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海地区岩土工程勘察问题的探讨

合集下载

关于上海地区岩土工程勘察问题的探讨

关于上海地区岩土工程勘察问题的探讨









































区 焉 场 蛀 j i豸 奚 箱 萎 鬲 禾 幂 在王 南部 菇 ! 遵 丝 2量 霍 墅 曼 悝 建 书 竿亚 壬 磊 花 主 i 矗 苗 1 1 釜 举五 芡 苗 变 惩 于 堡醭 ! 孝 录 堡 士 直曼 圭 墅 基 三 荔 森 ; 殇 地 塞 豫 噘 7 10 :翌 罂氅7 堕 皇 挚∑ 二 堡 磊 右 :碱 的 筛;芝 藕 蠢 - I I I 绍 I v 类 的 不 同将 会很 明立 嘉 王 的 造 赶南毳 苎 警!璺 竺: 壅 筘 徊 j 凸 实婺 垂 易 望 墨 耍 岔 些 土 磊 近荡至童判 面 孝 三 跫 垡 ÷ 二塑 璺 置 驾 亳 层 中 冀 烫 曼 土和 挤 基 疡 茇 近 萎 爵 定 苘 豆 ③ 层 (或 ③ 因为 者 皆 为粉
维普资讯
关 于上 海 地 区 豢 土
工 程勘 察 问 题 的探 讨
嬲黼嬲嬲麟黼嬲黼黼麟鳓戳嬲嬲獭黼㈣
结合 本王

的 现 象 究 其 原 因 主要是 微 型 桩 桩 端持 力 层 的 压 缩 模 量 较 小 或 桩 端 持 力 层 厚 度较 薄 或 桩 端持 力 层 下 伏软 弱 下 卧 层 或 上 述 上 海 地 基 基 础 设 计规 范 原 因地 组 合 ( 1 9 9 9 ) 对 于 沉 降控 制 复 合 桩 基 的 桩 端 持

上海软土地区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分析

上海软土地区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分析

上海软土地区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分析摘要:本文简述了上海地质及软土地区情况信息概况,探讨了软土地区特性对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影响,重点对开展勘察工作期间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具体实用方法展开探析,包括具体划分各阶段进行勘察、软土地区细微处详细勘察等,旨在为相关专业人士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软土地区;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引言: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影响下,我国建筑工程各项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我国上海城市软土地区高层建筑工程当中离不开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帮助,软土地区的勘察检测信息,直接关乎着高层建筑的实际施工状况,因此,如何在软土地区做好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是现阶段相关专业人员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

1上海地质及软土地区情况信息概况1.1地质概述上海地处中国东部、长江三角洲东南部分前端,北、西与江苏、浙江两省相接、东临东海,曾因全球气候冷暖交替致使该区域海平面多次发生变化。

该区域内的沉积覆盖层在构造运动的稳定管理下达145米至420米左右,这一特征是上海区域地质的主要表现。

上海地区的地下水位变化幅度常年受地面蒸发、连续降水、地表水等各类因素的影响,实际产生变化的幅度区间在0.5米至1米左右。

1.2软土软土通常指的是土质压缩程度高、承载力较低、含水量较大、抗剪强度大的软塑型黏性土。

软土并非指定的是某一种特性土,在各类工程当中,软土又分为淤泥、泥炭、淤泥质土、软黏性土及泥炭质土等。

1.3软土地区的土质特性软土当中蕴含较高的水资源、其内部自然空隙较大、固结时间较长、固结系数较低、透水性一般、扰动性较大、各层分布的实际物理性质差距较大。

通常情况下,软土地区的土质多为灰黑色或灰绿色,土质在触摸时能够明显感觉到较为滑腻的感觉,在土质内部有机物含量较高时还会散发较深重的腥味。

软土地区的土质粒度成分主要为粉粒和黏粒两种类型,其中黏粒在部分软土地区的含量普遍会占据其中65%至75%的份额[1]。

2软土地区特性对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影响软土地区的土质特性为各类建筑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带来了极高的挑战。

岩土工程勘察标准 上海

岩土工程勘察标准 上海

岩土工程勘察标准上海
岩土工程勘察标准上海是指在上海地区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时所遵循的标准和规范。

