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诗歌的形象和语言”复习学案

合集下载

“鉴赏诗歌形象”专题高考复习教案

“鉴赏诗歌形象”专题高考复习教案

“鉴赏诗歌形象”专题高考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诗歌形象的概念,认识诗歌形象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性。

2. 掌握鉴赏诗歌形象的基本方法,提高鉴赏能力。

3. 能够分析诗歌形象的特点,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诗歌形象的概念与作用2. 鉴赏诗歌形象的方法3. 诗歌形象的分析与理解三、教学重点1. 诗歌形象的概念与作用2. 鉴赏诗歌形象的方法3. 诗歌形象的分析与理解四、教学难点1. 诗歌形象的具体分析与理解2. 不同类型诗歌形象的鉴赏方法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首优美的诗歌,引导学生感受诗歌形象的魅力,激发学生对诗歌形象的好奇心。

2. 诗歌形象的概念与作用:介绍诗歌形象的概念,解释其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性。

3. 鉴赏诗歌形象的方法:教授学生鉴赏诗歌形象的基本方法,如观察描写、感受情感、分析象征等。

4. 诗歌形象的分析与理解:通过具体诗歌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分析诗歌形象,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鼓励学生课后阅读诗歌,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参与、练习完成情况、课后阅读报告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了解学生对诗歌形象的鉴赏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六、教学案例分析1. 案例选择: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案例,如古代诗词、现代诗歌等,以丰富学生的鉴赏经验。

2. 分析方法:引导学生运用鉴赏诗歌形象的方法,从形象描写、情感表达、象征意义等方面进行分析。

3. 讨论与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分析心得,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和相互学习。

七、诗歌形象类型讲解1. 人物形象:介绍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等描写,以及通过人物形象传达的作者情感和思想。

2. 景物形象:解析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包括自然景物和社会景物,探讨景物形象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情感表达。

3. 事物形象:探讨诗歌中的事物形象,如器物、动植物等,理解事物形象所蕴含的作者情感和思想。

高三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形象 学案精品版

高三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形象 学案精品版

学案二鉴赏诗歌的形象学习目标:①了解古代诗歌人物形象的常见类型;②熟练掌握诗歌人物形象的鉴赏例1[2014·山东高考]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

寻诗两绝句陈与义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

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行为洒脱。

“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侬”,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

②情趣高雅。

“亭角寻诗满袖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

[解析]概括诗中人物的形象特征,可以分为三步:第一步,把握诗歌内容。

概括人物形象,要注重从诗歌描写的相关内容中把握描写对象的形象特点。

如第一首诗,写陈居士酒醉后的情形:陈居士大醉清醒后,就到雨后的花园中寻找写诗的灵感。

第二首诗,写诗人喜爱饮酒,因为忧愁时饮酒能够让人入睡;而醒来之后走出门外,在月夜之中寻找诗意。

第二步,分析人物描写。

诗歌中对陈居士的描写集中在“楚酒困人三日醉”“亭角寻诗满袖风”“爱把山瓢莫笑侬”“醒来推户寻诗去”等诗句中,而这些内容可以归为两类:一类是陈居士喜欢饮酒,一类是陈居士喜欢写诗。

第三步,概括形象特征。

分析了诗歌的具体内容后,可以根据诗歌的内容概括人物的形象特征。

从陈居士喜欢饮酒的角度分析,这是他洒脱的性格使然,因为饮酒之后陈居士总是要写诗的,陈居士的饮酒不是酗酒,而是一种文士风采。

从写诗的角度分析,陈居士虽然生活并不富足,但他总能在生活中找到诗意,这表现了陈居士高雅的情趣等。

技法探究JIFATANJIU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四个着眼点1.区分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是抒情主人公还是诗人之外的形象。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鉴赏诗歌形象教学案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鉴赏诗歌形象教学案

【2016——2017年高考诗歌鉴赏复习】鉴赏诗歌形象学案(教师版)第二课时三、鉴赏诗歌的物象(意象)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

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

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分析思路: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物与志的“契合点”,就能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为何端。

诗歌的意象:有单一的比喻性意象,烘托性意象,象征性意象,还有组合的意象等。

意象之情感:杨柳—惜别圆月—思念落叶—失意春风—得意大海—开阔流水—叹惜古迹—怀旧梅花—傲视审美的习惯:“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等等。

