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控制柜的布线要求

电气控制柜的布线要求
电气控制柜的布线要求

电气控制柜在进入90年代后,尤其在近几年来发展飞快,新产品日新月异层出不穷。产品不光在性能、结构等各方面有了巨大的进步,其在外观上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正在向家具化、装饰化的方向发展。二次回路是任何电气设备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次回路的电气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到整台电气控制柜的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时,其二次元件的装配、标号,导线的选择、铺设以及排列组合等项目,构成二次回路布线工艺的重要内容。电气控制柜布线工艺水平的高低将对产品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过去企业只注重产品的结构性设计及电气性能的改进,而忽视了二次布线工作,造成了二次回路布线工艺落后,方法陈旧。在新的形势下,原来的二次布线工艺已远不能适应新产品开发以及市场发展的需要。因此,南京康卓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慢慢摒弃了不能适应行业发展的老技术、老产品,采用了新工艺、新技术,使用合适的新型电气附件,来保证产品的质量,向市场供应优质的电气控制设备。

电气控制柜的布线要求:

1、按电气原理图施工、连线正确。

2、二次线的连接(包括螺栓连接、插接、焊接等)均应牢固可靠,线束应横平竖直,配置坚牢,层次分明,整齐美观。同一合同同一型号规格的控制柜元件安装位置及布线方式应一致。

3、采用线束布线时固定线束应横平竖直布置并应捆扎和固定,捆扎间距不宜大于100mm,水平线束固定间距不宜大于300mm,垂直线束固定间距不宜大于400mm。

4、同一列器件的线号读向尽量保持一致。惯例为从左到右,从下到上,从内到外。

5、二次线截面积要求:

单股导线不小于1.5mm2

多股导线不小于1.0mm2

弱电回路不小于0.5mm2

电流回路不小于2.5mm2

保护接地线不小于2.5mm2

6、所有二次回路连接导线中间不应有接头,连接头只能位于器件的接线端子或接线端子排上。

7、每个电器元件的接点最多允许接 2 根线。每个端子的接线点一般不宜接二根导线,特殊情况时如果必须接两根导线,则连接必须可靠。

8、二次线应远离飞弧元件,并不得防碍电器的操作。

9、电流表与分流器的连线之间不得经过端子,其线长不得超过3 米。

10、电流回路宜经过试验端子接至测量仪表。

11、多股导线端部应加冷压端头接线。弱电回路中截面面积小于1m㎡的单股导线应采用锡焊或其它合适的方式接线。

12、二次线不得从母线相间穿过。

13、回拉式弹簧端子的联接:

1)硬导线的剥线长度: 10 mm左右;

2)软导线应套上线鼻子压紧后后再插到端子,注意铜线芯不要露出线鼻子且要压实; 3)导线插入端子口中,直到感觉到导线已插到底部,上部不能露铜。

14、屏蔽电缆的连接

拧紧屏蔽线至约15 mm 长为上;

用线鼻子把导线与屏蔽压在一起;

压过的线回折在绝缘导线外层上;

屏蔽线采用单端接地。

15、用热缩管固定导线连接的部分。

电气控制柜设计的一般原则

1、基本思路 电气控制柜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一种逻辑思维,只要符合逻辑控制规律、能保证电气安全及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就可以说是一种好的设计。但为了满足电气控制设备的制造和使用要求,必须进行合理的电气控制工艺设计。这些设计包括电气控制柜的结构设计、电气控制柜总体配置图、总接线图设计及各部分的电器装配图与接线图设计,同时还要有部分的元件目录、进出线号及主要材料清单等技术资料。 2、电气控制柜总体配置设计 电气控制柜总体配置设计任务是根据电气原理图的工作原理与控制要求,先将控制系统划分为几个组成部分(这些组成部分均称作部件),再根据电气控制柜的复杂程度,把每一部件划成若干组件,然后再根据电气原理图的接线关系整理出各部分的进出线号,并调整它们之间的连接方式。总体配置设计是以电气系统的总装配图与总接线图形式来表达的,图中应以示意形式反映出各部分主要组件的位置及各部分接线关系、走线方式及使用的行线槽、管线等。 电气控制柜总装配图、接线图(根据需要可以分开,也可并在一起)是进行分部设计和协调各部分组成为一个完整系统的依据。总体设计要使整个电气控制系统集中、紧凑,同时在空间允许条件下,把发热元件,噪声振动大的电气部件,尽量放在离其它元件较远的地方或隔离起来;对于多工位的大型设备,还应考虑两地操作的方便性;控制柜的总电源开关、紧急停止控制开关应安放在方便而明显的位置。 总体配置设计得合理与否关系到电气控制系统的制造、装配质量,更将影响到电气控制系统性能的实现及其工作的可靠性、操作、调试、维护等工作的方便及质量。 电气控制柜组件的划分

由于各种电器元件安装位置不同,在构成一个完整的电气控制系统时,就必须划分组件。划分组件的原则是: 1、把功能类似的元件组合在一起; 2、尽可能减少组件之间的连线数量,同时把接线关系密切的控制电器置于同一组件中; 3、让强弱电控制器分离,以减少干扰; 4、为力求整齐美观,可把外形尺寸、重量相近的电器组合在一起; 5、为了电气控制系统便于检查与调试,把需经常调节、维护和易损元件组合在一起。 在划分电气控制柜组件的同时要解决组件之间、电气箱之间以及电气箱与被控制装置之间的连线方式:电气控制柜各部分及组件之间的接线方式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1、开关电器、控制板的进出线一般采用接线端头或接线鼻子连接,这可按电流大小及进出线数选用不同规格的接线端头或接线鼻子; 2、电气柜、控制柜、柜(台)之间以及它们与被控制设备之间,采用接线端子排或工业联接器连接; 3、弱电控制组件、印制电路板组件之间应采用各种类型的标准接插件连接; 4、电气柜、控制柜、柜(台)内的元件之间的连接,可以借用元件本身的接线端子直接连接;过渡连接线应采用端子排过渡连接,端头应采用相应规格的接线端子处理。 3、电器元件布置图的设计与绘制 电气元件布置图是某些电器元件按一定原则的组合。电器元件布置图的设计依据是部件原理图、组件的划分情况等。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同一组件中电器元件的布置应注意将体积大和较重的电器元件安装在电器板的下面,而发热元件应安装在电气控制柜的上部或后部,但热继电器宜放在其下部,因为热继电器的出

