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的诗及翻译
竹枝词九首原文翻译

其五
江两岸,山花怒放,洁白如雪;村落里,家家户户,春酒满杯。
昭君坊中有很多的妇女相伴,她们是从永安宫外踏青回来。
其六
城西门前大江中的滟滪堆,年年被波浪冲击也不能摧毁。
懊恼的是人心比不上这石头,一会儿往东去,一会儿又朝西来。
其七
瞿塘峡水刷刷流过十二滩,这里的道路自古以来很艰难。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其二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其三
江上朱楼新雨晴,瀼西春水縠纹生。
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
其四
日出三竿春雾消,江头蜀客驻兰桡。
凭寄狂夫书一纸,家住成都万里桥。
桃花红颜容易凋谢就像郎君心意,春水长流不尽恰似我的忧愁。
其三
雨后初晴的阳光照耀着江上的红楼,瀼西的春江水泛着粼粼微波。
桥东桥西长着美好的杨柳,树下人来人往唱着民歌。
其四
日出三竿高,春雾已消散,江边停泊着蜀客的船帆。
托他给我那个冤家捎一封信,冤家就住在成都的万里桥畔。
总是怨恨人心比不了这江水,无缘无故也会平地掀起波澜。
其八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巫峡苍苍在烟雨迷蒙的时节,凄清的猿啼从最高的树枝上传来。
这里愁苦的旅人自然断肠,但从来不是由于那猿啼声音悲哀。
其九
山上层层开满桃花李花,白云里升起烟火是山上人家。
戴银钏金钗的妇女下山来背水,持长刀披短笠的男子前去烧荒种庄稼。
个里愁人肠自断,由来不是此声悲。
其九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畬。
译文:
刘禹锡《陋室铭》原文翻译和注释

刘禹锡《陋室铭》原文翻译和注释陋室铭唐: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①,惟吾德馨②。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③,往来无白丁④。
可以调素琴⑤,阅金经⑥。
无丝竹之乱耳⑦,无案牍⑨之劳形。
南阳⑩诸葛庐,西蜀子云〔11〕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12〕注释:①斯、是:均为指示代词斯,这。
陋室:陈设简单而狭小的房屋。
②惟:同介词“以”,起强调作用。
德馨,意指品行高洁。
馨,能散布到远方的香气。
③鸿儒:这里泛指博学之士。
鸿,大。
儒,旧指读书人④白丁:未得功名的平民。
这里借指没有什么学问之人。
⑤素琴:不加雕绘装饰的琴。
⑥丝竹:弦乐、管乐,这里指的是奏乐的声音。
此处泛指乐器。
乱耳,使听力紊乱。
⑦案牍:官府人员日常处理的文件。
⑨南阳:地名,今湖北省襄阳县西。
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庐中隐居躬耕。
〔10〕子云:汉代的扬雄(前53-18)的字。
他是西蜀(今四川省成都市)人,其住所称“扬子宅”,据传他在扬子宅中写成《太玄经》,故又称“草玄堂”.文中子云亭即指其住所。
川中尚有纪念他的子云山、子云城。
〔11〕何陋之有:之,表宾语提前。
全句意为“有何陋”.《论语o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意思是:孔子想搬到九夷之地去住。
有人说:“那地方非常简陋,怎么好住?”孔子说:“有君子去住,就不简陋了。
〔12〕劳形:使身体劳累。
形,形体、身体。
译文: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居住就著名了。
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居住就灵异了。
这虽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美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
与我谈笑的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
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阅读珍贵的佛经。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
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作者简介: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词人,洛阳人。
浪淘沙刘禹锡古诗翻译

刘禹锡《浪淘沙九首》古诗及翻译其一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翻译: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到今天我们可以沿着黄河径直到银河,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其二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清浅见琼砂。
无端陌上狂风疾,惊起鸳鸯出浪花。
翻译:洛水桥边春天的太阳西斜,碧流又清又浅看得见水底的琼砂。
路上无端刮起急剧的狂风,惊得鸳鸯逃出了水中浪花。
其三汴水东流虎眼文,清淮晓色鸭头春。
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
翻译:汴水往东流去,河水泛着很细的水波纹,清清的淮河早晨显出鸭头绿的春色。
您看渡口流水淘沙的地方,渡过了人世间多少人。