比喻性意象七步诗曹植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问:这首诗用豆萁、豆子分别比喻什么?用豆萁比喻曹丕,用豆子比喻曹植,含蓄地指出了曹丕对同胞兄弟的迫害。

烘托性意象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问:精美的酒杯和美酒衬托什么?将士将畅饮时,战事告急。

用美好的事物衬托战事的悲壮。

象征性意象送元二使安西王维的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问:“朝雨”“柳色”除了写春色外,还表达了哪些言外之意?“朝雨”还烘托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忧伤之情;“杨柳”象征离别,折柳相赠表示留恋之情,增加了浓厚的离别情意。

意象之情感望月怀远张九龄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怀远:思念正在远方的亲人。

遥夜:漫漫长夜。

竟夕:通宵。

披衣:表示出户。

露滋:露水打湿。

还寝:回卧室再睡。

皎洁的明月从海上升起,远在天涯的亲人与我同样望月,思念对方。

多情的人,埋怨漫漫长夜,整个晚上想念亲人。

屋里光照耀眼,于是将烛熄灭,披衣步出门庭,月明夜深,露水湿衣,寒意袭人,此刻,恨不能捧一把月光送给远方亲人。

高考语文“鉴赏诗歌形象”专题复习教学案 人教版

高考语文“鉴赏诗歌形象”专题复习教学案 人教版

高考语文“鉴赏诗歌形象”专题复习教学案教学目标:1、明了诗歌的形象的内涵2、归纳诗歌形象的规律3、掌握鉴赏诗歌形象的方法教学重点:诗歌形象的归纳和鉴赏诗歌形象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基本常识:1、问:诗歌有哪两大传统?各有哪些代表人物(各时期)?特征是什么?要鉴赏诗歌就应该了解有关诗歌的一些常识,如:古诗的不同传统、风格、流派等1、问:诗歌有哪两大传统?各有哪些代表人物(各时期)?特征是什么?《诗经》开创了现实主义的传统,曾为汉乐府民歌、建安诗人、杜甫、白居易直至宋元明清的一代又一代诗人所发扬光大。

特征: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反映人民的愿望。

《楚辞》开创了浪漫主义的传统,并为李白、李贺、苏轼、辛弃疾、陆游、龚自珍等优秀诗人继承并发扬光大。

特征:善用丰富的想象、夸张、象征等手法,重在抒发主观感情。

2、风格是指诗人在选材、塑造形象以及语言运用等方面形成的创作特色。

如:陶潜诗风——恬淡自如,王维诗风——诗中有画,李白诗风——清新飘逸,杜甫诗风——沉郁顿挫3、流派:文学创作中的派别。

如宋豪放派、婉约派等。

豪放派不拘于传统的离愁别绪,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气魄大而无拘束。

如:苏辛之作。

婉约派委婉含蓄,多以艳情为题材,严格遵守音律。

如:柳永、李清照、周邦彦、姜夔之作。

总结:了解诗作属何种传统、何种风格、何种流派有助于我们整体上把握诗歌内涵。

二、考点要求: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对古诗词鉴赏考查的要求有两点: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思想内容等一般不单独考查。

古代诗歌鉴赏出现在第II卷,以简答题形式考查,分值8分。

诗歌的形象,包括三个方面:(一)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既指诗歌中作者创造的人物形象,又指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即作者的形象。

前者如曹植《白马篇》中“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少年;白居易《卖炭翁》“两鬓苍苍十指黑”的卖炭翁;杜甫《蜀相》中“出师未捷身先死”的诸葛亮;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的风流儒雅、年少英雄的周瑜。

2024届高考复习语文学案(新高考人教版):古诗阅读与鉴赏-赏析意象(景象)与意境

2024届高考复习语文学案(新高考人教版):古诗阅读与鉴赏-赏析意象(景象)与意境

学案53赏析意象(景象)与意境——分析内涵,品象悟境复习任务 1.积累古代诗歌常见意象的内涵,重点分析诗中所用意象的内涵和作用。

2.能够体会诗歌意境,初步分析意境特点。

考情微观年份卷别篇名提问方式设题角度命题特点2020 新高考Ⅰ卷《赠别郑炼赴襄阳》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意象作用①意象、意境为常考点,以意象为重点,多考查对其内涵及作用的理解。

