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生长发育规律
婴幼儿生长发育规律

婴幼儿生长发育规律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是指从出生到3岁期间身体和智力的逐步发展。
在这个关键的生长发育阶段,父母和照顾者应该了解婴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以便提供适当的护理和支持。
本文将探讨婴幼儿在生长发育方面的规律,并提供一些建议,以帮助父母和照顾者更好地照顾他们的孩子。
1. 身体生长发育规律婴幼儿在出生后的第一年内迅速生长。
通常情况下,婴儿在出生后的头两个月内会失去一些体重,但之后会开始逐渐增长。
以下是婴幼儿身体发育的一般规律:a) 体重增长:婴儿在出生后的第一个月内通常会增重约600-800克。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婴儿每个月会增加大约500克,到一岁时体重通常会增加两倍左右。
b) 身高增长:婴儿在出生后的第一个年头中,身高的增长速度比重量的增长速度要快。
在出生后的第一个月,身高会增长约2.5厘米。
然后,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婴儿每个月平均增长1-2厘米。
到一岁时,婴儿的身高通常会增加约25厘米。
c) 头围增长:婴儿的头围在出生后的前几个月内迅速增长。
在出生后的第一个月内,头围通常会增加约1.5厘米。
然后,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头围每个月平均增加0.5-1厘米。
到一岁时,婴儿的头围通常会增加约10厘米。
2. 运动和发展规律婴幼儿的运动和发展能力在出生后的几个月内逐渐增强。
以下是婴幼儿在运动和发展方面的一般规律:a) 扶立和坐立:通常情况下,婴儿在出生后3个月到6个月的时间内开始扶立,并在6个月到9个月的时间内能够坐立。
b) 翻身和爬行:婴儿在大约6个月到10个月的时间内能够翻身,并在10个月到12个月的时间内能够爬行。
c) 站立和行走:婴儿在大约9个月到12个月的时间内能够站立,并在12个月到18个月的时间内能够行走。
3. 认知和语言发展规律婴幼儿的认知和语言能力也是逐渐发展的。
以下是婴幼儿在认知和语言发展方面的一般规律:a) 视觉和听力:婴幼儿在出生后的几个月内开始对周围的声音和视觉刺激有反应。
到3个月时,他们能够注视并追踪移动的物体。
婴幼儿生长发育规律ppt课件

6
5
8
67
51.5 2. 3.6 4.7 72.5 7. 9.2 11. 93.5 11. 13. 15.9
7
7
0
78
52.0 2. 3.7 4.8 73.0 7. 9.3可编辑11课.件PP9T4.0 11. 13. 16.1
11
8
8
1
99
当体重/年龄(W/A)<(M-2SD)为体重低 下;
当身高/年龄(H/A)<(M-2SD)为生长迟 缓;
3 4.1 6.0 7.7 55.8 61.1 66.4
4 4.7 6.7 8.5 58.3 63.7 69.1
5 5.3 7.3 9.2 60.5 65.9 71.3
6 5.9 7.8 9.8 62.4 67.8 73.2
可编辑课件PPT
10
男童(卧位)身长别体重参考值(公斤)
身长
-
(厘米) 2S D
可编辑课件PPT
2
婴幼儿体格发育
婴幼儿体格发育包括三方面: (1)体重 (2)身高 (3)头围
可编辑课件PPT
3
体重
体重是婴幼儿体格发育和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
足月儿的出生体重正常范围为4-2.5kg,平均女孩 为3.2±0.4Kg,男孩为3.3±0.4kg。
出生后3-4天出现生理性体重下降,其原因为睡眠 多吃奶少、母乳不足、皮肤水分蒸发、胎粪排除多 等。一般在7-10天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
可编辑课件PPT
9
男童年龄别体重、身长(高)参考值
月
体重(公斤)
身长(厘米)
龄 -2SD 中位数 +2SD -2SD 中位数 +2SD
0 2.4 3.3 4.3 45.9 50.5 55.1
婴幼儿生长发育特点规律

婴幼儿生长发育特点规律
1.身体生长发育特点:
婴幼儿的身体生长发育非常迅速。
在出生后的最初3个月,婴幼儿的
体重每天增加约20g,体长每天增长1厘米。
到一岁时,体重将增加3倍,身高增长50%。
婴幼儿的头部和躯干先发育,肌肉和骨骼也在不断发育,
促使婴幼儿在爬行、坐立、站立、行走等方面逐渐变得更加灵活和具有控
制能力。
2.神经系统发育特点:
婴幼儿的大脑和神经系统发育在这一时期特别活跃。
大脑的发育主要
是通过神经元连接的建立和突触的形成。
在出生后的几个月内,婴幼儿开
