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常见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环保名词解释

环保名词解释

环保名词解释安溪慈山学校陈金辉“三化”草地——指草地的退化、沙化和盐碱化,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青海、甘肃、四川、新疆等地。

石漠化——是南方山地荒漠化的特殊形式,属荒漠化的一种。

指亚热带山地土壤消失、基岩裸露或砂砾堆积等现象。

“三北”——指东北、华北、西北。

绿色通道——指经过绿化美化的公路、铁路、河渠、提坝等。

绿色通道建设是以公路铁路、河渠、堤坝为主线,统一规划,路基(堤面)绿化和两侧造林绿化统一布局,沿线城镇、乡村绿化美化统一推进,乔、灌、花、草结合,实现通道沿线林木连线成网。

湿地——是指静止或流动的、长久或暂时的沼泽地、泥炭地及水域地带,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三河”、“三湖”——“三河”指淮河、辽河和海河。

“三湖”指太湖、滇池、巢湖。

赤潮——指海面上出现一层由夜光虫、原甲藻之类的聚集,其密度使海水变色、海面颜色发红的现象。

海域的有机污染、富营养化是赤潮发生的重要原因。

“两控区”——指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控制区。

十五小——1、小造纸;2、小制革;3、小染料;4、小土焦;5、小土硫磺;6、小电镀;、小漂染;8、小农药;9、小选金;10、小炼油;11、小炼铅;12、小石棉;13、小放射;14、小炼贡;15、小炼砷。

新六小——1、小水泥;2、小玻璃;3、小炼焦;4、小火电;5、小炼铁;6、小煤矿。

一控双达标——到2000年,全国所有工业污染源排放污染物要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标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使本辖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排放总量指标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得到基本控制;直辖市及省会城市、经济特区城市、沿海开放及旅游城市的环境空气、地面水环境质量,按功能区分别达到国家规定的有关标准。

三同时——(新建、扩建、改建的基本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和自然开发项目)一切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工程和主体工程项目要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三三二一工程——三湖(太湖、巢湖、滇池),三河(海河、淮河、辽河),二区(酸雨控制区、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一市(北京市)。

环保-名词解释1

环保-名词解释1

1、生态位:是指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

或者说群落内一个种与其他种的相关的位置2、种群:同一物种在一定空间和一定时间的个体的集合体. 是具有潜在互配能力的个体.3、生态平衡(自然平衡):在一定时期内,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保持着动态平衡,系统内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平衡,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的状态。

4、循环经济: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结合到生产、消费和废物管理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活动的总称5、。

清洁生产:联合国定义:为提高生态效率和降低人类及环境风险而对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持续实施的一种综合性、预防性的战略措施中国定义: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6、国家财富::由人造资本、自然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等四部分组成。

7、ODP:臭氧损耗潜势:为了评估各种臭氧层损耗物质对全球臭氧破坏的相对能力所采用的参数GWP8、物种灭绝:一个物种在整个地球上丢失。

不可以恢复。

物种消失:一个物种在其大部分分布区内丢失,但在个别分布区有存活。

9、生态赤字:当一个地区的生态承载力小于生态足迹时,就会出现赤字,期待小等于生态承载力减去生态足迹的差值。

生态盈余:当一个地区的生态承载力大于生态足迹时,就会出现盈余,其大小等于生态承载力减去生态足迹的余数10、有效积温: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从环境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发育阶段的发育过程,而且各个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

11、碳循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CO2)被陆地和海洋中的植物吸收,然后通过生物或地质过程以及人类活动,又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返回大气中。

12、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三化原则: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13、酸沉降:大气中的酸性组分通过降水等方式迁移到地表(湿沉降),或酸组成分在气流的作用下,或者通过重力沉降直接迁移到地表(干沉降)14、城市热岛效应:由于空气组成成分和下垫面改变等原因,导致太阳段半波反射,反射率、长波辐射、大气温度等均不同与乡村自然生态系统,即随着人口密度,建筑密度有城市内向外逐渐降低,城市气温呈现出由中心向外递减的现象。