②意境内容复杂,很少直接命题考查,以考查景象、画面、氛围特点为主。

2018 全国Ⅱ卷《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意象作用2016 全国乙卷《金陵望汉江》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概括画面(意境)知识图要活动一分析意象内涵和作用(一)积累古诗常见意象的内涵意象(景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是诗人感情的载体。

像湖光山色、田园桑植、大漠孤烟之类,只要灌注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均可叫意象。

意象有单个的,也有群组的。

下列诗句中的意象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都形成了自己固定的内涵。

请根据自己的积累与理解,填写常见意象的固定内涵。

类别意象内涵植物柳送别、留恋落花①动物鸿雁②子规(杜鹃) ③器物舟④笛声⑤地理三径⑥长亭(短亭) ⑦气象月亮⑧流水⑨露⑩春风⑪答案①失意、伤感②孤独、漂泊、思归③悲惨、乡愁乡思④漂泊、自由⑤思乡、思归⑥隐士之所⑦送别之所⑧思乡思亲、圆满⑨无情无奈、时光流逝⑩人生短促、生命易逝⑪美好、舒畅古诗常见意象内涵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

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

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

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

(二)分析意象内涵与作用Ⅰ.(2022·北京)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任务。

病柏①杜甫有柏生崇冈,童童状车盖。

偃蹇龙虎姿,主当风云会。

神明依正直,故老多再拜。

岂知千年根,中路颜色坏②。

“鉴赏诗歌形象”专题高考复习教案

“鉴赏诗歌形象”专题高考复习教案

“鉴赏诗歌形象”专题高考复习教案第一章:诗歌形象概述1.1 诗歌形象的概念解释诗歌形象的基本含义强调诗歌形象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性1.2 诗歌形象的种类介绍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等不同类型的诗歌形象分析各类形象在诗歌中的表现和作用1.3 诗歌形象的特征探讨诗歌形象的生动性、鲜明性、贴切性等特征举例说明诗歌形象的特征在诗歌鉴赏中的重要性第二章:人物形象的鉴赏2.1 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讲解直接描写、间接描写等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分析不同表现手法在塑造人物形象时的效果2.2 人物形象的特点探讨人物形象的性格、外貌、心理等方面的特点举例说明如何通过诗歌形象鉴赏人物特点2.3 人物形象的意义强调人物形象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引导学生通过人物形象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第三章:景物形象的鉴赏3.1 景物形象的表现手法讲解视觉、听觉、嗅觉等多感官描写景物形象的手法分析不同表现手法在塑造景物形象时的效果3.2 景物形象的特点探讨景物形象的季节、时间、空间等方面的特点举例说明如何通过诗歌形象鉴赏景物特点3.3 景物形象的意义强调景物形象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引导学生通过景物形象理解诗歌的情感和主题第四章:事物形象的鉴赏4.1 事物形象的表现手法讲解比喻、拟人等事物形象的表现手法分析不同表现手法在塑造事物形象时的效果4.2 事物形象的特点探讨事物形象的大小、形状、质地等方面的特点举例说明如何通过诗歌形象鉴赏事物特点4.3 事物形象的意义强调事物形象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引导学生通过事物形象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第五章:诗歌形象的综合鉴赏5.1 诗歌形象之间的关联讲解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之间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分析不同形象之间的关系对于诗歌整体理解的重要性5.2 诗歌形象的深层含义探讨诗歌形象背后的深层含义和寓意引导学生通过综合鉴赏诗歌形象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5.3 诗歌形象鉴赏的技巧与方法总结诗歌形象鉴赏的技巧和方法提供鉴赏诗歌形象的步骤和思路第六章:诗歌形象与诗歌语言的关系6.1 诗歌形象与诗歌语言的密切联系强调诗歌形象与诗歌语言之间的紧密关系分析诗歌形象如何通过诗歌语言得到表达和塑造6.2 诗歌语言的特点探讨诗歌语言的节奏、韵律、修辞等特点举例说明诗歌语言在塑造诗歌形象时的作用和效果6.3 诗歌形象与诗歌语言的互动关系讲解诗歌形象与诗歌语言之间的互动和相互影响引导学生通过诗歌语言理解诗歌形象的深层含义第七章:诗歌形象与诗歌情感的关系7.1 诗歌形象与诗歌情感的密切联系强调诗歌形象与诗歌情感之间的紧密关系分析诗歌形象如何传达和表达诗歌情感7.2 诗歌情感的特点探讨诗歌情感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等特点举例说明诗歌情感在塑造诗歌形象时的作用和效果7.3 诗歌形象与诗歌情感的互动关系讲解诗歌形象与诗歌情感之间的互动和相互影响引导学生通过诗歌形象理解诗歌的情感内涵第八章:诗歌形象与诗歌主题的关系8.1 诗歌形象与诗歌主题的密切联系强调诗歌形象与诗歌主题之间的紧密关系分析诗歌形象如何揭示和体现诗歌主题8.2 诗歌主题的特点探讨诗歌主题的多样性、深刻性、独特性等特点举例说明诗歌主题在塑造诗歌形象时的作用和效果8.3 诗歌形象与诗歌主题的互动关系讲解诗歌形象与诗歌主题之间的互动和相互影响引导学生通过诗歌形象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第九章:诗歌形象鉴赏的实战演练9.1 诗歌形象鉴赏的案例分析提供具体的诗歌案例,进行诗歌形象鉴赏的实战演练分析案例中的诗歌形象,解读其象征意义和寓意9.2 诗歌形象鉴赏的答题技巧总结诗歌形象鉴赏的答题技巧和策略提供鉴赏诗歌形象时的答题步骤和要点9.3 诗歌形象鉴赏的练习与反思设计相关的练习题目,让学生进行诗歌形象鉴赏的练习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提高鉴赏能力第十章:诗歌形象鉴赏的综合提升10.1 诗歌形象鉴赏的拓展阅读推荐相关的诗歌作品,进行拓展阅读引导学生通过拓展阅读提高诗歌形象鉴赏的能力10.2 诗歌形象鉴赏的讨论与交流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形象鉴赏的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提高鉴赏水平10.3 诗歌形象鉴赏的综合提升总结诗歌形象鉴赏的主要内容和要点强调诗歌形象鉴赏在诗歌学习和鉴赏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诗歌,培养对诗歌的敏感和鉴赏能力重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鉴赏诗歌形象”的专题高考复习教案,内容涵盖了十个章节。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资料 鉴赏诗歌形象教学案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资料 鉴赏诗歌形象教学案

