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考试试题
(如皋考编参考)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试题与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考试试题(一)一、选择题(10分)1、儿童言语的形成中,出现单词句阶段的年龄段是( B )。
A. 6个月—1岁B.1岁—1.5岁C.1.5岁—2岁D.2岁—3岁2、( A )是维持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
A.想象B.思维C.记忆D.语言3、下列属于儿童两种信号系统活动的发展第三阶段的是( A )。
A.直接刺激词的反应B.词的刺激直接反应C.直接刺激直接反应D.词的刺激词的反应4、下列那一时期是初步掌握本族语言的时期( D )。
A.婴儿期B.学前期C.少年期D.先学前期5、关于幼儿记忆的年龄特征不正确的是( C )。
A. 记得快忘得也快B.容易混淆C.语词记忆占优势D.较多运用机械记忆6、不属于研究学前儿童信息的基本原则的是( D )。
A.客观性B.发展性C.教育性D.理论性7、幼儿初期的心理特点是( B )。
A.思维具体形象B.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C.爱玩、会玩D.个性初具雏形8、( C )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其它认识过程的基础。
A.记忆B.想象C.感知觉D.思维9、在方位知觉的发展中,儿童在( B )能够正确辨别前后。
A.3岁B.4岁C.5岁D.6岁10、在儿童大脑皮质各区域中,最早成熟的是( C )。
A.顶叶B.颞叶C.枕叶D.额叶二、填空题(10分)1、再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_图形_、图表、__符号_,尤其是语言文字的描述说明,形成关于某种事物的形象的过程。
2了解幼儿掌握概念水平的常用方法_分类法 _、排除法、解释法_、守恒法。
3、判断是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是人脑凭借语言的反映_事物之间或者事物与其特征之间的肯定或否定性联系的过程。
4、四岁左右_岁是培养儿童正确发音的关键期。
5、直觉行动思维_是对客体的感知中,在自己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行动中进行的思维。
6、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社会化、丰富和深刻化、自我调节化。
三、名词解释(20分)1、问题言语问题言语是在碰到困难或问题时产生的自言自语,常常用来表示对问题的困惑、怀疑或惊奇等等。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横向研究2.具体形象思维3.记忆策略4.自传体记忆5.亲社会行为6.依恋7.观察学习8.关键期9.知觉10.亲子关系11.象征性游戏二、填空1.发展的社会性是指个体的心理发展不能脱离()。
2.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过程是由一个个()组成的。
3.发展的差异性是指每一个儿童的心理都有自己的()、()等,从而构成个体间心理发展的不同。
4.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和()两大类。
5.纵向和横向的研究取向具体体现为()、()、()三种方法。
6.调查法包括()、()、()和()四种。
7.尽力减少环境中的()是保护儿童听力的重要保障。
8.6、7岁时儿童的脑重约()克,已基本接近成人脑重的90%。
12岁达1400克(即成人脑的平均重量)。
9.个体心理是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自身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这就体现了()。
10.美国心理学家范茨专门用()的方法研究了婴儿对形状的辨别和偏好。
11.多通道知觉主要指()、()、()之间的联合。
12.研究表明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顺序为先(),再(),然后是()。
13.儿童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按()在先,()随后,()最后的顺序发展起来的。
14.直觉行动思维一方面使儿童的动作(),一方面把客体从时间和空间上()。
15.具体形象思维主要表现在()。
16.学前儿童晚期其思维出现了()的萌芽。
17.学前儿童自我评价的特点表现为从()发展到对自己个别性和多面性评价。
18.学前儿童自我评价的特点表现为从()评价到初步客观的评价。
19.学前儿童自我评价的特点表现为从对自己外部行为的评价到对()的评价。
20.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表现为()的发展。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在同伴群体中的评价标准出现之前()是影响儿童最有力的人物。
21.对于婴儿来说()和()的分离是引起痛苦的重要原因。
22.视敏度就是视觉辨别的精细程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
(完整word版)《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试题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积累的过程。
2. 客体永久性:是指当一个物体从视野中消失后,儿童仍能知道它的存在。
3. 直觉行动思维:就是儿童在动作中进行的思维。
4. 依恋:是婴儿与母亲或其他养育者之间形成的亲密的,持久的情感关系。
5. 结构性游戏:是有组织的目标导向的游戏,也就是说,儿童在一定目标的指引下,通过操作,将一些无意义的材料变成有意义的结果的游戏。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0 至6 岁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 在怀孕后的第四周,胚胎第一个形成的是神经系统。
