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采方案设计
优化矿石开采方案及技术路线设计

优化矿石开采方案及技术路线设计矿石开采作为重要的资源开发领域,对于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优化矿石开采方案及技术路线的设计,以提高开采效率、减少环境影响和降低开采成本。
一、现状分析首先,对目前矿石开采方案及技术路线的现状进行分析,包括采矿设计、采矿方法、设备选择等方面的问题。
从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两个角度出发,分析现有方案的不足之处,为后续的优化提供依据。
二、优化目标明确优化目标,即提高开采效率、减少环境影响和降低开采成本。
通过优化矿石开采方案及技术路线的设计,达到以上目标,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
三、优化策略1. 采矿设计优化根据矿石蕴藏量、品位、工艺流程等因素,合理确定开采规模和采矿期限。
结合现有技术水平和设备条件,采用合理的采矿方法和矿石开采布局,降低资源浪费和矿石损失,并保证矿石开采安全。
2. 采矿方法改进针对现有采矿方法的不足,如传统露天开采的环境破坏和地下开采的安全隐患等,在技术路线设计中引入新的采矿方法,如深孔爆破、矿山水域开采、高压水射流开采等。
这些新方法可以提高开采效率、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3. 设备技术升级鉴于矿石开采所需的设备和工艺装备的关键性,应加强技术改进和升级。
例如,在矿石开采过程中应用现代化的控制系统,提高设备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减少人力投入和操作错误,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4. 环境保护措施完善矿石开采对地表环境造成的破坏是一大问题,因此在技术路线设计中应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例如,采用封闭式采矿工艺,控制尘埃和废水的排放;合理处理矿石粉尘和废弃物,实施矿山生态修复等。
四、实施计划根据优化策略的要求,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
包括优化方案的研究和设计、技术改进的实施和推广、环境保护措施的建立和落实等。
同时,要考虑到人力和物力的配备情况,明确实施计划的时间表和责任人。
五、效果评价在实施过程中,建立有效的监测和评估体系,对优化方案的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和反馈。
铁矿石场开采方案设计

铁矿石场开采方案设计1. 背景本文档旨在设计一个铁矿石场的开采方案,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最大化开采效益。
2. 方案设计2.1. 场地选择首先, 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场地用于铁矿石的开采。
选择的场地应具备以下条件:- 铁矿石储量丰富;- 地理位置便捷,便于运输;- 周边环境适宜开采活动。
2.2. 矿石开采流程铁矿石的开采流程应考虑以下环节:1. 前期勘探:通过地质勘探确定矿石的分布和储量情况,选择最佳的开采点位。
2. 爆破与采掘:采用合适的爆破技术,将矿石露出地表,并使用挖掘设备进行采掘。
3. 矿石处理:对采掘得到的矿石进行破碎、筛选、浮选等处理,分离出目标产品。
4. 运输与储存:将目标产品运输至加工厂或储存设施,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2.3. 环境保护措施在矿石开采过程中,应采取一系列环境保护措施,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包括但不限于:- 控制爆破噪音和颗粒物扩散;- 合理处理采掘废弃物和废水,避免对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 设立绿化带,恢复采矿区的植被。
3. 风险评估在铁矿石开采方案设计中,应综合考虑一系列风险,并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以确保工作安全和减少项目风险。
常见的风险包括:- 地质灾害(如滑坡、地面塌陷);- 爆破操作风险;- 设备故障和事故。
4. 成本估算在方案设计过程中,应对方案实施所需的成本进行估算和控制。
成本包括但不限于:- 场地选址和租赁费用;- 勘探、爆破、采掘、处理设备的购置和维护费用;- 人员工资和培训费用;- 环境保护设施和措施的投资。
5. 时间计划在方案设计中,需要考虑项目的时间计划,确保按时完成各项工作,并尽早实现生产效益。
6. 结论本文档基于铁矿石场开采的需求,设计了一个综合考虑场地选择、开采流程、环境保护、风险评估、成本估算和时间计划的方案。
这个方案旨在为客户提供一个高效、安全和可持续的铁矿石开采解决方案。
煤炭开采设计方案

煤炭开采设计方案
1. 概述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种可行的煤炭开采设计方案,以满足开采过程中的安全性、效率和环境保护要求。
2. 设计方案
2.1 开采方式
本设计方案采用露天开采方式进行煤炭开采。
这种方法具有较高的产能和经济性,并且可以更好地控制开采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2.2 开采设备
为了提高开采效率,我们建议使用大型矿用卡车进行煤炭的运输。
这些卡车具有较大的载重量和强大的动力,可以有效地运输煤炭到指定地点。
2.3 安全措施
在煤炭开采过程中,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来确保工人的安全:
- 提供必要的安全培训,包括矿井安全、设备操作和急救知识。
- 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如安全帽、防护眼镜和防护服。
- 建立严格的工作规程,包括禁止酒精和药物的使用。
- 定期进行安全巡检,确保设备和工作场所符合安全标准。
2.4 环境保护
