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战略
放大江苏沿海发展规划进入国家发展战略的效应

后 , 金 、 目可 以 借 助 市 场 配 置 , 策 就 成 为 国 资 项 政
家掌 握 的资 源 , 方 在发 展 乡镇 企 业 、 进 外 资 地 引
放 方 面先 行 一 步 , 果非 常 明显 , 些 地 区 不仅 效 这 实 现 了 跨 越 式 发 展 , 而 且 带 动 了 全 国 的 改 革 开 放 。现 在 沿 海 开 放 的 体 制 和 政 策 甚 至 是 在 特 区 实
区 , 客 这样 的大 型 国际制 造业企 业 被引入 了 。 空
海 三 市 的 经 济 发 展 水 平 落 后 于 沿 江 地 区 , 纯 靠 单 沿 海 三市 自身 的力 量 难 以在 短 期 内 实 现 跨 越 式 发展 , 挑 不 起 实 施 国家 战 略 的重 担 , 此 必 须 也 因 要 有 外力 的支持 。首 先是 江 苏 范 围 内的 支持 , 特 别 是 沿 江地 区的加 人 才 能带 动 沿海 战略 的 实施 。 其 次 , 江 苏 沿 江 各 市 来 说 , 有 范 围 经 济 的 理 对 要 念 。在 现 阶段 , 苏沿 江 城市 的范 围不经 济 问题 江
到 。近 年 来 我 国 区域 发 展 出 现 的 新 现 象 是 一 些 对
政策 ” 向“ 战 略 ” —使 本地 区发 展进 入 国家 转 要 —
大 的区域发 展 战略 。
国家发 展 具 有 重 大 战 略 意 义 的 区域 发 展 规 划进
入 国家 战 略 , 长 三角 , 三 角 , 津 滨 海 新 区 , 如 珠 天 福 建 海 西 地 区 等 。近 期 江 苏 沿 海 地 区 的 发 展 规 划 又 进 入 了 国家 战略 , 对 江苏 特别 是 江 苏沿 海 都是 这
保险资金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双方的共赢

我 国保 险业 整体 发 展 态势 良好 , 同 时 , 费 收 入快 速 增 长 与 资 金 运 用 收 益 偏 保 低 的 矛 盾越 来 越 突 出 。 资 战 略 性 新 兴产 投 业 , 质性 地拓 宽 了 保 存 险 资 金 的投 资 渠 实 道 , 高 了保 险 资 金 的 运 用 效 益 。 提
() 险 资 金 运 用 回 报 率 过 低 。 由于 2保
成 为 一 个 国 家 未 来 经 济 发 展 支 柱 产 业 可 能性 。 它 是 一 个 涵 盖 范 围很 广 的 概 念 , 当 前 新能源 、 材料 、 息产业 、 医 药、 新 信 新 生 物 育种 、 能环保 、 节 电动 汽 车 — — 七 大 战
为 保 险 资金 的投 资 渠道 远 不 够 , 从 而 使保 费 的增 长与投 资 收益 的矛 盾 越 来 越 突 出 。
二 、 吸 收 保 险 资 金— — 发 展 战 略 性
新 兴 产 业 的 保 障
当前 , 应对 气候 、 境变化 和能 源资 环 源安全 已是 全球 共同关注的 问题 , 今年 的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重 点 提 出 了发 展 战 略 性 新
及 国债 的发 行 量 决 定 着 保 险 公 司 的投 资
2 . 保险资金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保障 我 国的基本 国情 是人 口众多 、 自然资 源相 对不足 、 生态 环境承 载力脆 弱 , 新能 源、 新材料和节能环保产业 既是我国促进 消 费、 增加投 资 的重要着 力点 , 是调整 也
略 性新 兴产业 规划将 成为我 国在 本轮 国
医药行业的国际市场进入策略拓展全球业务

医药行业的国际市场进入策略拓展全球业务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医药行业日益成为国际市场的热门行业之一。
医药企业为了拓展全球业务并在国际市场中立足,需要制定合适的进入策略。
本文将探讨医药行业在国际市场中的进入策略,以及如何扩大全球业务。
一、市场调研和定位在进入国际市场之前,医药企业必须进行全面的市场调研和定位。
首先,通过了解目标市场的政策环境、竞争对手情况、消费者需求等因素,确定最适合的国际市场。
其次,通过市场调研了解目标市场对于医药产品的需求情况,以便根据需求研发符合目标市场需求的产品。
二、寻找合作伙伴在国际市场中,与当地的合作伙伴建立合作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与当地的分销商、代理商或生产厂家合作,可以更好地了解当地市场情况,解决文化和语言障碍,开拓销售渠道。
此外,与当地医疗机构、科研院所等建立合作关系,可以在产品研发和临床试验方面获得有力支持。
三、适应当地法规和政策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医药产品的法规和政策要求各不相同,医药企业在进入国际市场时必须严格遵守并适应当地的法规和政策。
了解当地的注册要求、质量标准以及药品审批流程,确保产品在国际市场中合规运营。
四、产品定位和营销策略在国际市场中,医药企业需要根据目标市场的需求和消费特点进行产品定位和营销策略的制定。
这包括确定产品的独特卖点,针对不同的市场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并根据当地文化和传媒环境进行适当的宣传推广活动。
五、加强研发与创新在全球竞争激烈的医药行业,研发创新是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
医药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
