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秋天》课时训练
【精品】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秋天》教案新人教版

《第14课秋天》教案教学目标:在朗读中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诗人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诗人何其芳先生却通过他生动形象的诗句向我们展现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秋天,让我们一起走他带来我们的秋天的世界。
(学生自由回答)二、初读课文,掌握朗读节奏与重音。
这首诗写得很美,需要我们通过朗读来体会。
我先给大家两分钟时间,小声的读一下全诗。
再请一位同学读一下全诗。
这位同学音读得很准,但一首好的诗歌就像一首优美的乐曲,而乐曲有了快慢相间的节奏,才会富有情感,而刚才这位同学并没有读出节奏感来,我把这首诗的节奏划了出来,再请一位同学来朗读一下。
一首优美的乐曲往往通过高低起伏的音调来表现它的内容,同样诗歌要读得好,也需要突出一些重音,你们认为这首诗中哪些词语需要重读?(不说理由)老师也找到了一些需要重读的词语,我已经把它们标出来了。
现在大家看着投影再齐读一遍。
现在大家的朗读已经大有进步了,但似乎还不能表现出诗人的感情。
可能有些同学觉得重读只是单纯地加强语调,但事实上重读只是在朗读中把相关的词突出出来,既可以加强语调,也可以使语调变轻,关键是要和其它的读音有对比。
如何判断读法呢?关键是在读的时候投入你们的情感。
这就需要大家在朗读时把把诗人带给我们的画面展现在你的头脑中。
下面我来给大家读一读,请大家闭上眼睛,就好像你已经走进了一个美丽的秋天的世界,正在用眼睛观察、用耳朵聆听、用心灵感受每一个美好的事物。
三、细读课文,品味字句我想刚才同学们的脑海中已经出现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那我再给你们一分钟时间,请你们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幅画面,先给它起一个名字,再想一想这幅画面上有些什么,那些诗句能表现这些画面,把这些诗句轻声地读出来。
学生首先读出相应的句子,再说说这些诗句让他联想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第一节,“稻香”使人满口生香。
“饱食”写丰收之景,拟人。
“稻花香里说丰年”说的是对丰收的猜测,而这里则是对丰收场景的直接描绘。
“栖息”一词使整节诗充满了一种丰收后的喜悦与满足感。
七年级语文上册 14《秋天》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4 秋天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⑴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⑵了解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2.教材分析这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一课。
本单元学习写景诗文。
品味优美诗文要求学生要全身心的投入,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整体感知内容大意,深入体会作者传达的微妙情感,揣摩和体会富有特色的语言,积累精彩语句。
3.中招考点“赏析词句”每年的设题角度略有不同,但都指明了具体的赏析位置;考查细致,涉及到动词、形容词、修辞、细节描写、写作手法,赏析有一定难度,得4分的居多。
七年级的学生,对阅读诗歌的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具体如何运用方法去解决问题还是掌握不好。
二、学习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学会概括诗歌主要内容。
2.通过品读诗歌,能总结出品读诗歌的方法,并会运用这种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三、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通过听读诗歌,反复朗读,概括诗歌主要内容,能体会诗歌某某,娴静的意境美。
2.针对目标2,设计一个活动:通过品读语言,圈点勾画出经典的句子做批注。
能总结出品读语言的方法,并会运用这种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四、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是忧伤的、哀婉的,让人顿生惆怅……(这是中国古代诗人的一种典型的悲秋气节)。
但是秋天也是有绚丽的色彩、丰收的喜悦的。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秋天,感受一个别样的秋天。
