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常见穴位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科常见穴位PPT课件

百会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 与两耳尖连线的交叉处, 穴居颠顶,联系脑部 治疗高血压、眩晕、血 管性头痛等。安神定志: 治心悸、失眠、健忘等 证
印堂
穴位于人体额部,当两眉头 间连线与前正中线之交点处。 仰靠或仰卧位取穴。 有明目通鼻、宁心安神的作 用,临床上主要用于配合治 疗失眠、头痛、鼻渊等病症。 主治病证:头痛,眩晕,失 眠,结膜炎,睑缘炎,鼻炎, 额窦炎,鼻出血,面神经麻 痹,三叉神经痛,子痫,高 血压、小儿惊风等。
曲池
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 屈肘 取该穴道时患者应采用正坐, 侧腕的取穴姿势,曲池穴位 于肘部,寻找穴位时曲肘, 横纹尽处,即肱骨外上髁内 缘凹陷处。 1.助排便,解除掉发危机; 2、有预防和改善老人斑、 皮肤粗糙 3、缓解高血压 按摩曲池穴容易造成流产, 孕妇禁用
内关
内关穴位于人体的前臂 掌侧,从近手腕之横皱 纹的中央,往上约两指 宽的中央。 1、帮助入眠,可调节 自律神经,改善胸痛、 心悸、盗汗,舒缓腹胀 感,治头晕目眩; 2、治疗心绞痛的穴位。
气海
位于腹正中线脐下一寸 半 ,取穴时,可采用仰 卧的姿势,气海穴位于 人体的下腹部,直线连 结肚脐与耻骨上方,将 其分为十等分,从肚脐 3/10的位置,即为此穴 主治月经不调、痛经、 闭经、崩漏、带下、阴 挺、恶露不尽、胞衣不 下等妇科病证,腰痛、 食欲不振、夜尿症、儿 童发育不良等。
肾俞
阳陵泉
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 前下方凹陷处。 主治范围:半身不遂, 下肢痿痹,麻木,膝膑 肿痛,脚气,胁肋痛, 口苦,呕吐,黄疸,小 儿惊风。现多用于坐骨 神经痛,肝炎,胆囊炎, 胆道蛔虫症,膝关节炎, 小儿舞蹈病等。
中医手部穴位培训课件

眩、站起来头昏眼花即可治愈。
中医手部穴位
12
合谷穴 : 确定此穴时应让患者侧腕对掌,自 然半握拳,合谷穴位于手背部位,第二掌 骨中点,拇指侧。(或在手背,第一、二 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再介绍 一种简易找法: 将拇指和食指张成45度角时, 位于骨头延长角的交点即是此穴。
合谷穴的主治疾病为: 牙疼痛、牙龈疼痛、 青春痘、赘疣、三叉神经痛、眼睛疲劳、 喉咙疼痛、耳鸣、面部神经麻痹、口眼歪 斜、打嗝等。
疼痛以指压“百里”最有效。
指压上述穴位时,必须左右交替,一面吐气
一面压6秒钟,如此重复10次,每天操作数次。如
果患处肿胀、发炎的话,不可压患处,而只在患
处附近缓缓的压即可。
中医手部穴位
2
外关穴: 取此穴位时应让患者采用正坐或仰 卧,俯掌的姿势,外关穴位于前臂背侧, 手脖子横皱纹向上三指宽处,与正面内关 相对。
治疗喉咙痛、鼻塞的穴位及指压法
指压“尺泽”和“上尺泽”两处穴道。先将手臂上举,
在手臂内侧中央处有粗腱,腱的外侧外就是“尺泽”。
“尺泽”上方3-4厘米处用手强压会感到疼痛处,就是
“上尺泽”。
指压时放松并将手腕伸直,然后一面深吸一口气一面
用食指和中指置于“尺泽”之上,再缓缓地一面吐气一面
强压6秒钟。其次再以同样要领指压“上尺泽”。如此交
中医手部穴位
6
列缺穴: 取此穴位时患者应正坐或仰卧,微 曲肘,侧腕掌心相对,列缺穴位于手腕内 侧(大拇指侧下),能感觉到脉搏跳动之 处。
列缺穴的主治症状为: 指压列缺穴,可以使 手动脉及血液流动,对于治疗骨折、伤痕 等后遗症非常有效。
中医手部穴位
7
治痒穴: 取此穴道时应让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取 穴姿势,治痒穴的具体找法: 在手腕放下时,从肩 膀凹洼,以垂直线而下,该线与胸口的水平线相 交处。
中医穴位ppt

消化系统疾病
胃痛
胃痛时,可以选取中脘、足三里、内关等穴位进行针灸或按 摩,有助于和胃止痛、理气和中。
腹泻
腹泻时,可以选取神阙、天枢、三阴交等穴位进行针灸或按 摩,有助于固肠止泻、调理脾胃。
THANKS
感谢观看
03
对于急性炎症、恶性肿瘤、骨折等患者不宜 进行按摩。
05
02
按摩时要避开骨骼突起和瘢痕处,以免产生 疼痛。
04
按摩后要进行适当的休息和保暖,避免吹风 和空调直吹。
06
按摩过程中要随时观察患者的反应和感受, 根据情况适当调整按摩方法和力度。
04
经络和穴位疗法应用
感冒和咳嗽
感冒
感冒时,可以选取大椎、风池、风门、合谷等穴位进行针灸或按摩,有助于 疏风散寒、解表退热。
足太阴脾经
位置
足太阴脾经位于下肢内侧前缘,起始于足底涌泉穴,沿着下 肢内侧前缘,经过膝、踝,最终到达腋下的大包穴。
