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测量学各章节要点96
测量学考试重点

测量学第一章绪论1)测量学: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与大小,确定地球表面各种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空间位置的科学。
2)地物:地面上天然或人工形成的物体。
湖泊、河流、房屋3)地貌:地表高低起伏的形态。
山地、丘陵、平原4)测量学的主要任务是测定和测设。
5)测定使用测量仪器和工具,通过测量与计算将地物和地貌的位置按一定比例尺、规定的符号缩小绘制成地形图,供科学研究和工程建设规划设计使用。
6)测设将在地形图上设计出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的位置在实地标定出来作为施工的依据。
7)水准面:假想静止不动的水面延伸穿过陆地,包围整个地球,形成一个封闭曲面,这个封闭曲面成为水准面。
其中与平均海水面相吻合的水准面成为大地水准面。
8)工程测量通常使用参心坐标系。
9)高斯投影的实质:是椭球面上微小区域的图形投影到平面上后仍然与原图形相似,即不改变原图形的形状。
10)统一带投影:第一个带的中央子午线的经度是。
11)高斯平面坐标系:与数学上的笛卡尔坐标系不同,其横轴为y轴,纵轴为x轴,X轴与y轴互换了位置,象限则按顺时针方向编号。
12) 1.5带投影:1.5带投影的中央子午线经度与带号的关系,国际上没有统一的规定,通常是使1.5带投影的中央子午线与统一的3带投影的中央子午线或边缘子午线重合。
13)绝对高程:地面店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或叫海拔)。
高程系是唯一坐标系,它的基准是大地水准面。
14)地物、地貌的特征点称为碎部点,测量碎部点坐标的方法和过程叫做碎部测量。
15)测量工作的原则:“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
第二章水准测量1)水准测量的原理: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读取竖立与两点上水准尺的读书,来测定两点间的高差,再根据已知点的高程计算待定点的高程。
2)转点的作用传递高程。
(传递高程的立尺点)3)读图2-34)视差:如果目标像与十字丝分划板平面不重合,观测者的眼睛在目镜端上、下微微移动时,目标像与十字丝之间就会有相对移动,这种现象称为视差。
《测量学与地图学》(含工程测量)重点归纳

第一章绪论1、测量学:测量学是研究地球形状和大小以及确定地面点位的科学。
2、测量学的内容:测定(获得一系列数据)和测设(施工放样)3、测量学的实质:测定地面点位。
4、测量学的基本工作:三个基本工作:高程测量、水平角测量、距离测量三个基本元素:高差、水平角、距离5、大地水准面——通过平均海水面的水准面。
唯一的、不规则曲面。
是测量工作的基准面6、铅垂线——即重力方向线,是测量工作的基准线水准面——静止的海水面向陆地延伸形成的封闭曲面,是等位面, 有无数个。
大地水准面——通过平均海水面的水准面。
唯一的、不规则曲面。
是测量工作的基准面参考椭球面——由一个椭圆绕其短轴旋转而成的旋转椭球体的表面。
形状和大小与大地水准面非常接近、能用数学方程表示、可作为测量计算和绘图的基准面。
参考椭球面的法线——测量计算的基准线7、常用坐标系:大地坐标系、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高程系统(1)大地坐标系(基准面:参考椭球面基准线:法线)地面点位用大地经度和大地纬度来表示1954年北京坐标系、1980国家大地坐标系、WGS-84世界大地坐标系(2)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高斯投影——横切椭圆柱正形投影。
又称为高斯—克吕格投影。
同时满足等角和高斯投影条件。
目的:将球面坐标转换为平面坐标。
高斯投影的特点:①保角:球面角=平面角;②中央子午线不变形;③长度变形随离中央子午线的远近而变。
高斯投影的坐标系:直角坐标x轴:中央子午线投影线,指北为正。
直角坐标y轴:赤道投影线,向东为正。
高斯投影的分带:目的:控制投影变形。
6˚分带:从0˚子午线起,以经度每隔6˚为一带,全球共60带。
中央子午线:各投影带中间一条和椭圆柱相切的子午线。
第1带中央子午线经度为3°中央子午线经度计算式:L0=6N-3。
3˚分带:从东经1.5˚子午线起,以经度每隔3˚为一带,共120带。
中央子午线经度计算式:L0=3N8、高程:地面点到某一高程基准面的垂直距离。
(1)绝对高程(高程、海拔):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
