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窍不通的故事
【人有几窍-一窍不通是指那窍-】百度作业帮

【人有几窍?一窍不通是指那窍?】百度作业帮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一窍不通一窍不通人体部位名.指头面部七个孔窍.五脏的精气分别通达于七窍,五脏有病,往往从七窍的变化中反映出来.◆《庄子·应帝王》:“人皆有七窍,以食、听、视、息.”◆《灵枢·脉度》:“五脏常内阅于上七窍也.故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五脏不和,则七窍不通.”◆《寿世传真》:“耳乃精窍,目乃神窍,口鼻乃气窍.”出处:《吕氏春秋·过理》纣杀比干而视其心,不适也,孔于闻之曰:“其窍通,则比干不承矣.”释义:“窍”通气的窟跃窟窿,古人把两眼、两个鼻孔、两个耳朵和嘴称为七窍.七窍中没有一个窍是通气的,比喻对事物不理解;一点也不懂.故事:殷纣王,是商朗的末代帝王,是一个被老百姓所怨恨的暴君.他整日胡作非为,并不尽心朝政,沉湎于酒色,轻信宠纪担己的谗言,过着荒淫无耻的生活.纣王有一个臣子叫比干,是一位忠心的良臣.他看到纣王如此昏庸,心中十分着急,多次苦口婆心劝谏纣王改邪归正,为民多做好事.有一次,纣王听信了妲己的话,下令杀害了无辜的梅伯,并要把梅伯剁成肉酱.比干知道此事后,又急忙劝谏纣王,希望他不要听信妲己的谗言,错杀无辜,并说这样下去是要亡国的.比干一连几天极力劝谏纣王,引起了纣王的极大不满.纣王愤怒地嚷道:“我早就听说圣人的心有七窍,我要把他杀了,取出心来看个究竟!”纣王果真杀了比干,并挖出了他的心.孔子说起这件事,感叹道:“纣王心窍不通,如果通了一窍,那么比干就不会被杀害了!”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通七窍的方法_已通七窍的谜语故事

通七窍的方法_已通七窍的谜语故事
一年春天,一位土财主望成龙,慕名请蒲松龄教家馆。
不到三个月,蒲松龄拱手告辞说:“令郎学有成就,老夫要另谋去处。
”
财主一听十分高兴,忙设宴为先生饯行。
酒过三巡,财主笑问:“吾儿的文章如何?”蒲松龄回答:“高山响鼓,闻声百里。
”
财主大悦,捋须又问:“吾儿在易、礼、诗诸方面必通了吧?”
蒲松龄诙谐一笑,接应:“八窍已通七窍,八窍已通七窍。
”说罢说声“多谢”。
便挑起书箱启程了。
蒲松龄前脚刚走,财主后脚赶到衙门,将这喜讯告诉当师爷的胞弟,要其为侄儿报名参加科举考试,先捞个“秀才”当当。
那师爷听罢叙述,哭笑不得,说:“大哥,你让那教书匠戏弄了。
”接着解释了一番。
财主一听,气得直骂儿子:“蠢猪!”
你知道蒲松龄话是何含义?
谜底:“高山响鼓,闻声百里。
乃“不通!不通!”“八窍已通七窍“则为“一窍不通。
1。
七窍通了六窍故事启示

七窍通了六窍故事启示篇一七窍通了六窍的故事是讲一个土财主的一家财主的儿子跟私塾先生学习,学来学去,什么也没学会。
财主很关心地去问先生:“我家的孩子学得怎么样啊?”先生想来想去,怎么说呢?说学得好吧?根本就不是那么一回事。
说学得不好吧?又怕财主生气。
后来,先生想出了一个万全的说法:“你们家的孩子,七窍通了六窍。
”财主一听,分外高兴,七窍都通了六窍,很不错了。
殊不知,先生的意思是:一窍不通。
一窍不通,比喻一个人对某件事物什么也不懂。
而这个一窍不通的典故出自《吕氏春秋·过理》:“杀比干而视其心,不适也。
孔子闻之曰:‘其窍通,则比干不死矣。
’”高诱注:“纣性不仁,心不通,安于为恶,杀比干,故孔子言其一窍通则比干不见杀也。
”先生利用自己渊博的学识巧妙的化解了财主的盘问,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认识到不学习的坏处,老财主没有文化,被人嘲讽却还很高兴,学习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篇二话说从前有个老财主,老来得子,他殷切的盼望着这个宝贝儿子读书,考取功名,将来光耀门楣,便花钱为他请来了一位私塾先生,可这宝贝疙瘩打小娇生惯养,一点也学不进去,倒是歪门邪道一点就通,私塾先生是打也打不得骂也骂不得,只能任由他去了。
有一天,财主很关心地去问先生:“我家的孩子学得怎么样啊?”先生想来想去,怎么说呢?说学得好吧?根本就不是那么一回事。
说学得不好吧?又怕财主生气。
后来,先生想出了一个万全的说法:“你们家的孩子,七窍通了六窍。
”嘿,七窍通了六窍——一窍不通,比喻一个人对某件事物什么也不懂,老财主一听哈哈大笑,“七窍通了六窍,不错不错。
”故事里的老财主望子成龙,却忽视了对他的管教,这警醒我们家长要重视对孩子言行举止的教育,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故事中的先生,有着渊博的学识,这也使得他在财主的盘问下巧妙的回答了这个问题,这体现了学习的重要性,教育我们好好学习,不然岂不是连对方的话外音都听不出来?篇三七窍通了六窍——一窍不通,比喻一个人啥也不懂,出自于《吕氏春秋·过理》:“杀比干而视其心,不适也。
适合一年级小学生的成语故事5篇

