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诗词介绍

合集下载

刘禹锡写过的十首诗词

刘禹锡写过的十首诗词

刘禹锡写过的十首诗词刘禹锡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词作品流传至今,仍然被人们所传颂。

刘禹锡的诗词作品深受人们的喜爱,他的作品以清新脱俗、富有韵律感和情感表达能力为特点。

在他的生平中,他创作了大量的诗词作品,其中有许多经典之作。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刘禹锡写过的十首诗词。

一、《陋室铭》陋室铭是刘禹锡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于自己生活环境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人生的思考。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文字,表现了作者的深刻感悟和生活态度。

这首诗词被誉为“小楼昨夜又东风”的姊妹篇,是唐代诗词的经典之作。

二、《竹枝词》竹枝词是刘禹锡的另一首经典之作,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景,展现了作者对于春天的热爱和对于生命的感悟。

这首诗词以清新脱俗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让人们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和生命的意义。

三、《浪淘沙·北岛》浪淘沙·北岛是刘禹锡的一首爱情诗,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于爱情的向往和对于美好生活的渴望。

这首诗词以唯美的语言,表现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让人们感受到了爱情的美好和生命的意义。

四、《陋室铭二首》陋室铭二首是刘禹锡的另一首经典之作,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于自己生活环境的感慨和对于人生的思考。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文字,表现了作者的深刻感悟和生活态度。

五、《秋夜寄邱员外》秋夜寄邱员外是刘禹锡的一首夜景诗,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秋夜景象,展现了作者对于秋天的热爱和对于生命的感悟。

这首诗词以清新脱俗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让人们感受到了秋天的美好和生命的意义。

六、《竹枝词二首》竹枝词二首是刘禹锡的另一首经典之作,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于春天的热爱和对于生命的感悟。

这首诗词以清新脱俗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让人们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和生命的意义。

七、《夜泊牛渚怀古》夜泊牛渚怀古是刘禹锡的一首怀古诗,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夜景,展现了作者对于历史的思考和对于生命的感悟。

这首诗词以清新脱俗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让人们感受到了历史的魅力和生命的意义。

刘禹锡的简介及作品有哪些诗词

刘禹锡的简介及作品有哪些诗词

刘禹锡的简介及作品有哪些诗词刘禹锡,唐代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

他出生于一个文化世家,自幼就接受了很好的教育,良好的家教和学习环境,成为了一名卓越的文学家和文化人。

他生于唐朝贞观六年(632年),卒于开成五年(926年),享年九十五岁。

刘禹锡在唐代文学史上是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他的诗词得到了唐代文学爱好者的认可和喜爱,至今仍被广泛传颂。

他的作品包括了许多优美的诗词和散文。

在唐代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其中,刘禹锡的《陋室铭》、《竹枝词》、《浪淘沙·北岛》等著名的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传颂,并成为唐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陋室铭》是刘禹锡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创作于唐贞观八年(634年),反映了作者奋发图强的精神和追求真理的态度,表达了在艰苦的环境中都可以充分发挥人的潜能而实现自己的价值观念。

《陋室铭》中有很多美丽的诗句,如“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三闾九里,十洲三山,邑人得以为君也;朝发白帝城,暮到江陵道”等,都是很有诗意的语言,抒发了作者对自己的强烈信念和奋斗方向。

《竹枝词》是刘禹锡的另一首名作,这首词创作于唐代开元二十二年(734年)之前,讲述的是一个草寇华山松和他爱妻的感人故事。

这首词爱情主题鲜明,情感真挚,描绘了一个无私奉献的男女之间的美好爱情故事,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浓郁的人文情怀。

《浪淘沙·北岛》是刘禹锡的另一首著名词作。

这首词创作于唐代乾元六年(786年),描绘了北岛文人们的感情生活和思想倾向。

刘禹锡在词中表达了自己对这个时代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认识,将文学、思想和时代精神相结合,达到了深刻的思想意义。

除了诗词外,刘禹锡还写过大量的散文,其中以《陋室铭》和《唐城阙题记》最为著名。

《唐城阙题记》写于唐代开成四年(922年),主要描述了唐朝时期的城阙,对当时的历史文化、建筑风貌进行了生动的描绘。

这篇散文在唐代文学史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可以说,刘禹锡是唐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诗词、散文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思想内涵。

