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测量学知识点整理

大地测量学知识点整理
大地测量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

大地测量学定义

广义:大地测量学是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参考系统中,测量和描绘地球及其他行星体的一门学科。

狭义:大地测量学是测量和描绘地球表面的科学。包含测定地球形状与大小,测定地面点几何位置,确定地球重力场,以及在地球上进行必须顾及地球曲率的那些测量工作。

大地测量学最基本的任务是测量和描绘地球并监测其变化,为人类活动提供关于地球等行星体的空间信息。

P1 P4 P6(了解几个阶段、了解展望)

大地测量学的地位和作用:

1、大地测量学在国民经济各项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基础先行性的重要保证作用

2、大地测量学在防灾、减灾、救灾及环境监测、评价与保护中发挥着独具风貌的特殊作用

3、大地测量是发展空间技术和国防建设的重要保障

4、大地测量在当代地球科学研究中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

5、大地测量学是测绘学科的各分支学科(其中包括大地测量、工程测量、海洋测量、矿山测量、航空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等)的基础科学

现代大地测量学三个基本分支:几何大地测量学、物理大地测量学、空间大地测量学

第二章

开普勒三大行星运动定律:

1、行星轨道是一个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2、行星运动中,与太阳连线哎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3、行星绕轨道运动周期的平方与轨道长半轴的立方之比为常数

地轴方向相对于空间的变化(岁差和章动)(可出简答题)

地轴相对于地球本体内部结构的相对位置变化(极移)

历元:对于卫星系统或天文学,某一事件相应的时刻。

对于时间的描述,可采用一维的时间坐标轴,有时间原点、度量单位(尺度)两大要素,原点可根据需要进行指定,度量单位采用时刻和时间间隔两种形式。

任何一个周期运动,如果满足如下三项要求,就可以作为计量时间的方法:

1、运动是连续的

2、运动的周期具有足够的稳定性

3、运动是可观测的

多种时间系统

以地球自转运动为基础:恒星时和世界时

以地球公转运动为基础:历书时→太阳系质心力学时、地球质心力学时

以物质内部原子运动特征为基础:原子时

协调世界时(P23)

大地基准:建立大地基准就是求定旋转椭球的参数及其定向(椭球旋转轴平行于地球的旋转

轴,椭球的起始子午面平行于地球的起始子午面)和定位(旋转椭球中心与地球中心的相对关系)。

天球:以地球质心为中心,以无穷大为半径的假想球体。

天轴、天极、天球赤道面、天球赤道、时圈、黄道、黄极、春分点

大地测量参考系统

1、坐标参考系统:天球坐标系和地球坐标系(大地坐标系(P26会画)、空间直角坐标系)。

2、高程参考系统:正高、正常高

3、重力参考系统

大地基准→大地测量参考系统→大地测量参考框架(坐标、高程、重力)(三者关系P27)

椭球定位和定向

旋转椭球体是椭圆绕其短轴旋转而成的形体,通过选择椭圆的长半轴和扁率,可以得到与地球形体非常接近的旋转椭球,旋转椭球面是一个形状规则的数学表面,在其上可以做严密的计算,而且所推算的元素(如长度和角度)同大地水准面上的相应元素非常接近,这种用来代表地球形状的椭球称为地球椭球,它是地球坐标系的参考基准。

椭球定位:确定椭球中心的位置(局部定位和地心定位)。

椭球定向:确定椭球旋转轴的方向。

满足条件(1)椭球短轴平行于地球自转轴(2)大地起始子午面平行于天文起始子午面

参考椭球:具有确定参数(长半轴a和扁率α),经过局部定位和定向,同某一地区大地水准面最佳拟合的地球椭球。

总地球椭球:除了满足地心定位和双平行条件外,在确定椭球参数时能使它在全球范围内与大地体最密合的地球椭球。

参心坐标系(与地心坐标区别P31):原点与参考椭球中心重合。(以参考椭球为基准)

地心坐标系:原点与地球质心重合。(以总地球椭球为基准)

地心大地坐标系:地球椭球的中心与地球质心重合,椭球面与大地水准面在全球范围内最佳符合,椭球的短轴与地球自转轴重合(过地球质心并指向北极),大地纬度为过地面点的椭球法线与椭球赤道面的夹角,大地经度为过地面店的椭球子午面与格林尼治的大地子午面之间的夹角,大地高为地面点沿椭球法线至椭球面的距离。

地心地固坐标系的建立方法(P37):直接法(直接求得坐标)和间接法(求转换参数)

世界大地坐标系(WGS-84,CGCS2000(P40))

国际地球参考系统(ITRS)国际地球参考框架(ITRE)(P39)

欧勒角:两个直角坐标系进行相互变换的旋转角。(旋转矩阵怎么来的?P44)

对于既有旋转、缩放,又有平移的两个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坐标换算,存在3个平移参数,3个旋转参数以及1个尺度变化参数,共计有7个参数。

对于不同大地坐标系的换算(知道过程P47),还包括2个地球椭球元素变化参数,共9个转换参数。

第三章

P50 P55 了解

地球基本参数(3.1.3 P57)

大地测量中,地球外部重力场的重要意义:

1、地球外部重力场是大地测量中绝大多数观测量的参考系,因此,为了将观测量归算到由几何定义的参考系中,就必须要知道这个重力场

2、假如地面重力值得分布情况已知,就可以结合大地测量中的其他观测量一起,来确定地球表面的形状

3、对于高程测量而言,最重要的参考面——大地水准面,亦即最理想化的海洋面是重力场中的一个水准面

4、通过对地球外部重力场的深入分析,,人们可以获得关于地球内部结构及性质的信息,因此通过相应重力场参数的被应用,大地测量学已成为地球物理学的辅助科学

5、地球外部重力场是现代空间探测技术的理论基础,特别是对空间探测器的发射与控制,对月球大地测量以及太阳系其他行星的深空大地测量都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重力:阴历和离心力的合力(基本由引力决定)

离心力在赤道达到MAX,其数值比地球引力的1/200还要低。

重力两级MAX,赤道MIN,仅在两级指向地心。

引力位和离心力位(怎么来的?P59)

重力位(怎么表达?P62)

同重力方向重合的线称为铅垂线。

正常重力位:一个函数简单、不涉及地球形状和密度便可直接计算得到的地球重力位的近似值的辅助重力位(为什么引进?P64)

P70 地球正常重力位

正常重力公式(表达式符号含义P71)

对正常重力位常数做进一步理解P74

正常椭球和水准椭球,总的地球椭球和参考椭球之间关系P75

能绘图说明正高系统P76 正常高系统P77

力高(概念、区别P80)

3.3.5国家高程基准

大地水准面:假想海洋处于完全静止和平衡状态时的海水面,并延伸到大陆地面以下所形成的的闭合曲面。(平均海水面)

