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常用穴位的定位及主治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常用穴位的定位及主治[可修改版ppt]
![中医常用穴位的定位及主治[可修改版ppt]](https://img.taocdn.com/s3/m/a60d0d0bda38376bae1fae30.png)
• 2.活动标志法借助人体各部的关节、肌肉、肌腱、皮肤随 着活动而出现的空隙、凹陷、皱纹、尖端等在活动姿势下 才会出现的标志,定取腧穴位置的方法。如下颌角前上方 约一横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取颊车。
(三)手指同身寸定位法
• 是指依据患者本人手指为尺寸折量标准来量取腧穴的定位
方法,又称“指寸法”。
承山
• 【定位】 腓肠肌两肌腹之间凹陷的顶端处,约在委中穴 与昆仑穴之间中点。
• 【主治】 ①腰腿拘急、疼痛;②痔疾,便秘。
列缺
• 【定位】 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 拇长展肌腱之间。简便取穴法: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 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一)骨度分寸定位法
• 是指主要以骨节为标志,将两骨节之间的长度折 量为一定的分寸,用于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常 用的骨度分寸如下表:
(二)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 1.固定标志法 借助人体各部的骨节、肌肉所形成的突起和 凹陷、五官轮廓、发际、指(趾)甲、乳头、脐窝等在自 然姿势下可见的标志,定取腧穴位置的方法。如脐中旁开 2寸定天枢穴。
中医常用穴位的定位及主治
一、腧穴概论
•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 。通过针刺、艾灸等对腧穴的刺激可通其经脉、 调其气血,使阴阳平衡,脏腑和调,从而达到扶 正驱邪的目的。
二、腧穴的定位方法
• (一)骨度分寸定位法 • (二)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 (三)手指同身寸定位法 • (四)简便定位法
• 【主治】①头痛,目赤肿痛,鼻衄,齿痛,口眼歪斜,耳 聋等头面五官诸疾;②诸痛症;③热病,无汗,多汗;④ 经闭,滞产。
大椎
• 【定位】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 【主治】①热病,疟疾;②恶寒发热,咳嗽,气喘,骨蒸
(三)手指同身寸定位法
• 是指依据患者本人手指为尺寸折量标准来量取腧穴的定位
方法,又称“指寸法”。
承山
• 【定位】 腓肠肌两肌腹之间凹陷的顶端处,约在委中穴 与昆仑穴之间中点。
• 【主治】 ①腰腿拘急、疼痛;②痔疾,便秘。
列缺
• 【定位】 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 拇长展肌腱之间。简便取穴法: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 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一)骨度分寸定位法
• 是指主要以骨节为标志,将两骨节之间的长度折 量为一定的分寸,用于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常 用的骨度分寸如下表:
(二)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 1.固定标志法 借助人体各部的骨节、肌肉所形成的突起和 凹陷、五官轮廓、发际、指(趾)甲、乳头、脐窝等在自 然姿势下可见的标志,定取腧穴位置的方法。如脐中旁开 2寸定天枢穴。
中医常用穴位的定位及主治
一、腧穴概论
•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 。通过针刺、艾灸等对腧穴的刺激可通其经脉、 调其气血,使阴阳平衡,脏腑和调,从而达到扶 正驱邪的目的。
二、腧穴的定位方法
• (一)骨度分寸定位法 • (二)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 (三)手指同身寸定位法 • (四)简便定位法
• 【主治】①头痛,目赤肿痛,鼻衄,齿痛,口眼歪斜,耳 聋等头面五官诸疾;②诸痛症;③热病,无汗,多汗;④ 经闭,滞产。
大椎
• 【定位】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 【主治】①热病,疟疾;②恶寒发热,咳嗽,气喘,骨蒸
最新常用穴位及主治功PPT课件

1)指寸定位法 我们常要用到的1寸:是以被取穴的人中指指 节桡侧两端纹头(拇、中指屈曲成环形)之 间的距离作为1寸。这个方法适用于四肢部位 腧穴的纵向比量和背、腰、骶部腧穴的横向 定位。
另一个方法以患者拇指的指间关节的宽 度作为1寸。 这个方法比较适合四肢的 取穴。 经常要用得3寸的取法:令患者将食指、 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 节横纹为标准,其四指的宽度作为3寸 这个方法又叫一夫法适用于上下肢、下 腹部的直寸定位和背部的横寸定位。