始获得越来越多的知觉和运动能力,他们逐渐能够注视、追踪物体,并通
过运动来探索周围的环境。
3.心理和社会发展特点:
在这个阶段,婴幼儿开始发展自己的情感和个性。
他们与父母和其他
照顾者之间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并通过哭泣、微笑和通过肢体语言等方式
与他人进行交流。
他们逐渐学会区分不同的情绪,并开始通过模仿和互动
来学习语言和社会技能。
4.发展规律:
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规律。
例如,他们的体重和身高增长曲线
通常呈S型,即最初增长较慢,然后在两岁前迅速增长,之后增速逐渐降低。
此外,婴幼儿的发育速度在不同阶段也有所不同。
例如,在出生后的
几个月内,婴幼儿的生长速度最快,而在1岁左右的时候,生长速度开始放缓。
第二章 第一节 婴幼儿的生长发育

三、幼儿的生长发育规律
幼儿的生长发育规律是指群体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般 现象。儿童生长发育状况,是反映其健康状况的一面镜子,生 长发育有规律可循。认识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有助于最大程 度发挥儿童生长发育的潜力。
(一)生长发育是不明显的细小的量变和质 变到根本的质变的过程
不仅表现为身高体重的增加,还表现为 器官的逐 渐分化,功能的逐渐成熟。
特点 、体格发育 稳步前进 、心理智能发育 学龄儿童大脑的形态结构基 本完成,心理智能逐渐成熟,认知能力、求知 欲望和情绪行为控制能力明显增强 、疾病特点 学龄期儿童感染性疾病进一步减 少, 如果不注意饮食卫生,容易出现龋齿、肠14
任何年龄期的规定都是人为的,实际上 相邻年龄期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需要探 究的是幼儿是生长发育都有哪有规律。
• 、发育(能检测到)
•
是指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功能的成熟与完善,是
机体在质的方面的变化 。
• 如:心肺功能 肾膀胱
• 、成熟
•
是指机体的生长发育达到一种完备的状态。
• 人生长到、岁前后,达青春期。性腺发育成熟,出现了
第二性征。男孩开始长出胡须,嗓音改变,肌肉逐渐发达,
出现遗精。女孩开始乳腺增生,皮下脂肪增加,月经来潮
发育是心理发展的基础,而心理的发展也同样直接影 响生理机能,两者相辅相成。
生理缺陷会引起心理活动的不正常 心理状态也会影响生理的发育
23
• (六)生长发育具有个体差异性
•
•
由于先天遗传素质以及后天环境条件的
不同,每个儿童的体型,生理功能和心理特
点是各不相同的 。
24
25
回顾
、生长、发育的概念
、按年龄期划分幼儿生长发育阶段
试述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并举例说明。

试述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并举例说明。
小儿生长发育是指儿童在出生后到成年前的身体、智力和心理等方面的发展变化。
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年龄特征: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具有明显的年龄特征,即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儿的身体、智力和心理等方面的发展会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变化。
2.遗传因素: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即父母的身高、智力等方面的遗传因素会对小儿的生长发育产生一定的影响。
3.营养因素: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与营养因素密切相关,即小儿的饮食结构和营养摄入情况会对其身体、智力和心理等方面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4.环境因素: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还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环境因素都会对小儿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
例如,在小儿的身体发育方面,一般来说,新生儿的身长约为50厘米左右,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儿的身长会逐渐增加,到了青春期时,身长会达到成年人的标准。
