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doc

合集下载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两种重要工具。

财政政策通过调整收入支出和运用各种财政手段,来促进经济增长、调整收入分配、保障社会稳定等目标的实现。

货币政策则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等手段,来影响经济活动、控制通货膨胀、维护金融稳定等目标的实现。

下面将从定义、原理、工具、影响等方面对这两种政策进行探讨。

一、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国家通过调整财政收支、运用税收政策、财政支出等手段,来实现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政策目标的政府行为。

财政政策主要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两种。

1. 扩张性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指的是国家在经济低迷或衰退时通过增加财政支出、降低税收等手段来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

这种政策通常用于刺激投资、提高消费、促进经济发展。

例如,国家可以通过增加基础设施投资,提高就业率,促进经济活动,从而实现经济复苏。

2. 紧缩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国家在经济过热或通货膨胀压力较大时,通过减少财政支出、提高税收等手段来控制经济增长的政策。

这种政策通常用于控制通货膨胀、保持物价稳定。

例如,国家可以通过收紧财政支出,提高税收,减少社会需求,从而防止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的风险。

二、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国家通过影响货币供应量、利率水平等手段来调整经济运行态势和控制通货膨胀的政策。

货币政策主要分为宽松型货币政策和紧缩型货币政策两种。

1. 宽松型货币政策:宽松型货币政策是指国家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等手段来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

这种政策通常用于刺激消费、投资,促进经济活动。

例如,国家可以通过降低利率,刺激资金流入实体经济,从而提高企业投资和人民消费的积极性,促进经济增长。

2. 紧缩型货币政策:紧缩型货币政策是指国家通过减少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等手段来控制经济增长和遏制通货膨胀的政策。

这种政策通常用于遏制通货膨胀、保持物价稳定。

例如,国家可以通过提高利率,抑制过度投资消费行为,从而控制通货膨胀的风险。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差异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差异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差异1含义不同。

财政政策指国家通过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调节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以实现社会经济目标的具体措施;货币政策也称金融政策,是指一国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对货币的供应量和货币流通的组织、管理政策。

2内容不同。

财政政策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两方面的政策,如税收的变化,发行国库券,国家规定按较高的保护价收购粮食,对公共工程或商品与劳务投资的多少等;货币政策由信贷政策、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三部分构成。

3类型不同。

根据对经济运行的不同影响,财政政策一般可分为扩张性积极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两种类型。

扩张性财政政策即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减少税收,以刺激总需求增长,减少失业,使经济得以较快发展;紧缩性财政政策则指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和增加税收来抑制总需求,从而降低通货膨胀率。

而我国在2021年实行的稳健的财政政策则不属于以上两种类型,它是既有扩张又有紧缩的松紧适度的财政政策。

从总量调节出发可以把货币政策分为均衡性货币政策、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三种类型。

均衡性货币政策是保持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发展对货币的需要量的大体平衡,功能是促使和保持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扩张性货币政策是使货币供应量超过流通中对货币的需要量,功能是刺激社会总需求的增长和经济的较快发展,但有可能会形成通货膨胀或使已有的通货膨胀加剧;紧缩性货币政策是使货币供应量小于流通中对货币的需要量,功能是抑制社会总需求的增长,但也可能会抑制生产的发展,导致经济停滞。

我国近几年来实行的稳健的货币政策并不属于以上类型,而是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在操作层面上或采用扩张的货币政策,或采用紧缩的货币政策。

4政策的制定者不同。

财政政策是由国家制定的,必须经全国人大或其会通过;而货币政策是由中国人民银行直接制定的。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最重要和最常用的宏观经济政策,服务于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的宏观经济目标。