机柜布线规范

乐享 机柜布线规范 2012-11-15

目录

1基本思路 设计的基本思路是:要符合逻辑控制规律、能保证电气安全及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为了满足电气控制设备的制造和使用要求,必须进行合理的电气控制工艺设计。这些设计包括电气控制柜的结构设计、电气控制柜总体配置图、总接线图设计及各部分的电器装配图与接线图设计,同时还要有部分的元件目录、进出线号及主要材料清单等技术资料。接下来按照设计图对机柜进行布置及布线,最后对各线进行标识,贴设备安全标识。 2电气控制柜总体配置设计 电气控制柜总体配置设计任务是根据电气原理图的工作原理与控制要求,先将控制系统划分为几个组成部分(这些组成部分均称作部件),再根据电气控制柜的复杂程度,把每一部件划成若干组件,然后再根据电气原理图的接线关系整理出各部分的进出线号,并调整它们之间的连接方式。总体配置设计是以电气系统的总装配图与总接线图形式来表达的,图中应以示意形式反映出各部分主要组件的位置及各部分接线关系、走线方式及使用的行线槽、管线等。 电气控制柜总装配图、接线图(根据需要可以分开,也可并在一起)是进行分部设计和协调各部分组成为一个完整系统的依据。总体设计要使整个电气控制系统集中、紧凑,同时在空间允许条件下,把发热元件,噪声振动大的电气部件,尽量放在离其它元件较远的地方或隔离起来;对于多工位的大型设备,还应考虑两地操作的方便性;控制柜的总电源开关、紧急停止控制开关应安放在方便而明显的位置。总体配置设计得合理与否关系到电气控制系统的制造、装配质量,更将影响到电气控制系统性能的实现及其工作的可靠性、操作、调试、维护等工作的方便及质量。 2.1电气控制柜组件的划分 由于各种电器元件安装位置不同,在构成一个完整的电气控制系统时,就必须划分组件。划分组件的原则是: (1)把功能类似的元件组合在一起;

电气控制柜(箱)安装接线配线标准规范设计

电气控制柜(箱) 安装接线配线规范 2014年5月 设计文件名称 安装接线配线规范 文件代码 产品型号、名称电气控制柜(箱) 共12页

。 电气控制柜(箱)安装接线配线规范 1.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公司生产的各种低压电气控制柜(箱)、仪表盘及非标准电器产品的安装、接线、配线。 2.目的 规范电气控制柜(箱)的安装、接线、配线,提升产品品质。 3.参照标准 GB5226.1-2002/I E C 60204-1:2000 GB 14048.1-2006 GBT 14048.7-2006 GBT 14048.8-2006

4.电控柜(箱)电器元辅件安装规范 4.1.电控柜(箱)电器元器件安装规范: 4.1.1按产品电气原理图进行安装;根据电气原理图和电气元件清单领取元器件等各类材料。 4.1.2元器件和辅件的代用,须经技术部门同意,并办理代用手续后,方可用于装配。 4.1.3安装前仔细检查元器件是否完整无损,并经入厂检验合格,具有产品合格证和生产许可证的方可进行装配。装配过程中如果发现元器件有问题,凡能修复的应及时修复,不能修复的应更换新的元器件。 4.1.4元器件安装和布置必须考虑到安全可靠,操作方便,维修容易,牢固可靠,对称一致,整齐美观。 4.1.5装配元器件时,安装件应轻拿轻放,避免震动磕碰变形油漆脱落,所有电镀件的镀层(包括元件本身的电镀件和紧固件)不得有起皮、脱落、发黑、发霉及生锈等现象; 4.1.6仪表板、元件板安装,应先衬橡胶条,后上仪表板、元件板;装配板件时允许用木锤轻轻敲打,不允许用铁器猛击。 4.1.7一般大型器件应安装于条架或角钢上,小型器件应安装于座板或板条上。 4.1.8所有元件应按照其制造厂的安装条件(包括使用条件所需的飞弧距离,拆卸灭弧装置需要的空间等)进行安装,对于手动操作开关的安装必须保证开关的电弧对操作者不产生危险。

电气控制柜元件安装接线配线的规范(图解)模板

电气控制柜元件安装接线配线的规范(图解) 1 元器件安装 1.1 前提:所有元器件应按制造厂规定的安装条件进行安装。 适用条件 需要的灭弧距离 拆卸灭弧栅需要的空间等,对于手动开关的安装,必须保证开关的电弧对操作者不产生危险 1.2 组装前首先看明图纸及技术要求 1.3 检查产品型号、元器件型号、规格、数量等与图纸是否相符 1.4 检查元器件有无损坏 1.5 必须按图安装(如果有图) 1.6 元器件组装顺序应从板前视,由左至右,由上至下 1.7 同一型号产品应保证组装一致性 1.8 面板、门板上的元件中心线的高度应符合规定 元件名称安装高度(m) 指示仪表、指示灯0.6-2.0 电能计量仪表0.6-1.8 控制开关、按钮0.6-2.0 紧急操作件0.8-1.6 组装产品应符合以下条件: 操作方便。元器件在操作时,不应受到空间的防碍,不应有触及带电体的可能。

维修容易。能够较方便地更换元器件及维修连线。 各种电气元件和装置的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应符合4.4 条的规定。 保证一、二次线的安装距离。 1.9 组装所用紧固件及金属零部件均应有防护层,对螺钉过孔、边缘及表面的毛刺、尖锋应打磨平整后再涂敷导电膏。 1.10 对于螺栓的紧固应选择适当的工具,不得破坏紧固件的防护层,并注意相应的扭距。 1.11 主回路上面的元器件,一般电抗器,变压器需要接地,断路器不需要接地,下图中为电抗器接地。

1.12 对于发热元件(例如管形电阻、散热片等) 的安装应考虑其散热情况,安装距离应符合元件规定。额定功率为75W 及以上的管形电阻器应横装,不得垂直地面竖向安装。下图为错误接法