而在体重方面,新生儿的体重一般在3-4公斤左右,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儿的体重也会逐渐增加,到了青春期时,体重会达到成年人的标准。
此外,小儿的身体发育还会受到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如父母身高较高的小儿通常身高也会较高。
在小儿的智力发育方面,一般来说,新生儿的智力发展处于初始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儿的智力会逐渐发展,到了学龄前阶段,小儿的智力发展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此外,小儿的智力发展还受到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如父母智力较高的小儿通常智力也会较高。
婴幼儿生长发育规律与特点

婴幼儿生长发育规律与特点1.快速生长:婴幼儿的生长速度是人一生中最快的阶段。
在出生后的第一年内,婴幼儿的身高和体重将会迅速增长。
到他们3岁时,身高通常会增长到出生时的两倍以上,而体重会增加到出生时的三倍以上。
2.高度塑造期:婴幼儿期是人体骨骼和肌肉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身体形态塑造的主要时期。
因此,在这个阶段,婴幼儿的骨骼和肌肉发育需要得到良好的营养和充足的运动,以确保他们的身体健康和形态发展。
3.神经系统快速发育:在婴幼儿期,婴儿的大脑和神经系统发育迅速。
这个时期对于提供婴幼儿合适刺激非常重要,以帮助大脑的发育和神经网络的建立。
适当的早期刺激可以促进婴幼儿的认知、语言和运动能力的发展。
4.感官发展:婴幼儿的感官器官对于外界刺激非常敏感。
他们的视力、听力、嗅觉、味觉和触觉都在这个阶段得到发展和提高。
他们能够感知和区分各种声音、光线、味道和触感,并逐渐建立对它们的理解和认知。
5.运动发展:婴幼儿的运动能力也在这个阶段得到显著提高。
从最初的无法坐直到能够行走和奔跑,婴幼儿的运动技能逐渐发展。
这个过程中,他们需要得到家庭和环境的支持和鼓励,以促进他们的运动发展和协调能力。
6.个体差异:尽管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具有一定的普遍规律,但个体之间仍然存在差异。
一些婴幼儿可能会比同龄的婴幼儿早发展,而其他一些婴幼儿则可能稍晚于同龄人。
这些差异可能是由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或其他个体差异所致。
7.受环境影响: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受到环境的重要影响。
充足的营养、良好的护理和关爱,以及适当的早期刺激对于婴幼儿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同时,不良的环境条件、不足的营养、缺乏关怀和刺激对婴幼儿的发育会产生负面影响。
总之,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具有自身的规律和特点。
了解并关注这些规律和特点,为婴幼儿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护理,可以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和全面成长。
请简答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

请简答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是指儿童在出生后,身体各器官和系统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儿童期是人体生长发育最为迅速的阶段,因此了解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对于保证儿童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有以下几个方面:1.速度和节奏:小儿生长发育过程中,生长速度会有明显的变化。
在0-1岁这个阶段,小儿的生长速度最快,身高和体重增长迅猛。
在1-2岁期间,生长速度逐渐放缓,但仍然较快。
之后,生长速度进一步减缓,直到青春期的再次加速生长。
儿童的生长速度通常呈现一个“S”型曲线。
2.不同器官的生长:小儿生长发育不仅涉及身高和体重的增长,还包括各个器官和系统的发育。
例如,大脑在婴幼儿期迅速发育,特别是在出生后的前3年内。