二者都是以货币形态的经济总量加以测度的,所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有总量政策的鲜明特征,这是两种政策具有共性的一面。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
1.财政政策的作用机制
扩张型财政政策:政府增加支出或者减少税收,使得总需求增加,通过乘数作用,导致国民收入增加,在货币市场上,国民收入的增加使得货币的交易和预防动机增加,而货币供给不变,从而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人们必须卖出证券或者取出定期存款来获得货币,从而导致人们的投机动机需求减少,证券商和银行为了吸引资金,提高利率,利率的上升导致人们的投机动机减少,直到总的货币需求等于不变的货币供给。

同时,利率的上升在商品市场上会导致投资的下降,从而投资,进而国民收入不如在利率不变时增加的多(挤出效应),如此往复作用,直到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都达到新的均衡。

因而,扩张型的财政政策的效果是: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上升。

紧缩型的财政政策的作用机制正好相反。

2.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
扩张型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导致人们的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即人们所拥有的货币比他们想要的多,因而,人们会把这些多余的货币存入银行或者购买证券,银行和证券商的资金会增大,从而会减少他们的支付利率,即利率下降(凯恩斯陷阱时无效)。

从而导致货币的投机动机增加,利率一直到下降到人们愿意持有的货币与增加的货币供给量重新均衡为止。

利率的下降在商品市场上会导致投资增加,通过乘数作用,增加国民收入(国民收入的增加在货币市场上又会导致货币的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增加,从而抑制利率的下降,如此往复作用,直到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都达到新的均衡)。

因而,扩张型的货币政策的效果是:利率下降,国民收入增加。

紧缩型的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正好相反。

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知识点

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知识点

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知识点宏观经济政策是国家对整体经济运行状况进行宏观调控的政策,其主要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两大方面。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税收、支出和债务等手段来影响经济总体运行的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节货币供给量和利率等手段来稳定物价水平、促进经济增长和调控金融市场的政策。

下面将详细介绍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知识点。

一、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国家通过调整财政收支、税收和财政支出等手段来影响整体经济运行的政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主要包括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收缩性财政政策两种。

1.扩张性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增加财政支出、降低税收等方式来刺激经济增长和促进就业。

扩张性财政政策适用于经济处于低迷状态时,可以通过增加政府支出来刺激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2.收缩性财政政策收缩性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减少财政支出、提高税收等方式来抑制通货膨胀和平抑经济过热。

收缩性财政政策适用于经济过热、通货膨胀较为严重时,可以通过减少政府支出来收缩总需求,从而平抑通货膨胀。

二、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国家中央银行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利率和汇率等手段来影响整体经济运行的政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主要包括紧缩性货币政策和宽松性货币政策两种。

1.紧缩性货币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收紧货币供应、提高利率等方式来抑制通货膨胀和平抑经济过热。

紧缩性货币政策适用于经济过热、通货膨胀严重时,可以通过提高利率来制约信贷扩张,从而抑制通货膨胀。

2.宽松性货币政策宽松性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扩大货币供应、降低利率等方式来刺激经济增长和促进就业。

宽松性货币政策适用于经济低迷时,可以通过降低利率来刺激投资和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总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对于稳定经济增长、控制通货膨胀、调节经济周期具有重要作用。

合理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可以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效益。

属于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积极的货币政策

属于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积极的货币政策
逆风向调节即财政政策的运用方向应当与宏观经济形势相反?规律方法判定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具体方法判定依据判定方法主体实施主体是国家就是财政政策如果实施主体是银行就是货币政策手段通过财政和税收调节如发行国债税收变动属于财政政策如果通过利率和存贷款准备金率调节则属于货币政策货币量如果导致市场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属于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积极的货币政策
四大工程 西气东输
总投资约 1400亿元
青藏铁路
总投资约 330.9亿元
南水北调
总投资约 5000亿元
西电东送
总投资5300亿 元以上
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国家财政是基础设施行业建设的主要支持力量。 行业特点: 个体不愿投资 资金投入大 建设周期长 投资风险大 利润不高 基础设施 投入严重不足
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 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在航天事业的财政投入约390亿人民
币。
2.全国财政社会保障和就业累计支出 9653.6亿元,
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的作用
3. 2018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将主要
增加赤字规模、增加政府投资力度
和减税清费。
促进国民经济平 稳运行的作用
通过财政和税收调节(如发行国债、税收变动)属
手段 于财政政策,如果通过利率和存贷款准备金率调节 ,则属于货币政策
如果导致市场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属于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
货币量
积极的货币政策;如果导致市场流通中的货币量减少,属于从
紧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
作用
1 促进公平 改善生活 促进资源 合理配置 促进经济 平稳运行
紧缩性财政政策
减少财政支出 增加税收
抑制投资和消费需求,实现 总需求与总供给基本平衡, 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简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搭配使用