环保名词解释

环保名词解释

环保名词解释1、什麽是酸雨?酸雨的定义是ph值小于5.6的雨、雪、霜、雾或其它形式的大气降水。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酸雨严重污染区。

产生酸雨的罪魁祸首就是二氧化硫,它来自含硫的煤和石油的燃烧.近年来,我国每年向大气排放的二氧化硫达到2000万吨以上,而且还在逐年增加。

2、什么是光污染?国际上一般将光污染分成3类,即白亮污染、人工白昼和彩光污染。

白亮污染阳光照射强烈时,城市里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和各种涂料等装饰反射光线,明晃白亮、眩眼夺目。

专家研究发现,长时间在白色光亮污染环境下工作和生活的人,视网膜和虹膜都会受到程度不同的损害,视力急剧下降,白内障的发病率高达45%。

还使人头昏心烦,甚至发生失眠、食欲下降、情绪低落、身体乏力等类似神经衰弱的症状。

夏天,玻璃幕墙强烈的反射光进入附近居民楼房内,增加了室内温度,影响正常的生活。

有些玻璃幕墙是半圆形的,反射光汇聚还容易引起火灾。

烈日下驾车行驶的司机会出其不意地遭到玻璃幕墙反射光的突然袭击,眼睛受到强烈刺激,很容易诱发车祸。

人工白昼夜幕降临后,商场、酒店上的广告灯、霓虹灯闪烁夺目,令人眼花缭乱。

有些强光束甚至直冲云霄,使得夜晚如同白天一样,即所谓人工白昼。

在这样的“不夜城”里,夜晚难以入睡,扰乱人体正常的生物钟,导致白天工作效率低下。

人工白昼还会伤害鸟类和昆虫,强光可能破坏昆虫在夜间的正常繁殖过程。

彩光污染舞厅、夜总会安装的黑光灯、旋转灯、荧光灯以及闪烁的彩色光源构成了彩光污染。

据测定,黑光灯所产生的紫外线强度大大高于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且对人体有害影响持续时间长。

人如果长期接受这种照射,可诱发流鼻血、脱牙、白内障,甚至导致白血病和其他癌变。

彩色光源让人眼花缭乱,不仅对眼睛不利,而且干扰大脑中枢神经,使人感到头晕目眩,出现恶心呕吐、失眠等症状。

科学家最新研究表明,彩光污染不仅有损人的生理功能,还会影响心理健康。

中国建筑科学院建筑物理研究所李景色教授介绍,我国已经针对城市玻璃幕墙起草了一个法规,正上报建设部批准实施。

环境保护专有名词解释

环境保护专有名词解释

1、工业废水排放总量:指经过企业厂区所有排放口排到企业外部的工业废水量。

包括生产废水、外排的直接冷却水、超标排放的矿井地下水和与工业废水混排的厂区生活污水,不包括外排的间接冷却水(清污不分流的间接冷却水应计算在内)。

2、直接排入海的:指经企业位于海边的排放口,直接排入海的废水量。

直接排放是指废水经过工厂的排污口直接排入海,而未经过城市下水道或其他中间体,也不受其他水体的影响.匠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指各项指标都达到国家或地方排放标准的外排工业废水量,包括经过处理后外排达标的和未经处理外排达标的两部分。

排放标准见GB8978 —-1996 .3、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占工业废水排放量的百分率。

计算公式是: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工业废水排放量)、100 %4、工业废水中污染物排放量: 指排放的工业废水中所含汞、锡、六价铬、铅等重金属和砷、挥发酚、氰化物、化学需氧量、石油类等一般无机物和有机物等污染物本身的纯重量。

它可以通过工业废水排放量和其中污染物的浓度相乘求得,也可以通过物料衡算或经验计算公式求得。

(可参考《工业污染物产生和排放系数手册》)污染物纯重量=污染物的平均浓度x 报告期工业废水排放量污染物的浓度,均以在企业排放口所测的数字为准(含有一类污染物的废水一律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出口取样测定),无论测出的浓度是否符合排放标准,均应统计在内。