同时,与国际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等建立合作关系,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专业人才,推动科技创新和产品优化。
六、品牌建设和维护品牌在国际市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医药企业应重视品牌建设,通过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声誉。
此外,通过市场推广和品牌宣传,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七、跨国并购和联盟合作跨国并购和联盟合作是医药企业拓展全球业务的重要途径之一。
云南水电企业国际化进入战略模式论文

云南水电企业国际化进入战略模式研究摘要: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伴随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和企业资金技术实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化经营已成为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然战略选择。
本文分析了云南水电企业国际化发展的理论基础,并对云南水电企业国际化进入战略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
abstract: facing the challenges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long with our country economy development level increasing substantially and the improving of the enterprise funds and technical strength, international operation has become the inevitable strategic choice of the enterprise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yunnan hydropower enterprise, and finally internationalization entry strategic mode of hydropower enterprises in yunnan province is discussed deeply.关键词:水电企业;国际化;进入战略模式key words: hydropower enterprises;internationalization;entry strategic mode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4-0142-020 引言市场经济是开放经济,是商品和资本、劳动力、技术等生产因素跨国界流动配置的经济,其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引进来”与“走出去”,是这两个方面的有机结合。
我国的知识产权发展进入战略转型期

道 和协 调 机 制 , 策 协调 性 差 ; 头分 散 管理 导 致 政 多 部 分立 法 冲突 , 理 越位 和缺位 并 存 ; 乏适 用 人 管 缺
才 和经 费不 足影 响了管理 和执法 水平 。.
( ) 二 知识 产权成 为 重要 的产 业竞争 工具 , 社 全
会产 权 制度 的能
目前 , 国企业 和产业 面 临新 技 术 和知识 产 权 我
的严 峻挑 战 , 只有把先进 的技术 与资 源和 劳 动力优
势结合起来, 不断创新 , 才能真正形成长期竞争优
势 。由于我 国 的知识产 权制 度起 步较 晚 , 企业 和 全 社会运 用 知识 产 权 制 度 的能 力 不足 。一 是 企业 创
按 照专利保 护 水 平指 数 的构 成 进 行 定 性 分 析 的结果 , 是 我 国在 参 与 国 际 知识 产 权 保 护公 约 、 一
保 护周期 等方 面 , 基本 与 国际接轨 。二 是 在权 利 限
作者 简介 : 本文系国务院发展研究 中心《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 目标 与发展阶段研究》 课题组 的研 究成果 , 该课题 组组长是 张玉 台, 常务副组长是 吕薇 , 撰写组成员包括 吕薇 、 李志军 、 沈恒超 、 忠 、 李 罗涛、 戴建 军和崔伟 , 笔人是 吕薇 。本 文 由北京 市科 执 技顾 问团办公室供稿 。
知识产 权管理制 度不健 全 , 缺乏灵 活运 用 知识 产 权 制度和 国际 规则 的 能力 。既 存 在 随意 和 无 意 侵 犯 他 人知识 产权 的问题 , 有相 当一 部分 企业 不 知道 又 如何 利 用知 识产 权 制 度保 护 自己 的合 法权 利 。三 是 企业运 用知识 产权 战略 的层次 较低 。如 , 目前企 业 申请专 利主要是 为保 护技术 和 占领 市场 , 少像 较 跨 国公 司那样 在竞 争 中灵 活运用 专利 战略 。
稀土行业进入国家战略重组行列

目前 , 中国己二酸生产企业普遍存在单一生产
规模 小 、 艺技术 装 备 差 、 发 能力 低下 、 业 竞 争 工 研 行 激烈 、 发展 后劲 不 足 等 劣 势 。仅 生 产 己二 酸或 者 仅 生产 单一 的下 游产 品 , 激 烈 的市 场 竞 争 中很 难 获 在
舢
.