煤炭开采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为了最大程度减少这种影响,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 减少土地破坏,尽量保留原有植被和生态系统。
- 高效利用水资源,减少水的浪费和污染。
- 定期监测煤炭开采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并及时采取必要的措
施进行修复和保护。
3. 结论
本文档提供了一个简要的煤炭开采设计方案,涵盖了开采方式、设备、安全措施和环境保护等方面。
这个方案可以作为一个参考,
帮助您制定出一套适合您项目需求的煤炭开采方案。
矿山开采计划书

矿山开采计划书目录:一、矿山开采计划书概述二、矿山资源调查及评估三、矿山开采技术方案四、环境保护措施五、矿山安全管理六、成本和收益分析七、集团合作与社会责任一、矿山开采计划书概述矿山开采计划书是指针对矿山资源的开采活动进行规划和设计的文件,旨在达到有效利用矿产资源、保护环境、确保安全生产的目的。
在矿山开采计划书中,需要包括矿山的地质概况、规模、产量预测等内容。
二、矿山资源调查及评估在编写矿山开采计划书时,必须对目标矿山的资源进行全面调查和评估。
这涉及到矿石储量、质量、品位等方面的认真核实和分析,以便确定合理的开采方案。
三、矿山开采技术方案矿山开采技术是矿山开采计划书中的核心内容,包括采矿方法、采矿工艺、选矿流程等。
在选择开采技术方案时,需要考虑矿山地质条件、资源特性以及经济效益等因素。
四、环境保护措施矿山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矿渣和废水,为了保护周围环境,必须制定严格的环保措施。
这包括废水处理、废渣处理、植被恢复等方面的规定。
五、矿山安全管理矿山开采是高风险的行业,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矿山开采计划书中必须包括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六、成本和收益分析开采矿山需要耗费大量成本,因此需要进行成本和收益的全面分析。
这包括投资金额、运营费用、预期收益等方面的考虑,以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七、集团合作与社会责任矿山开采计划书还需要考虑集团合作与社会责任。
合作伙伴的选择、社会公益事业的支持等都是企业在开采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体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
以上是矿山开采计划书的主要内容,通过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开采计划,对于矿山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煤矿开采方案设计

煤矿开采方案设计方案设计- 1 -目录第一章、总论 ................................................ ................................................... ........... - 1 -第一节项目背景 ................................................ ................................................... ............................. - 1 - 第二节项目概况 ................................................ ................................................... ............................. - 2 - 第三节问题与建议................................................. ................................................... ......................... - 4 -第二章、矿井建设条件 .............................................................................................. - 5 -第一节概况 ................................................ ................................................... ..................................... - 5 - 第二节外部建设条件................................................. ................................................... ..................... - 7 - 第三节资源条件 ................................................ ................................................... ............................. - 9 - 第四节市场条件 ................................................ ................................................... ........................... - 17 - 第五节建设条件综合评价 ................................................ ................................................... ............ - 17 -第三章、建设规模与服务年限 ................................................ ................................ - 19 -第一节矿界范围与资源/储量 ................................................ ................................................... ...... - 19 - 第二节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 ........................................... - 20 - 第四章、整合及变更前煤矿生产状况 ................................................ .................... - 22 -第一节整合前煤矿生产状况 ................................................ ................................................... ...... - 22 - 第二节变更前煤矿建设状况 ................................................ ................................................... ...... - 22 -第五章、井田开拓与开采 ................................................ ........................................ - 24 -第一节开采现状 ................................................ .............................................................................. - 24 - 第二节井田开拓 ................................................ ................................................... ........................... - 24 - 第三节井下开采 ................................................ ................................................... ............................... 39 第四节井下运输 ................................................ ................................................... ........................... - 43 -第六章、矿井通风与安全 ................................................ ........................................ - 46 -第一节概况 ................................................ ................................................... ................................... - 46 - 第二节矿井通风 ................................................ ................................................... ........................... - 48 - 第三节矿井灾害预防.................................................................... - 59 -第七章、矿井主要设备 ................................................ ............................................ - 99 - 第一节主斜井提升设备 ................................................ ................................................... ................ - 99 - 第二节运输上山提升设备 ................................................ ................................................... .......... - 106 - 第三节通风设备 ................................................ ................................................... ......................... - 113 - 第四节排水设备 ................................................ ................................................... ......................... - 116 - 第五节压风设备 ................................................ ................................................... ......................... - 118 - 第六节瓦斯抽放设备.................................................................. - 121 -第八章、地面设施 ................................................ .................................................. - 122 -第一节地面生产系统................................................. ................................................... ................. - 122 - 第二节地面运输 ................................................ ................................................... ......................... - 122 -- 1 -第三节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 ................................................ ................................................... ............. - 123 -第四节矿井供配电................................................. ................................................... ..................... - 127 - 第五节监控、通信及计算机管理 ................................................ ................................................. - 127 - 第六节给排水 ................................................ ................................................... ............................. - 139 - 第七节采暖通风与空调 ................................................ ................................................... .............. - 142 - 第八节地面建筑 ................................................ ................................................... ......................... - 144 -第九章、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 ................................................ .............................. - 147 -第一节环境现状 ................................................ ................................................... ......................... - 147 - 第二节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执行标准 ................................................ ......................................... - 148 - 第三节项目建设和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 ......................................... - 149 - 第四节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措施 ................................................ ................................................. - 151 - 第五节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投资 ................................................ ................................................. - 156 - 第六节环境影响评价................................................. ................................................... ................. - 156 -第十章、矿井节能减排 ................................................ .......................................... - 158 -第一节概述 ................................................ ................................................... ............................. - 158 - 第二节井下开采节能................................................. ................................................... ................. - 158 - 第三节地面建筑节能................................................. ................................................... ................. - 159 - 第四节矿井供电节能................................................. ................................................... ................. - 159 - 第五节机械设备节能................................................. ................................................... ................. - 160 - 第六节给排水、暖通及环保节能 ................................................ ................................................. - 160 -第十一章、项目实施计划 ................................................ ...................................... - 161 -第一节建井工期 ................................................ ............................................................................ - 161 - 第二节产量递增计划................................................. ................................................... ................. - 162 -第十二章、技术经济 ................................................ .............................................. - 164 -第一节组织机构 ................................................ ................................................... ......................... - 164 - 第二节人力资源配置................................................. ................................................... ................. - 164 - 第三节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 ................................................... ...... - 166 - 第四节财务评价 ................................................ ................................................... ......................... - 167 -附件:1、某族某族自治县某煤矿设计委托书;2、贵州省国土资源厅20XX年颁发的某族某族自治县某煤矿《采矿许可证》,证号为520XX00830635;3、贵州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贵州煤矿安全监察局、贵州省煤炭管理局文件—关于加强煤矿建设项目煤与瓦斯突出防治工作的意见;4、贵州省人民政府文件:黔府函[20XX]204号:《省人民政府关于遵义市汇川区等十二县煤矿变更和调整布局方案的批复》;5、某族某族自治县某煤矿与某族某族自治县电力有限公司所签订“煤矿双电源安全- 2 -供用电协议书”;6、某族某族自治县某煤矿与遵义市应急救援大队20XX 年10月签定的《遵义市矿山救援技术服务协议》。
采区方案设计

采区方案设计引言采区方案设计是采矿工程中的关键环节,它直接关系到矿区的开发效率、成本控制以及安全生产。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采区方案设计的范文,以供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设计目标提高开采效率:设计合理的采区布局,提高资源的开采效率。
降低开采成本:优化采区设计,减少不必要的开采成本。
保障作业安全:确保采区设计符合安全标准,预防事故发生。
环境保护:在采区设计中考虑环境保护措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设计原则技术可行性:设计方案应基于当前的采矿技术水平。
经济合理性:设计方案应考虑经济效益,避免过度投资。
安全优先:设计方案应严格遵守安全生产法规,保障作业安全。
环境保护:设计方案应考虑对环境的影响,采取必要的环保措施。
设计内容资源评估地质勘探:对矿区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探,了解矿体的分布、品位等。
资源量估算:根据勘探数据,估算矿区的资源量。
开采方法选择露天开采:适用于矿体埋藏浅、规模大的矿区。
地下开采:适用于矿体埋藏深、品位高的矿区。
采区布局采区划分:根据矿体的分布,合理划分采区。
道路规划:规划矿区内部的运输道路,确保运输效率。
设备选型开采设备:根据开采方法和矿体特性,选择合适的开采设备。
运输设备:根据矿石产量和运输距离,选择合适的运输设备。
安全设计安全防护:设计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如支护、通风等。
应急预案:制定应急预案,应对可能的安全事故。
环保设计废弃物处理:设计废弃物的收集、存储和处理方案。
生态修复:制定矿区生态修复计划,减少开采对环境的影响。
设计流程需求分析:分析矿区的开发需求,明确设计目标。
方案设计:根据需求分析,进行采区方案设计。
方案评估:对设计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和安全评估。
方案优化:根据评估结果,对方案进行优化。
方案实施:将最终的设计方案付诸实施。
风险管理技术风险:评估设计方案的技术可行性,避免技术风险。
市场风险:考虑市场变化对矿区开发的影响,制定应对措施。
环境风险:评估设计方案对环境的影响,采取必要的环保措施。
矿山开采设计方案(二)