功能
足太阴脾经主要调节脾经的经气,治疗食欲不振、呕吐、腹 泻、水肿、痰饮、心悸等疾病。
03
穴位按摩手法和注意事项
按摩手法
指压法
用拇指指腹按压穴位,力度适中, 每次1-3分钟,以产生酸、麻、胀、 痛等感觉为度。
重要性和作用
重要性
中医认为,穴位是人体经络的节点,是气血流动的通道。通过对穴位的刺激 和调节,可以调和气血、平衡阴阳,从而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的作用。
作用
穴位在人体中具有多种作用,如缓解疼痛、改善血液循环、调节免疫功能等 。同时,通过对穴位的刺激,还可以缓解肌肉紧张、促进消化、改善睡眠等 。
穴位疗法的原理和适用范围
揉按法
用中指或拇指指腹按揉穴位,每次 2-3分钟,以产生酸、麻、胀、痛等 感觉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中医常用穴位课件

气、咳化痰,降气平喘,用治咳嗽气喘等
症。
3、对血压有双向调节作用,既能降血压治
疗高血压病,又能抗休克,升血压。
4、镇静、安神,治头昏失眠。
5、强壮补虚之要穴。
返回
丰隆
定主位治:
外咳踝嗽尖、上哮8喘寸、, 胫眩骨晕前、嵴精外神一病横、 指消处化不良、下 肢麻痹(除痰要
热• 腘抽窝搐横,急纹性中吐央泻
(点刺出血);
③ 降血压(点刺出
血); 返回
主治
承山
定① 位治:腓肠肌痉挛 委的要中穴与;平外踝最 突线②脱③出出的治 腰,处中便背脱的点秘痛肛,;跟等内腱;痔连
④ 坐骨神经痛,
返回
足少阴肾经常用穴位
涌泉
主治
①定醒位脑:开窍,治昏厥,
癔足病底,抽(搐去等趾;)前 ②用中,对1既血/3可压交治有界休双克处向,调又节可作
④ 降血压;
⑤ 祛风通络,治面神经
返回
主治
肩井
•①定祛位风:通络,治项连肩, •背②晕一大的点酸针般降椎中痛,宜血;故采穴点压除用。与,高卧坐肩肩血位位压;峰部时病容连最人易线高外,
③ 消痈通乳,治产后乳
汁过少,或急性乳腺炎初
起;
返回
阳陵泉
定位: 腓骨小头前下方 凹陷
阳陵泉
• 主治
• ① 利胆,治肝炎,胆囊炎,胆结石,胆道 蛔虫病;
用头于肌热证腱,桡实侧证(缘急性
感染)
(2)止上部出血,如鼻
衄、咯血
(3)局部治肘臂酸痛
返回
列缺 •主(定1治)位呼:吸系统疾病要
•穴咳桡模, 嗽骨纹用 ,茎上气治喘鼻1突.等塞5上寸,方喉,痛腕,
(2)治头项强痛之要 穴 (3)局部治手腕酸痛,
中医养生保健穴位应用PPT课件

操作方法
〖操作方法〗 (1)按摩:用中指或食指按揉此穴50-100次,初时
宜轻,以后逐渐加重。 (2)灸法:灸条温和灸至局部稍见红晕为度或隔姜
灸3-5壮,每日或隔日1次。
7.风池
〖定位〗在枕骨之下,后发迹正中上1寸旁开,胸锁 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主要保健功能
〖主要保健功能〗具有散风熄风、通关开窍、松弛 肌肉的作用。可以防治感冒、头痛、眩晕、中风、 口眼歪斜、目赤痛、鼻渊、鼻出血、耳聋、颈项强 痛等疾病。
操作方法
〖操作方法〗 (1)按摩:拇指指面按揉有沉胀感病向下腹发散。
(2)灸法:采用艾条温和灸至小腹温暖舒适局部皮 肤红晕发热为度。艾炷无疤痕灸或隔附子饼灸每次5 壮,每日或隔日1次,孕妇忌用。
3.气海
〖定位〗在前正中线上,脐中下1.5寸。
主要保健功能
〖主要保健功能〗“气海者人元气所生之地也",能 陪补元气,升阳补气,调理气机,益肾固精。为补 气要穴,是大补元气,总调下焦气机,养生保健的 要穴。
6.百会
〖定位〗在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 线的中点处。
主要保健功能
〖主要保健功能〗百会穴是人体督脉上的要 穴,有开窍宁神、平肝熄风、升阳固脱之效 。可开发人体潜能,增加体内真气,调节心 、脑血管系统功能,益智开慧、澄心明性、 轻身延年。用于防治头痛、眩晕、中风、癫 狂、不寐、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肾下 垂、久泄等。
操作方法
〖操作方法〗 (1)按摩:双手十指自然张开,紧贴枕后部,以两
手的大拇指按压双侧风池穴,用力由后下向前上方 推压,稍感酸胀,每天早晚各按揉一次,每次大约13分钟。 (2)采用艾条温和灸法,每次5-10分钟。
8.肾俞
〖定位〗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中医常用穴位 ppt课件

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闭经,子宫脱 垂,难产,产后血晕,恶露不行,遗精, 阳痿,阴茎中痛,水肿,小便不利,遗 尿,脚气,失眠,湿疹,荨麻疹,神经 性皮炎,高血压病
神门穴
❖ 定位-----腕横纹尺侧端,尺 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 临床应用 ❖ 心痛、心烦、惊悸、健忘、