▪ 2.寸的取法 相信平时爱看中医类的书籍,自己找找穴位 自我保健的人常常能在书上看到某某穴在某 个部位下几寸的说法,比如说关元穴:肚脐 直下三寸,那么要找准穴位,对这个“寸” 的
▪ 定义就一定要了解到,因为这个寸和我 们平时用尺子量的那个刻度是不一样的,
主要讲讲两种取这个度量单位“寸”的 方法。
▪ 取穴方法: 1.取穴须知 1)这个寸的丈量,每个人都是不一样 的,以被取穴的人为参照量,如果你要 给自己找穴位,用来做参照的就是你自 己哦。 2)按照标准取穴的方法,丈量到穴位 以后,还要记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 点按揉掐,看找到地方确实有酸麻胀痛 的感觉,才对,因为所有的方法都是死
的,但是人体却是活的,在具体的人体 上穴位可能会稍有偏差,所以如果按照 标准的方法找的点觉得不是很敏感,记 得在周边的地方再点揉按压,看是否有 反应,但不是说可以偏的很厉害,那说 不定就到另外的穴 主治: 头痛,头晕,脱肛,癫痫 2. 上星: 前发际正直上1寸 主治: 头痛,癫痫 3. 人中: 在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 界处
主治: 昏迷,休克,抽搐,腰痛 4. 颊车: 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凹陷中, 咀嚼时咬肌降起最高点处
主治: 牙痛,牙关紧闭,面瘫
29. 定喘: 大椎穴旁开0.5寸 主治: 气喘,咳嗽 30. 肺俞: 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 咳嗽,心悸 31. 肾俞: 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 遗精,月经不调,水肿
另一个方法以患者拇指的指间关节的宽 度作为1寸。 这个方法比较适合四肢的 取穴。 经常要用得3寸的取法:令患者将食指、 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 节横纹为标准,其四指的宽度作为3寸 这个方法又叫一夫法适用于上下肢、下 腹部的直寸定位和背部的横寸定位。
▪ 2.寸的取法 相信平时爱看中医类的书籍,自己找找穴位 自我保健的人常常能在书上看到某某穴在某 个部位下几寸的说法,比如说关元穴:肚脐 直下三寸,那么要找准穴位,对这个“寸” 的
▪ 定义就一定要了解到,因为这个寸和我 们平时用尺子量的那个刻度是不一样的,
主要讲讲两种取这个度量单位“寸”的 方法。
▪ 取穴方法: 1.取穴须知 1)这个寸的丈量,每个人都是不一样 的,以被取穴的人为参照量,如果你要 给自己找穴位,用来做参照的就是你自 己哦。 2)按照标准取穴的方法,丈量到穴位 以后,还要记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 点按揉掐,看找到地方确实有酸麻胀痛 的感觉,才对,因为所有的方法都是死
的,但是人体却是活的,在具体的人体 上穴位可能会稍有偏差,所以如果按照 标准的方法找的点觉得不是很敏感,记 得在周边的地方再点揉按压,看是否有 反应,但不是说可以偏的很厉害,那说 不定就到另外的穴 主治: 头痛,头晕,脱肛,癫痫 2. 上星: 前发际正直上1寸 主治: 头痛,癫痫 3. 人中: 在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 界处
主治: 昏迷,休克,抽搐,腰痛 4. 颊车: 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凹陷中, 咀嚼时咬肌降起最高点处
主治: 牙痛,牙关紧闭,面瘫
29. 定喘: 大椎穴旁开0.5寸 主治: 气喘,咳嗽 30. 肺俞: 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 咳嗽,心悸 31. 肾俞: 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 遗精,月经不调,水肿
中医常用穴位的定位及应用.pptx

• 【定位】第12胸椎棘 突下,旁开1.5寸。
• 【主治】胃脘痛、呕 吐、腹胀、肠鸣等胃 疾。
• 【操作】斜刺0.5~0.8 寸。
37肾俞
主治
•①定泌位尿系疾病要穴,治
•尿潴②第旁频留生二开,,殖1腰尿尿系.5椎痛少统寸,,棘病尿浮要突急肿穴下,等,,尿;治
阳萎,遗精,月经不调
等;
③ 治肾虚耳鸣,耳聋;
• 主治
18足三里
• 1、胃肠道疾病要穴,用治胃胀、胃痛、嗳
气、吞酸、呕吐、呃逆、腹痛、腹泻、便
秘、痢疾等症。
2、止咳化痰,降气平喘,用治咳嗽气喘等
症。
3、对血压有双向调节作用,既能降血压治
疗高血压病,又能抗休克,升血压。
4、镇静、安神,治头昏失眠。
5、强壮补虚之要穴。
6、头面五官病,常与合谷配用。
常用穴位的定位及应用
常用穴位的定位及应用
➢手太阴肺经
➢足太阴脾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阴心经 ➢手阳明大肠经 ➢手少阳三焦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厥阴肝经 ➢任脉 ➢足少阴肾经 ➢督脉 ➢足阳明胃经
➢四总穴 ➢足少阳胆经