测量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测量学重点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绪论一,测量学的定义:测量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各个部分以及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并进行测绘的一门应用科学。
二,测量学的分类:1、按研究对象可以分为:普通测量学:小区域;地球:大地测量学 2、按测量的技术手段来分:航空摄影测量:应用航空摄影像片来测绘地形图。
卫星遥感测量:应用卫星技术到测量中 3、按测量的应用有:工程测量学:为工程建设服务的测量科学。
各种测量学都是以普通测量学为基础的。
三,测量学的任务:1、使用测量仪器和工具进行实地测量,将小区域地面的形状和大小按比例测绘成图,以供生产和建设使用(提供技术资料)。
2、将图上规划和设计好的工程或建筑物的位置,准确地测设到地面上,作为施工的依据。
1/ 183、测定整个地球形状和大小,作为测量计算和研究地壳升降、大陆变迁、海岸线移动等问题的依据。
总的概括:把地形图测绘出来,竣工图测绘出来。
四,在园林中的主要内容:主要介绍小区域内地面形状和大小的测定方法;进行这种测量工作时所用仪器的构造和使用;测量成果的整理和图的绘制方法(底图和竣工图)等。
五,测量的基本工作:包括距离测量、角度测量、高程测量及制图。
为了提高测量工作的精度,必须遵守三个原则:a 在测量布局上,由整体到局部; b在精度上,由高级到低级 c 在程序上,先测控制点,后测碎部点。
第二章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一,直接量距(直线定线):当丈量的 A、 B 两点间距离较长或地面地势起伏时,为了使尺段沿直线方向进行丈量,就需要在 A、 B 两点间的直线上再标定一些点位,这一工作就称为直线定线。
直线定线的方法一般采用目测定线。
有三种情形:(一) A、 B 为地面上互相通视的两点(二)过山岗直线定线(三)过山各直线定线二,间接量距:光学测距(视距测量)和光电测距补充:距离丈量分为直接量距与间接量距:直接用各种尺来量距是直接量距。
间接量距包括视距测量与光电测距三,距离丈量的一般方法:(一)平坦地面的距离丈量整尺法:D=nl+q 其中:n:为整尺法段数,即手中的测钎数; l:为尺段长度; q:为余长(二)倾斜地面的距离丈量丈量距离的地面是倾斜的,倾斜面的坡度比较均匀时,用斜量法。
测量学知识点

测量学知识点第一章绪论1、理解测量学的概念及内容。
2、掌握水准面、大地水准面的概念和特点。
3、熟练掌握测量外业工作的基准面和基准线。
4、了解测量中常用的坐标系,理解高斯投影与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5、熟练掌握测量坐标系的定义,测量坐标系与数学坐标系的异同点。
6、掌握绝对高程、相对高程、高差的概念。
7、熟练掌握测量的基本观测量。
8、了解地球曲率对观测量观测结果的影响。
9、掌握测量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0、理解测量中常用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角度单位。
第二章水准测量1、理解高程测量的方法。
2、熟练掌握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高差符号的规定。
3、理解采用连续水准测量的原因及实施方法,掌握转点的概念及作用。
4、了解采用中间法进行水准测量的原因。
5、了解水准仪的基本构造,理解视准轴的概念,了解视差的产生与消除方法,了解水准器的工作原理。
6、理解水准尺的构造,掌握双面尺的零点差和读数方法。
7、熟练掌握水准仪的使用步骤:粗平——瞄准——精平——读数。
8、理解水准点的概念,掌握水准路线的布设形式。
9、熟练掌握水准测量的方法及外业观测记录的计算。
10、熟练掌握水准路线成果的计算。
11、理解水准仪的轴线及其关系。
第三章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1、理解距离测量的方法。
2、了解钢尺量距的工具和测量方法,理解距离测量的一般方法和精密方法。
3、熟练掌握距离丈量结果精度的评定:相对误差。
4、理解直线定向的概念,掌握定向的标准方向。
5、掌握方位角的概念与取值范围,熟练掌握坐标方位角的概念与取值范围,掌握象限角的概念。
6、熟练掌握坐标方位角的计算方法与推算方法。
第四章角度测量1、掌握水平角、垂直角的概念及取值范围。
2、了解经纬仪的基本构造,理解度盘的构成与读数方法,理解经纬仪的轴线及其关系。
3、熟练掌握经纬仪的安置:对中——整平。
4、掌握水平角观测的方法,熟练掌握测回法观测的步骤及外业观测记录的计算,理解方向观测法的观测步骤。
5、掌握多测回观测水平角,各测回间上半测回照准起始点时要变换水平度盘的读数,要求递增值为180°/n。
测量学重点

一、测量学的内容基本工作:就是测角、测距和测高差1 测定:将地球表面的地物和地貌测绘成图2 测设:将图纸上的设计成果在实地上标定出来大地水准面mean sea level 设想的处于静止状态的平均海水面,并向陆地内部延伸而形成的一个封闭形体的表面。
其所包含的形体称为大地体。
