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读后感五篇
弟子规阅读心得感悟5篇

弟子规阅读心得感悟5篇弟子规阅读心得感悟1《弟子规》是清朝康熙时山西绛州人李毓秀所作。
全书以《论语·学而》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开篇,以三字韵语的文字形式,教人应该怎样待人处世。
对弟子规的学习,让我找到了答案。
弟子规总序开篇是这样教育我们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它从人之根本出发,教育我们要从这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德行的塑造。
首孝悌,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
一个人如果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对长辈、对领导、对老师、对兄长、对朋友就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到认同。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意思是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
如果做了还有余遐,还要学习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
这是教育我们如何待人处事、如何学习,要经常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缺点,从各个方面来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学习背诵了国学文章《弟子规》,文章中虽然有很多的意思不太明白,但也学习到了很多东西,自己也按自己的理解,做了很多事情。
文章中印象最深的是:弟子规圣人训守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段文字的意思是: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和长辈,关心爱护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中,要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道德的人,向他学习。
假期中,我做到了尊敬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
听他们的话,为他们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今后,我会更多的学习《弟子规》中的知识,更好的理解。
我觉得学习国学,就是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能让我们更文明,更有礼貌,更懂事,更有利于我们现在的小学生成长。
弟子规读后感的作文5篇

弟子规读后感的作文5篇诵读《弟子规》能感受古人的孝顺,时刻以这些经典话语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学会孝顺父母,尊敬长辈。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弟子规读后感的作文,希望大家喜欢!弟子规读后感的作文1炎炎夏日,在阳光的照耀下,我拿着《弟子规》津津有味的读起来,这本原名《训蒙文》,它以三字可以一句,两句一韵编纂工作而成的,分为以下七个重要部分学生加以演述,具体列举出一些为人农民子弟学校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等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需要讲求一个家庭环境教育与生活进行教育。
做一个受人尊敬的人,你必须有纪律,有礼貌,有礼貌,有礼貌,遵纪守法,守信。
第一个是“入孝”.“进”是在家,“孝”是好父母,是好父母在家。
铭记父母为我们养育子女付出的时间,照顾他们的父母。
只是所谓的“百善孝为先”。
我们的父母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
不管发生什么,我们都应该听从他们的指示。
因此,我们应该,首先,“父母,不要慢; 父母,不要懒惰。
父母教导,必须倾听。
父母必须遵守家长打电话来,及时回答,长时间不要吞下你的话。
如果你的父母有话要说,立刻开始,不要拖延,不要拖延。
父母教我们如何举止得体,我们应该尊重地倾听。
当你做错事的时候,当你的父母责备你的时候,你应该尽力去纠正它。
不要反驳你的父母,让他们生气和难过。
其次是“出来的兄弟,”教我们如何与他人相处。
也就是说,生命服从长上,封氏兄弟。
“..各位兄弟,哥弟穆骷嗯路,孝”就是告诉我们:当兄弟,姐妹兄弟姐妹的爱,兄妹写作是明智的国王兄弟姐妹,兄弟姐妹能够和睦相处,一男人快乐,喜悦亲生父母,孝在其中。