➢奇穴 ➢足太阳膀胱经
手太阴肺经常用穴位
1尺泽
定位: 肘横纹中,肱二 头肌腱桡侧缘
7合谷
定位: 手背,第一、二 掌骨之间,约当 第二掌骨桡侧中 点
主治
7合谷
(1)头面五官病的要穴,特别对牙痛,有较好 的止痛效果。
(2)有较好的全身镇痛作用。 (3)降血压,用治高血压病。 (4)退热,用治发热无汗,对感冒发热效果较 好。
(5)对汗液分泌有双向调节作用,即无汗能汗, 多汗能止。
(6)催产。
• 【主治】①月经不调 、痛经、带下等妇科 病证;②小便不利; ③遗精;④疝气;⑤ 腰骶痛,下肢痿痹。
• 【主治】胃脘痛、呕 吐、腹胀、肠鸣等胃 疾。
• 【操作】斜刺0.5~0.8 寸。
37肾俞
主治
•①定泌位尿系疾病要穴,治
•尿潴②第旁频留生二开,,殖1腰尿尿系.5椎痛少统寸,,棘病尿浮要突急肿穴下,等,,尿;治
阳萎,遗精,月经不调
等;
③ 治肾虚耳鸣,耳聋;
• 主治
18足三里
• 1、胃肠道疾病要穴,用治胃胀、胃痛、嗳
气、吞酸、呕吐、呃逆、腹痛、腹泻、便
秘、痢疾等症。
2、止咳化痰,降气平喘,用治咳嗽气喘等
症。
3、对血压有双向调节作用,既能降血压治
疗高血压病,又能抗休克,升血压。
4、镇静、安神,治头昏失眠。
5、强壮补虚之要穴。
6、头面五官病,常与合谷配用。
常用穴位的定位及应用
常用穴位的定位及应用
➢手太阴肺经
➢足太阴脾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阴心经 ➢手阳明大肠经 ➢手少阳三焦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厥阴肝经 ➢任脉 ➢足少阴肾经 ➢督脉 ➢足阳明胃经
➢四总穴 ➢足少阳胆经
➢奇穴 ➢足太阳膀胱经
手太阴肺经常用穴位
1尺泽
定位: 肘横纹中,肱二 头肌腱桡侧缘
7合谷
定位: 手背,第一、二 掌骨之间,约当 第二掌骨桡侧中 点
主治
7合谷
(1)头面五官病的要穴,特别对牙痛,有较好 的止痛效果。
(2)有较好的全身镇痛作用。 (3)降血压,用治高血压病。 (4)退热,用治发热无汗,对感冒发热效果较 好。
(5)对汗液分泌有双向调节作用,即无汗能汗, 多汗能止。
(6)催产。
• 【主治】①月经不调 、痛经、带下等妇科 病证;②小便不利; ③遗精;④疝气;⑤ 腰骶痛,下肢痿痹。
常用穴位定位及应用PPT课件

• 活动标志如:张口耳旁前方呈凹陷处取听宫;屈 肘于肘横纹头处取曲池等。
重点学习 位
常见穴
Hale Waihona Puke • 1内关定位:腕横纹 上2寸,掌长肌腱与 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 主治:心痛,心悸, 胃痛,呕吐,眩晕, 失眠,偏头痛等 • 急救穴位
• 2合谷穴:将拇指和食 指张开呈45度角时, 位于骨头延长角的交 点即是此穴。 • 主治:头痛,齿痛目 赤肿痛,口眼歪斜, 耳聋,经闭,发热恶
• 关元、命门、足三里、中脘 是人体四大养生要穴。
• 12阿是穴:哪疼那就是阿是 穴。
位于腹正中 线脐下3寸处
阳陵泉穴位于人体的膝盖斜下方,小腿外侧之腓骨小头稍前凹陷中
1、治疗膝关节炎及周围软组织疾病、 腰痛、膝盖疼痛、脚麻痹、下肢瘫痪、 关节筋迟缓或痉挛肿痛、抽筋、麻痹、 坐骨神经痛、腰腿疲劳、踝扭伤,肩周 炎,落枕,腰扭伤,臀部肌肉注射后疼 痛; 2、缓解治疗消化不良、胃溃疡、胆囊 炎、肝炎,胆结石,胆绞痛,胆道蛔虫 症,习惯性便秘; 3、缓解治疗其高血压病、遗尿、肋间 神经痛。
1、缓解治疗小腿肚抽筋 (腓肠肌痉挛)、 脚部劳累、膝盖劳累、 腰背痛、腰腿痛。 2、治疗便秘、脱肛、痔疮等。
三阴交,位于小 腿内侧,内踝高 点上3寸胫骨内 侧缘后方。 主治脾胃虚弱, 遗精,遗尿,月 经不调,经闭崩 漏,失眠到等
定位:环跳穴属于足少阳胆经,环跳 穴位于人体的股外侧部,侧卧屈股, 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 的外三分之一与中三分之一交点处。 主治:缓解治疗半身不遂、下肢痿痹、腰 跨疼痛、挫闪腰疼、遍身风疹、膝踝肿 痛不能转侧等按摩环跳穴的功效:健脾 益气、祛风化湿、强健腰膝、益气壮阳。
THANK
YOU
SUCCESS
重点学习 位
常见穴
Hale Waihona Puke • 1内关定位:腕横纹 上2寸,掌长肌腱与 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 主治:心痛,心悸, 胃痛,呕吐,眩晕, 失眠,偏头痛等 • 急救穴位
• 2合谷穴:将拇指和食 指张开呈45度角时, 位于骨头延长角的交 点即是此穴。 • 主治:头痛,齿痛目 赤肿痛,口眼歪斜, 耳聋,经闭,发热恶
• 关元、命门、足三里、中脘 是人体四大养生要穴。
• 12阿是穴:哪疼那就是阿是 穴。
位于腹正中 线脐下3寸处
阳陵泉穴位于人体的膝盖斜下方,小腿外侧之腓骨小头稍前凹陷中
1、治疗膝关节炎及周围软组织疾病、 腰痛、膝盖疼痛、脚麻痹、下肢瘫痪、 关节筋迟缓或痉挛肿痛、抽筋、麻痹、 坐骨神经痛、腰腿疲劳、踝扭伤,肩周 炎,落枕,腰扭伤,臀部肌肉注射后疼 痛; 2、缓解治疗消化不良、胃溃疡、胆囊 炎、肝炎,胆结石,胆绞痛,胆道蛔虫 症,习惯性便秘; 3、缓解治疗其高血压病、遗尿、肋间 神经痛。
1、缓解治疗小腿肚抽筋 (腓肠肌痉挛)、 脚部劳累、膝盖劳累、 腰背痛、腰腿痛。 2、治疗便秘、脱肛、痔疮等。
三阴交,位于小 腿内侧,内踝高 点上3寸胫骨内 侧缘后方。 主治脾胃虚弱, 遗精,遗尿,月 经不调,经闭崩 漏,失眠到等
