,本文将从消费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深究,从而得出加多宝企业如何明确现状与困境,理清企业的发展战略,最终为企业建立起品牌的经验,为各企业发展提供参考模板。
本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案例背景,简单介绍了加多宝公司旗下的王老吉成功的案例;第二部分结合消费者的心理特点,简述消费者的行为是如何受其心理影响的;第三部分指出环境因素能改变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从而影响消费行为;第四部分总结。
第一部分:案例背景广东加多宝饮料有限公司旗下的红色王老吉饮料的销售业绩连续六七年都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当中。
加多宝公司的管理层发现,要把企业做大,要走向全国,他们面临着一连串的问题。
加多宝公司主要面临着如下的几个问题。
其一,公司处于王老吉产品的定位尴尬当中,即是将红色王老吉当“凉茶”卖,还是当“另一饮料”卖。
一方面,在其根据地广东,消费者将王老吉视为去火的凉茶,销量大大受限;另一方面,在王老吉的另一主要销售地浙南,消费者将红色王老吉与康师傅茶,旺仔牛奶等饮料相提并论。
其二,王老吉要走出广东,浙南困难重重。
原因在于在两广以外,人们并没有凉茶的概念,而且内地消费者“降火”的需求已经被填补,大多是吃牛黄解毒片之类的药物。
其三,企业宣传概念模糊。
加多宝公司不愿意以“凉茶”推广,限制其销量,但作为“饮料”推广又没有找到合适的突破口,因此,在广告宣传上显得模棱两可。
后来,加多宝公司找到了成美(广州)行销广告公司拍一则广告片。
成美公司经过认真研究发现,王老吉的核心问题不是通过简单地拍广告可以解决的,关键问题是没有产品的价值定位。
为此,成美公司给加多宝公司做了营销策划。
网络营销案例分析之王老吉

Tragen Sie hier den Text Ihrer
13
Fußzeile ein
事件的始末分析
14
5月18日晚,央视一号演播大厅举办的 “爱的奉 献。2008抗震救灾募捐晚会”, 加多宝集团 (王老 吉背后的生产商)代表阳先生手持一张硕大的红色支 票,以1亿元的捐款成为国内单笔最高捐款企业,顿 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希望他们能早日离苦得 乐。”
“网推”手法
王老吉用1亿感动了3亿网民,进而感动了 13亿中国人。王老吉已经是很具知名度的 品牌了,而此次地震的1亿捐款,则为其带 来了不是花1个亿的广告费就能赢得的品牌 美誉度。
Tragen Sie hier den Text Ihrer
24
Fußzeile ein
集中优势火力制造热点漩涡:这次王老吉 的推广方式,主要用了事件营销,事件炒 作,病毒式营销。
王老吉药业股份 有限公司,生产王老 吉凉茶颗粒(国药准 字)。
由加多宝公司在中国大 陆地区独家生产、经营王 老吉牌罐装凉茶(食字号 )。
4
加多宝旗下产品包括红色罐装王老吉、茶 饮料系列。王老吉为中国老字号民族品牌 ,拥有超过170年历史,红色罐装王老吉 是凉茶行业的第一大品牌,由纯中草药配 制,清热降火,功能独特。销售网络遍及 中国大陆30多个省、市、自治区,并销往 东南亚、欧美等地。
21
Fußzeile ein
销售增加
在上海等地区,红色罐装王老吉,销量 在几天内就翻了倍,而且在多个城市的 终端都出现了断货的情况。
知名度提高
很多人以前只知道这个牌子,但从没 有喝过,而如今点名就要王老吉。
Tragen Sie hier den Text Ihrer
22
消费者行为学案例分析

危机爆发后,当事者立即站出来辩解,往往会给人以“掩耳盗铃” 的感觉,而专业和权威部门出具证明与报告,为其“洗冤”—— 因为即站在第三方的立场上,往往能令人信服。事实上,这是一 些国际知名企业、跨国公司屡试不爽的危机公关之道。如2006 年的宝保洁公司化妆品SK-II以及今年强生婴幼儿用品被指含有 毒物质事件,全是走上层“路线”,根本不去理会外界是如何义 愤填膺。
E购后行为
大多数消费者在第一次购买王老吉之后,会 选择长期购买。
看王老吉怎样处理营销危机?
• 三聚氰胺重创中国奶业,民族品牌的危险公关脆 弱性原形毕露! 夏枯草风浪又起,直击汶川地动中巨额捐钱的王 老吉! • 我们的民族品牌再也经不住这样的消亡性打 击!!! • 王老吉如何应对?