3. 婴儿从4 个月起,开始对颜色有分化性反应,能辨别彩色和非彩色。
4. 微笑是婴儿的第一个社会性行为。
婴儿通过笑能引起其他人对他作出积极的反应。
5.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在同伴群体中的评价标准出现之前,教师是影响儿童最有力的人物。
6. 到了2 岁左右,儿童歌曲的基本结构有了一定的了解,自发唱出来的" 咿呀之歌" 已经具有了歌曲所具备的一个大体的构架和轮廓,心理学家称之为婴幼儿的"轮廓歌"。
7. 托马斯将儿童的气质分为三种类型:容易抚育型、抚育困难型和启动缓慢型。
8. 心理学家Parten 根据学前儿童在游戏中的社会性参与程度,将游戏分为四种:独自游戏、平行游戏、和合作游戏、联合游戏9. 儿童一般要到六七岁才能获得性别恒常性的认识。
10. 自我意识是一个多维度结构,从形式上看,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
11. 班杜拉认为,儿童是通过观察学习而习得新行为。
12.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的知识既不是来自自主体( 即大脑),也不是来自客体( 即环境),而是来自主客体的相互作用。
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 4分)1.简述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1)阐明学前儿童心理的特征和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趋势;(2) 揭示儿童心理发展变化的机制。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考卷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考卷答案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最基本条件是()A. 遗传因素B. 社会环境C. 生理成熟D. 教育影响2. 下列哪个阶段是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期?()A. 婴儿期B. 幼儿期C. 童年期D. 少年期3. 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不包括()A. 记忆容量逐渐增大B. 记忆保持时间逐渐延长C. 记忆广度逐渐减小D. 记忆准确性逐渐提高A. 角色游戏B. 结构游戏C. 智力游戏D. 体能游戏5. 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基本趋势是()A. 从简单到复杂B. 从外露到内隐C. 从被动到主动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是连续性和阶段性并存的。
()2. 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主要是通过模仿和强化来实现的。
()3. 学前儿童的空间认知能力发展顺序是:上下、前后、左右。
()4. 学前儿童在游戏中能自然地表现出合作行为。
()5. 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受遗传、环境、教育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包括:顺序性、阶段性、______、个别差异性。
2. 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核心是______的发展。
3.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是______。
4. 学前儿童同伴关系的类型有:亲密型、冲突型、______。
5. 学前儿童性别角色认识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性别认同、性别稳定、______。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
2.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是什么?3.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一般特点有哪些?4. 影响学前儿童同伴关系的因素有哪些?5. 简述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中的前四个阶段。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结合实际,分析一个4岁儿童在游戏中表现出的想象力。
2. 请举例说明如何通过家庭教育促进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3. 请设计一个针对5岁儿童的情绪调节活动方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试题和答案解析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试题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积累的过程。
2. 客体永久性:是指当一个物体从视野中消失后,儿童仍能知道它的存在。
3. 直觉行动思维:就是儿童在动作中进行的思维。
4. 依恋:是婴儿与母亲或其他养育者之间形成的亲密的,持久的情感关系。
5. 结构性游戏:是有组织的目标导向的游戏,也就是说,儿童在一定目标的指引下,通过操作,将一些无意义的材料变成有意义的结果的游戏。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0 至6 岁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 在怀孕后的第四周,胚胎第一个形成的是神经系统。
3. 婴儿从4 个月起,开始对颜色有分化性反应,能辨别彩色和非彩色。