P82水准原点

P82 1956黄海高程系统

P83 1985国家高程基准

垂线偏差:地面一点上的重力向量g和相应椭球面上的法线向量n之间的夹角。

确定方法:天文大地测量方法、重力测量方法、天文重力测量方法、GPS方法。

测定大地水准面差距(P86)的几种方法:地球重力场模型法、斯托克司方法、卫星无线电测高方法、GPS高程拟合法、最小二乘配置法。

确定地球形状的基本方法:天文大地测量方法、重力测量方法、空间大地测量方法(了解)

第四章(画图)

地球椭球的基本几何参数(P99 图4-1):2个长度元素、3个扁平元素

大地坐标系P(L,B,h)P101

空间直角坐标系P(X,Y,Z)P102

子午面直角坐标系P(L,x,y)P102

大地极坐标系P(S,A)P103

各坐标系间的关系(P103-104)(理解性、重点)

法截面:过椭球面上任意一点可做一条垂直于椭球面的法线,包含这条法线的平面。

法截线(法截弧):法截面同椭球面交线。

主曲率半径:

子午圈曲率半径(P108 P109表4-2)

卯酉圈曲率半径(P109 P110表4-3)

大地线(定义、性质、相对法截线P121-123)

参考椭球面是测量计算的基准面。但在野外的各种测量都是在地面上进行,观测的基准线不是各点对应的椭球面的法线,而是各点的垂线,各点的垂线与法线存在着垂线偏差。

不能直接在地面上处理观测成果,而应将地面观测元素(包括方向和距离等)归算至椭球面。在归算中有两条基本要求(1、以椭球面的法线为基准(2、将地面观测元素化为椭球面上大地线的相应元素。

将水平方向归算至椭球面上,包括垂线偏差改正、标高差改正、截面差改正(为什么?P125)

大地元素:椭球面上点的大地经度L、大地纬度B,两点间的大地线长度S及其正、反大地方位角A12,A21

大地主题正解:已知P1点的大地坐标L1 B1,P1至P2的大地线长度S及其大地方位角A12,计算P2点的大地坐标L2 B2和大地线S在P2点的反方位角A21。

大地主题反解:已知P1点的大地坐标L1 B1,P2点的大地坐标L2 B2,计算P1至P2的大地线长S及其正、反方位角A12、A21。

大地主题正解和反解的实质:从解析意义来讲,研究大地极坐标与大地坐标间的相互变换。

地图数学投影:将椭球面上元素(包括坐标、方位和距离)按一定数学法则投影到平面上。地图投影学:研究将椭球面上元素(包括坐标、方位和距离)按一定数学法则投影到平面上

的专门学科。

衡量地图投影的变形:1)长度比2)主方向和变形椭圆

投影变形种类1)长度变形2)方向变形3)角度变形4)面积变形

地图投影分类

1、按变形性质分类:等角投影、等积投影、任意投影

2、按经纬网投影形状分类:方位投影、圆锥投影、圆柱(或椭圆柱)投影

3、按投影面和原面的相对位置关系分类:正轴投影、横轴投影、斜轴投影、割圆柱、割圆锥投影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怎么来的?P158)

P160图4-40

第五章

建立国家平面大地控制网的基本原则:

1、大地控制网应分级布设、逐级控制

2、大地控制网应有足够的精度

3、大地控制网应有一定的密度

4、大地控制网应有统一的技术规格和要求

国家高程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1、从高到低、逐级控制

2、水准点分布应满足一定的密度

3、水准测量达到足够的精度

4、一等水准网应定期复测

以上是我之前大概整理的知识点,你可以参考,但我整的不全,很多理解性的我标了页码没有写(因为比较复杂),现在我来跟你说说他上课强调的重点的内容。以下很重要!!!

1、现代大地测量学三个基本分支:几何大地测量学、物理大地测量学、空间大地测量学(填空)

2、岁差和章动(出简答题,所以概念要清楚)

3、P26大地坐标系的图要会画(简答题会考)

4、还有你抄没抄我P49那个图,他说会出大题,如果你没有我发给你(这个很重要,他说过很多次要出一道大题,所以一定要记住)

5、P81大地水准面的概念(我觉得名词解释一定考这个,可以按自己的理解来说)

6、第四章主要是画图,除了大地坐标系,还有P99 图4-1

7、P104 空间直角坐标系同大地坐标系之间关系(4-25)(4-26)两组公式,都记住

8、P124 4.6下面那段话(我觉得可能出填空,当然最好背下来吧)

9、P159-160 高斯投影带计算那几段,因为我不知道他会不会出计算,最好看一下吧

10、P210建立国家平面大地控制网的四个基本原则和P227高程网的四个布设原则(第五章就这两个点,我感觉肯定会考)

嗯这些是我觉得他会考的内容应该八九不离十,别的没说不考哦,但是这些一定要记住。

大地测量学基础复习提纲.doc

大地测量学基础复习提纲 第一部分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 第一章绪论 1. 什么是观测误差?分为哪几类?它们各自是怎样定义的?对观测成果有何影 响?如何处理?试举例说明。 2. 什么是观测条件?它与观测结果的质量有何联系? 3. 什么是多余观测?测量中为什么要进行多余观测? 4. 测量平差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第二章误差分布与精度指标 1. 什么是观测值的真值和真误差、最或是值(最或然值、平差值)和改正数?三角形的闭合差是什么观测值的真误差?同一量的双观测值之差是不是真误差? 2. 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大量的偶然误差呈现出什么样的规律性? 3. 什么是精度?衡量精度的指标有哪些?它们各自是怎样定义的?如何计算? 4. 什么是准确度?什么是精确度?精度、准确度和精确度三者有何区别与联系?* 5.什么是测量数据的不确定性和不确定度?评定不确定度的关键是什么? 6. 相关观测向量X的协方差阵是怎样定义的?试说明DXX中各元素的含义。若X 向量中各个分量相互独立时,其协方差阵有何特点? 7. 两个独立观测值是否可称为不相关观测值?而两个相关观测值是否就是不独立 观测值呢? 第三章协方差传播律及权 1. 协方差(和协因数)的定义?什么是协方差(和协因数)传播律?有何用途?主要有哪几个公式?试写出这些公式的推导过程。 2. 当观测值的函数为非线性形式时,应用协方差(和协因数)传播律应注意哪些问题?试举例说明。 3. 简述协方差(和协因数)传播律的计算步骤。 4. 水 准测量中两种计算高差中误差的公式为和<7^ = 它们

各在什么前提条件下使用?并推导之。 5. 试简述同精度独立观测值的算术平均值中误差的计算公式A = 的推导过 程,并说明该式使用的前提条件。 6. 权是怎样定义的?权与中误差有何关系?有了中误差为什么还要讨论权? 7. 什么是单位权、单位权观测值及单位权中误差?对于某一平差问题,它们的值是唯一的吗?为什么? 8. 水准测量中的两种常用的定权公式巧=|^和/^. = 以及由不同次数的同 精度观测值求算术平均值的权的定权公式乃=$各在什么前提下使用?并说C 明式屮C的含义。 9. 在非列罗公式~ = V^T rtl,Wi代表什么量?n是观测值的个数吗?计算 得到的是什么量的中误差 A 10.在公式e7Q = f=12"中,6是什么量的权?n等于什么?求得的单位权中 误差^^代表什么量的中误差。 11. 何为观测值的综合误差?它包括哪些误差?观测值的综合方差是怎样定义的? 12. 试写出系统误差的传播公式及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的联合传播公式。 第七章间接平差 1. 在间接平差中,为什么独立参数的个数应等于必要观测数,而且参数之间要函数独立?能否说选了足够的参数,每一个观测值都能表示成参数的函数? 2. 在平面控制网中,应如何选取参数? 3. 误差方程有何特点?