在外界看来,王老吉应该马上站出来做出澄清和解释。可是对于 外界的质疑与媒体的曝光,王老吉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干脆 置之不理。其实,正当人们为其为何如此低调失语而百思不得其 解时,王老吉的危机公关却在悄然进行。危机之后的第二天,广 东食品协会就紧急召开记者招待会,向媒体出示国家卫生部 2005年签发的《关于普通食品添加夏枯草有关问题的请示》批 复,称王老吉凉茶中含有夏枯草配方是合法的,不存在添加物违 规问题。事发仅4天,卫生部也发布声明确认王老吉凉茶在2005 年已备案,并认可夏枯草的安全性。
C分析评价
• (1) 分析产品属性:它既不是纯粹的饮料,也不是纯粹的凉茶,而是 一种介于两者之间的功能性饮料。 • (2) 品牌信念:
• (3) 效用要求:消费者对于王老吉饮料的预防上火的功能有比较高的 满意度。 • (4) 评价模式: 价格公道,口感好,对身体有益。
D决定购买
• 1.他人态度:口感好,能够预防上火 • 2.购买风险:购买风险小 • 3.意外情况:意外情况少
王老吉网络营销案例分析

王老吉网络营销案例分析一、公司简介:广州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始创于1828年,历经百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我国中成药生产企业50之一,曾荣获“中华老字号”、“全国先进集体”、“广东省医药行业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和中国五星级企业等荣誉称号等。
二、王老吉产品分析:王老吉以“清热解毒,预防上火”这个特性打入市场。
2.1产品的性能:(1)产品的性能有:清热解毒、祛痘养颜。
预防四时感冒发热,声沙哑痛。
主沉熬夜积火,燥热积滞、便秘、口干尿赤,牙痛溃疡等症,清热解毒、祛痘养颜。
(2)产品最突出的性能是:清热解毒预防上火(3)产品最适合消费者需求的性能是:清热解毒预防上火。
2.2:企业赋予产品的形象:王老吉诞生于1828年,被称为凉茶始祖,成为当地人日常的保健医药饮品,用来“清热解毒袪暑湿”。
并定位于“预防上火的饮料”推向全国。
2.3:消费者对产品形象的认识:由于“预防上火”是消费者购买红色王老吉的真实动机。
2.5:产品定位:预防上火的饮料。
三、王老吉消费者分析:3.1消费者的总体态势:1.广东的消费者饮用红罐王老吉主要在烧烤、登山等场合。
2.浙南,饮用场合主要集中在“外出就餐、聚会、家庭”。
3.消费者的这些认知和购买消费行为均表明,消费者对红罐王老吉并无“治疗”要求,而是作为一个功能饮料购买,购买红罐王老吉的真实动机是用于“预防上火”,如希望在品尝烧烤时减少上火情况发生等,真正上火以后可能会采用药物,如牛黄解毒片、传统凉茶类治疗。
3.2现有消费者的态度:消费者对红罐王老吉的评价是“不会上火”,“健康,小孩老人都能喝,不会引起上火。
四、王老吉的网络营销分析王老吉凉茶发明于清道光年间,至今已有175年,被公认为凉茶始祖,有“药茶王”之称。
2003年,王老吉的宣传推广投入4000多万,2004年则增加到1个亿,2005年1个多亿,2006年世界杯期间广告投入更是激增,全年的广告投入估计2个多亿。
近三年王老吉广告投入连续以几何的趋势猛增。
王老吉案例分析

消费者分析
1 、消费者的总体消费态势 (1)有1/4消费者表示最近两年喝饮料的数量基本上没有变化,仅有少量消费者最近两年喝饮料的数量减少 了,表明有近1/2消费者喝饮料的数量在增加,饮料市场容量在不断的扩大,整个饮料行业市场前景看好。 (2)根据市场调查分析看出,喝功能性饮料掂?费者越来越多,而喝碳酸饮料和水饮料消费者将会逐渐减少。 2 、消费者行为分析
首先,知名品牌早已占领已有的饮料,地位难以撼动,渗入困难,营利性差。 其次,凉茶销售范围局限,一般在广东、浙南地区,对全国范围进行推广,可行性差。
另辟蹊径,运用集中性营销的目标市场选择策略。面对的是体质燥热的人,或者说是经常 上火,爱上火,也有偶尔上下火的人。将市场定位在那些容易上火的人。
loge
STP分析——选择目标市场
loge
STP分析——产品定位