4. 微笑是婴儿的第一个社会性行为。
婴儿通过笑能引起其他人对他作出积极的反应。
5.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在同伴群体中的评价标准出现之前,教师是影响儿童最有力的人物。
6. 到了2 岁左右,儿童歌曲的基本结构有了一定的了解,自发唱出来的" 咿呀之歌" 已经具有了歌曲所具备的一个大体的构架和轮廓,心理学家称之为婴幼儿的"轮廓歌"。
7. 托马斯将儿童的气质分为三种类型:容易抚育型、抚育困难型和启动缓慢型。
8. 心理学家Parten 根据学前儿童在游戏中的社会性参与程度,将游戏分为四种:独自游戏、平行游戏、和合作游戏、联合游戏9. 儿童一般要到六七岁才能获得性别恒常性的认识。
10. 自我意识是一个多维度结构,从形式上看,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
11. 班杜拉认为,儿童是通过观察学习而习得新行为。
12.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的知识既不是来自自主体( 即大脑),也不是来自客体( 即环境),而是来自主客体的相互作用。
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 4分)1.简述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1)阐明学前儿童心理的特征和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趋势;(2) 揭示儿童心理发展变化的机制。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题库附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具体形象思维:指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以及对表象的联想而进行的思维。
2.依恋:是婴儿与母亲或其他养育者之间形成的亲密的、持久的情感关系,婴幼儿以依恋行为(如微笑、啼哭、吸吮、喊叫、抓握、偎依和跟随等)表达对依恋对象的依恋关系。
3.观察学习:就是通过观察他人(范型或称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
4.性别稳定性:是指儿童对自己的性别不随其年龄、情境等的变化而改变这一特征的认识。
5.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0至6岁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二、解释概念或术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6.记忆的恢复现象P142指学习某种材料后,像个一段时间所测量到的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即测量到的保持量要高17.直接判断P205、主要是感知形式的判断,不需要复杂的思维加工18.转导推理P208是一些从特殊事例到另一些特殊事例的推理,这种推理还不是逻辑推理,而是属于以前概念的推理19.出声的自言自语P250是内部言语发展的初级形态,是在外部言语基础上,产生内部言语的过度形态20.自我意识P327是个体对自己所作所为的看法和态度,包括对自己存在以及自己对周围的人或物的关系的意识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1.个体心理是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自身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这就体现了——发展的普遍性2.颜色视觉方面的一个重要缺陷是——色盲。
3.婴儿三种不同的典型气质类型是——容易抚育型、——抚育困难型、——启动缓慢型。
4.观察他人的过程有——注意、——保持、——运动复现、——动机等4个组成部分。
5.美国心理学家吉布森设计的视崖装置是——知觉研究中的一个经典实验装置。
6.研究表明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顺序为先——上下,再——前后,然后是——左右7.儿童在音乐世界中扮演着——感知者、——表现者和——欣赏者的角色。
8.婴儿的情绪和情感表现为易——变换、易——冲动、易——感染、易——暴露的特点。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简答题1. 什么是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0至6岁儿童身心发展的学科,旨在了解和促进儿童在学前期的认知、情感、社交和行为方面的发展。
通过研究儿童的智力、语言、感知、运动、社会与情感等方面的变化,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为教育工作者和父母提供了指导儿童成长和教育的依据。
2. 为什么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重要?学前期是儿童最关键的发展时期之一,对于儿童的学习能力、社交能力和情绪健康等方面具有深远影响。
通过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儿童的成长过程,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为儿童提供适合的教育和支持,帮助他们全面发展。
3. 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有哪些特点?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视觉和听觉能力日益完善,可以感知和分辨物体形状、颜色和声音。
- 逻辑思维能力逐渐形成,能够理解简单的因果关系和数量关系。
- 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不断提升,开始形成基本的语法结构和词汇量。
- 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能够进行角色扮演和假设性思维。