简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搭配使用

简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搭配使用所谓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配合,是指政府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按某种形式搭配组合起来,以调节总需求,最终实现宏观经济的内外平衡。

以下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搭配使用的相关资料,店铺为您分享。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搭配使用所谓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配合,是指政府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按某种形式搭配组合起来,以调节总需求,最终实现宏观经济的内外平衡。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使用,一般有四种模式:1、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即“双松”政策松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能更有力的刺激经济。

一方面通过减少税收或扩大支出规模等松的财政政策来增加社会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但也会引起利率水平提高。

另一方面通过降低法定准备金率、降低再贴现率、买进政府债券等松的货币政策增加商业银行的储备金,扩大信贷规模,增加货币供给,抑制利率的上升,以消除或减少松的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使总需求增加,其结果是可在利率不变的条件下,刺激了经济,并通过投资乘数的作用使国民收入和就业机会增加。

这样可以消除经济衰退和失业,比单独运用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更有缓和衰退、刺激经济的作用。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搭配所适用的经济初始状态是:(1)存在比较高的失业率;(2)大部分企业开工不足,设备闲置;(3)大量资源有待开发;(4)市场疲软、没有通胀现象;(5)国际收支盈余过多。

在此状态下,这种搭配模式一方面会刺激对进口产品的需求,减少国际收支盈余,另一方面对推动生产和降低失业率有促进作用。

这种模式能够短时间内提高社会总需求,见效迅速,但运用时应谨慎,如果掌握的尺度不好会造成通货膨胀的危险。

2、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即“双紧”政策当经济过度繁荣,通货膨胀严重不足时,可以把紧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配合使用。

这就是说通过增加税收和减少政府支出规模等紧的财政政策压缩总需求,从需求方面抑制通货膨胀。

而利用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等紧的货币政策增加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会使利率提高,投资下降,货币供给量减少,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同时,由于紧的财政政策在抑制总需求的同时会使利率下降,而通过紧的货币政策使利率上升,从而不使利率的下降起到刺激总需求的作用。

[经济学]中国近五年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分析

[经济学]中国近五年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分析

中国近五年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分析2007年货币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与扩张向货币政策结合,简称“双松”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是减税和增支,以增加社会总需求;扩张性货币政策是减少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再贴现率和在公开市场上大量收购有价证劵等方式向流通中投放货币,以增加社会总需求。

在社会总需求严重不足、通货紧缩的情况下,“双松”政策可以扩大社会总需求,刺激经济增加,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但是如果政策力度过大,或使用时间过长,则会带来通胀风险。

:2008年的货币财政政策2008年货币财政政策: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就好似通过减少货币供应量达到紧缩经济的作用,稳健的货币政策就是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达到扩张经济的作用。

2009年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指:国加加大通关过财政进行国民经济建设和投入,财政投入得领域主要涉及教育,农业,还有就是关键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等。

积极的财政政策:目的在于保证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保持国民经济的健康快速和稳定运行。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使用的,货币政策涉及银行利率的调节,现阶段,为应付金融危机,我们国家降低了银行存贷款利率,目的是刺激国民消费和减轻大中企业的贷款压力,保证国民经济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的基本生活所需。

2010年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一是保持适度的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

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105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8500亿元,继续代发地方债2000亿元并纳入地方财政预算。