王老吉在同等的饮料定位中,是相对廉价的,属于大众消费品,而且它还有不止一种的选择。 从产品本身来看,盒装王老吉的因包装、价格不同,已存在特定消费群和消费场合。 正由于包装形式的不同决定盒装王老吉与红罐王老吉在饮用场合上也存在差异。 红罐王老吉,以红色铁罐的“着装”展现于人,显得高档、时尚,能满足中国人的礼仪需求,可作为朋 友聚会、宴请等社交场合饮用的饮料,故红罐王老吉在餐饮渠道表现较好。盒装王老吉,以纸盒包装出现, 本身分量较轻,包装质感较差,不能体现出档次,无法与红罐王老吉在餐饮渠道竞争。
在经过一系列的分析与实践之后,加多宝十分策略性地将王老吉定位为:预防上火的功能型饮料。王老吉作为第一 个预防上火的饮料推向市场,使人们通过它知道和接受了这种饮料,最终王老吉就会成预防上火的饮料的代表,随着品 类的成长,自然拥有最大的收益。这个定位也使王老吉在细分市场上成立了一新的行业的第一,占据着很大的优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对王老吉案例的消费者行为分析前言本文主要介绍了加多宝公司关于红色罐装王老吉(以下简称红罐王老吉)的营销策略,结合消费者购买该产品的心理及环境因素,深入分析了红罐王老吉品牌定位成功的全过程。
可以说,红罐王老吉能在竞争激烈的饮料行业中稳中有升,并确保其相对优势地位,与这次准确的品牌定位分不开。
作为一次成功策划的典型案例,本文将从消费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深究,从而得出加多宝企业如何明确现状与困境,理清企业的发展战略,最终为企业建立起品牌的经验,为各企业发展提供参考模板。
本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案例背景,简单介绍了加多宝公司旗下的王老吉成功的案例;第二部分结合消费者的心理特点,简述消费者的行为是如何受其心理影响的;第三部分指出环境因素能改变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从而影响消费行为;第四部分总结。
第一部分:案例背景广东加多宝饮料有限公司旗下的红色王老吉饮料的销售业绩连续六七年都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当中。
加多宝公司的管理层发现,要把企业做大,要走向全国,他们面临着一连串的问题。
加多宝公司主要面临着如下的几个问题。
其一,公司处于王老吉产品的定位尴尬当中,即是将红色王老吉当“凉茶”卖,还是当“另一饮料”卖。
一方面,在其根据地广东,消费者将王老吉视为去火的凉茶,销量大大受限;另一方面,在王老吉的另一主要销售地浙南,消费者将红色王老吉与康师傅茶,旺仔牛奶等饮料相提并论。
其二,王老吉要走出广东,浙南困难重重。
原因在于在两广以外,人们并没有凉茶的概念,而且内地消费者“降火”的需求已经被填补,大多是吃牛黄解毒片之类的药物。
其三,企业宣传概念模糊。
加多宝公司不愿意以“凉茶”推广,限制其销量,但作为“饮料”推广又没有找到合适的突破口,因此,在广告宣传上显得模棱两可。
后来,加多宝公司找到了成美(广州)行销广告公司拍一则广告片。
成美公司经过认真研究发现,王老吉的核心问题不是通过简单地拍广告可以解决的,关键问题是没有产品的价值定位。
为此,成美公司给加多宝公司做了营销策划。
为了了解消费者的认知,成美公司的研究人员在进行二手资料收集的同时,对加多宝内部、两地的经销商和消费者进行了访谈。
通过调查发现,消费者对红色王老吉并无“治疗”要求,而是作为一个功能饮料购买,购买红色王老吉的真实动机是“预防上火”;同时发现王老吉的直接竞争对手并未占据“预防上火”的饮料定位。
进一步的研究显示,中国几千年的中药概念“清热解毒”在全国广为普及,“上火”、“去火”的概念也深入人心,这就使红色王老吉突破了地域的局限。
最终王老吉的价值定位浮出水面,即“预防上火的饮料”。
随后的工作就是将王老吉的价值主张传递给消费者,红色王老吉的电视媒体选择从一开始就主要锁定覆盖全国的中央电视台,并结合原有销售区域(广东、浙南)的强势地方媒体,在2003年短短几个月内,一举投入4000多万元,销量迅速提升。
同年11月,企业乘胜追击,再斥巨资购买了中央电视台2004年黄金广告时段。
