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名词解释1
环保名词解释

环保名词解释1、什麽是酸雨?酸雨的定义是ph值小于5.6的雨、雪、霜、雾或其它形式的大气降水。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酸雨严重污染区。
产生酸雨的罪魁祸首就是二氧化硫,它来自含硫的煤和石油的燃烧.近年来,我国每年向大气排放的二氧化硫达到2000万吨以上,而且还在逐年增加。
2、什么是光污染?国际上一般将光污染分成3类,即白亮污染、人工白昼和彩光污染。
白亮污染阳光照射强烈时,城市里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和各种涂料等装饰反射光线,明晃白亮、眩眼夺目。
专家研究发现,长时间在白色光亮污染环境下工作和生活的人,视网膜和虹膜都会受到程度不同的损害,视力急剧下降,白内障的发病率高达45%。
还使人头昏心烦,甚至发生失眠、食欲下降、情绪低落、身体乏力等类似神经衰弱的症状。
夏天,玻璃幕墙强烈的反射光进入附近居民楼房内,增加了室内温度,影响正常的生活。
有些玻璃幕墙是半圆形的,反射光汇聚还容易引起火灾。
烈日下驾车行驶的司机会出其不意地遭到玻璃幕墙反射光的突然袭击,眼睛受到强烈刺激,很容易诱发车祸。
人工白昼夜幕降临后,商场、酒店上的广告灯、霓虹灯闪烁夺目,令人眼花缭乱。
有些强光束甚至直冲云霄,使得夜晚如同白天一样,即所谓人工白昼。
在这样的“不夜城”里,夜晚难以入睡,扰乱人体正常的生物钟,导致白天工作效率低下。
人工白昼还会伤害鸟类和昆虫,强光可能破坏昆虫在夜间的正常繁殖过程。
彩光污染舞厅、夜总会安装的黑光灯、旋转灯、荧光灯以及闪烁的彩色光源构成了彩光污染。
据测定,黑光灯所产生的紫外线强度大大高于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且对人体有害影响持续时间长。
人如果长期接受这种照射,可诱发流鼻血、脱牙、白内障,甚至导致白血病和其他癌变。
彩色光源让人眼花缭乱,不仅对眼睛不利,而且干扰大脑中枢神经,使人感到头晕目眩,出现恶心呕吐、失眠等症状。
科学家最新研究表明,彩光污染不仅有损人的生理功能,还会影响心理健康。
中国建筑科学院建筑物理研究所李景色教授介绍,我国已经针对城市玻璃幕墙起草了一个法规,正上报建设部批准实施。
环保专有名词解释

环保专有名词解释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环保专有名词及其解释:
1.可持续发展: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未来代际的能力,包括社会、经济和环境方面的可持续性。
2.生物多样性:指自然界中各种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遗传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3.温室气体:指导致地球大气层温室效应的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
4.再生能源:指通过自然过程进行持续更新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力能等,相对于有限的化石燃料能源。
5.生态系统:指一定区域内相互作用的生物群体和其非生物环境,包括生物多样性、物种间相互作用和能量循环等。
6.资源回收:指将废弃物转化为再利用资源的过程,包括回收和再生利用废纸、塑料、金属等材料。
7.碳足迹:指个人、组织或活动在特定时间内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通常以二氧化碳的等效量来计量。
8.可持续消费: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选择环保友好的产品和服务的消费行为。
9.环境影响评估:指在开展新项目或进行规划时,评估该项目对环境的潜在影响,包括生态、社会和经济方面。
10.洁净生产:指在生产过程中采取环境友好的技术和方法,减少资源消耗、废物排放和环境污染的生产方式。
环保名词解释