其四鹦鹉洲头浪飐沙,青楼春望日将斜。
衔泥燕子争归舍,独自狂夫不忆家。
翻译:鹦鹉洲头波浪卷着泥沙,青楼上少妇凝望春光,直到夕阳西下。
衔泥的燕子都争着回巢,只有那冤家就一点也不想家。
其五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
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匹晚霞。
翻译:濯锦江边两岸开满了鲜花,春风吹拂着水面,波浪正冲刷着沙砾。
女郎剪下一段鸳鸯锦,投向濯锦江中流与晚霞相比美。
其六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翻译:朝阳照在江雾初开的小洲上,淘金的女伴早已布满江滨。
美人的首饰和侯王的金印,全都是从沙中浪底淘来的黄金。
其七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翻译:八月的涛声如万马奔腾惊天吼地而来,数丈高的浪头冲向岸边的山石又被撞回。
片刻之间便退向江海汇合之处回归大海,它所卷起的座座沙堆在阳光照耀下像洁白的雪堆。
其八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翻译:不要说谗言如同凶恶的浪涛一样令人恐惧,也不要说被贬之人好像泥沙一样在水底埋沉。
要经过千遍万遍的过滤,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才能淘尽泥沙得到闪闪发光的黄金。
其九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
令人忽忆潇湘渚,回唱迎神三两声。
古诗文《陋室铭》原文及翻译

古诗文《陋室铭》原文及翻译《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骈体铭文。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文《陋室铭》原文及翻译,希望大家喜欢。
《陋室(1)铭(2)》刘禹锡(3)山不在(4)高,有仙则名(5)。
水不在深,有龙则(6)灵(7)。
斯(8)是陋室,惟吾德馨(9)。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10),往来无白丁(11)。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12)之劳形(13)。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宾语后置句) 【注释】(1)作者给自己的居室起的名字,意为简陋的屋子。
是刘禹锡的室名,就是简陋的房子。
据说是刘禹锡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时修建的。
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南。
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三个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
(2)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3)刘禹锡,字梦得,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
被后人称做“诗豪”.又与柳宗元并称“刘柳”.晚年住在洛阳,与白居易唱和较多,时称“刘白”。
(4)在:在于。
(5)名:出名,有名。
(6)则:就是。
(7)灵:灵异,神奇,也有灵气的意思。
(8)斯:这。
(9)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10)鸿儒:博学的人。
(11)白丁:平民。
这里指没什么学问的人。
(12)案牍:官府公文。
(13)劳形:使身体劳累。
形,形体、身体。
【译文】山的名声不在于山的高低,只要有了仙人就有了名气。
水的名声不在于水的深浅,只要有了龙的存在也就有了灵气。
虽然我所居住的是一间简陋狭小的房屋,但我高尚的道德品格同样可以四处传播。
苔藓爬上了台阶,呈现一片碧绿。
小草映着门帘,室内满是青葱。
平日里谈笑的都是的博学通达的大学者,来来往往的没有一个是没有文化不学无术的人。
可以随心所欲地拨弄那位未经雕饰的琴,翻阅研读用泥金书写的佛经。
没有嘈杂的音乐使耳朵的听觉杂乱,也没有众多的公文需要劳心伤神。
古词《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作者刘禹锡)原文全文、诗意赏析及意思翻译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刘禹锡[唐代]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标签田园、向往、生活、早教古诗100首译文九曲黄河从遥远的地方蜿蜒奔腾而来,一路裹挟着万里的黄沙。
既然你从天边而来,如今好像要直飞上高空的银河,请你带上我扶摇直上,汇集到银河中去,一同到牛郎和织女的家里做客吧。
注释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
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万里沙:黄河在流经各地时挟带大量泥沙。
浪淘风簸: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的样子。
浪淘:波浪淘洗。
簸:掀翻,上下簸动。
自天涯:来自天边。
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
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