4. 学前儿童的情感发展有哪些特点?学前儿童的情感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明显表露情感,喜怒哀乐等情绪会通过面部表情、肢体动作和声音等方式展现出来。
- 对他人的情感有基本的体验和理解,能够感受到他人的快乐和悲伤。
- 开始建立和维护人际关系,表现出亲近、依恋和合作的行为。
- 情绪容易波动,需要父母和教师的积极引导和情绪管理。
5. 学前儿童的社交发展有哪些特点?学前儿童的社交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逐渐建立起对他人的兴趣和关注,开始主动与他人接触和互动。
- 通过模仿和观察学习他人的行为,并逐渐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和分享。
- 开始意识到别人的需求和感受,具有一定的同理心和关心他人的能力。
- 发展一定的自我认同和社会角色意识,逐渐建立起自我在集体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论述题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试题及答案1. 简述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和特点。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试题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积累的过程。
2. 客体永久性:是指当一个物体从视野中消失后,儿童仍能知道它的存在。
3. 直觉行动思维:就是儿童在动作中进行的思维。
4. 依恋:是婴儿与母亲或其他养育者之间形成的亲密的,持久的情感关系。
5. 结构性游戏:是有组织的目标导向的游戏,也就是说,儿童在一定目标的指引下,通过操作,将一些无意义的材料变成有意义的结果的游戏。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0 至6 岁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 在怀孕后的第四周,胚胎第一个形成的是神经系统。
3. 婴儿从4 个月起,开始对颜色有分化性反应,能辨别彩色和非彩色。
4. 微笑是婴儿的第一个社会性行为。
婴儿通过笑能引起其他人对他作出积极的反应。
5.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在同伴群体中的评价标准出现之前,教师是影响儿童最有力的人物。
6. 到了2 岁左右,儿童歌曲的基本结构有了一定的了解,自发唱出来的" 咿呀之歌" 已经具有了歌曲所具备的一个大体的构架和轮廓,心理学家称之为婴幼儿的"轮廓歌"。
7. 托马斯将儿童的气质分为三种类型:容易抚育型、抚育困难型和启动缓慢型。
8. 心理学家Parten 根据学前儿童在游戏中的社会性参与程度,将游戏分为四种:独自游戏、平行游戏、和合作游戏、联合游戏9. 儿童一般要到六七岁才能获得性别恒常性的认识。
10. 自我意识是一个多维度结构,从形式上看,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
11. 班杜拉认为,儿童是通过观察学习而习得新行为。
12.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的知识既不是来自自主体< 即大脑>,也不是来自客体< 即环境>,而是来自主客体的相互作用。
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 4分1.简述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10分)
1、儿童言语的形成中,出现单词句阶段的年龄段是()。
A. 6个月—1岁
B.1岁—1.5岁
C.1.5岁—2岁
D.2岁—3岁
2、()是维持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
A.想象
B.思维
C.记忆
D.语言
3、下列属于儿童两种信号系统活动的发展第三阶段的是()。
A.直接刺激词的反应
B.词的刺激直接反应
C.直接刺激直接反应
D.词的刺激词的反应
4、下列那一时期是初步掌握本族语言的时期()。
A.婴儿期
B.学前期
C.少年期
D.先学前期
5、关于幼儿记忆的年龄特征不正确的是()。
A. 记得快忘得也快
B.容易混淆
C.语词记忆占优势
D.较多运用机械记忆
6、不属于研究学前儿童信息的基本原则的是()。
A.客观性
B.发展性
C.教育性
D.理论性
7、幼儿初期的心理特点是()。
A.思维具体形象
B.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
C.爱玩、会玩
D.个性初具雏形
8、()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其它认识过程的基础。
A.记忆
B.想象
C.感知觉
D.思维
9、在方位知觉的发展中,儿童在()能够正确辨别前后。
A.3岁
B.4岁
C.5岁
D.6岁
10、在儿童大脑皮质各区域中,最早成熟的是()。
A.顶叶
B.颞叶
C.枕叶
D.额叶
二、填空题(10分)
1、再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_______、图表、________,尤其是语言文字的描述说明,形成关于某种事物的形象的过程。
2、了解幼儿掌握概念水平的常用方法_______、排除法、_______、_______。
3、判断是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是人脑凭借语言的反映_________之间或者_________之间的肯定或否定性联系的过程。
4、_________岁是培养儿童正确发音的关键期。
5、_____________是对客体的感知中,在自己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行动中进行的思维。
6、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社会化、___________、自我调节化。
三、名词解释(20分)
1、问题言语
2、情绪情感
3、同伴关系
4、能力
四、简答题(30分)
1、创造想象有何表现?