失眠、神经衰弱等心与神志 病证。 ❖ 高血压
❖ 临床应用 ❖ 头痛、颊痛、目赤肿痛、耳鸣、
耳聋等头面五官疾患。 ❖ 热病 ❖ 胁肋痛,上肢痹痛
风池穴
❖ 定位----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 凹陷处即是
❖ 临床应用 ❖ 头痛,眩晕,颈项强痛,目赤痛,泪出,
鼻渊,鼻出血,耳聋,中风,口眼歪斜, 热病,感冒,落枕 ❖ 刺灸法----针尖微下,向鼻尖方向斜刺 0.5~0.8寸,
交点处
❖ 临床应用 ❖ 头痛、头重脚轻、痔疮、高血压、
低血压、宿醉、目眩失眠、焦躁 等 ❖ 升阳举陷:治脱肛、泄泻等证
关元穴
❖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 脐下3寸
❖ 临床应用 ❖ 遗尿,遗精,小便频数,小便不通,
疝气,月经不调,带下,痛经,崩漏, 产后出血,小腹痛,完谷不化,泄泻, 脱肛,中风脱证 ❖ 强健要穴---艾灸关元穴
委中穴
❖ 定位---腘横纹中点,股二头肌腱与半 腱肌肌腱的中间
❖ 临床应用 ❖ 腰背痛、下肢痿痹等腰及下肢病证。 ❖ 腹痛,急性吐泻。 ❖ 小便不利,遗尿。 ❖ 腰背痛、腿部疲劳----揉按委中穴
涌泉穴
❖ 定位-----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 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
❖ 临床应用----养生保健 ❖ 用热盐水浸泡双侧涌泉穴。热水以自己能适应为
鱼际穴
鱼际
❖ 定位----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 临床应用: ❖ ①单针鱼际对哮喘而伴有口干舌燥者有良好治疗作用 ❖ ②咳嗽,咳血 ❖ ③小儿疳积 ❖ 每天搓鱼际穴防感冒、咳喘
神门穴
❖ 定位-----腕横纹尺侧端,尺 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 临床应用 ❖ 心痛、心烦、惊悸、健忘、
失眠、神经衰弱等心与神志 病证。 ❖ 高血压
❖ 临床应用 ❖ 头痛、颊痛、目赤肿痛、耳鸣、
耳聋等头面五官疾患。 ❖ 热病 ❖ 胁肋痛,上肢痹痛
风池穴
❖ 定位----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 凹陷处即是
❖ 临床应用 ❖ 头痛,眩晕,颈项强痛,目赤痛,泪出,
鼻渊,鼻出血,耳聋,中风,口眼歪斜, 热病,感冒,落枕 ❖ 刺灸法----针尖微下,向鼻尖方向斜刺 0.5~0.8寸,
交点处
❖ 临床应用 ❖ 头痛、头重脚轻、痔疮、高血压、
低血压、宿醉、目眩失眠、焦躁 等 ❖ 升阳举陷:治脱肛、泄泻等证
关元穴
❖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 脐下3寸
❖ 临床应用 ❖ 遗尿,遗精,小便频数,小便不通,
疝气,月经不调,带下,痛经,崩漏, 产后出血,小腹痛,完谷不化,泄泻, 脱肛,中风脱证 ❖ 强健要穴---艾灸关元穴
委中穴
❖ 定位---腘横纹中点,股二头肌腱与半 腱肌肌腱的中间
❖ 临床应用 ❖ 腰背痛、下肢痿痹等腰及下肢病证。 ❖ 腹痛,急性吐泻。 ❖ 小便不利,遗尿。 ❖ 腰背痛、腿部疲劳----揉按委中穴
涌泉穴
❖ 定位-----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 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
❖ 临床应用----养生保健 ❖ 用热盐水浸泡双侧涌泉穴。热水以自己能适应为
鱼际穴
鱼际
❖ 定位----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 临床应用: ❖ ①单针鱼际对哮喘而伴有口干舌燥者有良好治疗作用 ❖ ②咳嗽,咳血 ❖ ③小儿疳积 ❖ 每天搓鱼际穴防感冒、咳喘
常用穴位取穴及中医操作的应用及注意事项.ppt

肌内侧头的隆起处,之恋月经不调,经痛,崩漏,皮肤瘙 痒,小便淋漓,股内侧痛等。
手少阴心经
• 路线:腋窝(极泉) →上肢内侧后缘→小指桡侧端(少 冲)
• 主治:心痛,咽干,口渴,目黄,手心发热,经脉所过部 位病变。
• 常用穴位: • 极泉:在腋窝定点,腋动脉搏动处。主治上肢不遂,心痛,
胸痛,胁肋胀痛,肩臂疼痛,咽干烦渴等。 • 少冲:在手小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处。主治心悸。
足太阴脾经
• 路线:大趾内侧端(瘾白) →内踝前→下肢内侧前缘→ 腹(开4寸) →胸(开6寸) → 胁(大包)
• 主治:消化系统疾病(胃痛、食则呕、嗳气、腹胀、便溏、 黄疸、身重无力)。舌根强痛,及经脉所过部位病痛。