(整理)《大地测量学》试题参考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大地测量学》试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子午圈:过椭球面上一点的子午面同椭球面相截形成的闭合圈。 2、卯酉圈:过椭球面上一点的一个与该点子午面相垂直的法截面同椭球面相截形成的闭合的圈。 3、椭园偏心率:第一偏心率e = 第二偏心率e'= a b 4、大地坐标系:以大地经度、大地纬度和大地高来表示点的位置的坐标系。P3 5、空间坐标系:以椭球体中心为原点,起始子午面与赤道面交线为X 轴,在赤道面上与X 轴正交的方向为Y 轴,椭球体的旋转轴为Z 轴,构成右手坐标系O-XYZ。P4 6、法截线:过椭球面上一点的法线所作的法截面与椭球面相截形成圈。P9 7、相对法截线:设在椭球面上任意取两点A 和B,过A 点的法线所作通过B 点的法截线 和过B 点的法线所作通过A 点的法截线,称为AB 两点的相对法截线。P15 8、大地线:椭球面上两点之间的最短线。 9、垂线偏差改正:将以垂线为依据的地面观测的水平方向观测值归算到以法线为依据的方 向值应加的改正。P18 10、标高差改正:由于照准点高度而引起的方向偏差改正。P19 11、截面差改正:将法截弧方向化为大地线方向所加的改正。P20 12、起始方位角的归算:将天文方位角以测站垂线为依据归算到椭球面以法线为依据的大 地方位角。P22 13、勒让德尔定理:如果平面三角形和球面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则平面角等于对应球面角 减去三分之一球面角超。P27 14、大地元素:椭球面上点的大地经度、大地纬度,两点之间的大地线长度及其正、反大 地方位角。P28 15、大地主题解算:如果知道某些大地元素推求另外一些大地元素,这样的计算称为大地 主题解算。P28 16、大地主题正算:已知P1点的大地坐标,P1至P2的大地线长及其大地方位角,计算P2 点的大地坐标和大地线在P 2点的反方位角。 a 2-b2 a 2-b2

(完整版)中南大学《大地测量学基础》考试复习要点

1大地测量学:是指在一定的时间与空间参考系中,测量和描绘地球形状及其重力场并监测其变化,为人类活动提供关于地球的空间信息的一门学科。 2大地测量学的基本内容 (1)确定地球形状及外部重力场及其随时间的变化,建立统一的大地测量坐标系,研究地壳形变(包括垂直升降及水平位移),测定极移以及海洋水面地形及其变化等。研究月球及太阳系行星的形状及重力场。 (2)建立和维持国家和全球的天文大地水平控制网、工程控制网和精密水准网以及海洋大地控制网,以满足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需要。 (3)研究为获得高精度测量成果的仪器和方法等。研究地球表面向椭球面或平面的投影数学变换及有关大地测量计算。 (4)研究大规模、高精度和多类别的地面网、空间网及其联合网的数据处理的理论和方法,测量数据库建立及应用等。 3大地测量学的基本体系:几何大地测量学、物理大地测量学、空间大地测量学 (1)几何大地测量学(即天文大地测量学) 基本任务:是确定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及确定地面点的几何位置。 主要内容:国家大地测量控制网(包括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建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精密角度测量,距离测量,水准测量;地球椭球数学性质,椭球面上测量计算,椭球数学投影变换以及地球椭球几何参数的数学模型等。 (2)物理大地测量学:即理论大地测量学 基本任务:是用物理方法(重力测量)确定地球形状及其外部重力场。 主要内容:包括位理论,地球重力场,重力测量及其归算,推求地球形状及外部重力场的理论与方法。 (3)空间大地测量学:主要研究以人造地球卫星及其他空间探测器为代表的空间大地测量的理论、技术与方法。 4现代大地测量的特征: ⑴研究范围大(全球:如地球两极、海洋) ⑵从静态到动态,从地球内部结构到动力过程。 ⑶观测精度越高,相对精度达到10-8~10-9,绝对精度可到达毫米。 ⑷测量与数据处理周期短,但数据处理越来越复杂。 5大地测量学的发展简史:地球圆球阶段地球椭球阶段大地水准面阶段现代大地测量新阶段 6大地测量的展望 (1)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激光测卫(SLR)以及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惯性测量统(INS)是主导本学科发展的主要的空间大地测量技术 (2)用卫星测量、激光测卫及甚长基线干涉测量等空间大地测量技术建立大规模、高精度、多用途的空间大地测量控制网,是确定地球基本参数及其重力场,建立大地基准参考框架,监测地壳形变,保证空间技术及战略武器发展的地面基准等科技任务的基本技术方案。(3)精化地球重力场模型是大地测量学的重要发展目标.