5、废水治理设施数:指企业用于防治水污染和经处理后综合利用水资源的实有设施(包括构筑物)数,以一个废水治理系统为单位统计。

附属于设施内的水治理设备和配套设备不单独计算。

已报废的设施不统计在内。

6、废水治理设施运行费用:指维持废水治理设施运行所发生的费用,包括能源消耗、设备折旧、设备维修、人员工资、管理费、药剂费及与设施运行有关的其他费用等。

7、工业废水中污染物去除量:是指企业生产过程排出的废水,经过各种水治理设施处理后,除去废水中所含挥发酚、氰化物、化学需氧量、石油类、氨氮等一般无机物和有机物等污染物本身的纯重量。

环境学概论名词解释汇编

环境学概论名词解释汇编

环境学概论名词解释汇编1. 环境学(Environmental Science)环境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研究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环境学旨在理解并解决环境问题,包括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

它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如生态学、地理学、化学和物理学等。

2. 自然环境(Natural Environment)自然环境是指与人类活动无直接关联的自然资源、气候、地形等要素的总体。

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包括空气、水、土壤、气候等因素。

3. 环境污染(Environmental Pollution)环境污染是指环境中存在有害物质或能量,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的现象。

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它对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和人类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4. 气候变化(Climate Change)气候变化是指长期内地球气候系统发生的变化。

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大气中温室效应加强,从而引起了气候变暖和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的现象。

5. 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各种生物物种的丰富程度和多样性的度量。

它包括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6. 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可持续发展是指以满足当前世代需求为基础,而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模式。

在可持续发展中,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相互协调,追求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平衡。

7. 环境保护(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环境保护是指采取各种措施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以减少环境破坏和污染。

环境保护包括监测和控制环境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工作。

8. 可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可再生能源是指在自然界中不断恢复并且源源不断供应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环保名词解释

环保名词解释

环保名词解释1. 碳排放:碳排放呀,就好比我们开车、烧煤这些行为产生的废气,就像你呼吸会呼出二氧化碳一样。

比如说,你想想,你家汽车跑在路上排放的那些气体,那就是碳排放的一部分呀!哎呀,可别小瞧了这些碳排放,对环境影响大着呢!2. 温室效应:温室效应就像是给地球盖了一层厚厚的被子。

你看,大气中的那些气体把热量留住了,让地球越来越热。

就好像大夏天你盖着厚被子,是不是会很热呀?现在地球就面临着这样的情况呢!3. 可回收物:可回收物呀,就是那些能被再次利用的东西,像塑料瓶、旧报纸之类的。

这就好比你有一件旧衣服,不穿了但还能给弟弟妹妹穿,这就是一种回收利用呀!大家都把可回收物分出来,能为环保出好大一份力呢!4. 生态平衡:生态平衡就像是一场精彩的表演,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位置和作用。

要是少了一个,这场表演可就不完美了。

比如说,森林里没有了老虎,那其他动物可能就会过度繁殖,这生态平衡不就被打破了嘛!5. 白色污染:白色污染啊,就是那些到处都是的塑料袋呀、一次性餐具啥的。

你想想,走在路上到处都是这些白色的东西,多难看呀!就好像美丽的花园里突然多了很多垃圾,让人心里不舒服呢!6. 森林资源:森林资源就像是地球的大氧吧!树木能产生氧气,还能保持水土呢。

你去森林里走走,是不是感觉空气特别好呀?那就是森林资源的功劳呀!要是没有了森林,那可不得了!7. 水资源:水资源那可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呀!就像我们每天要喝水一样。

要是没有干净的水,我们怎么生活呀?你想想看,没有水洗澡、洗衣服,那得多难受呀!所以要好好珍惜水资源哦!8.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就像一个超级大的宝库,里面有各种各样的生物。