这些标准和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地质调查标准:包括地质勘探方法、样品采集与测试、地质调查报告的编写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对地下地质情况的准确了解。

2. 岩土勘察标准:包括岩土力学性质的测试方法、岩土样本的采集与保存、岩土勘察报告的编写等方面的要求,以评估地下岩土特性和工程地质条件。

3. 土地利用标准:包括土地性质、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开发利用标准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岩土工程的合理规划和利用。

4. 建设工程标准:包括岩土工程设计标准、施工标准、监理标准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岩土工程项目的质量与安全。

5. 监测标准:包括岩土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监测方法与要求,以及工程竣工后的监测方法与要求,以实时监测工程的变形与破坏情况。

这些标准和规范的制定主要依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结合上海地区的地质特点和工程实践经验进行制定,以保障岩土工程的安全与可靠。

关于工程勘察中地层分层的探讨

关于工程勘察中地层分层的探讨

载力和沉降量 ,可信 度高 。新勘察理念 继承 了经典勘察中被
实践证 明有效的理论、概念 、名词和定义等 ,并吸纳 了现代 土力学、室内试验及野外试验的各种新成果。 3 . 1 静 力触 探方法的优势
3 . 2 . 2 “ 力学分层”剖面比较合理和完善
用 力学分层 ”建立 的剖 面 .既有对每 层土 的定量 测 定 .又有针对 性的土质分类鉴别和试验 ,是比较合理和完善
十余座零星剥蚀残丘外 ,都为厚达 2 0 0 m -3 0 0 m 的第 4 纪沉
积物 ,主要是黏性土或砂性土 ,基本成层分布 。但有的层位 以黏性土层为主夹薄层砂性土 ,或以砂性土层 为主夹薄层黏
性土 ,有时 为砂性土与黏性土互层。在具体工程勘察资料整
理 中,当遇到钻探 、室内试验结果得到 的地层分层与静探得 到的成果曲线不匹配 分层 时就容易漏掉较薄的土层 ;或者
匀程度等均可一 目了然 。在每个 孔位处 ,哪怕只有几厘米厚 的软弱土层也不会遗漏掉。这对于象上海这样的软土地区显
得 更 加重 要 。
试 。因此形成的地基土的分层 既有对土层精确的力学分层 , 又有对土类的地质分层 ;分层正确且易于检查 。当前计算机
技术 的发展 、普及 ,还可按力学分层用逐点积分法来计算承
筑 物地基 的沉降量、沉降差、倾斜和局部倾斜 都不能大于 地基 变形允许值 。而岩土工程勘察是地基基础设计与施工 的 依据 勘察质量将直接 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危。
是钻探取到的土样恰好是薄层部位 错 当成是主要的厚 土层 的土样 ,分层时就 容易漏掉较厚 的土层 。漏层会产 生地基基 础事故 ,特别是持力层 及下卧层 内漏掉软 弱层会产生严 重的
0 引
言 2 传统 “ 土性分层 ”的局限性

岩土工程勘察标准 上海

岩土工程勘察标准 上海

岩土工程勘察标准上海岩土工程勘察是岩土工程领域的重要环节,它是为了评估和确定土地地质条件、岩土工程特征及其性质的一种技术活动。

岩土工程勘察标准在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起到了指导作用,标准的制定,对于规范勘察工作的开展,保证勘察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上海地域的特殊性和施工环境的要求,使得岩土工程勘察标准对于上海地区的岩土勘察工作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岩土工程勘察标准内容包括勘察范围、勘察方法、勘察内容、勘察数据分析和报告编制等方面。

首先,勘察范围指明了勘察的地域范围和空间范围。

在上海地区,勘察的地域范围主要是根据实际项目需求来确定的,一般包括土地的具体位置和周围环境等。

此外,勘察的空间范围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例如需要勘察地下水位,就需要确定勘察的深度范围。

勘察范围的确定对开展后续工作非常重要。

其次,勘察方法是指勘察人员在勘察过程中采用的具体勘察手段和技术方法。

岩土工程勘察常用的方法包括现场观察、野外勘测和室内实验等。

现场观察主要是通过对实地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进行详细的观察和记录,以了解土地的地质特征和岩土工程特性。