【导语】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千年以来⼈民智慧的结晶。
其特点是深刻隽永,⾔简意赅。
阅读成语故事,可以了解历史、通达事理、学习知识、积累优美的语⾔素材。
以下是整理的《适合⼀年级⼩学⽣的成语故事5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适合⼀年级⼩学⽣的成语故事 狗拿耗⼦: ⼩村⼦,有⼀户⼈家,早上男主⼈出去⼲活,家⾥只有⼀只猫和⼀只狗。
每天早上,不诚实的猫⼀看见男主⼈外出⼲活,就在家门前呼呼⼤睡!这时,⽼⿏⼀看见猫在睡觉,就⼀群⼀群,悄悄地去家⾥找东西,弄得家⾥乱七⼋糟,家具⾄少被咬出了五个缺⼝,那是调⽪的⽼⿏没事⼲,所以乱咬的。
忠实的看门狗看见了,每天都烦得要命。
这⼀天,狗跑去猫那,⽤脚推了推猫,猫打着鼾说:“什么事啊!忠实的明星?”狗说:“懒猫!别睡了,你看家⾥,⽼⿏成千上万,都在吃⾷物,咬家具,弄得乱七⼋糟,多不卫⽣啊!”猫说:“你别管。
”狗⼜⽤脚推了推猫,猫⽣⽓了,说:“别管闲事了,看你的门去,别吵我了,再吵我,我对你不客⽓!”哎,⽆可奈何的狗⼜看了看家,愁眉苦脸地⾛到门前趴下。
这时,不知好⽍的⽼⿏笑狗,好象说狗是⽆能⿁,连猫都怕。
狗⽴刻满怒冲天,满脸通红,跑进了家⾥。
三下五除⼆就把⼏只⽼⿏咬死了,其他⽼⿏看见了,害怕得要命,四处逃散。
狗⼜乘胜追击,不⼀会⼉,⽼⿏就被狗全部消灭掉了。
狗欢呼着,但⼜因太累,睡着了。
主⼈回来了,他看见精神⼗⾜的猫把⽼⿏⼫体堆在⼀起,⾼兴极了,他再回头看狗,却踢了狗⼀脚,狗嗷嗷地叫着。
咦!这么⾹,原来主⼈拿了条鱼给猫,还⽤⼿摸了摸猫的头,夸赞猫有⽤。
这时,狗才明⽩,原来狗拿耗⼦,是多管闲事。
【篇⼆】适合⼀年级⼩学⽣的成语故事 以卵击⽯: 有⼀年,墨⼦前往北⽅的齐国。
途中遇见⼀个叫“⽈”的⼈,对墨⼦说:“您不能往北⾛啊,今天天帝在北边杀⿊龙,你的⽪肢很⿊,去北⽅是不吉利的呀!” 墨⼦说:“我不相信你的话!”说完,他继续朝北⾛去。
一开头的成语故事