二、地面点位置的表示方法确定地面点位的位置,其实就是确定该点的平面坐标和高程,亦即是该点的空间坐标(X, Y, Z)。
三、测量常用坐标系 1.空间直角坐标系以椭球体中心O为原点;起始子午面与赤道面交线为X轴;赤道面上与X轴正交的方向为Y轴;椭球体的旋转轴为Z轴;2.大地坐标系:大地坐标系是以参考椭球面作为基准面,以起始子午面和赤道面作为在椭球面上确定某一点投影位置的两个参考面大地经度大地纬度 3.WGS-84坐标系4、平面坐标系南北为纵轴,记为x 轴东西为横轴,记为y 轴坐标象限按顺时针方向编号 5.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高斯投影是等角横切椭圆柱投影。
等角投影就是正形投影。
所谓,正形投影,就是在极小的区域内椭球面上的图形投影后保持形状相似。
即投影后角度不变形。
6.平面直角坐标四、高程Elevation (绝对高程、海拔)-----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
五、高差: 同一高程系中,两点的高程之差六、一.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布局上:由整体到局部精度上:由高级到低级次序上:先控制后细部步步有检核七、高斯投影的规律:1,中央子午线的投影为一条直线,且投影之后的长度无变形;其余子午线的投影均为凹向中央子午线的曲线,且以中央子午线为对称轴,离对称轴越远,其长度变形也就越大;2,赤道的投影为直线,其余纬线的投影为凸向赤道的曲线,并以赤道为对称轴;3,经纬线投影后仍保持相互正交的关系,即投影后无角度变形;4,中央子午线和赤道的投影相互垂直高斯投影是等角横切椭圆柱投影八、 1.高程测量的方法:水准测量——用水准仪进行高程测量的工作。
是高程测量的主要方法使用仪器:水准仪水准仪的主要功能是能指出一条水平视线。
测量学重点知识汇总

测量学2010-12-31第一章1.测量学:测量学是指研究测定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地面点的空间位置、地球重力场及地球表面的自然形态和人工设施的几何形态的一门应用性科学。
2.铅垂线:重力的方向线称为铅垂线,铅垂线是测量工作的基准线。
3.大地水准面:通过平均海水面的水准面,称为大地水准面,大地水准面是测量工作的基准面。
4.大地体:大地水准面所包围的地球形体成为大地体,它表示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5.地面点位置的确定:首先对地面点的位置进行表示。
地面点的位置由坐标和高程表示。
坐标是地面点沿着铅垂线在投影基准面上的位置;高程是地面点沿着铅垂线到投影面的距离。
6.测量中常用的坐标系:天文坐标系、大地坐标系、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独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7.高斯投影平面:有一个圆柱面横套在地球椭球的外面,并与一子午线相切,此8.子午线称为中央子午线或轴子午线。
椭圆柱的中心轴通过椭球体赤道面及椭球中心。
然后将椭球面上中央子午线附近有限范围的点线按正形投影条件向椭圆柱面上投影,再将椭圆柱面通过南北两极的母线切开,并展开为平面,称此平面为高斯投影平面。
9.六度带:从0°子午线起,自西向东每隔6°为一带,编号为1~~~60,中央子午线的经度依次为3°、9°、15°……、357°(6n-3)。
10.三度带:自东经1.5°开始以经度差3°划分,编号为1~~~120,各带中央子午线的经度依次为3°、6°、9°……、360°(3n)。
11.坐标轴平移(中央子午线为纵坐标轴x、赤道为横坐标轴y):把纵坐标轴向西平移500km。
将地面点在纵坐标轴平移以前的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值称为该点坐标的自然值。
将地面点在纵坐标轴平移以后的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值称为该点坐标的通用值。
12.绝对高程:地面点沿铅垂线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称为该点的绝对高程。
测量学重点归纳

误差来源:仪器误 差、观测误差、环 境误差等
误差类型:系统误 差、随机误差、粗 大误差等
误差选 择高精度仪器、多 次观测取平均值、 排除粗大误差等
高程测量
第四章
水准测量
原理:利用水准仪和水准尺, 测量两点之间的高差
仪器:水准仪、水准尺、测杆、 尺垫等
土地测量
土地测量的方法:包括地形 测量、地籍测量、土地利用 调查等
土地测量的定义:测量土地 面积、形状、位置等属性
土地测量的应用:用于土地 规划、土地管理、土地开发
等
土地测量的注意事项:确保 测量精度,遵守相关法律法
规
地图绘制
地图绘制是测量学的重要 应用之一
地图绘制需要精确的测量 数据
地图绘制可以应用于导航、 规划、研究等领域