野外勘测包括地下水位勘测、地质钻探等,可以获取更详细的勘察数据。

室内实验则是在实验室中对野外采集的样本进行分析和测试,了解其物理和力学特性。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勘察方法对于勘察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第三,勘察内容包括地质地貌状况、构造和岩土特征等方面的调查和研究。

地质地貌状况的调查主要是对地表表现进行分析,了解主要地质现象和地貌特征。

构造调查主要是针对地下构造的状况进行分析,了解构造的类型、方位等。

岩土特征调查则是对土壤和岩石的工程特性进行分析,包括岩土的组成、结构、物理、力学等特性。

勘察内容的详细、全面与准确性,能够为之后的工程设计提供有效依据。

最后,勘察数据分析和报告编制是岩土工程勘察标准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勘察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得出合理的结论,并结合实际情况编制勘察报告。

上海市岩土工程勘察标准

上海市岩土工程勘察标准

上海市岩土工程勘察标准
上海市岩土工程勘察的具体标准可能会根据时间和颁布机构而有所不同。

通常,岩土工程勘察的相关标准包括国家标准(GB)和地方标准。

这些标准通常由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SAC)或上海市地方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以下是一些可能与上海市岩土工程勘察有关的国家标准:
1. GB 50021-200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2. GB 50022-2001 岩土工程岩石试验方法标准
3. GB 50023-2001 岩土工程岩土试验规范
4. GB 50136-2011 土工合成材料室内试验方法标准
5. GB/T 50166-2016 岩土工程岩石地层分类
请注意,标准可能会根据时间进行修订,而且可能会有新的标准发布。

为获取最新的标准信息,建议您直接访问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SAC)的官方网站,或者联系上海市地方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如果您有特定的标准号或需要更详细的信息,建议向专业的岩土工程领域的机构、图书馆或相关部门查询。

1。

软土区域的岩土工程勘察实证——以上海宝钢地区为例

软土区域的岩土工程勘察实证——以上海宝钢地区为例

沉积 之 一 般粘 性 土 层 总 之 . 钢 地 区 第 四 夹 砂 质粉 土 、 细 砂 等 宝 粉
纪沉 积 土 层 具 有地 貌 单 元 多 、分 布 变 化 大 等 特点
33 软 土地 区工 程 勘 察 中注 意 的 问题 . ( ) 土 地 区 的岩 土工 程 勘 察 . 根 据 1软 应
上海 宝 钢地 区地 层 为 例 .宝 钢 地 区 第 四纪 型地 层 名 称 有 : 质 粘 土 、 粉 粘质 粉 土夹 淤 泥 基 础 形 式 . 针 对 性 地 合 理 布 置 l 量 . 有 T作 已
沉积 土 层 中既 有 中晚 更 新 世 沉 积 之 良好 粘 质粉 质 粘 土 、淤 泥 质 粉质 粘 土 、淤 泥质 粘 查 明场 地 岩 土 层 的 分 布 变化 规 律 .提 供 准 性 土层 .又有 更 新 世 晚 期 至 全 新 世 早 中期 土 、 质 粉 土 、 质 粘 土 夹 粉 土 、 质 粘 土 确 完整 的地 质 资 料 砂 粉 粉
维普资讯
软土区域 的岩土工程勘察实证
以上 海 宝钢 地 区为例
张 尤 慧
( 中冶 集 团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汉勘察研 究院有 限公 司 湖 北 武 汉 4 0 8 ) 3 0 0
摘 要 软 土 在 上 海 地 区 的分 布 相 当广 泛 , 土地 区 的岩 土 工 程勘 察在 上 海 地 区 显得 尤 为 重要 。从 上 海 宝 软
规 要求 外 。 尚应 查 明 下 列 内容 : 因类 型 、 样 位 置 应 低 于 套 管 三 倍 孔 径 以 上 的 距 离 成
成 层条件 、 布规律 、 层与夹砂特 征 、 分 薄 水 土样 的采 用 快 速静 力 压 人 法