收稿 日期 :0 0—0 2 1 7—1 ( 9 修改稿 ) 作者简介 : 汪家铭 ( 9 9 14 一 )男 , , 工程 师 , 现从 事化工科 技期 刊编
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 总工程师朱宏任 近 期表示 , 工信部近期将 以汽车 、 钢铁、 水泥 、 机械 制
造、 电解 铝 、 土 6大行 业 为 着手 点 , 进 重 点行 业 稀 促
和领域 企业兼 并重 组 。稀 土行业 首次 出现在 国家 层 面 的兼 并重 组重 点行业 中。
题。近年来 , 汽车 、 钢铁、 水泥等行业企业 的兼并重 组取 得 了积极 的进 展 , 择 上 述行 业 为 重 点 开展 兼 选
并重 组 , 利 于发挥 示范 效应 , 有 进一 步推动 产业 结构
调整 和发 展方 式转 变 。
利益分配关系、 放宽 民营资本 的市场准入等。据了 解 ,稀土行业准人 条件》 《 土工业发展专项 规 《 、稀
3 2 积极研 究发 展清 洁生产 工 艺 .
得较 多利 润 , 生存 空 间十分 有 限 , 正面 临着严 峻 的挑 战 。因此 加快 己二 酸高端产 品和下游 产 品的开发 与
生产 已迫 在 眉 睫 。为 避 免 恶 性 竞 争 己二 酸 下游 用
户, 特别是 聚氨酯 用 户 , 产企业 要强 化下游 新产 品 生
3 3 加快形 成 上下游 装置 一体 化模式 .
如何进行市场调整和市场进入策略

如何进行市场调整和市场进入策略市场调整是企业在市场环境变化的情况下,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使自身适应新的市场情况的一种行动。
市场进入策略则是企业决定进入全新市场的方式和方法。
这两者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都至关重要,本文将分别从市场调整和市场进入策略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市场调整市场调整是企业对当前市场环境的主动适应,以期保持竞争力并发展壮大。
在进行市场调整时,企业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市场分析与研究企业在市场调整前,首先需要对市场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
这包括对竞争对手、目标客户和市场趋势的调查和研究。
通过对市场现状的了解,企业可以制定有针对性的调整方案。
2.产品定位与优化根据市场分析的结果,企业应对产品进行定位和优化。
这包括对产品特性、品牌形象以及售后服务等方面的调整和改进。
通过优化产品,企业可以提高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3.渠道拓展与合作市场调整时,企业也需要考虑拓展合适的渠道和与其他企业的合作。
通过与渠道商和合作伙伴的合作,企业可以扩大销售渠道和提高产品覆盖率,从而增加市场份额。
4.营销策略与推广市场调整过程中,企业需要重新制定营销策略和推广计划。
这包括确定目标客户、找出有效的推广渠道和制定合适的营销活动。
通过有效的营销策略和推广活动,企业可以快速提升品牌知名度,吸引更多目标客户。
二、市场进入策略市场进入策略是企业决定进入新市场的重要方式和方法。
在决策市场进入策略时,企业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市场评估与选择企业在决定进入新市场之前,需要对目标市场进行全面的评估和选择。
这包括市场规模、竞争情况、政策环境等方面的评估。
通过准确评估和选择,企业可以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市场。
2.战略定位与差异化在新市场中,企业需要确定自己的战略定位和差异化竞争策略。
这包括确定目标客户群体、定位自己的产品和品牌,并与竞争对手进行差异化竞争。