大地测量学基础(高起专) 地质大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大地测量学基础(高起专) 单选题 1. _______要求在全球范围内椭球面与大地水准面有最佳的符合,同时要求椭球中心与地球质心一致或最为接近。(A) 地心定位(B) 单点定位(C) 局部定位(D) 多点定位标准答案是::A 2. _______用于研究天体和人造卫星的定位与运动。(4分) (A) 参心坐标系(B) 空间直角坐标系C) 天球坐标系(D) 站心坐标系标准答案是::C 3. 地球坐标系分为大地坐标系和_______两种形式。(4分) (A) 天球坐标系(B) 空间直角坐标系(C) 地固坐标系(D) 站心坐标系标准答案是::B 4. 地球绕地轴旋转在日、月等天体的影响下,类似于旋转陀螺在重力场中的进行,地球的旋转轴在空间围绕黄极发生缓慢旋转,形成一个倒圆锥体,旋转周期为26000年,这种运动成为_______。(4分) (A) 极移(B) 章动(C) 岁差(D) 潮汐标准答案是::C 5. 以春分点作为基本参考点,由春分点周日视运动确定的时间,称为_______。(4分) (A) 恒星时(B) 世界时(C) 协调世界时(D) 历书时标准答案是::A 多选题 6. 下列属于参心坐标系的有:_______。(4分) (A) 1954年北京坐标系(B) 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C) WGS-84世界大地坐标系(D) 新1954年北京坐标系标准答案是::A,B,D 7. 下列关于大地测量学的地位和作用叙述正确的有:_______。(4分) (A) 大地测量学在国民经济各项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基础先行性的重要保证作用。 (B) 大地测量学在防灾、减灾、救灾及环境监测、评价与保护中发挥着独具风貌的特殊作用。 (C) 大地测量是发展空间技术和国防建设的重要保证。(D) 大地测量在当代地球科学研究中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 标准答案是::A,B,C,D 8. 大地测量学的发展经历了下列那几个阶段:_______。(4分) (A) 地球圆球阶段(B) 地球椭球阶段(C) 大地水准面阶段(D) 现代大地测量新阶段标准答案是::A,B,C,D 9. 地固坐标系分为_______。(4分) (A) 地心坐标系(B) 天球坐标系(C) 站心坐标系(D) 参心坐标系标准答案是::A,D 10. 大地测量学的基本体系由下列哪几个基本分支构成:_______。(4分) (A) 几何大地测量学(B) 物理大地测量学(C) 空间大地测量学(D) 重力大地测量学标准答案是::A,B,C 判断题 11. 根据椭球定位与定向原理知,在大地原点上的垂线与法线是不重合的。(4分)标准答案是::错误 12. 纬度是指某点与地球球心的连线和地球赤道面所成的线面角。(4分)标准答案是::错误13. 建立大地基准只需要求定旋转椭球的参数及其定向。(4分)标准答案是::错误 14. 1954北京坐标系与新1954北京坐标系采用的椭球参数相同,定位相近,但定向不同。标准答案是::正确 15. 椭球定位是指确定椭球旋转轴的方向。(4分)标准答案是::错误 16. 物理大地测量学的基本任务是:用全站仪或GPS技术确定地球的形状大小及确定地面点的几何位置。(4分) 标准答案是::错误 17. 利用GPS定位技术进行点位测定不受任何环境的限制。(4分)标准答案是::错误 18. 行星运动中,与太阳连线在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4分)标准答案是::正确 19. 黄赤交角指的是黄道与地球赤道的夹角。(4分)标准答案是::正确 20. 在大地测量学范畴内中,过地面任意两点的铅垂线彼此平行。(4分)标准答案是::错误 填空题 21. 大地测量学是关于测量和描绘地球形状及其___(1)___ 并监测其变化,为人类活动提供关于地球的空间信息。(1).标准答案 是:: 重力场 22. 北京54坐标系采用的是___(2)___ 椭球参数。(4分) (1).标准答案 是:: 克拉索夫斯基 23. 8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大地原点定在我国中部,具体选址是泾阳县永乐镇,简称为___(3)___ 。(4分) (1).标准答案 是:: 西安原点 24. 站心坐标系是以___(4)___ 为原点而建立的坐标系。(4分) (1).标准答案 是:: 测站 25. 进行不同空间直角坐标系统之间的坐标转换,需要求出坐标系统之间的___(5)___ 。 (1).标准答案 是:: 转换参数 单选题 1. 按地面各点的正常高沿垂线向下截取相应点,将许多这样的点连成的一个连续曲面称为 (A) 大地水准面(B) 水准面(C) 似大地水准面(D) 地球椭球面标准答案是::C 2. 以_______为参考面的高程系统为大地高程。(6分) (A) 水准面(B) 似大地水准面(C) 大地水准面(D) 地球椭球面标准答案是::D 3. 地面上任一点沿垂线的方向到大地水准面上的距离称为_______。(6分) (A) 正常高(B) 正高(C) 大地高(D) 力高标准答案是::B 4. 对地面点A,任取一个水准面,则A点至该水准面的垂直距离为_______。(6分) (A) 绝对高程(B) 海拔(C) 高差(D) 相对高程标准答案是::D 5. 我们把完全静止的海水面所形成的重力等位面,专称它为

《大地测量学基础》试题及部分标准答案

《大地测量学基础》试题及部分答案

————————————————————————————————作者:————————————————————————————————日期: 2

《大地测量学基础》试题 班级________ 学号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填空(20分,每题1分) 1.大地测量学是一门地球信息学科,主要任务是测量和描绘地球并监测其变化,为人类活动提供关于地球的空间信息。它既是基础学科,又是应用学科。 2.重力位相等的面称为重力等位面,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水准面。3.两个无穷接近的水准面之间的距离不是一个常数,这是因为重力加速度在水准面不同点上的数值是不同的。 4.设想与平均海水面相重合,不受潮汐、风浪及大气压变化影响,并延伸到大陆下面处处与铅垂线相垂直的水准面称为大地水准面,它是一个没有褶皱、无棱角的连续封闭曲面。由它包围的形体称为大地体,可近似地把它看成是地球的形状。 5.似大地水准面与大地水准面在海洋上完全重合,而在大陆上也几乎重合,在山区只有2~4m的差异。它尽管不是水准面,但它可以严密地解决关于研究与地球自然地理形状有关的问题。 6.垂直于旋转轴的平面与椭球面相截所得的圆,叫纬圈。 7.由水准面不平行而引起的水准环线闭合差,称为理论闭合差。 8.以大地水准面为高程基准面,地面上任一点的正高坐标系指该点沿垂线方向至大地水准面的距离。 9.我国规定采用正常高高程系统作为我国高程的统一系统。 10.坐标系统是由坐标原点位置、坐标轴的指向和__尺度__所定义的。11._大地基准_是指能够最佳拟合地球形状的地球椭球的参数及椭球定位和定向 12.过椭球面上任意一点可作一条垂直于椭球面的法线,包含这条法线的平面叫做法截面,该面与椭球面的交线叫法截线。 13.与椭球面上一点的子午面相垂直的法截面同椭球面相截形成的闭合圈称为卯酉圈。 14.椭球面上两点间的最短程曲线叫做大地线,该线上各点的主法线与该点的曲面法线重合。 15.某一大地线常数等于椭球半径与该大地线穿越赤道时的大地方位角的正弦乘积,或者等于该大地线上具有最大纬度的那一点的平行圈半径。16.通常将地面观测的水平方向归算至椭球面上,需要进行三差改正。这三项改正分别是垂线偏差改正、标高差改正、截面差改正。 3

大地测量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 大地测量学定义 广义:大地测量学是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参考系统中,测量和描绘地球及其他行星体的一门学科。 狭义:大地测量学是测量和描绘地球表面的科学。包含测定地球形状与大小,测定地面点几何位置,确定地球重力场,以及在地球上进行必须顾及地球曲率的那些测量工作。 大地测量学最基本的任务是测量和描绘地球并监测其变化,为人类活动提供关于地球等行星体的空间信息。 P1 P4 P6(了解几个阶段、了解展望) 大地测量学的地位和作用: 1、大地测量学在国民经济各项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基础先行性的重要保证作用 2、大地测量学在防灾、减灾、救灾及环境监测、评价与保护中发挥着独具风貌的特殊作用 3、大地测量是发展空间技术和国防建设的重要保障 4、大地测量在当代地球科学研究中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 5、大地测量学是测绘学科的各分支学科(其中包括大地测量、工程测量、海洋测量、矿山测量、航空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等)的基础科学 现代大地测量学三个基本分支:几何大地测量学、物理大地测量学、空间大地测量学 第二章 开普勒三大行星运动定律: 1、行星轨道是一个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2、行星运动中,与太阳连线哎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3、行星绕轨道运动周期的平方与轨道长半轴的立方之比为常数 地轴方向相对于空间的变化(岁差和章动)(可出简答题) 地轴相对于地球本体内部结构的相对位置变化(极移) 历元:对于卫星系统或天文学,某一事件相应的时刻。 对于时间的描述,可采用一维的时间坐标轴,有时间原点、度量单位(尺度)两大要素,原点可根据需要进行指定,度量单位采用时刻和时间间隔两种形式。 任何一个周期运动,如果满足如下三项要求,就可以作为计量时间的方法: 1、运动是连续的 2、运动的周期具有足够的稳定性 3、运动是可观测的 多种时间系统 以地球自转运动为基础:恒星时和世界时 以地球公转运动为基础:历书时→太阳系质心力学时、地球质心力学时 以物质内部原子运动特征为基础:原子时 协调世界时(P23) 大地基准:建立大地基准就是求定旋转椭球的参数及其定向(椭球旋转轴平行于地球的旋转