测量学重点归纳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01 测量学基础知识 02 距离测量 03 角度测量 04 高程测量 05 坐标测量
06 测量学应用
测量学基础知识
第一章
测量的基本概念
测量学:研究如何精确地测量物体的尺寸、形状、位置等物理量的科学 测量工具:包括尺子、量角器、测距仪等 测量方法:包括直接测量、间接测量、比较测量等 测量误差: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包括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地图绘制需要掌握地图投 影、地图符号等知识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坐标测量误差分析
误差来源:仪器误差、观测误差、环境误差等 误差类型: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粗大误差等 误差影响因素:观测条件、仪器性能、观测方法等 误差处理方法:选择合适的观测方法、提高仪器精度、减少环境影响等
测量学各章节要点

测量学课后学习材料第一章绪论一、概念1、掌握测量学大地水准面水准面相对高程绝对高程测定测设高差观测误差系统误差偶然误差2、了解铅垂线水平面大地体参考椭球等精度观测非等精度观测真误差二、知识点(一)、掌握1、测量学的任务与作用?2、铅垂线、大地水准面在测量工作中的有何作用?3、简述高斯投影的方法及高斯投影的规律?4、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测量坐标系)与数学坐标系异同?5、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建立方法?6、测量基本的工作、基本技能是什么?7、测量工作应遵循的原则?8、地面上两点高差的计算方法。
9、地面上任意两点的高差与高程起算面是否有关?为什么?10、绝对高程的高程起算基准面?该起算面的高程值是多少?11、测量学上如何表示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及地面地点的点位?12、简述偶然误差的四个特性。
(二)、了解1、测量学的发展史及测量学的分类?2、测绘科学在各相关专业知识结构中的作用。
3、水准面及大地水准面有哪些特点?4、测绘工作中为何要引入参考椭球?5、高斯投影分带方法、分度带中央子午线经度及各带带号的计算方法?6、通用坐标与高斯坐标的互换计算方法。
7、测绘工作中,采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
8、算术平均值及观测值改正数推理过程。
(三)填空1.参考椭球体的几何元素有__球心__________、___长半轴_________和_____短半轴_______。
由于参考椭球体的_扁率_很小___,当测区不大时,可将地球当作圆球,其半径近似值的计算公式为R=(2a+b)/3____________。
2. 目前我国常用的坐标系统有_1954年北京坐标___________系统和__1980年西安坐标_________系统。
3. “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的国家水准原点高程为__72.289__________m,“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的国家水准原点高程为___72.260_________m,自1987年至今开始启用_“1985国家高程基准”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量学课后学习材料第一章绪论一、概念1、掌握测量学大地水准面水准面相对高程绝对高程测定测设高差观测误差系统误差偶然误差2、了解铅垂线水平面大地体参考椭球等精度观测非等精度观测真误差二、知识点(一)、掌握1、测量学的任务与作用?2、铅垂线、大地水准面在测量工作中的有何作用?3、简述高斯投影的方法及高斯投影的规律?4、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测量坐标系)与数学坐标系异同?5、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建立方法?6、测量基本的工作、基本技能是什么?7、测量工作应遵循的原则?8、地面上两点高差的计算方法.9、地面上任意两点的高差与高程起算面是否有关?为什么?10、绝对高程的高程起算基准面?该起算面的高程值是多少?11、测量学上如何表示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及地面地点的点位?12、简述偶然误差的四个特性。
(二)、了解1、测量学的发展史及测量学的分类?2、测绘科学在各相关专业知识结构中的作用。
3、水准面及大地水准面有哪些特点?4、测绘工作中为何要引入参考椭球?5、高斯投影分带方法、分度带中央子午线经度及各带带号的计算方法?6、通用坐标与高斯坐标的互换计算方法。