定位:环跳穴属于足少阳胆经,环跳 穴位于人体的股外侧部,侧卧屈股, 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 的外三分之一与中三分之一交点处。 主治:缓解治疗半身不遂、下肢痿痹、腰 跨疼痛、挫闪腰疼、遍身风疹、膝踝肿 痛不能转侧等按摩环跳穴的功效:健脾 益气、祛风化湿、强健腰膝、益气壮阳。
THANK
YOU
SUCCESS
常用腧穴定位及主治 ppt课件

【操作】 直刺0.5~0.8寸。
ppt课件
30
25、大椎 【定位】 在后正中线上, 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操作】 斜刺0.5~1寸。 【主治】热病、恶寒发热、 咳嗽、气喘等外感病证;癫狂 痫、小儿惊风等神志病证; 项强、脊痛;风疹、痤疮。
ppt课件
31
26、百会
【归经】督脉经。 【定位】当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或当部正中线与两 耳尖连线的交点处。 【操作】 平刺0.5~0.8寸;升阳举陷可用灸法。 【主治】痴呆,中风,失语, 失眠,健忘,癫狂痫,癔病等 神志病证;头风,头痛,眩晕, 耳鸣等头面病证;脱肛,阴挺, 胃下垂,肾下垂等气失固摄而致 的下陷性病证。
ppt课件
24
19、涌泉 【归经】足少阴肾经。 【定位】足趾跖屈时,约当足底(去趾)前 1/3凹陷处。 【主治】昏厥,中暑,小儿惊风, 癫狂痫等急症及神志病证;头痛, 目眩,失眠;咯血、咽喉肿痛, 喉痹等肺系病证;大便难,小便 不利;奔豚气;足心热。 【操作】直刺0.5~0.8寸。
ppt课件
25
20、内关 【归经】手厥阴心包经。 【定位】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
【操作】 直刺2~3寸。
ppt课件
28
23、阳陵泉 【归经】足少阳胆经。 【定位】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 【主治】黄疸,胁痛,口苦, 呕吐,吞酸等肝胆犯胃病证; 膝肿痛,下肢痿痹及麻木等下肢、 膝关节疾患;小儿惊风。 【操作】 直刺1~1.5寸。
ppt课件
29
24、太冲
【归经】足厥阴肝经。
【定位】足背,第1、2跖骨结合部之前的凹陷中。 【主治】中风,癫狂痫,小儿惊风;头痛,眩晕, 耳鸣,目赤肿痛,口歪,咽痛等肝经风热病证;月 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带下等妇科经带病证; 黄疸,胁痛,腹胀,呕逆等肝胃病证;癃闭,遗尿; 下肢痿痹,足跗肿痛。
ppt课件
30
25、大椎 【定位】 在后正中线上, 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操作】 斜刺0.5~1寸。 【主治】热病、恶寒发热、 咳嗽、气喘等外感病证;癫狂 痫、小儿惊风等神志病证; 项强、脊痛;风疹、痤疮。
ppt课件
31
26、百会
【归经】督脉经。 【定位】当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或当部正中线与两 耳尖连线的交点处。 【操作】 平刺0.5~0.8寸;升阳举陷可用灸法。 【主治】痴呆,中风,失语, 失眠,健忘,癫狂痫,癔病等 神志病证;头风,头痛,眩晕, 耳鸣等头面病证;脱肛,阴挺, 胃下垂,肾下垂等气失固摄而致 的下陷性病证。
ppt课件
24
19、涌泉 【归经】足少阴肾经。 【定位】足趾跖屈时,约当足底(去趾)前 1/3凹陷处。 【主治】昏厥,中暑,小儿惊风, 癫狂痫等急症及神志病证;头痛, 目眩,失眠;咯血、咽喉肿痛, 喉痹等肺系病证;大便难,小便 不利;奔豚气;足心热。 【操作】直刺0.5~0.8寸。
ppt课件
25
20、内关 【归经】手厥阴心包经。 【定位】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
【操作】 直刺2~3寸。
ppt课件
28
23、阳陵泉 【归经】足少阳胆经。 【定位】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 【主治】黄疸,胁痛,口苦, 呕吐,吞酸等肝胆犯胃病证; 膝肿痛,下肢痿痹及麻木等下肢、 膝关节疾患;小儿惊风。 【操作】 直刺1~1.5寸。
ppt课件
29
24、太冲
【归经】足厥阴肝经。
【定位】足背,第1、2跖骨结合部之前的凹陷中。 【主治】中风,癫狂痫,小儿惊风;头痛,眩晕, 耳鸣,目赤肿痛,口歪,咽痛等肝经风热病证;月 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带下等妇科经带病证; 黄疸,胁痛,腹胀,呕逆等肝胃病证;癃闭,遗尿; 下肢痿痹,足跗肿痛。
常用穴位的定位及应用ppt课件

完整最新版课件
71
76.印堂(Yìntáng,EX-HN3)
• 【定位】在额部,当两眉 头的中间。
• 【主治】①痴呆、痫症、 失眠、健忘等神志病证; ②头痛、眩晕;③鼻衄、 鼻渊;④小儿惊风,产后 血晕,子痫。
③治中风后遗症失语、
吞咽困难等
④癫痫及精神病
完整最新版课件
返6回8
主治
65大椎
①解热,治感冒发热
②疟疾要穴,对控制疟疾症
定状,位尤:其是隔日疟,热型典
型③第者对七疗白效细颈较胞椎好数棘有双突向下调整作
用,如肿瘤患者因“放疗”
或“化疗”而致白细胞减少
者,刺灸之,可以上升;对
热带嗜酸性白细胞增多症,
针刺后可使嗜酸性白完整细最新版胞课件数