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
牵牛:即传说中的牛郎。
赏析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
直上银河,同访牛郎织女,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
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有一种朴素无华的美。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见唐·刘禹锡《浪淘沙》。
淘:用水冲洗。
簸:摇动。
自:来自。
这两句大意是:九曲黄河之中有无数的抄砾,它们随同黄河流经万里,经受了浪涛的冲洗和狂风的簸荡,从天涯一直来到这里。
诗人歌咏九曲黄河中的万里黄沙,赞扬它们冲风破浪,一往无前的顽强性格。
我们引用时可取其象征意义,歌颂与它们有着共同特点的事物或人们。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见黄河后留下的感慨,也是他对宁静生活的一种向往,而时间让世事变得复杂,追逐静已是现代人的一种精神渴求。
九曲黄河沉积下来的是一种文化,而这种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静,它们深埋在河水转弯处的山坳里,在浮华背后深深地拽住民族的根,使我们在追逐中不会迷失方向。
酬乐天咏老见示原文翻译古诗赏析

酬乐天咏老见示原文|翻译|古诗赏析《酬乐天咏老见示》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诗作。
这首诗表达了刘禹锡对生死问题的清醒而乐观的认识,说明他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用唯物的态度积极对待人生。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二句,深为人们赞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酬乐天咏老见示原文译文及古诗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酬乐天咏老见示》原文唐代:刘禹锡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译文及注释译文人谁不顾虑要衰老,老了又有谁来对他表示爱怜?身体渐瘦衣带越来越要收紧,头发稀少戴正了的帽子也会自己偏斜到一边。
书卷搁置起来不再看是为了爱惜眼睛,经常用艾灸是因为年迈力衰诸病多缠。
经历过的世事见多识也就广,接触了解的人越多观察起来更加一目了然。
细细想来老了也有好的一面,克服了对老的忧虑就会心情畅快无挂也无牵。
不要说太阳到达桑榆之间已近傍晚,它的霞光余辉照样可以映红满天。
注释1、酬乐天:作诗酬答白居易。
2、顾:念,指考虑。
3、怜:怜惜,爱惜。
4、带:腰带。
5、频减:多次缩紧。
6、冠:帽子。
7、废书:丢下书本,指不看书。
8、灸(jiǔ):艾灸,在穴位燃艾灼之。
中医的一种治疗方法。
9、随年:适应身老体衰的需要,这里指延长寿命。
10、谙(ān):熟悉。
11、阅人如阅川:意谓阅历人生如同积水成川一样。
语出陆机《叹逝赋》:“阅水以成川,水滔滔而日度;世阅人而为世,人冉冉而行暮。
”阅,经历。
12、幸:幸运,引申为优点。
古诗赏析此诗前六句承接白居易的原唱,表示对白居易的关于“老”的看法颇有同感。
一二句写“顾老”是人之常情,人们谁都顾虑衰老,老了就没有人怜惜。
接着四句进一步交代了“顾老”的原因,诗人用形象的语言作了描绘:因为衰老,身体一天天消瘦,腰带要不断地紧缩,头发渐渐稀疏,帽子就自然要偏斜。
书卷废置不看,是为了保护眼睛;经常用艾灸,是为了延年益寿。
刘禹锡《陋室铭》的原文及翻译

刘禹锡《陋室铭》的原文及翻译刘禹锡《陋室铭》的原文及翻译导语:做《陋室铭》是刘禹锡因参加过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所作。
以下是由小编为您整理的《陋室铭》的原文及翻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注释⑴ 在:在于,动词。
⑵ 名:出名,著名,因--而著名,名词作动词。
⑶ 灵:显得有灵气,名词作动词。
⑷ 斯是陋室:这是简陋的屋子。
斯:此,这。
是:表判断。
陋室:简陋的屋子。
⑸ 惟吾德馨: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惟:只。
吾:我,这里指住屋的人自己。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6)上:动词,长到,蔓到。
⑺ 鸿儒:即大学问家,这里指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人。
鸿:大。
儒:旧指读书人。
⑻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⑼调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
调:调弄,这里指弹(琴)。
素琴:不加装饰的古琴。
⑽金经:指用泥金书写的佛经。
即《金刚经》。
⑾丝竹:指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这里指音乐。
⑿之:助词,不译。
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⒀乱耳:扰乱双耳。
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
⒁案牍(dú):官府的公文。
⒂劳形:使身体劳累(使动用法)。