二是继续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促进扩大内需和经济结构调整。

三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有保有压,继续向“三农”、民生、社会事业等领域倾斜,支持节能环保、自主创新和欠发达地区的建设。

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大力压缩公用经费。

四是切实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增强内外部约束力,有效防范和化解潜在财政风险。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效果的比较(以扩张性政策为例)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效果的比较(以扩张性政策为例)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效果的比较(以扩张性政策为例)
作用路径及结论:
1. 财政政策(以政府支出增加为例):
效应1:
政府支出增加( ) 总需求增加( ) 国民收入增加( )
效应2:
政府支出增加( ) IS曲线右移( ) 利率上升( ) 投资减少( ) 总需求减少( ) 国民收入减少( )
因此我们有结论:
因此我们有结论:
要使货币政策效果明显,则有两点是很关键的:
(1) LM曲线右移时如果能使利率下降很多,那么它就使投资增加较多,从而使总需求和国民收入增加较多,而LM曲线较为陡峭(也即L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曲线的斜率 较大)时就可以达到这一要求,这其实也就要求货币投机需求的利率系数h较小,从而也就是要求货币投机需求对利率变动反应不是很灵敏,而利率对货币投机需求变动却较为灵敏。
(2) 利率的下降能够对投资产生较大程度的刺激作用,而当投资需求的利率系数d较大(也即IS曲线的斜率较小,也即IS曲线较为平坦)时就会达到这一要求,这其实也就是要求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反应较为灵敏。
而如果将上述两种情形推到极端化,则即为所谓的古典主义极端情况
要使财政政策的效果明显,则必须使效应2减弱(也即使挤出效应降低),而要使效应2减弱,关键有两点:
(1) IS曲线右移时使利率上升不大,而当LM曲线比较平坦(也即LM曲线的斜率 较小)时就可以达到这一要求,也即要求货币投机需求的利率系数h较大,从而货币投机需求对利率变动的反应灵敏,而利率对投机需求变动的反应不是很灵敏。
(2) 利率上升对投资影响较小,而当投资需求的利率系数d较小(也即IS曲线的斜率较大,也即IS曲线较为陡峭)时就可以达到这一要求,这其实也就是要求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反应不是很灵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以及消除挤出效应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
组合原理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是在经济萧条时期用到的重要的财政政策。

它包括增加政府公共工程支出、增加政府购买、增加财政转移支付、减少个人所得税、减少公司所得税等。

“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是指政府开支增加所引起的私人人支出减少,政府的开支代替了私人的开支。

这样,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了经济的作用就被削弱了。

导致扩张性财政政策挤出效应的最重要原因就是政府支出增加会引起利率上升,而利率上升则会引起私人投资与消费支出减少。

我们可以用IS-LM 模型来解释“挤出效应”。

如图
i
01i 0
i 1 挤出效应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政府支出增加会导致总需求增加。

总需求增加会使IS 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如果货币供给不变的话,利息率就会上升。

上升的利息率将引发私人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减少,即一部分财政支出实际上只是对私人支出的替代,并没有起到增加国民收入的作用。

从图中可以看出,应该达到的国民收入Y2,实际上只达到了Y1,而国民收入Y=Y2-Y1则被“挤出”了。

此时,利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就能减弱扩张性财政政策挤出效应的影响。

所谓的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就是增加货币供应量使利率下降,促使消费和投资增加,使总需求增加,最终达到国民收入成倍增加。

即:M ↑→i ↓→C & I ↑→AD ↑→NI ↑↑。

反映到IS-LM 模型图上则是:
随着利率的下降,LM0线将向右下方移动到LM1的位置,同时Y1也将向Y2移动,原来被“挤出”的收入又增加了回来。

这样就减弱了、甚至消除了挤出效应的影响。

萧条时期,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配合,既能刺激经济复苏,又能减弱扩张性财政政策挤出效应的影响。

Y 0
i
Y 2
Y 1Y 0i 0i 10
L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