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17.长城》练习题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7长城同步练习卷.doc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7长城同步练习卷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1 . 读拼音,写汉字。
jiā(_______)峪关 气pò(_______) ch ón ɡ ɡāo (_______)zh ì hu ì(_______) d ǎ zh àn ɡ(_______) b ǎo l ěi (_______)2 . 比一比,组成词。
宗( ) 砖( ) 魂( ) 峻( ) 隔( ) 崇( ) 传( ) 魄( ) 俊( ) 融( ) 膀( ) 旋( ) 陡( )傍( ) 族( ) 徒( )3 . 想一想,填上合适的词。
(_______)的长城 (_______)的奇迹 (_______)的山岭4 . 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括号里。
扶着 站在 想起 踏着1、( )长城上,( )脚下的方砖,( )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 )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垛子 城墙 射口 瞭望口2、( )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 ),( )上有方形的( )和( ),供瞭望和射击用。
5 . 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一种合适的解释,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1、才:①才能 ②不久,时间短 ③强调所说的事不容易(1)你怎么才来,就要走?(_______)(2)诸葛亮很有才干,周瑜妒忌他。
(_______)(3)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_______)2、崇:①高 ②重视、尊敬(1)新中国的第一任总理周恩来,世界人民都很崇拜他。
(_______)(2)长城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_______)6 .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长城东起_______,西到________,全长_____________。
2、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_____________,是用__________________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文解析及练习测试(17-19课)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学案·语文(四年级·上册)17 长城学习目标:1.认识“崇、峻”等8个字,会写“崇、旋”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崇山峻岭、盘旋、智慧、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长城的气势和自豪感。
3.了解长城的结构,体会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的特点,感悟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4.培养学生搜集与处理相关资料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学习重点:1.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结合理解课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学习准备:1.提前入文,搜集整合资料,提前2-3天,感知课文,粗知内容。
(1)结合课文内容,引发学生广泛搜集长城的图片、文字及影像资料。
(2)学生自主与学习伙伴研究资料,归类整理资料。
2.自学生字,初写生字,并大致读顺课文。
3.教师了解学生资料搜集及相关学情。
学习时间:建议用2课时。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你课前预习了吗?如果预习了,准能完成下列各题。
1.我最棒,本课的生字我都会写了。
Pán xuán tún bīnɡbǎo lěi zhì huì( ) ( ) ( ) ( )chïnɡ shān jùn lǐnɡ wān yán pán xuán( ) ( )2.划去括号中的错误读音。
崇.山峻岭(cïnɡ chïnɡ)垛.子(duî duǒ)气魄.雄伟(pâ pî)屯.兵(dùn tún)3.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美好②赞许(1)无论能不能取得嘉.奖,我们都要继续努力。
()(2)今天来到现场的嘉.宾都是来自汶上的年轻朋友。
()①聚集②村庄(1)今年,我们屯.子里有六个年轻人参加了抗震救灾。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长城》练习题

姓名:1看拼音写词语。
chónɡshān jùn lǐnɡwānyán jiāyùɡuān bǎo lěi dǒu qiào()()()()()2比一比,组词。
蜿()蜓()凝()垒()峭()婉()蜒()疑()磊()俏()崇()旋()堡()魄()扶()祟()旅()煲()魂()挟()3、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美好②赞许无论能不能得到嘉奖..,我们都要继续努力。
()今天来到现场的嘉宾..都是来自大连的年轻朋友。
()①聚集②村庄今年,我们屯子..里有六个年轻人报名参军了。
()因为有关云长屯兵..在路上,曹操只得收兵回巢了。
()6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作业(1)长城东起__________,西至__________,全长__________公里,所以又称_______________.(2)作者远看长城,突出了它的__________,近看长城,突出了它的_______________。
(3)课文第4 自然段起__________ 的作用。
A总结全文B联想升华7按要求改写句子。
(1)长城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改写成比喻句)(2)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改为反问句)阅读理解(一)八月的燕山,青翠欲滴,长城蜿蜒起伏在山背之上,时隐时现,像一条伏卧在崇山峻岭上的苍龙,翘首欲飞。