(板书课题、作者)(二)预习检测何其芳,(1912——1977),现代散文家、评论家。
生于某某某某。
原名何永芳。
主要诗集有《预言》、《夜歌》、《夜歌和白天的歌》等。
另有多种诗学论著。
新月派诗人。
与卞之琳、李广田合著《汉园集》,史称“汉园三诗人”。
红色字的读音肥硕()枯涸()丁丁()清洌()寥()阔青鳊()鱼梦寐()乌桕()背篓()栖()息3.解释下列词语。
丁丁(zhēng zhēng):伐木声。
幽谷:幽深的山谷。
肥硕(shuò):这里指果实又大又饱满。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 秋天)教案3 新人教版 教案

浙江省泰顺县新城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秋天》教案3 新人教版秋;秋天;秋日;秋季;金秋;三秋<书>(时维九月,序属三秋);九秋<书>(九秋风露);劲秋<书>(悲落叶于劲秋);雁天<书>;旻天<书>;旻序<书>(请尊对旻序,高宴有余欢);阴中<书>(秋为阴中,万物以成);白藏<书>初秋;新秋;早秋;头秋;小秋<书>;孟秋;上秋<书>;仲秋;暮秋;深秋;清秋;晚秋;残秋;季秋;寒秋<书>;凛秋<书>解释:残秋:秋之末尾。
寒秋:深秋。
季秋:秋之末。
孟秋:秋季开始的第一个月。
秋令:秋天。
也指秋天的气候。
秋收:秋季的收成。
秋收季节。
秋景:秋天的景色。
同义的有:秋色(秋色宜人);秋光(大好秋光)。
“秋景”也作“秋收”解:今年秋景很好。
秋风:入秋后吹的风。
秋风萧瑟天气凉。
金风:秋风。
还有:商风<书>(商风肃而寒生兮);商飘<书>(岁暮商飘飞);寒商<书>(寒商动秋闺);鲤鱼风(九月鲤鱼风)阊阖风<书>秋风萧萧;秋风萧瑟;秋风瑟瑟;金风送爽春花秋月;秋月春风;秋月春花;秋月寒江;晴云秋月;天高云淡;红衰翠减;霜天红叶;枫林尽染;一叶知秋;霜叶知秋;秋阳杲杲;丹枫迎秋;秋风红叶;天高气清;秋高气爽;秋高气肃;秋高马肥;金桂飘香;桂子飘香;稻谷飘香;无边落木萧萧下;春华秋实北雁南飞:雁是侯鸟,北方进人深秋时,雁便往温暖的南方飞去。
寒蝉凄切:天冷蝉不再叫或低声叫,发出的声音凄凉悲切,象征着深秋季节。
例:“寒蝉凄切,冷雨初歇。
”金风送爽:金风,秋风。
秋风送来凉爽,是仲秋以前的气候。
金,秋风吹拂过的树叶都逐渐呈现出金黄色,继而脱落、飘零。
所以用“金”来形容秋风。
也有的用阴阳五行来解释季节演变,秋属金,故称秋风为金风。
秋风瑟瑟:瑟瑟,风吹物的声音。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4课《秋天》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关于春天的诗句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鸟鸣涧(王维)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关于夏天的诗句唐代诗人高骈《山亭夏日》: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宋代诗人苏舜钦《夏意》: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关于秋天的诗句《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子夜秋歌》【唐】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关于冬天的诗句2、《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4、《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6、《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8、《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金色清美图家乡的秋天(乡村秋景图)丰收喜悦图友情提示:范文可能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供参考!最好找专业人士起草或审核后使用,感谢您的下载!。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4课《秋天》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2021学年)