一开头的成语故事这次作者在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一开头的成语故事(共含4篇),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一开头的成语故事一开头的成语故事三则一窍不通商朝的时候,有一个非常残暴的国王叫做纣王,纣王非常喜爱他的妃子妲己,一天到晚跟妲己喝酒玩乐,根本不管国家的事,也不管老百姓的生活过的好不好!他还听信妲己的话,杀了很多忠臣和无辜的老百姓。
有一天,纣王的叔父比干看不下去,就很生气的劝纣王说:“你呀!不可以一直沉迷在酒色里面,不可以乱杀忠臣和无辜的老百姓,你应该要振作起来,替国家和老百姓做点有用的事情呀!” 妲己知道以后,心里很不高兴:“这个比干真多管闲事呀,居然敢管起我和大王的事来,我一定要好好教训他!”妲己就跑去对纣王说:“大王!如果比干真的是一个忠臣的.话,你为什么不叫他把自己胸膛剖开,把他的心肝拿出来献给您呢!”纣王听了妲己的话后,说:“对喔!我可以叫比干把心献给我呀!妲己真是聪明呀!”纣王立刻下令赐比干剖胸而死。
后来,这件事被记在《吕氏春秋》这本书中,其中有一段话:“纣心不通,安以为恶,若其一窍通,则比干不杀矣!”意思是说,如果纣王的心通了一窍,就不会做出糊涂事把比干杀了!从此以后,大家就把这句话引伸成“一窍不通”这句成语,用来骂一个人非常愚蠢或是很糊涂!【出处】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过理》:“杀比干而视其心,不适也。
孔子闻之曰:'其窍通,则比干不死矣。
'高诱注:“纣性不仁,心不通,安于为恶,杀比干,故孔子言其一窍通则比干不见杀也。
”【释读】窍:心窍,洞。
比喻什么都不懂,闭塞,愚钝。
一毛不拔源于《孟子·尽心上》。
战国时期的墨子,是墨家的代表人物。
他反对残酷的战争,主张“兼爱”和“非攻”。
当时的杨朱却与墨子作对,竭力反对“兼爱”,主张“为我”。
有一天,墨子的学生禽滑厘遇到杨朱,毫不客气地问道:“拔你身上的一根汗毛而能使天下的人都得到好处,你愿意不愿意?”杨朱听后摇摇头说:“天下的问题,决不是一根汗毛可以救济得了的。
不懂装懂的经典故事

不懂装懂的经典故事我想和你分享一个关于不懂装懂的经典故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小村庄里,有一位自恃聪明的村民叫做小明。
一天,小明听说村子里要举办一场有关天文的演讲比赛,于是他决定参加。
虽然小明对天文一窍不通,但他并不在乎,因为他觉得自己有足够的口才可以应付这个问题。
比赛当天,小明站在舞台上,面对着评委和观众。
他被要求解释为什么太阳每天都会升起和落下。
小明心中暗自发笑,他心想:“这个问题太简单了,我可以轻松应对。
”小明开口说:“尊敬的评委和观众们,太阳每天升起和落下都是因为魔法。
是一位魔法师每天都在操控太阳的升起和落下。
”小明满意地看着台下的人们。
然而,评委对他的回答感到惊讶。
其中一位评委问他:“小明,请问你是如何证明这个魔法的存在呢?”小明的脸色有些尴尬,他没想到自己会被问到这个问题。
他忙不迭地回答:“哦,这个……这个魔法师是非常厉害的,他隐藏得很深,所以没有人能够亲眼见到他。
”评委们不禁笑了起来。
另一位评委接着问:“那么,按照你的说法,为什么夜晚会有星星呢?”小明感觉到自己陷入了困境,但他咬紧牙关继续回答:“星星是魔法师制造的光粒,它们每天晚上都会亮起来,为我们带来美丽的景色。
”评委们开始对他的回答感到失望。
最后一个评委说:“小明,我们希望听到的是科学解释,而不是想象中的魔法。
太阳每天升起和落下是因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原理。
”小明陷入沉默,他意识到自己拿不出任何合理的解释。
他只是因为不懂装懂,而让自己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应该真诚面对自己的不懂,而不是虚张声势。
只有通过真实的学习和努力,我们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和尊重。
任公子钓鱼读后感

任公子钓鱼读后感《任公子钓鱼》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列子》中的一篇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叫任公子的人,因为不懂得钓鱼的技巧而无法钓到鱼的故事。
这个故事虽然看似简单,但却蕴含了深刻的哲理,给人们以启示和反思。
故事的开头,描述了任公子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但他却对钓鱼一窍不通。
他认为钓鱼只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不需要太多的技巧和耐心。
于是,他拿着鱼竿去了湖边,但却一直无法钓到一条鱼。
这时,一位老者走过来告诉他,钓鱼需要耐心和技巧,需要观察鱼的习性和湖水的变化,才能成功地钓到鱼。
任公子听了老者的话后,才明白了自己的错误,开始认真学习钓鱼的技巧,最终成功地钓到了一条大鱼。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成功需要耐心和技巧。
任公子之所以一直无法钓到鱼,是因为他的态度不对,没有认真对待钓鱼这件事。
他以为自己很聪明,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完成任何事情,但实际上,成功是需要付出努力和耐心的。
只有认真学习和不断实践,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另外,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要成功需要学会倾听他人的建议。
任公子在钓鱼失败后,没有自以为是地坚持自己的想法,而是虚心向老者请教,学习了钓鱼的技巧,最终取得了成功。
这说明在人生道路上,我们不可能什么都懂,需要学会倾听他人的建议,虚心学习他人的经验,才能更好地取得成功。
此外,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要成功需要不断地努力和坚持。
任公子在钓鱼失败后,并没有放弃,而是继续学习钓鱼的技巧,不断地努力和坚持,最终取得了成功。
这告诉我们,要取得成功,需要不断地努力和坚持,只有如此,才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总的来说,故事《任公子钓鱼》给我们以很多启示和反思。
它告诉我们,成功需要耐心和技巧,需要学会倾听他人的建议,需要不断地努力和坚持。
只有这样,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希望我们能够从这个故事中汲取力量,不断努力,追求成功。
搞笑方言故事