诗人刘禹锡的代表作诗词

诗人刘禹锡的代表作诗词

诗人刘禹锡的代表作诗词刘禹锡的哲学思想具有鲜明的唯物主义倾向。

主要著作是《天论》三篇。

在宇宙论方面,他的唯物主义思想比柳宗元更进步。

关于自然与人的关系,刘禹锡提出了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的观点,具有积极的进取精神。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刘禹锡的诗词,方便大家学习。

忆江南春去也词牌名:忆江南|朝代:唐朝|作者:刘禹锡其一春去也,多谢洛城人。

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

独坐亦含颦。

其二春去也,共惜艳阳年。

犹有桃花流水上,无辞竹叶醉尊前。

惟待见青天。

《忆江南·春去也》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著作,此词共27个字唐文宗开成三年(838),作者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洛阳)时。

题下原有作者自注:“和乐天(即白居易)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

第一首词写的是一位洛阳少女的惜春之情。

她一边惋惜春天的归去,一边又觉得春天对她也有无限依恋之情。

诗人通过浪淘沙·日照澄洲江雾开朝代:唐朝|作者:刘禹锡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浪淘沙”是唐代民间歌曲之一,后来变成了词牌名称。

刘禹锡被贬夔州期间,学习民歌体,写了《浪淘沙九首》,内容多是写蜀地的淘金劳动。

它与《竹枝词》等诗,在诗人集中归在乐府类。

这是第六首。

诗的开头两句“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描绘了一群妇女淘金劳动的情景:清晨,雾气笼罩大江,不一会,太阳出来了,雾散天开,金色的阳光照耀着澄澈江水中的小洲。

这时,三五成群的淘金妇女结伴而来,她们捋起衣袖,赤着双脚,挤满在“江隈”,开始了一天的劳动。

“江隈”,江边弯曲的地方。

江中金沙,往往夹杂在泥沙当中,江岸弯曲处水流缓慢,容易沉积,所以淘金的妇女便挤满在那些地方。

一个“满”字,写出了淘金妇女众多。

后两句即景抒情。

诗人看到淘金妇女这种艰苦的淘金场景,不禁感叹起来:“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原来美人头上的首饰和王侯手中的印玺所用的金子都是这些淘金妇女辛辛苦苦地从“沙中浪底”淘洗出来的。

刘禹锡的诗词原文及赏析

刘禹锡的诗词原文及赏析

刘禹锡的诗词原文及赏析刘禹锡的原文及赏析篇一《昏镜词》唐·刘禹锡昏镜非美金,漠然丧其晶。

陋容多自欺,谓若他镜明。

瑕疵自不见,妍态随意生。

一日四五照,自言美倾城。

饰带以纹绣,装匣以琼瑛。

秦宫岂不重,非适乃为轻。

译文:昏镜不是用优质的青铜所制,它模糊不清,光泽已经消失。

容貌丑陋的人往往自欺欺人,说这昏镜竟与其他明镜无异。

在昏镜中既看不到自己的缺陷,就可以随心想象自己是如何美丽。

陋容者一日照它四五次,自以为漂亮得全城人都倾慕不已。

他用有花纹的锦绣制成这镜带,又用美玉做的匣子来盛放这镜子。

像秦宫宝镜那样的明镜难道不贵重吗?但因它不合心意,反而被陋容者所弃。

赏析:此诗以明镜喻贤良,指宪宗弃绝的革新派人士;昏镜喻邪僻,指宪宗亲信的宦官佞臣;那个喜欢昏镜的陋容之人便指宪宗。

诗前引子记述制镜工匠谈投合人们爱憎好恶心理的生意经,揭示出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常见事实:人们挑选镜子,并不讲求镜子质量的优劣,而务在“求与己宜”——选择与自己容貌相宜者,明镜“不能隐芒杪之瑕,非美容不合”,故喜昏镜者十居其九,而喜明镜者十难有一。