• 【主治】①咯血、咳 嗽、气喘、咽喉肿痛 等肺系病证;②肘臂 挛痛。
• 【操作】直刺0.5~1寸 。
完整最新版课件
6
3列缺
• 定位: • 桡骨茎突上方,腕
模纹上1.5寸
完整最新版课件
返回7
主治
3列缺
(1)呼吸系统疾病要 穴,用治鼻塞,喉痛,
咳嗽,气喘等
(2)治头项强痛之要 穴
(3)局部治手腕酸痛, 如扭伤、腱鞘炎
• 2.治慢性腹痛腹泻。
• 3.肾虚气喘(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等引
起的气喘)。
完整最新版课件
返6回5
73中脘
主1痛定. ,胃治位胃病脐:胀要上,穴4吞,寸酸诸,如嗳胃
气,恶心,呕吐等均 可应用。 2.理气化痰,治咳 嗽痰多。
完整最新版课件
返6回6
督脉经常用穴位
完整最新版课件
67
风府
主治
定①解位热:,治感冒发热, 向常②与治发风头际池昏正合头用痛中,直头上项强 1痛寸,脑震荡后遗症等
中医常用保健穴位ppt课件

恢复正常
• 相对特异性 如大椎退热、至阴矫正胎位、素髎 升压
16
常用保健穴位
17
足三里
• 定位 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 溪连线上。
• 功效 生发胃气、燥化脾湿。 • 主治
1.胃痛,呕吐,呃逆,腹胀,腹痛,肠鸣, 消化 不良,泄泻,便秘,痢疾。
2.咳嗽气喘,心悸气短,乳痈。 3.失眠,癫狂,头晕。 4.虚劳赢瘦,水肿。 5.膝痛,下肢痿痹,脚气。
30
• 临床应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心绞 痛、心肌炎、心律不齐、胃炎、癔 病等。
31
Thank You!
.
32
•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胃炎、肠炎、痢疾、 尿潴留。
29
内关穴
• 定位 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 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 功效 宁心安神、理气止痛。 • 主治
1. 心痛、心悸、胸闷、胸痛等心胸病证; 2. 胃痛、呕吐、呃逆等胃疾; 3. 失眠、癫痫等神志病证; 4. 上肢痹痛、偏瘫、手指麻木等局部病证。
21
主治 关元穴是小肠的募穴,小肠之气结聚此穴并 经此穴输转至皮部。它为先天之气海,是养生 吐纳吸气凝神的地方。古人称为人身元阴元阳 交关之处;老子称之为“玄之又玄,众妙之 门”。
1. 强壮穴:作为保健强身长寿穴,用灸法。 2. 助孕:子宫虚寒不孕者,要常灸此穴。 3. 补肾虚:脐下肾间之气藏于此穴。肾虚而 腰酸或阳痿者,用灸法。 4. 治痛经:冰品引发的痛经,热敷或灸此穴。
18
•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肠炎、十二 指肠溃疡、胃下垂、痢疾、阑尾炎、 肠梗阻、肝炎、高血压、高脂血症、 冠心病、心绞痛、风湿热、支气管炎、 支气管哮喘宫出血、盆腔 炎、休克、失眠等。
常用穴位定位及应用PPT课件

• 10气海(位于腹正中线脐下 1.5寸处) • 11关元(位于腹正中线脐下3 寸处)。
关元、气海、足三里是人体强壮保健要穴,每天艾灸一次,能调整和提高人体 免疫机能,增强人的抗病能力。成书于宋代的《扁鹊心书》中说:“人于无病 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不得长生,亦可得百年寿。” 特别是女 士,艾灸此三个穴位后,神清气爽,容光焕发,全身特别是小腹部十分舒畅 (此种感觉一般要连续灸半个月后才明显)。
曲池定位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时当尺泽与肱 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主治: 热病,咽喉肿痛,目赤痛,齿痛, 上肢不遂,手臂肿痛,风疹,高血压,癫狂, 腹痛吐泻。
肩髃在肩部,三角肌上,上臂 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 下方凹陷处。 取法:上臂平举时,肩部出现 两个凹陷,前方的凹陷中。 作用:活血通络,疏风清热 主治:肩臂疼痛,上肢不遂, 手臂挛急。
5上巨虚
【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6寸,距胫 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主治】痢疾,泄泻,腹胀,肠鸣,
腹痛。下肢痿痹。
6下巨虚 【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穴下9寸,距胫骨前 缘一横指(中指)。 【功效】调理肠胃,通经活络。 【主治】小腹痛,泄泻,痢疾下肢痿痹。
• 7大椎定位:后正中 线上,第7颈椎棘突 下凹陷中。 • 主治:热病,疟疾 咳嗽,气喘,骨蒸 盗汗,癫痫,头项 强痛,脊痛,风疹 等
患 者 拇 指 指 关 节 的 横 度 为 寸
。
拇 指 同 身 寸 法
1
, 量 取 四 指 的 横 度 作 为 寸 。 3
以 中 指 第 二 节 为 准
即 将 患 者 食 指 、 中 指 、 无 名 指 和 小 指 并 拢 ,
一 夫 法
体表标志法