电气控制柜技术协议书

目录 1 总则 (3) 2 系统运行条件 (4)

3 采用标准 (4) 4 设备规范 (5) 5 卖方的工作范围和责任 (10) 6 油漆、包装、运输和储存 (11) 7 质保措施 (11) 1.总则 1.1本技术规范适用于,它提出了该系统设备及辅助系统的功能设计、结构、性能、安装和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1.2买方在本规范中提出了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规定所有的技术要求和适用的标准,卖方应提供一套满足本规范所列标准要求的高质量产品及其相应服务。对设备安装地点所在国家有关安全、环保等强制性标准,必须满足其要求。 1.3 卖方须执行本规范所列标准。有矛盾时,按较高标准执行。 1.4 本技术规范是电气控制柜订货合同的附件,与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在规范签订后,各方应按时交换资料,满足各方设计和制造进度的要求。 1.5卖方所供设备应按照有关法规、规范、标准等的要求,负责取得有关部门对其产品、文件、图纸的审查和批准。 卖方在进行认证过程中,为使认证工作进度满足交货进度,买方有权进行监督并提出合理的整改意见。卖方应安排足够有经验的人员来进行认证工作,确保能在资料正常审查所需时间内通过官方批准,因资料准备不充分、认证人员经验不足等卖方的原因而造成影响交货进度及工期,由卖方承担。 1.6除非得到买方的认可,卖方提供的设备、材料及零部件不应包含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1.7 如卖方未明确对本技术规范提出差异,则视为其供货产品完全满足本技术规范及供货范围的要求。 1.8卖方提供的资料数据单位全部采用国际单位制。 1.9未尽事宜,双方友好协商解决。

2.系统运行条件 2.1安装地点:室内布置。 2.2海拔≦1000m 2.3环境温度:最高气温+40℃ 最低气温-25℃ 2.4相对湿度:月平均相对湿度不大于90% 日平均相对湿度不大于95% 2.5抗地震烈度8度 3.采用标准 电气设备及总线接口应符合下列标准(但不限于下列标准): -IEC71 绝缘配合 -IEC185 电流互感器 -IEC186 电压互感器 -IEC439 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组件 -IEC529 外壳防护等级 -IEC51 直接动作指示模拟电气测量仪器及附件 -IEC113 电工技术图表 -IEC158 低压接触器 -IEC255 继电器 -IEC269 低压熔断器 -ISO1690 电气设备噪声传播的测定 -GB50171-9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4-9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 -IEC-61158 现场总线标准 -EN-50170 欧洲现场总线标准 -JB/T 10308.3-2001 中国行业标准

电气控制柜的布线工艺要求和常见问题

电气控制柜的布线工艺要求和常见问题01 电气控制的布线工艺要求 1、电气柜布线应横平竖直,配置坚牢,分布均匀,变换布线走向时应垂直布放。 2、二次回路线应远离飞弧元件,并不能影响其他电器元件的操作。 3、二次回路线不能从母线间穿过,线的连接布放均应牢固可靠,整洁美观。 4、二次回路连接线中间不应有接头,连接接头只能在元器件的接线端子上或接线端子排上。 5、硬导线的剥线长度不宜过长,约10 mm为宜,两线连接后应用热缩管固定导线的连接部分。 6、每个电器元件的接线端子上最多允许连接两根线,每节接线端子上的连接线一般只允许连接一根,如果必须连接两根导线,则连接处必须牢固可靠。 7、多导根线端连接应加冷压端头接线,截面面积小于1m㎡的单股弱电回路导线,应采用锡焊或其它合适的方式接线。

8、软导线应先套上线鼻子压紧后再插到端子里,铜线芯不要裸露在外面,且要压紧,导线与接线端子连接时,不能压坏绝缘层和导线露铜过长。 9、剥去绝缘层的导线两端都要套上编码套管,从一端接线端子到另外一端接线端子,必须用导线连接起来,且中间不能有接头。 10、布线时小心操作,不能损伤线芯和导线绝缘层。 11、导线与柜体金属有摩擦时,需加橡胶垫圈加以保护电缆。 12、安装配铜排时应戴手套,防止静电反应。 13、同一水平面的导线安装高度应一致,不能交叉。非交叉不可时,该根导线应在接线端子引出,水平架空穿过,必须走线合理。 14、导线连接在面板上时,应加塑料管或安装线槽,为防止锋利的边缘割伤导线绝缘层,电气柜出线部分必须加塑料护套。

注:铜母线载流量选择需查询有关资料,绝缘导线成束状在线槽布放时,或防护等级要求较高时,应适当考虑空间余量。 02 电气装配常见问题图解 案例一 电气装配存在的问题: 1、强电端子正在信号端子的下方,间距很小。 2、强电线与信号线平行敷设在同一线槽内。 3、柜体进线电缆没有电缆架抱箍固定,亦没有屏蔽接地。 4、柜体接地母排没有使用。 5、强弱电端子未做有效分隔。

电气控制柜的布线要求

电气控制柜在进入90年代后,尤其在近几年来发展飞快,新产品日新月异层出不穷。产品不光在性能、结构等各方面有了巨大的进步,其在外观上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正在向家具化、装饰化的方向发展。二次回路是任何电气设备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次回路的电气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到整台电气控制柜的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时,其二次元件的装配、标号,导线的选择、铺设以及排列组合等项目,构成二次回路布线工艺的重要内容。电气控制柜布线工艺水平的高低将对产品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过去企业只注重产品的结构性设计及电气性能的改进,而忽视了二次布线工作,造成了二次回路布线工艺落后,方法陈旧。在新的形势下,原来的二次布线工艺已远不能适应新产品开发以及市场发展的需要。因此,南京康卓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慢慢摒弃了不能适应行业发展的老技术、老产品,采用了新工艺、新技术,使用合适的新型电气附件,来保证产品的质量,向市场供应优质的电气控制设备。