就好比一个大超市,啥都有!要是这个宝库少了一些宝贝,那多可惜呀!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呢!9. 新能源:新能源呀,就是那些清洁又环保的能源,像太阳能、风能。

这就好像你有了一个新玩具,又好玩又不会制造垃圾。

新能源的发展,能让我们的环境越来越好呢!10. 绿色出行:绿色出行就是尽量选择环保的交通方式,比如走路、骑自行车或者坐公共交通。

环保专有名词解释

环保专有名词解释

环保专有名词解释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环保专有名词及其解释:
1.可持续发展: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未来代际的能力,包括社会、经济和环境方面的可持续性。

2.生物多样性:指自然界中各种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遗传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3.温室气体:指导致地球大气层温室效应的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

4.再生能源:指通过自然过程进行持续更新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力能等,相对于有限的化石燃料能源。

5.生态系统:指一定区域内相互作用的生物群体和其非生物环境,包括生物多样性、物种间相互作用和能量循环等。

6.资源回收:指将废弃物转化为再利用资源的过程,包括回收和再生利用废纸、塑料、金属等材料。

7.碳足迹:指个人、组织或活动在特定时间内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通常以二氧化碳的等效量来计量。

8.可持续消费: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选择环保友好的产品和服务的消费行为。

9.环境影响评估:指在开展新项目或进行规划时,评估该项目对环境的潜在影响,包括生态、社会和经济方面。

10.洁净生产:指在生产过程中采取环境友好的技术和方法,减少资源消耗、废物排放和环境污染的生产方式。

环保名词解释

环保名词解释

环保名词解释环评:即环境影响评价,是对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环保工程:环保工程是指特定为环境保护所做的工程,以某种排放目标为依据,应用相关的技术手段,使排污企业能够达标排放。

主要有废气治理工程、废水治理工程、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利用工程,以及噪声控制工程等。

废气治理:针对工业场所产生的工业废气诸如粉尘颗粒物、烟气烟尘、异味气体、有毒有害气体进行治理的工作VOCs:挥发性有机物的简称。

挥发性有机物有毒有害,必须要处理后达标排放。

就东莞市而言,家具、制鞋、印刷、电子、制胶、电镀六大行业必然会产生VOCs,必须要做VOCs治理工程。

2016年,东莞市将重点整治厚街、大岭山、虎门、长安、东城五大区域的VOCs企业。

另外,排放VOCs的企业选址时不允许建在环城路以内。

废水治理:水处理是指通过一系列水处理设备将被污染的工业废水或河水进行净化处理,以达到国家规定的水质标准。

固废处理:固体废弃物的处理通常是指物理、化学、生物、物化及生化方法把固体废物转化为适于运输、贮存、利用或处理的物质。

危险废物: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

(一)具有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或者感染性等一种或者几种危险特性的;(二)不排除具有危险特性,可能对环境或者人体健康造成有害影响,需要按照危险废物进行管理的。

排污许可证:在控制特定环境中允许受纳污染物总量的基础上,由政府或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排污单位申请承诺的排污条件加以认可后颁发允许排污的法定证明。

环境监测:环境监测是对排放的污染物质的含量、排放量的检测,跟踪环境质量的变化,确定环境质量水平,为环境管理、污染治理等工作提供基础和保证。

环境检测:检测相关污染物的成分、含量并出具检测报告。

分为水质检测、空气检测、土壤检测、固体废物检测、生物检测、噪声和振动检测、电磁辐射检测、放射性检测、热检测、光检测、卫生(病原体、病毒、寄生虫等)检测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环境管理类1、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

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

2、环境影响:环境影响是指人类活动(经济活动、政治活动和社会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和经济的效应。

按影响的来源分,分为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和累积影响。

按影响效果分,环境影响可分为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按影响性质分,环境影响可分为可恢复影响和不可恢复影响。

另外,环境影响还可分为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地方、区域影响或国家和全球影响,建设阶段影响和运行阶段影响等。