• 常用穴位: • 阴陵泉: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主治
腹胀,水肿,小便不利或失禁,膝痛,黄疸等。 • 血海: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
• 常用穴位: • 曲池:在肘横纹外侧端,曲肘是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
中点,针刺或灸治疗热病、风疹、腹痛吐泻、咽喉肿痛等 症。 • 手三里:在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针刺或灸 治疗上肢瘫痪麻木、疼痛,腹痛腹泻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阳明胃经
• 路线:眶下缘上方(承泣) →口角外→①下颌 角前→ 耳前→颊角(头维)。↘②颈缺盆→胸(开4寸)→腹 (开2寸) →下肢外前缘→第二趾外侧端。
• 路线:起于驻地涌泉穴→绕内踝后→下肢内侧后 缘→腹正中线旁开0.5寸→胸正中线旁开2寸→至 于锁骨下缘的俞府穴
• 主治:咳血、喘气,舌干,咽喉肿痛,水肿、大 便秘结、泄泻,腰痛及静脉所过部位的病痛。
• 常用穴位: • 涌泉:在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治疗头痛、
手少阴心经
• 路线:腋窝(极泉) →上肢内侧后缘→小指桡侧端(少 冲)
• 主治:心痛,咽干,口渴,目黄,手心发热,经脉所过部 位病变。
• 常用穴位: • 极泉:在腋窝定点,腋动脉搏动处。主治上肢不遂,心痛,
胸痛,胁肋胀痛,肩臂疼痛,咽干烦渴等。 • 少冲:在手小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处。主治心悸。
足太阴脾经
• 路线:大趾内侧端(瘾白) →内踝前→下肢内侧前缘→ 腹(开4寸) →胸(开6寸) → 胁(大包)
• 主治:消化系统疾病(胃痛、食则呕、嗳气、腹胀、便溏、 黄疸、身重无力)。舌根强痛,及经脉所过部位病痛。
• 常用穴位: • 阴陵泉: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主治
腹胀,水肿,小便不利或失禁,膝痛,黄疸等。 • 血海: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
• 常用穴位: • 曲池:在肘横纹外侧端,曲肘是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
中点,针刺或灸治疗热病、风疹、腹痛吐泻、咽喉肿痛等 症。 • 手三里:在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针刺或灸 治疗上肢瘫痪麻木、疼痛,腹痛腹泻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阳明胃经
• 路线:眶下缘上方(承泣) →口角外→①下颌 角前→ 耳前→颊角(头维)。↘②颈缺盆→胸(开4寸)→腹 (开2寸) →下肢外前缘→第二趾外侧端。
• 路线:起于驻地涌泉穴→绕内踝后→下肢内侧后 缘→腹正中线旁开0.5寸→胸正中线旁开2寸→至 于锁骨下缘的俞府穴
• 主治:咳血、喘气,舌干,咽喉肿痛,水肿、大 便秘结、泄泻,腰痛及静脉所过部位的病痛。
• 常用穴位: • 涌泉:在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治疗头痛、
中医常见穴位护理课件

在按摩或针灸等护理过程中,要掌握好力 度,不宜过轻或过重。
遵循补泻原则
根据病情和体质差异,采用适当的补泻手 法,以达到最佳护理效果。
配合其他疗法
穴位护理可以与其他中医疗法配合使用, 如拔罐、艾灸等,以提高疗效。
禁忌事 项
孕妇慎用
孕妇在孕期应谨慎进行穴 位护理,尤其是腰骶部和 腹部穴位。
避开破损皮肤
总结词
减轻头痛程度,缓解不适感
常见疾病穴位护理方案 感冒穴位护理方案
详细描述
头痛时,可以按摩太阳、 百会、风府等穴位,以缓 解头痛程度,减轻不适感。
总结词
改善睡眠质量,缓解失眠 症状
详细描述
失眠时,可以按摩神门、 安眠、三阴交等穴位,以 改善睡眠质量,缓解失眠 症状。
常见疾病穴位护理方案 感冒穴位护理方案
总结词
通过拔罐对穴位产生负压吸引,促进局 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酸痛。
VS
详细描述
拔罐是一种利用负压吸引原理的护理方法, 通过在穴位上拔罐,可以对穴位产生刺激,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酸痛和疲劳。 拔罐时应选择适当的罐具和时间,避免过 度吸拔导致皮肤损伤。
刮痧护理
总结词
用刮痧板或硬币等工具在穴位表面进行刮擦, 以疏通经络、缓解疼痛。