电气控制柜的布线要求: 1、按电气原理图施工、连线正确。 2、二次线的连接(包括螺栓连接、插接、焊接等)均应牢固可靠,线束应横平竖直,配置坚牢,层次分明,整齐美观。同一合同同一型号规格的控制柜元件安装位置及布线方式应一致。 3、采用线束布线时固定线束应横平竖直布置并应捆扎和固定,捆扎间距不宜大于100mm,水平线束固定间距不宜大于300mm,垂直线束固定间距不宜大于400mm。 4、同一列器件的线号读向尽量保持一致。惯例为从左到右,从下到上,从内到外。 5、二次线截面积要求: 单股导线不小于1.5mm2 多股导线不小于1.0mm2 弱电回路不小于0.5mm2 电流回路不小于2.5mm2 保护接地线不小于2.5mm2 6、所有二次回路连接导线中间不应有接头,连接头只能位于器件的接线端子或接线端子排上。 7、每个电器元件的接点最多允许接 2 根线。每个端子的接线点一般不宜接二根导线,特殊情况时如果必须接两根导线,则连接必须可靠。 8、二次线应远离飞弧元件,并不得防碍电器的操作。 9、电流表与分流器的连线之间不得经过端子,其线长不得超过3 米。 10、电流回路宜经过试验端子接至测量仪表。 11、多股导线端部应加冷压端头接线。弱电回路中截面面积小于1m㎡的单股导线应采用锡焊或其它合适的方式接线。 12、二次线不得从母线相间穿过。 13、回拉式弹簧端子的联接: 1)硬导线的剥线长度: 10 mm左右; 2)软导线应套上线鼻子压紧后后再插到端子,注意铜线芯不要露出线鼻子且要压实; 3)导线插入端子口中,直到感觉到导线已插到底部,上部不能露铜。 14、屏蔽电缆的连接 拧紧屏蔽线至约15 mm 长为上; 用线鼻子把导线与屏蔽压在一起; 压过的线回折在绝缘导线外层上; 屏蔽线采用单端接地。 15、用热缩管固定导线连接的部分。

电气控制柜设计的5大基本原则

电气控制柜设计的5大基本原则 1、基本思路 电气控制柜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一种逻辑思维,只要符合逻辑控制规律、能保证电气安全及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就可以说是一种好的的设计。但为了满足电气控制设备的制造和使用要求,必须进行合理的电气控制工艺设计。这些设计包括电气控制柜的结构设计、电气控制柜总体配置图、总接线图设计及各部分的电器装配图与接线图设计,同时还要有部分的元件目录、进出线号及主要材料清单等技术资料。 2、电气控制柜总体配置设计 电气控制柜总体配置设计任务是根据电气原理图的工作原理与控制要求,先将控制系统划分为几个组成部分(这些组成部分均称作部件),再根据电气控制柜的复杂程度,把每一部件划成若干组件,然后再根据电气原理图的接线关系整理出各部分的进出线号,并调整它们之间的连接方式。总体配置设计是以电气系统的总装配图与总接线图形式来表达的,图中应以示意形式反映出各部分主要组件的位置及各部分接线关系、走线方式及使用的行线槽、管线等。 电气控制柜总装配图、接线图(根据需要可以分开,也可并在一起)是进行分部设计和协调各部分组成为一个完整系统的依据。总体设计要使整个电气控制系统集中、紧凑,同时在空间允许条件下,把发热元件,噪声振动大的电气部件,尽量放在离其它元件较远的地方或隔离起来;对于多工位的大型设备,还应考虑两地操作的方便性;控制柜的总电源开关、紧急停止控制开关应安放在方便而明显的位置。 总体配置设计得合理与否关系到电气控制系统的制造、装配质量,更将影响到电气控制系统性能的实现及其工作的可靠性、操作、调试、维护等工作的方便及质量。 2.1 电气控制柜组件的划分 由于各种电器元件安装位置不同,在构成一个完整的电气控制系统时,就必须划分组件。划分组件的原则是: (1)把功能类似的元件组合在一起; (2)尽可能减少组件之间的连线数量,同时把接线关系密切的控制电器置于同一组件中; (3)让强弱电控制器分离,以减少干扰; (4)为力求整齐美观,可把外形尺寸、重量相近的电器组合在一起; (5)为了电气控制系统便于检查与调试,把需经常调节、维护和易损元件组合在一起。 2.2 在划分电气控制柜组件的同时要解决组件之间、电气箱之间以及电气箱与被控制装置之间的连线方式:电气控制柜各部分及组件之间的接线方式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控制柜布线规范

控制柜控制设备布线规范 1. 控制柜型号的选择 目前用到的机柜是两种型号,一种是山东恒源石化PLC项目的网络机柜,尺寸为600*600*1900mm。一种是洛阳宏利PLC项目控制机柜,尺寸为800*600*2100mm。可以根据PLC点数的多少和其他元器件多少选择不同的机柜,我们一般选用800*600*2100 控制机柜。下面主要讨论控制机柜的布线规范,做一个统一的标准。 2. 主要电气元器件的功能与安装说明 元器件的布置 通常我们用到的原件大概为以下几种: 1、开关电源 2、小型断路器 3、PLC模块 4、安全栅 5、继电器 6、接线端子 7、导轨 8、线槽 9、导线 下面就以上原件的作用,型号,尺寸,布置方式做一下说明。 小型断路器 我们选用的断路器型号一般为DZ47系列,品牌主要有德力西和正泰。DZ47系列小型断路器是一种具有过载与短路双重保护的限流型高分断小型断路器,适用于交流50Hz/60Hz,额定工作电压230V / 400V,额定电流至63A及以下的电路中,作为线路过载和短路保护之用。

DZ 47 -63/□ 极数 壳架等级额定电流 设计代号 塑料外壳式断路器 按极数分类有: a、单极(1P)断路器 b、二极(2P)断路器 c、三极(3P)断路器 d、四极(4P)断路器 按额定电流分有: 6A、10A、16A、20A、25A、32A、40A、50A、63A。 额定工作电压: 单极为230V/400V,二极、三极、四极为400V。 我们一般选用二极断路器,但如果机柜空间小的时候,也可以考虑使用单极断路器,可以节省空间和成本。 小型断路器的尺寸: 断路器一般安装在控制柜正面第一行左侧,上下离线槽的距离为50mm。 开关电源:

控制柜布线规范

控制柜布线规范 控制柜布线工艺总体要求:控制柜一个合理的安装布线(走线)不仅能够使 控制柜内部美观更为重要的是可以为以后的检查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 一、线槽 1、保证主干线槽横平竖直; 2、布放过线槽时保证线槽间接缝要对齐,尽量避免布放斜向线槽; 3、线槽要布局合理、美观,布放按“目”字排列; 4、选用型号合适的线槽,可根据元器件的数量而定。 二、模块布置 1、同类型模块要布放在一起,左右、上下要排列整齐; 2、不同模块间布放要留有一定的间隔,以减少其相互间干扰,同时也是对各模块单元的划分; 3、不同种类的模块如高度或宽度不同,布放时在不影响其功能的前提下取两种模块的中线对齐; 4、模块布放安装时,应尽量将高度相同的部件放到一排,一是为了美观,二是为了布放线槽和接线时方便。 三、接线端子排 1、接线端子排一般排放在控制柜或控制台的最下方,如有接地铜条则接地铜条安装在最下方; 2、每排接线端子应有上下两条过线槽;(通常指信号线和控制线) 3、接线端子在所有线都接完之后要将空接线端子排上的螺丝拧紧,以免在运输过程中丢失; 4、接线端子在安装时应留有10%-15%的余量。 四、标号 1、同一线径的线,采用同线径的管状绝缘端子; 2、标号套管文字方向遵循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规则; 3、保持在一个控制柜中所有套管文字方向的一致性,即所有水平、垂直套管上文字的方向一致,这样一是方便查线,二是看起来比较规整; 4、在接完所有线之后要将同一单元内所有套管对齐。 五、线缆 1、信号线 ⑴线缆走向要横平竖直,两端必须将冷压头(又名插针)压上; ⑵线缆转向时避免打死折,最好圆滑一些。这样就避免了线缆外皮及内部铜芯的损伤。 ⑶前门板上设备的接线全部采用软线(BVR或RV型)连接,防止将线折断; ⑷不在线槽内的线用缠绕管将其缠起来,保证外面只能看到标号、接头部份; ⑸信号线和电缆线应尽量避免重叠,以免产生干扰。

电气控制柜的

题目:电气控制柜的设计 目录 一、设计任务书…………………………………………………… 二、开题报告…………………………………………………… 三、摘要、关键词………………………………………………… 四、正文(前言)………………………………………………… 1、常用电气控制线路设计………………………………………………… 2、配电柜的结构图………………………………………………………… 3、配电柜的面板控制图…………………………………………………… 5、电源柜电路图…………………………………………………………… 6、基本参数的选择………………………………………………………… 五、熔断器的选择原理………………………………………… 六、采取整改措施……………………………………………… 七、电源配电箱材料清单图…………………………………… 八、参考资料及文献…………………………………………… 九、致谢…………………………………………………………

本课题来源及研究现状 学校数控车间引进一批先进的机加工设备,车间也是新建装修,刚好车间线路要进行改造,车间的配电柜有不够的情况下,以《电气控制柜的设计》作为毕业设计课题是两全其美的事情。通过对车间线路的了解总共所有的机床有几十台设备,经过对车间的调查和研究得出了准确的负荷数据后才动手设计。通过毕业设计更好的把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实操技能水平,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本课题研究目标、内容、方法和手段 1.学习内容 1)、机加工车间的实际调查及车间负荷计算。 2)、配电箱的控制方案的设计。 3)、低压电器的选择。 4)、配电柜电路的设计及绘图及电路的工作原理。 5)、学会列材料清单 6)、技能训练 2.配电柜的安装 1)、学会低压电器的摆放及固定。 2)、学会根据电路的原理图设计布置线圈,并掌握安装工艺要求。 3)、学会断路器、空气开关、就留接触器的容量选择。

控制柜布线与查线方法

控制柜控制设备布线规范 1.控制柜型号的选择 目前用到的机柜是两种型号,一种是山东恒源石化PLC项目的网络机柜,尺寸为600*600*1900mm。一种是洛阳宏利PLC项目控制机柜,尺寸为800*600*2100mm。可以根据PLC点数的多少和其他元器件多少选择不同的机柜,我们一般选用800*600*2100 控制机柜。下面主要讨论控制机柜的布线规范,做一个统一的标准。 2.主要电气元器件的功能与安装说明 元器件的布置 通常我们用到的原件大概为以下几种: 1、开关电源 2、小型断路器 3、PLC模块 4、安全栅 5、继电器 6、接线端子 7、导轨 8、线槽 9、导线 下面就以上原件的作用,型号,尺寸,布置方式做一下说明。 小型断路器 我们选用的断路器型号一般为DZ47系列,品牌主要有德力西和正泰。DZ47系列小型断路器是一种具有过载与短路双重保护的限流型高分断小型断路器,适用于交流50Hz/60Hz,额定工作电压230V / 400V,额定电流至63A及以下的电路中,作为线路过载和短路保护之用。

DZ 47 -63/□ 极数 壳架等级额定电流 设计代号 塑料外壳式断路器 按极数分类有: a、单极(1P)断路器 b、二极(2P)断路器 c、三极(3P)断路器 d、四极(4P)断路器 按额定电流分有: 6A、10A、16A、20A、25A、32A、40A、50A、63A。 额定工作电压: 单极为230V/400V,二极、三极、四极为400V。 我们一般选用二极断路器,但如果机柜空间小的时候,也可以考虑使用单极断路器,可以节省空间和成本。 小型断路器的尺寸: 断路器一般安装在控制柜正面第一行左侧,上下离线槽的距离为50mm。 开关电源:

电气控制柜装配工艺标准

电气控制柜装配工艺标准 概述:本工艺标准根据GB7251-2008、GB 2681-81、GB/T 2682-1981、GB50171-92、GB50256并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制定。适用于我公司生产的各电气控制设备一、二次设备安装及接线。 目的是使设备既满足设计控制要求又整齐美观和检查方便。 一、电气控制柜外型尺寸、面板开孔、面板标识丝印检查 在电气控制柜开始装配前按照《电柜结构、开孔图》进行外型尺寸、面板开孔、面板标识丝印,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装配工作。 二、准备齐电气控制柜装配所需的所有电气元件及安装辅助材 1、电气装配人员要先准备齐电气控制柜上需使用的电气安装底板、电气面板、电气元件(PLC、软启动器、低压电器等)及所需要的安装辅材(线槽、导轨、导线、接地铜排、安装螺丝等)。 2、电气装配人员准备好自己的工具包(含大号、中号十字起,小一字起、剥线钳、斜口钳、 万用表、内六角扳手、呆扳手、Φ钻头、Φ钻头、Φ钻头、M3丝锥、M4丝锥、丝锥绞手、粗 齿挫一套)、手电钻等,将所有工具整齐的放在指定区域内。 三、电气元器件安装在电柜底板上 1、根据电气原理图中的底板布置图量好线槽与导轨的长度,用相应工具截断。(注:线槽、 导轨断缝应平直。) 2、两根线槽如果搭在一起,其中一根线槽的一端应切成45度斜角。 3、用手电钻在线槽、导轨的两端打固定孔(用Φ钻头)。 4、将线槽、导轨按照电气底板布置图放置在电柜底板上,用黑色记号笔将定位孔的位置画在 电柜底板上。 5、先在电柜底板上用样冲敲样冲眼,然后用手电钻在样冲眼上打孔(用Φ钻头)。 6、用M4螺钉、螺母将线槽、导轨固定在电柜底板上。

电气控制柜注意点

自动化系统产品 PLC序言 为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有必要在系统设计前先充分把握设置场所的环境,然后再进行系统的构建。 从根本上讲,有必要将对PLC系统的应力(温度?湿度?振动?冲击?腐蚀性气体?过电流?噪声等)尽量减小。但是,对策实行到什么程度,应该在考虑故障发生时的影响度和设置环境 以及对策费用的基础上决定。通过事先实施对策,可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并且可提高长期的运转率。 另外,各单元的规格,请参见相关资料。 PLC控制柜的安装环境 以下就PLC控制柜(以下简称“柜”)安装时的环境条件及对策进行说明。 温度 PLC的使用环境温度与元件的使用温度有关,通常应该在5℃~40℃的范围内。另一方面,在非强制冷却的自然冷却的控制柜等中,由于设备及系统的节省空间及小型化,柜本身也小型化了,那么柜内温度与柜外温度比较,由经验可知有时会高出10℃~15℃以上。因此,有必要针对设置的场所及柜内的发热问题,采取以下的对策,为确保柜内的温度不超过单元的使用温度范围,应尽量保留充足的温度余量,使之在有余量的温度范围内使用。 高温(图1. 参照) ①自然风冷式(依靠柜上下的百叶窗自然通风) 向柜内安装时,不使用风扇、空调等冷却设备是最好的方法。此时,有关PLC的安装的注意点如下: 1 不要设置在柜内热空气聚集的最上部 2 为确保通风空间,上下部要和其他的设备、配线管等之间应维持充分的间隔距离 3 不要在指定以外的方向进行安装(如纵向或上下颠倒),否则会造成PLC内部的异常发热 4 不要安装在加热器、变压器、大容量电阻等发热量大的设备正上方 5 避开阳光直射的地方 ②强制通风式(依靠柜上部的风扇进行强制通风) ③强制循环式(依靠密闭结构的柜内的风扇进行强制循环通风) ④房间整体冷却方式 (用空调将放置控制柜的房间整体冷却) 《注意事项》 环境条件与冷却方式的关系如下。 ?将控制柜设置在粉尘少的房间内→ ①或② ?设置在有粉尘的地方→ ③或④ 使用风扇时的对策 1 在外部空气的吸入口安装空气过滤器,采取防止灰尘进入的措施

电气控制柜技术协议书

电气控制柜技术协议书

1总则 (3) 2系统运行条件 (4) 3米用标准 (4) 4设备规范 (5) 5卖方的工作范围和责任 (10) 6油漆、包装、运输和储存 (11) 7质保措施 (11)

1.总则 1.1本技术规范适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提出了该系统设备及辅助系统的 功能设计、结构、性能、安装和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1.2买方在本规范中提出了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规定所有的技术要求和适用 的标准,卖方应提供一套满足本规范所列标准要求的高质量产品及其相应服务。对设 备安装地点所在国家有关安全、环保等强制性标准,必须满足其要求。 1.3卖方须执行本规范所列标准。有矛盾时,按较高标准执行。 1.4本技术规范是电气控制柜订货合同的附件,与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在规范 签订后,各方应按时交换资料,满足各方设计和制造进度的要求。 1.5卖方所供设备应按照有关法规、规范、标准等的要求,负责取得有关部门对其产品、文件、图纸的审查和批准。

卖方在进行认证过程中,为使认证工作进度满足交货进度,买方有权进行监督并提出 审查所需时间内通过官方批准,因资料准备不充分、认证人员经验不足等卖方的原因而造成影响交货进度及工期,由卖方承担。 1.6除非得到买方的认可,卖方提供的设备、材料及零部件不应包含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1.7 如卖方未明确对本技术规范提出差异,则视为其供货产品完全满足本技术规 范及供货范围的要求。 1.8卖方提供的资料数据单位全部采用国际单位制。 1.9未尽事宜,双方友好协商解决。 2.系统运行条件 2.1安装地点:室内布置 2.2海拔三1000m 2.3 环境温度:最高气温+ 40 C 最低气温—25 C 2.4 相对湿度:月平均相对湿度不大于90% 日平均相对湿度不大于95% 2.5 抗地震烈度8 度 3.米用标准 电气设备及总线接口应符合下列标准(但不限于下列标准):

电气控制柜二次回路布线工艺

电气控制柜二次回路布线工艺! 电控成套设备行业在进入90年代后,尤其在近几年来发展飞快,新产品日新月异层出不穷。产品不光在性能、结构等各方面有了巨大的进步,其在外观上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正在向家具化、装饰化的方向发展。 二次回路是任何电气设备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次回路的电气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到整台电气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安全性。 同时,其二次元件的装配、标号,导线的选择、敷设以及排列组合等项目,构成二次回路布线工艺的重要容。 二次布线工艺水平的高低将对产品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 过去企业只注重产品的结构性设计及电气性能的改进,而忽视了二次布线工作,造成了二次回路布线工艺落后,方法旧。在新的形势下,原来的二次布线工艺已远不能适应新产品开发以及市场发展的需要。基本要求 1、按图施工、连线正确。 2、二次线的连接(包括螺栓连接、插接、焊接等)均应牢固可靠,线束应横平竖直,配置坚牢,层次分明,整齐美观。同一合同同一型号规格的控制柜元件安装位置及布线方式应一致。 3、采用线束布线时固定线束应横平竖直布置并应捆扎和固定,捆扎

