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21.杨氏之子》课文知识要点归纳(部编版)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主要内容和知识点《杨氏之子》是一篇关于传统文化的小说。
小说以杨氏家族为背景,通过描述杨氏家族士人和平民儿女的爱情故事,生动地展现了古代士人的思想观念、社会制度等方面,同时揭示了生活中人们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小说的主人公是杨氏之子,他是杨氏家族中的大少爷,贵族子弟出身。
他有优秀的聪慧才智,然而他却对贵族的生活有着厌倦感。
他喜欢游学,经常到市井中去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
在市井中他认识了一个名叫李烟儿的女孩,李烟儿是一个平民出身的女孩,聪明且善良。
他们彼此交往,很快就产生了感情。
但是,由于杨氏之子的身份高贵,他们的恋情受到了别人的阻挠和责难。
小说主要讲述了杨氏之子和李烟儿的爱情故事,从而揭示了古代封建制度下,阶级之间爱情的禁锢和不同阶层青年的思想观念。
此外,小说也涉及到了一些传统文化知识,比如士人的文化修养、礼仪、道德等。
在小说中,杨氏之子受到了父亲和李烟儿的启发,意识到了自己作为贵族应有的责任和使命,最终选择了回到家族中去,为家族和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领略到古代中国社会的文化、政治和思想背景。
同时也可以深刻领会家族道德、贵族责任感和尊卑有序的人伦关系,这些对于现代人的社交处世和人际关系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总之,《杨氏之子》是一篇注重古代家族、封建文化和青年成长的小说,它展示了封建社会士人的思想观念,传达了中国传统文化重视道德、礼仪、执着、励志等正面价值观念。
这些正面价值观可指导我们在当代社会中走向高雅、精神、舒适和和谐的生活。
在《杨氏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封建社会中阶级之间的爱情禁锢和人伦关系的尊卑有序。
杨氏之子和李烟儿的恋情因为阶级差距的存在而受到了很多阻隔,然而他们的爱情并没有被阶级桎梏束缚住,反而越来越深厚。
比如他们相聚在李烟儿的父母藏书室中阅读诗书,杨氏之子亲手放下玉笛,在李烟儿动人琴声中吟诵诗句,这样美好而纯粹的爱情,却因阶级差异而无法顺利进行,最终不得不分离。
部编版小学语文《杨氏之子》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杨氏之子》课文原文及赏析
《杨氏之子》课文原文: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赏析:
《杨氏之子》是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中的一篇文言文,讲述了梁国一个姓杨的孩子机智应对客人孔君平的故事。
首先,文章开篇就点明了主人公的身份和特点——“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寥寥几字,既描绘出了孩子的年龄和籍贯,又突出了他的聪明才智。
接着,故事展开,孔君平来访,杨氏子的父亲不在家,于是孩子被叫出来接待客人。
这里展现了古代家庭教育中的礼仪之道,即使孩子年纪小,也要学会待人接物。
然后,杨氏子为孔君平摆上水果,其中有杨梅。
孔君平看到杨梅,便借此开玩笑说:“此是君家果。
”这是孔君平利用“杨”字的双关含义,既指杨梅,又暗指杨氏子的姓氏。
面对孔君平的玩笑,杨氏子并未慌乱,而是迅速回应:“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这句话既是反驳,又是反击。
他同样利用了“孔”字的双关含义,既指孔君平的姓氏,又暗指孔雀。
以此巧妙地回应了孔君平的玩笑,既不失礼,又显示了自己的聪明才智。
整篇文章语言简洁明快,情节生动有趣,通过杨氏子与孔君平的对话,展现了中国古代儿童的聪明才智和良好的家庭教育。
同时,也揭示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语言艺术和智慧,让人深感佩服。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1课《杨氏之子》知识要点+图文讲解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1课《杨氏之子》知识要点+图文讲解课文知识点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yǎn)州刺史、都督加开府仪同三司。
爱好文学,喜招纳文士。
撰有《世说新语》,记述汉末、魏、晋士大夫的言行。
原有集,已失传。
【朗读】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词语理解】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姓。
甚:非常。
惠:同“慧”。
诣:拜访。
乃:就,于是。
为:在文中表示行为的对象,替的意思。
设:摆放,摆设。
示:给……看。
未闻:没有听说过。
夫子:古时对男子的敬称,这里指孔君平【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
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访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这个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
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问题探讨】借助注释了解课文的意思,说说从哪里可以看出杨氏之子的机智。
杨氏之子的机智主要表现在他回答孔君平的话语上。
孔君平在姓氏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氏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联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
【主题概括】课文通过讲述梁国姓杨的一家中的九岁男孩妙答来客的故事,赞扬了孩子的思维敏捷、机智幽默。
同步练习21 杨氏之子课时练第一课时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梁国杨氏(sìshì)之子九岁,甚(shèn shèng )聪惠。
2021新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杨氏之子》课文教材原文(附生字和课后题)

21.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注释
①本文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②〔惠〕同“慧”。