用这个日常生活中的常见事实来比况君主用人,即是说君主用人,同人们挑选镜子一样,亦在“求与己宜”,因而,贤良之才不遇英明之君,便不合而遭弃置。

用意在为革新派人士辩冤,说他们遭贬被杀,并不是他们真有什么罪,而在于宪宗不是英明之君,是宪宗的爱憎好恶所至。

引子重在阐明明镜何以遭弃置,为革新派人士辩冤,诗则重在揭示昏镜何以受重视,讽刺宪宗君臣。

诗的层次分明,语言简洁明快,意旨明白易了。

头二句写昏镜的制作材料和透明度差,徒有镜子之形而无镜子之实,揭示其丑陋本质。

古时镜子以精铜磨制而成,“美金”即指精铜。

“非美金”,是说镜子本要用“美金”——精铜制成,而昏镜则不然。

“丧其晶”,是说制镜本要讲求晶莹明亮,透明度高,而“非美金”制成的昏镜则丧失了这个特征。

二语仅用否定修辞手段,便构成美丑的强烈对比,造语简练之极而表现效果鲜明突出,颇为精妙。

刘禹锡最经典的诗词10篇

刘禹锡最经典的诗词10篇

刘禹锡最经典的诗词10篇刘禹锡,自称祖先为汉景帝贾夫人之子中山靖王刘胜;七代祖刘亮,北魏冀州刺史、散骑常侍,随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父亲刘绪,为避安史之乱,迁居苏州。

刘禹锡生于大历七年(772年),其父、祖均为小官僚,父刘绪曾在江南为官,刘禹锡并在那里度过了青少年时期。

他很小就开始学习儒家经典和吟诗作赋,既聪明又勤奋,在做诗方面,曾得当时著名诗僧皎然、灵澈的熏陶指点。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刘禹锡最经典的诗词,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视刀环歌朝代:唐朝|作者:刘禹锡常恨言语浅,不如人意深。

今朝两相视,脉脉万重心。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朝代:唐朝|作者:刘禹锡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拼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汉寿城春望朝代:唐朝|作者:刘禹锡汉寿城边野草春,荒祠古墓对荆榛。

田中牧竖烧刍狗,陌上行人看石麟。

华表半空经霹雳,碑文才见满埃尘。

不知何日东瀛变,此地还成要路津。

思黯南墅赏牡丹朝代:唐朝|作者:刘禹锡偶然相遇人间世,合在增城阿姥家。

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

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朝代:唐朝|作者:刘禹锡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昏镜词朝代:唐朝|作者:刘禹锡镜之工列十镜于贾奁,发奁而视,其一皎如,其九雾如。

或曰:“良苦之不侔甚矣。

”工解颐谢曰:“非不能尽良也,盖贾之意,唯售是念,今来市者,必历鉴周睐,求与己宜。

彼皎者不能隐芒杪之瑕,非美容不合,是用什一其数也。

”予感之,作《昏镜词》。

昏镜非美金,漠然丧其晶。

陋容多自欺,谓若他镜明。

瑕疵自不见,妍态随意生。

一日四五照,自言美倾城。

饰带以纹绣,装匣以琼瑛。

秦宫岂不重,非适乃为轻。

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朝代:唐朝|作者:刘禹锡去国十年同赴召,渡湘千里又分歧。

唐朝文学家刘禹锡的古诗词

唐朝文学家刘禹锡的古诗词

唐朝文学家刘禹锡的古诗词【导语】刘禹锡是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

唐代中晚期诗人,有“诗豪”之称,中唐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唐朝文学家刘禹锡的古诗词篇一《竹枝词》作者: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赏析:这首诗摹拟民间情歌的手法,写一位初恋少女听到情人的歌声时乍疑乍喜的复杂心情。

首句“杨柳青青江水平”即景起兴。

这是一个春风和煦的日子,江边杨柳依依,柳条轻拂着水面;江中流水平缓,水平如镜。

次句“闻郎江上唱歌声”叙事。

在这动人情思的环境中,这位少女忽然听到了江面上飘来的声声小伙子的歌声。

这歌声就像一块石头投入平静的江水,溅起一圈圈涟漪一般,牵动了姑娘的感情波澜。

三、四两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写姑娘听到歌声后的心理活动。

她心中早就爱上了这个小伙子,但对方还没有明确表态。

今天从他的歌声中多少听出了点情意,于是她觉得:这个人的心就像捉摸不定的天气一样,说它是晴天吧,西边却下着雨;说它是雨天吧,东边却又出着太阳。

“道是无晴却有晴”一句,诗人用谐音双关的手法,把天“晴”和爱“情”这两件不相关的事物巧妙地联系起来,表现出初恋少女忐忑不安的微妙感情。

这首诗语言平易,诗意清新,情调淳朴,历来受到读者喜爱。

唐朝文学家刘禹锡的古诗词篇二《乌衣巷》作者: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鉴赏:这是组诗《金陵五题》中的一篇。