间距不宜大于100mm,水平线束固定间距不宜大于300mm,垂直线束固定间距不宜大于400mm。 4、同一列器件的线号读向尽量保持一致。惯例为从左到右,从下到上,从到外。如下图 5、二次线截面积要求: 单股导线不小于1.5mm2 多股导线不小于1.0mm2 弱电回路不小于0.5mm2 电流回路不小于2.5mm2 保护接地线不小于2.5mm2 6、所有二次回路连接导线中间不应有接头,连接头只能位于器件的接线端子或接线端子排上。 7、每个电器元件的接点最多允许接2 根线。每个端子的接线点一般不宜接二根导线,特殊情况时如果必须接两根导线,则连接必须可靠。

机柜布线规范

机柜布线规范(总13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标准机柜配电及布线 规范 2015-11-15

目录 1 基本思路 (2) 2电气控制柜总体配置设计 (2) 2.1电气控制柜组件的划分 (3) 2.2电气控制柜连接方式 (3) 2.3元件布置图的设计与绘制 (3) 2.4电器部件接线图的绘制 (4) 3机柜安装固定 (5) 4机柜布线 (7) 4.1.1机柜电源布置 (7) 4.1.2结构及安装要求 (7) 4.1.3交流配电单元 (7) 4.1.4接线端子组 (8) 4.1.5插座 (9) 4.1.6温升 (9) 4.1.7认证 (9) 4.1.8接地、电缆及其他电气附件 (9) 4.1.9电气防护性能 (10) 4.2布线原则 (11) 5线缆标识 (12) 6通风与防尘标准 (12)

1基本思路 电气控制柜设计的基本思路是:要符合逻辑控制规律、能保证电气安全及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为了满足电气控制设备的制造和使用要求,必须进行合理的电气控制工艺设计。这些设计包括电气控制柜的结构设计、电气控制柜总体配置图、总接线图设计及各部分的电器装配图与接线图设计,同时还要有部分的元件目录、进出线号及主要材料清单等技术资料。接下来按照设计图对机柜进行布置及布线,最后对各线进行标识,贴设备安全标识。 管理网、数据网因所属安全区域不同,不得混用机柜,必须按安全区域独立使用机柜。并且遵循下面的安装规范进行安装。 2电气控制柜总体配置设计 电气控制柜总体配置设计任务是根据电气原理图的工作原理与控制要求,先将控制系统划分为几个组成部分(这些组成部分均称作部件),再根据电气控制柜的复杂程度,把每一部件划成若干组件,然后再根据电气原理图的接线关系整理出各部分的进出线号,并调整它们之间的连接方式。总体配置设计是以电气系统的总装配图与总接线图形式来表达的,图中应以示意形式反映出各部分主要组件的位置及各部分接线关系、走线方式及使用的行线槽、管线等。 电气控制柜总装配图、接线图(根据需要可以分开,也可并在一起)是进行分部设计和协调各部分组成为一个完整系统的依据。总体设计要使整个电气控制系统集中、紧凑,同时在空间允许条件下,把发热元件,噪声振动大的电气部件,尽量放在离其它元件较远的地方或隔离起来;对于多工位的大型设备,还应考虑两地操作的方便性;控制柜的总电源开关、紧急停止控制开关应安放在方便而明显的位置。总体配置设计得合理与否关系到电气控制系统的制造、装配质量,更将影响到电气控制系统性能的实现及其工作的可靠性、操作、调试、维护等工作的方便及质量。

电气控制柜生产工艺流程

电气控制柜生产工艺流程 (1) 电气控制柜外型尺寸、面板开孔、柜体面板标识丝印检查,在电气控制柜开始装配前按照《屏柜结构、开孔图》进行外型尺寸、面板开孔、柜体面板标识丝印,及电气元件物料清单,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装配工作。 (2) 准备齐电气控制柜装配所需的所有电气元件及安装辅材 (3) 电气装配人员要先准备齐电气控制柜上需使用的电气安装底板、电气面板、电气元件PLC、低压电器等)及所需要的安装辅材(行线槽、导轨、导线、接地铜排、安装螺栓等元器件安装在电气安装底板上 (4) 根据电气原理图中的底板布置图量好线槽与导轨的长度,用相应工具截断。(注:线槽、导轨断缝应平直。)两根线槽如果搭在一起,其中一根线槽的一端应切45度斜角。用手电钻在线槽、导轨的两端打固定孔将线槽、导轨按照电气底板布置图放置在电气底板上,用黑色记号笔将定位孔的位置画在电气底板上。先在电气底板上用样冲敲样冲眼,然后用手电钻

在样冲眼上打孔(用低压电器元器件(微型空开、继电器、接触器、信号线端子、动力电源端子等)应按照电气原理图中的底板布置图安装在导轨上的。) (5)电气元件的安装方式符合该元件的产品说明书的安装规定,以保证电气元件的正常工作条件,在屏内的布局应遵从整体的美观,并考虑控制元件之间的电磁干扰和发热性干扰,元件的布置应讲究横平竖直原则,整齐排列。所有元件的安装方式应便于操作、检修、更换;工控机等重要操作的元件及液晶显示器、指示灯等有角度视觉要求的元件安装应尽量保持在离地高度视线范围内,以便于观察操作。所有元件的安装应紧固,保证不致因运输震动使元件受损,对某些有防震要求的元件应采取相应的防震方式处理。元件安装位置附近均需贴有照接线图对应的表示该件种类代号的标签,标签采用电脑印字机打印。屏底侧安装接地铜排,并粘贴明显的接地标识牌。三相电路主回路安照电气原理图中设计要求大小的铜芯电缆(或铜排)进行连接。A、B、C三相应分别使用黄、绿、红电缆(若使用铜排应在对应铜排上套黄、绿、红套管)并在每相接线端子处粘贴A、B、C标贴。)