通过差异化竞争,企业可以在新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
3.资源投入与整合进入新市场需要一定的资源投入和整合,包括人力资源、资金和物流等方面的投入。
战略环境评价结果进入战略决策过程的初探

硕士, 程师。 工 Fra bibliotek评审的传统 ; 而现实因素 中, 中国又缺少 1 套将战略环 评结果纳入 战略决策的有效的体系和制度 。 在国际上 ,
如 战略环评开展较早 的荷兰 、 英国和香港等地区 , 战略 环评作为有效 的战略决策辅助工具 , 已较好地融入政
截至 2 0 0 7年 底 , 港 客运 轨道 总 长度 约 1 9公 里 , 香 l 每
1 引 言
战 略环 境 影 响评 价 ( 简称 战略环 评 ) 实现 可持 续 是
天运 送 乘 客 30万人 次/ , 占公 共 交通 出行 的 1 , 4 d约 / 3 成 为 香 港 公共 交 通 体 系 的骨 干 , 到 了 当初 规划 目标 。 达 若 战 略环 评 结 果 能 被 有 效 地 纳 入 战略 决 策 体 系 中 , 就
S ag a ni n et Si cs h nh i v om na c ne E r l e
战 略环境评 价结果进 入战略 决策过程 的初探
李建 忠
战略环境评价结果进入战略决策过程的初探
An Ap r a h O Ic r oa ig S A idn s n o S rtgc De iin Ma ig p o c t n o p rtn E Fn ig it tae i cso kn
发展 的重要工具…。 中国已在法律层 面确立 了战略环 评 的地位 , 一些地方也开展 了战略环评实践。 但是 , 由 于 战略环评在 国内尚属起步阶段 , 其结果在相关辅导
决 策 中的作 用 还 未 明显 体 现 。 既 有 历 史 的原 因 , 有 这 也 现实 因素 。 历 史 上看 , 从 中国 没有 对 战略决 策 进 行公 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出口进入
1、出口方式的利弊
出口的有利之处: 成本低 规模经济 风险小 进入退出比较容易
出口的不利之处 对国际市场变化反应慢 难以控制 收益较小
2、出口方式的两种类型( P164 )
间接出口是指生产企业通过本国中间商向国 际市场出口产品
直接出口是指生产企业独立承担一切出口义 务,直接向国际市场出口产品
第二节 目标国市场进入方式 的选择
影响进入方式选择的因素 进入方式选择程序 进入时机与进入方式选择 国际营销三指标与进入方式选择
一、影响进入方式选择的因素
外部因素
P187
目标国的市场因素(市场容量、竞争结构、营销基础结构)
目标国的环境因素(政策法规、地理位置、经济特征、社会文化)
目标国的生产因素(经济基础设施、生产要素、协作条件)
第七章 国际市场进入战略
进入目标国市场的方式 目标国市场进入方式的选择 中国品牌国际化:出口模式与海外投资
模式比较
第一节 进入目标国市场的方式
出口进入 合同进入 投资进入
Alternative Market Entry Strategies Exporting indirect exporting direct exporting cooperative exporting: piggyback exporting Contractual Agreements Licensing Franchising Contract manufacturing Direct Foreign Investment Joint venture :cooperative , equity sole investment enterprise :acquisition, greenfield operations Strategic International Alliances
缺点 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并非任何企业或任何技术都能进行许可 证贸易。 授方对目标国家的市场经营难于控制。 授方的纯收益可能会受到目标国家经营状况的制约。 授方可能在国际市场上培养了自己的竞争对手。