2、简述依恋感发展的四个阶段?
3、简述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发展的趋势。
4、简述学前儿童思维发展总趋势。
5、影响幼儿有意注意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五、论述(30分)
1、为什么幼儿中期常常出现“告状”现象。
2、为什么幼儿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的效果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接近?
答案:
一、1、B 2、A 3、A 4、D 5、C 6、D 7、B 8、C 9、B 10、C
二、1、图形符号
2、分类法解释法守恒法
3、事物事物与其特征
4、四岁左右
5、直觉行动思维
6、丰富和深刻化
三、
1、问题言语是在碰到困难或问题时产生的自言自语,常常用来表示对问题的困惑、怀疑或
2、
情绪是人类与动物共有的,通常是有机体的生理需要是否满足而产生的体验;情感是人类社会特有的,通常是指人的社会需要是是否满足而产生的体验。
3、同伴关系是儿童在早期生活中,除亲子关系之外的在同龄伙伴中建立的又一重要社会关系。
4、能力是个性心理特征之一,它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条件。
5、理智感是由于是否满足认识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是人类所特有的高级情感。
四、1、(1)独立创造,一定新意性
(2)提出不寻常
(3)讲故事,编结尾
(4)讲出画面中没有画出的情节
(5)脱离现实与现实混淆
2、(1)对人反应无差别的阶段(出生—3个月)
(2)对人反应有差别的阶段(3—6岁)
(3)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6个月—2岁)
(4)目标调整的伙伴关系阶段(2岁—3岁左右)
3、(1)从对话言语逐渐过渡到独白言语
(2)从情境性言语过渡到连贯性言语
(3)讲述的逻辑性逐渐提高
(4)逐渐掌握言语表达技巧
4、(1)从思维工具的变化来看,从主要借助于感知和动作,到主要借助于表象,再过渡到借助于概念;
(2)从思维方式的变化来看,从直觉行动性思维,到具体形象性思维,再过渡为抽象逻辑思维;
(3)从思维反映内容来说,从反映事物的外部联系、现象到反映事物的内在联系、本质;从反映当前事物到反应未来事物。
5、(1)活动目的与任务的明确性
(2)对活动结果的兴趣
(3)活动组织的合理性
(4)与已有知识经验的关系
(5)良好的意志品质
五、
1、(1)道德感是由自己或别人的举止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标准而引起的情感;(2)中期幼儿比较明显地掌握了一些概括化的道德标准,他们可以因为自己在行为中遵守了老师的要求而产生快感。
中班幼儿不但关心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而且开始关心别人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而且开始关心别人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由此产生相应的情感;(3)中班幼儿常常“告状”就是由道德感激发起来的一种行为。
2、这与幼儿两种信号系统的特点及其协同活动的发展有关。
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幼儿的头脑中,形象和词都不是单独起作用的,都不是某一个信号系统的孤立活动,而是两个信号系统的共同活动,再形象记忆中,固然是事物生动的形象起主要作用,但词所表达的事物的形象也是重要的记忆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