心脏、肺部等器官的发育也是逐渐完善的。
3.发育里程碑:小儿生长发育过程中,会有一系列的发育里程碑,如掌握抬头、翻身、爬行、坐立、行走等。
这些里程碑标志着儿童在身体和运动能力上的发展阶段。
每个儿童的发育里程碑年龄可能略有不同,但一般都会在同一个范围内。
4.遗传和环境因素:小儿生长发育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遗传因素决定了一个人的生长潜力,而环境因素如营养、生活环境和照顾情况等会影响儿童的生长潜力是否得到充分发挥。
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健康的家庭环境以及适当的运动和休息都对儿童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5.性别差异:男女儿童在生长发育方面也存在差异。
男孩通常在身高和体重上优于女孩,但女孩在体脂肪和乳腺发育方面则优于男孩。
性别差异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性激素的影响。
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是多方面的,涵盖了身体各器官和系统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了解这些规律有助于父母和医生监测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简述婴幼儿生长发展的规律

婴幼儿生长发展的规律
婴幼儿生长发展的规律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快速生长阶段:婴儿出生后的头几年是生长最快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婴儿
的身高和体重会迅速增长。
大约在出生后的6个月内,婴儿的体重会翻倍,身高也会增长约1.5倍。
2.生长速度逐渐减慢:随着婴儿逐渐长大,生长速度会逐渐减慢。
在婴儿的第
二年,体重增长可能会比第一年慢下来,身高增长也会放缓。
这是因为婴儿的身体逐渐适应了外界环境,生长速度不再像初生婴儿那样迅猛。
3.发育里程碑:婴幼儿的生长发展通常会出现一系列的发育里程碑。
这些里程
碑包括抬头、翻身、坐立、爬行、站立和行走等。
每个婴儿的发育进程可能会略有差异,但通常都会在大致相同的时间范围内实现这些里程碑。
4.大脑发育:婴幼儿的大脑发育也是生长发展的重要部分。
在出生后的头几年,
婴儿的大脑会快速发育,并建立起神经连接。
这个阶段对于婴幼儿的认知、语言和运动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
5.饮食和营养:婴幼儿的饮食和营养摄入对于生长发展至关重要。
母乳喂养被
认为是最理想的喂养方式,提供了婴儿所需的营养和免疫保护。
随着婴儿的生长,逐渐引入辅食也是必要的,以满足其营养需求。
总体而言,婴幼儿的生长发展是一个连续、动态的过程,涉及身体、智力和社交等方面的发展。
了解这些规律可以帮助家长和保育者更好地关注婴幼儿的需求,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刺激,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大血管:新生儿大血管的弹力纤维少,故 弹力不足,以后血管壁渐厚,弹力纤维增 多,12岁时大血管的发育成熟程度开始与 成人相同。 • 表格格5页 • 呼吸型:婴儿呈腹式呼吸,3岁后呈胸式呼 吸。刚出生时由于呼吸中枢发育不全,故 在节律和深浅上可出现呼吸不齐、间歇和 暂停等。
• 表1-1不同年龄婴幼儿呼吸次数平均值及与 脉搏的比 • 年龄每分钟呼吸平均次数 脉搏:呼吸 • 新生儿40~50 3:1 • 1岁以内30~40 (3~4):1 • 1~3岁25~30 (3~4):1 • 4~7岁20~25 4:1
2.心血管系统——人体运输管道:
• (1)婴幼儿心血管系统解剖特点: • 1.心脏:婴儿时期心脏体积相对较成人稍大,但 其与身体的比例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新生儿心 脏重约20—25克,占体重的0.8%;l~2岁达60克, 较新生儿时期增加两倍多,占体重的0.5%。出生 后第一年心脏增长最快,7~9岁及青春期时增长 速度再次加快。