③〔诣】拜访。
④〔乃]就,于是。
⑤[示)给……看。
⑥[夫子)古时对男子的敬称,这里指孔君平。
生字
二类诣禽
一类梁诣禽
课后题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下面的句子。
背诵课文。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2.借助注释了解课文的意思,说说从哪里可以看出杨氏之子的机智。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1.《杨氏之子》知识点易考点名师梳理

统编版三语下知识点易考点名师梳理(持续更新中)21.杨氏之子2个生字,会写“梁、诣”等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杨氏之子的机智与幽默。
一类字:梁n ɡ 诣y ì 禽q ín二类字:诣y ì 禽q ín易错音:杨氏(s ì sh ì) 甚聪惠 (sh èn sh èng ) 诣其父(zh ǐ y ì)为设果(w éi w èi ) 应声(y īng y ìng ) 答曰(r ì yu ē) 家禽(q ín q íng ) 乃呼儿出(n ǎi l ǎi ) 未闻(w èi m ò)答案:sh ì sh èn y ì w éi y īng yu ē q ín n ǎi w èi īng (应声 应该) y ìng (答应 呼应)梁国 桥梁 造诣 深诣 家禽 禽兽”、“指和诣 ”容易混淆,注意区分。
/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杨氏之子:意思是姓杨的人家的儿子。
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姓。
“之”相当于“的”。
甚:非常。
惠:惠同“慧”,智慧。
孔君平:孔坦,字君平,官至延尉。
诣:拜见。
其父:他的父亲。
其,他。
乃:就;于是。
为设果:小儿(杨氏之子)为他摆出水果。
设:摆放,摆设。
示:给……看。
此是君家果:此,这。
君,您,古代对对方的尊称。
曰:说。
未闻:没有听说过。
未:没有。
闻: 听说。
夫子家禽:先生您家的鸟。
夫子,古时对男子的敬称,这里指孔君平。
禽,鸟类。
译文:梁国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
五年级下册语文21课杨氏之子笔记

五年级下册语文21课杨氏之子笔记杨氏之子笔记一、词语注释1. 杨氏:姓氏,指杨家族。
2. 豪门:指富裕家族。
3. 风度翩翩:形容人的举止优雅,文质彬彬。
4. 奢侈品:指价值昂贵的商品,一般与豪门富贵的生活方式相关。
5. 聘礼:指男女订婚时男方家庭送给女方家庭的礼物。
6. 贴心:指真诚关心人,顾虑周到。
7. 谦虚:指谦逊谨慎,不自我吹嘘。
8. 合理:指符合情理、道理,公正公平。
二、课文精华1. “那是一个风度翩翩、举止得体的年轻人。
”这句话形容了杨氏之子的外表优雅、仪态得体。
2. “他跟小芳每星期只打一次电话,每次不超过五分钟。
”这句话表现了杨氏之子身上的贴心和细节关注。
3. “我是杨氏之子,但这不代表我就比别人高贵。
”这句话表现了杨氏之子的谦虚态度。
4. “我认为,只有顺应时代的潮流,才能走得更远。
”这句话反映出杨氏之子理性、现实的思维方式。
5. “我认为聘礼不必太高,但一定要合理。
”这句话表现了杨氏之子实际、务实的生活态度。
三、个人感悟1. 通过本篇课文,我深深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差异。
即便在同一个家族内,不同的人也有着不同的特质和个性。
相比杨氏之子所在的豪门,普通人的生活方式显得比较朴素,但是并不代表人的内在就没有优秀的品质。
2. 从杨氏之子的话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非常注重自己的细节处理和他人的感受。
他富有细心、贴心和关怀之情,热爱尝试新的生活方式,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3. 在现实生活中,婚姻聘礼一直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
如何恰当地处理这些问题,不仅体现出家庭的素质和背景,也代表着个人的态度和思想。
因此,在做出决定时,我们需要将尊重和信任作为首要原则,尽量避免因礼金问题引发的不必要的矛盾。
五年级下册语文书第21课 杨氏之子 的笔记

五年级下册语文书第21课杨氏之子的笔记第21课《杨氏之子》是《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中的一课。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杨钟的成长故事,以及他在困境中坚持追求梦想的勇气和决心。
杨钟是杨氏家族的一员,他梦想成为一名画家。
然而,由于家族的传统观念和困难的环境,他一直受到质疑和阻碍。
但是,他并没有放弃,而是坚持自己的梦想,努力学习和锻炼,最终成为了一名杰出的画家。
在故事开始的时候,我们了解到杨钟家族所在的杨氏村有着严格的家族观念和传统。
根据家族的规定,杨钟必须承担起家族传统工作。
然而,杨钟并不喜欢这些工作,他对绘画充满了热爱。
尽管知道这个梦想在杨氏村内是不被接受的,他仍然保持坚定的信念,并决心追求自己的梦想。
杨钟的父亲并不理解他的梦想,他认为绘画并不能帮助养家糊口。
然而,杨钟并没有受到父亲的言语打击,他选择了相信自己,并努力学习绘画。
他利用碎片时间去看书,学习绘画的知识和技巧。
他还常常去书店、图书馆,向有经验的画家请教。
他相信只要努力,就一定可以达到自己的目标。
面对传统家庭和困境的压力,杨钟并没有放弃,而是做出了自己的努力。
他通过艰苦的练习,不断完善自己的绘画技巧,逐渐为人们所认可。
他获得了参加比赛的机会,并最终获得了第一名。
这个成绩让他获得了去著名艺术学院学习的资格。
杨钟为自己的努力感到骄傲,他坚信只要追求自己的梦想,就一定会成功。
通过这个故事,我学到了很多。
首先,我意识到了坚持的重要性。
就像杨钟一样,只有坚持自己的梦想,才能有机会实现它。
即使在困难和阻碍面前,我们也不能放弃。
只有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我们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其次,我明白了努力学习和锻炼的重要性。
像杨钟一样,我们要利用碎片时间去学习和积累知识。
只有不断努力,才能不断进步。
最后,我懂得了要相信自己。
无论别人如何看待我们的梦想,我们都要坚信自己的价值,并为之努力。
总体而言,这篇文章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通过杨钟的故事,我明白了坚持、努力和自信的重要性。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21.杨氏之子》课文原文、知识点、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21《杨氏之子》课文原文、知识点、同步练习题含答案课文原文21.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_________注释①本文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②[惠]同“慧”。