测绘学基础知识要点与习题答案

《测绘学基础》知识要点与习题答案 Crriculum architecture & answers to exercise of Fundamentals of Geomatics 总学时数:测绘64;地信、规划48实验学时:12,计4次学分:6/4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先修课程:高等数学,专业概论,概率统计学 教学语言:双语教学考核方式:考试实习:3周计3学分 平时成绩: 20%(实验报告、提问、测验、课堂讨论及作业) 1.课程内容 测绘学基础是测绘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平台基础课。该分支学科领域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小区域控制测量、地形图测绘与基本测绘环节的工程与技术,即:应用各类测绘仪器进行各种空间地理数据的采集包括点位坐标与直线方位测定与测设、地形图数字化测绘等外业工作和运用测量误差与平差理论进行数据处理计算、计算机地图成图等内业工作。授课内容主要包括地球椭球与坐标系、地图分幅、空间点位平面坐标与高程及直线方位测定与测设、误差理论与直接平差、大比例尺地形图数字成图等基本理论与方法。 2.课程特色 测绘学基础为测绘学科主干课程,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以“3S”为代表的大地测量学、摄影测量学、工程测量学等专业理论与技术奠定基础。同时,该课程本身也是测绘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地形测量学(Topographical Surveying)。该门课程具有理论、工程和技术并重、实践性强等特点,其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是衡量测绘学科教育水准的关键要素,实施多样化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以达到国家级精品课的要求为建设目标。 3.课程体系 第一章绪论Chapter 1 Introductory 内容:⑴了解测绘学科的起源、发展沿革与分支学科的研究领域;⑵测绘学的任务与作用。 重点:大地测量学与地形测量学的研究领域和工作内容。 难点:无。 §1-1测绘学的定义DEFINITION OF GEOMATICS 研究测定和推算地面点的几何位置、地球形状及地球重力场,据此测量地球表面自然形态和人工设施的几何分布,并结合某些社会信息和自然信息的地球分布,编制全球和局部地区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和专题地图

(完整)《大地测量学基础》试卷(B)含答案,推荐文档

《大地测量学基础》课程试卷(B ) 一、名词解释(每个2分,共10分) 球面角超 总椭球体 大地主题反算 子午线收敛角 水准标尺基辅差 二、填空(每空1分,共30分) 1、以___________作为基本参考点,由春分点___________运动确定的时间称为恒星时;以格林尼治子夜起算的___________称为世界时。 2、ITRF 是___________的具体实现,是通过IERS 分布于全球的跟综站的_________和_________来维持并提供用户使用的。 3、高斯投影中,_____投影后长度不变,而投影后为直线的有_____,其它均为凹向_____的曲线。 4、重力位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之和,重力位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 5、大地线克莱劳方程决定了大地线在椭球面上的_______,某大地线穿越赤道时的大地方位角A= 60°,则能达到的最小平行圈半径为长半轴a 的_____倍。 6、正常重力公式()2201sin sin 2e B B γγβ=+-是用来计算______ 正常重力, 其中系数β是称为________。高出椭球面H 米高度处正常重力与椭球表面正常重力间的关系为__________。 7、在大地控制网优化设计中把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作为三个主要质量控制标准。 8、地面水平观测值归算至椭球面上需要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 9、椭球面子午线曲率半径() 231a e M W -=,卯酉线曲率半径_______,平均曲率半径 ________。它们的长度通常不满相等,其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 10、某点在高斯投影6°带的坐标表示为A X =3026255m, A Y =20478561m,则该点在3°带第39带的实际坐标为A x =_________,A y =________,其三度带的中央子午线经度为_______。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8分) 1、地轴方向相对于空间的变化可分为岁差和章动,假设地轴的变化只考虑岁差的的影响,则与 其地轴相对应的赤道称为_____________。 A 、瞬时赤道 B 、平赤道 C 、协议赤道 2、地面上任意一点的____________是指该点沿_____________方向至____________的距离。 A 、正高、垂线、大地水准面 B 、大地高、法线、大地水准面 C 、正常高、垂线、参考椭球面 3、在精密水准测量中,为了减小或削弱角误差对观测高差的影响,水准测量外业观测中一般采取下列_________组方法。 A 、视距相等、改变观测程序 B 、视距相等、往返观测 C 、视距相等、不同观测时间 4、高斯投影是______________投影,兰勃脱投影是________________投影。 A 、正轴圆柱、正轴园锥 B 、横轴椭圆柱、正轴圆锥 C 、横轴椭圆柱、横轴圆锥

绝密-空间大地测量学复习

第一章概论 1.大地测量学的基本体系:几何大地测量学、物理大地测量学、空间大地测量学 空间大地测量学主要研究利用自然天体或人造天体来精确测定点的位置,确定地球的形状、大小、外部重力场,以及它们随时间的变化状况的一整套理论和方法。 2. 国家平面坐标系统实现过程主要工作 (1)国家平面控制网布设 (2)建立大地基准、确定全网起算数据 (3)控制网的起始方位角的求定 (4)控制网的起始边长的测定 (5)其它工作 3.传统大地测量常规方法的局限性 (1)测站间需保持通视:采用光电仪器,必须通视;需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修建觇标;边长受限制;工作难度大、效率低。 (2)无法同时精确确定点的三维坐标: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是分别布设的;并且增加了工作量。 (3)观测受气候条件影响:雨天、黑夜、大雾、大风、能见度低时不宜测量。 (4)难以避免某些系统误差的影响:光学仪器的测量值会因为大气密度不同而受到不同的弯曲影响,地球引力由两极到赤道减小,大气密度变化也逐渐减小。 (5)难以建立地心坐标系:海洋区域无法布设大地控制网,陆地只能区域测量,建立区域参考椭球与区域大地水准面吻合;无法建立全球参考椭球。 4. 时代对大地测量提出的新要求 (1)要求提供更精确的地心坐标:空间技术和远程武器迅猛发展,要求地心坐标; (2)要求提供全球统一的坐标:全球化的航空、航海导航要求全球统一的坐标系统 (3)要求在长距离上进行高精度的测量:如研究全球性的地质构造运动、建立和维持全球的参考框架、不同坐标系间的联测等; (4)要求提供精确的(似)大地水准面差距:GNSS等空间定位技术逐步取代传统的经典大地测量技术成为布设全球性或区域性的大地控制网的主要手段;人们对高精度的、高分辨率的大地水准面差距N或高程异常的要求越来越迫切。 (5)要求高精度的高分辨率的地球重力场模型:精密定轨和轨道预报(尤其是低轨卫星)需要高精度的高分辨率的地球重力场模型来予以支持。 (6)要求出现一种全天候,更为快捷的、精确、简便的全新的大地测量方法。 5. 空间大地测量产生的可能性 (1)空间技术的发展:按需要设计卫星,并能精确控制姿态,精确测定卫星轨道并进行预报,为卫星定位技术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2)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大量资料的极其复杂的数学处理提供了可能性。 (3)现代电子技术,尤其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 (4)其他技术:多路多址技术、编码技术、解码技术等通讯技术,信号和滤波理论;大气科学的发展。 6. 空间大地测量学 利用自然天体或人造天体来精确测定测点的位置,从而精确确定地球的形状,大小,外部重力场以及它们随时间的变化状况的一整套理论和方法(或一门科学)称为空间大地测量学。7. 空间大地测量的主要任务 一类是建立和维持各种坐标框架:

大地测量学基础

大地测量学基础 一、大地测量的基本概念 1、大地测量学的定义 它是一门量测和描绘地球表面的科学。它也包括确定地球重力场和海底地形。也就是研究和测定地球形状、大小和地球重力场,以及测定地面点几何位置的学科。测绘学的一个分支。 主要任务是测量和描绘地球并监测其变化,为人类活动提供关于地球的空间信息。是一门地球信息学科。是一切测绘科学技术的基础。 测绘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和测定地球形状、大小和地球重力场,以及测定地面点几何位置的学科。 大地测量学中测定地球的大小,是指测定地球椭球的大小;研究地球形状,是指研究大地水准面的形状;测定地面点的几何位置,是指测定以地球椭球面为参考的地面点的位置。将地面点沿法线方向投影于地球椭球面上,用投影点在椭球面上的大地纬度和大地经度表示该点的水平位置,用地面点至投影点的法线距离表示该点的大地高程。这点的几何位置也可以用一个以地球质心为原点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三维坐标来表示。 大地测量工作为大规模测制地形图提供地面的水平位置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为用重力勘探地下矿藏提供重力控制点,同时也为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导弹和各种航天器提供地面站的精确坐标和地球重力场资料。 内容和分支学科解决大地测量学所提出的任务,传统上有两种方法:几何法和物理法。随着20世纪50年代末人造地球卫星的出现,又产生了卫星法。所以现代大地测量学包括几何大地测量学、物理大地测量学和卫星大地测量学3个主要部分。 几何法是用一个同地球外形最为接近的几何体(即旋转椭球,称为参考椭球)代表地球形状,用天文大地测量方法测定这个椭球的形状和大小,并以它的表面为基础推算地面点的几何位置。 物理法是从物理学观点出发研究地球形状的理论。用一个同全球平均海水面位能相等的重力等位面(大地水准面)代表地球的实际形状,用地面重力测量数据研究大地水准面相对于地球椭球面的起伏。 卫星法是利用卫星在地球引力场中的轨道运动,从尽可能均匀分布在整个地球表面上的十几个至几十个跟踪站,观测至卫星瞬间位置的方向、距离或距离差。积累对不同高度和不同倾角的卫星的长期(数年)观测资料,可以综合解算地球的几何参数和物理参数,以及地面跟踪站相对于地球质心的几何位置。 2、大地测量学的任务 ·确定地球形状及其外部重力场及其随时间的变化,建立统一的大地测量坐标系,研究地壳形变(包括地壳垂直升降及水平位移),测定极移以及海洋水面地形及其变化等。 ·研究月球及太阳系行星的形状及其重力场。 ·建立和维持具有高科技水平的国家和全球的天文大地水平控制网和精密水准网以及海洋大地控制网,以满足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需要。 ·研究为获得高精度测量成果的仪器和方法等。 ·研究地球表面向椭球面或平面的投影数学变换及有关的大地测量计算。 ·研究大规模、高精度和多类别的地面网、空间网及其联合网的数学处理的理论和方法,测量数据库建立及应用等。

大地测量学复习提纲

大地测量学的复习提纲 Chap1 1.大地测量学的定义 大地测量学是通过在广大的地面上建立大地控制网,精确测定大地控制网点的坐标,研究测定地球形状,大小和地球重力场的理论,技术与方法的学科。2.应用大地测量学的任务 通过实地观测和数据处理,精密地确定出控制点在全区域统一坐标系统中的空间位置和重力场参数,并且监测这些控制网点随时间的变化量,这是应用大地测量学的基本任务。 Chap2 1.大地水准面的定义 设想海洋处于静止平衡状态时,将它延伸到大陆下面且保持处处与铅垂线正交的包围整个地球的封闭的水准面,我们称它为大地水准面。 2.垂线偏差的定义 垂线偏差——地面一点上,铅垂线方向和相应的椭球面法线方向之间的夹角。 3.大地经度的定义 大地经度L—过P点的椭球子午面与格林尼治的起始子午面之间的夹角。由起始子午面起算,向东为正,向西为负。 4.大地纬度的定义 大地纬度B—过P点的椭球面法线与椭球赤道面的夹角。由赤道起算,从0到90°,向北为正,向南为负。 5.大地高的定义 大地高H—由P点沿椭球面法线至椭球面的距离。 6.大地方位角A的定义 过P点和另一地面点Q点的大地方位角A就是P点的子午面与过P点法线及Q点的平面所成的角度,由子午面顺时针方向量起。 7.站心坐标系 站心地平直角坐标系的定义是:原点位于地面测站点,z轴指向测站点的椭球面法线方向(又称大地天顶方向),x轴是原点的大地子午面和包含原点且和法线垂直的平面的交线,指向北点方向,y轴与x、z轴构成左手坐标系。 8.水准面的不平行性 (1)水准面之间为什么是不平行的? 水准面的不平行性是由两部分造成的。地面上一点的重力加速度分为正

(完整版)大地测量学基础期末考试试卷A(中文)