从此,王老吉迅速红遍了全国大江南北。
2003年,红色王老吉的销售量激增,年销售额增长近400%,从1亿多元猛增至6亿元,2004年则一举突破了10亿元。
第二部分:影响消费者行为的个体及心理因素分析一、消费者资源(1)经济资源收入的变化会引起消费者需求重心的改变。
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人们会将需求重心向健康、舒适、方便侧重,对于产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据市场调查显示,由于消费者的健康意识日益增强,碳酸饮料不再占有统治地位,功能性饮料成为市场的新宠,其中“凉茶”市场更以每年30%左右的速度增长。
红罐王老吉市场零售价为3.5元/罐,单从价格上看不能与其他饮料区分开来,并没能占有优势,但结合其品牌定位,可当饮料喝之余还能“防上火”,各种场面下都方便饮用,价格也并非高不可攀,能吸引大批消费者。
(2)时间资源消费者一般在家中、逛街、外出就餐、旅游、烧烤等场合饮用罐装王老吉,就能达到解渴并预防上火的效果,而且罐装比盒装更易于保存,因而消费者能大量选购,使用方便,节省时间。
(3)知识资源1、产品或品牌知名度分析中华老字号2008年中国食品产业成长领袖品牌最畅销民族饮料品牌2008年消费者满意度第一2、产品或品牌形象分析在广东、浙南一带,王老吉的品牌可谓家喻户晓,说起凉茶想到王老吉,说起王老吉就想到凉茶。
这一联想充分说明了王老吉这个老品牌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和信誉度,对红罐王老吉的成功起关键性作用。
此外,产品有淡淡的中药味,为其“预防上火”的功效打下品质保证。
3、消费者的知识(1)价格知识:康师傅绿茶冰红茶(500ml)3元统一奶茶 3.5元可口可乐(600ml)3元农夫果园(600ml) 3.5元雪碧(600ml)3元娃哈哈(500ml) 3.5元相比之下,红罐王老吉在老牌子的包装下,解渴之余还能防上火,价格也并不高,普遍大众都能消费得起。
(2)购买知识:2003年,加多宝仅在广告上就投入了1个多亿,在强大的广告拉动之下,伴随“怕上火,喝王老吉”这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语,红色罐装王老吉冲出广东,迅速打开国内市场。
到现在几乎全国各大超市都有出售。
4、建议策略王老吉处于产品生命周期中的成熟期,在这一阶段,竞争逐渐加剧,只能采取主动出击的策略,使成熟期延长。
在扩展市场方面,还应紧扣“预防上火”这一定位加大传播、更新形象、增加产品,尤其在北方,人们对“凉茶”的观念不强,可以从战略的角度,宣传红罐王老吉的喜庆气氛,使人意识到喝王老吉,不用吃药就达到防上火的效果,在传统观念较强的北方,一定能大受欢迎。
二、消费者购买动机1、消费者对于王老吉的需要从需要的起源来看属于生理需要(出于解渴的需要),同时王老吉具有防上火的功效,可以解决消费者的保健需要。
2、消费者购买王老吉的动机(1)需要和动机的联系:消费者想预防上火是需要,王老吉能防上火的广告宣传是诱因。
需要经唤醒产生了促使消费者由于怕上火而购买王老吉的动机。
这种需要也可以直接引起消费者的购买动机,从而导致人朝特定目标行动。
(2)消费者购买红罐王老吉的具体动机:求实动机——预防上火求便动机——喝饮料就能防上火心理动机——支持民族品牌模仿或从众动机——受名人广告影响3、消费者的动机及应对策略①消费者的动机是隐形动机(即消费者没有意识到自己将会上火)。
应对策略:通过意识引导让消费者的隐形动机变为显性动机加大宣传,引导消费者购买红罐王老吉②基于多重动机的市场营销策略在确立的品牌定位后,加多宝进一步明确了营销推广的方向,主要以创意广告来推广品牌。
其过程大概如下:在第一阶段的广告宣传中,红罐王老吉都以轻松、欢快、健康的形象出现,避免出现对症下药式的负面诉求;为更好地唤起消费者的需求,电视广告选用了消费者认为日常生活中最易上火的五个场景:吃火锅、通宵看球、吃油炸食品薯条、烧烤和夏日阳光浴,画面中人们在开心享受上述活动的同时,纷纷畅饮红罐王老吉。