天津市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4课《秋天》同步练习(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天津市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4课《秋天》同步练习(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天津市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4课《秋天》同步练习(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14 秋天同步练习第一部分: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肥硕( ) 栖息() 寥阔( ) 枯涸() 清洌( ) 梦寐( )2.《秋天》选自,作者何其芳,现代、。
3.全诗共三节,结构上很相似,请简单加以说明。
4.全诗描绘了三幅图,请分别加以概括。
第一幅图:第二幅图:第三幅图:5.在第一幅图中,作者写了两个画面,一是,一是.6.体会下列句子中词语的含义:⑴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栖息:⑵芦筵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轻轻:7.诗中描写的意境具有怎样的特点?8.揣摩文意,注意句式,把下面这段话补写完整。
古人对牡丹和荔枝有过这样的评论:“花之艳为牡丹,然而不实;果之绝为荔枝,然花不艳。
”话中贬大于褒,我很为它们鸣不平。
如果我们用宽厚的态度去看待事物,应把古人的评论改为。
第二部分:阅读分析(一)我是一条小河,我无心由你的身旁绕过——你无心把你彩霞般的影儿投入了我软软的柔波。
我流过一座森林,柔波便荡荡地把那些碧翠的叶影儿,裁剪成你的裙裳。
我流过一座花丛柔波便粼粼地把那些凄艳的花影儿编织成你的花冠.无奈呀,我终于流入了,流入了那无情的大海——海上的风又厉,浪又狂,吹折了花冠,击碎了裙裳!我也随着海潮漂漾,漂漾到无边的地方——你那彩霞般的影儿也和幻散了的彩霞一样!9.给全诗分三层,并简要概括层意: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 )10.诗中的“无心”隐喻的是。
湖南省株洲市景弘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4课《秋天》同步检测 新人教版

《秋天》测试题基础训练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1)丁丁()(2)肥硕()(3)鳊鱼()(4)乌桕()(5)栖息()(6)寥阔()(7)枯涸()(8)清冽()(9)芦篷()(10)梦寐()2.填空:本诗作者,某某某某(现某某万州)人,现代、,代表诗集等,本诗表达了作者对的。
3.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写出其在句中的含义。
(1)放下过稻香的镰刀()(2)秋天在农家里。
()(3)秋天在渔船上。
()(4)秋天在牧羊女的眼里。
()4.课文感知,想象延伸。
(1)《秋天》中对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仿照课文以《春天》为题写一首小诗。
拓展训练踩着满径的黄叶,裹着一路的菊香,秋姗姗而来,叩响了季节的门。
它从一片绿里带黄的落叶中潜入,驱散夏季的酷热。
它是那高远澄静的天空,它是那纤尘不染的池水,它是那缠绵悱测的雨丝,它是那皎洁无比的满月……九月的初秋,仍有着夏的余韵。
蛙声虫鸣逐渐稀落了,只有寒蝉依然在柳树上鼓噪着它的乐章。
水面残荷点点,成熟了的莲蓬开始从夏日的梦中醒来。
玖瑰和月季仍然吐着芬芳,在渐冷的秋风中延续着青春的美丽。
桂花开了,在疏朗的月夜中散发着阵阵幽香。
南飞的雁儿掠过蔚蓝的天空,在人们心中划出秋的痕迹。
风渐渐大了起来,卷起干枯的黄叶,蝴蝶般地飞旋着;仿佛纷纷坠落的音符,装点着清冷的秋晨。
阳光照在蜷缩起来的枯草上,倦倦的,添了几分秋的寒意。
霜花在静谧的夜晚走进了庭院。
早晨起来,屋顶上,草地上,到处白花花的一片,窗户上蒙着一层白气,为调皮的孩子们提供了一块一展画技的地方。
时不时地落些秋雨,细细的,绵绵的,那缥缈的游丝蒙着游子的心。
“一阵秋雨一阵凉”,一天天地,秋向深处走去,奏响了冬的序曲。
菊花却在这寒风中笑着,闹着,舞动着绚丽的花瓣,有的若绿波微微,有的像玉指纤纤,清淡疏朗,仪态万方……,它们各展其貌,热热闹闹地打扮着秋天。
枫树也擎起了火炬,层林尽染,漫山红遍,那火热的色彩点燃了生命,也点燃了秋天。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4课 秋天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1、本文写了秋天的哪些景象?(把相关的词语在文中画出来,然后交流)
2、诗人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3、请用简洁的语言给每一节诗的每幅画面各拟一个整齐优美的标题
4.讨论:有人说何其芳的《秋天》是一副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请你说说为什么是“乡村秋景图”呢?
教学特色
1、反复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4、表达主题的句子是哪句?