• 体表标志法是利用五官、毛发、指甲、乳头、脐 窝、骨关节等处及肌肉隆起等部位作为取穴标志。 如下: • 固定标志如:两乳头之间为“膻中”,两眉中间取 印堂;脐窝取阙;第七颈椎棘突下取大椎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定位】脐窝中央。 • 【主治】①阳气暴脱,形寒神惫,尸厥,风痫;②腹痛,
腹胀,腹泻,痢疾,便秘,脱肛;③水肿,鼓胀,小便不 利。
关元
• 【定位】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 • 【主治】①中风脱证,虚劳冷惫;②少腹疼痛,腹泻,痢
疾,脱肛,疝气;③五淋,便血,尿血,尿闭,尿频;④ 遗精,阳痿,早泄,白浊;⑤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 漏,带下,阴挺,恶露不尽,胞衣不下。
• 2.活动标志法借助人体各部的关节、肌肉、肌腱、皮肤随 着活动而出现的空隙、凹陷、皱纹、尖端等在活动姿势下 才会出现的标志,定取腧穴位置的方法。如下颌角前上方 约一横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取颊车。
(三)手指同身寸定位法
• 是指依据患者本人手指为尺寸折量标准来量取腧穴的定位
方法,又称“指寸法”。
秘等胃肠诸疾;②下肢痿痹;③心悸,高血压,癫狂;④ 乳痈;⑤虚劳诸症,为强壮保健要穴。
肺俞
• 【定位】 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 【主治】 ①咳嗽,气喘,咯血等肺疾;②骨蒸潮热,盗
汗。
心俞
• 【定位】 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 【主治】 ①心痛,惊悸,失眠,健忘,癫痫,盗汗等心
• 【主治】①中风,癫痫,头痛,眩晕,耳鸣等内风为患者 ;②感冒,鼻塞,鼽衄,目赤肿痛,羞明流泪,耳聋,口 眼歪斜等外风为患者;③颈项强痛。
曲池
• 【定位】 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 线中点。
• 【主治】 ①手臂痹痛,上肢不遂;②热病,高血压,癫 狂;③腹痛,吐泻;④五官疼痛;⑤瘾疹,湿疹,瘰疬。
承山
• 【定位】 腓肠肌两肌腹之间凹陷的顶端处,约在委中穴 与昆仑穴之间中点。
• 【主治】 ①腰腿拘急、疼痛;②痔疾,便秘。
列缺
• 【定位】 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 拇长展肌腱之间。简便取穴法: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 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
1.中指同身寸是以患者中指中节桡侧两端纹头间的距
离作为1寸。
•
2.拇指同身寸是以患者拇指的指间关节的宽度作为1
寸。
•
3.横指同身寸又称“一夫法”。是令患者将食指、中
指、无名指及小指四指相并,以中指中节横纹为标准,其
四指的宽度作为3寸。
(四)简便定位法
• 是指临床中一种简便易行的腧穴定位方法。如血海的定位 :患者屈膝,医者以左手掌心按于患者右膝髌骨上缘,二 至五指向上伸直,拇指约呈45度斜置,拇指尖下即为血海 。对侧取法同样。
中医常用穴位的定位及主治
一、腧穴概论
•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 。通过针刺、艾灸等对腧穴的刺激可通其经脉、 调其气血,使阴阳平衡,脏腑和调,从而达到扶 正驱邪的目的。
二、腧穴的定位方法
• (一)骨度分寸定位法 • (二)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 (三)手指同身寸定位法 • (四)简便定位法
三阴交
• 【定位】 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 【主治】 ①肠鸣腹胀,腹泻等脾胃虚弱诸症;②月经不
调,带下,阴挺,不孕,滞产,遗精,阳萎,遗尿等生殖 泌尿系统疾患;③心悸,失眠,高血压;④下肢痿痹;⑤ 阴虚诸症。
足三里
• 【定位】 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 • 【主治】 ①胃痛,呕吐,噎膈,腹胀,腹泻,痢疾,便
• 【主治】①头痛,目赤肿痛,鼻衄,齿痛,口眼歪斜,耳 聋等头面五官诸疾;②诸痛症;③热病,无汗,多汗;④ 经闭,滞产。
大椎
• 【定位】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 【主治】①热病,疟疾;②恶寒发热,咳嗽,气喘,骨蒸
潮热,胸痛;③癫狂痫,小儿惊风;④项强,脊痛;⑤风 疹,痤疮。
风池
• 【定位】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平风府 穴。
下等生殖泌尿系疾患。③耳鸣,耳聋。
血海
• 【定位】 屈膝,在髌骨内上缘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 的隆起处。简便取穴法:患者屈膝,医者以左手掌心按于 患者右膝髌骨上缘,二至五指向上伸直,拇指约呈45度斜 置,拇指尖下是穴。对侧取法仿此。
• 【主治】 ①月经不调,痛经,经闭;②瘾疹,湿疹,丹 毒。
神阙
塞,鼻出血,风水面肿,牙痛,牙关紧闭,黄疸,消渴, 霍乱,温疫,脊膂强痛,挫闪腰疼。 • 常用于小儿惊风、中暑、中风、面神经麻痹、急性腰扭伤 的治疗与急救。