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形:形体、身体。
⒃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西。
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卧龙岗中隐居躬耕。
⒄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这两句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出仕前曾隐居南阳郡隆中山中。
扬雄,字子云,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都人。
刘禹锡的诗及翻译

刘禹锡的诗及翻译刘禹锡的诗全集: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翻译】岸上杨柳青,江中风浪平,忽然传来岸上情郎那熟悉的唱歌声。
就像东边天空中有太阳,西边却细雨蒙蒙,说是无晴(情)吧,其实却有晴(情)。
《乌衣巷》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
其全文古诗如下: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翻译】朱雀桥边冷落荒凉长满野草野花,乌衣巷口断壁残垣正是夕阳西斜。
晋代时王导谢安两家的堂前紫燕,而今筑巢却飞入寻常老百姓之家。
《望洞庭》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
其全文古诗如下: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翻译】洞庭湖的湖水和秋天的月亮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和谐。
潭面上没有一点风,就像一面未经磨拭的铜镜。
远望,洞庭湖的景色十分秀丽。
湖中那些君山就宛如白银盘上的一个小青螺。
《浪淘沙》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
其全文古诗如下: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翻译】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秋词》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
其全文古诗如下: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翻译】自古以来,人们每逢秋天就都悲叹寂寞凄凉,我却说秋天要胜过春天。
秋天晴朗的天空中一只仙鹤排开云层,一飞冲天,我的诗兴也随它到了碧蓝的天空。
《堤上行》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
其全文古诗如下:酒旗相望大堤头,堤下连樯堤上楼。
日暮行人争渡急,桨声幽轧满中流。
【翻译】这首诗将诗情与画意揉在一起,把诗当作有声画来描绘。
诗人很善于捕捉生活形象:酒旗、楼台、樯橹、争渡的人群、幽轧的桨声,动静相映,画面灵动,通过优美的艺术语言把生活诗化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
其全文古诗如下: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禹锡的诗及翻译本文是关于刘禹锡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唐朝彭城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刘禹锡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
唐朝诗人,有“诗豪”之称。
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
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刘禹锡的诗全集:《竹枝词》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
其全文古诗如下: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翻译】岸上杨柳青,江中风浪平,忽然传来岸上情郎那熟悉的唱歌声。
就像东边天空中有太阳,西边却细雨蒙蒙,说是无晴(情)吧,其实却有晴(情)。
《乌衣巷》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
其全文古诗如下: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翻译】朱雀桥边冷落荒凉长满野草野花,乌衣巷口断壁残垣正是夕阳西斜。
晋代时王导谢安两家的堂前紫燕,而今筑巢却飞入寻常老百姓之家。
《望洞庭》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
其全文古诗如下: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翻译】洞庭湖的湖水和秋天的月亮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和谐。
潭面上没有一点风,就像一面未经磨拭的铜镜。
远望,洞庭湖的景色十分秀丽。
湖中那些君山就宛如白银盘上的一个小青螺。
《浪淘沙》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