岩土工程勘察常见问题及技术探讨

岩土工程勘察常见问题及技术探讨

岩土工程勘察常见问题及技术探讨【摘要】岩土工程勘察是地基设计的基础, 岩土参数合理提供关系到基础设计安全性、经济性和可行性。

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常存在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有些是技术人员对规范理解不透、执行不当, 有些是规范本身存在不足。

本文通过对岩土工程勘察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分析了岩土工程勘察的技术问题。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问题技术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常见问题1.1勘察依据不充分、目的不明确设计意图明确,才能有的放矢地合理布置工作量,解决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的岩土工程问题。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4.1.11 条明确规定详勘时应“搜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图,建筑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基础型式、埋置深度、地基允许变形等资料”。

但不少勘察报告前期资料收集不全,拟建工程的结构形式、规划地坪标高、勘探点坐标等情况不清,设计单位的勘察技术要求缺乏。

对涉及公众利益方面的安全、环节不够重视,忽视对工程场地原有地形地貌、不良地质作用及地质灾害调查。

如某勘察报告在工程场地内有多个钻孔遇到防空洞,防空洞距地下室底板仅3m,可勘察文件在平面布置图上不标示,在报告中不予以查明、评价,又不提请注意。

又如某住宅小区,原为丘陵地带的山间盆地,人工渔塘较多,堆填后用于住宅开发。

某勘察单位没有搜集原有地形资料,也不向附近居民访问,仅根据钻探成果推荐了天然地基,施工开挖发现实际情况与勘察报告大相径庭,原来建筑物的所有钻孔均布置在塘堤上,致使业主不得不进行基础变更。

1.2 勘探工作量及测试取样分布不合理对需要进行建筑场地和液化判别的勘探孔孔深达不到《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21-2001)2008 版的深度要求:测试、取样孔小于勘探孔的1/3;测试取样达不到强制性条文规定。

一些勘察企业在承担业务时,不按《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JGJ89-92)进行,对所取试样不及时封蜡、标识、送检;在取样数量上钻规范空子,不论场地范围多大,不管地基土状态如何,只求满足取样或测试6件(次)的低层次要求,根本不考虑测试、取样的代表性和均匀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布。

该土层岩性一般为粉土,物理性质与其他地区没有多大区别,但属新近沉积土,沉积历史短,工程性质较正常土较差,这一点尤其值得注意。

在上海高桥地区局部区域就有这样的例子。

如在某化工二厂装置区进行预制桩单桩静力载荷试验时发现,实际单桩承载力比正常估算值低30%分析其原因,其中就有上部部分浅层新近沉积土被错误地认定成正常沉积土。

一般情况下,新近沉积土中粘粒(粒径小于0.005mm)含量要比正常沉积土多一些。

3、场地及场地土类型在许多上海市工程建设标准都明确写出,上海地区地基土一般属软弱场地土,场地类别为IV类。

现在发现在一些潮滩地貌和河口砂岛地貌单元区,由于在浅层地基土以稍密~中密的粉土(一般为②3层)为主,致使20米深度范围内地基土的等效剪切波速一般为150~160m/s,按国家抗震设计规范判应属中软场地土,覆盖层厚度大于50米,场地类别则为III类,与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中的规定的一般地区的建筑场地类别为IV类不相符。

在上海南部地区星火工业园和漕泾化学工业园区的一些工程都有这样的例子存在。

而建筑场地III类和IV类的不同将会很明显地影响工程的造价,因此,场地及场地土类型的判定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4、桩端持力层a.在上海地区,常用的桩端持力层一般为第⑥层和第⑦层,二者皆为较好的桩端持力层。

但从近几年的工程实践经验得出:一般在桩基持力层为第⑦层时,单桩静载试验实测出的承载力值满足设计要求;而在桩基持力层为第⑥层时则有时会出现承载力值比设计要求低的现象。

分析原因,主要是因为两层土的渗透性质不同,桩基施工时产生的超孔隙水压力在⑥层粉质粘土中不易消散,而在第⑦层粉土(粉砂)则相对容易消散。

而在相同的检测条件下(一般在28天后),第⑥层粉质粘土中由于没有时间充分恢复原状,造成实测单桩承载力比估算值低。

随着时间的延长,单桩承载力会缓慢地增加。

b.在上海地区多层(5-7层)建筑的施工中,沉降控制复合桩基技术由于经济实用的原因得到广泛的应用。

但在一些个别工程出现了沉降差过大,出现墙体裂缝关于上海地区岩土工程勘察问题的探讨黄利成 保定新星石化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071051一、引言最近几年,本人一直在上海地区从事岩土勘察工作。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在上海地区起步比较早,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工程经验和工程数据,并建立起自己的地方规范标准体系,为上海的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里不再赘述。