环保名词解释环评:即环境影响评价,是对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环保工程:环保工程是指特定为环境保护所做的工程,以某种排放目标为依据,应用相关的技术手段,使排污企业能够达标排放。
主要有废气治理工程、废水治理工程、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利用工程,以及噪声控制工程等。
废气治理:针对工业场所产生的工业废气诸如粉尘颗粒物、烟气烟尘、异味气体、有毒有害气体进行治理的工作VOCs:挥发性有机物的简称。
挥发性有机物有毒有害,必须要处理后达标排放。
就东莞市而言,家具、制鞋、印刷、电子、制胶、电镀六大行业必然会产生VOCs,必须要做VOCs治理工程。
2016年,东莞市将重点整治厚街、大岭山、虎门、长安、东城五大区域的VOCs企业。
另外,排放VOCs的企业选址时不允许建在环城路以内。
废水治理:水处理是指通过一系列水处理设备将被污染的工业废水或河水进行净化处理,以达到国家规定的水质标准。
固废处理:固体废弃物的处理通常是指物理、化学、生物、物化及生化方法把固体废物转化为适于运输、贮存、利用或处理的物质。
危险废物: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
(一)具有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或者感染性等一种或者几种危险特性的;(二)不排除具有危险特性,可能对环境或者人体健康造成有害影响,需要按照危险废物进行管理的。
排污许可证:在控制特定环境中允许受纳污染物总量的基础上,由政府或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排污单位申请承诺的排污条件加以认可后颁发允许排污的法定证明。
环境监测:环境监测是对排放的污染物质的含量、排放量的检测,跟踪环境质量的变化,确定环境质量水平,为环境管理、污染治理等工作提供基础和保证。
环境检测:检测相关污染物的成分、含量并出具检测报告。
分为水质检测、空气检测、土壤检测、固体废物检测、生物检测、噪声和振动检测、电磁辐射检测、放射性检测、热检测、光检测、卫生(病原体、病毒、寄生虫等)检测等。
环境保护名词解释

环境保护名词解释环境保护是指通过各种行动和措施来维护和改善自然环境以及人类居住和生活环境的工作。
环境保护是全球性的议题,各国都高度关注和重视,并采取了许多措施来减少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节约能源、推动可持续发展等。
一、污染物污染物是指与环境中的某种物质发生相互作用而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的物质。
污染物主要包括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土壤污染物和噪声污染物等。
大气污染物如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会引起空气污染;水污染物如有机物、重金属离子、化学物质等会对水体生态系统和水资源造成危害;土壤污染物如重金属、农药残留等会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噪声污染物会对人类健康和生活带来负面影响。
二、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指的是由生物体和生物体的非生物环境组成的一个相互作用的系统。
生态系统包括陆地生态系统、水生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等。
陆地生态系统包括森林、草原、沙漠等,水生生态系统包括湖泊、河流、海洋等。
生态系统是自然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各种生物和环境要素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维持着生态平衡。
三、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求而不影响后代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方式。
这是一种综合性的发展理念,旨在平衡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可持续发展要求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和废弃物排放,推动循环经济和绿色发展。
四、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生命形式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的数量和种类;遗传多样性是指同一物种内不同个体之间的遗传差异;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的差异。
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维持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环境。
五、资源节约资源节约是指在使用自然资源和能源时,通过有效管理和合理利用,减少浪费和损耗的行为。
资源节约既能够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减缓资源枯竭的速度,又能够减少污染和环境破坏的产生。
环 保 名 词 解 释

环保名词解释API——即英文"Air Pollution Index"的缩写,为空气污染指数,API指数是由日常监测的大气污染物数据根据国家有关技术规定换算而来的,它以更简单更直观的方式展示了空气环境量状况。
与美、英和台湾地区采用的PSI指数(Pollutant Standard Index)大同小异,仅在污染物监测项目和评价标准方面稍有不同而已。
BOD——是生化需氧量,是反映水体中有机污染程度的综合指标之一。
(指在好氧条件下,微生物分解水体中有机物质的生物化学过程中所需溶解氧的量)。
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20℃培养5天所需要的氧作为指标,以氧的mg/L表示,简称BOD5.BOD值越高,表明水中有机物含量越多,水质越差.COD——是化学需氧量,可粗略地表示水体中有机物含量,用以反映水体有机物污染程度的指标。
COD是利用化学氧化剂(如高锰酸钾、重铬酸钾等)将水中可氧化物质(如有机物、硫化物、亚铁,氨等)氧化分解;然后从残留的氧化剂的量计算出氧的消耗量。
化学需氧量常由于氧化剂的种类、浓度,氧化条件的不同,对可氧化物质,特别是有机物质的氧化率也不相同。
因此,在水中有机物含量高的情况下,只有在同一条件下测得的COD才能进行对比。
DO——表示溶解氧,水中溶解氧的量,是水生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是水体中的一种测定指标。
溶解氧量受水温、气压和溶质(如盐分)的影响,随水温升高而减少,与大气中氧分压成比例增加。
由于水被污染,有机腐败物质和其他还原性物质的存在,溶解氧就被消耗,所以越干净的水,所含溶解氧越多;水污染越厉害,溶解氧就越少。
PPM——是一种浓度单位,是污染物浓度的一种表示方法,表示百万分之一。
PM10——可吸入悬浮颗粒物。
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10um的颗粒物。
SOX ——是硫氧化合物,主要是SO2和SO3。
SS——水中的悬浮物,即总不可滤残渣,系指水样通过一定的过滤器截留在滤器上并于103~105℃烘干至恒重的固体物质,SS是水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环境监测的一项重要指标,在一定程度上能综合反映水体的水质特征和水体化学元素迁移、转化、归宿的特征和规律。
环境保护概论的名词解释