总结词
促进肠道蠕动,缓解便秘症状
详细描述
便秘时,可以按摩天枢、关元、气海等穴位, 以促进肠道蠕动,缓解便秘症状。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艾灸护理
总结词
利用艾叶制成的艾条或艾柱,对穴位进行温热刺激,达到温 通经脉、调和气血的效果。
详细描述
艾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燃烧艾叶制成的艾条或艾 柱,对穴位进行温热刺激,可以温通经脉、调和气血、扶正 祛邪,对于多种慢性疾病有较好的调理作用。艾灸时应选择 适当的穴位和时间,避免烫伤皮肤。
遵循补泻原则
根据病情和体质差异,采用适当的补泻手 法,以达到最佳护理效果。
配合其他疗法
穴位护理可以与其他中医疗法配合使用, 如拔罐、艾灸等,以提高疗效。
禁忌事 项
孕妇慎用
孕妇在孕期应谨慎进行穴 位护理,尤其是腰骶部和 腹部穴位。
避开破损皮肤
总结词
减轻头痛程度,缓解不适感
常见疾病穴位护理方案 感冒穴位护理方案
详细描述
头痛时,可以按摩太阳、 百会、风府等穴位,以缓 解头痛程度,减轻不适感。
总结词
改善睡眠质量,缓解失眠 症状
详细描述
失眠时,可以按摩神门、 安眠、三阴交等穴位,以 改善睡眠质量,缓解失眠 症状。
常见疾病穴位护理方案 感冒穴位护理方案
总结词
通过拔罐对穴位产生负压吸引,促进局 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酸痛。
VS
详细描述
拔罐是一种利用负压吸引原理的护理方法, 通过在穴位上拔罐,可以对穴位产生刺激,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酸痛和疲劳。 拔罐时应选择适当的罐具和时间,避免过 度吸拔导致皮肤损伤。
刮痧护理
总结词
用刮痧板或硬币等工具在穴位表面进行刮擦, 以疏通经络、缓解疼痛。
总结词
促进肠道蠕动,缓解便秘症状
详细描述
便秘时,可以按摩天枢、关元、气海等穴位, 以促进肠道蠕动,缓解便秘症状。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艾灸护理
总结词
利用艾叶制成的艾条或艾柱,对穴位进行温热刺激,达到温 通经脉、调和气血的效果。
详细描述
艾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燃烧艾叶制成的艾条或艾 柱,对穴位进行温热刺激,可以温通经脉、调和气血、扶正 祛邪,对于多种慢性疾病有较好的调理作用。艾灸时应选择 适当的穴位和时间,避免烫伤皮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风池穴的主治疾病为: 头痛、头重脚轻、眼睛 疲劳、颈部酸痛、落枕、 失眠、宿醉
百会
❖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 与两耳尖连线的交叉处, 穴居颠顶,联系脑部
❖ 治疗高血压、眩晕、血 管性头痛等。安神定志: 治心悸、失眠、健忘等 证
印堂
❖ 穴位于人体额部,当两眉头 间连线与前正中线之交点处。 仰靠或仰卧位取穴。
❖ 4.小便不利,便秘;
❖ 主治咽痛喉肿、中风、中暑、 昏厥、发热、癫狂、癔病等 证
❖ 清肺利咽,开窍醒神
❖ 经常用拇指尖轻轻掐揉少商, 揉到少商不痛,对防治慢性 咽炎非常有效,还可以预防 感冒
❖ 打嗝时,用拇指按压少商, 以感觉酸痛为度,持续半分 钟,即可止嗝
风池
❖ 风池穴位于后颈部,后 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 陷窝中,相当于耳垂齐 平
❖ 其功能醒神开窍,清热 熄风,主治昏迷、晕厥、 癫狂、急慢惊风、消渴 等多种疾病,为中医抢 救危重病人的急救穴之 一。
❖ 如果采用此穴位来治疗 疾病的时候,注意力道 不要过于强烈
迎香
❖ 此穴在鼻翼外缘中点旁, 当鼻唇沟中;有疏散风 热、通利鼻窍的作用; 主要用于治疗鼻塞、口 歪,胆道蛔虫等病症。
❖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消 化系统疾病,如腹胀、 腹泻、腹痛、腹鸣、吞 酸、呕吐、便秘、黄疸 等,此外对一般胃病、 食欲不振、目眩、耳鸣、 青春痘、精力不济、神 经衰弱也很有效。
神阙
❖ 此穴在脐中部,脐中央
❖ 主治:泄痢,绕脐腹痛, 脱肛,五淋,妇人血冷 不受胎,中风脱证,尸 厥,角弓反张,风痫, 水肿鼓胀,肠炎,痢疾, 产后尿潴留
❖ 3、缓解高血压
❖ 按摩曲池穴容易造成流产, 孕妇禁用
内关
❖ 内关穴位于人体的前臂 掌侧,从近手腕之横皱 纹的中央,往上约两指 宽的中央。
❖ 1、帮助入眠,可调节 自律神经,改善胸痛、 心悸、盗汗,舒缓腹胀 感,治头晕目眩;
❖ 2、治疗心绞痛的穴位。
少商
以左手 拇指为
例
❖ 位于手指,拇指末端桡侧