其全文古诗如下: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翻译】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秋词》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
其全文古诗如下: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翻译】自古以来,人们每逢秋天就都悲叹寂寞凄凉,我却说秋天要胜过春天。
秋天晴朗的天空中一只仙鹤排开云层,一飞冲天,我的诗兴也随它到了碧蓝的天空。
《堤上行》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
其全文古诗如下:酒旗相望大堤头,堤下连樯堤上楼。
日暮行人争渡急,桨声幽轧满中流。
【翻译】这首诗将诗情与画意揉在一起,把诗当作有声画来描绘。
诗人很善于捕捉生活形象:酒旗、楼台、樯橹、争渡的人群、幽轧的桨声,动静相映,画面灵动,通过优美的艺术语言把生活诗化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
其全文古诗如下: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翻译】巴山楚水一片荒远凄凉,二十三年来,我被朝廷抛弃在那里。
回到家乡,熟悉的人都已逝去,只能吟着向秀闻笛时写的《思旧赋》来怀念他们,而自己也成了神话中那个烂掉了斧头的人,已无人相识,真令人恍如隔世啊。
我如同一艘沉船,新贵们好比千帆竞渡,飞驰而过,又如一棵病树,眼前都是万木争春,生机盎然。
今天听到你为我歌唱的那一曲,就凭借这杯美酒重新振作起精神吧。
《西塞山怀古》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
其全文古诗如下: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翻译】西晋时的楼船自成都东下,金陵帝王瑞气全都黯然收煞。
吴国千寻铁链也被烧沉江底,一片投降白旗金陵城头悬挂。
人间有几回兴亡的伤心往事,高山依旧枕着寒流没有变化。
从此四海为家过着太平日子,故垒萧条长满芦荻秋风飒飒。
《陋室铭》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
其全文古诗如下: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翻译:山不在于有多高,有了仙人(居住)就有了名气;水不在于有多深,有龙(居住)就有了灵气。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因为)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藓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竹帘。
平时和我交谈的都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无学问的平民。
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
没有嘈杂的奏乐声使我的耳朵紊乱,没有官府的公文使我的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蜀先主庙》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
古诗全文如下: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翻译】刘备的英雄气概真可谓顶天立地;经历千秋万代威风凛凛至今依然。
战乱局势中与魏吴鼎足三分天下;雄心勃勃立誓复兴汉室统一铸钱。
得到贤明丞相孔明开国有人辅佐;生了个儿子阿斗却不是一个圣贤。
多么可悲原先蜀汉宫廷的歌妓们;如今却欢歌曼舞尽在魏王的殿前。
《春词》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
古诗全文如下: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翻译】宫女打扮脂粉匀称,走下红楼;春光虽好独锁深院,怎不怨愁?来到庭中点数花朵,遣恨消忧;蜻蜓飞来,停在她的玉簪上头。
《石头城》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
其古诗全文如下: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翻译】山围绕旧国都一一全还在,潮水打着空城寂寞又折回。
秦淮河的东边从前的月亮,夜深时还过那城上短墙来。
《杨柳枝词》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
其古诗全文如下:迎得春光先到来,浅黄轻绿映楼台。
只缘袅娜多情思,便被春风长倩猜。
【翻译】看着春天的美好时光最先到达这里,已经是楼台亭阁掩映在了一片浅黄和淡绿颜色中了。
因为这里的风景宜人,杨柳阿娜多姿,就像多情的少女一样,所以被春风最先发现,不停的眷恋爱抚了。
《始闻秋风》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
其古诗全文如下: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翻译】刘禹锡的《始闻秋风》是一首咏唱秋风的诗,也是一首激昂慷慨的秋歌。
诗人没有前人悲秋叹老、思乡怀人的情怀,而是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艺术境界,表达了诗人奋发进取、积极向上,以及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元和十年自郎州召至京师戏赠》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