7、测绘工作中,采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8、算术平均值及观测值改正数推理过程。
(三)填空1.参考椭球体的几何元素有__球心__________、___长半轴_________和_____短半轴_______。
由于参考椭球体的_扁率_很小___,当测区不大时,可将地球当作圆球,其半径近似值的计算公式为R=(2a+b)/3____________。
2.目前我国常用的坐标系统有_1954年北京坐标___________系统和__1980年西安坐标_________系统。
3。
“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的国家水准原点高程为__72。
289__________m,“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的国家水准原点高程为___72。
260_________m,自1987年至今开始启用_“1985国家高程基准”___________。
4.测量的基本工作就是_距离测量___________、__角度测量_________、__高程测量_________,这些是研究地球表面上点与点之间相对位置的基础。
5.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有仪器误差____________、人的感官能力限制____________、_外界环境___________。
6.观测误差按误差的性质划分,可分为_系统___________误差和_偶然___________误差两大类.7.评定观测值精度的标准有_中误差___________、_容许误差___________、_相对误差___________。
8.地面点到假定水准面________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相对高程.9.通过平均________海水面的闭合水准面________称为大地水准面。
10.测量工作的基本内容是高程测量_________、距离测量___________、_角度测量__________。
11.测量使用的平面直角坐标是以两条互相垂直线交点_________为坐标原点,南北方向的纵轴__________为x轴,以东西方向的横轴为y轴。
12.地面两点间高程之差,称为该两点间的高差。
13。
在测量中,将地表面当平面对待,指的是在一定的圆弧丈量距离范围内时,距离测量数据不至于影响测量成果的精度。
14。
测量学的分类,大致可分为普通测量学,大地测量学,摄影测量工程测量学.15.观测误差按性质可分为_系统误差______和__偶然误差_____两类。
16。
测量误差是由于_仪器误差_____、_人的感官能力的限制______、_外界条件______三方面的原因产生的.17.直线丈量的精度是用_相对误差____来衡量的。
18.衡量观测值精度的指标是_中误差____、_容许误差______和_相对误差_____。
19.测量误差大于_容许误差_____时,被认为是错误,必须重测。
(四)选择题(A )1.大地水准面是一个____________的曲面.A 规则B 不规则C 部分规则 D无法确定 (A)2.参考椭球面是一个____________的曲面.A 规则B 不规则C 部分规则 D无法确定(A)3.目前我国采用的高程系统是____________。
A 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B 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C 自由高程系统D 国家没有确定(C )4.“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的水准原点高程为____________m 。
A 0B 72.289C 72。
260D 100(D )5.在10km 范围内,以下哪一观测量不可以用水平面来代替水准面?A 水平距离B 水平角C 平面坐标D 高程(A)6.地面点到高程基准面的垂直距离称为该点的。
A.相对高程;B。
绝对高程;C。
高差(B )7。
绝对高程的起算面是。
A。
水平面;B。
大地水准面;C。
假定水准面(C )8。
某段距离的平均值为100mm ,其往返较差为+20mm ,则相对误差为。
A.100/02.0;B。
002.0;C。
5000/1(B)9.在距离丈量中衡量精度的方法是用.A。
往返较差;B.相对误差;C。
闭合差(A)10.某基线丈量若干次计算得到平均长为540m ,平均值之中误差为±0.05m ,则该基线的相对误差为。
A.0.0000925;B.1/11000;C。
1/1000011。
下面是三个小组丈量距离的结果,只有( C )组测量的相对误差不低于1/5000的要求A。
100m ±0.025m;B。
200m ±0。
040m ;C。
150m ±0.035m12.衡量距离测量的精度时,是用(C )。
A.真误差B 。
中误差C.相对误差D 。
观测误差13.地面点的高差与测量基准面选择(B )。
A 。
有关B 。