真是未登上长城,就被它的宏伟的雄姿吸引了。
我随着人流登上长城。
站在城楼上,观八达岭群山,只见山峦重叠,巍峨险峻。
在这万山丛中,只有这一道关隘可通塞外,过去听过:“居庸之险不在关,而在八达岭。
”今日亲临目睹,那里确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
我终于登上了长城的最高点,居高临下,极目远眺,大好河山尽收眼底。
长城在叠翠而险峻的山上,迤逦远去,一直伸向远方,与碧空相接,更加显得气势磅礴。
现在我看它,不再是翘首欲飞了,而是一条有生命的、探首天际的巨龙,正在翻山越岭向前飞腾!(1)短文中有不少字词不会读,不理解,我得请工具书帮忙。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长城》训练题及答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长城》训练题及答案一、看拼音写词语。
二、比一比,组词。
蜿()蜓()凝()垒()峭()婉()蜒()疑()磊()俏()三、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美好②赞许1.无论能不能得到嘉.奖,我们都要继续努力。
()2.今天来到现场的嘉.宾都是来自大连的年轻朋友。
()①聚集②村庄3.今年,我们屯.子里有六个年轻人报名参军了。
()4.因为有关云长屯.兵在路上,曹操只得收兵回巢了。
()四、选词填空。
凝聚凝结1.万里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用血汗和智慧()成的。
2.农民的汗水()成一粒粒粮食。
气势气魄3.这样()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4.这座山很有()。
五、按要求改写句子。
1.长城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改写成比喻句)2.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改为反问句)六、按课文内容填空。
1.长城东起__________,西至__________,全长__________公里,所以又称_______________。
2.这篇文章作者按照从_______到_______,由_______到_______的观察顺序写的。
3.作者远看长城,突出了它的__________,近看长城,突出了它的_______________。
4.课文第4自然段起__________的作。
A总结全文B联想升华5.截至2003年7月,我国已有_______处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其中文化遗产_______处,自然遗产_______处,自然文化遗产共_______处。
请举出四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区。
(一)从北京出发,不过几十公里就来到长城脚下。
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
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击用。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17.《长城》

作者用什么说明方法写出了长城 的长?
打比方和列数字
嘉峪关
山海关
从北京出发,不过一百多里就来到 长城脚下。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 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 的。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 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近看长城)“高大坚固”
从(北京)出发,不过(一百多里) 就来到(长城)脚下。这一段长城修 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 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 的。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 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 马可以并行。
嘉峪关
山海关
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 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 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读一读,注意红色的词.(远看长城)“长”
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 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 头的三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 有一万三千多里。
蜿蜒盘旋:长而曲折地延伸。
试一试
远看( ),它像( ), 在( )之间( )。 从东头的( )到西头的 ( ),有( )里。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17. 长城
17 长
城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 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两千一 百多年前,秦始皇统一中国后, 为了抵御外来侵略,下令修筑 长城。现在我们看到的长城东 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蜿蜒 一万两千余里。
读课文,说说长城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长城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 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试着填空