❖ 伤风引起的流鼻涕、鼻 塞,或者过敏性鼻炎, 按摩迎香至发热,能立 即缓解症状。
❖ 经常揉搓迎香穴可以促 进鼻周围的血液循环, 使气血畅通,外邪不容 易侵入体内,对抗病菌 侵入,以达到预防和消 除感冒。
脘
❖ 该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 前正中线上,具体找法 如下:胸骨下端和肚脐 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
❖ 肾俞穴,在第二腰椎棘突旁 开1.5寸处 ,按摩肾俞穴可 以缓解腰疼。取定穴位时, 通常采用俯卧姿势,肾俞穴 位于人体的腰部,当第二腰 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
❖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腰痛、 肾脏病、高血压、低血压、 耳鸣、精力减退等。
❖ 突发心绞痛时,只要用右手 拇指按揉疼痛侧肾俞穴,便 可迅速止痛
❖ 有明目通鼻、宁心安神的作 用,临床上主要用于配合治 疗失眠、头痛、鼻渊等病症。
❖ 主治病证:头痛,眩晕,失 眠,结膜炎,睑缘炎,鼻炎, 额窦炎,鼻出血,面神经麻 痹,三叉神经痛,子痫,高 血压、小儿惊风等。
水沟
❖ 别名人中 ,位于人中沟 正中线上1/ 3与2/3交界 处。指压时有强烈的压 痛感
❖ 主治腹胀,腹泻,水肿, 黄疸;小便不利,遗尿, 尿失禁;阴部痛,痛经, 遗精;膝痛
阳陵泉
❖ 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 前下方凹陷处。
❖ 主治范围:半身不遂, 下肢痿痹,麻木,膝膑 肿痛,脚气,胁肋痛, 口苦,呕吐,黄疸,小 儿惊风。现多用于坐骨 神经痛,肝炎,胆囊炎, 胆道蛔虫症,膝关节炎, 小儿舞蹈病等。
命门
❖ 位于第二、三腰椎棘突 间
❖ 主治虚损腰痛,遗尿, 泄泻,遗精,阳痿,早 泄,赤白带下,月经不 调,胎屡坠,汗不出等。
足三里
❖ 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 ❖ 主治:1.胃痛,呕吐,呃逆,
腹胀,腹痛,肠鸣,消化不 良,泄泻,便秘,痢疾。
❖ 2.咳嗽气喘,心悸气短,乳 痈。
❖ 3.失眠,癫狂,头晕。 ❖ 4.虚劳赢瘦,水肿。 ❖ 5.膝痛,下肢痿痹,脚气。
委中
❖ 委中穴在腘窝正中
❖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坐 骨神经痛、小腿疲劳、 肚子疼痛、脖子酸痛、 腰部疼痛或疲劳、臀部 疼痛、膝盖疼痛。
涌泉
❖ 约当足底第2、3跖趾缝 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 1/3与后2/3交点上。
❖ 主治:1.昏厥、中暑、 癫痫、小儿惊风等急症 及神志病患;
❖ 2.头痛,头晕;
❖ 3.咯血,咽喉肿痛;
❖ 2、镇静止痛,通经活络, 清热解表;
❖ 3、合谷穴治疗下牙齿疼痛, 特效穴。
曲池
❖ 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 屈肘
❖ 取该穴道时患者应采用正坐, 侧腕的取穴姿势,曲池穴位 于肘部,寻找穴位时曲肘, 横纹尽处,即肱骨外上髁内 缘凹陷处。
❖ 1.助排便,解除掉发危机;
❖ 2、有预防和改善老人斑、 皮肤粗糙
泉泉交里
合谷
❖ 位置在大拇指和食指的虎口 间,拇指食指像两座山,虎 口似一山谷,合谷穴在其中 故名 。
❖ 把手并上的时候,最高的突 起处,就是合谷穴。或用一 支大拇指的横纹对准另一支 手的虎口,直接按下去的位 置就是合谷穴
❖ 1、抒压/解除疲劳,消除黑 眼圈,眼部减压,增进免疫 力,提神醒脑,可舒缓肩颈 肌肉僵硬;
气海
❖ 位于腹正中线脐下一寸 半 ,取穴时,可采用仰
卧的姿势,气海穴位于 人体的下腹部,直线连 结肚脐与耻骨上方,将 其分为十等分,从肚脐 3/10的位置,即为此穴
❖ 主治月经不调、痛经、 闭经、崩漏、带下、阴 挺、恶露不尽、胞衣不 下等妇科病证,腰痛、 食欲不振、夜尿症、儿 童发育不良等。
肾俞
三阴交
❖ 位于内踝尖直上三寸, 胫骨后缘
❖ 按摩功能:脾胃虚弱, 消化不良,腹胀肠鸣, 腹泻,月经不调,崩漏, 带下,闭经,子宫脱垂, 难产,产后血晕,恶露 不尽,遗精,阳痿,阴 茎中痛,水肿,小便不 利,遗尿
❖ 女人常揉三阴交终身不 变老
阴陵泉
❖ 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 侧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 间的凹陷中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
中医常见穴位
医者人之司命,如大将提兵,必谋定而后战。
开始啦!请将手机调成静音,如有疑问可以随时打断我!