鉴赏诗歌形象教(学)案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形象的内涵;2、归纳诗歌形象的分类;3、体察鉴赏诗歌形象的切入点和答题组织规范。

复习的重点和难点:体察鉴赏诗歌形象的切入点和答题组织规范。

复习步骤及内容:一、导入考点与考纲阐释——认识形象分类,熟悉常规答题方法(一)人物形象类1、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

这首词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通过这一形象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诗歌描写了一个年事已高、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古诗词形象的鉴赏能力。

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形象或画面识别其特征,在理解涛歌思想情感基础上概括出形象的特征和意义。

这首词中塑造的形象显然就是诗人自己,前两句回忆当年驰骋疆场的战斗生活;下两句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自己已经身离战场。

下片描绘了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形象;“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

不难看出,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

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2、作品刻画的第三人称人物形象相关作品:柳宗元的《江雪》,杜甫的《蜀相》等【知识小结】对诗歌中形象的分析,答案一般应该有三部分构成:①诗中塑造的形象是什么;②形象的基本特征是什么;③通过形象的塑造,诗人所要抒发的情感或表达的意旨是什么。

(二)事物形象类——读王冕的诗歌《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问题:请具体分析“墨梅”这一形象。

答:表面上是写画中梅花的高洁、清秀、淡雅、素朴,其实是借梅花这一形象来抒发作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早梅张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一、诗歌鉴赏之形象【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文在高考中的常规考点、题型。

2、掌握阅读古代诗文的方法及技巧。

3、鉴赏诗文当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阅读古诗的方法,鉴赏诗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教学时数】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及方法。

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导入:在浩瀚的诗海中,伟大的诗人们为我们塑造了很多不朽的艺术形象:如夕阳下断肠的游子,南宫中卧听滴漏的宫女,悠然采菊东篱下的隐者,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将士,哀民生之多艰的爱国爱民者……今天我们一起来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板书课题)二、朗读宋诗,探究阅读方法。