下面介绍几个常见岩土工程勘察问题,供大家讨论,旨在共同提高。

二、常见的岩土工程勘察问题1、浅部地层分层问题在上海市工程建设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GJ 08-37-2002)附录中详细介绍了几种地貌单元下沉积地层。

而在岩土工程勘察实践中最容易混淆的②3层和③2层(或③夹层,因为二者皆为粉土,埋藏深度又差不多,一般埋深6-10m),两层土的岩土性质却有所不同,因此有必要将二者区分开来。

依照本人的经验,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区分:a、从分层厚度般来说,②3层厚度较厚(一般大于4m),③2层厚度较薄(2~4m);b、③2层一般夹较多微薄层粘性土,而②3层相对较纯;c、从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来说,②3层比③2层略好一些;d、一般来说,③2层一般有轻微及轻微以上等级液化的可能性,而②3层一般不液化。

E、结合周围地层,大部分时候在③2层上部覆盖一层淤泥质土,而②3层则没有这种情况。

2、特殊沉积土层在黄浦江两岸,由于河道变迁和附近沟汊的影响,常会有特殊沉积土层的分的现象。

究其原因,主要是微型桩桩端持力层的压缩模量较小,或桩端持力层厚度较薄,或桩端持力层下伏软弱下卧层,或上述原因地组合。

“上海地基基础设计规范(1999)”对于沉降控制复合桩基的桩端持力层要求是;“进入压缩性相对较低但不十分坚硬的持力层”,不过并未给出具体的数值要求。

对于桩端持力层,已成功的实践经验是,可取压缩模量Es大于5MPa且小于等于10MPa的土层作为桩端持力层;对于桩端持力层小于5MPa情况,应严格沉降控制小于10cm。

此外,若欲以坚硬土层作为桩端持力层,可采用在桩顶与基础底面之间设置褥垫层的刚性桩复合地基。

c.第⑥层在上海地区被广泛应用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它单桩承载力和埋藏适中(一般19~26m)。

遗憾的是,第⑥层在上海部分地区缺失了,或者第⑥层埋深不合适(大于28m)。

有一些建筑物(例如仓库)荷载不是很大,但是跨度大,一般天然地基难于满足设计要求,需要采用桩基础,如果采用第⑦层或埋藏较深的第⑥层作为桩端持力层,就比较浪费。

这时可考虑第⑤层中的薄层粉土。

例如在漕泾化学工业园某工业项目仓库建设中,采用300mm预制方桩,桩端持力层选择第⑤2层粘质粉土(厚度2~3米)作为桩端持力层,桩长18米,最终满足了设计要求。

而如果选用第⑥层作为桩端持力层,则桩长需26米,同时节约成本30%以上。

三、需要注意的事项上述问题尽管很小,微不足道,但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加强认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对于上述第一个和第二个问题,我们应该在多积累地方资料基础上加强野外编录,认真仔细工作,提高认识。

对于第三个问题,建议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对于一些重要工程还是需要增加一些波速试验测试孔,以便更准确地评价场地和场地土,避免造成人为的浪费。

对于第四个问题中的第一项,建议桩基设计以⑥层粉质粘土桩端持力层时,增加该层土的恢复时间再检测,或以⑦层粉土为桩端持力层(工期紧的话);对于第二项,在选择沉降控制复合桩基设计时,桩端持力层的选择应当慎重,尽量选择压缩模量较大的地层;对于第三项,建议选择桩端持力层时,思想不要停留在固有模式,因地制宜,灵活运用。

四、结语从上述讨论中,我们可以得出下面一些体会,仅供各位同行参考:1、虽然岩土工程勘察不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专业,但是有些细节该求真时就不素酶水解的专一性和效率较高,但它在纤维素物质处理的实际运用中,转化速率偏低。