合谷
• 【定位】 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 中点处。简便取穴: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 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又名虎 口。
(一)骨度分寸定位法
• 是指主要以骨节为标志,将两骨节之间的长度折 量为一定的分寸,用于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常 用的骨度分寸如下表:
(二)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 1.固定标志法 借助人体各部的骨节、肌肉所形成的突起和 凹陷、五官轮廓、发际、指(趾)甲、乳头、脐窝等在自 然姿势下可见的标志,定取腧穴位置的方法。如脐中旁开 2寸定天枢穴。
内关
• 【定位】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 【主治】①心痛,心悸:②胃痛,呕吐,呃逆,③胁痛,
胁下痞块;③中风,失眠,眩晕,郁证,癫狂痫,偏头痛 ;④热病;⑤肘臂挛痛。
外关
• 【定位】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正中间。 • 【主治】①热病:②头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③瘰
疬,胁肋痛;④上
• 【定位】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或当头部正中线与两耳尖 连线的交点处。
• 【主治】①中风,痴呆,癫狂痫,癔病,瘈疭;②头风, 头痛,眩晕,耳鸣;③惊悸,失眠,健忘;④脱肛,阴挺 ,腹泻。
人中
• 【定位】上嘴唇沟的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交界处。 • 【主治】昏迷,晕厥,暑病,癫狂,痫证,急慢惊风,鼻
与神志病变;②咳嗽,吐血。
脾俞
• 【定位】 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 【主治】 ①腹胀,纳呆,呕吐,腹泻,痢疾,便血,水
肿等脾胃疾患;②背痛。
胃俞
• 【定位】 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 【主治】 胃脘痛,呕吐,腹胀,肠鸣等胃疾。
肾俞
• 【定位】 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 【主治】 ①腰痛;②遗尿,遗精,阳萎,月经不调,带
腹胀,腹泻,痢疾,便秘,脱肛;③水肿,鼓胀,小便不 利。
关元
• 【定位】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 • 【主治】①中风脱证,虚劳冷惫;②少腹疼痛,腹泻,痢
疾,脱肛,疝气;③五淋,便血,尿血,尿闭,尿频;④ 遗精,阳痿,早泄,白浊;⑤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 漏,带下,阴挺,恶露不尽,胞衣不下。
• 2.活动标志法借助人体各部的关节、肌肉、肌腱、皮肤随 着活动而出现的空隙、凹陷、皱纹、尖端等在活动姿势下 才会出现的标志,定取腧穴位置的方法。如下颌角前上方 约一横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取颊车。
(三)手指同身寸定位法
• 是指依据患者本人手指为尺寸折量标准来量取腧穴的定位
方法,又称“指寸法”。
秘等胃肠诸疾;②下肢痿痹;③心悸,高血压,癫狂;④ 乳痈;⑤虚劳诸症,为强壮保健要穴。
肺俞
• 【定位】 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 【主治】 ①咳嗽,气喘,咯血等肺疾;②骨蒸潮热,盗
汗。
心俞
• 【定位】 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 【主治】 ①心痛,惊悸,失眠,健忘,癫痫,盗汗等心
• 【主治】①中风,癫痫,头痛,眩晕,耳鸣等内风为患者 ;②感冒,鼻塞,鼽衄,目赤肿痛,羞明流泪,耳聋,口 眼歪斜等外风为患者;③颈项强痛。
曲池
• 【定位】 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 线中点。
• 【主治】 ①手臂痹痛,上肢不遂;②热病,高血压,癫 狂;③腹痛,吐泻;④五官疼痛;⑤瘾疹,湿疹,瘰疬。
承山
• 【定位】 腓肠肌两肌腹之间凹陷的顶端处,约在委中穴 与昆仑穴之间中点。
• 【主治】 ①腰腿拘急、疼痛;②痔疾,便秘。
列缺
• 【定位】 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 拇长展肌腱之间。简便取穴法: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 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
1.中指同身寸是以患者中指中节桡侧两端纹头间的距
离作为1寸。
•
2.拇指同身寸是以患者拇指的指间关节的宽度作为1
寸。
•
3.横指同身寸又称“一夫法”。是令患者将食指、中