OEM: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原始设备 生产商)。
二、合同进入
许可合同(技术转让) 特许合同 合作生产合同 工程承包合同 管理合同 劳务合同
优点 避开进口国限制、作为产品出口转换形式的最佳途径。 大大降低或避免国际营销的各种风险。 可节省高昂的运销费用,提高价格竞争的能力。 有利于特殊技术的转让。 便于服务性质的企业进入国际市场。 使小型制造企业也能进入国际市场。
母国因素(国内市场容量、竞争态势、生产成本、政府政策)
内部因素
公司目标
对控制的需求
内部资源、资产和能力
进入国际市场模式一般遵循如下程序:
先从风险最小,同时控制程度也是最低的间接 出口开始,逐渐地走自营直接出口,再发展到 海外建立合资或出口子公司和独资企业,相应 的对品牌控制力增强,经营风险也随之增加。
是名词,但通常被用做动词。基本含义为定牌加工、代工生产, 俗称“贴牌”、三来加工。具体是:生产者不直接生产产品, 而是利用自己掌握的“关键的核心技术”,负责设计和开发、 控制销售“渠道”,具体的加工任务交给别的企业去做的方式。 这种方式是在电子产业大量发展起来以后才在世界范围内逐步 生成的一种普遍现象,微软、IBM等国际上的主要大企业均采 用这种方式。
国际跨国公司在进入我国市场都采取了类似的 程序模式。
进入模式的选择
Transaction cost analysis——任务交给外部的代理还是由内部完成 市场充分竞争 市场失灵——机会主义
以下情形比较适合完全控制
涉及研发密集型业务 宣传密集型业务(高品牌资产) 富有海外投资经验
以下情形比较适合低控制
进入时机和进入方式选择
快
速
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高
发、
入 进入
的
经
济
低
成
本
合资、战略联盟
技术转让、出口等低 控制方式试探开
等待观望,伺机
独资或其他高控 制进入方式
(按其他条件因素选 择 进入方式)
高
低
过晚进入的机会成本
四、国际营销三指标与进入方式选择
控制程度 风险 灵活性
•控制——企业影响一项国际经营的组织体制 和决策能力。包括有关经营实体的组织、经 营范围、高级管理人员的任命、红利的分配、 企业发展规划、企业财务、销售与采购以及 协调与东道国政府的关系等领域。
本质实际上是一种分工的思想,一种细化竞争的思想,其核心 就是企业要做自己最擅长的。
OEM的优势
企业在掌握产品核心技术和建立了成熟的营销网络 后,可不再直接投资进行生产,而是以通过让其它 企业代为生产的方式来完成其产品的生产任务。这 样,只需支付材料成本费和加工费,而不必承担设 备折旧,自建工厂和生产管理的风险,还可随时根 据市场变化灵活的按需下单。由此可促进成品业务 形成新的经营优势,培养和壮大企业内在的扩张力, 提高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从而走向更高层次的资 本运营。
高风险国家 文化差异大 法律的限制
进入方式选择程序
(思考的问题) 1.企业是否有
(取舍条件) (选中方案)
开始
是
否
特殊资产优势
停止
2.企业是否有 价格 ?
转让条件?
3.这一产品生 产的
直接?
间接?
是 特殊资产内化
优势
是
产地优势何在 国外
跨国直接投资
否 技术转让转让 出口
本国
独资——新建?兼并? 合资——控股?伙伴?管理?
三、直接投资
有学者(谢康,2003)认为,中国内地 正进入中级平衡阶段的起步时期;台湾 地区、韩国、香港地区等已进入中级平 衡阶段;德国、日本则处于较高层次的 不平衡阶段;美国、英国则较完善,进 入高级平衡阶段
根据邓宁的投资阶段理论,一国的投资发展状 态可分为三个阶段:在全球化过程中,一个国 家起步时以吸引外资为主、对外投资为辅的初 级不平衡阶段;随着对外投资的增加,进入国 际双向投资相平衡的中级平衡阶段,或者对外 投资大于吸收外资的较高层次的不平衡阶段; 最终走向对外投资和吸收外资相匹配的高级平 衡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