《谨》是指我们学习行为要谨慎,不可进行放纵。
我们应“晨必盥,兼漱口。
便溺回,辄净手。
冠必正,纽必结,袜必履,俱紧切。
”早晨可以起床后,务必自己洗脸,刷牙,漱口使面貌更加整洁,精神具有清爽,有一个好的开始。
大小便后,一定要及时洗手,养成学生良好的卫生工作习惯,才能有效确保幼儿身体心理健康。
要注重对于服装以及仪容要求清洁,戴帽子要戴端正,衣服没有扣子要扣好,鞋袜穿整洁,鞋带应系紧,一切都是穿着以稳重风格端庄为宜。
读《弟子规》的感悟(精选25篇)

读《弟子规》的感悟读《弟子规》的感悟(精选25篇)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因经历的人和事不同而产生新的感悟,这时,就可以把它们都记录在文章里。
那么,到底应该要怎样去写感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弟子规》的感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读《弟子规》的感悟篇1读《弟子规》,感悟人生记得小时候,老师天天要我们背《弟子规》。
一进我们的教室,就能听到孩子们在咿咿呀呀地背《弟子规》。
当初,我不知道它其中有什么意思,只是一味地背呀背。
因为如果背不下来的话,是要挨板子的,因此也不管是什么意思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翻开《弟子规》,已经能看懂个别句子,并且能接受到他传给人的信息,还知道了要尊敬师长,孝敬父母,关心他人的道理了,有了《弟子规》给我的启迪,使我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家人都说我是好孩子,《弟子规》使我受益不浅.。
又过了几年,我再次打开《弟子规》的时候,深思其中的问题,发现《弟子规》不光是儿童的启蒙读物,更是人在茫茫大海中的灯塔,人生十字路口的指南针。
它是做事之基,做人之本。
它在孩子小时候,教会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孩子长大后教会他如何辨别是非对错,使他成为一个有道德,有素质的人。
他教会人们尊重师长,孝敬父母,关心他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这是它要传达给人们的信息,在人生路上更是如此。
要想在社会中立足,首先要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就像《弟子规》中的谨信,亲仁,不能不安好心。
如果做不到这几点,就难被社会所接受。
然而,成为一个正直,善良的人,首先要做到《弟子规》中的这几点,由此可见《弟子规》对人的影响极大。
读《弟子规》的感悟篇2如果有人问我,《弟子规》是什么?我会告诉他《弟子规》正如这春天里的一条路,沿途都是沁人心脾随手可采撷的花朵,而每次读《弟子规》,都将是一次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生命之旅。
曾几何时,我们都伫立路口,遥望千年的岁月,而心灵仿佛无所适从。
而今,踏上这条心灵的归路,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三个字——“首孝悌”。
《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读后感《弟子规》读后感(通用68篇)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
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弟子规》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弟子规》读后感篇1学校发给我们一本《弟子规》小书。
开始我走马观花的看了一遍,不懂什么意思。
今日,在教师的指导下又把《弟子规》拿出来认真地读了一遍,原先《弟子规》是中国传统圣贤教育的书籍,它把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优秀的思想道德理念传承给我们。
使我们懂得了什么叫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勤俭节俭,宽容很多,什么是亲情,友情等等……以前我不懂得孝敬父母,常常惹父母生气。
有一次,妈妈把饭做好以后放到桌子上,喊我吃饭,我被精彩的电视剧迷住了,没有答应。
妈妈一而再再而三的喊我吃饭,我不耐烦的回答:“你们去吃嘛,我一会再来,喊我干什么嘛。
”妈妈说:“饭快凉了,快点来吃吧!”我还是等电视剧完了之后才到饭桌上去吃饭。
还有一次,妈妈正在厨房里干活,叫我帮她把地扫一扫。
我根本就没有理她,只是在电脑上尽情的打游戏。
妈妈过了一会又喊了:“你把地扫了没有啊?”我还是没有听见。
妈妈生气的说:“你这孩子,没有听见我叫你吗!”今日,我读了《弟子规》的入则孝,我很后悔。
尤其是有看见后面的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意思是说“父母叫我们,应当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