3、环境影响评价(EIA):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通俗说就是分析项目建成投产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并提出污染防止对策和措施。

4、环境污染: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

具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等。

5、环境价值:传统经济学的价值观认为没有劳动参与的东西没有价值,也就是自然资源和环境没有价值,但这已不适应现在经济的发展。

改变传统的环境资源无价的观念和理论,确立环境资源有价值的观念和理论,并将环境资源价值加以科学的计量,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6、环境问题:指人类在驾驭自然、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中带来的环境污染以及形成的环境公害。

具有阶段性、区域性的特征。

7、环境管理:是对人类损害自然环境质量的活动施加影响(特别是水、大气和土地),也就是对人类生产、生活和社会活动实行控制性的影响,使外界事务按照人们的决策和计划方向进行和发展。

8、环境政策:政府为解决一定历史时期的环境问题,落实环境保护战略,达到预定的环境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指导原则。

9、污染治理:就是从区域环境的整体出发,充分考虑该地区的环境特征,对所有能够影响环境质量的各项因素作全面、系统的分析,充分利用环境的自净能力,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污染的技术措施,并在这些措施的基础上制定最佳的处理措施,以达到控制区域性环境质量、消除或减轻环境污染的目的。

10、环保公众参与:公众参与从社会学角度讲,是指社会群众、社会组织、单位或个人作为主体,在其权利义务范围内有目的的社会行为。

一般认为,除政府的环保行为和企业的环保责任行为外,其他所有环保行为均可认为是公众参与行为。

11、环境执法:是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环境行政执法是指依法享有环境管理权的行政主体,依职权适用法律手段对环境行政相对人采取的直接影响其权利义务的环境行政行为,并进行其它环境监督管理的活动。

12、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主要是指以下5个阶段,7项具体工作:1)建设项目立项阶段对建设项目进行的环境保护预审;2)可行性研究阶段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审批,对可行性研究报告环境保护篇章的审查;3)初步设计阶段对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文件环境保护篇章的审查;4)施工阶段对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施工的检查;5)竣工阶段对建设项目试生产的批准和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13、建设项目试生产:建设项目试生产批准主要是依据国家环保总局13号令《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检查建设项目环评报告中环保措施及其审批意见的落实情况,保证“三同时”制度落到实处。

14、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是指建设项目竣工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依据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或调查结果,并通过现场检查等手段,考核该建设项目是否达到环境保护要求的活动。

15、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是国家实行的一项法定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和监督管理的方法和制度。

16、环评分类管理:环境影响评价分类为报告书、报告表、登记表。

报告书是指项目实施对环境有敏感的、不可逆的、综合的、以往尚未有过的重大影响,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是指项目实施对环境影响有限,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登记表是指项目实施对环境有极小的影响,编制环境影响登记表。

17、环境影响报告表内容:根据国家相关标准规范,报告表应清楚如实的体现的内容有:工程内容及规模、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等建设项目基本情况;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社会环境简况;环境质量状况;评价适用标准;建设项目工程分析;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环境影响分析;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结论与建议等。

18、环境影响报告书内容:根据国家相关标准规范,报告书应清楚如实的体现的内容有:总则;建设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环境现状、地理位臵、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环保措施;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环境监测制度及环境管理、环境规划的建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等。

19、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在规划编制和决策过程中,充分考虑所拟议的规划可能涉及的环境问题,预防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不良环境影响,协调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20、环评审批原则: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在审批环评报告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产业政策相符性;区域规划相容性;厂址选择可行性;清洁生产;达标排放;总量控制;环境风险;公众参与。

21、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环境影响评价应遵循针对性、政策性、科学性、公正性的原则。

22、规划环评:规划环评是指将环境因素臵于重大宏观经济决策链的前端,通过对环境资源承载能力的分析,对各类重大开发、生产力布局、资源配臵等提出更为合理的战略安排,从而达到在开发建设活动源头预防环境问题的目的。