环境保护概论的名词解释近年来,环境问题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环境保护也逐渐被提上日程。
环境保护的理念和实践涉及诸多方面,其中有许多专业术语和名词。
本文将对一些重要的环境保护概念进行解释和阐述,希望为读者对环境保护有更深入的了解。
1.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综合体。
它由生物群落(包括动植物)和环境要素(如土壤、水和空气)组成。
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对于维持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2.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指地球气候系统中长时间尺度上出现的变化,其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增加。
气候变化的影响包括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等,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巨大影响。
3. 碳足迹碳足迹是衡量一个个体、组织或国家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度量标准。
它通常以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为基础,包括直接和间接排放。
一个人的碳足迹可以通过减少能源消耗、选择低碳生活方式等措施来降低。
4.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保护和维护自然资源,以确保未来世代的需求得到满足。
它通过推行环保技术、促进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等方式来实现。
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实现经济繁荣、社会公正和环境保护的平衡。
5.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物种以及它们所构成的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至关重要,它不仅提供了人类的食物、药物和其他物质资源,还维持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6. 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管理是对水资源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利用的一种管理方法。
它包括保护水体、减少污染、提供清洁水源、建立水资源分配机制等。
水资源管理的目标是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确保全球范围内的人民都能够享受到安全饮用水。
7. 废物处理废物处理是将产生的废物进行妥善处理和利用的过程。
它包括废物分类、回收利用、焚烧处理、填埋等方式,旨在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和资源的浪费。
废物处理的效率和环保性对于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环保名词解释

环保名词解释1.空气质量(Air quality)的好坏反映了空气污染程度,它是依据空气中污染物浓度的高低来判断的。
空气污染是一个复杂的现象,在特定时间和地点空气污染物浓度受到许多因素影响。
来自固定和流动污染源的人为污染物排放大小是影响空气质量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其中包括车辆、船舶、飞机的尾气、工业污染、居民生活和取暖、垃圾焚烧等。
城市的发展密度、地形地貌和气象等也是影响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
空气污染的污染物:烟尘、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臭氧、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等。
空气污染源也可分为自然的和人为的两大类。
自然污染源是由于自然原因(如火山爆发,森林火灾等)而形成,人为污染源是由于人们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而形成。
总悬浮颗粒物是指漂浮在空气中的固态和液态颗粒物的总称,其粒径范围约为0.1-100微米。
有些颗粒物因粒径大或颜色黑可以为肉眼所见,比如烟尘。
有些则小到使用电子显微镜才可观察到。
通常把粒径在1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称为PM10,又称为可吸入颗粒物或飘尘。
可吸入颗粒物(PM10)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微米的颗粒物。
可吸入颗粒物在环境空气中持续的时间很长,对人体健康和大气能见度影响都很大。
一些颗粒物来自污染源的直接排放,比如烟囱与车辆。
另一些则是由环境空气中硫的氧化物、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及其它化合物互相作用形成的细小颗粒物,它们的化学和物理组成依地点、气候、一年中的季节不同而变化很大。
可吸入颗粒物通常来自于在未铺沥青、水泥的路面上行使的机动车、材料的破碎碾磨处理过程以及被风扬起的尘土。
可吸入颗粒物被人吸入后,会累积在呼吸系统中,引发许多疾病。
对粗颗粒物的暴露可侵害呼吸系统,诱发哮喘病。
细颗粒物可能引发心脏病、肺病、呼吸道疾病,降低肺功能等。
因此,对于老人、儿童和已患心肺病者等敏感人群,风险是较大的。
另外,环境空气中的颗粒物还是降低能见度的主要原因,并会损坏建筑物表面。
环保理念的名词解释