从( )出发,不过( )就来到 ( )脚下。这一段长城修筑在 ( )上,( ),是用巨大 的( )和( )筑成的。城墙顶 上铺着( ),十分平整,像很 宽的( ),( )匹马可以并 行。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7长城练习卷.doc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7长城练习卷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题型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判断题计算题附加题总分得分1 .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瞭望口(liào liáo)竣工(qūn jùn)嘉峪关(yùɡǔ)2 . 看拼音,写汉字。
pán xuán bǎo lěi tún bīng(_______)(_______)(_______)zhì huìdǎzhàng jiàn gé(_______)(_______)(_______)3 .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_____)的条石(_____)的垛子(_____)的人民(_____)的画卷(_____)的小路(_____)的山岭4 . 根据画线句子的意思,写出四字词语。
(1)长城修筑在高而险峻的山岭之间。
(________)(2)远看长城,在山岭之间回环曲折地绕来绕去。
(________)5 . 句子闯关1.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2.劳动人民用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把条石抬上山岭。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6 . 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奇迹?( )(多选)A. 因为“长”而“高大坚固”又“气魄雄伟”的长城,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古代建筑B. 因为长城是中国古代人民修筑的C. 因为当年修筑长城时,在极其落后的条件下,劳动人民能用自己的双手完成这样浩大的工程,因此是一个伟大的奇迹7 . 在图片上指出垛子、瞭望口和射口。
8 . 课内片段阅读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2023部编版《长城》练习题及答案

2023部编版《长城》练习题及答案文档简介本文档提供了2023年部编版《长城》练题及答案。
这些练题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长城》这篇文章的内容。
题目一:填空题1. 《长城》是一种人工建筑,也是中国的国家___________________。
2. 建筑长城的目的是为了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
3. 在文中,作者描述了长城的规模之大,长城起自___________________。
4. 长城的建造历经了___________________年的时间。
答案:1. 基因宝库2. 北方的匈奴入侵。
3. 松花江畔、深入到中国西部的大漠,全长达2.5万公里。
4. 2000多题目二:选择题1. 长城是由以下哪个朝代修建的?A. 春秋战国时期B. 秦朝C. 唐朝D. 元朝答案:B. 秦朝2. 以下哪个国家也有类似中国长城的古建筑?A. 印度B. 美国C. 埃及D. 日本答案:C. 埃及3. 长城是一种什么样的建筑?A. 自然形成的地貌B. 人工修建的防御工事C. 宗教圣地D. 文化遗址答案:B. 人工修建的防御工事题目三:简答题请简要回答以下问题:1. 你对《长城》这篇文章有什么新的了解?2. 长城在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中具有什么重要意义?3. 长城对于保护中国的疆域安全有什么作用?答案:1. 通过阅读《长城》这篇文章,我第一次了解到长城不仅是中国的国家基因宝库,也是为了防止北方匈奴入侵而修建的人工工程。
2. 长城在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中国古代文明建筑工程的杰作之一,代表了中国古代人的智慧和勤劳精神。
3. 长城对于保护中国的疆域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曾有效地抵御过多次外敌入侵,保卫了中国的领土和人民安全。
结语通过完成这些练习题,希望同学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长城》这篇文章,并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有更全面的认识。
17长城

第五单元本组教材以“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长城》《颐和园》、略读课文《秦兵马俑》。
《长城》一课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
也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颐和园》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秦兵马俑》详尽介绍了秦兵马俑。
3篇课文都配有精美的实景或实物图片,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是引领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一扇扇窗口。
1.认识本组生字23个,会写24个生字。
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长廊、柱子、神清气爽”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指导看图,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根据事物的特点选取不同观察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4.图文对照,展开想象,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5.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学习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的方法。
6.以“保护文物”为题,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文物保护意识。
7.学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提高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图文结合,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抓住总起句、重点句,利用词语推敲等方法,读懂句子、品味语言、领悟写法、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留心文章表达的方法。