搞笑方言故事亲们晚上好,小编给大家带来一些搞笑的方言故事,希望能让大家笑个不停。
废话不多说,马上开始!故事一:方言的小白兔从前有只小白兔,它很喜欢吃胡萝卜。
一天,小白兔饿得肚子咕咕叫,于是它跑到田地里找胡萝卜。
可是,它只听懂家乡方言,对其他地方的方言一窍不通。
小白兔先去了山上的田地,看到了一些胡萝卜。
它问:“胡萝卜在哪儿?”山上的田主听不懂小白兔的话,只好摇摇头,小白兔只好离开了。
于是,小白兔跑到了江边的田地,看到了更多的胡萝卜。
它又问:“胡萝卜在哪儿?”江边的田主也听不懂小白兔的方言,只好摇摇头。
小白兔很难过地离开了。
最后,小白兔跑到了家乡的田地。
它看到了一大堆胡萝卜,高兴地问:“胡萝卜在哪儿?”家乡的田主听懂了小白兔的方言,高兴地指给它看。
小白兔开心地吃了个大肚子!故事二:方言的笑话有一天,小明坐在公共汽车上,突然听到一个老人讲了一个搞笑的方言笑话。
小明觉得好笑,就把这个笑话记了下来。
笑话是这样的:“一天,小王骑自行车从山上下来,一位老奶奶对他喊道:‘小伙子,慢点儿骑!’小王想了想,回答道:‘奶奶,还能慢点吗?我已经是停滞不前了!’”小明觉得这个方言笑话非常幽默,忍不住笑出声来,吸引了周围乘客的目光。
故事三:方言的误会一天,小张去了一家餐馆,点了一个麻辣烫。
服务员问:“要不要加点辣椒?”小张听懂了服务员的方言,回答说:“加点。
”过了一会儿,服务员端来了一盘辣椒。
小张很奇怪,他只是想加辣椒,没想到会端来一整盘。
于是,小张解释道:“我只是想要一点点辣椒,不需要一整盘。
”服务员听懂了小张的方言,哈哈大笑起来。
原来,服务员之所以端来一盘辣椒,是因为方言中的“点”和“一点”发音相似,导致了这次的误会。
笑声传遍了整个餐馆,小张也无奈地摇摇头,将这个误会当作一个有趣的回忆。
以上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搞笑方言故事。
希望能够让大家开心,忘却一天的疲惫。
方言是我们中国文化的瑰宝,它不仅代表了地域特色,更给我们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笑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窍:洞;这里指心窍。
一窍都不是贯通的。
比喻什么都不懂;闭塞、愚钝。
[语出] 元·张国宝《罗李郎大闹相国寺》:“啊;这老爹一窍也不通。
”
成语故事]
原文:《吕氏春秋·过理》:“杀比干而视其心,不适也。
孔子闻之曰:…其窍通,则比干不死矣。
‟”高诱注:“纣性不仁,心不通,安於为恶,杀比干,故孔子言其一窍通则比干不见杀也。
”后以“一窍不通”喻一点也不懂。
商朝的时候,有一个非常残暴的国王叫做纣王,纣王非常喜爱他的妃子妲己,一天到晚跟妲己喝酒玩乐,根本不管国家的事,也不管老百姓的生活过的好不好!他还听信妲己的话,杀了很多忠臣和无辜的老百姓。
有一天,纣王的叔父比干看不下去,就很生气的劝纣王说:“你呀!不可以一直沉迷在酒色里面,不可以乱杀忠臣和无辜的老百姓,你应该要振作起来,替国家和老百姓做点有用的事情呀!” 妲己知道以后,心里很不高兴:“这个比干真多管闲事呀,居然敢管起我和大王的事来,我一定要好好教训他!”
妲己就跑去对纣王说:“大王!如果比干真的是一个忠臣的话,你为什么不叫他把自己胸膛剖开,把他的心肝拿出来献给您呢!”纣王听了妲己的话后,说:“对喔!我可以叫比干把心献给我呀!妲己真是聪明呀!”纣王立刻下令赐比干剖胸而死。
后来,这件事被记在《吕氏春秋》这本书中,其中有一段话:“纣心不通,安以为恶,若其一窍通,则比干不杀矣!”意思是说,如果纣王的心通了一窍,就不会做出糊涂事把比干杀了!
补充:从此以后,大家就把这句话引伸成“一窍不通”这句成语,用来骂一个人非常愚蠢或是很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