环保理念的名词解释环保,即环境保护,是指通过各种措施和行动,保护和改善我们生存的自然环境。
环保理念是指关于环境保护的一系列态度、观念和价值取向。
第一部分:环保理念的背景环保理念的形成与人类对环境的认识密切相关。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人们逐渐意识到环境问题对社会的影响和威胁。
过度的工业化和人类活动导致了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退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
随着环保知识的普及和环境意识的提高,环保理念逐渐被广大人民接受和认同。
环保理念成为了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部分:环保理念的内涵1. 可持续发展:环保理念强调的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相处。
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代人的需求,而不损害满足未来代人需求的能力。
环保理念要求我们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环境,让子孙后代能够继续享受良好的自然环境。
2. 资源节约:环保理念要求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合理利用资源,并尽量减少浪费。
资源节约可以通过推行循环经济、能源的有效利用和资源的综合利用等方式实现。
资源节约不仅有助于环境保护,还可以增加经济效益。
3. 减少污染:环保理念强调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特别是对大气、水体和土地的污染。
通过采用清洁的生产技术、处理废弃物和污水等方式,可以有效减轻环境的污染负荷,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
4. 生态保护:环保理念强调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生态保护可以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限制开发和建设等方式实现。
保护生态系统有助于维持地球的生态平衡,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
第三部分:环保理念的实践与展望环保理念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纷纷制定了环境法规和政策,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也加入到环保行动中,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和低碳生活方式的普及。
然而,环保理念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些发展中国家在追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问题突出。
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也亟待解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生态位:是指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
或者说群落内一个种与其他种的相关的位置
2、种群:同一物种在一定空间和一定时间的个体的集合体. 是具有潜在互配能力的个体.
3、生态平衡(自然平衡):在一定时期内,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保持着动态平衡,系统内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平衡,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的状态。
4、循环经济: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结合到生产、消费和废物管理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活动的总称
5、。
清洁生产:联合国定义:为提高生态效率和降低人类及环境风险而对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持续实施的一种综合性、预防性的战略措施中国定义: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6、国家财富::由人造资本、自然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等四部分组成。
7、ODP:臭氧损耗潜势:为了评估各种臭氧层损耗物质对全球臭氧破坏的相对能力所采用的参数
GWP
8、物种灭绝:一个物种在整个地球上丢失。
不可以恢复。
物种消失:一个物种在其大部分分布区内丢失,但在个别分布区有存活。
9、生态赤字:当一个地区的生态承载力小于生态足迹时,就会出现赤字,期待小等于生态承载力减去生态足迹的差值。
生态盈余:当一个地区的生态承载力大于生态足迹时,就会出现盈余,其大小等于生态承载力减去生态足迹的余数10、有效积温: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从环境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发育阶段的发育过程,而且各个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
11、碳循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CO2)被陆地和海洋中的植物吸收,然后通过生物或地质过程以及人类活动,又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返回大气中。
12、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三化原则: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13、酸沉降:大气中的酸性组分通过降水等方式迁移到地表(湿沉降),或酸组成分在气流的作用下,或者通过重力沉降直接迁移到地表(干沉降)
14、城市热岛效应:由于空气组成成分和下垫面改变等原因,导致太阳段半波反射,反射率、长波辐射、大气温度等均不同与乡村自然生态系统,即随着人口密度,建筑密度有城市内向外逐渐降低,城市气温呈现出由中心向外递减的现象。
15、城市冠层:直接受到下垫面建筑物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内部流场结构被该变的地面至建筑屋顶层的大气层。
表现为内部分文特征复杂,湍流运动紊乱,风速降低
16、生态衍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种生态系统类型(或阶段)被另一种生态系统类型(或阶段)替代的顺序过程。
17、自然资源:天然存在的自然物质,如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等,是生产的原料来源和布局场所。
稀缺性、整体性、地域性是自然资源的三大基本属性。
18、生态系统:是指一定空间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
位。
19、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厚道人满足其要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0、生态承载力:指在不损害有关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功能完整的前提下,人类社会可以持续使用的最大资源数量与排放的废物数量。
21、水的社会循环:人来生活和生产从天然水体中取用大量的水,在利用以后产生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等,又排放到天然水体中去的循环过程。
22 、水环境污染:指排入天然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了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水体环境容量从导致水体的物理特征和化学特征发生不良变化,破坏了水中固有的生态系统,破坏了谁踢得功能及其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的作用。
23 、生态足迹:指能够持续发展地提供资源或消纳废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空间,更进一步讲师指要维持一个人,一个城市,地区,国家或是全球的生存所需要的或者能够消纳人类所排放的废物的具有生态生产力的地域面积。
24 、热污染:废水排放引起水体的温度升高,成为热污染。
25、国家财富:由人造资本、自然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等四部分组成。
作为衡量可持续发展的指标,突出强调发展的可持续性,尤其强调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能力。
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弱可持续性的思想,也就是将可持续发展理解为国家财富总量的非负增长。
26、真实储蓄率:真实储蓄表示一定时间内某个地区创造的可以被真正用于未来发展的资本价值。
真实储蓄=GDP-资源环境与生态破坏损失-人造资本的折旧-个人与公共的消费支出。
真实储蓄率是真实储蓄占GDP的百分比。
动态表达可持续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