17长城本组课文将带领学生观赏我国三处被列为世界遗产名录的自然文化景观。
长城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无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课文不仅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气势雄伟,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抒发了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文中配有两幅插图,由远及近地观察长城,并由此产生联想。
1、知识目标:图文结合,学习由远及近的观察及表达方法。
2、能力目标:学会搜集,整理,利用信息,通过图片,文字等资料了解长城的特点和历史地位。
3、情感目标:激发民族自豪感,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长城
一、我会看拼音写词语。
1.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tún bīnɡ()的bǎo lěi()。
2.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chóng()山峻岭之间蜿蜒pán xuán()。
3.古代人民的zhì huì()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二、读下面的句子,选择一个恰当的词写在括号里:
聪明智慧夸奖夸耀满意得意
1.老师( )小丽爱动脑筋。
2.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汗水和( )的结晶。
3.妈妈对我今天在客人面前的表现非常( )。
4.弟弟像( )的一休,眼腈一眨就是一个主意。
5.刚买了一枝钢笔,小刚立刻就在同桌面前( )起来。
6.“你别( )太早了!”爸爸给他泼冷水。
三、根据要求完成练习。
1.长城是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看了右边的图片,我想到了这些描写长城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图片上指出垛子、瞭望口和射口。
四、按要求写句子。
1.劳动人民用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把条石抬上山岭。
(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那时候没有火车,没有汽车,也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
(用加点词仿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读课文,我会选一选。
1.这篇课文按顺序分别写了()、()、()、()几方面的内容。
A.长城的“高大坚固”B.赞美长城C.长城的“长”D.由长城展开联想
2.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多选)()
A.因为长城在北京城内。
B.从规模上看非常宏大。
万里之长,高大坚固,设计巧妙。
C.从工程上看非常艰巨,全靠人力把那么沉重的条石运到陡峭的山上。
六、课内阅读。
①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②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③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1.文段中第①句话所起的作用是()
A.承上启下B.点明中心
2.第①句话中说明作者身临其境来到长城的三个动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②句话中的“数不清”说明条石________,“一块有两三千斤重”说明条石________。
第③句话中的“才”在这里表示长城的建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____”画出作者直接赞美古代劳动人民的句子。
七、课外阅读。
游长城
爸爸要带我去游长城,我是多么高兴啊!
天刚蒙蒙亮,我就催爸爸起了床。
可是当游览车开出北京城的时候,太阳已经升起老高了。
汽车风驰电掣(chè)般地前进着,可我还嫌车子开得慢,恨不得让汽车插上翅膀,立刻飞到长城上。
汽车终于到长城了。
车刚一停稳,我就跳下车。
阳光照耀下的长城在崇山峻岭中连绵起伏,好像一条长龙卧在山峦上,多么雄伟壮观啊!我迫不及待地随着爸爸登上了长城。
站在城楼上,我举目远望:长城随山而建,蜿蜒曲折,直通天边。
城楼一个连一个,直指蓝天,我多么想走遍每一个城楼啊!再看那一条条高高矮矮的山岭和洼地,看那一片片苍郁的树林和绿油油的庄稼,起起伏伏,犹如大海的波涛。
在阵阵微风中,我仿佛听到了大海的轰鸣……这是多么美丽的山河,多么伟大的工程啊!我怎能不由衷地感到骄傲和自豪?
我从一个城楼走向另一段城墙,尽情地饱览着长城的美景。
当我和爸爸踏上归途时,太阳已经西坠。
透过汽车的玻璃窗,我望着渐渐远去的长城,心里默念着:“再见了,长城!”
1.第四段的比喻句是把长城比作________,突出了它________的特点。
2.第三段主要写的是我想去长城________的心情。
(用文中的四字词语回答)
3.本文第________段写作者站在城楼上游览长城。
4.“这是多么美丽的山河,多么伟大的工程啊!”读这句时要用________的语气来读,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________之情。
5.读最后一段,我能感受到作者对长城很________(①留恋②厌倦③厌恶)。
参考答案
一、1.屯兵堡垒 2.崇盘旋 3.智慧
二、1.夸奖 2.智慧3.满意4. 聪明5.夸耀6.得意
三、1.高大坚固气魄雄伟蜿蜒盘旋 2.①垛子②射口③瞭望口四、1.条石被劳动人民的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抬上山岭。
2.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怎能不
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真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啊! 3.古代劳动人民没有拖拉机,没有播种机,也没有收割机,那他们是如何劳作的呢?五、1.CADB 2.BC六、1.A 2.站踏扶很多很重多么不容易 3.多少劳动人民的……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七、1.长龙长2.迫不及待 3.5 4.赞叹赞美 5.①。