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者推辞偷懒。
”反思我自我的行为,羞愧之心悠然而生。
勇于承认错误是一种美德,此刻,我已经认识到了自我的缺点。
《弟子规》读后感篇2又到读书时间,我们拿出了《弟子规》大声地朗读了起来:“弟子规,圣人训……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当我读到这句时,妈妈的呼唤声犹在耳边。
每天妈妈都在我耳边叫“快点起床了,不然会迟到了”“快点吃吧,不要再说话了”“快出来吧,你已洗澡快半个小时了”……我一听妈妈这些话就觉得厌烦,经常爱理不理,也不回答她,叫我做事我老是慢吞吞的,搞得妈妈经常生气。
《弟子规》读后感心得体会(10篇)

《弟子规》读后感心得体会(10篇)《弟子规》这本书是少儿诵读经典之一,是教育子弟养成忠厚家风的读物。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弟子规》读后感心得体会精选(10篇),欢迎大家阅读。
《弟子规》读后感心得体会篇1暑假里,我读了《弟子规》。
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因为这本书告诉了我许多道理: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
其次,在平时说话时要谨慎,不要随意乱说,要讲信用,说到做到。
再次,和他人相处时要平等待人,有爱心,与品德好的人交朋友,并学习他的优点和长处。
最后,在做到了以上这些后,就可以认真学习书本上的科学文化知识了。
以前我也明白许多做人处事的道理,但没有把它们系统化。
原来“弟子”也有“规”啊!读《弟子规》,让我感触最深的有两句话:一句是“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一句是“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它的意思是:父母要我们学好而教导我们时,必须恭恭敬敬的将父母的话听到心里。
当我们犯了错,父母责备时,我们应当顺从的听父母的教诲并且承担自己所犯下的过失,不可以顶撞父母,使他们伤心。
以前我在这方面做得很不好,虽然也知道这方面的道理,但就是做不到,经常顶撞父母,惹父母生气,我今后坚决要改正,做个听父母话的好孩子。
“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
”它的意思是:如果父母疼爱子女,子女能孝顺父母,那是极其自然的事,这样的孝顺又有什么困难呢?如果父母讨厌子女,子女却还能用心尽孝,那才是难能可贵的,是有贤德的体现呀!这方面在以前我还真做不到。
以前只要父母一批评自己,哪怕是自己错了,心里也会想:父母现在对我不好,长大后我也不对父母好。
看来我是大错而特错了,今后我一定改正,做个孝顺父母长辈的好孩子。
这就是我初读《弟子规》后学到的道理和感想,写出来与大家共同交流。
《弟子规》读后感心得体会篇2我认为,《弟子规》是一部十分科学的书,它把全书分成几部分,在《总叙》里提出:“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古人云:“百善孝当先”所以自然将“孝”放在首位,这一部分对父母的分析透彻,可以说把孝说道了方方面面,且并不像众所认为的“封建孝道”如——“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指明虽然重孝,但不可舍理求孝。
弟子规读后感(精选12篇)

弟子规读后感(精选12篇)弟子规读后感(精选12篇)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
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弟子规读后感(精选12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弟子规读后感1起先,我们非常不耐烦,每日所诵的东西太多了,一下子文言文一下子语文书的,绝对容不得再加一个弟子规了。
周老师好像看出了我们的不情愿,信誓旦旦地和我们解释道:“弟子规读了好的,你们可以从中悟得一些道理。
现在可能接受不了,但我相信,没过多久,你们绝对会迷上弟子规的。
”周老师的话让我们对弟子规有了些兴趣,便认真的读了起来。
嘿!的确,周老师说的一点都没错,我们真的对弟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每天上课前同学们都会认真的诵读。
弟子规也确确实实地让我们懂得了许多道理,让同学们举止都变得文文雅雅的。
比如,弟子规中有一句是: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意思是: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答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
我感到非常惭愧。
因为平常喜欢玩电脑,即便是爸爸妈妈在喊也懒得动身。