结合时尚、动感十足的广告歌反复吟唱“不用害怕什么,尽情享受生活,怕上火,喝王老吉”,促使消费者在吃火锅、烧烤时,自然联想到红罐王老吉,从而促成购买;在地面推广上,除了强调传统渠道的POP广告外,还配合餐饮新渠道的开拓,为餐饮渠道设计布置了大量终端物料,如设计制作了电子显示屏、灯笼等餐饮场所乐于接受的实用物品,免费赠送。
在传播内容选择上,充分考虑终端广告应直接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将产品包装作为主要视觉元素,集中宣传一个信息:“怕上火,喝王老吉饮料。
”餐饮场所的现场提示,最有效地配合了电视广告。
正是这种针对性的推广,消费者对红罐王老吉“是什么”、“有什么用”有了更强、更直观的认知。
王老吉的市场营销成功地赢得千万消费者的关注和信赖。
总结以上过程,广告对推广品牌传播到位,这主要原因有两点:A、广告表达准确;B、投放量足够,确保品牌定位进入消费者心智。
三、消费者的知觉(一)红罐王老吉的消费者知觉过程分析及应对策略市场营销涉及两个方面:知与用。
王老吉的策略是让消费者先知后用,即先以风暴般的宣传活动(广告,促销,公益等)刺激消费者,不断让消费者接受与红罐王老吉有关的文字、图片、符号等。
还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就是加多宝在宣传的过程中淡化了“凉茶”的概念,而一而再地提醒消费者其产品能“防上火”,从而达到广告所传达出来的产品特性让不同感知水平的消费者都能够理解接受的效果(因为“凉茶”仅局限于岭南一带,而“上火”是一个全国普遍性的中医概念)。
但在“用”这一方面加多宝公司处理得不太好。
最明显的是产品单调,不能满足消费者不同需求,最近还出现“夏枯草事件”。
策略:加强与王老吉集团合作,共同研制,开发新产品;严把质量关,并适当推出不同口味。
(二)消费者对红罐王老吉质量的知觉分析及应对策略1、重视内在线索——加强产品生产质量的监管及研发,红罐王老吉既要保持“防上火”的功效,又要改善口味,吸引更多消费者;2、重视外在线索——加强加多宝企业形象的宣传,提升王老吉这个老品牌的地位,提高企业声誉。
(三)消费者对购买风险的知觉分析及应对策略功能风险——担心王老吉能否达到预防上火的效果——加大消费者使用效果回访及正面宣传。
物质风险——担心红罐王老吉的质量——加大企业形象宣传。
经济风险——红罐王老吉在市场上价格并没优势——进一步宣传其“防上火”的功效,让消费者感觉物有所值。
心理风险——买了后悔,怕不好喝——渲染喜庆气氛,广告注重突出“红”、“吉”。
四、消费者的学习,记忆1、借助某种刺激与某一反应之间的已有联系,经由联系可以建立起另一种刺激与同样反应之间的联系。
策略:在“怕上火,喝王老吉”的广告语深入人心的基础上,注重开发产品的不同功效。
2、避免产生负面结果的行为。
策略:注意保持王老吉品牌的信誉和质量优良性,多与消费者进行互动,接受反馈并及时调节生产。
第三部分:影响消费者行为的环境因素分析一、文化价值观1、影响消费者价值观因素加多宝公司一直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其中对消费者消费价值观影响最大的是:①承传180年老品牌,质量、信用有保证;②热心公益,主动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
2、消费者价值观分析红罐王老吉的消费者肯定会受到“王老吉”这一优秀的传统品牌文化的影响,会使得消费者在消费的过程中不自觉的考虑到红罐王老吉的这种优势。
在为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捐出两个亿后,“加多宝”顿时红遍大江南北,一时成为民族企业的典范,网络上甚至出现“要捐就捐一个亿,要喝就喝王老吉”的言论,掀起王老吉抢购热潮,为红罐王老吉进军全国打下基础。
二、社会阶层1、消费阶层红罐王老吉价格适中,普遍大众都能消费起,而且其广告大力宣传产品适合人多、喜庆的场合饮用,所以红罐王老吉并不是针对某一阶层的饮料,而是适合男女老少的日常消费品。
2、无阶层的优势这一方面有利于加大消费者的需求量,不至于把销售人群限定在某一范围内,另一方面有利于这一品牌在百姓生活中相互口传,增加消费者对产品信息的接受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