?次石湖书扇韵①??(全国卷Ⅰ)姜夔②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波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

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问题:同学们读完这首古诗,我们应注意些什么?三、诗歌鉴赏一般解题方法。

1、要注意题目。

2、要注意作者。

3、要注意注释。

4、要注意题材。

5、要注意意象。

四、鉴赏诗歌中的形象1、人物形象: 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2、景物形象: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

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3、事物形象: 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

如咏物诗的“事物”和送别诗中的细节。

五、人物形象鉴赏:1、明确什么是诗歌人物形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诗歌鉴赏诗歌的形象和语言复习学案高考诗歌鉴赏诗歌的形象和语言复习学案诗词鉴赏(一)——诗词形象学习目的:掌握诗词形象的鉴赏技巧学习课时:3课时学习内容:一、什么是诗歌的形象?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意象)。

二、形象(意象)的内容1、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这和小说塑造的形象不同。

2、景(写景抒情诗的景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

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

3、物(咏物诗或抒情诗的物象)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

如咏物诗。

三、诗歌的物象(意象)主要分类1、比喻性意象《七步诗》曹植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问:这首诗用豆萁、豆子分别比喻什么?答:用豆萁比喻曹丕,用豆子比喻曹植,含蓄地指出了曹丕对同胞兄弟的迫害。

2、烘托性意象《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问:精美的酒杯和美酒衬托什么?答:将士将畅饮时,战事告急。

用美好的事物衬托战事的悲壮。

3、象征性意象《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问:朝雨柳色除了写春色外,还表达了哪些言外之意?答:朝雨还烘托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忧伤之情;杨柳象征离别,折柳相赠表示留恋之情,增加了浓厚的离别情意。

四、形象类诗词鉴赏答题基本步骤:1、找到诗人描绘的形象(人、景、物)的有关诗句2、分析形象的基本含义3、结合文章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一形象4、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五、形象类诗词鉴赏答案一般由三部分构成:1、明确什么形象2、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3、肯定形象的意义(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特别提醒:在实际的高考考查中,答案往往不用三部分组成,依问依点作答才是最重要的,希望同学们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作出应对。

六、答题示例例1、阅读下面这首诗,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观猎》王维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参考答案】这首诗勾画出了一个英姿飒爽、意气风发的将军形象(什么形象)。

诗中马蹄轻写出奋力追击的情形,忽过、还归描写出策马疾驰的英姿,回看描写出踌躇满志的神情(形象特征)。

这些词句不仅生动描写了猎骑情景,也真切表现了主人公的轻快感觉和喜悦心情。

表达诗中人充满生气的意态与豪情(形象意义)。

例2、阅读陈子昂《登幽州台歌》,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参考答案】本诗通过直抒胸臆的手法塑造了一位忧国忧民、胸怀大志、孤独落寞、怀才不遇的封建士大夫形象(什么形象)。

念写出感慨,独怆然而涕下写出凄凉和忧伤(形象特征)。

表达的是对封建统治者不能重用贤才的不满和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哀(形象意义)。

七、高考诗歌试题赏析例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4年高考广东卷)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问: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

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参考答案】第二联中的‘片云’‘孤月’既为实景,也有喻义。

‘片云’在空中飘荡,就象自己漂泊他乡,漫漫长夜中,月亮和‘我’都是如此的孤独;第三联用落日比喻自己黄昏暮年,秋风则是眼前实景,与上句之‘落日’喻象相对,虚实结合。

两联情景交融,塑造了一种天高道远,孤月独照的冷清意境。

例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2006年高考广东卷)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谭敬昭江上青山山外红,远帆片片点归艭。

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

注:艭:小船。

海幢,即海幢寺。

问: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题目中的晚望?请分别从晚、望两个方面回答。

【参考答案】1、晚:归艘、钟声望:江、青山、远帆、老鹤。

2、带采用了拟人手法,赋予老鹤人的动作,不说钟声远播,而说老鹤带钟声到海幢,使画面具有动感。

八、高考诗词试题练习巩固答题要领:(1)注意诗歌形象的阅读理解方法;(2)注意诗歌的答题步骤及答案组成;(3)必须审清题干,是分析作答还是简洁作答;(4)注意问什么答什么,依问按点作答最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09全国高考一卷)。