矿山开采设计方案(二)矿山开采设计方案1. 概述该方案旨在提供一种高效、安全的矿山开采设计方案,以确保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2. 目标•最大化矿产资源的开采量•最小化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提高矿工安全和劳动条件3. 设计要点地质勘探•利用先进的地质勘探技术,对矿区进行详尽的地质调查和勘探•精确划定矿区地质结构、矿床分布等关键信息,指导后续开采设计开采方案制定•根据地质调查结果,制定合理的开采方案,考虑以下因素:–矿床类型和形态–采矿方法和工艺–岩石和矿石力学性质–矿山水文地质条件–环境保护和安全要求设备选型和布局•根据开采方案,选择适当的采矿设备和工具•对矿山进行合理布局,确保设备的效率和安全性环境保护措施•制定相应的环境管理计划,确保开采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合理处理尾矿、废石和废水,减少环境污染风险安全管理和培训•设立专门的安全团队,负责矿山安全管理•按规定要求进行矿工的安全培训和技能培训,提高矿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定期进行安全巡检和隐患排查,确保矿山安全运营现场监测和数据分析•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利用现代化监测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及时调整开采策略,确保开采效率和安全性4. 实施计划前期准备•进行详细的矿山地质勘探和调查,获取准确的地质数据和矿床信息•制定开采方案和环境保护计划设备采购和布置•根据开采方案,选购合适的采矿设备和工具•合理布局矿山设备,确保安全生产和高效运行开采和运营•按照制定的开采方案,开始矿山开采作业•实施环境保护措施,确保矿山运营过程中对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和规范,确保矿工的生命安全和劳动安全•加强安全培训和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监测和调整•配备现代化监测设备,对矿山开采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及时调整开采策略和环境保护措施5. 结论通过科学合理的矿山开采设计方案,可以实现最大化矿产资源的开采量,同时最小化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并提高矿工的安全和劳动条件。
矿山开采设计方案

矿山开采设计方案
矿山开采设计方案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1. 矿山类型和地质环境:首先要确定矿山类型,如露天矿、地下矿等,同时要对地质环境进行综合评估,包括矿石储量和品位、岩石力学性质、水文地质条件等。
根据这些信息,确定开采方式和工艺流程等。
2. 开采方案:根据矿山类型和地质环境,确定最合适的开采方案,包括采矿方法、采矿设备和工艺流程等。
这些方案应能够确保高效、安全地开采矿石,并最大限度地利用矿石资源。
3. 开采设备和工艺流程:根据开采方案,选择合适的采矿设备,如钻机、爆破设备、矿用车辆等,同时设计相应的工艺流程,包括矿石的破碎、磨矿、选矿等过程。
这些设备和工艺流程应能够提高矿石的回收率和品位,同时保证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4. 选址和布局:对于露天矿来说,选址和布局是非常重要的。
要考虑矿山的周围环境,包括交通、水源和环境保护等因素,同时要合理布局,以便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5. 环境保护措施:在矿山开采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措施,包括土地复垦、水污染治理、粉尘控制等。
这些措施是为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总之,矿山开采设计方案是一个综合考虑矿山类型、地质环境、
采矿设备和工艺流程等因素的过程,旨在实现高效、安全地开采矿石,并保护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
华坪县焱光实业有限公司油米塘煤矿位于华坪县石龙坝乡德茂村,华坪县城100°方向,平距约12km,行政区划归石龙坝乡德茂村管辖。
矿山中心点地理坐标:
东经101°20′50″,北纬26°37′04″。
矿山有3.0公里的弹石公路与格里坪—华坪公路(310省道)连接,距华坪县城17km,距格里坪火车站45km。
交通运输较为方便。
华坪县焱光实业有限公司油米塘煤矿始建于1997年1月,2002年8月投产,煤矿属于六证齐全矿井,现开采矿区范围内的C1煤层,煤矿采矿许可证证号为:5300000530426,核准开采面积2.0847平方公里,矿井设计生产能力9万吨/年,矿山保有资源储量:C1煤层290.34万吨。
C2煤层34.9万吨。
合计储量:325.24万吨。
经计算可采储量为:C1煤层249.4万吨,C2煤层28.2万吨。
华坪县焱光实业有限公司油米塘煤矿,开采河东腊石沟矿区的煤层,目前生产采区为C1煤层的一采区,一个工作面生产,实际生产能力与设计生产能力相差较大,为适应国家对煤炭产业政策的调整,搞好运输、通风、安全生产,需对C1煤层一采区进行开采设计,达到矿井设计生产能力。
因此委托我室对华坪县焱光公司油米塘煤矿进行采区开采
设计。
一、设计依据
1、云南省地质局第八地质队1970年7月提供的《华坪煤田腊石沟矿区详细勘探地质报告》。
2、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局六0一大队2005年10月提交的《华坪县焱光公司油米塘煤矿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3、四川省煤炭设计研究院2005年11月提交的《华坪县焱光公司油米塘煤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4、华坪县焱光公司油米塘煤矿通风技术改造申请。
5、设计委托书。
二、设计指导思想
(一)严格遵循国家产业政策和有关《规范》、《规定》、《规程》、《标准》;
(二)在满足安全要求和保证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尽量简化系统,减少工程量,力求做到简单实用,以降低初期投资、节约生产成本和便于管理;
(三)地面工程紧凑布置,力争少占地和少占良田好地,尽量减轻对环境的破坏。
(四)采用选用适用的采掘工艺技术和装备,力争设计系统达到安全、高效、经济效益好的目的。
(五)系统设计尽量做到少留永久煤柱和提高矿井回采率,争取资源回收量的最大化。
三、设计的主要特点
(一)根据煤层赋存情况和矿井开采现状,本设计尽量利用已有的地面设施。
本设计采用平硐-斜井开拓,双上山布置。