无关C.关系不大D.有时有关有时无关14.下列误差属于系统误差的是(D)A 。
读数误差B.对中误差C.照准误差D.尺长误差15.地面点的绝对高程是地面点到( A )的距离。
A.大地水准面B.任意水准面C.水平面 D 。
海平面16.地面点的相对高程是地面点到( B )的距离.A.大地水准面B.任意水准面C.水平面D.海平面17。
测量的基准面为(D )。
(A )海水面(B)高斯平面(C)水平面(D )大地水准面18.高斯平面直角坐标,通常将加上500km 并且冠以带号的坐标值叫做(A).(A)通用值(B)自然值(C)真实值(D )平差值19。
不是因为人为因素引起的误差是(D )。
1. (A )照准误差(B )读数误差(C )视差(D)大气折光差{多项选择}设A 点为后视点,B 点为前视点,后视读数m a 24.1=,前视读数b=1.428m,则()。
A .m h AB 304.0-=B 。
后视点比前视点高C.若A 点高程m H A 016.202=,则视线高程为203。
140mD.若A 点高程m H A 016.202=,则前视点高程为202.320E.后视点比前视点低。
2.地面上某点,在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六度带)的坐标为:x=3430152m,y=20637680m,则该点位于()投影带,中央子午线经度是()。
A第3带;B116°;C第34带;D第20带;E117°3.下列误差中(AB)为偶然误差.A估读误差;B照准误差;C2C误差;D指标差;E横轴误差4.测量工作的原则是(ACD)。
A由整体到局部;B先测角后量距;C在精度上由高级到低级;D先控制后碎部E先进行高程控制测量后进行平面控制测量(五)计算题1.已知某点所在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为:x=4345000m,y=19483000m。
问该点位于中央子午线的东侧还是西侧?2。
某地区采用独立的假定高程系统,已测得A、B、C三点的假定高程为:H′A=+6。
500m,H′B=±0.000m,H′C=-3。
254m。
今由国家水准点引测,求得A点高程为H A=417.504m,试计算B点、C点的绝对高程是多少?411.004407。
750第二章水准测量一、概念(一)掌握水准测量、视准轴、十字丝视差(二)了解二、视距丝、水准点、闭合水准路线、附合水准路线、支水准路线、转点、前视、后视、前视读数、后视读数知识点1、掌握绘图描述水准测量原理。
2、如何正当选用仪高法及高差法测量地面点高程?3、采用水准仪测定地面点高差时的计算方法。
4、尺垫在水准测量中的作用。
5、双面水准尺红黑面低端起算数据不同有何作用?6、简述水准仪在测站上的操作。
7、水准尺的读数方法。
8、视差产生的原因?如何消除?9、闭合水准路线、附和水准路线的高差闭合差理论值的计算及高差闭合差的分配方法。
10、掌握四等水准测量的表格记录计算。
11、等外水准测量的记录计算。
12、水准测量的校核方法有几种?13、转点在水准测量中的作用?它的特点是什么? (二) 了解1、 DS 3水准仪的各部件名称.2、按水准点保存的时间分类所设置的水准点的标志有几种?(三)填空题1.高程测量按使用的仪器和测量方法的不同,一般分为__水准测量__________、__三角高程测量__________、__GPS 高程测量__________三种常用方法.2.水准仪是为_水准测量___________提供__水平视线__________的仪器。
3.水准尺是用干燥优质木材或玻璃钢制成,按其构造可分为__整尺__________、____塔尺________、____折尺________三种。
4.水准点按其保存的时间长短分为__永久性水准点_________和__临时性水准点__________两种.5.水准路线分为__闭合水准__________路线、___附和水准_________路线、__支水准__________路线。
6.水准测量中的校核有__测站__________校核、__路线__________校核和____________校核三种。
7.测站校核的常用方法有_改变仪器高___________和__双面尺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种.8.水准仪是由__望远镜__________、__水准器__________和__基座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
9。
闭和水准路线高差闭和差的计算公式为____________。
10.水准测量中,转点的作用是_传递高程_________,在同一转点上,既有_后视读数________,又有__前视_____读数。
11。
一般工程水准测量高程差允许闭和差为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
12。
一测站的高差abh 为负值时,表示______前视点_______高,____后视点________低.13.用高差法进行普通水准测量的计算校核的公式是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