一、解释下列术语(每个2分,共10分) 大地水准面球面角超底点纬度高程异常水准标尺零点差 二、填空(1-15小题每空1分;16题4分,共36分) 1、在地球自转中,地轴方向相对于空间的变化有______和_____。 2、时间的度量单位有______和______两种形式。 3、重力位是______和_____之和,重力位的公式表达式为_______。 4、椭球的形状和大小一般用_______来表示。 5、在大地控制网优化设计中把_____、______和_____作为三个主要质量控制标准。 6、测距精度表达式中,的单位是______,表示的意义是_____;的单位是______,表示的意义是_____。 7、利用测段往返不符值计算的用来衡量水准测量外业观测的精度指标用_____来表示,其意义是______。 8、利用闭合环闭合差计算的用来衡量水准测量外业观测的精度指标用_____来表示,其意义是______。 9、某点在高斯投影3°带的坐标表示为XA=3347256m, YA=37476543m,则该点在6°带第19带的实际坐标为xA=___________________,yA=___________________。 10、精密水准测量中每个测段设置______个测站可消除水准标尺______零点差的影响。 11、点P从B=0°变化到B=90°时,其卯酉圈曲率半径从______变化到_____。 12、某点P的大地纬度B=30°,则该点法线与短轴的交点离开椭球中心的距离为_____。 13、高斯投影中,_____投影后长度不变,而投影后为直线的有_____,其它均为凹向_____的曲线。 14、大地线克莱劳方程决定了大地线在椭球面上的_______;在椭球面上某大地线所能达到的最大纬度为60°,则该大地线穿越赤道时的大地方位角表达式为_____(不用计算出数值) 。 15、在换带计算中,3°的_____带中央子午线经度和6°相同,坐标不用化算。 16、按下表给出的大地经度确定其在高斯投影中的带号和相应的中央子午线经度(答案写在试卷纸上,本小题4分,每空0.5分) 大地点经度六度带三度带

物理大地测量学复习资料

物理大地测量学 习题集 编写:物理大地测量学课程组 单位:武汉大学测绘学院 时间:2006年6月

第一章概述 1、物理大地测量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用物理的方法研究和测定地球的形状、地球重力场及其各自随时间的变化。 2、为什么要研究和确定地球重力场? ●地球重力场同其他物理场一样,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物质的一种存 在形式。 ●重力场是地球最重要的物理特性,制约着该行星上及其附近空间发生的有关力学事件, 引力是宇宙物质存在的最普遍属性,制约着宇宙的形成和发展。 ●地球重力场反应地球物质的空间分布,运动和变化,确定地球重力场的精细结构及其随 时间的相依变化将为现代地球科学解决人类面临的资源问题,环境和灾害等紧迫课题提供基础地学信息。 3、物理大地测量学的学科内容有哪些? ?重力位理论: ?地球形状及其外部重力场的基本理论 ?全球性地球形状: ?区域性地球形状 ?重力探测技术 第二章重力测量原理 1、给出重力的定义及单位。 狭义的重力是指地球表面上物体所受的地球的吸引力和离心力的和,广义的重力指宇宙中所有形体对物体的吸引力以及离心力的和,重力的单位是Gal,此外还有mGal,微伽等。 地球所有质量对任一点所产生的引力以及该点随地球相对于惯性中心运动而产生的离心力之和

宇宙中所有物质对任一点产生的引力以及该点随地球相对于惯性中心运动而产生的离心力之和 2、重力测量方式有哪些?目前有哪些重力测量技术? 重力测量方式有绝对重力测量,相对重力测量,固定台站重力测量,流动台站重力测量。 重力测量技术有动力法重力测量技术以及静力法重力测量技术 3、什么是重力基准?我国历史上采用了哪些重力基准? 相对重力测量测定的是两点的重力差,为了求得绝对重力值,必须有一个已知的绝对重力点作为相对重力测量的起始点,为此必须建立统一的重力基准。 国家57重力基本网 国家85重力基本网 国家2000重力基本网 4、简述利用自由落体测定绝对重力的基本原理。 5、简述利用振摆测定绝对重力和相对重力的基本原理。 6、简述垂直型弹簧重力仪测定相对重力的基本原理。 7、什么是零飘?在重力测量中如何消除零飘? 因弹性系统存在弹性疲劳现象,在不受外力作用下重力仪的读书随时间而连续变化 8、陆地重力测量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9、重力测量数据处理包括哪些内容?

大地测量学基础试题

安徽建筑大学---《大地测量学基础》试题(一) 测绘工程专业 班级:姓名: 一、名词解释。 1、垂线偏差 2、法截面、法截线、大地线 3、总(平均)地球椭球与参考椭球 4、大地水准面、似大地水准面 5、大地线 6、正常重力位 7、正常椭球、水准椭球、地球大地基准常数 10、三差改正 11、球面角超 12、子午线收敛角 13、大地主题正算、大地主题反算 14、地心地固空间直角坐标系、地心地固大地坐标系 15、高程异常 16、岁差、章动 二.看图回答问题(15分,每小题5分) 1.在图6-1中,设Pn为P点处椭球面的法线,试指出下列符号或曲线的含义。 a.NS b.EE′ c.O d.NGS e.NPS f.L g.B 2.在图6-4、6-5中,椭圆为P点的子午圈,试指出下列符号或曲线的含义。 b. c.u

3.在图11-5中,a An 、b Bn 分别为A 、B 两点的法线,试指出下列符号或曲线的含义。 a .AaB b .AbB c .BaA d .BbA 三、论述题。 1建立国家平面大地控制网的方法有哪些? 其基本原则是什么? 2、在精密水准测量概算中包括哪些计算工作? 3、什么是大地主题正反算?简述高斯平均引数正反算的基本思想。 4、为什么要分带和换带计算?有哪两种换带方法?坐标换带的实质是什么? 5绘图表示地面一点正高,正常高,大地高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并给出关系式并说明各项的意义。 6、工程测量水平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7大气折光对大地观测有何影响?应对方法如何? 8高斯投影应满足哪三个条件? 9. 精密测角的误差来源及影响 10. 精密水准测量的误差来源及影响 11.在图15-5中,将计算方位角的实用公式'''''''K P P K P K P A δγα+-=中的所有符号标在图上,并说明符号的含义。

大地测量学复习总结(3)word资料15页

1.垂线同总地球椭球(或参考椭球)法线构成的角度称为 绝对(或相对)垂线偏差 2.以春分点作为基本参考点,由春分点周日视运动确定的时间,称为恒星时 3.以真太阳作为基本参考点,由其周日视运动确定的时间,称为真太阳时。一个真太阳日就是真太阳连续两次经过某地的上中天(上子午圈)所经历的时间。 4. 以格林尼治平子夜为零时起算的平太阳时称为世界时 5.原子时是一种以原子谐振信号周期为标准 6.归算:就是把地面观测元素加入某些改正,使之成为椭球面上相应元素。 7.把以垂线为依据的地面观测的水平方向值归算到以法线为依据的方向值而加的改正定义为垂线偏差改正 7.大地线椭球上两点间的最短程曲线。 8. 设椭球面上P点的大地经度L,在此子午面上以椭圆中心O为原点建立地心纬度坐标系; 以椭球长半径a为半径作辅助圆,延长P2P与辅助圆相交P1点,则OP1与x轴夹角称为P点的归化纬度u。 9.仪器加常数改正因测距仪、反光镜的安置中心与测距中心不一致而产生的距离改正,称仪器加常数改正,包括测距仪加常数和反光镜加常数。 10. 因测距仪的基准频率等因素产生的尺度参数成为乘常数。 11. 基本分划与辅助分划相差一个常数301.55cm,称为基辅差,又称尺常数