5、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
带到奥妙的寰宇:
听到五洲四海的声响音律:
板书设计
我的收获
秋天
课题
14、《秋天》
补充与反思
学习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揣摩、品味诗歌优美的语言,初步学习读诗。
3、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反复吟诵,感悟诗句含义,体味诗歌清远、闲静的意境美。
学习难点
揣摩诗歌的清丽的意象和质朴晓畅、情景交融的特色。
教材分析
《秋天》是现代著名作家何其芳20岁时所作。诗不长,仅三节。很精粹,但容量大,而且画面感很强。以“秋天”为“经线”,以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诸般景致为“纬线”,为我们编织了三幅绚丽多彩的秋景图。
2、圈点勾画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提出问题。
练习反馈
【课后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肥硕( ) 栖息( ) 寥阔( ) 枯涸( )
清洌( ) 梦寐( )
2.《秋天》选自,作者何其芳,现代 、 。
3.全诗共三节,结构上很相似,请简单加以说明。
4.全诗描绘了三幅图,请分别加以概括。
第一 幅图: 第二幅图:
1、请一名学生朗读全诗,其他同学听他读得是否正确。
【精品】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4课秋天达标训练检测新人教版word版

中学精选试题、试卷、教学设计资料第三单元第14课秋季一、双基累积1. 以下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 肥硕瓜果 (shu ò)撒下(sǎ)..)满载 (z ài).B. 伐木丁丁(zh.ēnɡ)梦寐 (mèi).栖息 (q ī).C. 溪水清冽 (li .è)镰刀 (li.án)寥廓 (li.áo)D. 归泊小桨(b .ó)乌桕 (ji.ù)枯涸 ( ɡù).2. 选出以下对加点的词语解说有误的一项()A. 秋季栖息 ( 逗留 ) 在农家里..B. 秋季梦寐 ( 梦想 ) 在牧羊女的眼里..C. 用背篓来装篱笆间肥硕( 指果实又大又饱满) 的瓜果..D. 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冽( 水清 ) 了..3. 以下句子节奏区分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草野 / 在蟋蟀声中 / 更寥廓了B. 溪水因枯涸 / 见石 / 更清冽了C. 震落了 / 清早 / 满披着的 / 露水D.秋季/ 游戏在 / 渔船上4.联合加点的词语品析下边诗句。
(1)震落了清早满披着的露水 ,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深谷。
...答 :(2)秋季游戏在渔船上。
..答 :5. 综合性学习。
学习了本文, 班级举行以“走进秋季”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请你按要求达成以下任务。
(1) 【我来策划】展开“走进秋季”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第一需要分小组, 请你将全班同学分为四个小组, 并为四个小组命名。
( 要求构造一致, 富裕特点)①第一小组:②第二小组:③第三小组 :④第四小组 :(2) 【我来挑选】本次活动同学们收集了大批的描绘自然的古诗词。
以下古诗词名句, 请选出你以为不切合本次活动要求的几项, 并简述理由。
A. 接天莲叶无量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B. 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C. 木落雁南度 , 寒风江上寒。
D. 长风万里送秋雁, 对此能够酣高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 6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秋天》课时训练
基础训练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丁丁( ) (2)肥硕( ) (3)鳊鱼( )
(4)乌桕( ) (5)栖息( ) (6)寥阔( )
(7)枯涸( ) (8)清冽( ) (9)芦篷( )
(10)梦寐( )
2.填空:
本诗作者 ,四川万县(现重庆万州)人,现
代 、 ,代表诗集 等,本诗表达了作者对
的 。
3.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写出其在句中的含义。
(1)放下 过稻香的镰刀( )
(2)秋天 在农家里。( )
(3)秋天 在渔船上。( )
(4)秋天 在牧羊女的眼里。( )
4.课文感知,想象延伸。
(1)《秋天》中对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
想感情?