指、无名指及小指四指相并,以中指中节横纹为标准,其
四指的宽度作为3寸。
(四)简便定位法
• 是指临床中一种简便易行的腧穴定位方法。如血海的定位 :患者屈膝,医者以左手掌心按于患者右膝髌骨上缘,二 至五指向上伸直,拇指约呈45度斜置,拇指尖下即为血海 。对侧取法同样。
中医常用穴位的定位及主治
一、腧穴概论
•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 。通过针刺、艾灸等对腧穴的刺激可通其经脉、 调其气血,使阴阳平衡,脏腑和调,从而达到扶 正驱邪的目的。
二、腧穴的定位方法
• (一)骨度分寸定位法 • (二)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 (三)手指同身寸定位法 • (四)简便定位法
三阴交
• 【定位】 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 【主治】 ①肠鸣腹胀,腹泻等脾胃虚弱诸症;②月经不
调,带下,阴挺,不孕,滞产,遗精,阳萎,遗尿等生殖 泌尿系统疾患;③心悸,失眠,高血压;④下肢痿痹;⑤ 阴虚诸症。
足三里
• 【定位】 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 • 【主治】 ①胃痛,呕吐,噎膈,腹胀,腹泻,痢疾,便
• 【主治】①头痛,目赤肿痛,鼻衄,齿痛,口眼歪斜,耳 聋等头面五官诸疾;②诸痛症;③热病,无汗,多汗;④ 经闭,滞产。
大椎
• 【定位】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 【主治】①热病,疟疾;②恶寒发热,咳嗽,气喘,骨蒸
潮热,胸痛;③癫狂痫,小儿惊风;④项强,脊痛;⑤风 疹,痤疮。
风池
• 【定位】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平风府 穴。
下等生殖泌尿系疾患。③耳鸣,耳聋。
血海
• 【定位】 屈膝,在髌骨内上缘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 的隆起处。简便取穴法:患者屈膝,医者以左手掌心按于 患者右膝髌骨上缘,二至五指向上伸直,拇指约呈45度斜 置,拇指尖下是穴。对侧取法仿此。
• 【主治】 ①月经不调,痛经,经闭;②瘾疹,湿疹,丹 毒。
神阙
塞,鼻出血,风水面肿,牙痛,牙关紧闭,黄疸,消渴, 霍乱,温疫,脊膂强痛,挫闪腰疼。 • 常用于小儿惊风、中暑、中风、面神经麻痹、急性腰扭伤 的治疗与急救。
合谷
• 【定位】 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 中点处。简便取穴: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 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又名虎 口。
(一)骨度分寸定位法
• 是指主要以骨节为标志,将两骨节之间的长度折 量为一定的分寸,用于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常 用的骨度分寸如下表:
(二)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 1.固定标志法 借助人体各部的骨节、肌肉所形成的突起和 凹陷、五官轮廓、发际、指(趾)甲、乳头、脐窝等在自 然姿势下可见的标志,定取腧穴位置的方法。如脐中旁开 2寸定天枢穴。
内关
• 【定位】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 【主治】①心痛,心悸:②胃痛,呕吐,呃逆,③胁痛,
胁下痞块;③中风,失眠,眩晕,郁证,癫狂痫,偏头痛 ;④热病;⑤肘臂挛痛。
外关
• 【定位】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正中间。 • 【主治】①热病:②头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③瘰
疬,胁肋痛;④上
• 【定位】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或当头部正中线与两耳尖 连线的交点处。
• 【主治】①中风,痴呆,癫狂痫,癔病,瘈疭;②头风, 头痛,眩晕,耳鸣;③惊悸,失眠,健忘;④脱肛,阴挺 ,腹泻。
人中
• 【定位】上嘴唇沟的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交界处。 • 【主治】昏迷,晕厥,暑病,癫狂,痫证,急慢惊风,鼻
与神志病变;②咳嗽,吐血。
脾俞
• 【定位】 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 【主治】 ①腹胀,纳呆,呕吐,腹泻,痢疾,便血,水
肿等脾胃疾患;②背痛。
胃俞
• 【定位】 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 【主治】 胃脘痛,呕吐,腹胀,肠鸣等胃疾。
肾俞
• 【定位】 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 【主治】 ①腰痛;②遗尿,遗精,阳萎,月经不调,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