(5分)次石湖书扇韵姜夔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

浪迹江湖,终生不仕。

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答: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09全国高考二卷)。

(5分)军城早秋严武[注]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

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问: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答:3、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09高考天津卷)。

(5分)严郑公宅同咏竹唐杜甫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

箨(tu),笋壳。

帙,包书的布套。

问: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答:4、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09高考重庆卷)。

(5分)【折桂令】问秦淮孔尚任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

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

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问: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五、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2012年安徽高考题)。

最爱东山晴后雪[宋]杨万里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一首。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

(4分)六、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2012年天津高考题)。

野菊【宋】杨万里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糗粮:干粮。

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

政:通正问: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分)答:【参考答案】第一题:参考答案:描绘了一幅山环水绕,村阁隐然,浮萍泛绿,藕花飘香的恬静优雅的隐居风光图。

分别写了溪桥横跃,曲水弯流,楼阁隐约,浮萍漂碧,藕花飘香。

从视觉与嗅觉等角度渲染出闲适雅寂的石湖风景。

解题分析:考查诗歌的形象的分析。

答题步骤: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第三步,分析的思想感情。

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第二题:参考答案:通过写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等景象,描绘了一幅初秋边关阴沉浓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解题分析:考查意境形象,注意点出意象,分析画面要注意时间、地点、总体特征。

分析本题的寓意,一定要注意注释(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的提示作用。

答题步骤:第一问:分析诗歌意境,答题步骤: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第三步,分析的思想感情和营造氛围的作用意义。

第三题:参考答案:描绘了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的竹子形象。

解题分析:这是一首咏物诗,理解咏物诗就要抓住所吟咏事物的特征。

诗中着力描绘的形象是竹,第一联着力写竹子的嫩和新,第二联着力写竹阴的凉爽怡人,第三联写竹子经雨洗刷后的洁净,以及竹子的清香,根据对诗句的这些理解,概括竹子的形象特点。

第四题:参考答案:通过白鸟绿水嫩黄花新红叶等描绘了初秋景色。

又通过飘飘滔滔有些蝶飞无个人瞧等表达了因昔盛今衰引发的冷寂落寞之情。

解题分析:黄花指菊花,红叶是树叶经秋霜染成,再看有嫩、新的暗示,所以应该是写的初秋景象。

而飘飘滔滔有些蝶飞无个人瞧写出了江山依旧,人事不存,黄花、红叶无人赏的冷清寂寞。

既然是重访,对比以前灯红酒绿、游人如织的秦淮河,歌唱者自然会心生昔盛今衰的感慨。

第五题:参考答案:诗人只顾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

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的诗人形象。

解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

从诗句描写上看诗人的性格,从诗歌的氛围上品读诗人的心境和情怀,诗人陶醉于东山晴后山上雪景,面对如此美丽的大自然,诗人怎能不陶醉,怎能不忘怀!第六题:答案参考:描绘了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

不因无人欣赏而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的形象。

解题分析:赏析诗歌中的形象,首先要立足诗歌内容,然后再结合诗中的文字。

古代诗歌鉴赏之二-----鉴赏语言学习目的:学会鉴赏诗歌的语言学习课时:1课时学习内容与过程:古代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炼的,往往一词一句就能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深刻地反映思想内容。

鉴赏时应全诗的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炼字炼意的技巧。

其次,要学会根据语境推断词义的方法,并特别注意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等情况。

一、推敲字词例: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齐己《早梅》郑谷将数改为一,因为题为早梅,如果开了数枝,说明花已开久,不能算是早梅了,齐己佩服不已,尊称郑谷为一字师。

晴景王驾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王安石改飞来为纷纷,因为只有蜂忙蝶乱的侧写妙笔才能令人真实地感受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

在鉴赏诗歌时,一要重点关照动词动词的提炼是古诗炼字的主要内容。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陶潜悠然见南山的见字,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字,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尽人皆知。

一个闹字把诗人心头感到蓬勃的春意写出来了,一个弄字把诗人欣赏月下花枝在轻风中舞动的美写出来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