2 / 6
5.仿照课文以《春天》为题写一首小诗。
拓展训练
踩着满径的黄叶,裹着一路的菊香,秋姗姗而来,叩响了季节的门。
它从一片绿里带黄的落叶中潜入,驱散夏季的酷热。它是那高远澄静
的天空,它是那纤尘不染的池水 ,它是那缠绵悱恻的雨丝,它是那皎洁无
比的满月……
九月的初秋,仍有着夏的余韵。蛙声虫鸣逐渐稀落了,只有寒蝉
依然在柳树上鼓噪着它的乐章。水面残荷点点,成熟了的莲蓬开始从夏日
的梦中醒来。玖瑰和月季仍然吐着芬芳,在渐冷的秋风中延续着青春的美
丽。桂花开了,在疏朗的月夜中散发着阵阵幽香。
南飞的雁儿掠过蔚蓝的天空,在人们心中划出秋的痕迹。风渐渐
大了起来,卷起干枯的黄叶,蝴蝶般地飞旋着;仿佛纷纷坠落的音符,装
点着清冷的秋晨。阳光照在蜷缩起来的枯草上,倦倦的,添了几分秋的寒
意。霜花在静谧的夜晚走进了庭院。早晨起来,屋顶上,草地上,到处白
花花的一片,窗户上蒙着一层白气,为调皮的孩子们提供了一块一展画技
的地方。时不时地落些秋雨,细细的,绵绵的,那缥缈的游丝蒙着游子的
心。“一阵秋雨一阵凉”,一天天地,秋向深处走去,奏响了冬的序曲。
菊花却在这寒风中笑着,闹着,舞动着绚丽的花瓣,有的若绿波
微微,有的像玉指纤纤,清淡疏朗,仪态万方……,它们各展其貌,热热
闹闹地打扮着秋天。枫树也擎起了火炬,层林尽染,漫山红遍,那火热的
色彩点燃了生命,也点燃了秋天。松柏翠绿依旧,沉稳地微笑着,注视着
这并不缺少色彩的秋。
3 / 6
似乎离秋最远的是春了。然而春天也派来了使者,参加秋的盛会。
瞧,春天播种下的希望如今都已成为收获。那沉甸甸的金穗,那饱满硕大
的果实,无一不在向人们炫耀着这个流光溢彩的季节。在秋风里,丰收是
金色的,喜悦也是金色的。
秋天,对于充满热情的人来说,是个美丽可爱的时节。它兼容四
季,又有着自己的个性,它深沉中透露着成熟,冷峻中洋溢着热情。
随着落叶飘逝的每一个秋天,都为热爱它的人们留下了一份金色
的礼物。
我祝福秋天……
1.本文通过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描绘,抒发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怀。(2分)
2.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及作用 (6分)
(1)它从一片绿里带黄的落叶中潜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南飞的雁儿掠过蔚蓝的天空,在人们心中划出秋的痕迹。
3.“霜花在静谧的夜晚走进了庭院。”和“一天天地,秋向深处走
去”两句中加点词语能否调换,为什么?(2分)
4.文中说“它兼容四季,又有着自己的个性”,请找出文中原句来具体
阐释。(4分)
“兼容四季”
“自己的个性”
四、火眼金睛
4 / 6
找出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向江面的冷雾撤下园园的网。
(2)轻轻摇着归舶的小浆。
(3)草野在悉蟀声中更辽阔了。
(4)溪水因枯竭见石更清冽了。
下列关于课文的理解正确吗?如果不正确请改正。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秋天游戏在渔船上”“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
里”三句互相对比,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诗人笔下秋天的沉
积,荒凉的特点。
五、学习预报
预习《古代诗歌五首》
熟读课文。
搜集关于课文的背景资料。
参考答案:
基础训练:
1.(1)丁丁(zhēng zhēng) (2)肥硕( shuò ) (3)鳊鱼
( biān )
(4)乌桕( jiù ) (5)栖息( qī ) (6)寥阔( li
áo )
(7)枯涸( hé ) (8)清冽( liè ) (9)芦篷( p
éng )
(10)梦寐( mèi )
5 / 6
何其芳,诗人、评论家,《预言》,秋天,热爱与赞美。
3.(1)饱食;用拟人的手法写丰收之景。
(2)栖息;停留,休息。
(3)游戏;虚实相生,写出了秋天的活泼和渔人收获的喜悦。
(4)梦寐;睡梦。
4.(1)对秋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拓展阅读
1.秋天美好景物 热爱秋天、赞美秋天 2.(1)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
天悄悄地、不知不觉来到的情状。(2)形象地写出雁儿南飞时的思乡之情。
3.不能。从内容上看,“霜花”落下就不动了,故形成的过程用“走进”表
示;“秋向深处走去”是指秋意一天天浓起来,用“走去”可准确地写出发
展变化的情态。 4.九月的初秋,仍有着夏天的余韵;(秋略);秋向深处走
去,奏响了冬的序曲;然而春天也派来了使者。它深沉中透露着成熟,冷
峻中洋溢着热情。:
火眼金睛:
1.(1)“撤”改为“撒”,“园园”改为“圆圆”。
(2)“舶”改为“泊”,“浆”改为“桨”。
(3)“悉”改为“蟋”,“辽”改为“寥”。
(4)“竭”改为“涸”,“冽”改为“洌”。
2.“秋天栖息在农家里”“秋天游戏在渔船上”“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
眼里”三句互相呼应,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诗人笔下秋天的
宁静、悠远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