它需要对原料进行预处理。

此外,工厂里生产纤维素酶的工艺复杂,成本较高也是必须考虑的因素。

③高温热解热解是纤维素在完全缺氧或者氧化剂量极小因而气化程度极为有限的情况下进行的热降解反应。

Prosen和Radlein等[5]以白杨木材样品不做任何前处理作为对照、经过酸洗或硫酸氨去矿质处理的研究表明,酸洗处理的样品效果最好,获得的热解液产量达79.6%, 内醚糖产量达30.4%,从己聚糖到单糖的转化率可达83.4%。

2.微生物以单糖为碳源发酵产油脂以纤维素裂解产生的单糖、寡糖等裂解液为碳源,经高产油脂的霉菌,酵母菌,藻类发酵生产油脂。

(三)以太阳能为原料制造生物柴油1. 海洋微藻具有合成高不饱和脂肪酸(PUFAs)的能力, 因此被作为二十碳五烯酸[20∶5 (n-3),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22∶6 (n-3),DHA]等n-3PUFAs的新来源而受到了广泛重视。

国内外对海洋绿藻的脂肪酸研究主要集中在小球藻属Chlorella、微绿球藻属Nannochloris、四片藻属Tetraselmis、杜氏藻属Dunaliella, 而对其他属藻株的脂肪酸组成则研究的较少。

如果能够大规模培养获得可以在湖泊、海洋生长的绿藻、螺旋藻、微藻、小球藻等,替代动植物油酯作为生物柴油的原料,将彻底解决人类的能源问题。

2.产油植物在一些逆态生境下,大面积种植高产油脂的树木品种,既可以提高森林覆盖率,改善环境,又可以集中提供以油脂为代表的各种生物质。

我国现有含油量15%以上的野生油料植物约1000种,含油量20%以上的约300种。

采集这些原料需要大量劳动力,合乎我国国情。

以木本植物油为原料开发生物炼油化工厂具有中国特色和优势。

以黄连木为例,我国目前需要造林的面积达0.6亿公顷,如果其中有5%种植黄连木,每公顷种植3330棵,以每棵树产籽20 kg,产油率按照20%—30%计算,如其中有50%用来制取生物柴油,则4年后,以这些树木所产油料,可生产生物柴油2×107吨。

三、存在问题我国政府为解决能源节约、替代和绿色环保问题制定了一些政策和措施,近20年来,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有了很大发展。

但是,与国外相比,我国在发展生物柴油方面还有相当大的差距,长期徘徊在初级研究阶段,产业化仍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1、高温热裂解法的主要产品是生物汽油,生物柴油是其副产品。

2、生物转酯化法制备生物柴油中存在醇对酶有一定的毒性,容易使酶失活;副产物甘油和水难以回收,甘油聚集在固定化脂肪酶表面导致酶活下降甚至活力丧失等。

3、超临界法制备生物柴油存在反应温度高压力大,不饱和脂肪酸链发生裂解等。

4、纤维素半纤维素等糖化后发酵产油存在下列问题:热解糖化过程存在裂解不彻底,能耗比大;稀酸分解纤维素效果不好,浓酸分解又会使后续纯化产生麻烦;酶法分解纤维素中酶活力的保持等均须进一步研究。

同时,高产油脂微生物的筛选需要加大,否则将会导致生产出的生物柴油失去价格竞争力。

5、直接以纤维素半纤维素为炭源,真菌直接生产油脂,存在生长较慢的缺点。

但是一个好的发展方向。

6、微藻法制备生物柴油存在培养高脂质含量的微藻技术还不成熟,在自然情况下培养还会面对藻类难以收集的问题。

7、在一些逆态生境下,大面积种植高产油脂的树木品种,生物质收集时的能耗较大。

四、前景展望寻找到真正能够替代动植物油脂成为生物柴油优良原料的生物质能,各种海洋、湖泊高产油脂的藻类菌种筛选培养,油料树种的大面积种植,纤维素、半纤维素糖化后高产油脂的酵母、霉菌、藻类的发酵培养,直接以纤维素半纤维素为炭源,真菌直接生产油脂,均是好的发展方向。

将纤维素半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后,利用化学方法转化为C7-C15液态烃也是一个新的方展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