其古诗全文如下:远别秦城万里游,乱山高下出商州。
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湲送客愁。
【翻译】刘禹锡几度贬官,看到满朝新贵仅是攀龙附凤之辈,心中愤愤不平,于是写了前一首诗,借桃花矛以嘲讽:“你们这些都是什么东西,都是我走后才来的小辈——“尽是刘郎去后栽!”为此刘再度被贬。
十四年后,刘再次复出,重游玄都观,感慨万千,写下《再游玄都观》,表现了刘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
刘禹锡此诗,通过人们在长安一座道士庙玄都观中看花这样一件生琐事,讽刺了当时的朝廷新贵。
《阿娇怨》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
其古诗全文如下:望见葳蕤举翠华,试开金屋扫庭花。
须臾宫女传来信,言幸平阳公主家。
【翻译】据《汉武故事》记载,武帝幼年为胶东王时,就喜欢阿娇,曾对阿娇之母长公主说:“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
”阿娇当了武帝的皇后(称陈皇后)以后,擅宠骄贵,但十余年无子。
平阳公主进歌伎卫子夫得幸生子,阿娇见疏,恚愤欲死。
刘禹锡这首诗,追寻前事,摹写阿娇当日望幸不至的哀怨情状,并寄予深切的同情。
《秋风引》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
其古诗全文如下: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翻译】不知从哪里吹来了秋风,在萧萧的风中送走了雁群。
凌晨,秋风吹动着庭园的树木,树叶瑟瑟。
秋风的来去虽然无处可寻,无形的秋风却分明已经尽在庭园。
来到耳边了,孤独的旅人最先听到了秋风的声音。
《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
其古诗全文如下: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翻译】京城的大路上行人车马川流不息,扬起的灰尘扑面而来,人们都说自己刚从玄都观里赏花会来。
玄都观里的桃树有上千株,全都是在我被贬离开京城后栽下的。
《竹枝词·莫道谗言如浪深》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
其古诗全文如下: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翻译】不要说流言蜚语如同凶恶的浪涛一样令人恐惧,也不要说被贬低的人好像泥沙一样永远颓废沉迷。
淘金要经过千遍万遍的过滤,要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才能淘尽泥沙,得到闪闪发光的黄金。
《赏牡丹》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
其古诗全文如下: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翻译】庭前的芍药妖娆艳丽却缺乏骨格,池中的荷花清雅洁净却缺少情韵。
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天姿国色,到了开花的季节引得无数的人来欣赏,惊动了整个洛阳城。
《再游玄都观》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
其古诗全文如下: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翻译】玄都观偌大庭院中有一半长满了青苔,原盛开的桃花已经荡然无存,只有菜花在开放。
先前那些辛勤种桃的道士如今那里去了呢?前次因看题诗而被贬出长安的我——刘禹锡又回来了啊。
《与歌者米嘉荣》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
其古诗全文如下:唱得凉州意外声,旧人唯数米嘉荣。
近来时世轻先辈,好染髭须事后生。
【翻译】中唐年代,时世变了,开元、天宝的艺术和风习,都不再行时,音乐也出现了新声。
但米嘉荣却能唱旧声,故刘禹锡曾有“三朝供奉米嘉荣,能变新声作旧声”的赞语。
此诗更说能唱旧曲的人,如今只得他一人而已,别人都趋向时新,染黑胡须服事后生去了。
不特感慨于米嘉荣,也有自伤老大之意。
《伤桃源薛道士》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
其古诗全文如下:坛边松在鹤巢空,白鹿闲行旧径中。
手植红桃千树发,满山无主任春风。
【翻译】花坛边的老松尚在,仙鹤的巢却已空空如也。
白鹿在旧日里的羊肠小道中悠闲地行走。
故人亲手种的千万株红桃树,花朵已经开满了山坡,而它们的主人却不在了,只能任凭春风吹拂。
《八月十五夜玩月》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
其古诗全文如下: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翻译】老天用今夜的如水月色,清洗整个天宇人世。
暑气已退,天空明净;而秋色澄明,万物清丽。
满天繁星的光彩都让给月色占了先,连金风玉露都透发出耀人的光芒。
经常变换的是人间,而月亮依然是恒久的。
《缺题》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
其全文如下:故人日已远,窗下尘满琴。
坐对一樽酒,恨多无力斟。
幕疏萤色迥,露重月华深。
万境与群籁,此时情岂任。
【翻译】故人已经离开很久了,窗下古琴已许久没弹,早已经积满了灰尘。
自己自斟自饮借酒浇愁,岂料独酌了无趣,愁浓酒难消,力不能斟酒,乃是心不堪其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