矿井通风方式为抽出式机械通风,风井为斜井。
主井作为混合运输井,担负出煤、出矸、行人、运送设备材料,铺设缆线、排水管道。
沿煤层布置运输巷。
(二)本设计仅划分为二个采区,采用上山进行开采。
(三)采煤方法采用走向长壁单翼工作面采煤法,工作面及运输顺槽采用刮板输送机运输。
上山采用胶带输送机运输,主平硐井使用机车运输,副井使用绞车提升。
(四)本设计井下供电方式采用10kv高压下井,在采区变电硐室降为660V供至采区各用电点,煤电钻用综保127V 供电,井下低压漏电保护采用BJJ3和BJJ4组合构成的选择性漏电保护系统,井下供电为中性点不接地系统。
地面供电采用380V三相四线制供电,地面供电为中性点接地系统。
(五)设计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为:
设计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为:全员工效1.34吨/人,全矿在籍职工人数204人,井巷工程投资330.38万元,原煤单位成本90.07元/吨。
华坪县焱光实业有限公司油米塘煤矿
一采区开采方案设计
一、设计原因:
油米塘煤矿开采C1煤层,一采区位于该矿井6号至7号勘探线范围内,S7向斜和B7背斜南北贯穿采区西翼。
矿井有一个回采工作面生产,全部都在掘进准备中,目前生产采区为C1煤层的一采区,实际生产能力与设计生产能力相差较大,为适应国家对煤炭产业政策的调整,搞好运输、通风、安全生产,需对C1煤层一采区进行开采设计,达到矿井设计生产能力。
二、采区位置
C1煤层一采区位于矿井的西翼,采区水平标高根据C1煤层实测资料为+1210m~+1286m水平之间。
三、采区范围及储量
采区西块段走向平均走向长650m,倾斜长480 m,采区东块段走向长300 m,倾斜长500m,采区西块段走向长350 m,倾斜长450m,煤层倾角10~120,平均110,开采面积0.36km2,采区内C1煤层总资源储量442kt,可采储量380kt。
C1煤层一采区储量表
四、采区地质
本矿区含煤系的基底均为中泥盆系白云质石灰岩。
矿区内及其附近进出露有:下寒武系、中泥盆系、上三送系、第三系及第四系地层、煤层赋存于三送系大箐层中,大箐层广泛分布于渡口—华坪及其外围地区、岩石粒度较细、厚度较小、含保性差、分布面积大,大箐层总厚约800-1000m,本矿区出露中,下部约为500m,从岩性垂直度化规律,出露煤层分四层(T3t-1-T3t-4)自上而下。
第二层(T3t-2)-全层厚60—90m,含煤C1、C2、C3、C4四大层、在F3以下,较细的细粉岩石占主要,常含6-10个分煤层,纯煤稍厚;较粗的中一粗砂岩占主要,含煤性变差,在本层顶部的C2煤层中,有两层1-3公分的黑色高岭岩夹矸。
大箐层中,T3t-1-T3t-3含煤厂大层,每一大层由几个分层组成,其中,可采煤层C5、C2、C1。
C1煤层:赋存于大箐组第一亚段(T3dq11)的中部,本区地表未见出露。
结构简单,属稳定煤层,厚度0.7l~1.88m,平均
厚度1.05m,含夹矸1—3层,厚度0.04—0. 30m.平均厚度0.25m,夹矸岩性为泥质粉砂岩和炭泥岩。
煤层顶板岩性为深灰色薄层状炭质泥岩,之上为灰色中厚层状粉砂岩,底板岩性为深灰色薄层泥质粉砂岩、粉砂岩,之下为中、粗砂岩。
煤层产状平缓规则,倾向约170—210倾角100~150。
五、采区巷道布置
1、巷道布置方案
一采区通风系统已形成,现有一采区东翼101一个回采工作面生产,在采区西翼上部距总回风巷110米开掘102回采工作面运输巷,掘进到距放马岗斜井留设20米煤柱沿煤层上山倾向开掘开切眼,与上部的总回风巷贯通,形成102回采工作面的通风系统,在距102运输巷留设15m煤柱向东沿煤层开掘102工作面机巷,贯通采区上山运输巷,并开掘不少于两个以上的联络巷与运输巷联通(详见布置图);在开切眼上部与距总回风平巷留设15m煤柱向东沿煤层开掘102工作面回风巷,并开掘不少于两个的联络巷与运输巷联通,形成斜长80米的102回采工作面接替101回采工作面生产。
在采区东翼101回采工作面下部布置103回采工作面接替102回采工作面生产。
2、区段划分及开采顺序
C1煤层采区位于矿井的西翼,采区水平标高根据C1煤层实测资料,为+1210m~+1286m水平之间,煤层倾角
10~120,平均110,以采区上山运输巷分为东西两个块段,可先开采西块段或东块段,或两个块段一起采。
西块段内沿倾向划分成五个区段,区段斜长80~90m,先采上区段后采下区段,即区段下行;东块段内沿倾斜向划分成六个区段,区段斜长80~90m,先采上区工程后采下区段,即区段下行。
a)采区尺寸
C1煤层,位于该矿井6号线8号线范围内,S7向斜和B7背斜南北贯穿采区西翼。
沿倾向上至1286m标高,下至1210m 标高,采区平均走向长1000m,倾斜长490m,平均煤厚1.05米,面积490000m2, 平均煤厚1.05米,可采储量69.45万吨,采区共划分为11个正规工作面,每个工作面斜长80~90m。
b)采区保护煤柱的留设
采区放马岗井最近留设15m的保安煤柱,采区各上、下山保护煤柱15m,F3断层留设15m,各区段间留设15m。
c)巷道断面和支护方式:
根据采区煤层围岩条件和各类巷道用途,服务时间,并参照已采过的C1煤层的实际生产经验,确定服务时间较长的采区上、下山采用梯形断面,采用工字钢、或金属可缩性支架支护,采煤工作面进、回巷采用梯形断面,木棚支护,开切眼采用矩形断面,木支护。
运输平巷,轨道上山,回风上
山,净4.5m2,断面5.5 m2,采用金属棚支护,进回风巷采用木棚支护,净4.3m2,断面5.3m2。
表一西块段井巷工程量
表二西块段井巷工程量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1、矿井采区投产后,应加强生产地质工作,进一步摸清地质规律,并根据此规律探索更适合本矿井的采区巷道布置方式及采煤方法。
2、在实际施工中应根据遇到的地质情况及时调整施工方案,并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如需要修改设计时,应及时会同设计、施工单位研究决定修改事项。
华坪县焱光实业有限公司油米塘煤矿一采区开采方案设计
云南省地方煤矿安全服务中心华坪分中心
2009年8月
目录
前言 (1)
一、设计原因 (4)
二、采区位置 (4)
三、采区范围及储量 (4)
四、采区地质 (5)
五、采区巷道布置 (6)
1、巷道布置方案 (6)
2、区段划分及开采顺序 (6)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