学了这一句之后,我开始改变了这种坏习惯,爸爸妈妈每次一喊我,我就马上过去,一点都不拖延时间,爸爸妈妈连连夸我是好孩子呐!我脸红了。
我不能心安理得地接受这个赞誉——这都是因为受了弟子规的影响啊!我还买了一本弟子规的书,上面不仅有释义还有典故,使我很受启发。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这一句的典故。
就是在东汉有个孩子才九岁,他叫黄香,因为母亲很早就去世了,他跟父亲相依为命。
父亲的身体又不是很好,所以冬天的时候他怕父亲太冷,他都先钻到被窝里把棉被先弄暖和了,才叫他的父亲上床睡觉;夏天天气太热,他就先拿着扇子把床搧凉,再请父亲上床睡觉。
看了这个典故,我非常感动,也懂了黄香念念在观察父母的需要,相信黄香是不是只有做冬温夏凊?当他有时时去关怀父母的心,相信父母的整个生活起居,他都会尽心尽力去付出。
《弟子规》读后感(15篇)

《弟子规》读后感(15篇)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
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弟子规》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弟子规》读后感1《弟子规》,全文不过360句,计1080字,原名《训蒙文》,是清代李毓秀根据宋朝朱熹的《童蒙须知》改编,后经清代儒生贾存仁修订,改名为《弟子规》。
这是一本教导儿童怎样待人接物的书籍。
它那浅显易懂的文字里却蕴含着许多做人的真理,不仅对于教育少年儿童,对于我们成年人在生活、工作、家庭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有句话叫“细节决定成败”,而《弟子规》就是教导我们要重视生活行为的各个细节,用简明通俗的语言,教导大家如何修养品德、孝亲友爱以及生活起居中待人接物所应有的礼节。
从《弟子规》中我们更可以了解到古人的教育目的——首先就是教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
其次是,一切言行谨慎、讲信用。
对待大众平等仁和,亲近仁德的人,向他学习。
只有在能够做好这些之后,才“有余力,则学文”,如果做不好这些,学习知识是没有用的。
古人的这个教育原则,到今天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而我们现在的教育,却是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学文”上,却忽略了做人教育。
所设的品德课、政治课,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北国之后之后就是水过鸭背,什么也没留下,更别提深入骨髓的东西了。
不得不说,这是我们现代教育最大的失误。
作为一名教师、一名家长,我们担负着教育子女、教育学生的重任。
因为孩子的成长是不可能重来一次。
首先做人父母者,就要为孩子的生活起居、家庭教育等负责,让孩子学会做人的基本道理。
因此,我们做父母的不仅仅要教给他知识,也应该教给他生活的道理、做人的修养。
当然,这要求我们自己就应该有一份积极的人生态度。
另外作为教师,除了教给学生知识,拓宽学生视野外,更重要是深入挖掘教材,对学生应更多一些情感抚育、人文教育,继而教会他们如何做人。
因此,不论是教师、家长哪种身份,我们既要教会孩子懂得“长者立,幼勿坐。
弟子规读后感心得作文5篇

弟子规读后感心得作文5篇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
一般分为学习体会,工作体会,教学体会,,观后感。
以下整理的弟子规心得作文5篇,欢迎阅读参考!弟子规读后感心得作文1这几天,我们学习了《弟子规》,老师让我们回家背诵。
同学们没有一个有怨言,因为这对我们是有好处的。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所作。
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名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撰而成;具体列举出为人弟子在家、出外、接待人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究家庭教育与生活,是启蒙养正,教育弟子敦伦尽分,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这本书是依据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
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中要小心谨慎讲信用,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然后做到了这些还有多余精力,就应该好好学习有益的学问。
看了《弟子规》,我发现,有很多的要求我们都没有做到,出必告,反必面,现在很多学生偷偷摸摸的出门去网吧,不告诉家长,让家长非常着急。
放学回来,又不和家长说一声,直接把书包一扔,就急冲冲的去写作业了。