• 肠:婴幼儿的肠壁粘膜细嫩,发育良好,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结,透 过性强,吸收能力好,易于把已消化的营养物质吸收到血管和淋巴管, 并运送至全身被机体利用。婴儿肠壁肌肉较薄弱,并且肠蠕动比成人 差,故食物在肠腔内通过时间较长,有利于消化吸收,但是婴幼儿的 肠液分泌和肠蠕动易发生功能性紊乱。 • 胰酶:出生时胰腺重34克,1岁时12克,5岁时25克,以后随年龄增 加逐渐增重,至成人时达80克。在出生时及随后的四周内,十二指肠 液中胰淀粉酶很低,故很少能检出,而胰蛋白酶、糜蛋白酶、羧肽酶 和脂酶的活性约相当于成人的10%。在随后的几个月里,这些酶的活 性逐渐增强,迅速达到成人的水平,并维持恒定不变。胰淀粉酶活性 在6个月以下的小儿较低,以后增多,1岁后才接近成人水平,故不宜 过早地给婴儿喂淀粉类食物。婴儿因胰腺酶的活性比较低,故对脂肪 和蛋白质的消化也尚不够完善。 • 肝脏:年龄越小,肝脏占体重的比例相对越大,新生儿肝重约为体重 的5.5%,婴儿为3%5%,而成人为2.5%。小儿肝脏血管丰富,但肝 细胞分化不全,肝功能较差。婴儿时期由于胆汁分泌较少,影响脂肪 的消化与吸收。
•
牙齿:牙齿的生长对于婴幼儿来说是与咀嚼功能相互 作用的一种消化功能,它有一个发育过程。乳牙在出生后 6-8个月开始萌出,但它的钙化过程早在胎儿5个月时就已 经开始,到2-3岁时乳牙已全部出齐。恒牙在6岁左右开始 萌生,但它的钙化过程早在出生时就已经开始,以逐次与 乳牙替换,13岁左右恒牙全部萌出。 • 食管、胃:婴儿的食管较成人细而短,食管、胃壁粘 膜和肌层都较薄嫩,弹力组织发育较差,易受损伤。婴儿 胃呈水平位,到会走路时呈垂直位。由于婴儿时期胃幽门 扩约肌良好,而喷门扩约肌控制能力差,加之植物神经调 节功能差,易引起幽门痉挛而出现溢乳和呕吐。初生儿胃 纳量小,约30-35毫升,3个月时约100毫升,6个月时约 200毫升,1岁时约300毫升。胃排空时间因食物种类而异, 如母乳为2-3小时,牛乳为3-4小时,水为1-2小时。
一、婴幼儿年龄阶段的划分
• (1)胎儿期:受孕至分娩共40周; (2)新生儿期:初生至28天; (3)婴儿期(乳儿期):一周岁以内; (4)幼儿期:1-3岁; (5)学龄前期:3-7岁; (6)学龄期:7-14岁; (7)青春期:青春期范围一般从10-20岁, 女孩比男孩提早2 呼吸道具有调节温度的作用:上呼吸道黏膜有丰 富的毛细血管网,呼吸时能使吸人的冷空气加温 接近体温,还可以加湿再进入下呼吸道。 • 黏膜纤毛的清除作用:支气管以上部位的黏膜上 皮细胞,均有纤毛运转系统,具有清除功能,对 防止感染,维持正常功能是非常重要的,一旦微 生物或颗粒吸入后,利用其摆动排出体外进行清 除。 • 肺回缩力的特点:婴儿肺回缩力与胸廊回缩力较 成人小,故肺处于膨胀状态。若需氧量增加,由 于缓冲气量较少,易发生换气不足。
(2)婴幼儿泌尿系统生理特点。
• 足月儿出生时肾脏已能有效发挥作用,在 一般情况下能够完成肾脏生理机能,但是 储备能量差,调节机制不够成熟。在喂养 不当、疾病或应激状态下,易出现功能紊 乱。出生后机体内环境的调节主要依靠肾 脏维持。随着生理要求的提高,肾功能迅 速提高,到1岁后各项肾功能按体重或体表 面积计算已接近成人水平。
• • • • • • • • •
——学习走路。 ——学习食用固体长物。 ——学习说话。 ——学习控制排泄机能。 ——学习认识自身器官和有关性别的行为。 ——学习与人交往和控制情绪。 ——学习判断是非。 ——完成生理机能的稳定。 ——形成社会与个体的简单概念。
四、婴幼儿解剖及生理发育特点
• 1、呼吸系统--气体交换站 • (1)婴儿呼吸系统解剖特点: 呼吸系统常以喉 部环状软骨下缘为界,分为上下呼吸道。上呼吸 道包括鼻及算旁窦、咽、喉等;下呼吸道指气管、 支气管、毛细支气管及肺泡。 • 鼻:婴儿鼻腔相对短小而窄,鼻黏膜柔嫩并富于 血管,感染时鼻黏膜血肿胀,致使鼻腔狭窄,甚 至闭塞,婴儿不会张口呼吸,鼻塞会导致其烦躁 不安、呼吸困难和抗拒吮乳。
• 由此可见,婴幼儿期尤其是婴儿期生长旺盛,但 是消化器官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胃容量小,各种 消化酶的活性也较低,其消化功能与成人相比明 显不全,对乳汁以外的食品不易耐受,如果喂养 不当,容易发生腹泻而导致营养素丢失,发生营 养不良。因此,6个月以内应纯母乳喂养,6个月 至1岁应以乳类为主要食物,及时科学合理地添加 辅助食品。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胃容量的增大 和消化能力的增强,对各种食物的耐受性提高, 应及时合理给予更丰富的食物,这样既能保证小 儿摄入足够并能被充分消化利用的营养物质,以 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又不致于发生消化功能紊 乱。
• 泪管和咽鼓管:婴儿鼻泪管短,开口接近于内毗部,其瓣 膜发育不全,因而鼻腔感染常易侵入结膜囊引起炎症。婴 儿的咽鼓管较宽,并且直而短,呈平位,而鼻咽腔开口处 较低,故咽部炎症易侵人中耳,引起中耳炎。 • l 喉:婴儿喉腔窄,声门狭小.软骨柔软,黏膜脆弱,黏 膜下组织较疏松,富于淋巴组织和血管,轻度炎症也易发 生喉头狭窄而出现呼吸困难、声音嘶哑,严重者可发生窒 息。 • l 气管、支气管:婴儿的右侧支气管较垂直,因此异物较 易进入右支气管。气管及支气管管腔相对较成人狭窄,软 骨柔软,缺乏弹力组织,黏摸极柔弱,富于血管。黏液腺 分泌不足而较干燥,黏膜纤毛运动差,不能很好清除微生 物及黏液,易发生感染;由于炎症致使管腔变得更窄,引 起呼吸困难。