12.控制网可靠性:控制网能够发现观测值中存在的粗差和抵抗残存粗差对平差的影响 13. M是椭球面上一点,MN是过M的子午线,S为连接MP的大地线长,A 为大地线在M点的方位角。以M为极点;MN为极轴;P点极坐标为(S, A)?一点定位,如果选择大地原点:则大地原点的坐标为: ?多点定位,采用广义弧度测量方程 1954年北京坐标系可以认为是前苏联1942年坐标系的延伸。它的原点不在北京,而在前苏联的普尔科沃。相应的椭球为克拉索夫斯基椭球。 1954年北京坐标系的缺限: ①椭球参数有较大误差。 ②参考椭球面与我国大地水准面存在着自西向东明显的系统性的倾斜,在东部地区大地水准面差距最大达+68m。 ③几何大地测量和物理大地测量应用的参考面不统一。我国在处理重力数据时采用赫尔默特1900~1909年正常重力公式,与这个公式相应的赫尔默特扁球不是旋转椭球,它与克拉索夫斯基椭球是不一致的,这给实际工作带来了麻烦。 ④定向不明确。 1.大地测量学的定义:大地测量学是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参考系统中, 测量和描绘地球及其他星体的一门学科。(研究和确定地球的形状、大小、重力场、整体与局部运动和地表面点的几何位置以及它们的变化的理论和技术的学科)。现代定义精确测定地面点的空间位置,研

大地测量学基础

该书全面地讨论了测绘基准与大地控制网、大地水准面与高程系统、参考椭球面与大地坐标系、高斯投影与高斯平面坐标系、大地坐标系的建立等测绘学的基本问题,介绍了与之相关的各类大地测量数据采集技术。 《大地测量学基础》是测绘学科的专业核心课程,在测绘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本课程以现代大地测量学的新成就和发展为着眼点,着重阐述大地测量学的基础理论、主要技术与方法,这是测绘工程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与技能,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大地测量理论基础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灵活运用能力,具备大地坐标系、大地参考框架、高程基准、大地网建立等方面的系统知识。 该课程重点要求学生掌握以下知识: 1、熟悉现代大地测量学科现状和发展趋势、大地测量学的科学内涵及其在地学研究和工程建设中的作用,了解深空大地测量基本概念。 2、掌握大地测量基本技术与方法:大地控制网的布设方案,利用卫星定位接收机、电子全站仪、数字水准仪等观测技术建立大地控制网的观测与数据处理技术。 3、重点掌握大地测量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包括大地测量坐标系统、时间系统、高程系统,地球重力场的基本概念,地球椭球的基本参数、椭球面上的常用坐标系及其相互关系、椭球面上的大地测量计算、将地面观测值归算至椭球面、地图数学投影变换的基本概念、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4、了解大地控制网的相关规范:全球定位系统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 5、具备初步的大地测量工程实践能力:通过课间实习掌握精密水准测量工作流程;通过编程实现各种坐标转换、高斯投影正反算、椭球面上大地线长度和大地方位角及曲面面积计算、大地网概算与平差等大地测量计算项目,掌握大地网数据处理的工作过程。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1 大地测量学的定义和作用 1.2 大地测量学的基本体系和内容 1.3 大地测量学的发展简史及展望 第二章坐标系统与时间系统 2.1 地球的运转 2.2 时间系统 2.3 坐标系统 第三章地球重力场及地球形状的基本理论 3.1 地球形状 3.2 地球重力场的基本原理 3.3 高程系统 3.4 关于测定垂线偏差和大地水准面差距的概念 3.5关于确定地球形状的基本概念

最新整理海洋测绘考试提纲复习过程

1.海洋地形分为:海岸带、大陆边缘和大洋底。 海岸带:是海陆交互的地带,是在波浪潮汐和海流等作用下形成的。组成:海岸、海滩及水下岸坡。 大陆边缘:是大陆和大洋连接的边缘地带。组成:大陆架、大陆坡、大陆隆及海沟。 大洋底:是大陆边缘之间的大洋全部部分。组成:大洋中脊,大洋盆地。 海岸:就是陆地和海洋相互作用,相互交界的地带。 海岸线:是近似于多面平均大潮高潮的痕迹所形成的水陆分界线。 2.海洋资源:海洋能;海洋矿物资源,海洋生物资源。 3.海洋测绘:是海洋测量和海图绘制的总称,是一门对海洋表面及海底的形状和性质参数进行准确的测定和描述的科学。 主要内容:海洋大地测量、水深测量、海洋工程测量、海底地形测量、障碍物探测、水温要素钓场、海洋重力测量、海洋磁力测量、海洋专题测量、海区资料调查;以及各种海图、海图集、海洋资料的编制和出版,海洋地理信息的分析处理及应用。 海洋测绘的任务:①科学任务:1.为了研究地球形状提供更多的数据资料;2.为研究海底地质的构造运动提供必要的资料;3.为海洋环境研究工作提供测绘保障。 ②实用性任务:主要指的是对各种不同的海洋开发工程,提供它们所需要的海洋测量服务工作。 服务对象:海洋自然资源的勘测和离岸工程;航运;救援与航道;济南工程;渔业捕捞;其他海底工程(海底电缆);海上划界;海洋地理信息系统。 4.海洋测量分为:海洋重力测量,海洋磁力测量,海水面的测定,大地控制与海底控制测量,定位、测深、海底地形勘测和制图等 海洋测量的特点:①海洋测量中垂直坐标(即船体之下的深度)是和船体的平面位置同步测定的;②海洋控制点设置相当困难,海洋测量中的测量作用距离比陆地长得多;

大地测量学试卷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 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大地测量学基础》试卷(A)[200516101-8(必修)、200511401(选修)] 出题者刘宗泉、丁仕俊审核人 班级学号姓名成 绩 一、解释下列术语(每个2分,共10分) 大地水准面球面角超底点纬度高程异 常水准标尺零点差 二、填空(1-15小题每空1分;16题4分,共36分) 1、在地球自转中,地轴方向相对于空间的变化有______和_____。 2、时间的度量单位有______和______两种形式。 3、重力位是______和_____之和,重力位的公式表达式为_______。 4、椭球的形状和大小一般用_______来表示。 5、在大地控制网优化设计中把_____、______和_____作为三个主要质量控制标准。 6、测距精度表达式中,的单位是______,表示的意义是_____;的单位是______,表示的意义是_____。 7、利用测段往返不符值计算的用来衡量水准测量外业观测的精度指标用_____来表示,其意义是______。 8、利用闭合环闭合差计算的用来衡量水准测量外业观测的精度指标用_____来表示,其意义是______。 9、某点在高斯投影3°带的坐标表示为XA=3347256m, YA=37476543m,则该点在6°带第19带的实际坐标为xA=___________________, yA=___________________。 10、精密水准测量中每个测段设置______个测站可消除水准标尺______零点差的影响。 11、点P从B=0°变化到B=90°时,其卯酉圈曲率半径从______变化到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