23、环境影响评价评价的工作程序:分为三个阶段。

准备阶段:筛选重点评价项目、确定环评等级;正式工作阶段:工程分析、现状调查、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报告书编制阶段:有资质的环评单位依据技术导则规范逐项进行分析,给出结论。

24、工程分析:指分析建设项目影响环境的因素,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工程全部组成、一般特征和污染特征的全面分析,从项目总体上纵观开发建设活动与环境全局的关系,同时从微观上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供评价所需的基础数据。

25、生态环境影响评价:通过定量地揭示与预测人类活动对生态的影响及其对人类健康与经济发展的作用分析,来确定一个地区的生态负荷或环境容量。

26、环境要素:环境要素也称作环境基质,是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

通常是指自然环境要素,包括大气、水、生物岩石、土壤以及声、光、放射性、电磁辐射等。

环境要素组成环境的结构单元,环境结构单元组成环境整体或称为环境系统。

27、规划环评编制范围: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和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统称综合性规划),以及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统称专项规划),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28、一次污染物:一次污染物又称“原生污染物”。

由污染源直接或间接排入环境的污染物。

如排入洁净大气和水体内的化学毒物、病毒等。

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

29、二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是指排入环境中的一次污染物在物理、化学因素或生物的作用下发生变化,或与环境中的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所形成的物理、化学性状与一次污染物不同的新污染物。

又称继发性污染物。

如一次污染物SO2在空气中氧化成硫酸盐气溶胶,汽车排气中的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在日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的臭氧等二次污染物。

30、环保“三同时”制度“三同时”制度是我国创立的预防和控制新污染的环境管理制度,核心内容是在一切新、改、扩建的建设项目,技术改造工程项目,自然开发项目中,防治污染和保护环境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31、“两高一资”企业是指高污染、高能耗和资源性的企业。

32、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指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增加生态效率和减少人类及环境的风险。

(1989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出了清洁生产的最初定义,1996年又对此作了进一步的完善。

)33、可持续发展原则:即协调环境与发展关系的一个基本原则,由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1987年向联合国提交《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提出,经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确立为全球环境与发展的基本原则。

主要内容包括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关系;当代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发展与环境的关系等。

34、环境风险评价:是针对建设项目在建设和运行期间发生的可预测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或突发事件产生的新的有毒有害物质,所造成的对人身安全与环境的影响和损害,进行评估,提出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

35、环境背景值:环境中的水、土壤、大气、生物等要素,在其自身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还没有受到外来污染影响下形成的化学元素组分的正常含量。

又称环境本底值。

36、环境自净:进入到环境中的污染物随着时间的变化不断降低和消除的现象。

37、环境灾害: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环境恶化所导致的灾害。

是除自然变异因素外的另一重要致灾原因,其中气象水文灾害包括:洪涝、酸雨、干旱、霜冻、雪灾、沙尘暴、风暴潮、海水入侵。

地质地貌灾害包括地震、崩塌、雪崩、滑坡、泥石流、地下水漏斗、地面沉降。

38、政府环境审计政府环境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依法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环境管理系统及经济活动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和环境责任进行监督、评价和鉴证。

39、地面水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根据环评技术导则,应对项目实施影响范围内的地面水进行详细调查,内容包括水文调查、水质调查、污染源调查、现状水质评价等。

40、生态补偿指通过对损害(或保护)资源环境行为进行收费或收税(或补偿),提高其行为的成本(或收益),从而激励损害(或保护)行为的主体减少(或增加)因其行为带来的外部不经济性(或外部经济性),来达到保护资源的目的。

41、清洁能源:指消耗后不产生或很少产生污染物的可再生能源(包括水能、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低污染的化石能源(如天然气),以及采用清洁能源技术处理后的化石能源(如清洁煤、清洁油)42、环境敏感区:(1)需特殊保护地区:指国家或地方法律法规确定的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划定的需特殊保护的地区,如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历史文化保护地(区)、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