婴幼儿生长发育及监测
——韩素玲
•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将儿童期定为0~18岁。根据我国的生 活条件和教育情况,一般把从出生到成人之间(0~18岁)的 发展过程分为新生儿期、婴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 少年期和青年期六个阶段。 • 0~3岁可以统称为婴幼儿期,也可以细分为新生儿期(指 0~1个月)、乳儿期(指0~1岁)、婴幼儿期(指1~3岁)。 • 婴幼儿在每个年龄阶段都有相对稳定和独立的特点。如: 新生儿期主要是适应外界生活的时期,每天都会有变化; 乳儿期是需要成人照料生活较多的时期;婴幼儿期是学会 走路、说话,开始独立生活的时期。 • 婴幼儿在每个年龄阶段的特点各不相同,但又相互联系; 既有明显的差别,又不能截然分开,由一个年龄阶段过渡 到下一个年龄阶段,各方面的发展既有一定顺序,但又不 是等同的。
内分泌系统-人体化学信使
• 内分泌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促进和调节人体生长、 发育、性成熟和生殖等生命过程。 • 激素是内分泌系统借以调节机体生理代谢活动的 化学信使,它们由各种内分泌细胞所合成、储存 和释放。 • 在人体内,多数内分泌细胞集中形成特殊的内分 泌腺体,如:脑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胰岛, 肾上腺和性腺等;但也有些内分泌细胞分散于某 些脏器或广泛散布于全身组织中。
婴幼儿是在不断生长发育的个体。
• 生长是指婴幼儿整体和各器官的增长,是 可以测量的; • 而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器官功能的演进 与成熟,是质的改变;两者密切相关,不 能截然分开,亦可统称为发育。
三、婴幼儿生长发育的主要特点
• 一是年龄越小,生长速度越快。婴幼儿期的生长速度是最 快的,但生长速度不是直线上升,而是有阶段性的。 • 婴幼儿身长是头、脊柱及下肢的总和,但三者的发育速度 是不平衡的,如新生儿头长约占身长的1/4,成人则只占 1/8,是因为长骨增长较快所致(见图1-1)。 • 二是婴幼儿生长发育有一定的顺序和方向,不会越级发展。 如婴幼儿运动机能的发展遵循从头到足的发展规律(见图12)。 • 三是婴幼儿时期要完成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从一个 没有生活自理能力的自然人,转变为初步能适应社会生活 的社会人。
• • • • • • • • • • • • 1.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但也有阶段性 各年龄阶段发育速度不同,如婴幼儿期及青春期发育最快,其他时期速度一 般;但总体在不断地增长,前阶段为后阶段的生长发育创造条件。 2.各系统发育不平衡 神经系统发育最早,生殖系统发育最迟;心脏、肝、肾、肌肉的发育和体重 的增加相平行。 3.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1)头尾规律。头部的发育先于四肢。 (2)由近及远。先抬肩,后手指活动。 (3)由粗到细。先出现粗大动作,后出现细小动作。 (4)由低级到高级。先感知,后分析判断。 (5)由简单到复杂。先会发单音,后会词组、句子。 4.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具有个体差异 虽然生长发育有一定的规律可遵循,但因受到内、外环境的影响,所以个体 之间有一定范围的正常差异。影响生长发育的常见因素有:遗传、营养、疾 病、药物、教育、环境等。
4泌尿系统-人体废物处理场
• 1)肾脏。新生儿肾脏相对较大,肾表面凹凸不平, 呈分叶状,位置较低,故2岁以下婴幼儿肾脏容易 扪及(尤其是右肾)。 • 2)输尿管。婴幼儿输尿管较长且弯曲,管壁肌肉 及弹力纤维发育不良,容易扩张并易受压扭曲而 导致梗阻,造成尿潴留,从而诱发感染。 • 3)膀胱。婴幼儿膀胱位置较高,尿充盈时易升人 腹腔,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至盆腔内。 • 4)尿道。新生女婴尿道仅长1厘米(性成熟期时长 3~5厘米),外口暴露且接近肛门,易受粪便污染。 男婴尿道较长,但常有包茎,积垢时易引起细菌 上行性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