这首诗曾博得白居易的“掉头苦吟,叹赏良久”,是刘禹锡最得意的怀古名篇之一。

首句“朱雀桥边野草花”,朱雀桥横跨南京秦淮河上,是由市中心通往乌衣巷的必经之路。

桥同河南岸的乌衣巷,不仅地点相邻,历也有瓜葛。

东晋时,乌衣巷是高门土族的聚居区,开国元勋王导和指挥淝水之战的谢安都住在这里。

旧日桥上装饰着两只铜雀的重楼,就是谢安所建。

在字面上,朱雀桥又同乌衣巷偶对天成。

用朱雀桥来勾画乌衣巷的环境,既符合地理的真实,又能造成对仗的美感,还可以唤起有关的历史联想,是“一石三鸟”的选择。

刘禹锡洛阳诗词

刘禹锡洛阳诗词

刘禹锡洛阳诗词刘禹锡,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政治家,有“富阳公”、“刘富阳”等称号。

他的诗歌以婉约细腻、含蓄深远而著名,其作品中最著名的当属《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等。

而今我们就来读一读他的《洛阳诗》。

《洛阳诗》共十首,可谓依次叙述了刘禹锡对洛阳这座城市的感受和评价。

接下来我们将分别欣赏并解读这十首诗。

1.飞觞赋洛阳行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本诗是刘禹锡东游洛阳时所作,其题材是留别诗。

刘禹锡在洛阳旅游期间领略到了这座城市的风景和沉甸甸的历史底蕴,加之与洛阳爱才之士的抚慰,让他对这座城市充满了感慨和不舍。

2.少陵春气浓少陵春酒浓,垂老春衣薄。

春日宴,绿酒空堂对芳草。

千门万户将烟景,深巷长亭送燕飞。

故人回首洛阳道,荷花淀外通汴津。

刘禹锡在这首诗中将目光投向少陵,把少陵春的景色写得十分细腻和浓郁。

整首诗从思想到语言都展现出了追寻岁月峥嵘和珍藏爱情佳话的深情和怀恋。

3.洛阳女儿行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好十三,眉未愁。

无论嫁得金龟婿,美豔如花都比不上。

出嫁东邻富山妇,一年回嫁住草屋。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道尽相思苦。

出门俱是看花人,花落人亡两不知。

在这首《洛阳女儿行》中,刘禹锡以对面邻居的洛阳女子为主人公,讲述了她的独特人生经历,抒发了对生命故事的深刻感悟。

4.太原道中黄叶落,长安古道马蹄徐,幽州夜深看草青。

路人借问江南路,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此诗写的是刘禹锡自太原南下时,人们向他询问江南道路的场景。

作者用心地描绘了当时的路况和自然景色,也表达了自身身份和地方之间联系的情感。

5.太原妇女舞罢长安酒半醒,娘子争来舞短緪。

自醉东风吹衫带,狂歌西去浪花深。

郑家寒食远游子,香车带雨胡卢枕。

满城春色宫墙柳,翠凤归时遥断肠。

这首诗写的是太原的舞妇,这些妇女不仅妩媚动人,还有一颗独立高傲的心。

她们在自己舞场所拥有的权利中表现出色,并最终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

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古诗词鉴赏

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古诗词鉴赏

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古诗词鉴赏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生于河南郑州荥阳,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其先祖为中山靖王刘胜(一说是匈奴后裔) [3] 。

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诗人刘禹锡的古诗词,方便大家学习。

《缺题》故人日已远,窗下尘满琴。

坐对一樽酒,恨多无力斟。

幕疏萤色迥,露重月华深。

万境与群籁,此时情岂任。

《庭竹》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

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

《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汉寿城春望》汉寿城边野草春,荒祠古墓对荆榛。

田中牧竖烧刍狗,陌上行人看石麟。

华表半空经霹雳,碑文才见满埃尘。

不知何日东瀛变,此地还成要路津。

《伤桃源薛道士》坛边松在鹤巢空,白鹿闲行旧径中。

手植红桃千树发,满山无主任春风。

《赏牡丹》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浪淘沙》日照澄州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视刀环歌》常恨言语浅,不如人意深。

今朝两相视,脉脉万重心。

《浪淘沙》莫道谗言如浪深,莫道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刘禹锡的诗句1.迎得春光先到来,浅黄轻绿映楼台。