③[诣]拜访。
④[乃]就,于是。
⑤[示]给……看。
⑥[夫子] 古时对男子的敬称,这里指孔君平。
《杨氏之子》课文知识点归纳教材分析:《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言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
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的九岁男孩的故事。
本课描述了杨氏之子的聪明,把杨氏之子巧妙的回答描写得惟妙惟肖,幽默风趣。
作者介绍:刘义庆(403-444):字季伯,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yǎn)州刺史、都督加开府仪同三司。
爱好文学,喜招纳文士。
撰有《世说新语》,记述汉末、魏、晋士大夫的言行。
原有集,已失传。
主要作品:《世说新语》,志怪小说《幽明录》。
作品介绍:《世说新语》:内容主要是记录汉末至东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书中所载人物言谈行事,有助于了解当时社会生活,特别是士族阶层的生活方式与精神面貌,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
原书有八卷,刘孝标作注分为十卷,今本作三卷。
课文理解: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理解词语: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姓。
甚:非常。
惠:同“慧”。
孔君平:孔坦,字君平,官至廷尉。
诣(yì):拜访。
乃:就,于是。
为:在文中表示行为的对象,替的意思。
设:摆放,摆设。
示:给……看。
曰:说未闻:没有听说过。
夫子:古时对男子的敬称,这里指孔君平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课文知识要点归纳(部编版)
一、原文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二、我会认
造诣.(yì) 家禽.(qín)
三、我会写
梁liáng:梁国、栋梁、上梁、桥梁
诣yì:造诣、苦心孤诣
禽qín:家禽、禽兽、活禽、珍禽
四、形近字
梁(桥梁)诣(造诣)禽(家禽)
粱(高粱)旨(圣旨)离(离开)
五、多音字
为:wèi(因为) wéi(为人)
应:yìng(应声) yīng(应该)
六、注释
1.甚:很
2.惠:同“慧”,智慧的意思。
3.诣:拜访
4.乃:就,于是
5.示:给……看
6.曰:说
7.未:没有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字。
8.夫子:古时对男子的敬称,这里指孔君平。
9.设:摆放,摆设。
七、课文翻译
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
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
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
八、句段解析
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这句话点明了文章要讲的人物,以及人物的特点。
起到总起全文的作用。
2.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从孔君平来拜见孩子的父亲一事看,两家的关系很好,常来常往。
所以当得知孩子的父亲不在时,孔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叫出了这个孩子。
可见,孔与孩子很熟。
3.为设果,果有杨梅。
谁为谁设果?联系上下文自然知道,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看起来孩子很有礼貌,很会招待客人。
4.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这是故事中的重点部分。
孔君平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这是你家的水果。
”意思是,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本是一家嘛!这信手拈来的玩笑话,很幽默,也很有趣。
孩子应声答道:“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这回答巧妙在哪里呢?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
因为他要承认孔雀是他家的鸟,他说的话才立得住脚。
这足以反映出孩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
句子中的“家禽”不同于现在的“家禽”,这里的“家”和“禽”各自独立表达意思。
九、朗读指导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十、课文主题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
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的九岁男孩的故事通过孩子的妙答,表现了他的风趣、机智。
一抹幽兰
十一、问题解答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下面的句子。
背诵课文。
答:可以借助课文的注释先理解原文的意思,然后再进行背诵。
答: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借助注释了解课文的意思,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杨氏之子的机智与
幽默。
答:从杨家小儿的回答可以看出他的机智与幽默。
他听出了孔君平的言外之意以后,没有直接反对他的话,而是用“杨梅不是我家的水果,孔雀不是您家的鸟”间接否定了孔君平的说法。
3.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答:我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两点:一是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杨氏之子也在姓上做文章。
二是杨氏之子并没有直接反驳孔君平,而是以否定的形式婉转的回答,显得幽默有礼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