❖ ❖ ❖ ❖ ❖ ❖ ❖ ❖ ❖ ❖ ❖ ❖ ❖ ❖ ❖ ❖ ❖ ❖ ❖ ❖
常用穴位
涌委阳阴三足命肾气神中迎水印百风少内曲合 泉中陵陵阴三门俞海阙脘香沟堂会池商关池谷
百会
❖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 与两耳尖连线的交叉处, 穴居颠顶,联系脑部
❖ 治疗高血压、眩晕、血 管性头痛等。安神定志: 治心悸、失眠、健忘等 证
印堂
❖ 穴位于人体额部,当两眉头 间连线与前正中线之交点处。 仰靠或仰卧位取穴。
❖ 4.小便不利,便秘;
❖ 主治咽痛喉肿、中风、中暑、 昏厥、发热、癫狂、癔病等 证
❖ 清肺利咽,开窍醒神
❖ 经常用拇指尖轻轻掐揉少商, 揉到少商不痛,对防治慢性 咽炎非常有效,还可以预防 感冒
❖ 打嗝时,用拇指按压少商, 以感觉酸痛为度,持续半分 钟,即可止嗝
风池
❖ 风池穴位于后颈部,后 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 陷窝中,相当于耳垂齐 平
❖ 其功能醒神开窍,清热 熄风,主治昏迷、晕厥、 癫狂、急慢惊风、消渴 等多种疾病,为中医抢 救危重病人的急救穴之 一。
❖ 如果采用此穴位来治疗 疾病的时候,注意力道 不要过于强烈
迎香
❖ 此穴在鼻翼外缘中点旁, 当鼻唇沟中;有疏散风 热、通利鼻窍的作用; 主要用于治疗鼻塞、口 歪,胆道蛔虫等病症。
❖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消 化系统疾病,如腹胀、 腹泻、腹痛、腹鸣、吞 酸、呕吐、便秘、黄疸 等,此外对一般胃病、 食欲不振、目眩、耳鸣、 青春痘、精力不济、神 经衰弱也很有效。
神阙
❖ 此穴在脐中部,脐中央
❖ 主治:泄痢,绕脐腹痛, 脱肛,五淋,妇人血冷 不受胎,中风脱证,尸 厥,角弓反张,风痫, 水肿鼓胀,肠炎,痢疾, 产后尿潴留
❖ 3、缓解高血压
❖ 按摩曲池穴容易造成流产, 孕妇禁用
内关
❖ 内关穴位于人体的前臂 掌侧,从近手腕之横皱 纹的中央,往上约两指 宽的中央。
❖ 1、帮助入眠,可调节 自律神经,改善胸痛、 心悸、盗汗,舒缓腹胀 感,治头晕目眩;
❖ 2、治疗心绞痛的穴位。
少商
以左手 拇指为
例
❖ 位于手指,拇指末端桡侧
❖ 伤风引起的流鼻涕、鼻 塞,或者过敏性鼻炎, 按摩迎香至发热,能立 即缓解症状。
❖ 经常揉搓迎香穴可以促 进鼻周围的血液循环, 使气血畅通,外邪不容 易侵入体内,对抗病菌 侵入,以达到预防和消 除感冒。
脘
❖ 该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 前正中线上,具体找法 如下:胸骨下端和肚脐 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
❖ 肾俞穴,在第二腰椎棘突旁 开1.5寸处 ,按摩肾俞穴可 以缓解腰疼。取定穴位时, 通常采用俯卧姿势,肾俞穴 位于人体的腰部,当第二腰 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
❖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腰痛、 肾脏病、高血压、低血压、 耳鸣、精力减退等。
❖ 突发心绞痛时,只要用右手 拇指按揉疼痛侧肾俞穴,便 可迅速止痛
❖ 有明目通鼻、宁心安神的作 用,临床上主要用于配合治 疗失眠、头痛、鼻渊等病症。
❖ 主治病证:头痛,眩晕,失 眠,结膜炎,睑缘炎,鼻炎, 额窦炎,鼻出血,面神经麻 痹,三叉神经痛,子痫,高 血压、小儿惊风等。
水沟
❖ 别名人中 ,位于人中沟 正中线上1/ 3与2/3交界 处。指压时有强烈的压 痛感
❖ 主治腹胀,腹泻,水肿, 黄疸;小便不利,遗尿, 尿失禁;阴部痛,痛经, 遗精;膝痛