电气工艺安装与接线工艺设计规范

电器柜设计规范 1 元器件安装 1.1 前提:所有元器件应按制造厂规定的安装条件进行安装。 ? 适用条件 ? 需要的灭弧距离 ? 拆卸灭弧栅需要的空间等,对于手动开关的安装,必须保证开关的电弧对操作者不产生危险 1.2 组装前首先看明图纸及技术要求 1.3 检查产品型号、元器件型号、规格、数量等与图纸是否相符 1.4 检查元器件有无损坏 1.5 必须按图安装(如果有图) 1.6 元器件组装顺序应从板前视,由左至右,由上至下 1.7 同一型号产品应保证组装一致性 1.8 面板、门板上的元件中心线的高度应符合规定 元件名称安装高度(m) 指示仪表、指示灯0.6-2.0 电能计量仪表0.6-1.8 控制开关、按钮0.6-2.0 紧急操作件0.8-1.6 组装产品应符合以下条件: ? 操作方便。元器件在操作时,不应受到空间的防碍,不应有触及带电体的可能。 ? 维修容易。能够较方便地更换元器件及维修连线。 ? 各种电气元件和装置的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应符合4.4 条的规定。 ? 保证一、二次线的安装距离。 1.9 组装所用紧固件及金属零部件均应有防护层,对螺钉过孔、边缘及表面的毛刺、尖锋应打磨平整后再涂敷导电膏。 1.10 对于螺栓的紧固应选择适当的工具,不得破坏紧固件的防护层,并注意相应的扭距。 1.11 主回路上面的元器件,一般电抗器,变压器需要接地,断路器不需要接地,下图中为电抗器接地。

1.12 对于发热元件(例如管形电阻、散热片等) 的安装应考虑其散热情况,安装距离应符合元件规定。额定功率为75W 及以上的管形电阻器应横装,不得垂直地面竖向安装。下图为错误接法

电气控制柜二次回路布线工艺

电气控制柜二次回路布线工艺 电控成套设备行业在进入90年代后,尤其在近几年来发展飞快,新产品日新月异层出不穷。产品不光在性能、结构等各方面有了巨大的进步,其在外观上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正在向家具化、装饰化的方向发展。二次回路是任何电气设备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次回路的电气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到整台电气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安全性。同时,其二次元件的装配、标号,导线的选择、敷设以及排列组合等项目,构成二次回路布线工艺的重要内容。二次布线工艺水平的高低将对产品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过去企业只注重产品的结构性设计及电气性能的改进,而忽视了二次布线工作,造成了二次回路布线工艺落后,方法陈旧。在新的形势下,原来的二次布线工艺已远不能适应新产品开发以及市场发展的需要。因此,采用新工艺、新技术,使用合适的新型电气附件等,已成为十分迫切的问题。 基本要求: 01、按图施工、连线正确。 02、二次线的连接(包括螺栓连接、插接、焊接等)均应牢固可靠,线束应横平竖直,配置坚牢,层次分明,整齐美观。同一合同同一型号规格的控制柜元件安装位置及布线方式应一致。 03、采用线束布线时固定线束应横平竖直布置并应捆扎和固定,捆扎间距不宜大于 100mm,水平线束固定间距不宜大于300mm,垂直线束固定间距不宜大于400mm。 04、同一列器件的线号读向尽量保持一致。惯例为从左到右,从下到上,从内到外。如下图 05、二次线截面积要求: 单股导线不小于1.5mm2 多股导线不小于1.0mm2 弱电回路不小于0.5mm2 电流回路不小于2.5mm2 保护接地线不小于2.5mm2 06、所有二次回路连接导线中间不应有接头,连接头只能位于器件的接线端子或接线端子排上。

电气控制柜二次回路布线工艺!

电气控制柜二次回路布线工艺! 电气控制柜二次回路布线工艺! 电控成套设备行业在进入90年代后,尤其在近几年来发展飞快,新产品日新月异层出不穷。产品不光在性能、结构等各方面有了巨大的进步,其在外观上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正在向家具化、装饰化的方向发展。 二次回路是任何电气设备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次回路的电气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到整台电气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安全性。 同时,其二次元件的装配、标号,导线的选择、敷设以及排列组合等项目,构成二次回路布线工艺的重要内容。 二次布线工艺水平的高低将对产品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 过去企业只注重产品的结构性设计及电气性能的改进,而忽视了二次布线工作,造成了二次回路布线工艺落后,方法陈旧。在新的形势下,原来的二次布线工艺已远不能适应新产品开发以及市场发展的需要。

基本要求 1、按图施工、连线正确。 2、二次线的连接(包括螺栓连接、插接、焊接等)均应牢固可靠,线束应横平竖直,配置坚牢,层次分明,整齐美观。同一合同同一型号规格的控制柜元件安装位置及布线方式应一致。 3、采用线束布线时固定线束应横平竖直布置并应捆扎和固定,捆扎间距不宜大于100mm,水平线束固定间距不宜大于300mm,垂直线束固定间距不宜大于400mm。 4、同一列器件的线号读向尽量保持一致。惯例为从左到右,从下到 上,从内到外。如下图 5、二次线截面积要求: 单股导线不小于1.5mm2 多股导线不小于1.0mm2 弱电回路不小于0.5mm2 电流回路不小于2.5mm2

保护接地线不小于2.5mm2 6、所有二次回路连接导线中间不应有接头,连接头只能位于器件的接线端子或接线端子排上。 7、每个电器元件的接点最多允许接2根线。每个端子的接线点一般不宜接二根导线,特殊情况时如果必须接两根导线,则连接必须可 8、二次线应远离飞弧元件,并不得防碍电器的操作。 9、电流表与分流器的连线之间不得经过端子,其线长不得超过 3 米。 10、电流回路宜经过试验端子接至测量仪表。 11、多股导线端部应加冷压端头接线。弱电回路中截面面积小于 1m川的单股导线应采用锡焊或其它合适的方式接线。 12、二次线不得从母线相间穿过,如下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