从来不守孝道,而这又违反了斗闹场,绝勿进的规则。
所以做任何事时都要先考虑一下后果,否则会犯下大错。
其次,是信,任何事,都得以诚信为先。
诚交天下客,信从誉中来。
诚信是经商得到的基础,更是做人的基本道理,还是一个民族综合素质的基本体现。
政治老师总是对我们说:一个人有了信誉才能获得名誉;如果失去了信誉,也许他今天可以欺骗他人,甚至获得利益,但迟早会身败名裂!是的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一些奸商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往往忽略了诚信,用尽了一切奸诈的手段,骗取了很多不该属于他的钱财。
现在,越来越多的商人丢了信火腿肠中有三聚氰胺,小吃中查出了地沟油,甚至连奶粉中都有了对婴儿不利的激素他们都忘了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弟子规》读后感五篇
导语:《弟子规》是源于《论语》,是随顺圣贤教诲,也就是人生的真理,来做事、来处事待人,并不局限于幼儿教育,也适用于成年人。
下面是的弟子规读后感,欢迎各位参考。
所谓德,即:道德。
道是自然规律,德是力行。
所以只有在生活中实践,真干,处处力行弟子规,才是真正的学习,因为学而不习,等于无学。
“不力行但学问,长浮华成何人”。
力行也一定要以身作则,从自己做起。
身教胜于言教。
所以末学要感恩我们的孩子们,他们的每一个问题都是在帮助老师们成长,这就是“教学相长”的最好体现。
末学更要知难而进,好好学习和领悟教育的真谛。
让自己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能为每位孩子传道,授业,解惑,这是末学现在最大的目标和志向。
教育无小事,他不光只是在课堂上,更多的是将其落实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一心为孩子着想,用一双敏锐智慧的双眼观察孩子,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先知其心,然后才能救其失也。
用真诚的心唤醒孩子本善的心,让他们顺着天性幸福成长。
但,苟不教,性乃迁,顺“天性”而非“个性”,这两个词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其根本区别在于:一个无私利他,一个自私自利。
所以,要从小给孩子灌输正知正念,培养浩然正气,为自己培福积福,再造福,那么,他的晚年必定是幸福圆满的。
人生最难得的莫过于此。
让末学跟孩子一起努力,从当下做起,一步一步向幸福出发!
大智若愚,一个人要先学会老实,再学灵活。
说一条,做一条,这样学问才会有成就。
反之,则会聪明反被聪明误,正如老师说的:“做学问也一定要先扎根基”。
就犹如盖楼房,地基越深,楼房盖的越高,越坚固。
但,抉择错误,努力白费。
因此,我们选择“精神食粮”时更要慎重,不仅要有主次之分,更要有先后顺序。
正所谓:“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弟子规》就是做人做事根本中的根本,它注重的就是力行,在生活中实践和体验。
这就是为何它能成为国学入门必修经典,并作为我们普贤国学幼儿园的第一本教材。
如果根基没扎好就读四书五经,孩子读越多就越会跟生活脱节,只会长养他的傲慢之心。
从当下出发,让我们一起努力学习,做一名点灯人。
蔡老师讲到了五伦关系。
五伦关系中,夫妇有别,尤为重要。
夫妇关系处好了,其他四伦也会相处很好。
夫妇之间感情,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
我曾经认识一个20多岁的女孩,按照她的年龄正是谈男朋友,但是她就是不想谈男朋友。
在一次聊天中,她说:“我父母在我小的时候,就开始吵架、打架,现在老两口都50多岁了,还会经常吵架。
让我对婚姻有恐惧感。
我不敢谈男友,不敢结婚。
”可见夫妇关系不和谐,对孩子造成多大伤害。
希望这个女孩能早日走出阴影。
能早日找到她自己的幸福未来!希望更多人能走进中国传统文化。
身心和谐,家庭和睦,幸福美满,安康吉祥!
末学在以后的学习中,也要专心专注,这样学习效率才会提高。
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之后再学会举一反三,学会灵活,圆融。
这就是末学以后的目标。
末学在这里也希望更多的青少年朋友能早日走上圣贤之路,步入孝德之门。
听说安阳要花巨资建女子监狱,我想,如果把它换成女德学校岂不是更好?受益的人会更多。
也希望更多的有心人能大力支持,国家也一定会重视起来,那么,我们中国人的春天就会早日到来。
“众星拱月”,只要把自己的光圈擦亮,很多星星自然就会靠过来,这就是感召的力量,末学也要从当下做起,修身正念,才能感召来更多的仁人志士。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近,过日少”。
时时觉照,“一日三省吾身”,改过行善,为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伟大复兴贡献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