阳陵泉
❖ 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 前下方凹陷处。
❖ 主治范围:半身不遂, 下肢痿痹,麻木,膝膑 肿痛,脚气,胁肋痛, 口苦,呕吐,黄疸,小 儿惊风。现多用于坐骨 神经痛,肝炎,胆囊炎, 胆道蛔虫症,膝关节炎, 小儿舞蹈病等。
命门
❖ 位于第二、三腰椎棘突 间
❖ 主治虚损腰痛,遗尿, 泄泻,遗精,阳痿,早 泄,赤白带下,月经不 调,胎屡坠,汗不出等。
足三里
❖ 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 ❖ 主治:1.胃痛,呕吐,呃逆,
腹胀,腹痛,肠鸣,消化不 良,泄泻,便秘,痢疾。
❖ 2.咳嗽气喘,心悸气短,乳 痈。
❖ 3.失眠,癫狂,头晕。 ❖ 4.虚劳赢瘦,水肿。 ❖ 5.膝痛,下肢痿痹,脚气。
委中
❖ 委中穴在腘窝正中
❖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坐 骨神经痛、小腿疲劳、 肚子疼痛、脖子酸痛、 腰部疼痛或疲劳、臀部 疼痛、膝盖疼痛。
涌泉
❖ 约当足底第2、3跖趾缝 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 1/3与后2/3交点上。
❖ 主治:1.昏厥、中暑、 癫痫、小儿惊风等急症 及神志病患;
❖ 2.头痛,头晕;
❖ 3.咯血,咽喉肿痛;
❖ 2、镇静止痛,通经活络, 清热解表;
❖ 3、合谷穴治疗下牙齿疼痛, 特效穴。
曲池
❖ 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 屈肘
❖ 取该穴道时患者应采用正坐, 侧腕的取穴姿势,曲池穴位 于肘部,寻找穴位时曲肘, 横纹尽处,即肱骨外上髁内 缘凹陷处。
❖ 1.助排便,解除掉发危机;
❖ 2、有预防和改善老人斑、 皮肤粗糙
泉泉交里
合谷
❖ 位置在大拇指和食指的虎口 间,拇指食指像两座山,虎 口似一山谷,合谷穴在其中 故名 。
❖ 把手并上的时候,最高的突 起处,就是合谷穴。或用一 支大拇指的横纹对准另一支 手的虎口,直接按下去的位 置就是合谷穴
❖ 1、抒压/解除疲劳,消除黑 眼圈,眼部减压,增进免疫 力,提神醒脑,可舒缓肩颈 肌肉僵硬;
气海
❖ 位于腹正中线脐下一寸 半 ,取穴时,可采用仰
卧的姿势,气海穴位于 人体的下腹部,直线连 结肚脐与耻骨上方,将 其分为十等分,从肚脐 3/10的位置,即为此穴
❖ 主治月经不调、痛经、 闭经、崩漏、带下、阴 挺、恶露不尽、胞衣不 下等妇科病证,腰痛、 食欲不振、夜尿症、儿 童发育不良等。
肾俞
三阴交
❖ 位于内踝尖直上三寸, 胫骨后缘
❖ 按摩功能:脾胃虚弱, 消化不良,腹胀肠鸣, 腹泻,月经不调,崩漏, 带下,闭经,子宫脱垂, 难产,产后血晕,恶露 不尽,遗精,阳痿,阴 茎中痛,水肿,小便不 利,遗尿
❖ 女人常揉三阴交终身不 变老
阴陵泉
❖ 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 侧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 间的凹陷中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
中医常见穴位
医者人之司命,如大将提兵,必谋定而后战。
开始啦!请将手机调成静音,如有疑问可以随时打断我!
❖ ❖ ❖ ❖ ❖ ❖ ❖ ❖ ❖ ❖ ❖ ❖ ❖ ❖ ❖ ❖ ❖ ❖ ❖ ❖
常用穴位
涌委阳阴三足命肾气神中迎水印百风少内曲合 泉中陵陵阴三门俞海阙脘香沟堂会池商关池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