——刘禹锡《杨枝词二首》2.沉沉夏夜兰堂开,飞蚊伺暗声如雷。

——刘禹锡《聚蚊谣》3.巫峡巫山杨柳多,朝云暮雨远相和。

——刘禹锡《杨枝词二首》4.因想阳台无限事,来君回唱竹枝歌。

——刘禹锡《杨枝词二首》5.花面丫头十三四,春来绰约向人时。

——刘禹锡《寄赠小樊》6.酒后人倒狂,花时天似醉。

——刘禹锡《曲江春望》7.何事独伤怀,少年曾得意。

——刘禹锡《曲江春望》8.千里江蓠春,故人今不见。

——刘禹锡《重至衡阳伤柳仪曹》9.木落汉川夜,西湖悬玉钩。

旌旗环水次,舟楫泛中流。

——刘禹锡10.帘前疑小雪,墙外丽行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是名门望 ▪朱雀桥边野草花, 今日的衰 族聚集之地 ▪乌衣巷口夕阳斜。 败景象
萧瑟的野草花在朱雀桥边盛开,一 抹惨淡的残阳洒在乌衣巷。
当年这里曾经是车水马龙、热闹繁华的 交通要道,而今桥边却只有“野草花”。一 片衰败苍凉的景象。
昔日繁华已 ▪旧时王谢堂前燕, 不复存在 ▪飞入寻常百姓家。
昔日飞在王导谢安住所里那高高殿堂的燕子,如 今已飞上了平常百姓人家那低矮的房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朱雀桥:朱雀桥横跨南京 秦淮河上,是由市中心通 往乌衣巷的必经之路。朱 雀桥遗址在清代已难寻觅。 人们为追忆朱雀桥,往往 把镇淮桥当作昔日的朱雀 桥,不知有多少历代文人 名士来此抒发过桑梓情思, 抚今追昔!
▪ “旧时王谢”:指这条古巷曾居住的王、谢两个显 赫的宰相家族:一是王导,辅佐创立了有百年历史 的东晋王朝;另一位是谢安,指挥淝水之战,以少 胜多,打败符秦百万大军。作为一代名相,王、谢 足以令后人追怀。王谢两户大家族在这里居住了三 百年,出现了一批对晋朝的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的 人物。
▪ 《浪淘沙》组诗共九首,此其第一首。是刘禹锡穆 宗长庆年间(821━824)任夔州刺史时所作。
▪ 这首诗是民歌体的政治抒怀诗,诗歌的前两句用白 描的手法描绘了来自天边,奔腾千里的壮丽图景。 “九曲”用了夸张的手法写黄河曲曲折折。“自天 涯”将黄河的源远流长突写得了神入化,与李白的 《将进酒》中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 回”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 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有“诗豪” 之称。
▪ 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 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 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 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 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 等职。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 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 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 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 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梦德文集》,存世 有《刘宾客集》。
▪ 后两句采用了张骞为武帝寻找河源和牛郎织女相隔 银河的典故,驰骋想象,表示要迎着狂风巨浪,顶 着万里黄沙,逆流而上,直到牵牛织女家,表现了 诗人的豪迈气概。
▪ 译文:弯弯曲曲的黄河河流漫长,夹带着大量的黄 沙,黄河波涛汹涌,奔腾澎湃,来自天边。现在我 要迎着风浪直上银河,走到牛郎、织女的家门口。
事实上,即使是寿命极长的燕子也不可能是四百 年前“王谢堂前”的老燕。但作者抓住了燕子有栖息 旧巢的特点,用“旧燕”唤起读者想象昔日乌衣巷的 繁荣、王谢家族的显赫,赋予燕子以历史见证人的身 份。“寻常”二字,又特别强调了今日的居民是多么 不同于往昔。
▪《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 《乌衣巷》是刘禹锡《金陵五题》的第二首。乌衣 巷在金陵南门朱雀桥(也就是现在的南京东南,秦 淮河南岸)附近,东晋时王导、谢安等豪门世族就 居住在这里。
▪ 乌衣巷:在今南京市东南, 在文德桥南岸,是三国东吴 时的禁军驻地。由于当时禁 军身着黑色军服,故此地俗 语称乌衣巷。东晋时以王导、 谢安两大家族,都居住在乌 衣巷,人称其子弟为“乌衣 郎”。入唐后,乌衣巷沦为 废墟。现为民间工艺品的汇 集之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